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34篇文章
< 1 2 5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Preliminary Report on Rumen Protozoa Grazing Rate on Bacteria with a Fluorescence-Labeled Technique 被引量:7
1
作者 WANG Meng-zhi WANG Hong-rong +2 位作者 LI Guo-xiang CAO Heng-chun LU Zhan-jun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 CAS CSCD 2008年第6期768-774,共7页
Studies on the bacterial predation rate by rumen protozoa were carried out under laboratory conditions using a technique of fluorescence-labeled bacteria (FLB). Four Xuhuai goats were used in this experiment to obta... Studies on the bacterial predation rate by rumen protozoa were carried out under laboratory conditions using a technique of fluorescence-labeled bacteria (FLB). Four Xuhuai goats were used in this experiment to obtain rumen protozoa and bacteria. Two groups were designed as follows: One group was the whole bacteria which were labeled using fluorescence through removing free bacteria from rumen fluid (WFLB); the other group was the bacteria which were labeled using fluorescence without removing free bacteria from rumen fluid (FLB). The result indicated that the bacterial predation rates of rumen protozoa was 398.4 cells/(cell h) for the group WFLB, 230.4 cells/(cell h) for the group FLB, when the corresponding values expressed as bacteria-N, they were 2.15 pg N/(cell h) for the group WFLB, and 1.24 pg N/(cell h) for the group FLB, respectively. Extrapolating the assimilation quantity of nitrogen by ciliates on bacteria of Xuhuai goat, there were 103.2 mg N/(d capita) for the group WFLB, and 59.5 mg N/(d capita) for the group FLB, respectively. It was estimated that protein losses due to microbial recycling were 0.645 g pro/(d capita) for the group WFLB and 0.372 g pro/(d capita) for the group FLB, respectively. In addition, the fluorescence-labeled technique would be a potential assay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bacterial predation rate by rumen protozo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men protozoa grazing rate bacteria-N fluorescence-labeled technique
下载PDF
THE DISTRIBUTION PATTERNS OF BACTERIA,ATP AND THE RELATIONS WITH RESPIRATION RATES AND PHYTOPLANKTON IN THE CHANGJIANG ESTUARY AND ITS ADJACENT EAST CHINA SEA 被引量:1
2
作者 史君贤 C.Courties +2 位作者 陈忠元 M.N.Hermin 宁修仁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1992年第3期278-289,共12页
Two cruises were conducted in January and July 1986 in the Changjiang (Yangtse River) Estuary and its adjacent East China Sea (30°45′ -32°00′N,121°00′-124°00′E). Direct epifluorescence counts o... Two cruises were conducted in January and July 1986 in the Changjiang (Yangtse River) Estuary and its adjacent East China Sea (30°45′ -32°00′N,121°00′-124°00′E). Direct epifluorescence counts of planktonic bacteria and determinations of ATP concentrations were made. Subsamples were taken for measurement of oxygen consumption rates and chlorophyll concentrations.Bacteria and ATP concentrations were higher in summer than in winter, highest in the river and the river mouth, and gradually lower offshore. The bacteria number was correlated positively with suspended matter, nitrates and oxygen consumption rates, and negatively with salinity.In winter bacteria were the main contributors of ATP and the main consumers of dissolved oxygen in the whole studied area. In summer two maxima of ATP were found along the salinity gradient. The first one which coincided with the peak of turbidity near the river mouth was attributed to bacte -ria, and the second which occurred in the waters with a salinity ran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cteria ATP oxygen consumption rate CHANGJIANG Estuary
下载PDF
Coliform Bacteria: The Effect of Sediments on Decay Rates and on Required Detention Times in Stormwater BMPs
3
作者 Alison R. Kinnaman Cristiane Q. Surbeck Danielle C. Usner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2012年第8期787-797,共11页
Fecal indicator bacteria, such as total coliforms and E. coli, are a challenge to control in urban and rural stormwater runoff. To assess the challenges of improving bacterial water quality standards in surface waters... Fecal indicator bacteria, such as total coliforms and E. coli, are a challenge to control in urban and rural stormwater runoff. To assess the challenges of improving bacterial water quality standards in surface waters, microcosm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to assess how decay rates of total coliforms and E. coli are affected by sediments and associated organic matter. Samples were collected at a lake embayment to create laboratory microcosms consisting of different combinations of unsterilized and sterilized water and sediment. Calculated first-order decay rate constants ranged from 0.021 to 0.047 h-1 for total coliforms and 0.017 and 0.037 h-1 for E. coli, depending on how each microcosm was prepared. It is evident that sediment in contact with the water column decreases bacteria decay rate, showing that care should be taken when designing stormwater treatment measures. In addition, high organic carbon content in the sediment temporarily increased bacteria concentrations in the water column. 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stormwater treatment measures, such as extended detention basins and constructed wetlands, must hold water for several days to allow for reduction of bacterial concentrations to acceptable levels. In addition, to troubleshoot detention basins and constructed wetlands for causes of high effluent bacterial concentrations, analyses of sediment, organic carbon, and water column depth should be conduc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CAL Indicator bacteria Decay rate Sediment NUTRIENTS Organic Carbon Best Management Practices (BMPs)
下载PDF
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致病菌及药敏试验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刘静 高玉伟 +5 位作者 王兴华 胡秀红 崔红蕊 徐保振 杨洪娟 王涛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2期183-187,191,共6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该院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PDAP)的病原菌谱特点及预后转归情况,为该院腹膜炎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1月至2023年2月该院收治的69例PDAP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发病原因、病原菌谱特点及预后转归情况。... 目的回顾性分析该院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PDAP)的病原菌谱特点及预后转归情况,为该院腹膜炎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1月至2023年2月该院收治的69例PDAP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发病原因、病原菌谱特点及预后转归情况。结果69例PDAP患者腹膜透析透出液共培养出病原菌43例,阳性率为62.32%,43例病原菌中革兰阳性菌23例(53.49%),革兰阴性菌17例(39.53%),真菌3例(6.98%)。43例病原菌感染原因包括肠道感染18例(41.86%),换液操作不规范11例(25.58%),呼吸道感染8例(18.60%),原因不明6例(13.95%)。革兰阳性菌以表皮葡萄球菌(10例)为主,革兰阴性菌以大肠埃希菌(7例)为主。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加环素、替考拉宁、莫西沙星均敏感,对克林霉素(52.17%)、红霉素(56.52%)、阿莫西林/克拉维酸(60.87%)、青霉素G(78.26%)耐药;革兰阴性菌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黏菌素均敏感,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47.06%)、头孢呋辛(47.06%)、头孢唑啉(52.94%)、氨苄西林(82.35%)耐药;真菌对氟康唑、伏立康唑、两性霉素B和卡泊芬净均敏感。69例PDAP患者共治愈53例,退出14例,死亡2例,治愈率为76.81%,真菌性PDAP患者退出率明显高于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及培养阴性的PDAP患者。结论该院腹膜透析患者发生PDAP的主要原因为换液操作不规范和肠道感染,PDAP相关致病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真菌性PDAP患者退出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 腹膜透析 革兰阳性菌 革兰阴性菌 药敏试验 治愈率
下载PDF
2018年-2021年南阳市医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与常见细菌耐药性相关性分析
5
作者 庞立峰 华素 刘莉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2期260-263,共4页
目的:探讨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及与常见的细菌耐药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临床患者送检的阳性标本,统计临床标本分离病原菌检出情况、常见抗菌药物消耗情况以及常见的革兰氏阴性... 目的:探讨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及与常见的细菌耐药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临床患者送检的阳性标本,统计临床标本分离病原菌检出情况、常见抗菌药物消耗情况以及常见的革兰氏阴性杆菌、阳性球菌对抗菌药物产生的耐药率(%)与抗菌药物用药频度(Frequency of defined daily doses,DDDs)的相关性。结果:我院2018年至2021年抗菌药物DDDs较高的抗菌药物依次为美洛西林、头孢他啶、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检出率较高的病原菌分别为大肠埃希氏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大肠埃希菌产生的耐药率与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呋辛钠DDDs均有相关性(r=-0.107、0.432);肺炎克雷伯菌产生的耐药率与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左氧氟沙星氯化钠、头孢呋辛钠DDDs呈正相关(r=0.410、0.720、0.420);铜绿假单胞菌与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钠DDDs呈正相关(r=0.716、0.933);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率与左氧氟沙星DDDs呈正相关(r=0.661);肺炎链球菌产生的耐药率与左氧氟沙星、头孢呋辛钠DDDs均存在正相关关系(r=0.416和0.482)。结论:抗菌药物的DDDs与常见细菌产生的耐药性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我院应严格控制抗菌药物的DDDs,根据感染性病种及药敏试验结果选择适当的抗菌药,加强常见病原菌的耐药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药物 病原菌 耐药率 相关性
下载PDF
广西某老年病专科医院2013—2022年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结果分析
6
作者 韦金华 吴娟 郑丹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24年第8期925-929,共5页
目的 调查广西某老年病专科医院2013-2022年医院感染现患率,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方法广西壮族自治区江滨医院2013-2022年每年开展医院感染调查,选择每年7月份某天0:00~24:00的所有临床住院患者为调查对象,包括调查当天出院及转院的患者,... 目的 调查广西某老年病专科医院2013-2022年医院感染现患率,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方法广西壮族自治区江滨医院2013-2022年每年开展医院感染调查,选择每年7月份某天0:00~24:00的所有临床住院患者为调查对象,包括调查当天出院及转院的患者,排除当日入院患者。回顾性分析各年度的医院感染监测管理资料并进行总结。结果 2013-2022年,在调查的11 078例患者中有223例发生医院感染,共234例次,总体医院感染现患率为2.01%(223/11 078),例次感染率为2.11%(234/11 078)。例次感染率以2014年最高,为3.72%,2021年最低,为1.14%,总体呈下降趋势。医院感染现患率最高的临床科室为呼吸内科(13.44%)。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泌尿道、上呼吸道和胃肠道亦多见。本次调查的感染者共检出病原菌190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35株(71.05%),革兰阳性菌44株(23.16%),真菌11株(5.7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OR(95%CI)=1.790(1.345~2.382),P<0.001]、使用抗生素[OR(95%CI)=1.912(1.445~2.530),P<0.001]是医院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该医院的医院感染现患率呈下降趋势,防控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还需针对重点科室、易发感染部位和高危人群加强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感染 现患率 感染部位 病原菌
下载PDF
无菌体液分离病原菌菌种构成分布情况及耐药性变迁
7
作者 吕宏培 王远 +2 位作者 刘丽萍 王优良 曹明月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12期1156-1166,共11页
目的了解2017—2023年本院无菌体液标本检出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性变迁,为本地区医疗机构经验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及时依据。方法选取2017—2023年本院无菌体液标本,排除同一患者重复株,使用WHONET 5.6软件对药物敏感性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目的了解2017—2023年本院无菌体液标本检出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性变迁,为本地区医疗机构经验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及时依据。方法选取2017—2023年本院无菌体液标本,排除同一患者重复株,使用WHONET 5.6软件对药物敏感性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出菌株6711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3927株,革兰阳性球菌2530株,真菌145株,厌氧菌59株。分离病原菌前五位依次为大肠埃希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肠杆菌目细菌中,大肠埃希菌和阴沟肠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较稳定,肺炎克雷伯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明显升高。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率平均为1.2%和12.8%。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低且有降低趋势,鲍曼不动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且稳定。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甲氧西林耐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的检出率分别为31.2%和71.4%,两者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较稳定,MRSA的检出率有一定程度的降低。屎肠球菌和粪肠球菌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均保持高度活性,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较稳定。结论2017—2023年本院无菌体液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及时监测病原菌种类、分布和耐药情况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可有效减缓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菌体液 病原菌 耐药性 耐药率变迁
下载PDF
聚苯乙烯降解菌的筛选鉴定及降解特性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庞哲宇 赵晶晶 +4 位作者 万天丽 李佳俊 杨凌森 周思宇 苏婷婷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15-20,共6页
石油基废弃塑料造成的环境污染已成为人类难以解决的问题,而现有的处理方式既耗能又容易造成二次污染。研究发现,大蜡螟幼虫肠道内存在降解塑料的细菌,可有效加快塑料的降解,分离纯化其肠道内菌株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因此,使用生活中... 石油基废弃塑料造成的环境污染已成为人类难以解决的问题,而现有的处理方式既耗能又容易造成二次污染。研究发现,大蜡螟幼虫肠道内存在降解塑料的细菌,可有效加快塑料的降解,分离纯化其肠道内菌株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因此,使用生活中常见的聚苯乙烯(PS)包装盒作为唯一食物来源喂食大蜡螟幼虫,富集大蜡螟幼虫肠道内的PS降解菌;经解剖、培养、分离,最终获得4株菌株(PD-1、PD-2、PD-3和PD-4)。将各菌株接种至以PS薄膜为唯一碳源的基础盐培养基(MSM培养基)并测定了其降解率。结果表明,PD-1对PS薄膜降解率最高,为1.8%。对PD-1进行菌株形态观察、生理生化测定及系统发育树构建,鉴定PD-1为肠杆菌科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同时,采用紫外或硝酸对PS薄膜进行了预处理,以期提高菌株降解率。结果表明,PD-1降解硝酸预处理的PS薄膜的降解率为2.5%,而对紫外预处理的PS薄膜的降解率为0.8%,PS薄膜经硝酸预处理后更易被PD-1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蜡螟 聚苯乙烯降解菌 鉴定 降解率
下载PDF
2017—2022年山东地区不同人群脓液标本病原谱及耐药性变迁分析
9
作者 孙彦蒙 张春艳 +6 位作者 李政 王梦园 纪冰 满思金 伊茂礼 李仁哲 王世富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35-943,共9页
目的监测山东地区2017—2022年不同年龄段患者脓液标本病原谱的构成和耐药性及药物敏感性情况,为外科医生早期经验性抗微生物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分析山东地区2017—2022年间山东省儿童细菌耐药监测研究协作网(Shandong Province... 目的监测山东地区2017—2022年不同年龄段患者脓液标本病原谱的构成和耐药性及药物敏感性情况,为外科医生早期经验性抗微生物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分析山东地区2017—2022年间山东省儿童细菌耐药监测研究协作网(Shandong Province Pediatric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Surveillance System,SPARSS)成员单位上报的脓液标本分离菌株的临床信息及药物敏感性结果。结果共分离病原菌64302株,新生儿脓液分离的细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儿童和成人脓液分离的细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对年龄分层分布发现,新生儿组病原菌分离最多的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儿童组和成人组脓液病原菌分离最多的是大肠埃希菌,3组的菌种分布有较大差异(χ2=245.5,P<0.0001)。肠杆菌科中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耐药率较严重,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 spectrumβ-lactamases,ESBLs)和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的大肠埃希菌占比分别为41.8%和0.83%;肺炎克雷伯菌占比分别为14.1%和1.14%。铜绿假单胞菌对大多数抗生素成人组耐药率明显高于儿童组。葡萄球菌属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为22.6%且在2017—2022年呈下降趋势,其中新生儿MRSA占比显著高于儿童和成人(χ2=12.32,P=0.0021)。结论脓液感染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不同年龄组的病原谱构成有较大差异,主要分离菌种对抗微生物药物的耐药率较高,故应定期监测脓液来源病原谱及耐药性变迁规律,以提高外科医生感染性疾病的精准诊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液感染 病原菌 耐药率 新生儿 儿童 成人
下载PDF
扶正逐瘀方联合2HRZE/4HR方案治疗阴虚血瘀证肺结核患者的效果
10
作者 李军 张秋艳 贾永康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6期1108-1111,共4页
目的探讨扶正逐瘀方联合2HRZE/4HR方案在肺结核患者阴虚血瘀证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20年1月至2022年5月接收的肺结核患者106例分为两组,各53例。对照组接受2HRZE/4HR抗结核方案治疗,研... 目的探讨扶正逐瘀方联合2HRZE/4HR方案在肺结核患者阴虚血瘀证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20年1月至2022年5月接收的肺结核患者106例分为两组,各53例。对照组接受2HRZE/4HR抗结核方案治疗,研究组接受扶正逐瘀方联合2HRZE/4HR方案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痰菌转阴率、免疫功能[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3个月,研究组痰菌转阴率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6个月,两组痰菌转阴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两组血清IgA、IgG、IgM水平均升高,且研究组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期间,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扶正逐瘀方联合2HRZE/4HR方案治疗阴虚血瘀型肺结核疗效确切,可促进痰菌转阴,改善机体免疫功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核 阴虚血瘀证 扶正逐瘀方 2HRZE/4HR方案 痰菌转阴率 免疫功能
下载PDF
2017—2022年山东地区不同人群关节感染病原谱及耐药性变迁分析
11
作者 林心丹 王世富 +3 位作者 张春艳 王梦园 李政 王莉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25-1031,共7页
目的了解山东地区不同人群、不同年份分离自关节液标本的病原谱构成和耐药性差异,为关节部位感染的临床早期经验性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WHONET5.6分析软件,回顾分析山东地区2017—2022年间SPARSS网成员单位上报的1243株关节液标... 目的了解山东地区不同人群、不同年份分离自关节液标本的病原谱构成和耐药性差异,为关节部位感染的临床早期经验性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WHONET5.6分析软件,回顾分析山东地区2017—2022年间SPARSS网成员单位上报的1243株关节液标本病原菌构成及主要病原菌耐药性变迁规律。结果关节液中的主要分离菌为大肠埃希菌(42.1%)和金黄色葡萄球菌(19.1%);男女菌株构成比为59:41;不同年份菌株构成差异加大,2019年分离菌株360株,为历年最多。儿童组和中青年组关节液分离的细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老年组关节液分离的细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儿童组、中青年组与老年组的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的菌种分布有统计学差异(χ^(2)=42.84,P<0.0001)。肠杆菌科中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占比为49.8%,耐碳青霉烯类大肠埃希菌占比1.0%。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比率为29.8%。结论山东地区不同人群、不同年份关节液病原菌菌种分布不同,且不同病原菌对各种抗菌药物耐药性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对不同人群进行病原菌的分布和耐药性监测,对提高关节部位感染的诊治水平和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十分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液 病原菌 耐药率 成人 儿童
下载PDF
市售益生菌剂产品活性检测及其模拟胃消化耐受性
12
作者 滕堃如 李斌 +5 位作者 陈红贺 陈楠楠 曹梦思 彭雪菲 刘明 郭新光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57-63,71,共8页
以足够数量的活菌到达肠道等作用部位是益生菌发挥有益功效的前提,因此活菌数量和消化道耐受性是评价益生菌产品的2个重要指标。该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评价市售益生菌剂产品的初始活性及胃消化耐受性,同时探究胃消化过程中不同生理因素对... 以足够数量的活菌到达肠道等作用部位是益生菌发挥有益功效的前提,因此活菌数量和消化道耐受性是评价益生菌产品的2个重要指标。该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评价市售益生菌剂产品的初始活性及胃消化耐受性,同时探究胃消化过程中不同生理因素对菌株活性的影响。首先使用流式细胞术测定样品的总菌和活菌含量,其次对样品进行不同条件的模拟消化实验,测定样品活菌总数并计算存活率。结果表明,15种样品的活菌含量均与标识值存在差异,但所有产品均符合国际及国内标准;模拟胃消化实验中胃液pH值为影响菌剂活性的主要因素,模拟消化转速和胃蛋白酶浓度为次要因素。相同的模拟胃消化实验中,不同产品的耐受性存在明显区别。该研究为制定相关标准及规范市场环境提供依据,对于消费者选择产品和生产者提升产品质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售益生菌剂 活菌数量 存活率 胃消化生理因素 模拟胃消化耐受性
下载PDF
乳酸菌和抗生素对中华蜜蜂肠道消化酶活性、免疫基因表达及工蜂存活率的影响
13
作者 高丽娇 刘佳霖 +6 位作者 陈恒 罗文华 杨金龙 姬聪慧 任勤 曹兰 王瑞生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90-497,共8页
本试验旨在通过在中华蜜蜂糖饲料中添加乳酸菌和抗生素,评价二者对中华蜜蜂肠道消化酶活性、免疫基因表达及工蜂存活率的影响,为其在蜜蜂养殖中的应用提供依据。试验选取0日龄的中华蜜蜂工蜂540只,随机分为3个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6... 本试验旨在通过在中华蜜蜂糖饲料中添加乳酸菌和抗生素,评价二者对中华蜜蜂肠道消化酶活性、免疫基因表达及工蜂存活率的影响,为其在蜜蜂养殖中的应用提供依据。试验选取0日龄的中华蜜蜂工蜂540只,随机分为3个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60只蜜蜂。对照组饲喂50%(质量分数,下同)蔗糖溶液,试验组分别饲喂添加1×108 CFU/mL植物乳杆菌的50%蔗糖溶液(乳酸菌组)和添加450μg/mL四环素的50%蔗糖溶液(抗生素组)。于15日龄,测定中肠消化酶活性和免疫基因相对表达量;于30日龄,测算工蜂存活率。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乳酸菌组中华蜜蜂中肠淀粉酶活性显著提高(P<0.05),中肠Abaecin、Toll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显著提高(P<0.05),中肠Cactus-1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工蜂的平均生存时间显著延长2.75 d(P<0.05)。2)与对照组相比,抗生素组中华蜜蜂中肠淀粉酶和蛋白酶活性均显著降低(P<0.05),中肠防御素-1(Defensin-1)、肽聚糖识别蛋白(PGRP)和Cactus-1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工蜂的平均生存时间显著缩短2.39 d(P<0.05)。由此可知,饲喂乳酸菌可提高中华蜜蜂肠道消化酶活性,增强肠道免疫功能,提高工蜂存活率;饲喂抗生素可降低中华蜜蜂肠道消化酶活性,降低工蜂存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蜜蜂 乳酸菌 抗生素 肠道消化酶 肠道免疫基因 工蜂存活率
下载PDF
氮掺杂糠醛碳点促进微生物燃料电池产电的特性研究
14
作者 张高歧 陈志俊 +1 位作者 李淑君 杨晨辉 《林产化学与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91-298,共8页
选用糠醛、尿素作为碳源和氮源,通过简单的一步水热合成法制备高电子传递氮掺杂糠醛基碳点(N-FCDs),并将N-FCDs与养殖场常见牛粪中的微生物结合,构筑微生物燃料电池(MFC)的生物阳极,强化其产电性能。借助透射电子显微镜、拉曼光谱、红... 选用糠醛、尿素作为碳源和氮源,通过简单的一步水热合成法制备高电子传递氮掺杂糠醛基碳点(N-FCDs),并将N-FCDs与养殖场常见牛粪中的微生物结合,构筑微生物燃料电池(MFC)的生物阳极,强化其产电性能。借助透射电子显微镜、拉曼光谱、红外光谱等测试手段对N-FCDs的形貌、结构和组成进行表征分析,并探讨了MFC的产电性能及其产电机制。研究结果表明:N-FCDs呈现准球体形貌,其平均粒径约为(4.7±0.02)nm;N-FCDs表面氮掺杂形式为石墨N、吡咯N和吡啶N,不同质量浓度(0~500 mg/L)的N-FCDs与微生物共同孵育后,微生物生长曲线无显著差异,表现出良好的生物安全性;N-FCDs较高的石墨化程度及其富电子单原子掺杂赋予其高电子传递特性。加入N-FCDs后,细菌细胞内外均有N-FCDs分布,构筑细菌内外电子传递通道,加速相应电子传递速率,增加了细菌内部电子传递通道,显著增强细菌氧化还原活性,降低微生物整体电子传递阻抗。N-FCDs能够显著提升微生物燃料电池产电性能,最大输出电流为2.34μA、最大输出电压为0.16 V,相比无碳点空白组分别提升了4.9和1.0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燃料电池 碳点 电活性菌 电子传递速率
下载PDF
胚蛋注射乳酸菌对雏鸡孵化性能和肠道黏膜结构的影响
15
作者 卢佳慧 徐久鹏 +5 位作者 李孜恒 范雨欣 常伽翌 王智乐 吕文杰 徐彤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40-45,共6页
试验旨在探讨胚蛋注射乳酸菌对蛋雏鸡孵化性能和肠道黏膜结构的影响。将150个SPF种蛋孵化至18胚龄时随机分成2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5个种蛋。对照组羊膜腔接种0.2 mL灭菌生理盐水,鸡胚乳酸菌注射组羊膜腔接种0.2 mL含1.21×10^(... 试验旨在探讨胚蛋注射乳酸菌对蛋雏鸡孵化性能和肠道黏膜结构的影响。将150个SPF种蛋孵化至18胚龄时随机分成2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5个种蛋。对照组羊膜腔接种0.2 mL灭菌生理盐水,鸡胚乳酸菌注射组羊膜腔接种0.2 mL含1.21×10^(8) CFU/mL活菌数的唾液乳杆菌XP132。孵化到21 d出壳,饲养期35 d。结果显示:胚蛋注射乳酸菌显著增加了蛋雏鸡体重(P<0.05)。与对照组相比,鸡胚乳酸菌注射组7日龄和28日龄的胸腺指数、14日龄脾脏指数和法氏囊指数、21日龄的胸腺指数和法氏囊指数均显著提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鸡胚乳酸菌注射组雏鸡十二指肠绒毛高度(VH)显著提高(P<0.05),绒隐比(V/C)极显著升高(P<0.01);7日龄十二指肠隐窝深度(CD)极显著降低(P<0.01),21、35日龄十二指肠CD显著降低(P<0.05);7、21日龄空肠VH、V/C显著升高(P<0.05),CD显著降低(P<0.05);21日龄回肠VH显著升高(P<0.05),V/C极显著升高(P<0.01);35日龄回肠VH显著升高(P<0.05)。因饲养过程中未用抗生素,导致对照组部分雏鸡出现轻微细菌感染,电镜观察可见雏鸡十二指肠上皮细胞微绒毛、线粒体结构等细胞器出现了一定的损伤,而应用乳酸菌后7、21、35日龄雏鸡未出现细菌感染,上皮细胞微绒毛、线粒体结构和紧密连接蛋白等结构的损伤情况均得到改善。研究发现,胚蛋注射乳酸菌可增加SPF蛋鸡体重,并对其肠道黏膜结构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蛋注射 鸡胚 乳酸菌 孵化率 体重 免疫器官指数 肠道黏膜结构
下载PDF
子午岭林区木质素降解菌的筛选鉴定及降解特性研究
16
作者 尚菲 李进翠 +3 位作者 杨佳琪 刘舒婷 王苇 魏亚岗 《陇东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1-6,共6页
为了筛选高效木质素降解菌,探索其产酶活性及降解情况,以碱性木质素为唯一碳源,从子午岭林区腐木样品中分离纯化,采用愈创木酚显色法、苯胺蓝脱色法进行定性复筛,对筛选出的菌株通过形态学和ITS基因序列分析进行鉴定。测定其产漆酶(Lac... 为了筛选高效木质素降解菌,探索其产酶活性及降解情况,以碱性木质素为唯一碳源,从子午岭林区腐木样品中分离纯化,采用愈创木酚显色法、苯胺蓝脱色法进行定性复筛,对筛选出的菌株通过形态学和ITS基因序列分析进行鉴定。测定其产漆酶(Lac)、锰过氧化物酶(Mnp)、木质素过氧化物酶(Lip)活性以及对碱性木质素降解率,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其降解效果。筛选得到1株具有产木质素降解酶能力的菌株,命名为JC01,经鉴定为毛栓菌(Tramete shirsuta)。菌株JC01的产锰过氧化物酶活性最强,第6d达到最大值为120U/L;菌株JC01对碱性木质素的降解率第7d达到最高,为89.2%;通过扫描电镜观察经JC01发酵处理7d前后的碱性木质素的形态变化,发现经JC01处理后碱木质素结构呈片状,且表面疏松,出现清晰可见的孔状结构。该研究结果为木质素高效降解提供了优质菌种资源,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午岭林区 木质素 降解菌 降解率
下载PDF
基于正交实验和响应面法优化石蜡降解混合菌的降解条件研究
17
作者 李阔 王慧 +1 位作者 杜胜男 王卫强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22-30,共9页
微生物作用于原油除蜡是一种高效简约的方法。为进一步提高微生物的石蜡降解率,混合两种菌株L和K配制了石蜡降解混合菌;通过正交实验和单因素实验确定了影响混合菌降解的因素(培养温度、培养基初始pH、盐质量分数、V(L菌)/V(K菌));采用B... 微生物作用于原油除蜡是一种高效简约的方法。为进一步提高微生物的石蜡降解率,混合两种菌株L和K配制了石蜡降解混合菌;通过正交实验和单因素实验确定了影响混合菌降解的因素(培养温度、培养基初始pH、盐质量分数、V(L菌)/V(K菌));采用Box-Behnken方法设计四因素三水平实验及响应面优化,并建立数学模型,探究了混合菌降解石蜡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4种单因素的影响大小顺序为V(L菌)/V(K菌)>培养温度>盐质量分数>培养基初始pH,其中一次项、二次项以及个别交互项对石蜡降解率影响显著;混合菌降解石蜡的最优条件:培养温度为37.2℃、培养基初始pH=7.3,培养基盐质量分数为1.2%,V(L菌)/V(K菌)=1.0∶1.6,石蜡降解率可达58.67%;混合菌在优化条件下作用于原油,生物降解率为41.38%,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交实验 响应面优化 石蜡降解率 混合菌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某三甲医院2017-2021年血流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分析
18
作者 叶海恩 温伟洪 +1 位作者 李玉珍 徐令清 《智慧健康》 2024年第8期16-20,共5页
目的探讨清远市人民医院2017—2021年血流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率,为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控制血流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VITEK2、BD Phoenix M50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分析系统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药敏结果使用2020年CLSI标... 目的探讨清远市人民医院2017—2021年血流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率,为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控制血流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VITEK2、BD Phoenix M50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分析系统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药敏结果使用2020年CLSI标准进行判读,并应用WHONET 5.6软件分析数据。结果共分离出血培养阳性菌株3263株,其中细菌3238株(占99.23%),真菌25株(占0.77%)。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的检出率分别为26.00%、67.20%,未检出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耐药的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均高于屎肠球菌,同时发现耐万古霉素屎肠球菌一株。主要肠杆菌科细菌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均低于10.00%。非发酵革兰氏阴性杆菌中铜绿假单胞菌对两种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低于10.00%,鲍曼不动杆菌均高于40.00%。结论多重耐药菌株的高检出率,对临床控制血流感染造成极其严峻的挑战。因此,需严格掌握抗菌药物的适应证,指导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感染 病原菌 耐药率 抗菌药物
下载PDF
初次刈割时间和乳酸菌剂对再生燕麦青贮品质的影响
19
作者 白瑞 关皓 +3 位作者 李海萍 王笑寒 汪辉 陈仕勇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982-2989,共8页
为研究初次刈割时间点对再生饲用燕麦(Avena sativa L.)倒伏率、青贮发酵品质及营养价值的影响,本试验以‘贝勒’(B)和‘莫妮卡’(M)燕麦为材料,对照组未进行初次刈割(B0/M0),试验组在分蘖前期(B1/M1)、中期(B2/M2)及后期(B3/M3)分别进... 为研究初次刈割时间点对再生饲用燕麦(Avena sativa L.)倒伏率、青贮发酵品质及营养价值的影响,本试验以‘贝勒’(B)和‘莫妮卡’(M)燕麦为材料,对照组未进行初次刈割(B0/M0),试验组在分蘖前期(B1/M1)、中期(B2/M2)及后期(B3/M3)分别进行初次刈割,再生后在乳熟期收获并统计倒伏率。以混合乳酸菌剂为添加剂调制青贮饲料,设C处理(不添加菌处理)和J处理(按3%的量添加10^(6)cfu·mL^(-1)的乳酸菌)2个处理,室温青贮60 d,分析再生燕麦营养及发酵品质。结果表明,初次刈割时间的延后,‘贝勒’和‘莫妮卡’再生燕麦倒伏率显著下降(P<0.01)。再生燕麦青贮饲料中B3+J组具有最高的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1.27%)、最低的pH值(3.83)和最低的氨态氮∶总氮且差异均显著(P<0.01)。由此可见,分蘖后期刈割‘贝勒’和‘莫妮卡’燕麦可降低倒伏率,接种乳酸菌显著提高‘贝勒’再生燕麦青贮品质,对‘莫妮卡’再生燕麦发酵品质提升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次刈割时间点 再生燕麦 倒伏率 乳酸菌 青贮
下载PDF
填埋场生物炭-甲烷氧化菌改性覆层的甲烷氧化特性
20
作者 李明玉 孙文静 +3 位作者 丁梧秀 何朋立 王晓强 王艳红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39-246,共8页
填埋场覆盖层是一种控制甲烷逃逸的最简单可行办法,然而一般的土质覆盖层工程特性差,与微生物甲烷氧化菌的甲烷氧化效能低。生物炭施加到土体中能够改变土体的微环境和微生物活性,进而可影响生物氧化甲烷的效能。为了研究生物炭-甲烷氧... 填埋场覆盖层是一种控制甲烷逃逸的最简单可行办法,然而一般的土质覆盖层工程特性差,与微生物甲烷氧化菌的甲烷氧化效能低。生物炭施加到土体中能够改变土体的微环境和微生物活性,进而可影响生物氧化甲烷的效能。为了研究生物炭-甲烷氧化菌改性土的甲烷氧化效率,该研究使用甲烷检测仪,测定不同pH、甲烷浓度、土样干密度和生物炭掺量下,有菌和无菌土样的甲烷降低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当无机盐培养液的pH值为7时,甲烷氧化菌具有较高的氧化效能;pH值为9时,甲烷氧化菌的甲烷降低率小于pH值为7时。在一定初始甲烷浓度下,甲烷氧化菌的氧化效能随着初始甲烷浓度的增大而增大,但当初始甲烷浓度超过一定值时会抑制甲烷氧化菌的氧化效能,生物炭掺量和干密度均会影响甲烷氧化菌甲烷削减效能。随着生物炭掺量的增加,生物炭-甲烷氧化菌改性土的甲烷氧化效率是逐渐增大的;在干密度和生物炭掺量为1.20 g/cm3和15%时,无菌和有菌两种工况的甲烷降低率降幅较明显,分别为10.38%和39.72%。由此表明添加生物炭改变了填埋场覆盖层土体的微环境,提高了甲烷氧化菌的甲烷氧化效能,该研究对填埋场温室气体减排、大气污染防治及土体固碳减排具有重要学术意义和实际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微观结构 垃圾填埋场 甲烷氧化菌 甲烷降低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