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3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vapotranspiration and Soil Moisture Balance for Vegetative Restoration in a Gully Catchment on the Loess Plateau, China 被引量:15
1
作者 HUANG Yi-Long CHEN Li-Ding +2 位作者 FU Bo-Jie ZHANG Li-Ping WANG Yan-Lin 《Pedosphere》 SCIE CAS CSCD 2005年第4期509-517,共9页
Evapotranspiration, soil moisture balance and the dynamics in a gully catchment of the Loess Plateau in China were determined with 6 land use treatments including natural grassland, shrubs (Caragana rnicrophylla), t... Evapotranspiration, soil moisture balance and the dynamics in a gully catchment of the Loess Plateau in China were determined with 6 land use treatments including natural grassland, shrubs (Caragana rnicrophylla), two woodlands (Prunus armeniaca var. ansu and Pinus tabulaeformis), cultivated fallow, and farmland (Triticum aestiuum L.) in order to obtain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soil moisture balance principles and to improve vegetation restoration efficiency for ecological rebuilding on the plateau. Average runoff from cultivated fallow was very high, reaching 10.3% of the seasonal rainfall. Evapotranspiration under T. aestivurn was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natural grasslands. Compared with natural grass, evapotranspiration was significantly greater (P 〈 0.05) in 2002 and there was an increase in soil moisture depleted in the 1-3 m soil under P. armeniaca, P. tabulaeformis and C. microphylla. During the two years of the study the average soil moisture (0-100 cm soil profile) of T. aestivurn was generally the highest, with P. armeniaca, P. tabulaeformis and C. rnicrophylla usually the lowest. Thus, according to the soil moisture balance principle for this area the planned reforestation project was not ecologically reasonable. Reducing human disturbance and restoration with grass could be more effectiv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ological restoration EVAPOTRANSPIRATION GULLY Loess Plateau soil moisture balance
下载PDF
A Structural Interpretation Model and Restoration of the Mesozoic Proto-basin for the Kuqa Depression,Tarim Basin 被引量:2
2
作者 QI Jiafu LI Yong +2 位作者 XU Zhenping YANG Shujiang SUN Tong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23年第1期207-225,共19页
A thrust-fold belt consisting of a series of thrusts and buckling folds developed in the Mesozoic and Cenozoic strata within the Kuqa Depression,Tarim Basin.In this study,a structural interpretation model of the Kuqa ... A thrust-fold belt consisting of a series of thrusts and buckling folds developed in the Mesozoic and Cenozoic strata within the Kuqa Depression,Tarim Basin.In this study,a structural interpretation model of the Kuqa Depression is established and the Mesozoic proto-basin is reconstructed on the basis of outcrop geology along the basin margin,seismic,well-log and CEMP data.The model is called‘delaminate contractional deformation',which emphasizes the decoupling between the Cenozoic,Mesozoic,pre-Mesozoic and the basin-basement within the Kuqa Depression,but there is no unified detachment.The model has a shortening amount ranging from 12 km to 16 km and the depth involved in contractional deformation ranges from 21 km to 28 km.A prototype of the Mesozoic basin reconstructed by interpretation model is a subbasin superposed on the transitional zone between the uplift at the northern edge of the Tarim Craton and the southern Tianshan orogenic wedge formed in the Hercynian orogeny.Lithospheric thermal and crustal isostatic activity after the Hercynian orogeny maybe the controlling dynamic factors of basin subsidence during the Mesozoic and early Cenozoic,the difference in rock mechanical properties between different levels,craton and orogenic wedge being the major cause of the‘delaminate contractional deformation'during the Himalayan orogen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laminate contractional deformation balanced cross-section Mesozoic proto-basin flexural depression Kuqa Depression of Tarim Basin
下载PDF
Software Application of the New Algorithm for Restoration of Faded Photographs and Maps in Geology
3
作者 Le Thanh Hue 《Management Studies》 2017年第1期57-66,共10页
This paper presents a software application of a new method for color restoration of faded images and maps. This method is composed of two steps. The first step is to enable the recovery of the brightest point and the ... This paper presents a software application of a new method for color restoration of faded images and maps. This method is composed of two steps. The first step is to enable the recovery of the brightest point and the darkest. The second step lets build chart of integrated average luminance in (R, G, B) space. This is different from the usual chart built for each color channel separately. The algorithm focuses on adjusting the points with the average luminance and especially the point almost gray. The algorithm is programmed as a part of the data-tool software package. The data-tool software package comprises of two parts: Part I for restoration of aged photos; and Part II specifically for maps. The data-tool software is programmed in the C language, integrated with the support of a few tools in Matlap A set of the old faded maps at the Geological Museum of Vietnam is selected to test the performance of the proposed color restoration method. The time needed to process images is shorted by utilizing parallel computing too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lancing method color restoration linear bleaching model data-tool GEOLOGY
下载PDF
preliminary Analysis of the Effects of Water Penetrat ion on the Soil Temperature Restoration
4
作者 Ouyang Leixin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4年第18期13-16,共4页
下载PDF
Balanced Cross-Section and Crustal Shortening Analysis in the Tanggula-Tuotuohe Area,Northern Tibet 被引量:1
5
作者 李亚林 王成善 +2 位作者 马超 Ganqing Xu Xixi Zhao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1期1-10,共10页
The Tanggula (唐古拉) thrust system and the Tuotuohe (沱沱河) foreland basin, which represent major Cenozoic tectonic units of the central Tibetan plateau, have been recently studied. Field investigation, analyse... The Tanggula (唐古拉) thrust system and the Tuotuohe (沱沱河) foreland basin, which represent major Cenozoic tectonic units of the central Tibetan plateau, have been recently studied. Field investigation, analyses of deformation and construction of two restored balanced structural sections suggest 75-100 km (51%-64%) of N-S shortening in the Tanggula thrust system and 55-114 km (42%-47%) of N-S shortening in the Tuotuohe basin. The shortening ratios indicate that the Tanggula- Tuotuohe area has undergone intensive deformation and crustal shortening during the Early Tertiary, resulting not only in crustal thickening, but also in large scale volcanism and in rapid uplift of the Tanggula Mountai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betan plateau Tanggula Mountains balanced cross-section crustal shortening uplift.
原文传递
宁夏草原生态保护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6
作者 王占军 蒋齐 +2 位作者 任小玢 何建龙 季波 《宁夏农林科技》 2024年第5期77-80,共4页
草原资源作为宁夏面积最大的土地类型和主要的可更新资源,不仅是草原畜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而且在维持和保护生物多样性、提供饲草、碳固存、养分循环、防风固沙等方面发挥着重要功能。根据宁夏草原生态保护和建设现状,系统总结了宁夏... 草原资源作为宁夏面积最大的土地类型和主要的可更新资源,不仅是草原畜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而且在维持和保护生物多样性、提供饲草、碳固存、养分循环、防风固沙等方面发挥着重要功能。根据宁夏草原生态保护和建设现状,系统总结了宁夏草原生态保护取得的成效,分析了目前宁夏草原生态保护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旨在为宁夏草原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生态保护 生态修复 草原生产力 草畜平衡
下载PDF
充填站荷载作用下露天坑边坡稳定性分析
7
作者 谢盛青 《中国矿山工程》 2024年第2期31-38,共8页
某铁矿生态修复工程采用尾砂胶结固化方式对露天采坑进行回填,计划在露天坑周边建设充填站,为论证边坡及充填站安全可靠性,本文采用极限平衡分析和数值模拟方法,对充填站荷载作用下的边坡稳定性进行了计算分析。计算结果显示,该充填站... 某铁矿生态修复工程采用尾砂胶结固化方式对露天采坑进行回填,计划在露天坑周边建设充填站,为论证边坡及充填站安全可靠性,本文采用极限平衡分析和数值模拟方法,对充填站荷载作用下的边坡稳定性进行了计算分析。计算结果显示,该充填站所处的边坡在回填至-354 m时为基本稳定,在充填至-300 m工况下处于稳定状态,为确保边坡及充填站安全,建议加强该充填站所在区域边坡监测,确定所在区域边坡稳定前提下进行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坑 生态修复 充填站 极限平衡分析
下载PDF
江汉盆地江陵凹陷复兴场背斜盐构造特征与成因 被引量:1
8
作者 邱建华 彭金宁 +3 位作者 唐玮 潘文蕾 李风勋 杨帆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4-63,共10页
复兴场盐背斜是江汉盆地江陵凹陷重要的含油构造,其构造演化及成因机制认识不清,制约了精细勘探。因此,对复兴场盐背斜构造演化及形成机制的分析,不仅有助于理解盐层在不同应力背景下的流动对背斜形成演化的影响,对理解油气成藏过程也... 复兴场盐背斜是江汉盆地江陵凹陷重要的含油构造,其构造演化及成因机制认识不清,制约了精细勘探。因此,对复兴场盐背斜构造演化及形成机制的分析,不仅有助于理解盐层在不同应力背景下的流动对背斜形成演化的影响,对理解油气成藏过程也有重要意义。通过对三维地震资料的精细解析,结合关键构造层的平衡恢复技术及生长地层分析技术,研究复兴场背斜的构造特征及成因机制。结果显示,复兴场背斜为一构造特征走向上变化显著,受多期次断层改造、多种变形机制复合而成的盐背斜;背斜初始于早始新世新沟咀组沉积期—晚始新世早期的正断层作用,形成滚筒状褶皱并造成盐层的聚集;在晚始新世晚期—渐新世,沉积地层的差异负载作用驱使盐层自西向东流动,造成构造整体西倾,形成单斜构造,并在渐新世晚期抬升剥蚀;背斜定型于新近纪—第四纪,发生构造反转,演化为一挤压型盐背斜,伴生逆断层和膝折构造。复兴场背斜的形成和演化受区域应力背景、沙市组盐层、东倾正断层及盐下古构造等因素的综合作用。复兴场盐背斜形成的构造圈闭略早于烃源岩的主要排油期,并且在主要排油期,构造处于拗陷阶段,断层活动弱,有利于早期圈闭油气的成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平衡恢复 演化特征 成因机制 复兴场背斜 江陵凹陷 江汉盆地
下载PDF
从营养平衡角度分析富营养化水体生态修复方法 被引量:2
9
作者 王铮 张艾 +3 位作者 林旭萌 何月玲 臧学轲 薛罡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8-126,共9页
调节水体营养平衡是控制富营养化水体碳、氮、磷营养负荷及恢复水体生态系统的重要手段。从微生物、水生植物和水生动物三方面剖析了基于营养平衡调控的水体生态修复机理。着重介绍了基于营养平衡调控的工程修复方法(生态浮岛,沉水植物... 调节水体营养平衡是控制富营养化水体碳、氮、磷营养负荷及恢复水体生态系统的重要手段。从微生物、水生植物和水生动物三方面剖析了基于营养平衡调控的水体生态修复机理。着重介绍了基于营养平衡调控的工程修复方法(生态浮岛,沉水植物,人工湿地,微生物修复)的原理、优缺点及改良方法。生态浮岛易受水生植物的根茎长度及系统碳源的限制,可悬浮复合填料或提供还原态无机物作为电子供体替代有机碳源;将水生动物、微生物与沉水植物结合可提高沉水植物修复法的环境适应性;人工湿地存在碳氧水平和基质碳源不足的问题,可通过增氧和向基质添加天然有机物质、无机底物等方法解决;微生物修复受到的限制因素较少。未来可在工程应用中组合使用上述修复方法,从而构建多级水生态平衡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体富营养化 生态修复 营养平衡 微生物修复 生态浮岛 沉水植物 人工湿地
下载PDF
退化草原草场修复和恢复理论与技术研究进展
10
作者 阳辉 廉诗启 +1 位作者 曹建生 侯翔龙 《生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07-215,共9页
由于对草原生态功能的认识不足,对其生产功能的利用和依赖过大,90%的草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退化,草原生态系统破坏严重,治理速度远跟不上退化速度。综述了国内外有关于退化草原草场修复机制和技术方面的研究进展,梳理和总结过去退化草原... 由于对草原生态功能的认识不足,对其生产功能的利用和依赖过大,90%的草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退化,草原生态系统破坏严重,治理速度远跟不上退化速度。综述了国内外有关于退化草原草场修复机制和技术方面的研究进展,梳理和总结过去退化草原生态修复工作中的经验和问题。结果表明:在机制研究方面,基于功能性状的群落生态学理论、生态系统下行效应原理、阈值模型及集成过滤模型成为退化草地恢复的最新理论依据,同时,草原生态系统退化不仅包括植被群落盖度发生变化,还包括优势植物物种发生变化,牧草品质和产量下降,物种多样性的流失;在技术研究方面,草地恢复从单项技术改良转向系统综合治理,形成以生物多样性维持、群落结构优化配置、土壤及种子库修复为主体思路的恢复治理技术。目前,比较成熟的草原修复技术包括围栏封育、飞播种草、浅耕翻、免耕补播、划区轮牧和限时放牧等。同时,政府为遏制草地退化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设立了众多生态建设项目,如草原家庭承包制、退耕还林还草、退牧还草、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等。因地制宜、精准施策,集成创新草原生态修复技术体系和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双赢模式,是未来我国草地退化与恢复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化草原 生态修复 围栏封育 以草定畜 草畜平衡
下载PDF
基于二阶一致性算法的电池储能系统SOC均衡及功率分配策略
11
作者 王颂 汪隆君 +2 位作者 王钢 钟庆 曾德辉 《广东电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9,共9页
为延长电池储能系统的整体寿命,需保持储能系统中各单元的荷电状态(state of charge,SOC)均衡。为此,提出一种基于二阶一致性算法的改进下垂控制策略,通过指数函数嵌套变化系数,实现不同容量储能单元快速SOC均衡。在SOC均衡的基础上设... 为延长电池储能系统的整体寿命,需保持储能系统中各单元的荷电状态(state of charge,SOC)均衡。为此,提出一种基于二阶一致性算法的改进下垂控制策略,通过指数函数嵌套变化系数,实现不同容量储能单元快速SOC均衡。在SOC均衡的基础上设计二次控制策略,在一定通信时延下实现频率、电压恢复和有功、无功功率合理分配。最后,以4台储能单元组成的电池储能系统为算例进行仿真,验证了所提控制策略的有效性,SOC能够快速收敛达到均衡状态,频率、电压能够恢复到额定值,有功、无功功率能够按照相应下垂系数比例进行分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能单元 下垂控制 荷电状态均衡 二阶一致性算法 频率、电压恢复 功率分配
下载PDF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关系的黄土高原生态修复分区
12
作者 屠文竹 赵文武 +1 位作者 刘月 张智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9695-9707,共13页
从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关系角度划分生态修复分区对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提升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以我国典型的生态脆弱区--黄土高原为例,定量评估2000—2020年黄土高原生态系统服务供给与需求,分析区域内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关系... 从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关系角度划分生态修复分区对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提升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以我国典型的生态脆弱区--黄土高原为例,定量评估2000—2020年黄土高原生态系统服务供给与需求,分析区域内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关系,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生态修复分区,提出相应优化策略。研究结果表明:(1)2000—2020年黄土高原不同类型生态系统服务供给均有所增加,固碳、产水服务的需求量呈上升趋势,土壤保持、粮食生产服务的需求量呈下降趋势;固碳服务的供需比持续下降,产水、土壤保持和粮食生产服务的供需比有所增加,总供需比先下降后增长。(2)从空间分布格局来看,固碳、产水和土壤保持服务的供给总体表现为西北低-东南高,粮食生产服务的供给同耕地分布情况保持一致;固碳、产水和粮食生产服务的需求和人口密度分布情况类似,土壤保持服务需求的高值区集中在东部和中部,总需求大致为中间高-四周低;总供需比呈现出西北低-东南高的趋势;从西北到东南,供需匹配类型发生低供低需—低供高需—高供高需—高供低需的转变。(3)基于供需关系综合分析,将黄土高原分为5类、9个生态修复分区,并分区域提出相应的修复策略;其中,供不应求类分区重点解决供需矛盾,保护类分区注重供需关系的维护,修复类分区侧重供给能力的提升,改造类分区需要把“治理”和“发展”结合起来,建设类分区应注重推动区域产业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供需匹配 供需比 生态修复分区 黄土高原
下载PDF
深层页岩气井压窜特征与产能维护对策——以四川盆地泸203井区北部为例
13
作者 郑马嘉 欧志鹏 +4 位作者 伍亚 赵文韬 张皓虔 谭晓华 何荣进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5-106,共12页
中国页岩气勘探开发已经进入产业化、规模化的新阶段,随着页岩气钻井平台井部署数量的逐步增多,页岩气水平井压裂施工规模的逐步增大,压裂施工过程中普遍存在新井压裂时压裂液窜入老井的问题。四川盆地泸州地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储... 中国页岩气勘探开发已经进入产业化、规模化的新阶段,随着页岩气钻井平台井部署数量的逐步增多,页岩气水平井压裂施工规模的逐步增大,压裂施工过程中普遍存在新井压裂时压裂液窜入老井的问题。四川盆地泸州地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储层天然裂缝发育程度高,压窜频率显著高于一般页岩气区块,严重制约了该地区深层页岩气规模效益开发。为实现该地区页岩气压窜井的有效治理,总结了泸203井区页岩气井压窜特征,建立了考虑压窜的页岩气藏物质平衡方程及压裂液侵入量计算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一系列压窜井排液复产与产能维护现场试验。研究结果表明:①泸203井区具有压窜距离复杂、压窜路径复杂、压力变化复杂三大特征;②压裂液侵入量可反映压窜严重程度,侵入量越大,页岩气井复产越困难;③提出了“包围歼灭,近排远采”的区域整体排液复产对策,现场应用效果显著,复产后区域产气量总体恢复至压窜前水平。结论认为,建立的压裂液侵入量计算方法和整体排液复产对策可为深层页岩气压窜井有效治理提供指导,并为同类型页岩气藏的产能维护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泸州地区 龙马溪组 深层页岩气 压窜 物质平衡 侵入压裂液量 产能维护 排液复产
下载PDF
林业生态恢复与植树技术创新
14
作者 魏东琳 《林业科技情报》 2024年第3期67-69,共3页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林业生态恢复与植树技术创新》这一主题,强调其在当前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中的关键性作用。研究的目的在于剖析现行植树技术在林业生态恢复中的局限性,提出创新性的技术解决方案,以实现更有效的生态修复。通过综合分...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林业生态恢复与植树技术创新》这一主题,强调其在当前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中的关键性作用。研究的目的在于剖析现行植树技术在林业生态恢复中的局限性,提出创新性的技术解决方案,以实现更有效的生态修复。通过综合分析先进的植树技术和生态学原理,本文在实地实施中验证了新技术的可行性,我们发现新技术的实施在植树过程中取得了积极的效果。传感、遥感、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以及生态模型的应用,使植树技术更为科学、智能,为林业生态恢复提供了可持续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生态恢复 植树技术创新 环境保护 生态平衡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二维定量平衡剖面技术在雄安牛驼镇地区的应用
15
作者 刘文峰 司崇禄 +3 位作者 王宇涵 李奇伟 王军锋 晋为真 《复杂油气藏》 2024年第3期281-287,共7页
雄安新区为2017年设立的经济特区,为保障雄安新区地下工程安全建设、需要研究其地下地层变形特征,为雄安地区深部三维地质结构和稳定性评价提供基础资料。针对雄安牛驼镇凸起,采用平衡剖面技术和2D Move软件对过牛驼镇凸起地震剖面进行... 雄安新区为2017年设立的经济特区,为保障雄安新区地下工程安全建设、需要研究其地下地层变形特征,为雄安地区深部三维地质结构和稳定性评价提供基础资料。针对雄安牛驼镇凸起,采用平衡剖面技术和2D Move软件对过牛驼镇凸起地震剖面进行构造还原恢复,定量计算了牛驼镇凸起及其周边新生代地层横向伸展量和相对伸展速率、纵向地层压缩率和压缩速率。研究认为牛驼镇地区横向拉伸变形最快时期为孔店组—沙四段、伸展速率为0.5137 mm/a;最慢时期为馆陶组—平原组、伸展速率为0.017 mm/a,从古近系至新近系牛驼镇地区拉张伸展作用逐渐减弱。牛驼镇地区纵向压实-成岩作用最强烈时期为孔店组—沙四段、压缩速率为42.5 m/Ma。孔店组—沙四段是牛驼镇凸起区横、纵向地层变形程度和规模最大时期。还原恢复过程准确、定量,可为地下三维地质结构创建和地质稳定性评价提供准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 平衡剖面技术 构造恢复 牛驼镇凸起 雄安地区
下载PDF
水生态修复治理技术在水环境保护工程中的应用分析
16
作者 杨娟 徐海涛 冉巧玲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4年第17期123-125,共3页
目前,我国各地水环境污染问题愈发普遍,加之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与过度开发,水环境治理已迫在眉睫。在当前的技术条件下,水环境生态修复治理技术已在水环境保护工程中取得一定成效,为我国生态保护与水资源的科学利用提供了一定的技术保... 目前,我国各地水环境污染问题愈发普遍,加之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与过度开发,水环境治理已迫在眉睫。在当前的技术条件下,水环境生态修复治理技术已在水环境保护工程中取得一定成效,为我国生态保护与水资源的科学利用提供了一定的技术保障。在本文中,笔者针对水生态修复治理技术在水环境保护工程中的应用进行了初步分析与探讨,以期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环境保护工程 水生态修复治理技术 水生态平衡
下载PDF
张振宇主任医师应用调平法治疗桥本甲状腺炎经验
17
作者 陈燊 张振宇 +4 位作者 胡润萍 朱玲逸 阮艳玲 杨丹 胡超 《基层中医药》 2024年第6期11-16,共6页
桥本甲状腺炎近年来发病率居高不下,现代医学对其病理特征的研究相对清晰,但缺乏针对性药物,亦无直接证据证明目前用药对本病的病程进展有明显阻滞作用,或针对性地改变病理特征,治疗周期较长的情况下亦无显效。张振宇主任医师认为“瘿... 桥本甲状腺炎近年来发病率居高不下,现代医学对其病理特征的研究相对清晰,但缺乏针对性药物,亦无直接证据证明目前用药对本病的病程进展有明显阻滞作用,或针对性地改变病理特征,治疗周期较长的情况下亦无显效。张振宇主任医师认为“瘿病”的病因病机实为情志、饮食、水土及脏腑气机失调、自身正气不足等原因导致气滞、痰凝、血瘀壅结颈前而为病,应用调平法,即调平阴阳、调和脏腑、调畅气血,从健脾疏肝法论治,具体治则为健脾疏肝养脏、调气化痰散结,方药常用半夏厚朴汤合小柴胡汤加味化裁,在长期的临床诊治中,每获良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振宇 调平法 桥本甲状腺炎 基层名中医治疗经验
下载PDF
平衡剖面技术在盆地构造分析中的应用进展及存在的问题 被引量:30
18
作者 汤济广 梅廉夫 +2 位作者 沈传波 于水明 周锋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9-22,共4页
平衡剖面技术是一种遵循几何守恒原则而建立的地质剖面正演与恢复方法,是构造演化定量分析的有效手段。介绍了平衡剖面技术的原理和平衡剖面的制作。论述了平衡剖面技术在反转构造和挤压区盐构造平衡、伸展断陷盆地亚分辨正断层预测等... 平衡剖面技术是一种遵循几何守恒原则而建立的地质剖面正演与恢复方法,是构造演化定量分析的有效手段。介绍了平衡剖面技术的原理和平衡剖面的制作。论述了平衡剖面技术在反转构造和挤压区盐构造平衡、伸展断陷盆地亚分辨正断层预测等方面取得的进展,而对不同方向的叠加构造、含斜向滑动的构造以及含不均匀剥蚀的多期构造平衡与恢复目前则难以实现。由二维剖面平衡与复原走向三维平衡与复原,同时与计算机技术紧密结合,实现完整的三维地质可视化、平衡和恢复系统,是平衡剖面技术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衡剖面 分层复原 亚分辨断层 反转构造 三维平衡
下载PDF
植物-土壤系统中水分再分配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6
19
作者 刘美珍 孙建新 +1 位作者 蒋高明 董鸣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550-1557,共8页
在过去100多年里,植物与土壤之间水分关系的研究多侧重于植物本身的水分利用方式、水分利用效率及其植物根系对水分的吸收等。然而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期,植物生理生态学研究人员开始将注意力转移到植物根系对土壤水分的调节作用,即水分... 在过去100多年里,植物与土壤之间水分关系的研究多侧重于植物本身的水分利用方式、水分利用效率及其植物根系对水分的吸收等。然而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期,植物生理生态学研究人员开始将注意力转移到植物根系对土壤水分的调节作用,即水分再分配(hydraulicredistribution)作用,具体地讲是在水势差的驱动下水分由根系向土壤中释出的一种双向和被动的水分运转过程,其中既包含水分由深层土壤向表层土壤的释出,也包括由表层土壤向深层土壤的流动,同时还涵盖了水分在水平方向上的侧向运输过程。伴随着研究手段的不断提高和对生态系统水平衡问题的关注,水分再分配逐渐成为近代植物生态学和水文学的交叉学科生态水文学(ecohydrology)的核心研究内容之一。目前该领域的研究已经阐明水分再分配作用在不同程度上对植物个体蒸腾、碳同化速率有很大贡献,有利于提高根系生活力和土壤养分;另外,在不断扩展的生态系统生态学研究中,也加强了对制约水分再分配作用发生的外部因子的认识。回顾和分析了水分再分配的研究历史、生态学意义、影响因素、测定方法等,特别提出阐述浅根系植物对水分再分配作用的依赖性与依赖程度,从植物进化学角度解释水分再分配作用发生的生理学基础和意义及水分再分配作用对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影响等方面将是未来研究的几个重点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再分配 水分平衡 根系 生态恢复
下载PDF
不同强度放牧后自然恢复的沙质草地土壤呼吸、碳平衡与碳储量 被引量:51
20
作者 李玉强 赵哈林 +2 位作者 赵学勇 张铜会 陈银萍 《草业学报》 CSCD 2006年第5期25-31,共7页
通过测定科尔沁不同强度放牧后自然恢复的沙质草地的土壤呼吸、碳平衡和碳储量,结果表明,整个生长季平均土壤呼吸速率表现为轻牧后恢复草地(CO2-C 0.737 g/m2.d)>无牧后恢复草地(CO2-C 0.704 g/m2.d)>中牧后恢复草地(CO2-C 0.641 ... 通过测定科尔沁不同强度放牧后自然恢复的沙质草地的土壤呼吸、碳平衡和碳储量,结果表明,整个生长季平均土壤呼吸速率表现为轻牧后恢复草地(CO2-C 0.737 g/m2.d)>无牧后恢复草地(CO2-C 0.704 g/m2.d)>中牧后恢复草地(CO2-C 0.641 g/m2.d)>重牧后恢复草地(CO2-C 0.576 g/m2.d);无牧和重牧后恢复草地的碳素输入和输出处于平衡状态,轻牧和中牧后恢复草地的碳素输入显著高于输出,净截存碳分别为84.89和76.51g/m2;植物-土壤系统的碳储量大小为轻牧后恢复草地(1 785.39 g/m2)>中牧后恢复草地(1 494.69 g/m2)>无牧后恢复草地(1 483.61 g/m2)>重牧后恢复草地(1 323.39 g/m2)。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强度放牧后的退化沙质草地在采取围封恢复措施以后,有益于大气CO2的截存,而适度(轻度和中度)放牧后的恢复更有利于增强沙质草地的碳汇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质草地 牧后恢复 土壤呼吸 碳平衡 碳储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