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8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sol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a bacteria strain Enterobacter cloacae I7 for degradation of hydrolyzed polyacrylamide 被引量:2
1
作者 马放 李杰训 +3 位作者 魏利 陈忠喜 SHAIK FIRDOZ 赵光 《Journal of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New Series)》 EI CAS 2009年第5期669-672,共4页
A bacteria strain for the degradation of hydrolyzed polyacrylamide (HPAM) was isolated from a curing pot in HPAM distribution station of Daqing Oilfield using Hungate anaerobic technique. The isolate was investigate... A bacteria strain for the degradation of hydrolyzed polyacrylamide (HPAM) was isolated from a curing pot in HPAM distribution station of Daqing Oilfield using Hungate anaerobic technique. The isolate was investigated from morphological, physiological, biochemical and molecular characterization. It is a Gram-negative, shortbacillus, non-spore-forming anaerobic bacteria with an optimum growth at 8.0 pH at 40℃. It can reduce sulfate to I-I2S. Alignment of 16S ribosomal DNA and 16S-23S ribosomal DNA intergenic spacer sequences suggests that this isolate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Enterobacter cloacae. The isolate is identified as a new strain belonging to Enterobacter genus, temporarily named as Enterobacter cloacae 17. Analysis results of infrared spectroscopy (IR) show that the bacteria can use HPAM as the only carbon source, change the structure of HPAM polymer surface, and realize the hydrolysis of amide to carboxyl group by hydrolysis mechanism. It can degrade the side chain and change some functional groups, which obviously decreases the viscosity. GC-MS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the determined low-molecular weight degradation products of HPAM are polyacrylamide fragments with duplet bond, epoxy as well as carbonyl group, but most of them are acrylamide oligomer derivativ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M-degrading bacteria strain Hungate anaerobic technique BIODEGRADATION Enterobacter cloacae I7
下载PDF
一株旱稻联合固氮菌株的分离鉴定及促生作用
2
作者 胡应平 林冬梅 +4 位作者 胡弘正 吴颖 林佳丽 林占熺 刘斌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80-788,共9页
[目的]旱稻是一种重要的种质资源,对成熟期旱稻根系内生固氮菌进行筛选与鉴定,以获得对旱稻有较好促生作用的菌株。[方法]采用联合固氮固体培养基培养方法,从成熟期旱稻根系中分离出内生固氮菌,通过扩增固氮酶nifH基因和16S rRNA基因进... [目的]旱稻是一种重要的种质资源,对成熟期旱稻根系内生固氮菌进行筛选与鉴定,以获得对旱稻有较好促生作用的菌株。[方法]采用联合固氮固体培养基培养方法,从成熟期旱稻根系中分离出内生固氮菌,通过扩增固氮酶nifH基因和16S rRNA基因进行分子鉴定和系统进化分析生化指标测定和形态学鉴定;采用透明圈法进行溶磷、产铁载体能力验证;以褐球固氮菌为阳性对照,利用ELISA测定试剂盒测定菌株分泌固氮酶活性、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脱氨酶,采用Salkowski比色法测定生长素(IAA)含量,并研究其生长特征。将分离的固氮菌株以1%浓度(约8×10~7CFU/mL)浸泡旱稻谷种进行催芽,研究其促生效果。[结果]分离的菌株URR45为固氮菌,属于嗜温型微生物,最适生长温度为32~50℃,最适pH为6.0~6.5,不耐盐。其分泌的固氮酶含量为220.15 U/L,ACC含量为898.69 ng/mL,生长素含量为14.91 mg/L,固氮酶含量和ACC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褐球固氮菌。该菌株能够利用葡萄糖、麦芽糖等碳源,属于发酵型细菌,具有水解明胶、溶磷和产铁载体特性。该菌株经16S rRNA基因测序后通过NCBI BLAST比对,鉴定为Herbaspirillum seropedicae,隶属于Pseudomonadota门、Betaproteobacteria纲、Burkholderiale目、Oxalobacteraceae科、Herbaspirillum属,革兰氏染色呈阴性。促生试验结果表明,在主根长度、侧根长度以及测根数方面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该菌株对旱稻幼苗具有一定的促生作用,在农业上产上可作为功能性内生固氮菌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稻 联合固氮菌 菌株鉴定 固氮能力 促生作用
下载PDF
苹果酵素混菌发酵工艺优化
3
作者 张海燕 康三江 +4 位作者 苟丽娜 袁晶 曾朝珍 慕钰文 宋娟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36-243,共8页
该研究以费比恩塞伯林德纳氏酵母(Cyberlindnera fabianii)、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戊糖乳植物杆菌(Lactiplantibacillus pentosus)、肠膜明串珠菌(Leuconostoc mesenteroides)为发酵菌种制备苹果酵素,研究不同菌种组合... 该研究以费比恩塞伯林德纳氏酵母(Cyberlindnera fabianii)、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戊糖乳植物杆菌(Lactiplantibacillus pentosus)、肠膜明串珠菌(Leuconostoc mesenteroides)为发酵菌种制备苹果酵素,研究不同菌种组合发酵对苹果酵素可溶性固形物、pH、总酸、还原力、超氧化歧化酶(SOD)活性和感官评分的影响,并采用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对苹果酵素酵母菌发酵阶段和乳酸菌发酵阶段的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多菌种发酵苹果酵素酵母菌发酵阶段最佳工艺条件为费比恩塞伯林德纳氏酵母∶酿酒酵母1∶0.2,接种量3.3%,发酵温度23℃,初始pH4.7,乳酸菌发酵阶段最佳工艺条件为戊糖乳植物杆菌∶肠膜明串珠菌1∶1,接种量5.2%,发酵温度33℃,初始pH 5.1,在此优化条件下,多菌种发酵苹果酵素的感官评分为9.82,SOD活性为55.83 U/m L、总酸含量为4.96 g/L、还原力为6.83、可溶性固形物含量3.14°Bx、p H为2.96。该研究为苹果酵素产品工业化产生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酵素 酵母菌 乳酸菌 多菌种发酵 工艺优化 响应面法
下载PDF
一株高效解钾菌的筛选、鉴定及培养条件的优化
4
作者 张雷 邱路凡 +2 位作者 刘丽红 赵雪钰 韩春梅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4期30-36,共7页
以黑土水稻田中解钾菌为研究目标,共分离筛选出5株解钾菌,通过其形态特征以及测定菌株解钾能力筛选出1株高效解钾菌株S1。利用16S rDNA鉴定S1的种属,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该菌株的培养条件。结果表明,分离筛选得到的5株解钾... 以黑土水稻田中解钾菌为研究目标,共分离筛选出5株解钾菌,通过其形态特征以及测定菌株解钾能力筛选出1株高效解钾菌株S1。利用16S rDNA鉴定S1的种属,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该菌株的培养条件。结果表明,分离筛选得到的5株解钾菌均能有效分解钾长石,菌株S1解钾能力最强,解钾率为57.03%,发酵液中解钾量为3.852 mg/L,为最优解钾菌。初步鉴定解钾菌S1为伯克霍尔德菌(Burkholderia ambifaria)。经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后的培养组分为碳源1.0%甘露醇、氮源1.0%蛋白胨、无机盐0.5%K_(2)HPO_(4),培养条件为温度30℃、时间48 h、培养基装液量(培养瓶250 mL)80 mL、初始pH 6.5、接种量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土 解钾菌 菌种鉴定 培养条件 正交试验
下载PDF
一株苜蓿缩合单宁降解菌的筛选及其鉴定
5
作者 何金环 李京 芦朋飞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94-98,共5页
研究旨在筛选鉴定缩合单宁降解菌,为缩合单宁生物降解提供微生物资源支持,并为扩大紫花苜蓿的利用提供参考。以苜蓿根部土壤为菌源,以缩合单宁为唯一碳源的耐受培养基筛选得到一株降解缩合单宁的菌株,对其进行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征... 研究旨在筛选鉴定缩合单宁降解菌,为缩合单宁生物降解提供微生物资源支持,并为扩大紫花苜蓿的利用提供参考。以苜蓿根部土壤为菌源,以缩合单宁为唯一碳源的耐受培养基筛选得到一株降解缩合单宁的菌株,对其进行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征测定、16S rDNA基因序列比对,测定生长曲线,观察菌种固态发酵紫花苜蓿的效果。结果显示:确定筛选出的菌株为Klebsiella sp.,命名为DN-2。菌株DN-2在肉汤培养基上约3 h进入对数期,24 h时菌液在600 nm的光密度(OD_(600 nm)值)为2.405;在含有缩合单宁的营养肉汤培养基上约4.5 h进入对数生长期,20 h达最大OD_(600 nm)值2.35,整体表现为菌株生长的迟缓期延长而稳定期缩短。正丁醇盐酸检测结果显示,菌株DN-2生长36 h对菌液中的缩合单宁降解率高达94.2%。DN-2菌株固态发酵苜蓿结果显示,发酵处理5 d时,缩合单宁降解率达59.73%,可见DN-2菌株对苜蓿中缩合单宁具有良好的降解效果。研究表明,菌株DN-2的筛选对于植物来源的缩合单宁的生物降解及微生物资源的开发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并为苜蓿在动物生产中的扩大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缩合单宁降解菌 菌种固态发酵
下载PDF
产酸乳酸菌红酸汤发酵研究
6
作者 宫路路 李洁 +2 位作者 明婷 谢江帆 王若曦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2期72-76,共5页
采用传统发酵红酸汤分离产酸乳酸菌菌株,开展红酸汤发酵研究。将辣椒和番茄切碎后等量混匀为发酵基质,按照1×10^(6)cfu/g接种产酸乳酸菌菌株到其中。首先采取单菌株发酵实验,挑选发酵风味好的菌株,再开展多菌株组合发酵实验,发酵... 采用传统发酵红酸汤分离产酸乳酸菌菌株,开展红酸汤发酵研究。将辣椒和番茄切碎后等量混匀为发酵基质,按照1×10^(6)cfu/g接种产酸乳酸菌菌株到其中。首先采取单菌株发酵实验,挑选发酵风味好的菌株,再开展多菌株组合发酵实验,发酵结束后均记录发酵终点pH及其风味。单菌株发酵得到6株红酸汤发酵风味好的菌株,分别为:ST23-2、ST7-15、ST7-14、ST7-1、ST11-2和ST7-20;多菌株组合发酵风味最佳的是组合3与组合20发酵组;多菌株发酵风味优于单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酸汤 乳酸菌 单菌株发酵 多菌株组合
下载PDF
番茄青枯病拮抗菌的筛选及防治效果 被引量:1
7
作者 王位 薛鸣 +3 位作者 雷婷越 安馨媛 范鹤龄 张荣萍 《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1期30-36,共7页
为了筛选出具有抑制青枯雷尔氏菌作用的拮抗菌,采用形态指标、生理生化特征以及16S rRNA序列分析等方法对菌株进行了研究,并且通过阴性对照(CK)、番茄青枯病菌阳性胁迫处理(RB)和拮抗菌K+番茄青枯病菌处理(KRB)3个盆栽番茄土壤样品进行... 为了筛选出具有抑制青枯雷尔氏菌作用的拮抗菌,采用形态指标、生理生化特征以及16S rRNA序列分析等方法对菌株进行了研究,并且通过阴性对照(CK)、番茄青枯病菌阳性胁迫处理(RB)和拮抗菌K+番茄青枯病菌处理(KRB)3个盆栽番茄土壤样品进行了防卫反应基因的表达研究.结果表明,拮抗菌K5菌落呈乳白色且表面光滑,经革兰氏染色为阳性,初步确定为芽孢杆菌,通过分子鉴定后确定为贝莱斯芽孢杆菌;番茄青枯病的盆栽防治效果达到23.20%,K5菌株在接种48 h后能诱导番茄根部抗病基因表达,CTR、ETR基因的表达量提高,表明K5通过植物抗病相关基因的表达,能诱导植物产生抗病性,并能有效地抑制青枯病菌的繁殖,从而达到防治青枯病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青枯病 拮抗菌 筛选 鉴定
下载PDF
产电微生物对SMFC产电及降解性能的影响
8
作者 高洁 唐善法 程远鹏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3-128,共6页
目的在以含油污泥为阳极底泥的沉积型微生物燃料电池(SMFC)体系中,通过改变产电微生物种类和分布方式,探究产电微生物对SMFC产电及降解性能的影响。方法通过采集输出电压、功率密度、表观内阻来检测石油去除率,比较了不同单菌-SMFC、不... 目的在以含油污泥为阳极底泥的沉积型微生物燃料电池(SMFC)体系中,通过改变产电微生物种类和分布方式,探究产电微生物对SMFC产电及降解性能的影响。方法通过采集输出电压、功率密度、表观内阻来检测石油去除率,比较了不同单菌-SMFC、不同混合菌-SMFC的产电性能和降解性能,考查了菌种分布对SMFC性能的影响。结果在单菌-SMFC中,弗氏柠檬酸杆菌-SMFC的产电及降解性能均优于其他5种单菌构筑的SMFC;混合菌-SMFC的产电及降解性能较单菌-SMFC有较大提升,且其中蜡样芽孢杆菌+中间苍白杆菌-SMFC的产电及降解性能最优,输出电压可达到515.30 mV;菌种分布在阳极材料中和阳极底泥中都可以降解含油污泥中的有机物,但是菌种分布在阳极材料中更有利于SMFC产电性能及降解性能的发挥。结论混合菌相对于单菌能够显著提升SMFC的产电及降解性能,而且菌种分布在阳极材料中更有益于SMFC产电性能及降解性能的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型微生物燃料电池 含油污泥 产电微生物 单菌 混合菌 菌种分布
下载PDF
复合菌群去除污水中典型污染物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崔陈陈 梁淑雅 +3 位作者 曾巾 丁程成 崔益斌 赵大勇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13-224,共12页
对于成分日益复杂的污水,传统的处理方法可能会存在许多不足,而复合菌群是将不同分类信息、不同功能的微生物菌株进行组合,利用菌株对各类污染物的降解能力以及菌株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实现对污染物安全、高效的去除,从而满足更为全面... 对于成分日益复杂的污水,传统的处理方法可能会存在许多不足,而复合菌群是将不同分类信息、不同功能的微生物菌株进行组合,利用菌株对各类污染物的降解能力以及菌株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实现对污染物安全、高效的去除,从而满足更为全面的水处理需求。但目前对于污水处理相关复合菌群的研究主要关注的是不同菌株组合对于污染物的去除效果,而对于菌群内部菌株之间相互作用关系尚不明确。该文针对近年来复合菌群去除污水中典型污染物的相关研究,从复合菌群在污水处理中的重要性出发,总结功能菌株的获取方式、构建复合菌群的过程,从脱氮除磷、生活污水中常见有机物的去除、重金属的去除、新污染物的降解4个方面回顾了复合菌群去除各类污染物的相关研究。基于菌株互作关系的类型,阐述了复合菌群内部互作关系的研究进展。最后从不同的角度讨论了复合菌群用于污水处理相关研究的不足与展望,以期提高复合菌群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处理 生物修复 功能菌株 复合菌群 菌株互作关系
下载PDF
云南白菜根肿病拮抗菌的筛选及鉴定
10
作者 张怡宁 刘秋艳 +6 位作者 朱美竹 曾民 苏源 梁家灿 刘庆 姚永兴 周晓罡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7-144,共8页
【目的】获得对云南白菜根肿病具有高效拮抗作用的微生物菌株,为云南白菜根肿病的生物防治提供潜在的菌种资源。【方法】从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三宝乡大棚白菜根肿病发病严重的地块,采集正常生长或发病较轻的白菜植株及其根际土壤,分离... 【目的】获得对云南白菜根肿病具有高效拮抗作用的微生物菌株,为云南白菜根肿病的生物防治提供潜在的菌种资源。【方法】从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三宝乡大棚白菜根肿病发病严重的地块,采集正常生长或发病较轻的白菜植株及其根际土壤,分离筛选抑菌效果较好的菌株,并对其进行形态特征鉴定、生理生化检测及分子序列分析。【结果】经初步筛选共获得46株细菌。土壤样品中共分离出30株细菌,其中抑制效果最好的是TB⁃7菌株,该菌株对白菜根肿病菌休眠孢子萌发抑制率为76.88%;白菜植株内共分离出16株内生细菌,其中抑制效果最好的是EB⁃15菌株,该菌株对白菜根肿病菌休眠孢子萌发抑制率为67.38%。通过对比分析选择抑菌效果最好的TB⁃7菌株作为目标菌株,经鉴定,TB⁃7菌株为革兰氏阳性芽孢杆菌,菌体菌落较小,颜色淡黄色,表面光滑且扁平,菌体湿润,不透明,边缘规则;生理生化指标检测结果显示,TB⁃7菌株是好氧菌,V⁃P、淀粉水解、pH 5.7,生长3项检测指标均呈阳性,柠檬酸盐、丙酸盐、D⁃木糖、L⁃阿拉伯糖、D⁃甘露醇、明胶液化、7%NaCl生长、硝酸盐还原8项检测指标均呈阴性;16S rDNA扩增产物约为1500 bp,测序结果表明,TB⁃7菌株与坚强芽孢杆菌(Cytobacillus firmus)同源性达到100%,鉴定该菌株为芽孢杆菌属的坚强芽孢杆菌。【结论】通过初步筛选及鉴定,获得1株对白菜根肿病菌休眠孢子抑制率达到76.88%的拮抗菌株,该菌株的获得可为解决云南本地日益严重的白菜根肿病的生物防治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肿病 生防菌 休眠孢子 菌种鉴定
下载PDF
Screening of Antagonistic Bacteria against Phytophthora infestans and Its Inhibition Effect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丽艳 蒋继志 郭文 《Plant Diseases and Pests》 CAS 2011年第3期49-51,55,共4页
[ Objective ] The paper was to screen bacterial strain with significant antagonistic effect against Phytophthora infestans, so as to provide basis for further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antagonistic bacteria to in... [ Objective ] The paper was to screen bacterial strain with significant antagonistic effect against Phytophthora infestans, so as to provide basis for further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antagonistic bacteria to inhibit P. infestans and control potato late bright. [ Method] Plate dual culture and filter paper method were used to determine the inhibition effect of strains in vivo, fermentation broth and bacterial liquid of 61 strains against P. infestans and the resistance-induction effect of SR13-2 strain. [ Result] The inhibition rate of 24 strains among 61 tested strains against mycelial growth of P. infestans was greater than 60%, and the inhibi- tion effect of HT-6 strain was the strongest with the inhibition rate of 89.92%. However, fermentation broth of all tested strains had no significant inhibition effect against P. infestans, while the inhibition effect of bacterial liquid of most strain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strain in vivo; the inhibition effect of $34-1 strain was the strongest with inhibition rate of 91.50%. The bacterial liquid of SR13-2 strain was found to have significant resistance-induction effect with protective rate of 60%. [ Conclusion] The inhibition effect of strains in vivo and fermentation broth of antagonistic strains S34-1 and SR13-2 had no relationship with each other, while bacterial liquid had great application potential in controlling potato late brigh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ytophthora infestarts Antagonistic bacteria strains in v/vo bacterial liquid Resistance-induction China
下载PDF
苦草附生细菌的分离鉴定及高效功能菌株筛选 被引量:1
12
作者 梁淑雅 崔陈陈 +4 位作者 胡思文 曾巾 丁程成 崔益斌 赵大勇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630-2641,共12页
为探究沉水植物附生细菌的功能特性,选取苦草(Vallisneria natans)在室内配置模拟污水进行菌群驯化,分离苦草根、叶际附生细菌进行筛选,结合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结果,共分离纯化和保藏172株菌株(分布于5个门、15个目、42个属),其... 为探究沉水植物附生细菌的功能特性,选取苦草(Vallisneria natans)在室内配置模拟污水进行菌群驯化,分离苦草根、叶际附生细菌进行筛选,结合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结果,共分离纯化和保藏172株菌株(分布于5个门、15个目、42个属),其中根际分离菌107株,叶际分离菌65株.将分离得到的5个门、30个属、47个种的82株代表性菌株进行脱氮、解磷释磷、产吲哚乙酸(IAA)和去除有机物功能验证实验.最终筛选到高效氨氮去除菌10株、硝氮去除菌9株、解无机磷菌12株、解有机磷菌11株、产IAA菌11株及去除有机物菌10株.苦草根、叶际可培养微生物多样性较为丰富,该研究中筛选到的高效功能菌丰富了对苦草附生微生物资源的认识,为沉水植物合成菌群的研制和应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草 附生细菌 分离鉴定 降解作用 功能菌株
下载PDF
Isolation of Soil Bacteria Species for Degrading Dibenzothiophene 被引量:2
13
作者 姜成英 刘会洲 +1 位作者 谢渝春 陈家镛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02年第4期420-426,共7页
Five bacterial strains, which are able to grow and to disintegratedibenzothiophene (DBT) and diben- zothiophene sulfone (DBTO_2) infossil fuels, are isolated. Analysis of products of DBT metabolizedby these strains sh... Five bacterial strains, which are able to grow and to disintegratedibenzothiophene (DBT) and diben- zothiophene sulfone (DBTO_2) infossil fuels, are isolated. Analysis of products of DBT metabolizedby these strains shows that different bacteria strains oxidized DBTby different pathways. The isolated strains R-6, $-16, $-9 and R-8can metabolize DBT to DBTO_2 and 3-hydroxybiphenyl (HBP), which areidentified as Bacillus brevis, Bacillus Sphaericus, Nocardiagloberula and Pseudomonas delafieldii 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DEGRADATION biodesulfurzation DIBENZOTHIOPHENE bacteria strain
下载PDF
酱油中降生物胺乳酸菌的筛选、鉴定及其生长特性研究
14
作者 吕想 刘伟 +4 位作者 林树花 邹谋勇 张淑淑 王珂瑶 张菊华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186-196,共11页
为获得在酱油发酵中具有降解生物胺能力的乳酸菌,该研究从酱油和酱醪样品中筛选具有降生物胺功能的菌株,对目标菌株进行鉴定并研究其生长曲线、耐盐、耐酸等生长特性及降解特性。结果表明,采用稀释分离法、双层显色培养法、生物胺氧化... 为获得在酱油发酵中具有降解生物胺能力的乳酸菌,该研究从酱油和酱醪样品中筛选具有降生物胺功能的菌株,对目标菌株进行鉴定并研究其生长曲线、耐盐、耐酸等生长特性及降解特性。结果表明,采用稀释分离法、双层显色培养法、生物胺氧化酶定性检测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定量分析筛选得到5株高效降解生物胺的菌株,经形态学、生理生化和16S rDNA分子生物学鉴定,均为发酵乳杆菌;其中,菌株L2112、L31B2和L41B对酱油中主要生物胺——酪胺、组胺、亚精胺和苯乙胺的降解率分别达到63.76%、59.09%、43.38%和35.12%,菌株L2112和L41B耐酸耐盐能力均较好,在37℃、40 g/L NaCl和300 mg/L生物胺质量浓度时菌株L2112降生物胺能力最佳,在37℃、130 g/L NaCl和500 mg/L生物胺质量浓度时菌株L41B降生物胺能力最佳。该研究有望为酱油发酵体系中生物胺调控提供优良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酱油 乳酸菌 降解生物胺 菌株鉴定 生长特性
下载PDF
芽孢杆菌蛋白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明一 孙庆杰 杨洁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352-359,共8页
芽孢杆菌蛋白酶是一种重要的微生物源蛋白酶,其种类多样、活性显著、研究较为深入,已被广泛应用于食品行业。本文综述了产蛋白酶芽孢杆菌的筛选、高产蛋白酶菌株的选育与工程菌株的构建、蛋白酶发酵条件的优化,分别以植物蛋白和动物蛋... 芽孢杆菌蛋白酶是一种重要的微生物源蛋白酶,其种类多样、活性显著、研究较为深入,已被广泛应用于食品行业。本文综述了产蛋白酶芽孢杆菌的筛选、高产蛋白酶菌株的选育与工程菌株的构建、蛋白酶发酵条件的优化,分别以植物蛋白和动物蛋白为作用对象介绍了芽孢杆菌蛋白酶在食品行业中的应用情况,并对将来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旨在为芽孢杆菌蛋白酶的深入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芽孢杆菌 蛋白酶 菌种筛选 菌株选育 工程菌株构建 发酵条件优化 植物蛋白 动物蛋白
下载PDF
一株源自传统大豆发酵食品中纳豆菌株的分离鉴定与分析
16
作者 徐林通 张冬鹤 +3 位作者 侯进慧 李宁宁 谈晟含 文宇 《农产品加工》 2024年第4期59-62,共4页
从我国传统大豆发酵食品中分离获得多株菌株,用划线纯培养法对其中1株纳豆激酶活性较高的菌株SD1进行生理生化和16S rDNA分析,并分析其纳豆激酶基因,推动新型纳豆菌开发。结果表明,菌落呈现白色,表面干燥,边缘有褶皱,中心无突起,整体平... 从我国传统大豆发酵食品中分离获得多株菌株,用划线纯培养法对其中1株纳豆激酶活性较高的菌株SD1进行生理生化和16S rDNA分析,并分析其纳豆激酶基因,推动新型纳豆菌开发。结果表明,菌落呈现白色,表面干燥,边缘有褶皱,中心无突起,整体平滑,呈现出芽胞杆菌的菌落特征。提取菌株SD1的基因组DNA作为模板,扩增其16S rDNA分子序列,利用凝胶电泳进行检验、测序。对获得的序列进行BLAST分析显示,SD1菌株是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采用设计引物,可在该菌中扩增出特异性的纳豆激酶目的条带,结果符合预期。将扩增条带寄送测序,获得序列长度为1174 bp,将对应的氨基酸序列在SWISS网站上在线分析其三维结构;在预测三维结构中,含有6个α-螺旋,12个β-折叠。为新型纳豆菌的开发和利用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豆菌 菌种鉴定 纳豆激酶基因 序列分析
下载PDF
对虾养殖环境脱氮脱硫复合菌的构建与效能分析
17
作者 李梓路 刘畅 +3 位作者 李腾 王俏俏 窦乐 潘鲁青 《渔业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27,共10页
随着对虾集约化养殖的快速发展,由于追求高产量和过量投饲等原因导致养殖水体中氨氮(NH_(4)^(+)-N)、亚硝酸盐氮(NO_(2)^(-)-N)和硫化物污染加重,严重危害对虾生长和生理功能。本研究利用自对虾养殖环境中筛选出的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菌... 随着对虾集约化养殖的快速发展,由于追求高产量和过量投饲等原因导致养殖水体中氨氮(NH_(4)^(+)-N)、亚硝酸盐氮(NO_(2)^(-)-N)和硫化物污染加重,严重危害对虾生长和生理功能。本研究利用自对虾养殖环境中筛选出的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菌(HHVEN1和SDVEA2)和硫氧化菌(GHWS3和GHWS5),成功构建了两种高效脱氮脱硫复合菌NS1-1和NS2-2,并研究其脱氮、脱硫能力。结果显示:复合菌NS1-1对NH_(4)^(+)-N、NO_(2)^(-)-N和硫化物去除率均达到95%以上,NS2-2的去除率分别为90.27%、97.38%和89.62%,且均优于单一菌株;复合菌NS1-1和NS2-2在温度20℃~35℃、碳氮比(C/N) 5~20、盐度20~30和以葡萄糖或琥珀酸钠为碳源的培养条件下均能发挥最大脱氮脱硫效能,两者最适pH范围不同,分别为7.5~8.0和7.0~8.5。复合菌NS1-1和NS2-2在水产养殖尾水中各菌株之间具有良好的共存性,在实际养殖尾水中NH_(4)^(+)-N、NO_(2)^(-)-N、硫化物去除率分别为78.75%、75.09%、79.61%和81.44%、62.68%、72.64%。研究表明,复合菌NS1-1和NS2-2具有高效脱氮脱硫的去除效能和优异的环境适应能力,研究成果为水产养殖环境消除氮、硫污染提供了科学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虾养殖 脱氮脱硫菌株 复合菌 条件优化 效能解析 降解应用
下载PDF
蒙古黄芪内生细菌产IAA菌株筛选与培养条件优化
18
作者 刘垒 郭凤霞 +5 位作者 陈垣 周洋 李红玲 李琴 李国藩 王辉 《草原与草坪》 CAS CSCD 2024年第2期145-154,共10页
【目的】探寻蒙古黄芪内生菌的促生功能,挖掘优异微生物资源。【方法】采用前期从蒙古黄芪品系甘芪1号根中分离纯化的20株内生细菌菌株(B1~B20,GenBank序列收录号OM938262~OM938281)为研究对象,以纯培养液为对照(CK),利用Salkowski显色... 【目的】探寻蒙古黄芪内生菌的促生功能,挖掘优异微生物资源。【方法】采用前期从蒙古黄芪品系甘芪1号根中分离纯化的20株内生细菌菌株(B1~B20,GenBank序列收录号OM938262~OM938281)为研究对象,以纯培养液为对照(CK),利用Salkowski显色法对产吲哚乙酸(IAA)功能菌株鉴定,然后对优异菌株的培养条件进一步进行优化研究。【结果】甘芪1号根可培养内生细菌菌株,有12株菌株较CK有明显Salkowski显色反应,测量各菌株产IAA浓度依次为B16>B18>B10>B20>B8>B13>B11>B3>B4>B6>B1>B17,产IAA浓度范围为2.74~26.48 mg/L,平均10.10 mg/L,其中B16高稳产IAA(GenBank OM938262),平均产IAA浓度高达26.48 mg/L,极显著高于其他菌株产IAA的水平。培养条件优化显示,B16菌株培养最适温度为15~25℃,在浓度为0.1%~7%的NaCl培养基均能正常生长,最适NaCl浓度为1%,最适pH为7.0,最适碳、氮源分别为酵母提取物和蛋白胨。培养条件优化后B16增殖及IAA产能较优化前分别极显著提高28.6%和53.5%。【结论】蒙古黄芪根内生细菌中产IAA菌株比例较高,是优异豆科药用植物微生物资源宝库,且筛选到一株高稳产IAA菌株B16,经过培养条件优化可达到40.658 mg/L,是有较大的生态调控利用潜力的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黄芪 内生细菌 吲哚乙酸 菌株筛选 培养条件优化
下载PDF
两株鱼源降脂乳酸菌的分离、体外筛选及分子鉴定
19
作者 崔聪聪 姜柳 +3 位作者 王世锋 时慧中 周永灿 蔡岩 《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105-113,共9页
脂肪肝病是我国人工养殖鱼类中常见的营养性疾病,对水产养殖业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为了筛选具有降脂作用的潜在乳酸菌,利用MRS琼脂培养基,从健康褐篮子鱼(Siganus fuscescens)和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肠道中分离得到52株乳酸菌... 脂肪肝病是我国人工养殖鱼类中常见的营养性疾病,对水产养殖业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为了筛选具有降脂作用的潜在乳酸菌,利用MRS琼脂培养基,从健康褐篮子鱼(Siganus fuscescens)和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肠道中分离得到52株乳酸菌。测定这些菌株的溶血性后得到35株不溶血乳酸菌菌株。经降脂活性复筛(测定菌株体外降胆固醇能力、体外降三酰甘油能力)后从中筛选得到2株具有降脂能力的潜在益生菌,随后测定了这2株菌株对人工模拟胃液、人工模拟肠液的耐受性、菌株的黏附能力(菌株表面疏水活性和自凝集能力)、胞外酶活性及颉颃病原菌活性,最终获得2株具有较强体外降脂能力的潜在益生菌(LZ8和F2),其中,菌株LZ8分离于褐篮子鱼肠道、F2分离于卵形鲳鲹肠道。经16S rRNA鉴定分别为乳酸乳球菌(Lactococcus lactis)和粪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al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株筛选 降脂 乳酸菌 鱼源 分子鉴定
下载PDF
山羊原奶中可培养乳酸菌多样性及菌株的体外益生特性分析
20
作者 王涛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141-149,共9页
本研究旨在了解新疆地区山羊原奶中乳酸菌的益生特性、加工特性和安全性,以期为开发功能性乳品奠定一定的基础。实验采用16S rRNA基因测序结合Rep-PCR指纹分型技术对分离出的乳酸菌菌株进行遗传差异分析,检测它们对酸和胆盐的耐受性并... 本研究旨在了解新疆地区山羊原奶中乳酸菌的益生特性、加工特性和安全性,以期为开发功能性乳品奠定一定的基础。实验采用16S rRNA基因测序结合Rep-PCR指纹分型技术对分离出的乳酸菌菌株进行遗传差异分析,检测它们对酸和胆盐的耐受性并对耐受性较好的菌株进行模拟胃肠液耐受性、细胞表面特性(疏水性和自凝聚)、抗菌活性、工艺逆境耐受性(溶菌酶、热)及药敏试验,来评价菌株的体外益生特性和安全性,通过主成分分析筛选最优的益生菌株。研究从15份山羊乳样品中共分离得到23株乳酸菌,包括Leuconostoc mesenteroides(9株)、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6株)、Latilactobacillus curvatus(4株)、Enterococcus faecium(2株)、Enterococcus durans(2株)。基于对酸和胆盐耐受性进行初筛的结果表明,有7株菌具有较好的耐受性。其中,2株植物乳植物杆菌(L. plantarum SY43-10和L. plantarum SY43-4)的模拟胃液和肠液处理后活菌数均高于5 lg CFU/mL;24 h自凝集率大于27%、并具有良好疏水性;热和溶菌酶处理后的活菌数仍大于7 lg CFU/mL;药敏试验显示2株菌对氨苄西林和氯霉素表现敏感,对头孢西丁、红霉素和青霉素表现中度敏感或敏感。因此,菌株SY43-10和SY43-4可作为优良的益生菌株,通过体内实验进一步应用于发酵乳品和功能性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羊乳 乳酸菌 菌株筛选 主成分分析 益生特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