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eservation of Raw Camel Milk by Lactoperoxidase System Using Hydrogen Peroxide Producing Lactic Acid Bacteria
1
作者 Dakalo Dashe Egon Bech Hansen +5 位作者 Mohammed Yusuf Kurtu Tesfemariam Berhe Mitiku Eshetu Yonas Hailu Amsalu Waktola Adane Shegaw 《Open 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s》 2020年第3期387-401,共15页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lactic acid bacteria (LAB) activated lactoperoxidase system (LPs) on keeping quality of raw camel milk at room temperature. Camel milk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lactic acid bacteria (LAB) activated lactoperoxidase system (LPs) on keeping quality of raw camel milk at room temperature. Camel milk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Errer valley, Babile district of eastern Ethiopia. The level of hydrogen peroxide (H<sub>2</sub>O<sub>2</sub>) for activation of LPs was optimized using different levels of exogenous H<sub>2</sub>O<sub>2</sub>. Strains of LAB (<span style="white-space:nowrap;"><i></span>Lactococcus lactis 22333<span style="white-space:nowrap;"></i></span>, <span style="white-space:nowrap;"><i></span>Weissella confusa<span style="white-space:nowrap;"></i></span> 22308, <span style="white-space:nowrap;"><i></span>W. confusa<span style="white-space:nowrap;"></i></span> 22282, <span style="white-space:nowrap;"><i></span>W. confusa<span style="white-space:nowrap;"></i></span> 22296, <span style="white-space:nowrap;"><i></span>S. Infatarius<span style="white-space:nowrap;"></i></span> 22279 and <span style="white-space:nowrap;"><i></span>S. lutetiensis<span style="white-space:nowrap;"></i></span> 22319) with H<sub>2</sub>O<sub>2</sub> producing properties were evaluated, and <i>W. confusa</i> 22282 was selected as the best strain to produce H<sub>2</sub>O<sub>2</sub>. Storage stability of the milk samples was evaluated through the acidification curves, titratable acidity (TA), total bacterial count (TBC) and coliform counts (CC) at storage times of 0, 6, 12, 18, 24 and 48 hours. The LP activity and the inhibitory effect of activated LPs were evaluated by growing <span style="white-space:normal;"><i></span>E. coli<span style="white-space:normal;"></i></span> in pasteurized and boiled camel milk samples as contaminating agent.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span style="white-space:normal;"><i></span>W. confusa<span style="white-space:normal;"></i></span> 22282 activated LPs generally showed significantly (P < 0.05) slower rates of acidification, lactic acid production and lower TBC and CC during the storage time compared to the non-activated sample. The H<sub>2</sub>O<sub>2</sub> producing LAB and exogenous H<sub>2</sub>O<sub>2</sub> activated LPs in pasteurized camel milk significantly reduced the growth of <span style="white-space:normal;"><i></span>E. coli<span style="white-space:normal;"></i></span> population compared to non-activated pasteurized milk. Overall, the result of acid production and microbial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the activation of LPs by H<sub>2</sub>O<sub>2</sub> producing LAB (i.e. <span style="white-space:normal;"> </span><span style="white-space:normal;"><i></span>W. confusa<span style="white-space:normal;"></i></span> 22282) maintained the storage stability of raw camel milk. Therefore, 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the activation of LPs by biological method using H<sub>2</sub>O<sub>2</sub> producing LAB can substitute the chemical activation method of LPs in camel mil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mel Milk Lactoperoxidase System Lactic Acid bacteria PRESERVATION
下载PDF
Pathology of Tuberculosis in Camels ( <i>Camelus dromedaries</i>) in the Sudan
2
作者 El Tigani-Asil El Tigani Ahmed Abdulkhalig Babiker Hassan Adam Dawoud Abakar 《Journal of Tuberculosis Research》 2017年第1期77-80,共4页
The study was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pathological changes of condemned lungs of dromedary camels in the Sudan abattoirs using conventional H & E and Zeihl Neelson (ZN) staining procedures. Proliferative granulom... The study was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pathological changes of condemned lungs of dromedary camels in the Sudan abattoirs using conventional H & E and Zeihl Neelson (ZN) staining procedures. Proliferative granulomatous reaction was demonstrated in one H & E stained lung section which was characterized by focal fibrosis and infiltration of mononuclear cells resembled to tuberculous lesions. While ZN stained sections demonstrated acid fast rod in one pulmonary associated lymph node. These lesions were evidenced presence of tuberculous mycobacteria in camel tissues and recommended further deep investigation of tuberculosis among camels in the Suda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mel TUBERCULOSIS Acid Fast bacteria GRANULOMAS
下载PDF
原驼乳中乳酸菌的分离筛选及特性分析
3
作者 孙建 李雪 +6 位作者 楚敏 顾美英 艾尼江·尔斯满 朱静 何齐 谭慧林 张志东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21-1028,共8页
【目的】挖掘和获得原驼乳中的乳酸菌资源。【方法】采集新疆乌鲁木齐县近效南山周边原驼乳样品,采用平板稀释法分离菌株,观察比对16S rRNA基因序列测序和菌株形态学特性,分析菌株分类学地位,并检测菌株溶血性和有害代谢物质等食用安全... 【目的】挖掘和获得原驼乳中的乳酸菌资源。【方法】采集新疆乌鲁木齐县近效南山周边原驼乳样品,采用平板稀释法分离菌株,观察比对16S rRNA基因序列测序和菌株形态学特性,分析菌株分类学地位,并检测菌株溶血性和有害代谢物质等食用安全性。【结果】获得29株乳酸菌,经鉴定其归属于Leuconostoc、Lentilactobacillus两个属的4个种;菌株均可耐受0.5%胆盐,5%NaCl,且具有较好耐高温、牛奶胨化、抗氧化和抑制细菌等特性;所有菌株均无溶血现象,不产生硝基还原酶;除T12外,均利用氨基酸不产生物胺。【结论】从原驼乳中获得的乳酸菌具有良好的发酵特性和食品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驼乳 乳酸菌 分离筛选
下载PDF
内蒙古阿拉善驼乳制品中乳酸菌分离鉴定及微生物多样性研究
4
作者 苏茜 孙洁 +3 位作者 杜萍 赵洁 于洁 陈永福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92-401,共10页
内蒙古传统乳制品是乳酸菌的优质培养基,为保藏内蒙古阿拉善地区驼乳制品中的乳酸菌资源,并研究其中微生物多样性,本研究分别采用纯培养方法与宏基因组测序技术进行分析。宏基因组分析表明:阿拉善地区鲜驼乳微生物多样性明显高于酸驼乳... 内蒙古传统乳制品是乳酸菌的优质培养基,为保藏内蒙古阿拉善地区驼乳制品中的乳酸菌资源,并研究其中微生物多样性,本研究分别采用纯培养方法与宏基因组测序技术进行分析。宏基因组分析表明:阿拉善地区鲜驼乳微生物多样性明显高于酸驼乳,18份样品中共鉴定到157个种。鲜驼乳的优势菌种为乳酸乳球菌(13.22%)和桂林不动杆菌(10.65%);酸驼乳的优势菌种为瑞士乳杆菌(72.66%)、马乳酒样乳杆菌(8.32%)和乳酸乳球菌(4.28%)。纯培养进一步从鲜驼乳和酸驼乳中分离到121株乳酸菌,鉴定为4个属的14个种,其中鲜驼乳的优势菌株为乳酸乳球菌(62.00%),酸驼乳的优势菌株为瑞士乳杆菌(40.00%)、马乳酒样乳杆菌(19.00%),与宏基因组测序结果一致。宏基因组测序联合纯培养法可有效实现驼乳样品微生物多样性分析与乳酸菌资源挖掘,为驼乳的工业化生产与乳酸菌资源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驼乳 乳酸菌 微生物多样性 宏基因组
下载PDF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呼图壁县驼乳源乳酸菌分离鉴定及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
5
作者 苏帆帆 毛相清 +3 位作者 赵耀 邢国锋 吴自豪 吴静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24年第2期1-8,共8页
[目的]分离、鉴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呼图壁县驼乳源乳酸菌,评价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方法]从呼图壁县某驼场采集健康驼乳样本45份,使用MRS培养基分离乳酸菌,采用细菌16S rDNA序列PCR扩增及测序方法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利用... [目的]分离、鉴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呼图壁县驼乳源乳酸菌,评价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方法]从呼图壁县某驼场采集健康驼乳样本45份,使用MRS培养基分离乳酸菌,采用细菌16S rDNA序列PCR扩增及测序方法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利用点种法、琼脂斑点法和牛津杯双层琼脂扩散法筛选对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29213具有抑制作用的乳酸菌。将MRS培养基的pH值调节至1~10,测定乳酸菌的耐酸能力;在MRS培养基中添加0~0.30%的牛胆盐,测定乳酸菌的耐胆盐能力。应用微量肉汤倍比稀释法测定乳酸菌无细胞上清液(cell-free culture supernatant,CFCS)对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29213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和亚抑菌浓度(subinhibitory concentration,SIC);考查CFCS在不同pH值条件下及经酶处理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29213的抑制作用变化,初步分析CFCS的抑菌活性物质;利用牛津杯双层琼脂扩散法测定CFCS对驼乳源和奶牛乳房炎源金黄色葡萄球菌野生株的抑制作用。[结果]从45份驼乳中分离得到5种20株乳酸菌,分别为粪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alis,n=13)、鼠李糖乳杆菌(Lacticaseibcillus rhamnsus,n=1)、发酵黏液乳杆菌(Limosilactobacillus fermentum,n=3)、副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n=1)和融合魏斯氏菌(Weissella confusa,n=2)。经3种方法筛选,鼠李糖乳杆菌KC4株对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29213的抑菌作用最强,且具有良好的耐酸和耐胆盐特性,在pH值为4~7和牛胆盐浓度为0~0.20%的条件下均可正常生长。KC4株的CFCS对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29213的MIC和SIC分别为62.5 mg/mL和7.8125 mg/mL;在pH值为2~5时仍具有抑菌效果,经过胃蛋白酶、过氧化物酶、胰蛋白酶、肽酶、蛋白酶K、过氧化氢酶和木瓜蛋白酶处理后抑菌效果极显著(P<0.01)降低;对驼源和牛源金黄色葡萄球菌野生株均具有良好的抑菌效果。[结论]在呼图壁县驼乳中筛选出1株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菌株以及驼源和牛源金黄色葡萄球菌野生菌株均具有较强抑制作用的鼠李糖乳杆菌,具有较强的耐酸和耐胆盐能力,其抑菌活性物质可能包括酸、过氧化物和蛋白类物质等。研究结果为驼乳源乳酸菌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潜在菌种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驼乳 乳酸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抑菌活性
下载PDF
传统发酵酸驼乳中乳酸菌的分离及鉴定 被引量:25
6
作者 孙天松 刘红霞 +2 位作者 倪慧娟 靳烨 张和平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4-7,共4页
对新疆和蒙古国牧民家庭制作的传统发酵酸驼乳中的乳酸菌和酵母菌进行了计数和分离。4份酸驼乳中乳酸菌和酵母菌的数量分别为6.45×107~1.13×109mL-1和7.75×102~4.6×107mL-1。从4份酸驼乳中分离到13株乳酸菌和7株... 对新疆和蒙古国牧民家庭制作的传统发酵酸驼乳中的乳酸菌和酵母菌进行了计数和分离。4份酸驼乳中乳酸菌和酵母菌的数量分别为6.45×107~1.13×109mL-1和7.75×102~4.6×107mL-1。从4份酸驼乳中分离到13株乳酸菌和7株酵母菌。采用传统分类鉴定方法对乳酸菌进行鉴定,鉴定结果为L.helveticus4株(占总分离株的30.8%),L.caseisubsp.pseudoplantarum和L.dellbrueckiisubsp.bulgaricu各2株(15.4%),L.curvatus、Ped.acidilactici、Ped.urinaeequi和Enterococcusfaecalis各1株(7.7%)。此外,还有1株乳酸菌按目前的鉴定方法无法准确判断其归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驼乳 乳酸菌 鉴定
下载PDF
新疆酸驼乳中细菌素乳酸菌的筛选及其抑菌性 被引量:14
7
作者 武运 李远 +3 位作者 王冰峰 张晓燕 阿伊古扎丽 巴吐尔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5-28,62,共5页
通过双层琼脂扩散打孔法,从新疆哈萨克族传统发酵酸驼乳中分离的23株乳酸菌中,筛选出9株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和大肠杆菌具有抑菌活性的菌株(其中菌株MLS5抑菌活性最强)。通过有机酸、过氧化氢抑菌的排除试验和蛋白酶敏感性试... 通过双层琼脂扩散打孔法,从新疆哈萨克族传统发酵酸驼乳中分离的23株乳酸菌中,筛选出9株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和大肠杆菌具有抑菌活性的菌株(其中菌株MLS5抑菌活性最强)。通过有机酸、过氧化氢抑菌的排除试验和蛋白酶敏感性试验,初步确定MLS5产生的抑菌物质为蛋白质类细菌素。温度和pH耐受试验表明,该细菌素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121℃,20min),pH 3~6具有抑菌活性。菌株MLS5的发酵曲线表明,菌株在37℃培养条件下具有良好的产细菌素和产酸能力,该细菌素在菌体生长对数中期产生,在生长稳定期抑菌活性达到最大。经抑菌谱试验表明,MLS5所产细菌素不仅能抑制革兰氏阳性细菌,而且对大肠杆菌和毛霉菌也有抑制作用,具有较广的抑菌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驼乳 乳酸菌 细菌素 筛选 抑菌性
下载PDF
双峰驼后足远趾节间关节解剖 被引量:1
8
作者 孟昭权 谢铮铭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2期109-112,共4页
解剖双峰驼后足远趾节间关节16个,并与其他家畜的对等器官相比较,双峰驼的后足远趾节间关节在形态结构方面有以下显著特征:①无远籽骨和蹄软骨,因而亦无相应的远籽骨韧带和蹄软骨韧带;②有两条背侧韧带,与在犬、猫等趾行动物体... 解剖双峰驼后足远趾节间关节16个,并与其他家畜的对等器官相比较,双峰驼的后足远趾节间关节在形态结构方面有以下显著特征:①无远籽骨和蹄软骨,因而亦无相应的远籽骨韧带和蹄软骨韧带;②有两条背侧韧带,与在犬、猫等趾行动物体上所见相同;③趾间远韧带呈宽板状,交叉纤维甚少,大部分纤维平行排列;④轴侧侧副韧带起于中趾节骨远端韧带窝,止于远趾节骨蹄骨角附近,这与马的相同而与牛的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剖 双峰驼 后肢 远趾节间关节
下载PDF
骆驼酸乳中乳酸菌的抑菌实验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曾献春 庄伟伟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84-86,共3页
对新疆3个不同地区的骆驼酸乳中分离出来的10株乳酸菌(编号1~10)的抑菌作用进行研究,并用滤纸片法对大肠杆菌、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白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进行抑菌实验,结果表明,对大肠杆菌具有抑菌作用... 对新疆3个不同地区的骆驼酸乳中分离出来的10株乳酸菌(编号1~10)的抑菌作用进行研究,并用滤纸片法对大肠杆菌、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白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进行抑菌实验,结果表明,对大肠杆菌具有抑菌作用的是菌株3、6、7、10;对绿脓杆菌具有抑菌作用的是菌株7、8、9、10;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抑菌作用的是菌株6、7、8;对白色念珠菌有抑菌作用的是菌株6、7;对白色葡萄球菌具有抑菌作用的是菌株8、9;但这10株乳酸菌发酵上清液对枯草芽孢杆菌均无抑菌作用。本实验提示从新疆3个不同地区的骆驼酸乳中分离出来的部分乳酸菌对指示菌具有抑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骆驼酸乳 乳酸菌 抑菌能力
下载PDF
新疆传统发酵驼乳中分离出的一株乳酸菌的分子生物学鉴定 被引量:11
10
作者 拉提帕·艾尔肯 唐雪 新华·那比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2期155-159,共5页
目的对新疆阿勒泰牧区哈萨克传统发酵驼乳中分离出的一株乳酸菌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采用DNA提取、PCR扩增、16SrDNA产物测序和数据分析对该菌株进行系统发育分析鉴定。结果 16SrDNA产物测序结果通过Eztaxon数据库比对,保守基因rpoA... 目的对新疆阿勒泰牧区哈萨克传统发酵驼乳中分离出的一株乳酸菌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采用DNA提取、PCR扩增、16SrDNA产物测序和数据分析对该菌株进行系统发育分析鉴定。结果 16SrDNA产物测序结果通过Eztaxon数据库比对,保守基因rpoA、pheS的扩增产物通过NCBI数据库比对,发酵驼乳中乳酸菌菌株的序列和已报道的乳酸菌菌株16SrDNA、rpoA、pheS的序列分别用MEGA 5.2软件进行系统发育分析表明:此菌株(10号)的16SrDNA序列与Lactobacillus pentosus(JCM 1558T)、Lactobacillus plantarumsubsp.Argentoratensis(DKO 22T)、Lactobacillus paraplantarum(DSM 10667T)和Lactobacillus plantarum subsp.Plantarum(ATCC 14917T)的相似率分别为100%、99.87%、99.8%和99.74%。结论 10号乳酸菌菌种经分子生物学鉴定为Lactobacillus pentosus(JCM 1558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驼乳 乳酸菌 16S RDNA 分子鉴定
下载PDF
新疆哈萨克族发酵酸驼乳中乳酸菌的分子生物学鉴定 被引量:2
11
作者 武运 黄彭 +4 位作者 李远 张晓燕 许珍珍 王冰峰 石静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73-176,共4页
从新疆哈萨克族牧民发酵酸驼乳中筛选稳定、活力较强的乳酸菌菌株,用MRS培养基和种子培养基进行活化后,经DNA提取和PCR扩增,将扩增成功菌株的PCR产物测序结果通过NCBI数据库比对,对酸驼乳中乳酸菌菌株的16S rDNA序列和已报道的乳酸菌菌... 从新疆哈萨克族牧民发酵酸驼乳中筛选稳定、活力较强的乳酸菌菌株,用MRS培养基和种子培养基进行活化后,经DNA提取和PCR扩增,将扩增成功菌株的PCR产物测序结果通过NCBI数据库比对,对酸驼乳中乳酸菌菌株的16S rDNA序列和已报道的乳酸菌菌株16S rDNA序列用MegAlign Fasta软件进行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菌株A3与Lactobacillus rhamnosus(HM162419)相似率为94.6%,菌株B1与Lactococcus lactis subsp.lactis(EU872262)相似率为96.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16S RDNA 分子鉴定 发酵酸驼乳
下载PDF
新疆骆驼酸乳中乳酸菌的分离与发酵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敬思群 王洁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71-73,共3页
分别从市售酸奶和自然发酵骆驼乳中分离筛选出乳酸菌S2和乳酸菌L2,用于研制巴旦木植物蛋白发酵饮料,并与工业用直投式发酵剂的发酵效果即菌株活力、凝乳时间、凝乳质量、产品风味等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自筛菌种发酵性能更好。
关键词 骆驼酸乳 乳酸菌 分离 发酵性能
下载PDF
不同温度条件对生鲜驼乳菌落总数的影响
13
作者 王帅 陈贺 +3 位作者 张继军 王富兰 拉提帕.艾尔肯 曹双瑜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231-233,共3页
为了对驼乳生产、加工和消费提供指导,试验采用国标法检测了驼乳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菌落总数变化。结果表明:驼乳在运输过程中温度最高不能超过10℃;试验中如需反复冻融驼乳,冻融次数不应超过3次;在-20℃条件下驼乳菌落总数在5 d之内变... 为了对驼乳生产、加工和消费提供指导,试验采用国标法检测了驼乳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菌落总数变化。结果表明:驼乳在运输过程中温度最高不能超过10℃;试验中如需反复冻融驼乳,冻融次数不应超过3次;在-20℃条件下驼乳菌落总数在5 d之内变化不大,20 d后菌落总数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 生鲜驼乳 冻融 微生物 菌落总数
下载PDF
新疆酸驼乳NSLAB的筛选及鉴定 被引量:2
14
作者 樊哲新 李宝坤 +4 位作者 李开雄 朱敏 蒋琰洁 李王强 宁孔卵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70-174,184,共6页
以新疆牧民家庭自然发酵酸驼乳为原料,采用改良的ROGOSA培养基筛选出20株非发酵剂乳酸菌(Non Starter Lactic Acid Bacteria,NSLAB),以产酸、自溶度、氨肽酶活力、蛋白水解能力为指标复筛性能优良的NSLAB,为新疆特色干酪的现代化改造提... 以新疆牧民家庭自然发酵酸驼乳为原料,采用改良的ROGOSA培养基筛选出20株非发酵剂乳酸菌(Non Starter Lactic Acid Bacteria,NSLAB),以产酸、自溶度、氨肽酶活力、蛋白水解能力为指标复筛性能优良的NSLAB,为新疆特色干酪的现代化改造提供新的菌株资源。结果表明:从酸驼乳中复筛得到六株NSLAB(编号X-4、X-5、X-7、X-12、X-13、X-15)。据多元统计分析六株菌综合得分X-5>X-4>X-15>X-13>X-12>X-7。其中X-5Δp H(24h)、自溶度、氨肽酶活力、蛋白水解能力分别为1.08%、28.26%、18.88、3.21U/m L,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基于菌株生理生化特性,结合16S r DNA基因序列分析,构建菌株系统发育树明确其分类地位,X-4、X-5、X-13、X-15鉴定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X-7鉴定为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 fermentum),X-12确定为乳酸片球菌(Pediococcus acidilactic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乳制品 非发酵剂乳酸菌 酸驼乳 菌种筛选
下载PDF
摩洛哥自然发酵驼乳中乳酸菌分离鉴定及特性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柳青 史迪 +1 位作者 刘文俊 张和平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5-95,137,共12页
为了丰富菌种资源库资源,探索乳品细菌多样性及菌株生化特性,对摩洛哥阿尤恩地区4份自然发酵驼乳的乳酸菌应用传统纯培养方法和宏基因组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进行分离、鉴定,同时对细菌宏基因组测序进行多样性研究及单菌株生化特性研究... 为了丰富菌种资源库资源,探索乳品细菌多样性及菌株生化特性,对摩洛哥阿尤恩地区4份自然发酵驼乳的乳酸菌应用传统纯培养方法和宏基因组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进行分离、鉴定,同时对细菌宏基因组测序进行多样性研究及单菌株生化特性研究。由纯培养结果可知:4份样品中分离乳酸菌株包含3个属、8个种,共82株乳酸菌,其中58.54%为Lactococcus lactis;根据宏基因组测序结果可知:4份样品中分离的细菌分属于7个门、78个属和147个种,Proteobacteria(54.64%)和Firmicutes(41.77%)是样品中的优势菌门,Lactococcus(31.87%)及Lactococcus lactis(22.95%)占比较高,是样品中优势菌属及菌种。通过比较不同乳酸菌在相同环境下的生长情况及产酸速率,从样品中分离得到的48株Lactococcus lactis中筛选得到2株生长快、产酸速率高的菌株IMAU98054和IMAU98084。2株菌最适生长温度为37℃,pH值为5.5~7.5,且有一定的盐耐受性,NaCl质量分数小于6%时生长不会受到明显抑制。2种菌株在37℃发酵18 h后其OD600可达到2.5218和2.5172。研究结果表明:摩洛哥阿尤恩地区自然发酵驼乳中包含多类细菌,Lactococcus lactis是其中的优势菌种,并从其中筛选出2株生长快、产酸速率高的菌株IMAU98054和IMAU9808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自然发酵驼乳 PacBio SMRT测序技术 生物多样性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双峰驼源纤维素降解菌的筛选及其对酒糟的降解效果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国伟 何静 +1 位作者 郭坤杰 吉日木图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4-75,共12页
骆驼作为荒漠、半荒漠地区的主要畜种,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具有独特的生理功能,但目前对双峰驼源肠道中的纤维素降解菌研究较少。为了探究双峰驼粪便中具有纤维素降解能力的细菌,采用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平板法进行初筛,然后对其进... 骆驼作为荒漠、半荒漠地区的主要畜种,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具有独特的生理功能,但目前对双峰驼源肠道中的纤维素降解菌研究较少。为了探究双峰驼粪便中具有纤维素降解能力的细菌,采用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平板法进行初筛,然后对其进行分离、纯化,并利用DNS法检测纤维素酶活力,根据透明圈的大小及纤维素酶活力,筛选出具有较强纤维素降解能力的菌株。结合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RNA测序分析对筛选得到的菌株进行鉴定。对菌株接种量、初始pH、培养温度和发酵时间条件进行单因素优化,并在单因素的基础上进一步采用响应面优化。将优化后的菌液接种于酒糟中,探究第7、14和21 d菌液对酒糟的降解效果。结果表明,筛选得到的菌株YT5-1-1具有较强的纤维素降解能力,经鉴定YT5-1-1为香坊肠杆菌(Enterobacter xiangfangensis)。YT5-1-1的最适产酶条件为:接种量2.6%,初始pH 4.5,培养温度30℃,发酵时间43 h,预测CMCase活力最大为1.819 IU·mL^(-1)。菌株YT5-1-1对酒糟发酵过程中的pH变化基本无影响,能维持更高的干物质含量,会显著降低酒糟中的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发酵结束时,试验组的半纤维素降解率和纤维素降解率较空白组分别提高了4.18%和3.4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峰驼 纤维素降解菌 酒糟 降解效果
下载PDF
双峰驼源乳酸菌的分离鉴定与生物学特性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瑞 张旺东 +6 位作者 李建飞 火兴民 张睿 刘晓霞 李沛轩 谢飞 王雯慧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80-87,共8页
为筛选具有优良生物学特性的双峰驼源乳酸菌株,对阿拉善双峰驼十二指肠黏液定殖菌通过MRS培养基的选择性培养、形态特征观察、生化及16S rRNA基因测序等方法进行鉴定,并对对其生长曲线、产酸、耐胆盐、耐药性等生物学特性进行分析。结... 为筛选具有优良生物学特性的双峰驼源乳酸菌株,对阿拉善双峰驼十二指肠黏液定殖菌通过MRS培养基的选择性培养、形态特征观察、生化及16S rRNA基因测序等方法进行鉴定,并对对其生长曲线、产酸、耐胆盐、耐药性等生物学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成功分离的4株乳酸菌B1、B2、B3及C1分别为唾液乳杆菌(Lactobacillus salivarius)、卷曲乳杆菌(lactobacillus crispatus)、约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johnsonii)和戊糖片球菌(Pediococcus pentosans)。其中,4株菌对胃酸pH 3.0的耐受结果为B1、B2和C1高于B3;最佳培养时间均为12 h~16 h之间,而C1在24 h内的累计产酸量最高,对胆盐的耐受性也最高;4株菌最为敏感的抗生素分别为B1和C1为氯霉素、B2为青霉素、B3为红霉素。从双峰驼十二指肠分离到4株乳酸菌,对进一步研究其对肠道黏膜免疫的调节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峰驼 十二指肠 乳酸菌 分离鉴定
下载PDF
驼乳制品中抑制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活性乳酸菌的筛选及益生特性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曹英 侯敏 +4 位作者 易光平 买尔哈巴·艾合买提 薛杉 陈钢粮 崔卫东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9期191-201,共11页
目的:本研究以新疆阿勒泰地区的驼乳制品为研究对象,筛选对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有抑制活性的优良乳酸菌。方法:采用稀释涂布法分离纯化菌株,DNS和pNPG法筛选对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有抑制活性的菌株,通过耐酸性、耐胆盐、模拟... 目的:本研究以新疆阿勒泰地区的驼乳制品为研究对象,筛选对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有抑制活性的优良乳酸菌。方法:采用稀释涂布法分离纯化菌株,DNS和pNPG法筛选对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有抑制活性的菌株,通过耐酸性、耐胆盐、模拟胃肠道环境耐受性、抑菌性、抗氧化活性实验评价菌株的益生特性。结果:从驼乳制品中共计获得34株菌株,其中6株对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有抑制活性,经过形态学和16S rRNA分子鉴定,确定有4株为植物乳杆菌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2株为副干酪乳杆菌Lactiplantibacillus paracasei。6株乳酸菌对α-淀粉酶的抑制活性都达到50%以上,其中X34对α-淀粉酶的抑制率最高达到88.59%。本实验中筛选的乳酸菌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率在11%~16%之间,X31抑制率最高为15.43%。6株乳酸菌在不同pH(1.0、2.0、3.0)和不同浓度胆盐(1、2、3 g/L)的培养基中均可存活。6株乳酸菌在模拟胃液和肠液中的存活率分别达到83%和90%以上。对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率超过90%以上,其中X29对羟自由基的清除率最高为92.43%,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最强的是X33清除率达到94.04%。6株乳酸菌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X31对大肠杆菌的最大抑菌圈直径为19.63 mm,X23对沙门氏菌抑菌圈最大达到19.85 mm,菌株X33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直径最大为19.17 mm。结论:从驼乳制品中筛选到6株具有潜在降糖活性的乳酸菌,对强酸、胆盐和胃肠液有一定的耐受性,抗氧化能力较强,具有抑制致病菌的效果,为后期研发功能性降糖饮品提供益生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驼乳 酸驼乳 乳酸菌 Α-淀粉酶 Α-葡萄糖苷酶 抑制活性 益生特性
下载PDF
新疆哈密地区原驼乳中乳酸菌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苗苗 倪永清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15期163-166,182,共5页
[目的]对新疆哈密地区原驼乳中乳酸菌的多样性进行分析。[方法]采用菌落培养及Rep-PCR指纹图谱、16S rRNA基因测序和系统发育关系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原驼乳内乳酸菌的菌群分布。[结果]从9份原驼乳中分离出65株乳酸菌,分别归属于 Lactococ... [目的]对新疆哈密地区原驼乳中乳酸菌的多样性进行分析。[方法]采用菌落培养及Rep-PCR指纹图谱、16S rRNA基因测序和系统发育关系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原驼乳内乳酸菌的菌群分布。[结果]从9份原驼乳中分离出65株乳酸菌,分别归属于 Lactococcus、Streptococcus、Enterococcus、Lactobacillus和Leuconostoc 5个属,其中Leuconostoc 所占比例最大,达到26%。[结论]新疆哈密地区原驼乳中蕴含丰富的乳酸菌菌种资源,为开发新疆地区益生乳酸菌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驼乳 乳酸菌 16SrRNA基因测序
下载PDF
骆驼瘤胃内优势纤维素降解菌酶活种类及活力测定方法比较研究
20
作者 王慧 赵世华 +2 位作者 李云章 程超 巴雅尔其木格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14年第1期21-23,共3页
利用传统纤维素酶活力测定方法———3,5-二硝基水杨酸法(DNS法)和根据试验具体情况自行构建的纤维素酶活力测定方法,对健康骆驼瘤胃内自行分离的7株优势纤维素降解菌的纤维素酶酶活种类及活力进行了测定。测定结果为:DNS法中不同菌株... 利用传统纤维素酶活力测定方法———3,5-二硝基水杨酸法(DNS法)和根据试验具体情况自行构建的纤维素酶活力测定方法,对健康骆驼瘤胃内自行分离的7株优势纤维素降解菌的纤维素酶酶活种类及活力进行了测定。测定结果为:DNS法中不同菌株的CX酶酶活大小为1#>2#>17#>10#>15#>8#>20#;C1酶酶活大小为1#>2#>17#>20#>10#>15#>8#;β-葡萄糖苷酶酶活大小为1#>2#>17#>10#>20#>8#>15#;总酶活大小为1#>2#>17#>8#>10#>15#>20#。自行构建方法中CX酶酶活大小为(1#、2#、15#)>(10#、17#)>(8#、20#);C1酶酶活大小为(1#、2#、15#、17#)>(8#、10#)>20#;β-葡萄糖苷酶酶活大小为(1#、2#、8#、10#、15#、17#)>20#;总酶活大小为2#>1#>15#>17#>10#>8#>20#。根据测定结果可以看出,2种方法所测定的酶活大小趋势较为接近,但在试验过程中DNS法出现诸多问题,弊端较多,而自行构建的方法能够克服DNS法的缺点,使其结果更为简便直观,如果结合DNS法试验数据,则可以使试验结果更加精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骆驼 瘤胃 纤维素降解菌 酶活 3 5-二硝基水杨酸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