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常规头部CT螺旋扫描与轴扫描模式的影像质量对照 被引量:9
1
作者 傅强 刘晓菲 +1 位作者 于虹 徐克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2年第1期62-65,共4页
目的通过头部CT螺旋扫描和轴扫描两种不同扫描模式的影像质量对照,探讨常规头部CT采用螺旋扫描模式取代轴扫描模式的可行性。方法 40例患者,其中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龄18~74岁,平均年龄46岁。分别接受头部CT螺旋扫描和轴扫描两种不同... 目的通过头部CT螺旋扫描和轴扫描两种不同扫描模式的影像质量对照,探讨常规头部CT采用螺旋扫描模式取代轴扫描模式的可行性。方法 40例患者,其中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龄18~74岁,平均年龄46岁。分别接受头部CT螺旋扫描和轴扫描两种不同模式扫描,轴扫描参数:140kV、170mA用于颅底部;120kV、150mA用于颅脑部,每周2s。螺旋扫描参数:120kV,150mA,每周0.6s。扫描剂量直接取自设备剂量指示值(CTDI和DLP)。影像质量分别由2位专家采用双盲法,对头部CT的颅底、脑灰-白质层面及全部影像逐层进行CT值测量评估。结果常规头部CT螺旋扫描模式较轴扫描模式可有效去除颅底部伪影,并能减少扫描时间和扫描剂量(轴扫描模式与螺旋扫描模式对比,CTDI 55.43 mGy/37.80 mGy;DLP 662.10 mGy.cm/498.28 mGy.cm;扫描时间12.0 s/7.2 s)(P<0.001)。结论常规头部CT螺旋扫描模式的影像质量完全可与轴扫描模式相媲美,并可取代轴扫描模式。同时常规头部CT螺旋扫描模式还具有可减少扫描时间和辐射剂量,并可进行影像的二维和三维后处理,有利于提高微小病灶正确诊断率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扫描ct 轴扫描ct 头部ct影像 辐射剂量
下载PDF
飞利浦iCT256轴扫剂量特性和剂量安全管理建议
2
作者 刘小丽 郑海亮 +3 位作者 李兴东 冯树理 王仁贵 段永利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2014年第3期285-291,299,共8页
目的验证iCT 256执行头部轴扫时辐射剂量机显值准确性,并探讨在该条件下辐射剂量安全管理方案。方法利用瑞典RTI公司的Solidose 400型辐射剂量计和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研制的T6M164型剂量体模(符合IEC 61223-2-6),按头部轴扫条件重复... 目的验证iCT 256执行头部轴扫时辐射剂量机显值准确性,并探讨在该条件下辐射剂量安全管理方案。方法利用瑞典RTI公司的Solidose 400型辐射剂量计和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研制的T6M164型剂量体模(符合IEC 61223-2-6),按头部轴扫条件重复三次测定剂量体模上5个钟点位的剂量值。结果①中心点CTDI<sub>100</sub>测量相对偏差在2%以内,而四周点位CTDI<sub>100</sub>测量相对偏差在20%以内;②CTDI<sub>vol</sub>实测值比机显值高5%<sup>1</sup>6%;③单次头部轴扫有效剂量在0.86<sup>3</sup>.63 mGy之间。结论中心点CTDI<sub>100</sub>的测量重复性好,外围四点位测量重复性差,且存在实测值略高于机显值的情况。应加强对患者累计辐射剂量的监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扫 辐射剂量 吸收剂量 剂量长度乘积 多排ct 患者剂量卡
下载PDF
螺旋CT多功能重建方式对腰椎峡部裂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3
作者 王暖林 魏玉兰 +3 位作者 刘辉 刘红光 王兆凯 刘思新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06年第2期80-83,共4页
目的探讨螺旋CT(SCT)不同重建方式对腰椎峡部裂(spondyloschisis,SS)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2例腰椎峡部裂行容积扫描后,进行表面重建(SSD)、多方位多平面重建(MPR)、改良法最大密度投影(MIP)等后处理,并由2位有经验的高年资放射科医生将... 目的探讨螺旋CT(SCT)不同重建方式对腰椎峡部裂(spondyloschisis,SS)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2例腰椎峡部裂行容积扫描后,进行表面重建(SSD)、多方位多平面重建(MPR)、改良法最大密度投影(MIP)等后处理,并由2位有经验的高年资放射科医生将获得的图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SSD显示SS20例22处及14例椎体滑脱,图像立体感强,解剖关系清晰;SSD结合切割(cut)及任意剖面技术,观察SS裂隙及局部骨痂、骨赘等细节,弥补了SSD只能显示感兴趣区表面改变的不足,进一步提高了对较小SS裂隙的显示率。MPR包括矢状位重建、冠状位重建、平行于椎板的左右斜位重建、沿椎管曲面重建(CPR)、平行椎弓轴线的反角度轴位重建(reversangleaxialreconstruction,RAAR)等,能显示全部32例73处SS及全部14例椎体滑脱;利用MPR的任意窗口技术可以分别显示局部骨质和软组织改变,并可对病变进行准确测量。MIP及其多角度投影技术、改良法切割技术,可以多方位、立体直观显示全部SS及其形态、走向、局部骨质改变等。结论螺旋CT多功能重建方式相互匹配是诊断SS的最佳方案,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峡部裂 螺旋ct 多重建方式 反角度重建 切割技术
下载PDF
利用管电流自动调节技术降低常规头部CT的照射剂量 被引量:1
4
作者 傅强 牛猛 刘晓菲 《中国辐射卫生》 2013年第3期270-273,共4页
目的探讨常规头部CT采用管电流自动调节技术(即TCM螺旋扫描模式)能否降低照射剂量和提高影像质量。方法 50例成人患者,分别接受常规头部CT的TCM螺旋和常规轴扫模式,常规轴扫参数:140 kV,170mA用于颅底部;120 kV,150 mA用于颅脑部,2s/周... 目的探讨常规头部CT采用管电流自动调节技术(即TCM螺旋扫描模式)能否降低照射剂量和提高影像质量。方法 50例成人患者,分别接受常规头部CT的TCM螺旋和常规轴扫模式,常规轴扫参数:140 kV,170mA用于颅底部;120 kV,150 mA用于颅脑部,2s/周。TCM螺旋扫描参数:120 kV,280 mA(最大管电流阈值),0.8 s/周。扫描剂量直接取自设备剂量指示值(CTDI和DLP)。影像质量分别由两位专家采用双盲法,对头部CT的颅底、脑灰-白质层面以及全部影像逐层进行CT值、信噪比测量以及综合评估。结果常规头部CT采用TCM螺旋扫描模式较轴扫模式可使患者有效降低管电流使用量(44±12)mA,扫描时间(4.8±0.8)s,照射剂量(38±0.9)%:〔CTDI:(32.10±9.0)mGy、(55.00±7.2)mGy;DLP(442.10±72)mGy.cm、(668.00±26)mGy.cm〕;经计算人体吸收剂量可降低(1.5±0.4)mSv,并可有效提高影像质量。结论经两种不同扫描模式所得影像的CT值测量结果及其他影像质量参数的对照,应用TCM螺旋扫描模式的影像质量完全可与轴扫描模式相媲美,同时具有可减少扫描时间和照射剂量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电流自动调节 螺旋扫描 轴扫 头部ct影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