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haracterization of Cr(Ⅵ) resistance and reduction by Pseudomonas aeruginosa 被引量:2
1
作者 徐卫华 刘云国 +3 位作者 曾光明 李欣 宋华晓 彭庆庆 《中国有色金属学会会刊:英文版》 CSCD 2009年第5期1336-1341,共6页
The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to evaluate the Cr(Ⅵ)resistance and reduction by Pseudomonas aeruginosa.After this bacterium tolerated 40 mg/L Cr(Ⅵ),the growth of cells was observed.The bacterial growth was obviously... The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to evaluate the Cr(Ⅵ)resistance and reduction by Pseudomonas aeruginosa.After this bacterium tolerated 40 mg/L Cr(Ⅵ),the growth of cells was observed.The bacterial growth was obvious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s over 24 h and the binary cell fission was observed in cell morphology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P.aeruginosa was found to be able to reduce Cr(Ⅵ)although Cr(Ⅵ)had toxic effects on the cells.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Cr(Ⅵ)is reduced from 40 mg/L to about 18 mg/L in 72 h.The value of pH drops from 7.02 to around 5.65 after 72 h.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the value of redox potential occurs during Cr(Ⅵ)reduction and Cr(Ⅵ)reduction can be observed over a range of redox potential from+3 mV to+91 mV.Both of SO4 2-and NO3 -have no effect on Cr(Ⅵ)reduction.The presence of Zn 2+has a notable inhibitory effect on Cr(Ⅵ) reduction while Cu 2+ substantially stimulates Cr(Ⅵ)reduction.In the presence of Zn 2+ ,Cr(Ⅵ)decreases from 40 mg/L to only 26-27 mg/L,whereas Cr(Ⅵ)drops to 1-2 mg/L after 48 h in the presence of Cu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铬(VI) 铜绿假单胞菌 扫描电子显微镜 表征 绿脓杆菌 生长观察 氧化还原 形态学观察
下载PDF
Cr(Ⅵ)抗性菌株的筛选及其Cr(Ⅵ)去除特性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吴淼 汤岳琴 +2 位作者 于萍 周元祥 吴晓磊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20-526,共7页
采用微生物分离纯化方法,从制革厂含铬污泥中筛选分离Cr(Ⅵ)抗性菌株,并研究菌株对Cr(Ⅵ)的去除能力。共分离得到对50mg/LCr(Ⅵ)去除率大于50%的菌株20株,16S rRNA基因测序结果表明这些细菌主要属于Acinetobacter、Microbacterium、Leuc... 采用微生物分离纯化方法,从制革厂含铬污泥中筛选分离Cr(Ⅵ)抗性菌株,并研究菌株对Cr(Ⅵ)的去除能力。共分离得到对50mg/LCr(Ⅵ)去除率大于50%的菌株20株,16S rRNA基因测序结果表明这些细菌主要属于Acinetobacter、Microbacterium、Leucobacter、Ochrobactrum和Brachymonas属。对其中7株细菌,考察了菌株生长期、pH值和Cr(Ⅵ)浓度对菌株去除Cr(Ⅵ)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细胞在有较高代谢活性的条件下具较高的Cr(Ⅵ)去除能力;pH值对菌株去除Cr(Ⅵ)的能力具有显著影响,在50mg/LCr(Ⅵ)、pH值为7~8的条件下,Microbacterium属16号和21号菌株在36h时对Cr(Ⅵ)的去除率达80%~95%;高浓度的Cr(Ⅵ)抑制菌株对Cr(Ⅵ)的去除能力,其中21号菌株在110mg/L的Cr(Ⅵ)浓度下去除效果最佳,Cr(Ⅵ)去除率达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铬污染 铬抗性菌株 cr()去除细菌 微生物分离
下载PDF
Study on Screening of Fungi with High-resistance against Chromium and on Related Characteristics 被引量:4
3
作者 赖洁玲 唐晓燕 +3 位作者 钟礼松 林谦 吴弦华 韦明肯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1年第12期1765-1768,共4页
[Objective] The aim was to separate chromium-resistant microorganism from soil contaminated by chromium.[Method] 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technique was used as follows: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Cr^6+ were added... [Objective] The aim was to separate chromium-resistant microorganism from soil contaminated by chromium.[Method] 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technique was used as follows: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Cr^6+ were added into medium,and chromium-resistant fungi were screened after separations and domestications.The selected fungi were under preliminary identification according to its morphological and colony characteristics.Then,related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were studied,including measurement of growth curve,growing effects by temperature,pH value and osmotic pressure.[Result] The Cr(VI) with concentration of 1 000 mg/L was separated and selected from soils in ten different places contaminated seriously by heavy metal in adjacent region of Yulin City.Considering its morphological and colony characteristics,it was preliminarily identified as saccharomycetes,which can well grow within 15-37 ℃,and whose most suitable temperature was 28℃.Bacterial strain can grow well with pH of 4-10,and the optimum pH was 7.2;besides,it can grow well with NaCl concentration of 0.5%-5.0%.Through the experiment,the bacteria was found with resistance not only to chromium,but also to heavy metals such as Pb+Cu,Cu+Fe,Pb+Fe,and Pb+Cu+Fe.[Conclusion] The fungi selected from the experiment were of good adaptability to natural environment,and it also had resistance to other heavy meta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cteria with resistance to cr(ⅵ) Separation and selection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下载PDF
混合硫酸盐还原菌群还原Cr(Ⅵ)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李光 方晓兰 蔡志辉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11年第6期77-79,共3页
利用驯化后的耐受Cr(Ⅵ)的混合硫酸盐还原菌群处理含Cr(Ⅵ)废水,探讨了pH值、培养温度等对Cr(Ⅵ)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Cr(Ⅵ)浓度为50 mg.L-1、pH值为7.0、培养温度为36℃、培养时间为36 h时,该混合菌群对Cr(Ⅵ)的去除率达到最高,... 利用驯化后的耐受Cr(Ⅵ)的混合硫酸盐还原菌群处理含Cr(Ⅵ)废水,探讨了pH值、培养温度等对Cr(Ⅵ)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Cr(Ⅵ)浓度为50 mg.L-1、pH值为7.0、培养温度为36℃、培养时间为36 h时,该混合菌群对Cr(Ⅵ)的去除率达到最高,为97.6%。该混合菌群能适应较宽的pH值和温度范围且处理效率高、性能稳定,有望成为处理高浓度含Cr(Ⅵ)废水的理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 硫酸盐还原菌 cr()废水
下载PDF
微生物修复Cr(Ⅵ)污染作用机制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3
5
作者 彭蕾 姜岩 夏如馨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4458-4468,共11页
铬及含铬的复合污染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生物修复技术处理铬污染场地具有应用潜力。本文剖析了微生物吸附、吸收、转化及外排Cr(Ⅵ)等作用机制;结合当前的污染场地状况,概述了多因子复合胁迫下生物去除Cr(Ⅵ)的研究现状,指出金属离子和氧... 铬及含铬的复合污染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生物修复技术处理铬污染场地具有应用潜力。本文剖析了微生物吸附、吸收、转化及外排Cr(Ⅵ)等作用机制;结合当前的污染场地状况,概述了多因子复合胁迫下生物去除Cr(Ⅵ)的研究现状,指出金属离子和氧阴离子胁迫对细胞生长代谢及Cr(Ⅵ)的去除产生复杂影响,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论述了在复合污染条件下利用生物修复技术去除Cr(Ⅵ)的研究进展。提出当前生物修复铬污染场地技术,正经历着由突破功能型菌株选育向探索生物解毒机制的转变,以现有认知可以证实生物去除Cr(Ⅵ)核心技术的应用潜力;限制生物修复技术发展的瓶颈在于修复成本和技术载体等工艺本身问题,在今后的研究中有必要给予足够的关注,以推动生物修复技术走向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 生物转化 生物吸附 抗性机制 cr()复合污染
下载PDF
抗铬(Ⅵ)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铬(Ⅵ)还原能力 被引量:9
6
作者 程国军 胡光济 李友国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3期29-31,共3页
从湖北省某重金属矿区的土样中分离出一株能在15 mmol/L的Cr(Ⅵ)培养基上生长的菌株(MDS08).经对该菌株进行形态观察和16S rDNA同源性比较,该菌株被初步鉴定为Bacillus luciferensis.通过测定MDS08对7种重金属的最低抑制浓度,可知其对... 从湖北省某重金属矿区的土样中分离出一株能在15 mmol/L的Cr(Ⅵ)培养基上生长的菌株(MDS08).经对该菌株进行形态观察和16S rDNA同源性比较,该菌株被初步鉴定为Bacillus luciferensis.通过测定MDS08对7种重金属的最低抑制浓度,可知其对多种重金属都具有较高的抗性.将MDS08接种到含0.2 mmol/L的铬(Ⅵ)的LB液体培养基中,24 h对铬(Ⅵ)的还原率达到99%.研究表明:MDS08可以用于重金属污染区六价铬的微生物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铬()抗性 最少抑制浓度 铬()还原
下载PDF
1株抗重金属铬细菌的分离、鉴定及抗性基因型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周围 李友国 +1 位作者 程国军 杨凯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48-250,共3页
从湖北省某重金属矿区土壤中分离到1株抗Cr6+(Ⅵ)的菌株,命名为MDS07。该菌株可以在含12mmol/L的Cr6+(Ⅵ)培养基上正常生长。经对该菌株进行形态观察和16S rDNA序列比对分析,确认该菌株为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通过构建系... 从湖北省某重金属矿区土壤中分离到1株抗Cr6+(Ⅵ)的菌株,命名为MDS07。该菌株可以在含12mmol/L的Cr6+(Ⅵ)培养基上正常生长。经对该菌株进行形态观察和16S rDNA序列比对分析,确认该菌株为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通过构建系统发育树,分析了该菌在系统发育中的地位。对MDS07进行了重金属抗性谱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对Cr、Zn、Ni等重金属具有较高的抗性。进一步研究发现,MDS07菌株同时含有chrB、czcD和nccA等基因,它们分别具有Cr、Zn、Ni等重金属抗性,表明MDS07菌株的重金属抗性是由抗性基因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铬()细菌 分离鉴定 重金属抗性基因
下载PDF
一株抗铬细菌的分离鉴定及生长条件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马沁沁 曹旭霞 +4 位作者 罗雯 李佳 雍彬 袁向华 王一丁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36-40,共5页
六价铬C(rⅥ)具有较强溶解性、迁移能力、生物相容性和热稳定性,可被人体吸收,且毒性很大。铬在工业中的广泛使用已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从土壤中分离的抗铬细菌可以用于去除受污染环境中的六价铬。自重庆市秀山县某矿厂铬渣堆放场周围... 六价铬C(rⅥ)具有较强溶解性、迁移能力、生物相容性和热稳定性,可被人体吸收,且毒性很大。铬在工业中的广泛使用已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从土壤中分离的抗铬细菌可以用于去除受污染环境中的六价铬。自重庆市秀山县某矿厂铬渣堆放场周围的土样中分离筛选出15株抗铬菌株,其中菌株C-10对C(rⅥ)有较高抗性和去除率,C(rⅥ)对菌株C-10的最低抑菌浓度为12 800 mg/L;在C(rⅥ)浓度为200 mg/L时,C-10对六价铬的去除率达到70.4%。对该菌株进行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征分析以及16S rDNA序列分析,菌株C-10被鉴定为一株纤维化纤维菌(Cellulosimicrobium cellulans)。研究pH和温度在铬环境下对抗铬菌株C-10生长的影响,发现在C(rⅥ)浓度为200mg/L时,C-10菌株在pH 8.0、温度30℃条件下生长状况最好。C-10菌株为微生物修复C(rⅥ)污染提供了可能的菌种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 抗铬细菌 纤维化纤维菌 分离 生长条件
下载PDF
5个杀虫调控基因对苏云金芽胞杆菌407解毒Cr(Ⅵ)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黄天培 张君 +3 位作者 戴瑞卿 潘洁茹 张灵玲 关雄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85-790,共6页
测定苏云金芽胞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简称Bt)407及其突变株407ΔplcR、407ΔinhA2、407ΔmpbE、407ΔsigmaE和407ΔsigmaK对数生长期与稳定期的拐点时间t0,测定不同时间点发酵液上清中的总铬(Cr)和Cr(Ⅵ)的浓度,并分析Bt 407基... 测定苏云金芽胞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简称Bt)407及其突变株407ΔplcR、407ΔinhA2、407ΔmpbE、407ΔsigmaE和407ΔsigmaK对数生长期与稳定期的拐点时间t0,测定不同时间点发酵液上清中的总铬(Cr)和Cr(Ⅵ)的浓度,并分析Bt 407基因组的抗性相关基因,进而初步构建Bt解毒Cr(Ⅵ)模式图.结果表明,plcR、inhA2、mpbE、sigmaK负调控Bt 407解毒Cr(Ⅵ)的能力并主要影响Cr(Ⅵ)还原过程,sigmaE不影响对Cr(Ⅵ)的解毒过程.利用Bt 407基因组序列分析得到与Cr(Ⅵ)抗性相关基因NADPH偶氮还原酶基因azoR、外排蛋白基因efx和chrA.推测Bt 407对Cr(Ⅵ)抗性机制可能为:azoR编码NADPH偶氮还原酶将细胞内Cr(Ⅵ)还原为Cr(Ⅲ),Cr(Ⅲ)再通过ChrA或与azoR共表达的外排蛋白Efx从细胞质中排出,这一还原过程直接/间接受到plcR、inhA2、mpbE、sigmaK等调控基因的负调控.因此,Bt 407对Cr(Ⅵ)的解毒机制是由azoR、efx、chrA等主效基因与plcR、inhA2、mpbE、sigmaK等调控基因共同作用的复杂网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云金芽胞杆菌 解毒 cr() cr()还原 cr()抗性 调控基因
原文传递
一株抗铬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还原特性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邓红艳 陈刚才 叶姜瑜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34-237,共4页
拟通过筛选出高效还原Cr(Ⅵ)的菌株来修复铬污染土壤,从重庆废弃化工厂铬污染土壤中分离得到一株高效还原菌株,对该菌进行形态和生理生化特征研究,并结合分子生物学进行测序分析,同时对该菌在不同条件下还原Cr(Ⅵ)的能力进行检测,探讨了... 拟通过筛选出高效还原Cr(Ⅵ)的菌株来修复铬污染土壤,从重庆废弃化工厂铬污染土壤中分离得到一株高效还原菌株,对该菌进行形态和生理生化特征研究,并结合分子生物学进行测序分析,同时对该菌在不同条件下还原Cr(Ⅵ)的能力进行检测,探讨了p H值、接种量、初始Cr(Ⅵ)质量浓度及温度对Cr(Ⅵ)还原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菌株为革兰氏阳性杆菌,命名为NO.1。经形态和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 DNA序列比对分析,鉴定为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相似度为99%)。该菌株具有较强的还原Cr(Ⅵ)的能力,在p H=8.0、接种量50%(体积分数)及30℃条件下,100 mg/L的Cr(Ⅵ)在处理3 d后可基本被还原。研究表明,该细菌有望用于铬污染土壤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抗铬细菌 16S r DNA cr()还原
下载PDF
锌镍合金镀层三价铬钝化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胡遐林 张进军 王宇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27-29,共3页
镀锌层三价铬钝化在防腐蚀能力上无法满足一些工件高防腐蚀性能的要求,为此,采用锌镍合金进行三价铬钝化,通过盐雾试验考察了其防腐蚀能力。钝化液主要成分:77g/LCr(NO3)3.9H2O,13g/L(COOH)2,15g/LCH2(COOH)2,2g/L马来酸酐,8g/LCo(NO3)2... 镀锌层三价铬钝化在防腐蚀能力上无法满足一些工件高防腐蚀性能的要求,为此,采用锌镍合金进行三价铬钝化,通过盐雾试验考察了其防腐蚀能力。钝化液主要成分:77g/LCr(NO3)3.9H2O,13g/L(COOH)2,15g/LCH2(COOH)2,2g/L马来酸酐,8g/LCo(NO3)2.6H2O,5mL/L含硅化合物。结果表明,控制pH值在1.6~2.0,温度60~70℃,时间30s以上,所得钝化膜防腐蚀能力超过常规镀锌六价铬钝化膜。锌镍镀层三价铬钝化既保护了环境,又能满足工件高防腐蚀性能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Ⅲ) 钝化 耐腐蚀 锌镍合金 cr()
下载PDF
地下海水池塘六价铬还原菌的多样性研究
12
作者 王淑芳 姬南京 程汉良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75-279,共5页
从六价铬超标的地下海水池塘中采集底泥,以2216E培养基添加重铬酸钾为手段,筛选出对六价铬离子具有抗性的特异菌株。用细菌通用16SrDNA引物进行PCR扩增,PCR产物纯化后连接pMD18-T载体,导入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然后对插入片段测序获得... 从六价铬超标的地下海水池塘中采集底泥,以2216E培养基添加重铬酸钾为手段,筛选出对六价铬离子具有抗性的特异菌株。用细菌通用16SrDNA引物进行PCR扩增,PCR产物纯化后连接pMD18-T载体,导入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然后对插入片段测序获得分离培养菌株的16SrDNA碱基全序列。通过NCBI比对,对分离的抗性菌株进行分子鉴定,确定其所属的分类地位。用PHYLIP软件,对16SrDNA碱基序列构建系统进化树,分析地下海水池塘六价铬还原菌的多样性。试验结果获得8株对六价铬有明显抗性的菌株,测序后发现8株菌为不同种的菌株,16SrDNA核酸序列相似度为88%,与已发表的序列或菌株的相似性为98%以上,属于6个属的8个不同的种。研究结果表明,铬超标地下海水池塘的活性底泥中六价铬抗性细菌菌株多样性十分丰富,通过进一步的还原性研究,可以筛选出对六价铬有还原特性的抗性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价铬抗性 六价铬还原菌 多样性
下载PDF
锆英石对铝铬锆砖抗侵蚀性能及六价铬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徐腾腾 徐义彪 +4 位作者 Mithun NATH 李亚伟 张文辉 张卫星 张晟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4016-4021,4033,共7页
铝铬锆砖因具有优异的抗渣侵蚀性能,被作为炉衬材料广泛应用于工作环境恶劣的危废焚烧炉。然而,铝铬锆砖在制备和服役过程中可能形成有毒的水溶性Cr(Ⅵ),相关研究工作却未见报道。本研究分别以单斜氧化锆和锆英石为氧化锆源制备了两种... 铝铬锆砖因具有优异的抗渣侵蚀性能,被作为炉衬材料广泛应用于工作环境恶劣的危废焚烧炉。然而,铝铬锆砖在制备和服役过程中可能形成有毒的水溶性Cr(Ⅵ),相关研究工作却未见报道。本研究分别以单斜氧化锆和锆英石为氧化锆源制备了两种铝铬锆砖,研究了铝铬锆砖在四种不同组成危废焚烧炉渣中的侵蚀行为及熔渣侵蚀前后砖中Cr(Ⅵ)的含量。结果表明,锆英石高温下分解形成单斜氧化锆和无定形的二氧化硅,促进化学稳定性较好的(Al,Cr)2O3固溶体的形成,提高了铝铬锆砖的致密化程度,同时改善了铝铬锆砖的抗渣侵蚀性能。此外,生成的二氧化硅可以还原砖中Cr(Ⅵ)化合物,降低铝铬锆砖中的Cr(Ⅵ)含量。熔渣侵蚀后,铝铬锆砖渗透层中Cr(Ⅵ)含量与熔渣成分密切相关。在被高碱性氧化物含量的熔渣侵蚀后,铝铬锆砖渗透层中的Cr(Ⅵ)含量较高,但锆英石作为氧化锆源的铝铬锆砖在不同熔渣中侵蚀前后的原砖层和渗透层内的Cr(Ⅵ)含量均低于欧盟限制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铬锆砖 锆英石 抗渣侵蚀 cr() 含铬耐火材料
下载PDF
水泥结合铬刚玉浇注料抗危废炉渣侵蚀行为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廖梓昕 李亚伟 +1 位作者 廖宁 刘会林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3304-3314,共11页
铬刚玉浇注料是重要的危废焚烧炉炉衬材料之一,但危废来源广泛,成分复杂,导致炉渣的成分存在差异,从而影响炉衬的使用寿命。本文以铝酸钙水泥结合铬刚玉浇注料为研究对象,选取了富含CaO、Fe_(2)O_(3)和SiO_(2)的三种典型危废炉渣,研究... 铬刚玉浇注料是重要的危废焚烧炉炉衬材料之一,但危废来源广泛,成分复杂,导致炉渣的成分存在差异,从而影响炉衬的使用寿命。本文以铝酸钙水泥结合铬刚玉浇注料为研究对象,选取了富含CaO、Fe_(2)O_(3)和SiO_(2)的三种典型危废炉渣,研究了上述危废炉渣对铬刚玉浇注料烧成前后的侵蚀/渗透行为和Cr(Ⅵ)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材料的抗渣侵蚀和渗透性能与渣的黏度、渣与材料的界面反应以及材料的孔隙结构有关。就渗透性而言,高SiO_(2)渣和高Fe_(2)O_(3)渣与材料界面反应后形成了低熔点的霞石等物相,促进了渣渗透;高CaO渣与材料反应后形成了高熔点的六铝酸钙等物相,减缓了渣渗透,造成渣渗透深度顺序为高SiO_(2)渣>高Fe_(2)O_(3)渣>高CaO渣。相比之下,将材料进行烧成处理可以显著降低基质中CaO的反应活性,而且可以实现微孔化,渣的渗透行为受到抑制,尤其是高SiO_(2)渣的渗透显著降低。静态坩埚抗渣侵蚀性与渣液的渗透行为有关,由于渣的显著渗透行为,反而降低了渣的侵蚀指数。高CaO渣与试样反应后渣液黏度上升,且生成高熔点的铝酸钙相减缓渣液渗透,渣作用在材料界面时间增长,导致高CaO渣的侵蚀指数略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铬刚玉浇注料 危废炉渣 抗侵蚀性能 抗渗透性能 孔径分布 cr() 黏度
下载PDF
异化铁还原细菌Klebsiella sp. KB52还原重金属Cr(Ⅵ) 被引量:4
15
作者 刘洪艳 王珊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113-1118,共6页
以分离自海洋沉积物中异化铁还原细菌Klebsiella sp. KB52为研究对象,分析微生物异化铁还原过程对还原Cr(Ⅵ)的影响。菌株KB52是一株非典型耐铬细菌,在Cr(Ⅵ)浓度10~50 mg·L^(-1)范围内,该菌株生长受到明显抑制。当将Fe(OH)~3添... 以分离自海洋沉积物中异化铁还原细菌Klebsiella sp. KB52为研究对象,分析微生物异化铁还原过程对还原Cr(Ⅵ)的影响。菌株KB52是一株非典型耐铬细菌,在Cr(Ⅵ)浓度10~50 mg·L^(-1)范围内,该菌株生长受到明显抑制。当将Fe(OH)~3添加至培养体系,菌株KB52能够良好生长并具有铁还原性质,同时提高了Cr(Ⅵ)还原效率。Fe(OH)~3浓度为300 mg·L^(-1)时,菌株KB52细胞生长指标OD600和累积产生Fe(Ⅱ)浓度最高,分别是1.4760±0.04和(39.79±1.45)mg·L^(-1),Cr(Ⅵ)还原率(42%)是对照组的5.25倍。当柠檬酸铁作为电子受体,菌株KB52还原Fe(Ⅲ)效率最高,Fe(Ⅱ)累积浓度达到(109.87±1.27)mg·L^(-1),Cr(Ⅵ)还原率提高至67%。上述结果表明,菌株KB52能够利用可溶性和不可溶性Fe(Ⅲ)作为电子受体进行生长,同时其异化铁还原过程偶联Cr(Ⅵ)还原。研究结果可为利用异化铁还原细菌还原Cr(Ⅵ)提供理论依据,拓宽微生物治理重金属污染的应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化铁还原细菌 菌株Klebsiella sp. KB52 Fe(Ⅲ)还原 cr()还原
原文传递
耐盐菌Staphylococcus sp. YZ-1和Bacillus cereus CC-1的Cr(Ⅵ)脱毒特性与机理 被引量:5
16
作者 杨重 徐天怡 +1 位作者 刘奕含 周豪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6-75,共10页
[背景]高盐含铬废水的去除过程中,Cr(Ⅵ)还原菌是研究者关注的重点,但目前对耐盐菌株的Cr(Ⅵ)脱毒特性及机理的分析仍较少。[目的]比较两株耐盐菌株的Cr(Ⅵ)移除特性,并区分Cr(Ⅵ)耐受机制的差异;通过基因组测序分析,从基因层面推测铬... [背景]高盐含铬废水的去除过程中,Cr(Ⅵ)还原菌是研究者关注的重点,但目前对耐盐菌株的Cr(Ⅵ)脱毒特性及机理的分析仍较少。[目的]比较两株耐盐菌株的Cr(Ⅵ)移除特性,并区分Cr(Ⅵ)耐受机制的差异;通过基因组测序分析,从基因层面推测铬耐受相关基因;构建铬还原菌的混菌体系,考察两者对去除污染物的协同作用。[方法]从青海茶卡盐湖分离耐盐菌Staphylococcus sp.YZ-1,与Bacillus cereus CC-1进行基础特性和Cr(Ⅵ)去除性能的比较,并通过全基因组序列的分析验证特性测试的结果。[结果]两株菌都具有铬移除特性,但CC-1的铬移除效率更高,在初始Cr(Ⅵ)浓度为0.1 mmol/L情况下,CC-1能在12h内移除95.3%的Cr(Ⅵ),而YZ-1只能移除40.1%。在进一步实验中发现YZ-1只能对Cr(Ⅵ)进行还原,将其转化为可溶的有机态Cr(Ⅲ),而CC-1能同时对Cr(Ⅵ)进行还原和吸附。全基因组分析发现YZ-1具有编码外排泵蛋白的基因和编码NAD(P)H氧化还原酶的基因,而CC-1具有编码铬转运蛋白ChrA和细胞色素C氧化还原酶的基因。两株菌的混菌体系在处理含Cr(Ⅵ)、Te(Ⅳ)的废水时,菌群能将还原产物聚集成团并沉淀到底部。[结论]菌株YZ-1和CC-1均为耐盐铬还原菌,但YZ-1中的铬还原酶为诱导型酶,CC-1则为组成型酶。基因组数据分析鉴别出两者可能同时存在多种铬耐受机制相关编码基因。混合菌群可以结合YZ-1的自絮凝特性和两者均有的Te(Ⅳ)/Cr(Ⅵ)还原活性,具有潜在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盐菌 铬耐受 脱毒机理 全基因组
原文传递
腐殖质还原菌的筛选及其对污染物的生物降解 被引量:5
17
作者 曹静 李永慧 +3 位作者 李玉成 吴涓 王宁 窦月芹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06-510,共5页
为研究腐殖质还原菌在污染物生物降解及污染环境生物修复中的作用,在厌氧条件下从巢湖底泥中富集分离到一株腐殖质还原菌,命名为F1.通过电镜镜检、16S rDNA序列分析及还原活性研究,结果表明,F1为克雷伯氏菌,能够以腐殖质模式物蒽醌-2,6... 为研究腐殖质还原菌在污染物生物降解及污染环境生物修复中的作用,在厌氧条件下从巢湖底泥中富集分离到一株腐殖质还原菌,命名为F1.通过电镜镜检、16S rDNA序列分析及还原活性研究,结果表明,F1为克雷伯氏菌,能够以腐殖质模式物蒽醌-2,6-双磺酸钠(AQDS)为唯一电子受体进行厌氧胞外呼吸,还原AQDS的最适温度为25℃,初始pH为8,能较好利用乳糖,对培养液中Cr(Ⅵ)具有很强的还原能力;在添加AQDS时对培养液中的对硝基苯酚(PNP)去除率可以达到81.31%,添加三价铁离子对土壤中PNP降解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去除率可以达到93.26%.研究为通过腐殖质微生物还原修复污染环境提供了数据和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殖质还原菌 克雷伯氏菌 生物修复 cr() 对硝基苯酚 Fe(Ⅲ)
原文传递
1株海洋产电菌Shewanella XMS-1的特性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宗斌 岳正波 +1 位作者 吴景行 王进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3-39,共7页
以厦门湾海水中的底泥为接种物筛选得到1株具有电化学活性的菌株XMS-1,研究该菌株相关特性及其在环境污染控制中的应用。根据菌株的形态、生理生化性质及16S rRNA基因测序的结果确定其种属,并用以构建微生物燃料电池,研究该菌株的产电性... 以厦门湾海水中的底泥为接种物筛选得到1株具有电化学活性的菌株XMS-1,研究该菌株相关特性及其在环境污染控制中的应用。根据菌株的形态、生理生化性质及16S rRNA基因测序的结果确定其种属,并用以构建微生物燃料电池,研究该菌株的产电性能,以及对典型重金属污染物Cr(Ⅵ)的还原能力。菌株XMS-1经鉴定属于Shewanella属,当MFC中接种初始浓度OD600为0.3时可获得最大功率密度18 mW/m^(2)、电流密度243 mA/m^(2),细菌能够在pH为7~8和NaCl含量为0~6%条件下实现对Cr(Ⅵ)的还原。XMS-1该菌株能在较宽的pH和较高的盐度条件下高效还原Cr(Ⅵ),并且具备良好的电化学活性,为微生物直接处理含盐工业废水和实现海水资源化利用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燃料电池 cr() 废水处理 筛选 细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