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21-2022年冬季成都地区一次持续性PM_(2.5)污染过程分析
1
作者 赵欢 许晨 +2 位作者 朱心悦 张松宇 康平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报》 2024年第5期644-648,共5页
为更好地研究近年来盆地PM_(25)污染的变化规律,通过分析2021-2022年冬季成都地区一次细颗粒物(PM2.5)污染的变化特征与气象条件关系得出,本次污染过程具有持续时间长(持续21 d),前期日变化不明显,后期污染较前期严重的特点。由于污染... 为更好地研究近年来盆地PM_(25)污染的变化规律,通过分析2021-2022年冬季成都地区一次细颗粒物(PM2.5)污染的变化特征与气象条件关系得出,本次污染过程具有持续时间长(持续21 d),前期日变化不明显,后期污染较前期严重的特点。由于污染过程期间,较强的晴空辐射创造了有利的逆温条件,大气混合层高度较低,垂直方向上的通风能力较弱,使大气稳定不利于污染扩散,同时垂直和水平风场对污染物的输送能力都较弱,使PM_(2.5)逐步积累。进一步依托风廓线雷达观测数据计算局地回流指数(R),发现污染过程后期成都各地区R值逐步增大,水平输送能力逐步增强,前期东南部较好,后期西部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_(2.5)污染 混合层高度 风场输送 局地回流指数
下载PDF
巷(隧)道火灾烟流滚退距离的无因次关系式 被引量:12
2
作者 周福宝 王德明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07-410,共4页
应用因次分析法推导出表征巷(隧)道火灾烟流滚退距离变化规律的通用无因次表达式,该表达式包含影响滚退距离的火源热释放速率、通风风速、巷道倾角和形状等因素。在此基础上开展了考察烟流滚退距离的模拟实验,实验得出了无因次滚退距离... 应用因次分析法推导出表征巷(隧)道火灾烟流滚退距离变化规律的通用无因次表达式,该表达式包含影响滚退距离的火源热释放速率、通风风速、巷道倾角和形状等因素。在此基础上开展了考察烟流滚退距离的模拟实验,实验得出了无因次滚退距离与火源热释放速率、巷道风速等参数之间的函数关系式。研究结果为巷(隧)道通风防灭火的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因次关系式 烟流滚退距离 巷道火灾 火源热释放速率 通风风速 巷道倾角
下载PDF
渤海西岸边界层东风与暴雪天气的机理分析 被引量:18
3
作者 何群英 孙一昕 于莉莉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1年第4期66-71,共6页
2008年12月20—21日和2010年1月3日天津地区分别出现了历史同期罕见的暴雪天气。为了提高对这种极端天气发生机理的认识,利用多种资料对这两次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两次暴雪过程均属于回流型降雪,但环流形势和影响系统的演变... 2008年12月20—21日和2010年1月3日天津地区分别出现了历史同期罕见的暴雪天气。为了提高对这种极端天气发生机理的认识,利用多种资料对这两次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两次暴雪过程均属于回流型降雪,但环流形势和影响系统的演变却不尽相同。影响系统分别为高空横槽(高空槽)、850 hPa切变(850 hPa低涡切变)和地面倒槽(地面气旋),水汽源自700 hPa西南气流和边界层东风的水汽输送。由于两次过程均与边界层东风相伴,特别对渤海西岸边界层东风对降雪天气的影响和作用进行探讨,表明偏东风不仅为本地输送一定量级的水汽,同时这种具有冷湿特征的东风还会与内陆具有暖湿结构的偏南风形成地面辐合线,加强地面的动力抬升作用,产生上升运动,有利于雨雪天气的加强和维持,因此可以认为边界层东风对暴雪的发生发展起到了显著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雪 边界层 回流天气 东风 渤海
下载PDF
渤海西岸降雪过程中偏东风在250m塔层内的特征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孙密娜 易笑园 +1 位作者 闫志超 李青春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3年第5期35-42,共8页
利用天津铁塔观测资料、加密自动站和常规观测资料,针对4次渤海西岸典型降雪过程,分析偏东风在降雪发生前后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4次降雪过程均属于回流降雪,其水汽来源与西南气流的水汽输送和近地面层的东风水汽输送有关;地面东风出... 利用天津铁塔观测资料、加密自动站和常规观测资料,针对4次渤海西岸典型降雪过程,分析偏东风在降雪发生前后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4次降雪过程均属于回流降雪,其水汽来源与西南气流的水汽输送和近地面层的东风水汽输送有关;地面东风出现在降雪开始前8 h以上,风速一般为2 m·s-1,220 m高度可达12 m·s-1。从造成东风的影响系统来看,由南部北上低压系统造成的东风或东南风湿度较大,而由东北南下冷高压造成的东风或东北风湿度均较小。出现最大降雪的时段,塔层东风显著加大,而地面风速变化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东风 降雪 塔层资料 回流 比湿
下载PDF
鲁南初冬一次罕见特大暴雪的成因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杨璐瑛 张芹 +1 位作者 郭俊建 杨可栋 《海洋气象学报》 2018年第1期100-107,共8页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NCEP/NCAR逐6 h再分析资料,对2015年11月23—24日山东南部出现的一次罕见特大暴雪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这是一次典型的回流形势降雪,850 h Pa东南风急流影响的鲁南地区降雪强度较大,而东北风急流影...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NCEP/NCAR逐6 h再分析资料,对2015年11月23—24日山东南部出现的一次罕见特大暴雪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这是一次典型的回流形势降雪,850 h Pa东南风急流影响的鲁南地区降雪强度较大,而东北风急流影响的区域降雪强度较弱。2)700 h Pa强西南低空急流、850 h Pa东南低空急流为鲁南地区降雪提供了充沛的水汽,水汽通量的强辐合区域即为大暴雪的发生区域。3)暴雪区上空散度呈现出弱辐散—强辐合—强辐散的垂直结构;暴雪落区与高空的强辐合中心以及强上升运动中心吻合度较高。4)暴雪期间,850~925 h Pa之间维持一个逆温层;强冷空气使得925 h Pa以下边界层温度锐降导致降雨迅速转雪,降雪持续时间长是鲁南地区产生异常强降雪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雪 回流 低空急流 逆温层
下载PDF
曙光油田应用化学技术的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3
6
作者 郎宝山 《中外能源》 CAS 2010年第11期46-49,共4页
曙光油田2009年超稠油产量达到120×104t以上,应用化学技术在油田生产的各个环节得到应用和发展。油层解堵技术中,酸化解堵技术年实施100井次左右,年增油1.2×104t以上;解堵预处理技术年实施30井次,年增油0.9×104t左右;复... 曙光油田2009年超稠油产量达到120×104t以上,应用化学技术在油田生产的各个环节得到应用和发展。油层解堵技术中,酸化解堵技术年实施100井次左右,年增油1.2×104t以上;解堵预处理技术年实施30井次,年增油0.9×104t左右;复合解堵技术年实施50井次,年增油8000t。驱油助排技术中,化学助排技术年实施150井次,年增油3.2×104t;CO2三元复合吞吐技术年实施200井次,年增油5×104t。在堵水调剖技术中,高温化学堵水实现了潜山油藏连续4a综合负递减;高温暂堵技术年实施120井次,降低汽窜影响1.2×104t,年增油2.2×104t。防砂技术中,压裂技术年实施20井次左右,年增油8000t以上;井壁防砂技术年实施30井次左右,年增油1.5×104t;高温固砂技术年实施50井次,年增油1.1×104t。原油脱水和水质净化选用了新的化学药剂,效率得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曙光油田 应用化学技术 油层解堵 驱油助排 堵水调剖
下载PDF
三肇凹陷扶杨油层上生下储式油运聚成藏规律 被引量:8
7
作者 王洪星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11,共6页
通过三肇凹陷扶杨油层成藏条件分布特征及油藏解剖研究得到,其油成藏主要受3个因素的控制:青一段源岩生成的油向下伏扶杨油层“倒灌”控制着油成藏范围,T2源断裂分布控制着扶杨油层油运聚部位,T2源断裂与河道砂体交叉在T2源断裂下... 通过三肇凹陷扶杨油层成藏条件分布特征及油藏解剖研究得到,其油成藏主要受3个因素的控制:青一段源岩生成的油向下伏扶杨油层“倒灌”控制着油成藏范围,T2源断裂分布控制着扶杨油层油运聚部位,T2源断裂与河道砂体交叉在T2源断裂下盘形成的地垒构造是扶杨油层油聚集的主要场所。利用源岩排烃期、断裂活动期和储层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综合研究得到,油成藏主要时期为明水组沉积末期。油成藏模式为上覆青一段源岩生成的油在明水组沉积末期超压作用下通过T2源断裂向扶杨油层“倒灌”运移,进入扶杨油层后再向.T2源断裂的下盘地垒构造侧向运移,通过断块、断层遮挡在断层岩性圈闭中聚集成藏。青一段源岩生成油“倒灌”运移至未钻探区内,T2源断裂下盘地垒构造上的断块、断层遮挡和断层岩性圈闭是主要勘探目标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肇凹陷 扶杨油层 成藏模式 主控因素 “倒灌”运移
下载PDF
基于格子Boltzmann法的碳酸盐岩气藏多层合采模拟 被引量:1
8
作者 孙天礼 陈伟华 +3 位作者 黄仕林 方鸿铭 张涛 赵玉龙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48-853,共6页
多层合采是纵向发育多个层系储层的常用开发手段,碳酸盐岩气藏孔-缝-洞发育复杂,导致其合采机理不明确、常规手段评价合采效果难度大。因此,采用新方法评价其多层合采机理及潜在干扰因素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文中基于多松弛格子... 多层合采是纵向发育多个层系储层的常用开发手段,碳酸盐岩气藏孔-缝-洞发育复杂,导致其合采机理不明确、常规手段评价合采效果难度大。因此,采用新方法评价其多层合采机理及潜在干扰因素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文中基于多松弛格子玻尔兹曼方法(MRT-LBM),通过追踪合采过程的流线分布,量化评价了不同孔-缝-洞配置储层的合采效果。研究结果表明:裂缝-孔洞合采的层间非均质性最大,裂缝层对产量贡献很小,裂缝-缝洞合采与缝洞-孔洞合采的层间非均质性相对更小,两层基本可以实现均衡开发;增加生产压差,合采气层的产量比降低,一定程度有助于低渗产层的气体产出,且生产压差对非均质性强的合采组合敏感性更强;当合采层间的压力梯度差值为0.02 MPa/m时,低压层的稳定倒灌量可能达到高压层的1/8;如果层间非均质大且低渗层初始压力更低时,发生倒灌的可能性更大。研究成果可以为不同孔-缝-洞发育的碳酸盐岩气藏多层合采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气藏 多层合采 格子玻尔兹曼模拟 流线分布 倒灌
下载PDF
一体化长效分注管柱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彭太祥 石建设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07-111,共5页
针对因套损、封隔失效、洗井不通以及测试调配不顺等因素引起的分层注水有效期短的问题,研制了一体化长效分注管柱。该管柱通过地面和井下系列防返吐注水工具的配合,使分注管柱停注后快速稳压,封隔器不解封,既防止了地层、井筒和地面流... 针对因套损、封隔失效、洗井不通以及测试调配不顺等因素引起的分层注水有效期短的问题,研制了一体化长效分注管柱。该管柱通过地面和井下系列防返吐注水工具的配合,使分注管柱停注后快速稳压,封隔器不解封,既防止了地层、井筒和地面流程三者之间返吐串流,又防止地层之间串流,减少地层出砂、出油,有效维护了井筒和测调状况,延长了分注管柱有效期。现场应用30余井次,应用统计表明,一体化长效分注管柱平均在井周期达到1 050 d,高于油田平均合理失效周期330 d,有效测调最长达到1 290 d。该技术实现了分层注水管柱"长效"运行,可降低水井作业频次,有利于油田水驱稳产,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层注水 长效分注管柱 一体化 防返吐 压力波动 有效期
下载PDF
新型厌氧反应器设计及启动实验
10
作者 胡静 《中国高新科技》 2022年第24期96-98,共3页
文章通过生产实际考察及各种厌氧反应器特征分析,设计了一种新型厌氧反应器。该新型厌氧反应器外循环旋流式水力搅拌装置有效解决了厌氧反应器普遍存在的泥水混合不均匀问题;反应器上部横向错排式半软性弹性填料层实现了污泥的高效截留... 文章通过生产实际考察及各种厌氧反应器特征分析,设计了一种新型厌氧反应器。该新型厌氧反应器外循环旋流式水力搅拌装置有效解决了厌氧反应器普遍存在的泥水混合不均匀问题;反应器上部横向错排式半软性弹性填料层实现了污泥的高效截留,反应器顶盖上加装的喷头定期进水冲洗则可解决填料层堵塞问题。自配淀粉水溶液作为水样,采用ASBR模式进行常温启动。结果表明,该新型厌氧反应器在较短的时间内即可形成颗粒污泥,并且运行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ASB反应器 厌氧反应器 填料层 外循环搅拌装置 设计 启动实验
下载PDF
Y型微通道中压力驱动幂律流的流动分离 被引量:1
11
作者 郭松灿 朱庆勇 陈耀钦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39-148,共10页
基于Poisson-Boltzmann方程、修正的Cauchy动量方程和流体连续性方程,对压力驱动下的幂律流在Y型微通道中的流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不同的幂律指数、压强差下双电层电场、速度场的分布,以及双电层对速度场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 基于Poisson-Boltzmann方程、修正的Cauchy动量方程和流体连续性方程,对压力驱动下的幂律流在Y型微通道中的流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不同的幂律指数、压强差下双电层电场、速度场的分布,以及双电层对速度场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1)在Y型微通道的某些位置会发生流动分离(回流);(2)发生回流时的临界压强差和分叉角关系曲线表明:增大分叉角或降低幂律指数可使临界压强差下降;(3)幂律指数越小,双电层影响越明显;(4)增大压强差、降低幂律指数和增大分叉角度,均可使回流区域变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型微通道 幂律流体 双电层 回流
下载PDF
正反双循环洗井式分注工艺管柱的研制 被引量:1
12
作者 崔洁 《石油机械》 2015年第6期84-87,共4页
针对聚驱转后续水驱油藏残留聚合物返吐严重,在分层注水中存在测调遇阻及洗井不通等问题,研制了正反双循环洗井式分层注水工艺管柱。该工艺管柱可以实现正反双循环以及大排量洗井,保证洗井彻底、干净;采用独立的液压控制系统,管柱在下... 针对聚驱转后续水驱油藏残留聚合物返吐严重,在分层注水中存在测调遇阻及洗井不通等问题,研制了正反双循环洗井式分层注水工艺管柱。该工艺管柱可以实现正反双循环以及大排量洗井,保证洗井彻底、干净;采用独立的液压控制系统,管柱在下井和停注过程中井筒处于密闭状态,有效防止了残留聚合物和地层砂的返吐,提高了测调成功率及层段合格率。在现场6井次的试验中,实施成功率100%,实施井测试结果均合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驱油藏 工艺管柱 正反双循环 残留聚合物 防返吐 分层注水
下载PDF
缝高控制与薄层压裂 被引量:19
13
作者 苟贵明 胡仁权 《油气井测试》 2004年第5期48-51,共4页
薄层压裂的关键问题是如何控制缝高 ,而对缝高的影响因素较多 ,通过软件模拟和国内外文献资料及实验数据 ,证实薄层压裂缝高的主要影响因素为粘度和排量。结合以往薄层压裂的缝高延伸情况 ,确定了小排量、低粘度压裂液原则 ,现场实验 5... 薄层压裂的关键问题是如何控制缝高 ,而对缝高的影响因素较多 ,通过软件模拟和国内外文献资料及实验数据 ,证实薄层压裂缝高的主要影响因素为粘度和排量。结合以往薄层压裂的缝高延伸情况 ,确定了小排量、低粘度压裂液原则 ,现场实验 5口井 ,取得了较好的压裂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裂效果 薄层 压裂液 压裂缝 现场实验 小排量 国内外 拟和 软件模拟 关键问题
下载PDF
平行平板微通道流场在双电层和边界滑移条件下的解析解
14
作者 郭丽祥 尤学一 《纳米技术与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2010年第5期470-474,共5页
讨论了双电层和边界滑移对微通道液体流动系统的影响.利用双电层动电效应理论对控制方程进行修正,同时引入Navier滑移边界条件考虑边界滑移现象,建立了两种壁面效应同时存在时微流动控制模型,得到了流场的解析解.结果显示,双电层效应抑... 讨论了双电层和边界滑移对微通道液体流动系统的影响.利用双电层动电效应理论对控制方程进行修正,同时引入Navier滑移边界条件考虑边界滑移现象,建立了两种壁面效应同时存在时微流动控制模型,得到了流场的解析解.结果显示,双电层效应抑制流动的发展,使流体在固/液边界附近区域产生回流;边界滑移虽能促进流动发展,但当这两种效应同时存在时,边界滑移的作用变为加强抑制流动,使回流现象更加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电层 边界滑移 回流 解析解 微通道流动
下载PDF
DPM dispersion inside a single straight entry using dynamic mesh model 被引量:1
15
作者 Yi Zheng Ying Li +2 位作者 Magesh Thiruvengadam Hai Lan Jerry C. Tie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al Science & Technology》 EI 2017年第3期234-244,共11页
Three-dimensional simulations of diesel particulate matter (DPM) distribution inside a single straight entry for the Load-Haul-Dump loader (LHD)-truck loading and truck hauling operations were conducted by using A... Three-dimensional simulations of diesel particulate matter (DPM) distribution inside a single straight entry for the Load-Haul-Dump loader (LHD)-truck loading and truck hauling operations were conducted by using ANSYS FLUENT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software. The loading operation was performed for a fixed period of 3 min. The dynamic mesh technique in FLUENT was used to study the impact of truck motion on DPM distribution. The resultant DPM distributions are presented for the cases when the truck were driving upstream and downstream of the loading face. Interesting phenomena were revealed in the study including the piston effect, layering of DPM in the roof region, and backflow of diesel exhaust against ventilation. The results from the simulation can be used to determine if the areas inside the face area and straight entry exceed the current U.S. regulatory requirement for DPM concentration (〉160 pg/m3). This research can guide the selection of DPM reduction strategies and improve the working practices for the underground min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FD · DPM · Dynamic meshing ·Piston effect · backflow · Buoyancy effect · layering of DPM
下载PDF
倒水防分叉及防回溢的双层电热水壶的结构探讨
16
作者 李松泉 吕全彬 蔡剑华 《日用电器》 2019年第1期41-43,共3页
在电热水壶中利用内壶嘴处设有导流结构,在倒水的时候,内壶嘴流出的水受到导流凸条及外延伸的凸边的导流作用,防止大面积出水,并且水从出水尖部直接流出,从而防止了倒水时出现水流回溢及分叉的现象。
关键词 电热水壶 双层 防回溢 防分叉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