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dentification for Heat Tolerance in Backcross Recombinant Lines and Screening of Backcross Introgression Lines with Heat Tolerance at Milky Stage in Rice 被引量:12
1
作者 Jiang-lin LIAO Hong-yu ZHANG +2 位作者 Xue-lian SHAO Ping-an ZHONG Ying-jin HUANG 《Rice science》 SCIE 2011年第4期279-286,共8页
The present study aimed at breeding new rice germplasms with similar genome but significantly differed in heat tolerance during the grain filling stage.A total of 791 BC1F8 backcross recombinant lines,derived from the... The present study aimed at breeding new rice germplasms with similar genome but significantly differed in heat tolerance during the grain filling stage.A total of 791 BC1F8 backcross recombinant lines,derived from the cross of Xieqingzao B /N22 //Xieqingzao B,were used as materials.Each rice line was separated evenly into two groups,and the heat tolerance of all rice lines were evaluated at natural high temperature in fields.The rice lines with heat tolerant index higher than 90% or lower than 40% were selected to compare the phenotypic characters and further identify heat tolerance at the early milky stage in a phytotron.Rice lines with similar phenotypic characters but significantly differed in heat tolerance at the milky stage were analyzed by 887 simple sequence repeat markers that were evenly distributed on the 12 rice chromosomes.In the result,12(6 pairs) rice lines with similar phenotypic characters but significantly differed in heat tolerance at the milky stage were obtained.Molecular marker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the genomic polymorphism between 703T and 704S was the smallest in the 6 pairs of rice lines,with only 16 polymorphic sites,including 22 different alleles.The application of these two backcross introgression rice lines for future study on the mechanisms of heat tolerance in rice at the milky stage will be theoretically beneficial in reducing the interference caused by genetic differences from experimental materia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ICE heat tolerance milky stage backcross recombinant line backcross introgression line
下载PDF
Identification and QTL mapping of Z550, a rice backcrossed inbred line with increased grains per panicle 被引量:1
2
作者 WANG Shi-ming CUI Guo-qing +8 位作者 WANG Hui MA Fu-ying XIA Sai-sai LI Yun-feng YANG Zheng-lin LING Ying-hua ZHANG Chang-wei HE Guang-hua ZHAO Fang-ming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3期526-531,共6页
An elite backcrossed inbred line Z550 with increased grains per panicle was identified from advanced backcrosses between Nipponbare and Xihui 18 by simple sequence repeat(SSR) marker-assisted selection(MAS). Z550 carr... An elite backcrossed inbred line Z550 with increased grains per panicle was identified from advanced backcrosses between Nipponbare and Xihui 18 by simple sequence repeat(SSR) marker-assisted selection(MAS). Z550 carries 13 substitution segments distributed on chromosomes 1, 6, 7, 8, 9, 10, and 12, with an average substitution length of 1.68 Mb. Compared with the Nipponbare parental line, plant height, panicle length, spikelets per panicle, grains per panicle, and grain weight for Z550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While the grain width of Z550 was significantly narrower, and the seed setting ratio(81.43%)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Nipponbare, it is still sufficient for breeding purposes. Quantitative trait loci(QTLs) mapping for important agronomic traits was conducted with the F_2 population derived from Nipponbare crossed with Z550 using the restricted maximum likelihood(REML) method. A total of 16, including 12 previously unreported QTLs were detected, with contribution rates ranging from 1.46 to 10.49%. Grains per panicle was controlled by 8 QTLs, 5 of which increased number of grains whereas 3 decreased it. qGPP-1, with the largest contribution(10.49%), was estimated to increase grains per panicle by 30.67, while q GPP-9, with the minimum contribution rate(2.47%), had an effect of increasing grains per panicle by 15.79. These results will be useful for further development of single segment substitution lines with major QTLs, and for research of their molecular functions via QTL clon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ICE backcrossed INBRED line YIELD QTL mapping
下载PDF
Development of New Submergence Tolerant Rice Variety for Bangladesh Using Marker-Assisted Backcrossing
3
作者 Khandakar Md IFTEKHARUDDAULA Helal Uddin AHMED +3 位作者 Sharmistha GHOSAL Zakiah Rahman MONI Al AMIN Md Shamsher ALI 《Rice science》 SCIE CSCD 2015年第1期16-26,共11页
Submergence tolerant high yielding rice variety was developed using BR11 as a recipient parent applying foreground, phenotypic and background selection approaches. Recombinant selection was found essential to minimize... Submergence tolerant high yielding rice variety was developed using BR11 as a recipient parent applying foreground, phenotypic and background selection approaches. Recombinant selection was found essential to minimize linkage drag by BC2F2 generation. Without recombinant selection, the introgression size in the backcross recombinant lines (BRLs) was approximately 15 Mb on the carrier chromosome. The BRLs were found submergence tolerance compared to the check varieties under complete submergence for two weeks at Bangladesh Rice Research Institute, and produced higher yield compared to the isogenic Subl-line under controlled submerged condition. The BRL IR85260-66-654-Gaz2 was released as BRRI dhan52 in 2010, which was the first high yielding submergence tolerant variety in Bangladesh. BRRI dhan52 produced grain yield ranging from 4.2 to 5.2 t/hm2 under different flash flood prone areas of Bangladesh in three consecutive seasons. The study demonstrated the efficiency of recombinant selection and better adaptability of the newly released submergence tolerant high yielding variety in flash flood prone different areas of the country with respect to submergence tolerance and yield potenti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ckcross recombinant line marker-assisted backcrossing recombinant selection rice submergence tolerance
下载PDF
水稻品种倒伏指数QTL分析 被引量:75
4
作者 肖应辉 罗丽华 +6 位作者 闫晓燕 高艳红 王春明 江玲 矢野昌裕 翟虎渠 万建民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48-354,共7页
利用由98个株系组成的Nipponbare(粳) /Kasalath(籼)∥Nipponbare回交重组自交系群体,对水稻倒伏指数与株高、茎粗及单株生物量等性状进行了相关分析,并对水稻倒伏相关性状QTL进行了分子标记定位和遗传效应分析。结果表明,株高、茎粗、... 利用由98个株系组成的Nipponbare(粳) /Kasalath(籼)∥Nipponbare回交重组自交系群体,对水稻倒伏指数与株高、茎粗及单株生物量等性状进行了相关分析,并对水稻倒伏相关性状QTL进行了分子标记定位和遗传效应分析。结果表明,株高、茎粗、单株生物量3性状与倒伏指数的相关系数均达1%显著水平。利用基于性状标记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检测到与水稻倒伏指数、茎粗、株高和单株生物量有关的QTL共12个,其中与株高有关的3个分别位于第1、5和6染色体,对性状的解释率为11%~2 4 % ;与单株生物量有关的2个分布于第1和8染色体,对性状的解释率为9%~14 % ;与茎粗有关的3个分布在第1、3和6染色体,对性状的解释率为11%~2 5 % ;控制倒伏指数的4个,分别位于第1、3、8和12染色体上,对表型性状变异的解释率为10 %~18%。在第1染色体R2 4 14 C86标记区间同时检测到控制倒伏指数、株高和单株生物量的QTL ,表明该染色体区域在控制水稻倒伏性状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株高、单株生物量和倒伏指数的显著相关。在第3染色体上检测到的qLI 3表现为增强水稻的抗倒能力,抗倒加性效应来自于高秆籼稻品种Kasalath的等位基因,且与株高、单株生物量等性状QTL不存在遗传连锁关系,有望用于中、高秆抗倒育种中分子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倒伏 回交重组自交系群体 数量性状基因座
下载PDF
利用回交导入系群体发掘水稻种质资源中的有利耐盐QTL 被引量:47
5
作者 孙勇 藏金萍 +4 位作者 王韵 朱苓华 Fotokian Mohammadhosein 徐建龙 黎志康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611-1617,共7页
以中等感盐籼稻IR64与粳稻Tarom Molaii培育的85个BC2F8回交导入系为材料,定位苗期在140mmolL-1NaCl胁迫下影响叶片盐害级别、幼苗存活天数、地上部和根部的K+、Na+浓度等6个耐盐相关性状的QTL。幼苗存活天数与地上部Na+浓度呈极显著负... 以中等感盐籼稻IR64与粳稻Tarom Molaii培育的85个BC2F8回交导入系为材料,定位苗期在140mmolL-1NaCl胁迫下影响叶片盐害级别、幼苗存活天数、地上部和根部的K+、Na+浓度等6个耐盐相关性状的QTL。幼苗存活天数与地上部Na+浓度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地上部K+浓度呈显著正相关,与根部K+、Na+浓度无关,表明叶片盐害是由于地上部Na+积累过多造成的。根部K+浓度与Na+浓度高度正相关,但与地上部的K+、Na+浓度均无关,表明根对K+、Na+的离子吸收与向地上部运输存在不同的机制。检测到影响6个耐盐相关性状的23个QTL,包括影响叶片盐害级别的5个、幼苗存活天数的6个、地上部K+浓度的4个、地上部Na+浓度的4个、根部K+浓度的1个和根部Na+浓度的3个。影响地上部K+、Na+浓度与影响根部K+、Na+浓度的QTL分布在不同基因组区域,进一步表明根和茎对K+、Na+的吸收存在不同的遗传机制。通过比较图谱,发现影响耐盐相关性状的23个QTL中有12个(占52.2%)与以往不同群体中影响耐盐相关性状的QTL定位在同一或相邻的染色体区域。其中在第2染色体RM240~RM112区间检测到1个影响地上部所有4个耐盐相关性状的主效QUL,其增加耐盐性的有利基因来自供体Tarom Molaii,适宜用作标记辅助选择耐盐性的遗传改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耐盐性 回交导入系 基因发掘
下载PDF
云南稻微核心种质及其回交高代糙米功能成分含量的遗传变异 被引量:14
6
作者 魏明亮 杜娟 +3 位作者 曾亚文 杨树明 普晓英 杨涛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21-125,共5页
测定了作为供体的95份云南稻微核心种质、籼稻轮回亲本滇屯502、粳稻轮回亲本合系35及其籼籼交和粳粳交的95份回交高代糙米的总黄酮、γ–氨基丁酸和抗性淀粉含量,并进行遗传变异分析。结果表明:1)供体及其回交高代糙米的3种功能成分含... 测定了作为供体的95份云南稻微核心种质、籼稻轮回亲本滇屯502、粳稻轮回亲本合系35及其籼籼交和粳粳交的95份回交高代糙米的总黄酮、γ–氨基丁酸和抗性淀粉含量,并进行遗传变异分析。结果表明:1)供体及其回交高代糙米的3种功能成分含量变幅和变异系数均较大,大小依次为抗性淀粉、γ–氨基丁酸、总黄酮;2)受体糙米的功能成分含量较低,回交高代3种功能成分含量比受体有提高,供体糙米总黄酮含量极显著高于回交高代,粳稻糙米回交高代的γ–氨基丁酸含量大于其对应的供体,供体与对应的回交高代糙米抗性淀粉含量均呈双峰分布且遗传稳定,说明抗性淀粉含量主要受基因型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微核心种质 回交高代 总黄酮 γ–氨基丁酸 抗性淀粉 遗传变异 云南
下载PDF
稻米淀粉RVA谱特征值与直链淀粉、蛋白含量的相关性及QTL定位分析 被引量:17
7
作者 张杰 郑蕾娜 +8 位作者 蔡跃 尤小满 孔飞 汪国湘 燕海刚 金洁 王亮 张文伟 江玲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1-39,共9页
【目的】检测到新的控制稻米品质性状相关的QTL并分析各性状间的相关性,为了解控制水稻品质的遗传机理和培育优质水稻品种奠定基础。【方法】利用Sasanishiki×Habataki回交重组自交系(backcross inbred lines,BILs)群体在两个环境... 【目的】检测到新的控制稻米品质性状相关的QTL并分析各性状间的相关性,为了解控制水稻品质的遗传机理和培育优质水稻品种奠定基础。【方法】利用Sasanishiki×Habataki回交重组自交系(backcross inbred lines,BILs)群体在两个环境下种植的结果,检测与稻米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及RVA谱特征值相关的加性QTL。【结果】表型分析结果显示,Habataki的蛋白含量明显高于Sasanishiki;而除消减值以外其余的稻米品质性状指标,Sasanishiki均高于Habataki。利用BIL群体共检测到加性QTL 42个,其中10个QTL位点在2个环境中均能被检测到,即q PC8、q AC4、q AC10、q PKV2、q PKV7、q HPV7、q CPV1、q BDV4、q BDV7、q SBV7,且q CPV1、q BDV4、q PKV7、q HPV7和q AC10等5个QTL尚未见报道。同时,我们还利用Sasanishiki×Habataki染色体片断置换系(Chromosome segment substitution lines,CSSLs)验证了10个稳定表达的QTL位点。【结论】稻米RVA谱特征值与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之间呈现一定相关性,且控制不同品质性状的QTL之间具有共定位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稻米品质 数量性状基因座 回交重组自交系 染色体片段置换系
下载PDF
水稻抗纹枯病QTL表达的遗传背景及环境效应 被引量:22
8
作者 谢学文 许美容 +5 位作者 藏金萍 孙勇 朱苓华 徐建龙 周永力 黎志康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885-1893,共9页
利用水稻纹枯病菌强致病菌系RH-9人工接种Lemont导入到特青背景的213个近等基因导入系(TQ-ILs)群体和特青导入到Lemont背景的195个近等基因导入系(LT-ILs)群体,定位和分析了水稻抗纹枯病数量性状座位(QTL)及其表达的环境与遗传背景效应... 利用水稻纹枯病菌强致病菌系RH-9人工接种Lemont导入到特青背景的213个近等基因导入系(TQ-ILs)群体和特青导入到Lemont背景的195个近等基因导入系(LT-ILs)群体,定位和分析了水稻抗纹枯病数量性状座位(QTL)及其表达的环境与遗传背景效应。亲本Lemont对RH-9表现为高度感病,特青表现为中等抗病。人工接种后TQ-ILs群体的相对病斑高度(病斑高度与株高比)呈连续正态分布,LT-IL群体则明显偏向感病亲本Lemont。在不同年份和遗传背景下检测到影响纹枯病相对病斑高度的主效QTL10个和互作QTL13个,其中2006年在TQ-IL群体定位到的6个主效QTL在2007年均得到验证,表明这些QTL具有较好年度间的重复性。QSh4是唯一在双向导入系背景下表达的QTL,该位点特青等位基因降低相对病斑高度,提高抗性水平。在TQ-ILs群体中定位到位于第10染色体RM216~RM311区间的QSb10a与在LT-IL群体中定位到的位于相邻区间RM222~RM216的QSb10b的基因作用方向不同,推断这两个QTL存在紧密连锁关系。绝大多数在TQ-IL群体中表达的主效及互作QTL在LT-ILs群体中不表达,表明水稻抗纹枯病QTL具有明显的遗传背景效应。通过比较作图,本研究定位到的其中8个QTL在以往不同群体中同样被检测到,这些主效QTL对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rker-assisted selection,MAS)培育水稻抗纹枯病育种可能具有应用价值。指出标记辅助选择在不同遗传背景中能稳定表达的QTL或通过聚合不同抗病QTL是进一步提高水稻纹枯病抗性水平的一个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纹枯病 数量性状座位(QTL) 遗传背景效应 回交导入系
下载PDF
水稻条纹病毒和介体灰飞虱抗性的QTL分析(英文) 被引量:15
9
作者 孙黛珍 江玲 +5 位作者 刘世家 张迎信 黄培鸿 程遐年 翟虎渠 万建民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05-810,共6页
水稻品种Kasalath高抗条纹病毒和介体灰飞虱.为剖析不同抗性类型基因之间的关系,利用回交重组自交系群体Nipponbare/Kasalath//Nipponbare分析了对条纹病毒和介体灰飞虱抗性的数量性状基因座.结果在第11染色体S2260~G257标记区间检测... 水稻品种Kasalath高抗条纹病毒和介体灰飞虱.为剖析不同抗性类型基因之间的关系,利用回交重组自交系群体Nipponbare/Kasalath//Nipponbare分析了对条纹病毒和介体灰飞虱抗性的数量性状基因座.结果在第11染色体S2260~G257标记区间检测到1个与条纹病毒抗性相关的QTL(qSTV11),LOD值为9.2,贡献率为35.79%;在第3染色体R1618~C595和R2170~C1135标记区间各检测到1个与介体灰飞虱抗性相关的QTL(qSBPH3-a,qSBPH3-b),LOD值和贡献率分别为3.12和2.96,11.69%和11.36%,表明条纹病毒和介体灰飞虱抗性由不同基因所控制,而且两者之间不相关.此外,还分别检测到两对与条纹病毒和介体灰飞虱抗性相关的上位性QTL,暗示水稻对条纹病毒和介体灰飞虱的抗性受主效和上位性QTL的共同影响.进一步分析发现SSR标记BJ11-8与qSTV11紧密连锁,为分子标记辅助选择高抗条纹叶枯病水稻品种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条纹叶枯病 介体灰飞虱 回交重组自交系 QTL分析 上位性
下载PDF
玉米衔接式单片段导入系群体的构建和评价 被引量:36
10
作者 王立秋 赵永锋 +3 位作者 薛亚东 张祖新 郑用琏 陈景堂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63-668,共6页
以生产上广泛种植的玉米杂交种豫玉22的亲本自交系87-1和综3为受体亲本,以糯质、抗病性较好的玉米自交系衡白522为供体亲本,采用回交和自交的方法,结合SSR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分别构建了以87-1和综3为背景的衔接式玉米单片段导入系群体,... 以生产上广泛种植的玉米杂交种豫玉22的亲本自交系87-1和综3为受体亲本,以糯质、抗病性较好的玉米自交系衡白522为供体亲本,采用回交和自交的方法,结合SSR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分别构建了以87-1和综3为背景的衔接式玉米单片段导入系群体,并对其遗传背景、导入片段大小、数目和覆盖率等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87-1背景的导入系群体导入了40个供体片段,片段长度介于0.03~342.8cM,平均长度为91.1cM,导入片段总长为3643.9cM,覆盖率为48.9%;综3背景的导入系群体导入了78个供体片段,片段长度介于0.03~343.4cM,平均长度为75.5cM,导入片段总长为5895.2cM,覆盖率为7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Zea mays L.) 单片段导入系 回交 SSR标记
下载PDF
水稻抗纹枯病导入系的构建及抗病位点的初步定位 被引量:6
11
作者 高晓清 谢学文 +6 位作者 许美容 王磊 石英尧 高用明 朱苓华 周永力 黎志康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559-1568,共10页
以我国目前生产中广泛应用的杂交稻恢复系蜀恢527和明恢86为轮回亲本,以江西丝苗为供体亲本配制BC2F2混合群体。通过逐代人工接种筛选,获得49个BC2F4抗病导入系。对抗病选择导入系进行基因型分析,利用基于遗传搭车原理的卡方检验对等位... 以我国目前生产中广泛应用的杂交稻恢复系蜀恢527和明恢86为轮回亲本,以江西丝苗为供体亲本配制BC2F2混合群体。通过逐代人工接种筛选,获得49个BC2F4抗病导入系。对抗病选择导入系进行基因型分析,利用基于遗传搭车原理的卡方检验对等位基因导入频率的偏离进行检测,共检测到12个显著位点,2个群体定位的QTL各有1个在以往不同群体中也能被检测到。主要农艺性状分析表明,非接种条件下,选择导入系群体的抽穗期、株高和千粒重等与轮回亲本无显著差异;在接种的条件下,在2个试验地点中,分别有6个和2个蜀恢527和明恢86背景的株系抗病性显著高于轮回亲本,产量与轮回亲本无显著差异。上述结果为水稻抗纹枯病分子育种提供了有用的信息和中间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回交导入系 纹枯病 QTL
下载PDF
水稻幼苗耐缺氧能力的QTL分析 被引量:18
12
作者 王洋 郭媛 洪德林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8-24,共7页
利用粳稻品种秀水79与粳稻恢复系C堡及其衍生的247个重组自交系(RIL)和粳稻Nipponbare与籼稻Kasalath及Nipponbare/Kasalath//Nipponbare衍生的98个回交重组自交系(BIL)为材料,在缺氧胁迫和正常萌发条件下调查了萌发7d的幼苗芽鞘长度。... 利用粳稻品种秀水79与粳稻恢复系C堡及其衍生的247个重组自交系(RIL)和粳稻Nipponbare与籼稻Kasalath及Nipponbare/Kasalath//Nipponbare衍生的98个回交重组自交系(BIL)为材料,在缺氧胁迫和正常萌发条件下调查了萌发7d的幼苗芽鞘长度。以缺氧反应指数为衡量指标,对幼苗耐缺氧能力进行了QTL分析。RIL群体在第2染色体上检测到1个与SSR标记RM525紧密连锁的QTLqSAT-2-R,解释表型变异的8.7%;在第7染色体上检测到1个与RM418紧密连锁的QTLqSAT-7-R,解释表型变异的9.8%;增效等位基因均来自C堡。BIL群体检测到6个QTL,分布在第2、3、5、8、9和12染色体上,分别解释表型变异的16.2%、11.4%、7.3%、5.8%、9.5%和14.0%;其中qSAT-2-B、qSAT-3-B和qSAT-9-B增效等位基因来自Nipponbare。与qSAT-2-B紧密连锁的RFLP标记为C747,C747对应SSR标记RM1367;qSAT-2-R与qSAT-2-B相距7.2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幼苗 耐缺氧能力 数量性状基因座 重组自交系 回交重组自交系
下载PDF
大豆回交群体耐旱耐盐的选择牵连效应及响应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邱鹏程 张闻博 +7 位作者 刘春燕 蒋洪蔚 李灿东 范冬梅 曾庆力 蒋黎茜 胡国华 陈庆山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44-450,共7页
利用回交群体和多位点扫描分析方法研究了逆境胁迫下的选择牵连效应,找到相应的基因组区段,并分析了这些区段对不同选择条件的响应。结果如下:随机群体标记偏分离率为34.38%(P<0.000 1),经耐旱、耐盐选择后标记偏分离率分别扩大到51.... 利用回交群体和多位点扫描分析方法研究了逆境胁迫下的选择牵连效应,找到相应的基因组区段,并分析了这些区段对不同选择条件的响应。结果如下:随机群体标记偏分离率为34.38%(P<0.000 1),经耐旱、耐盐选择后标记偏分离率分别扩大到51.56%和55.88%。说明经过耐旱、耐盐选择后回交导入系群体等位基因偏分离更为严重,群体基因型结构发生变化,表明选择牵连效应的存在。基于牵连效应的选择响应,根据供体等位基因导入频率在耐旱、耐盐选择群体与随机群体中的表现,经卡方分析在0.000 1水平下检测到3个耐旱相关位点(Satt338、Satt640和Sat_108),5个耐盐相关位点(Sat_271、Satt726、Satt640、Satt513和Sat_1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回交群体 选择牵连效应 响应分析
下载PDF
利用水稻回交群体定位氯酸钾抗性基因 被引量:4
14
作者 周红菊 穆俊祥 +1 位作者 王弈 余四斌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2005年第5期721-724,共4页
氯酸钾抗性是区分籼粳分化的指标之一。本研究以珍汕97(ZS97)和日本晴(Nipponbare)所构建的回交群体BC4F2为材料,用2‰浓度的氯酸钾溶液对芽长约5mm的幼芽持续处理24h后,根据其发芽数和具次生根苗数筛选获得6份对氯酸钾抗性的导入系,用B... 氯酸钾抗性是区分籼粳分化的指标之一。本研究以珍汕97(ZS97)和日本晴(Nipponbare)所构建的回交群体BC4F2为材料,用2‰浓度的氯酸钾溶液对芽长约5mm的幼芽持续处理24h后,根据其发芽数和具次生根苗数筛选获得6份对氯酸钾抗性的导入系,用BC5F1进一步验证发现其中3份株系存在抗性分离。这3份株系平均含有两个外源导入片段,背景回复率平均为95.4%。结果表明,在水稻第1、6、11、12染色体上存在4个氯酸钾抗性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籼稻 回交群体 氯酸钾抗性 抗性基因 氯酸钾 水稻 定位 外源导入 籼粳分化
下载PDF
利用回交导入系定位干旱环境下水稻植株水分状况相关QTL 被引量:4
15
作者 赵秀琴 徐建龙 +1 位作者 朱苓华 黎志康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696-1703,共8页
日益严重的水资源危机使水稻的耐旱育种尤为迫切,干旱环境下较高的植株水分含量有助于提高或维持作物产量的稳定性,挖掘与耐旱性密切相关的分子标记有助于提高耐旱品种的选育效率。从供体Lemont(粳稻)导入到特青(籼稻)背景的254个... 日益严重的水资源危机使水稻的耐旱育种尤为迫切,干旱环境下较高的植株水分含量有助于提高或维持作物产量的稳定性,挖掘与耐旱性密切相关的分子标记有助于提高耐旱品种的选育效率。从供体Lemont(粳稻)导入到特青(籼稻)背景的254个高代回交导入系中筛选出覆盖供体全基因组的55个回交导入系,采用PVC管栽培,分析了干旱(胁迫)条件下水稻植株水分状况相关性状与籽粒产量、生物量的相关性并定位了相关QTL。研究表明,植株水分相关性状(相对含水量、叶片水势、渗透势、卷叶度)均与籽粒产量显著相关。检测到7个相对含水量QTL,7个叶片水势QTL,5个渗透势QTL及5个卷叶QTL;另检测到5个产量QTL,7个生物量QTL。分析发现,不仅QLwp5、QLr5、QRwc5和QΨ5同时分布在RM509~RM163区域,且该区域还分布有对水分环境表现稳定的产量QTL(QGy5),效应方向一致,从遗传学角度解释了籽粒产量与水分相关性状之间的显著相关性。另外,QLr5、QRwc5、QΨ5、QLr2、QLr7、QLr8、QLr9、QRwc3、QRwc4a、QRwc12及QΨ7等11个QTL曾在不同遗传背景群体中被检测到,它们控制相同目标性状。研究认为RM509~RM163区域及QLr2、QLr7、QLr8、QLr9、QRwc3、QRwc4a、QRwc12和QΨ7所分布的染色体区域对水分环境或者遗传背景相对稳定,在水稻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S)耐旱育种实践中有较重要利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干旱 植株水分状况 回交导入系 数量性状位点
下载PDF
SSR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转育棉花胞质雄性不育系的回交亲本 被引量:8
16
作者 相吉山 谢宗铭 +3 位作者 董永梅 田琴 李有忠 司爱君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27-133,共7页
将常规育种选择方法和分子标记技术相结合,对用于回交转育棉花胞质雄性不育系的33个早熟陆地棉品系进行筛选。用9个主要性状观察值和260对SSR引物扩增结果均可将33个品系聚为2大类4亚类,这些亚类之间的表型特征差异较明显。从基于分子... 将常规育种选择方法和分子标记技术相结合,对用于回交转育棉花胞质雄性不育系的33个早熟陆地棉品系进行筛选。用9个主要性状观察值和260对SSR引物扩增结果均可将33个品系聚为2大类4亚类,这些亚类之间的表型特征差异较明显。从基于分子标记结果划分出的A1、A2、B1、B2亚类中挑选出关键性状综合表现较好的优良品系,并参照主要性状观察值的聚类结果剔除表现型相似的品系,筛选出8个典型代表优良品系,用以进一步回交转育棉花胞质雄性不育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SR分子标记 棉花胞质雄性不育系 回交转育 聚类分析
下载PDF
野生稻增产QTL导入明恢63之回交近交系的构建 被引量:7
17
作者 邓化冰 邓启云 +3 位作者 陈立云 杨益善 庄文 熊跃东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27-131,共5页
为探明野生稻增产QTL导入栽培稻后的增产效果,以杂交稻恢复系明恢63为受体和轮回亲本,马来西亚普通野生稻(Oryza rufipogon)为增产QTL yld1.1和yld2.1的供体进行杂交和连续回交,各世代采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至BC6F1后自交,得到BC6F2群体... 为探明野生稻增产QTL导入栽培稻后的增产效果,以杂交稻恢复系明恢63为受体和轮回亲本,马来西亚普通野生稻(Oryza rufipogon)为增产QTL yld1.1和yld2.1的供体进行杂交和连续回交,各世代采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至BC6F1后自交,得到BC6F2群体,通过分子标记检测,获得分别携带野生稻增产QTL yld1.1,yld2.1及同时携带yld1.1和yld2.1的3套回交近交系.田间试验表明,野生稻增产QTL回交近交系的产量均高于受体,说明将野生稻增产QTL转移至杂交稻恢复系中,能提高其产量水平,且2个QTL的增产效果大于单个QTL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野生稻增产QTL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S) 回交近交系
下载PDF
利用野生大豆回交导入系定位油分含量QTL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锦辉 王丹华 +7 位作者 蒋洪蔚 王久镇 尹燕斌 林萌萌 魏思明 胡国华 刘春燕 陈庆山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77-284,共8页
以野生型大豆ZYD00006(供体亲本)与黑龙江省主栽品种绥农14(轮回亲本)所构建的回交导入系(832株)为研究材料,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在11条连锁群上定位到23个QTL位点(P≤0.01),其中4个正效应,19个负效应。导入系群体经过严格的油分含... 以野生型大豆ZYD00006(供体亲本)与黑龙江省主栽品种绥农14(轮回亲本)所构建的回交导入系(832株)为研究材料,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在11条连锁群上定位到23个QTL位点(P≤0.01),其中4个正效应,19个负效应。导入系群体经过严格的油分含量筛选鉴定,得到13个油分含量性状明显大于轮回亲本的导入系株行和20个油分含量明显小于轮回亲本的导入系植株。利用这33个特殊株行(选择群体)结合随机对照群体,通过基于遗传搭车原理的卡方分析,检测到分布于15个连锁群上的25个与大豆油分含量相关的标记位点,其中11个正效应,14个负效应。两种方法共检测到34个位点,新发现11个位点,两种方法均检测到的有14个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大豆 回交 导入系 油分含量 QTL定位
下载PDF
利用抗旱选择导入系定位向日葵产量性状QTL 被引量:5
19
作者 吕品 于海峰 侯建华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85-396,共12页
干旱是造成向日葵减产的最主要因素之一。利用综合性状优良的自交系K55作为轮回亲本与抗旱自交系K58杂交构建回交导入系,在干旱条件下进行单株产量筛选,得到45个BC3F2抗旱定向选择导入系。通过全基因组SSR及SNP标记扫描,以方差分析和基... 干旱是造成向日葵减产的最主要因素之一。利用综合性状优良的自交系K55作为轮回亲本与抗旱自交系K58杂交构建回交导入系,在干旱条件下进行单株产量筛选,得到45个BC3F2抗旱定向选择导入系。通过全基因组SSR及SNP标记扫描,以方差分析和基于遗传搭车原理的卡方检验对呼和浩特市及武川县两点、两种水分条件下的5个产量性状进行QTL检测。方差分析检测到的QTL根据不同环境下的表达情况分为三类,第一类在两种水分条件下稳定表达,包括武川的4个百粒重QTL及呼和浩特的2个单株产量QTL、3个单株实粒数QTL,这些QTL可能对向日葵抗旱性有直接贡献;第二类受干旱胁迫表达,包括呼和浩特的30个和武川的27个;第三类仅在正常供水条件下被检测到,包括呼和浩特的38个和武川的64个。卡方检验检测到极显著位点274个。用两种方法共检测到一致性位点14个,可能是与向日葵抗旱性相关的关键位点。本研究结果可为向日葵高效抗旱分子育种奠定基础并提供相关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向日葵 抗旱性 选择回交导入系 产量性状 QTL定位
下载PDF
回交自交系(BIL)群体4对主基因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离分析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11
20
作者 王金社 赵团结 盖钧镒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98-206,共9页
主基因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是用于分析数量性状表型数据的统计分析方法,该方法便于育种工作者利用杂种分离世代的数据对育种性状的遗传组成初步判断,制定相应的育种策略,也可用于校验QTL定位所揭示的数量性状的性状遗传组成。回交自交... 主基因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是用于分析数量性状表型数据的统计分析方法,该方法便于育种工作者利用杂种分离世代的数据对育种性状的遗传组成初步判断,制定相应的育种策略,也可用于校验QTL定位所揭示的数量性状的性状遗传组成。回交自交系(BIL)群体是永久性群体,可以进行有重复的比较试验,适用于受环境影响较大的复杂性状的遗传研究。本研究以BIL群体为对象构建了4对主基因、主基因加多基因分离分析方法的遗传模型,包括2类11个遗传模型。利用基于IECM(iterative expectation conditional maximization)算法的极大似然分析方法估算各个混合遗传模型中的分布参数,用AIC值和一组适合性测验结果选取最优模型,并从入选模型的分布参数通过最小二乘法估计遗传参数。由1个模拟的随机区组试验对模型进行验证,模拟群体中遗传参数的估计值与设定值之间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利用本文建立的模型重新分析大豆回交自交系群体(Essex×ZDD2315)及其亲本对胞囊线虫(Hetero-dera glycines Ichinohe)1号生理小种的抗性数据后发现4对主基因模型优于原报道的3对主基因模型,说明本方法的有效性和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交自交家系群体(BIL) 主基因加多基因混合遗传 分离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