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胸背动脉穿支皮瓣在肩胸背部创面修复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李承龙 仲海燕 +3 位作者 陈勇 王倩 邹鸣立 袁斯明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 CAS 2024年第1期64-68,共5页
目的探讨胸背动脉穿支皮瓣在肩胸背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方法自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应用胸背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肩胸背部皮肤软组织缺损8例,致伤原因均为肿瘤切除术后。术前应用CTA和手持多普勒超声确认胸背动脉的存在、走... 目的探讨胸背动脉穿支皮瓣在肩胸背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方法自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应用胸背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肩胸背部皮肤软组织缺损8例,致伤原因均为肿瘤切除术后。术前应用CTA和手持多普勒超声确认胸背动脉的存在、走行、分支及穿支位置。根据创面位置、面积设计胸背动脉穿支皮瓣。皮瓣仅携带穿支发出位置的极少量肌肉,将胸背动脉降支近端从肌肉内剥离,保留胸背动脉横支和胸背神经。如血管蒂长度不足,可切断横支。皮瓣带蒂转移修复创面。供瓣区拉拢缝合。结果8例皮瓣均存活,供瓣区切口愈合好。随访6个月到2年,所有患者受区外观满意,供瓣区无明显畸形,肩关节功能无明显影响。结论胸背动脉穿支皮瓣血供可靠,血管蒂长,且基本完整地保留了背阔肌功能,是修复肩胸背部邻近创面的良好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背动脉穿支皮瓣 皮肤软组织缺损 肩胸背部 背阔肌
下载PDF
剪切变后掠角变体机翼结构及柔性蒙皮设计研究
2
作者 封铮 李辉 徐志伟 《航空科学技术》 2024年第5期93-100,共8页
变后掠飞行器可以满足不同飞行条件下的气动要求,对变体机翼而言,蒙皮起到保证气密性以及提供承载的作用,因此在变体机翼的发展史中,可变形蒙皮的研究占据了重要地位。本文首先基于可变平行四边形机构,设计并研制了一种剪切变后掠机翼;... 变后掠飞行器可以满足不同飞行条件下的气动要求,对变体机翼而言,蒙皮起到保证气密性以及提供承载的作用,因此在变体机翼的发展史中,可变形蒙皮的研究占据了重要地位。本文首先基于可变平行四边形机构,设计并研制了一种剪切变后掠机翼;然后提出了基于单向纤维增强的复合蒙皮结构,选取橡胶材料和纤维增强橡胶材料作为柔性蒙皮研究对象,建立了蒙皮变形的本构模型,并对柔性蒙皮进行了数值仿真分析与剪切变形试验。本文设计研制的机翼可以实现剪切变后掠功能;柔性蒙皮在剪切变形时,试验结果与数值仿真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纤维增强橡胶柔性蒙皮具有更优良的抗起皱和承载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剪切变后掠机翼 柔性蒙皮 本构模型 数值仿真 蒙皮剪切试验
下载PDF
足背为供区的Y型分叶静脉皮瓣修复深Ⅱ~Ⅲ度热压伤致手背复杂软组织缺损的价值
3
作者 樊友滨 郑华梁 《罕少疾病杂志》 2023年第9期85-87,共3页
目的 探讨足背为供区的Y型分叶静脉皮瓣修复深Ⅱ~Ⅲ度热压伤致手背复杂软组织缺损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6月于本院就诊的深Ⅱ~Ⅲ度热压伤致手背复杂软组织缺损的患者83例,按照供区部位不同,将其分为足背组(n=41)和腹部组(n... 目的 探讨足背为供区的Y型分叶静脉皮瓣修复深Ⅱ~Ⅲ度热压伤致手背复杂软组织缺损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6月于本院就诊的深Ⅱ~Ⅲ度热压伤致手背复杂软组织缺损的患者83例,按照供区部位不同,将其分为足背组(n=41)和腹部组(n=42),足背组采用足背为供区修复手背复杂软组织缺损,腹部组采用腹部游离皮瓣为供区修复手背复杂软组织缺损,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手术时长、住院时长、术后每日平均渗血量、创面愈合时间),术后1周,比较两组患者皮瓣血运(颜色、温度、肿胀程度),术后1个月进行随访,通过手部关节活动测量表评估两组患者的手部关节恢复程度,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瘢痕痉挛、皮瓣边缘坏死、局部缺血坏死)发生率。结果 足背组的手术时长、术后平均每日渗血量和创面愈合时间均显著低于腹部组(P<0.05),足背组和腹部组的住院时长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周时,足背组和腹部组患者的皮瓣颜色、皮瓣温度和肿胀程度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个月时,足背组患者的腕关节、大拇指、示指、中指、环指和小指的手部关节活动分数均显著高于腹部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足背组患者瘢痕痉挛的发生率显著低于腹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皮瓣边缘坏死和局部缺血坏死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足背为供区的Y型分叶静脉皮瓣修复深Ⅱ~Ⅲ度热压伤致手背复杂软组织缺损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围术期指标,能减少其手术时长且促进创面愈合,有效促进手部关节恢复并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有利于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型分叶静脉 手背软组织缺损 皮瓣修复 热压伤
下载PDF
青年羊驼耳部和背部皮肤组织中miRNA差异表达研究 被引量:17
4
作者 赫晓燕 郝欢庆 +5 位作者 刘丹丹 范瑞文 曹靖 朱芷葳 董彦君 邢海权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016-1022,共7页
羊驼是毛用型经济动物,其耳部和背部的毛发品质和生长速度存在差异.MicroRNA(miRNA)是新发现的一类在转录后水平调控基因表达的非编码RNA分子,为比较miRNA在羊驼耳部和背部皮肤的表达差异,从而探讨miRNA在羊驼皮肤和毛囊发育过程中的调... 羊驼是毛用型经济动物,其耳部和背部的毛发品质和生长速度存在差异.MicroRNA(miRNA)是新发现的一类在转录后水平调控基因表达的非编码RNA分子,为比较miRNA在羊驼耳部和背部皮肤的表达差异,从而探讨miRNA在羊驼皮肤和毛囊发育过程中的调控作用,本实验提取羊驼皮肤总RNA,制备了羊驼皮肤miRNA芯片,通过与Affymetrix多物种miRNA芯片跨物种杂交对耳部和背部皮肤的miRNA进行筛选,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进行了验证,同时利用在线生物信息软件预测miRNA靶基因.结果显示,羊驼耳部和背部皮肤中高表达差异2倍以上的miRNA有39个,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let-7b和miR-24在2个部位皮肤中的差异表达量与miRNA基因芯片结果一致;预测到let-7b和miR-24的靶基因中包含有与毛囊生长发育和毛发品质相关的基因,提示这些miRNA可能参与羊驼皮肤和毛囊的生长发育、更新以及毛发品质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驼 耳部 背部 皮肤 MIRNA芯片 微RNA 差异表达
下载PDF
FGF7亚家族在小鼠毛囊第一生长周期的表达 被引量:6
5
作者 牛姝 程笳琪 +5 位作者 高淑媛 曹校瑞 吴晋强 陆娜 闫瑞琴 赫晓燕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15-524,共10页
旨在研究FGF7亚家族(FGF7、FGF10和FGF22)在小鼠毛囊第一生长周期中各阶段的表达情况,阐明其表达规律。取出生后第1、3、5、8、16、18、20和23天正常小鼠背部皮肤各3份,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FGF7、F... 旨在研究FGF7亚家族(FGF7、FGF10和FGF22)在小鼠毛囊第一生长周期中各阶段的表达情况,阐明其表达规律。取出生后第1、3、5、8、16、18、20和23天正常小鼠背部皮肤各3份,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FGF7、FGF10和FGF22蛋白及基因的表达。结果表明:FGF7主要在毛囊内根鞘及表皮表达;FGF10和FGF22广泛表达于毛囊各部。FGF7在毛囊退化期(16d)表达量最低,静止期(18d)和生长期(1~8、20~23d)的表达量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高于退化期(16d);FGF10在毛囊生长期末期(8d)表达量最低,生长期(1~5、20~23d)、退化期(16d)和静止期(18d)表达量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高于生长期末期(8d);FGF22在毛囊退化期(16d)表达量最高,静止期(18d)和生长期(1~8、20~23d)的表达量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低于退化期(16d)。综上表明,FGF7、FGF10在毛囊第一生长周期可能对诱导毛囊进入新的循环周期有重要作用,而FGF22则可能对诱导毛囊进入退化期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GF7/10/22 小鼠 背部皮肤 毛囊 第一生长周期
下载PDF
上肢运动与服装结构的关系 被引量:22
6
作者 袁飞 袁观洛 王春燕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40-43,共4页
通过体表画线法测量上肢运动时几个主要部位体表皮肤的变化值,经过均值分析得出各个部位的一些变化规律以及与服装结构的关系;由于分析结果显示背宽部位尺寸变化显著而且呈扩张趋势,因而对背宽部位的变化进行进一步的相关分析、因子分析... 通过体表画线法测量上肢运动时几个主要部位体表皮肤的变化值,经过均值分析得出各个部位的一些变化规律以及与服装结构的关系;由于分析结果显示背宽部位尺寸变化显著而且呈扩张趋势,因而对背宽部位的变化进行进一步的相关分析、因子分析,得出了背宽变化的3个主要因子:双臂向前运动因子、外侧举因子和后伸因子,而向前运动因子是使背宽变大的因子,因此成为研究服装运动舒适性和放松量时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表画线法 皮肤变化 背宽 服装结构 放松量
下载PDF
湿性愈合治疗背侧皮肤擦伤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7
7
作者 张义辉 贾平 曾龙英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0年第6期1-2,共2页
目的:观察湿性愈合治疗背侧皮肤擦伤伤员的效果。方法:选取5.12地震致身体背侧皮肤擦伤伤员122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1例。观察组使用湿性敷料治疗背侧皮肤擦伤;对照组按常规方法治疗背侧皮肤擦伤。比较两组患者皮肤擦伤愈... 目的:观察湿性愈合治疗背侧皮肤擦伤伤员的效果。方法:选取5.12地震致身体背侧皮肤擦伤伤员122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1例。观察组使用湿性敷料治疗背侧皮肤擦伤;对照组按常规方法治疗背侧皮肤擦伤。比较两组患者皮肤擦伤愈合情况及更换敷料时伤员的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伤员皮肤擦伤愈合情况及平均愈合时间较对照组伤员明显缩短(P<0.01);更换敷料时观察组伤员疼痛程度较对照组伤员明显减轻(P<0.01)。结论:湿性愈合用于治疗仰卧位时,身体背侧受重力压迫、不易暴露、易产生摩擦部位的皮肤擦伤效果较常规方法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性愈合 治疗护理 背侧 皮肤擦伤
下载PDF
人体手背皮肤的摩擦学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唐玮 朱华 +1 位作者 丁璐颖 葛世荣 《润滑与密封》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4-36,39,共4页
为了研究手部皮肤的生物、摩擦学特性和为护手产品的相关研究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微观摩擦试验机测定手背皮肤的摩擦因数,经过对24位健康志愿者的左右手手背皮肤表面的摩擦学特性试验,结果是:在受试者手背皮肤保持自然洁净的情况下,女性... 为了研究手部皮肤的生物、摩擦学特性和为护手产品的相关研究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微观摩擦试验机测定手背皮肤的摩擦因数,经过对24位健康志愿者的左右手手背皮肤表面的摩擦学特性试验,结果是:在受试者手背皮肤保持自然洁净的情况下,女性左、右手手背皮肤的摩擦因数平均值分别为0.49和0.48,而男性左、右手手背皮肤的摩擦因数平均值分别为0.38和0.39;在受试者手背涂抹护肤用甘油后,其皮肤的摩擦因数明显升高且均超过1,保持时间大约220 m in。研究结果表明:男性手背的摩擦因数比女性偏低;男、女手背不同位置处皮肤的摩擦因数相差不大;人体左、右手手背的摩擦因数无明显差别;甘油的润肤保湿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背 皮肤 摩擦因数 摩擦学特性 甘油
下载PDF
针刺对腰痛症患者皮肤血流量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沙岩 樊碧发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2期65-68,共4页
为了进一步明确针刺对癌症患者刺针局部及远隔部位的血流量的影响,本文以腰痛症患者为对象,用无损伤的计测方法(激光多普勒血流计、红外线热像仪)对针刺前后的皮肤血流量进行了直接与间接的观察。结果发现,针刺后,远离针刺部位的... 为了进一步明确针刺对癌症患者刺针局部及远隔部位的血流量的影响,本文以腰痛症患者为对象,用无损伤的计测方法(激光多普勒血流计、红外线热像仪)对针刺前后的皮肤血流量进行了直接与间接的观察。结果发现,针刺后,远离针刺部位的皮肤血流量的变化,没有一定的倾向;皮肤血流量的增加及皮肤温度的升高只是在行针之后刺针局部得到了确认。这种由针刺引起的局限性皮肤血流量增加的机理,主要考虑为痛纤维轴索反射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痛 皮肤血流量 针刺镇痛
下载PDF
一种新的生物特征识别模式-手指背关节皮纹识别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长宇 宋尚玲 +1 位作者 孙丰荣 梅良模 《自动化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60-367,共8页
提出了一种新的生物特征识别模式--手指背关节皮纹识别.利用自主设计的采集装置获得手背图像,由Canny算子和滑动窗分割并定位手指背关节皮纹.在识别时,首先对要检验的两背关节皮纹进行快速配准,然后用两种方法识别,并对两种方法进行... 提出了一种新的生物特征识别模式--手指背关节皮纹识别.利用自主设计的采集装置获得手背图像,由Canny算子和滑动窗分割并定位手指背关节皮纹.在识别时,首先对要检验的两背关节皮纹进行快速配准,然后用两种方法识别,并对两种方法进行了比较,一是基于相关分类器的识别,一是基于复Gabor小波变换的识别.后者是利用复Gabor小波提取背关节皮纹特征,并利用二进制编码得到特征码,以两背关节皮纹特征码的Hammming距离为判据,检验两者是否为同一模式.试验结果表明:手指背关节皮纹具有较高的唯一性,可以用作身份认证,在等错误率情况下,基于相关分类器的识别准确率高达98.04%,基于Gabor小波变换的识别准确率为94.61%.而后者比前者的识别速度要快得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特征识别 手指背关节皮纹识别 错误拒绝率 错误接受率 GABOR小波变换
下载PDF
下肢大面积皮肤撕脱伤反取皮植皮并封闭负压引流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卫华 王晓 +1 位作者 张淞 潘华刚 《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 2015年第6期348-350,共3页
目的观察反取皮植皮联合封闭负压引流(VSD)治疗下肢大面积皮肤撕脱伤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下肢大面积皮肤撕脱伤患者13例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先行急诊手术室彻底清创,反取皮植皮法缝合固定创面,封闭式... 目的观察反取皮植皮联合封闭负压引流(VSD)治疗下肢大面积皮肤撕脱伤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下肢大面积皮肤撕脱伤患者13例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先行急诊手术室彻底清创,反取皮植皮法缝合固定创面,封闭式负压吸引引流5~12 d,视创面及反取皮成活情况,小面积皮肤坏死缺损部分行邮票式游离植皮。结果本组13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16个月。无一例患者发生明显感染,经反取皮植皮联合VSD治疗患者创面,75%以上面积成活,对于小部分皮肤坏死创面,后期经邮票式游离植皮或清洁换药后均获愈合,术后膝关节功能良好。结论反取皮植皮联合VSD治疗下肢大面积皮肤撕脱伤,早期关闭了开放创面,在大大降低感染率的同时,促进了皮片与创面的贴服,提高了创面愈合率,改善了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撕脱伤 大面积植皮 反取皮 封闭负压引流
下载PDF
掌背动脉岛状皮瓣修复指背皮肤缺损54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虎 余化龙 何明武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8期120-122,131,共4页
目的探讨掌背动脉岛状皮瓣修复与腹部皮瓣修复指背皮肤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东风医院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指背皮肤缺损患者108例,根据是皮瓣修复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54例,患指56根)和实验组(54例,患指55... 目的探讨掌背动脉岛状皮瓣修复与腹部皮瓣修复指背皮肤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东风医院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指背皮肤缺损患者108例,根据是皮瓣修复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54例,患指56根)和实验组(54例,患指55根);对照组行腹部皮瓣修复,实验组行掌背动脉岛状皮瓣修复。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费用以及住院天数;随访6个月后,比较两组术后效果。结果手术情况:实验组患者的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效果:随访6个月后,实验组优良率达94.64%(53/56),高于对照组的72.72%(40/55),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掌背动脉岛状皮瓣修复指背皮肤缺损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操作较为简单,在临床上易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掌背动脉岛状皮瓣修复 腹部皮瓣修复 指背 皮肤缺损 疗效
下载PDF
负压封闭引流术配合伤科黄水外敷治疗手背部皮肤逆行撕脱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4
13
作者 罗桦杰 詹晓欢 +2 位作者 高峻青 胡陶 陈元荣 《中国中医急症》 2019年第1期81-84,共4页
目的观察负压封闭引流术配合伤科黄水(纱布)外敷治疗手背部皮肤逆行撕脱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在佛山市中医院行急诊手术治疗的手背部皮肤逆行撕脱伤患者共64例,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彻... 目的观察负压封闭引流术配合伤科黄水(纱布)外敷治疗手背部皮肤逆行撕脱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在佛山市中医院行急诊手术治疗的手背部皮肤逆行撕脱伤患者共64例,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彻底清创后行负压封闭引流术配合伤科黄水纱布外敷治疗,对照组彻底清创后行负压封闭引流术配合酒精纱外敷治疗。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第3天、第7天、第10天伤肢肿胀程度及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并记录伤口愈合时间及撕脱皮肤存活情况。结果术后2周观察组撕脱皮肤存活率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术后第3天、第7天伤肢肿胀程度及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伤口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 <0.05)。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术配合伤科黄水纱布外敷治疗手背皮肤逆行撕脱伤,可减少术后伤肢肿胀及疼痛,有利于促进伤口愈合,降低回植皮肤坏死率,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背部 皮肤逆行撕脱伤 负压封闭引流术 伤科黄水
下载PDF
他莫昔芬对扩张皮瓣即时回缩率及纤维包膜组织学的影响 被引量:13
14
作者 韩胜 仇树林 +2 位作者 彭彦辉 李兵 张培培 《中国实用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2006年第2期151-154,共4页
目的探讨他莫昔芬对扩张皮瓣回缩率及纤维包膜组织结构的影响和作用机制。方法以灰兔为实验动物,分为实验组(A组)和对照组(B组),将软组织扩张器置入灰兔皮下扩张,B组普通饲料喂养,A组加喂他莫昔芬。分别观察扩张皮瓣即时回缩率和纤维包... 目的探讨他莫昔芬对扩张皮瓣回缩率及纤维包膜组织结构的影响和作用机制。方法以灰兔为实验动物,分为实验组(A组)和对照组(B组),将软组织扩张器置入灰兔皮下扩张,B组普通饲料喂养,A组加喂他莫昔芬。分别观察扩张皮瓣即时回缩率和纤维包膜的厚度,通过HE、VG染色观察两组扩张后10d和20d扩张皮瓣和纤维包膜成纤维细胞、胶原纤维含量。结果①A组的即时回缩率和纤维包膜厚度均小于B组(P<0.05)。②A组扩张皮瓣中成纤维细胞、胶原纤维与B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而在纤维包膜中明显少于B组(P<0.05)。结论在动物体内,他莫昔芬可以有效地减少扩张皮瓣即时回缩率,明显抑制扩张皮瓣纤维包膜中成纤维细胞和胶原纤维的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莫昔芬 扩张皮瓣回缩率 纤维包膜 组织学
下载PDF
背部供皮区修复儿童大面积Ⅲ度烧伤创面 被引量:2
15
作者 胡心宝 姜会庆 +2 位作者 袁斯明 周济宏 汪军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9年第10期1063-1065,共3页
目的:在儿童大面积Ⅲ度烧伤创面修复困难,文中探讨应用背部供皮区修复儿童大面积Ⅲ度烧伤创面的优点。方法:选择15例儿童大面积烧伤病例,其中年龄最小18个月,最大11岁,平均年龄7.6岁。平均Ⅲ度烧伤面积12.6%总体表面积(TBSA)。均采用背... 目的:在儿童大面积Ⅲ度烧伤创面修复困难,文中探讨应用背部供皮区修复儿童大面积Ⅲ度烧伤创面的优点。方法:选择15例儿童大面积烧伤病例,其中年龄最小18个月,最大11岁,平均年龄7.6岁。平均Ⅲ度烧伤面积12.6%总体表面积(TBSA)。均采用背部作为主要供皮区。如背部供皮区不足于修复全部创面,则优先修复关节等功能部位。结果:移植皮片绝大部分成活,供皮区一期愈合。经6个月到3年随访,移植皮片柔软,外观满意,局部功能恢复好。供皮区瘢痕增生轻微,外观影响不大。结论:背部供皮区面积大,真皮层厚,皮片质量好,取皮后愈合快,愈合后能平卧加压,疤痕增生轻,且部位隐蔽,不影响外观,是修复儿童大面积Ⅲ度烧伤创面的良好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Ⅲ度烧伤创面 儿童 供皮区 背部
下载PDF
双黄乳膏不同皮肤体外扩散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敏 赵婷 +2 位作者 龚慕辛 尚雅文 张超 《世界中医药》 CAS 2013年第10期1219-1221,共3页
目的:研究两种氮酮(Azone)含量的双黄乳膏中盐酸小檗碱在不同皮肤的经皮扩散情况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比较。方法:使用智能透皮试验仪对含氮酮1%(A)和4%(B)的两种双黄乳膏进行体外经皮扩散实验,测定累积透过量和经皮扩散速率。结果:鼠皮(背... 目的:研究两种氮酮(Azone)含量的双黄乳膏中盐酸小檗碱在不同皮肤的经皮扩散情况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比较。方法:使用智能透皮试验仪对含氮酮1%(A)和4%(B)的两种双黄乳膏进行体外经皮扩散实验,测定累积透过量和经皮扩散速率。结果:鼠皮(背皮、腹皮)的累积透过量及经皮扩散速率均明显高于蛇蜕(P<0.01)。对于蛇蜕,A乳膏累积透过量及经皮扩散率高于含B乳膏(P=0.037,0.028);对于鼠皮,则累积透过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皮扩散率B乳膏反而高于A乳膏(P=0.046)。结论:采用不同皮肤会造成实验结果的不同。用蛇蜕筛选氮酮的用量,灵敏度高,干扰因素少,结果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黄乳膏 蛇蜕 鼠腹皮 鼠背皮 经皮扩散 氮酮
下载PDF
背部供皮区修复大面积皮肤缺损 被引量:2
17
作者 姜会庆 袁斯明 +3 位作者 汪军 解伟光 胡心宝 孙东燕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06年第5期358-360,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背部供皮区修复大面积皮肤缺损的优点。方法对Ⅲ°烧伤、巨大体表肿瘤切除、四肢皮肤撕脱伤及其他原因造成的大面积皮肤缺损的40例患者,根据缺损的部位和大小,用鼓式取皮机在患者背部切取相应的中厚皮片,移植修复缺损... 目的探讨应用背部供皮区修复大面积皮肤缺损的优点。方法对Ⅲ°烧伤、巨大体表肿瘤切除、四肢皮肤撕脱伤及其他原因造成的大面积皮肤缺损的40例患者,根据缺损的部位和大小,用鼓式取皮机在患者背部切取相应的中厚皮片,移植修复缺损。结果术后随访患者1年,所有移植皮片均成活。背部供皮区愈合良好,瘢痕增生轻微,不影响外观。结论于背部取皮其供皮面积大、部位隐蔽,且背部真皮层较厚,取皮后愈合快,愈合后患者能自行平卧加压,避免瘢痕增生。是较理想的修复大面积皮肤缺损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缺损 皮肤移植 供皮区 背部
下载PDF
背腰部腧穴罐斑的显色规律 被引量:12
18
作者 王艳丽 赵喜新 +1 位作者 王雪霞 赵昭 《中医学报》 CAS 2011年第6期751-753,共3页
目的:进行拔罐的基础研究,考察正常人罐斑的显色规律,为建立罐斑图谱提供依据。方法:在正常人背腰部12个部位拔罐10min,分为4组,每组10人,分别采用-0.07 MPa,-0.06 MPa,-0.05 MPa,-0.04 MPa的罐内压强,24 h后记录罐斑深浅进行量化评分,... 目的:进行拔罐的基础研究,考察正常人罐斑的显色规律,为建立罐斑图谱提供依据。方法:在正常人背腰部12个部位拔罐10min,分为4组,每组10人,分别采用-0.07 MPa,-0.06 MPa,-0.05 MPa,-0.04 MPa的罐内压强,24 h后记录罐斑深浅进行量化评分,分析罐斑的变化规律。结果:在相同拔罐参数下,腰部罐斑显色较深,具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压强下罐斑颜色深度呈现-0.06 MPa>-0.07 MPa>-0.05 MPa>-0.04 MPa,但-0.06 MPa组与-0.07 MPa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健康人的背腰部左右同名穴位用相同的参数拔罐,罐斑显色应该一致;背腰由于部位不同罐斑的深浅会有差别;罐斑会随罐内负压的增大而变深,当负压增值-0.06 Mpa时罐斑加深变慢;研究健康人的罐斑显色规律一定要认真筛选受试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拔罐 腰背部腧穴 罐斑 压强 皮肤颜色
下载PDF
拉形条件对镜面蒙皮成形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0
19
作者 万敏 周贤宾 +1 位作者 李晓星 伍惠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654-657,共4页
在充分考虑滑移带出现与成形件贴模度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拉形速度、毛料几何尺寸、模具几何参数、润滑方式对成形质量的影响,确定了合理的飞机镜面蒙皮拉形条件.结果表明,改善板料变形的均匀性,延缓滑移带出现,增加成形面内材料的... 在充分考虑滑移带出现与成形件贴模度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拉形速度、毛料几何尺寸、模具几何参数、润滑方式对成形质量的影响,确定了合理的飞机镜面蒙皮拉形条件.结果表明,改善板料变形的均匀性,延缓滑移带出现,增加成形面内材料的变形程度,是制定最优工艺参数、提高成形质量的主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皮 拉伸变形 铝合金 滑移带 回弹 飞机
下载PDF
背俞指针疗法对OOC患者任督二脉穴位皮温的影响 被引量:7
20
作者 韦金秀 谢胜 +5 位作者 周晓玲 侯秋科 刘园园 欧阳波 杨成宁 廖婷 《西部中医药》 2014年第5期1-4,共4页
目的:分析背俞指针疗法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outlet obstruction constipation,OOC)不同证型患者治疗前后任督二脉主要穴位皮温的变化特点,探讨二者的相关性。方法:将OOC患者82例分为肠胃积热证、气机郁滞证、脾胃气虚证、肾阳虚证、阴... 目的:分析背俞指针疗法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outlet obstruction constipation,OOC)不同证型患者治疗前后任督二脉主要穴位皮温的变化特点,探讨二者的相关性。方法:将OOC患者82例分为肠胃积热证、气机郁滞证、脾胃气虚证、肾阳虚证、阴虚肠燥证,分析比较各证型及正常人任督二脉穴位皮温情况。结果:不同证型患者任督二脉皮温变化不同:①胃肠积热证:任脉主要穴位皮温治疗第14天与治疗前比较下降明显(P<0.05);而督脉主要穴位皮温略微升高。②气机郁滞证:任、督二脉主要穴位皮温治疗第7天与治疗前比较下降明显(P<0.05),治疗第14天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1)。③脾胃气虚证:任督二脉主要穴位皮温治疗前与治疗第7天及第14天比较变化不明显(P>0.05),但经治疗后任督二脉经络轨迹明显。④肾阳虚证:任、督二脉主要穴位皮温治疗第7天与治疗前比较升高明显(P<0.05),治疗第14天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1)。⑤阴虚肠燥证:任、督二脉主要穴位皮温治疗第7天与治疗前比较下降明显(P<0.05),治疗第14天与治疗前比较下降显著(P<0.01)。结论:①背俞指针疗法可双向调节任督二脉穴位皮温,在热邪或虚火情况下,可通过泻火或降火的作用,使穴位皮温降低;在阳虚及寒凝经脉时,可通过温阳散寒而激发经络经气,使穴位皮温升高;任督二脉穴位皮温变化不明显者,经治疗后任督二脉红外辐射轨迹变得更加连续、清晰;亦可使没有显示任督经脉红外辐射轨迹者激发出沿该经脉的循经红外辐射轨迹。②通过背俞指针疗法激发膀胱经经气,进而影响任督二脉经气交会,达到调节肺与大肠表里之枢、肝肺升降之枢及脾胃升降之枢的作用,从而起到"穴位-经络-脏腑功能改善"的治疗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便秘 出口梗阻型 背俞指针疗法 任督二脉穴位皮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