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olling contact fatigue nondestructive testing system for a bearing inner ring based on initial permeability
1
作者 Dai Xianze Shuai Liguo Liu Jie 《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EI CAS 2019年第3期310-317,共8页
Due to the fact that rolling contact fatigue is not easily detected, and residual life is not easily evaluated in the early stage of bearing life, a nondestructive testing method based on initial permeability is propo... Due to the fact that rolling contact fatigue is not easily detected, and residual life is not easily evaluated in the early stage of bearing life, a nondestructive testing method based on initial permeability is proposed. By analyzing the crack propagation mechanism, a fatigue state detection system based on differential signals is designed. A simulation model of the detection of the inner ring of the pulse signal is established by using the electromagnetic field simulation software. The effects of the height of the coil, the inner and outer diameter, the number of coil turns, the diameter and the height of the ferrite core of the probe on the differential value of the detection signal are simulated. The parameter combination of the maximum difference value of the signal is used as the structural size of the sensor, and the detection sensor is designed and fabricated. Moreover, the bearing fatigue test system is designed, and the bearing is tes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ystem has good detection ability for rolling contact fatigue and verifies the mechanism and trend of crack propagation in the inner ring of the bear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itial permeability nondestructive testing rolling contact fatigue.
下载PDF
EFFECT OF FRICTIONAL FORCE ON GEARING CONTACT FATIGUE STRENGTH
2
作者 QI Xiumei GAO Chuangkuan 《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07年第1期40-43,共4页
The model for computing frictional coefficient between two teeth faces at the state of mixed elastohydrodynamic lubrication is established. And then more than 80 sets of numerical calculations and six sets of disc fat... The model for computing frictional coefficient between two teeth faces at the state of mixed elastohydrodynamic lubrication is established. And then more than 80 sets of numerical calculations and six sets of disc fatigue tests are comple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when the film thickness ratio λ 〈1.6, frictional coefficient μ is drastically decreased as λ. rises; Thereafter it decreases smoothly until λ=4.5. When λ〉4.5, however, it goes up again with λ,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excessive film thickness ratio will deteriorate gearing contact fatigue strength. At the end, the formulae for determining the frictional coefficients are form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volute spur gear contact fatigue strength Mixed elastohydrodynamic lubrication Frictional coefficient fatigue tests
下载PDF
重载曲线钢轨滚动接触疲劳时变规律及治理优化 被引量:2
3
作者 张昕 赵鑫 +3 位作者 彭峰 李静伟 张凯 李涛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153-3165,共13页
为探明某重载铁路小半径曲线钢轨因滚动接触疲劳提前失效机理及优化现有打磨策略,针对该重载线曲线段发生的U75V热处理钢轨滚动接触疲劳损伤,开展不同半径、运量曲线钢轨的现场试验、室内试验、数值仿真,揭示现场不同圆曲线段钢轨疲劳... 为探明某重载铁路小半径曲线钢轨因滚动接触疲劳提前失效机理及优化现有打磨策略,针对该重载线曲线段发生的U75V热处理钢轨滚动接触疲劳损伤,开展不同半径、运量曲线钢轨的现场试验、室内试验、数值仿真,揭示现场不同圆曲线段钢轨疲劳随服役时间的演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钢轨疲劳随服役时间的演化大致分为裂纹萌生与快速扩展和裂纹-磨耗共生2个阶段。在进入裂纹-磨耗共生阶段后,R600 m、R800 m重载圆曲线段随着服役时间累计会因钢轨显著失形导致轮轨匹配恶化,虽对轨距角裂纹产生了一定抑制作用,但轨面部分区域产生了严重剥离掉块,可能会威胁到安全行车,究其根本原因是钢轨失形到一定程度后轮轨接触点向轨肩集中所致;所跟踪的其余曲线因钢轨磨耗较小未明显失形,故不会出现严重剥离掉块。在实验室内通过对下道钢轨失效分析后发现,涡流探伤仪测量到的最大深度与真实最大深度间存在误差;测量深度一般大于真实深度,真实深度在变大的同时测量深度与真实深度间的误差会越来越大。基于钢轨滚动接触疲劳时变规律,为进一步延长R600 m、R800 m重载钢轨的使用寿命,建议加大打磨频率(特别是在新轨上道6个月内),优先将廓形打磨为标准廓形,兼顾磨去疲劳裂纹;对于更大半径曲线考虑到经济性等,保持当前的打磨策略即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载铁路 曲线钢轨 滚动接触疲劳 涡流检测 钢轨打磨
下载PDF
复杂裂纹涡流检测与评估方法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靳建辉 张卿 +2 位作者 韩博 杨世品 任毅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0-288,共9页
钢轨表面及上表面产生的滚动接触疲劳裂纹通常以斜裂纹或多角度复杂裂纹的形态存在,对其检测和评估是个难题。基于此,采用基于无线能量传输的涡流检测方法(WPT-ECT),设计新的探头结构并结合神经网络算法对裂纹进行检测和评估。首先,有... 钢轨表面及上表面产生的滚动接触疲劳裂纹通常以斜裂纹或多角度复杂裂纹的形态存在,对其检测和评估是个难题。基于此,采用基于无线能量传输的涡流检测方法(WPT-ECT),设计新的探头结构并结合神经网络算法对裂纹进行检测和评估。首先,有别于现有WPT-ECT方法,采用增大激励频率,而非串并联电容的方式,构造谐振电路;其次,根据复杂裂纹的特点,设计由两个八字形激励线圈和两个矩形接收线圈组成的方向性探头结构;最后,充分提取检测信号的特征,并运用径向基神经网络算法对裂纹进行识别。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探头结构对任何角度的缺陷均敏感。同时,RBF算法对斜裂纹、T裂纹、Y裂纹和1.2 mm提离下的T裂纹的识别准确率分别为92.00%、95.27%、96.64%和89.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动接触疲劳裂纹 无线能量传输 涡流检测 特征量提取 径向基神经网络
下载PDF
基于交流电磁场的高铁钢轨表面裂纹无损检测研究及展望 被引量:1
5
作者 申嘉龙 侯艳萍 +4 位作者 张晨 王飞 刘萌 孟征兵 尹武良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29,共15页
针对高铁钢轨表面产生滚动接触疲劳(RCF)裂纹导致对钢轨带来危害的问题,本文分析了钢轨表面滚动接触疲劳裂纹的形成机理及扩展规律,系统归纳了高铁裂纹的无损检测与表征方法。聚焦于交流电磁场检测(ACFM)技术,重点研究了ACFM技术发展及... 针对高铁钢轨表面产生滚动接触疲劳(RCF)裂纹导致对钢轨带来危害的问题,本文分析了钢轨表面滚动接触疲劳裂纹的形成机理及扩展规律,系统归纳了高铁裂纹的无损检测与表征方法。聚焦于交流电磁场检测(ACFM)技术,重点研究了ACFM技术发展及研究现状、理论研究成果以及存在的问题,综述了ACFM技术的特点及应用,通过与其他无损检测方法进行分析比较,阐述了ACFM测量法对钢轨表面裂纹的精准量化表征的优势。结果表明:ACFM探针传感器沿45°方向扫描,通过结合ACFM信号补偿量算法可将非均匀裂纹口袋深度误差降到5.5%,垂直深度误差降到7.1%,裂纹簇误差减小到7.1%;经过人工神经网络训练对钢轨RCF裂纹尺寸进行精准表征,最终计算的误差在10%以内。进一步讨论了融合人工智能技术的钢轨表面裂纹无损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为后续ACFM技术对钢轨表面RCF裂纹的检测和表征研究提出相关建议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铁 钢轨 滚动接触疲劳 交流电磁场 表面裂纹 尺寸表征 无损检测
下载PDF
重载铁路钢轨抗疲劳型面的设计与应用
6
作者 张平 许强 +1 位作者 周宇 姚心弦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4-40,共7页
为了改善轮轨接触关系,基于三次插值样条曲线方法,通过降低钢轨轨肩-轨距边廓形,设计了重载铁路小半径曲线钢轨抗疲劳型面。结合重载运输条件下的车辆-轨道动力学模型,根据接触点位置、轮轨接触斑面积、横向力、脱轨系数、轮重减载率、... 为了改善轮轨接触关系,基于三次插值样条曲线方法,通过降低钢轨轨肩-轨距边廓形,设计了重载铁路小半径曲线钢轨抗疲劳型面。结合重载运输条件下的车辆-轨道动力学模型,根据接触点位置、轮轨接触斑面积、横向力、脱轨系数、轮重减载率、磨耗指数等参数,确定了重载铁路钢轨打磨铣磨基准型面并进行现场应用。基准型面为:钢轨轨肩-轨距边廓形降低的起点在由轨顶中心向近轨距边方向移动5 mm的位置,廓形改变范围覆盖起点至轨距边侧磨点,改变范围内最大廓形弧面下降量出现在轨顶中心向轨距边26 mm处,且最大弧面下降量为0.6、0.7 mm。现场试验结果表明:该基准型面使得轮轨垂向、横向力均有所降低,轮轨接触关系改善,接触点位置稳定;预测的裂纹萌生寿命延长了16.3%~47.2%,满足改善车辆运行状态、延长重载铁路钢轨使用寿命等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载铁路 轮轨关系 模型仿真 现场试验 钢轨抗疲劳型面 滚动接触疲劳 钢轨打磨
下载PDF
齿轮接触疲劳试验研究综述
7
作者 禹英杰 张宇 +2 位作者 王岩 岗海明 周奕君 《内燃机与配件》 2024年第20期106-109,共4页
齿轮接触疲劳性能是齿轮设计中的关键指标,对齿轮的安全使用十分重要。本文结合文献调研、行业交流和课题研究经验,详述了国内渗碳淬火齿轮接触疲劳试验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对试验齿轮、试验原理、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进行综述,重点归纳... 齿轮接触疲劳性能是齿轮设计中的关键指标,对齿轮的安全使用十分重要。本文结合文献调研、行业交流和课题研究经验,详述了国内渗碳淬火齿轮接触疲劳试验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对试验齿轮、试验原理、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进行综述,重点归纳对比了现有的齿轮接触疲劳试验方法,总结了各个试验方法的适用范围。最后,就加强小样本试验方法研究和结合机器视觉、人工智能进行试验研究两个方面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轮接触疲劳试验 研究现状 试验方法 综述
下载PDF
轮轨接触应力对U71Mn钢轨磨损-疲劳劣化行为影响研究
8
作者 杜涵秋 李英奇 +5 位作者 谢瑜龙 蔡园武 周韶博 侯茂锐 丁昊昊 刘丰收 《高速铁路新材料》 2024年第4期22-28,共7页
利用实验室摩擦磨损试验与双盘接触有限元仿真计算,初步研究U71Mn钢轨材料在法向接触应力为900 MPa、滑差率分别为0.5%、2.0%、4.0%条件下,切向接触应力对钢轨材料磨损-疲劳劣化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轮轨试样间法向接触应力在900 MPa... 利用实验室摩擦磨损试验与双盘接触有限元仿真计算,初步研究U71Mn钢轨材料在法向接触应力为900 MPa、滑差率分别为0.5%、2.0%、4.0%条件下,切向接触应力对钢轨材料磨损-疲劳劣化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轮轨试样间法向接触应力在900 MPa条件下,当滑差率由0.5%提高至2.0%时,轮轨试样间的切向接触应力、钢轨材料的平均摩擦系数、磨损率均呈增大趋势,钢轨材料的疲劳裂纹长度更长、深度更大,损伤表面起皮更为严重,此时轮轨试样间的磨损-疲劳竞争耦合关系中疲劳作用成为了劣化行为的主导;当滑差率由2.0%提高至4.0%时,钢轨材料的平均摩擦系数、磨损率均呈增大趋势,损伤表面起皮更为严重,但轮轨试样间的切向接触应力增加十分有限,钢轨材料的疲劳裂纹长度和深度均略有降低,此时轮轨试样间的磨损-疲劳竞争耦合关系中磨损作用成为了劣化行为的主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71Mn钢轨材料 摩擦磨损试验 有限元仿真计算 接触应力 磨损 疲劳
下载PDF
三点接触纯滚动轴承球的强化接触疲劳寿命试验机设计 被引量:22
9
作者 周井玲 朱礼进 +2 位作者 陈晓阳 张培志 刘学建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572-574,共3页
设计了一种新型三点接触式纯滚动轴承球的强化接触疲劳寿命试验机。被测试样球仅在同一最大圆截面上受到三次非等间隔但等强度的循环接触载荷作用 ,并沿此圆周做纯滚动 ,试样球的最大转速为 2 30 0 0r/min ,最大赫兹接触应力可达 7GPa... 设计了一种新型三点接触式纯滚动轴承球的强化接触疲劳寿命试验机。被测试样球仅在同一最大圆截面上受到三次非等间隔但等强度的循环接触载荷作用 ,并沿此圆周做纯滚动 ,试样球的最大转速为 2 30 0 0r/min ,最大赫兹接触应力可达 7GPa。该试验机可用于评定各种材料轴承球的滚动接触疲劳性能 ,具有被试球球径变化范围大、效率高、实用性强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滚动 接触疲劳寿命 疲劳试验 轴承球试验机
下载PDF
膜基结合强度评定方法的探讨——划痕法、压入法、接触疲劳法测定的比较 被引量:37
10
作者 朱晓东 米彦郁 +1 位作者 胡奈赛 何家文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2002年第4期28-31,共4页
薄膜(镀层)与基体之间的结合强度是评价薄膜质量的重要性能指标。目前使用最广泛的是划痕法和压入法。这些都属于一次性加载方式。一种较好的评定硬质膜膜基结合强度的方法是采用以临界剪切应力幅Dc作为判据的滚动接触疲劳法。通过与划... 薄膜(镀层)与基体之间的结合强度是评价薄膜质量的重要性能指标。目前使用最广泛的是划痕法和压入法。这些都属于一次性加载方式。一种较好的评定硬质膜膜基结合强度的方法是采用以临界剪切应力幅Dc作为判据的滚动接触疲劳法。通过与划痕法,压入法的对比可知表征结合强度大小的剪切应力幅只对界面因素敏感,对非界面因素不敏感,能真实反映膜基结合状态,是一个较为合理的动态结合强度判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膜 结合强度 滚动接触疲劳 划痕法 压入法 镀层
下载PDF
各向同性滚磨光整齿轮接触疲劳强度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赵光辉 刘世军 +3 位作者 李继强 徐文博 刘杰 王晓鹏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40-544,共5页
经过传统磨削的齿轮齿面,其表面粗糙度在微观上具有典型的各向异性特征,而经过滚磨光整加工的齿面,其微观表面的纹理呈各向同性特征。根据齿轮分形接触强度理论和赫兹理论,讨论了微观形貌对齿轮接触应力计算的影响,并通过齿轮接触疲劳... 经过传统磨削的齿轮齿面,其表面粗糙度在微观上具有典型的各向异性特征,而经过滚磨光整加工的齿面,其微观表面的纹理呈各向同性特征。根据齿轮分形接触强度理论和赫兹理论,讨论了微观形貌对齿轮接触应力计算的影响,并通过齿轮接触疲劳强度对比试验,得出传统磨削齿轮与滚磨光整齿轮的接触应力极限。通过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各向同性光整工艺可以使齿面微观纹理趋于各向同性,有效提高齿轮接触疲劳强度,为相关材料齿轮寿命设计和可靠性设计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各向同性滚磨光整 分形接触模型 接触疲劳强度 接触疲劳试验
下载PDF
陶瓷润滑油添加剂对钢-钢接触疲劳及磨损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9
12
作者 岳文 王成彪 +2 位作者 田斌 顾艳红 刘家浚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18-123,共6页
研究了一种以羟基硅酸铝为主的陶瓷润滑油添加剂对钢-钢接触疲劳及磨损性能的影响。利用球-棒疲劳试验机进行试验,证明该陶瓷添加剂提高了摩擦副接触疲劳寿命L101.3倍,改善了钢的磨损性能。通过扫描电镜分析,发现在点蚀坑内和点蚀坑的... 研究了一种以羟基硅酸铝为主的陶瓷润滑油添加剂对钢-钢接触疲劳及磨损性能的影响。利用球-棒疲劳试验机进行试验,证明该陶瓷添加剂提高了摩擦副接触疲劳寿命L101.3倍,改善了钢的磨损性能。通过扫描电镜分析,发现在点蚀坑内和点蚀坑的边缘存在微裂纹被覆盖的现象;纳米压痕测试结果表明,接触表面已经形成了一层白亮色物质,并具有极高的硬度。它们可以解释陶瓷添加剂提高接触疲劳寿命及改善磨损性能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添加剂 接触疲劳 磨损 扫描电镜 纳米压痕测试
下载PDF
基于EEMD能量熵的齿轮接触疲劳试验点蚀分析 被引量:9
13
作者 刘亚琼 王铁 +2 位作者 张瑞亮 史若男 张国栋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63-367,共5页
为了研究大模数合金钢齿轮采用单齿表面感应淬火热处理工艺后的接触疲劳特性,进行了相应的齿轮接触疲劳试验。采用总体平均经验模态分解(EEMD)将采集的振动信号分解,并计算其能量熵,进而分析试验过程中能量熵值变化情况,以及其与齿面点... 为了研究大模数合金钢齿轮采用单齿表面感应淬火热处理工艺后的接触疲劳特性,进行了相应的齿轮接触疲劳试验。采用总体平均经验模态分解(EEMD)将采集的振动信号分解,并计算其能量熵,进而分析试验过程中能量熵值变化情况,以及其与齿面点蚀情况的对应关系;从而可以将能量熵值作为一个辅助性指标来判断齿轮是否点蚀失效,完善齿轮接触疲劳试验点蚀失效的判据,为齿轮疲劳寿命预测提供基础试验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轮接触疲劳试验 EEMD能量熵 点蚀
下载PDF
四球机改装的接触疲劳试验机及其应用 被引量:7
14
作者 陈铭 王成焘 +2 位作者 李纲 孙德志 姚玉泉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35-39,共5页
作者将四球机改装成接触疲劳试验机,并在其上进行了一系列添加剂对接触疲劳的影响试验研究.认为该装置具有接触应力大,体积小,噪声小,一次试验耗油量小,试验系统传动稳定,试验结果可信等优点.接触疲劳试验结果认为添加剂的各种性能之间... 作者将四球机改装成接触疲劳试验机,并在其上进行了一系列添加剂对接触疲劳的影响试验研究.认为该装置具有接触应力大,体积小,噪声小,一次试验耗油量小,试验系统传动稳定,试验结果可信等优点.接触疲劳试验结果认为添加剂的各种性能之间相互作用和综合效果,才是影响疲劳寿命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球机 疲劳试验机 改装 接触疲劳试验
下载PDF
超音速等离子NiCr/Cr_3C_2涂层的接触疲劳寿命 被引量:10
15
作者 王韶云 李国禄 +3 位作者 王海斗 刘金海 徐滨士 朴钟宇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12-115,共4页
采用超音速等离子喷涂技术在45钢基体上制备了NiCr-Cr3C2金属陶瓷涂层,使用球盘式接触疲劳试验机对涂层进行不同载荷条件下的接触疲劳试验。采用范—蒙特福特假设检验验证涂层的疲劳寿命数据,发现其符合Weibull分布,随后建立Weibull失... 采用超音速等离子喷涂技术在45钢基体上制备了NiCr-Cr3C2金属陶瓷涂层,使用球盘式接触疲劳试验机对涂层进行不同载荷条件下的接触疲劳试验。采用范—蒙特福特假设检验验证涂层的疲劳寿命数据,发现其符合Weibull分布,随后建立Weibull失效概率图。通过该图可以直观的得到在同一工作条件下,涂层任意循环次数的失效概率,同时可以在一定范围内,预测某一工作载荷下涂层的接触疲劳寿命。该方法在试验数据较少的情况下,较为精确的表征了涂层的接触疲劳寿命,有效的提高了试验效率,节约了试验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喷涂 接触疲劳寿命 范—蒙特福特假设检验 WEIBULL分布
下载PDF
某型坦克齿轮接触疲劳强度可靠性的Monte Carlo数值模拟 被引量:21
16
作者 李永东 张男 +1 位作者 张丙喜 贾斌 《机械强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6-50,共5页
利用MonteCarlo技术与χ2检验,模拟和检验某型坦克传动箱主动齿轮接触应力与接触疲劳强度分布规律,表明接触应力服从正态分布,接触疲劳强度服从三参数威布尔分布。基于应力、强度分布规律的模拟结果,进一步由MonteCarlo方法模拟得到齿... 利用MonteCarlo技术与χ2检验,模拟和检验某型坦克传动箱主动齿轮接触应力与接触疲劳强度分布规律,表明接触应力服从正态分布,接触疲劳强度服从三参数威布尔分布。基于应力、强度分布规律的模拟结果,进一步由MonteCarlo方法模拟得到齿轮接触疲劳可靠度在0.99以上。MonteCarlo模拟计算精度取决于模拟次数,当模拟次数达到104时,可靠度的模拟误差小于10-3。对随机参数的敏感性分析表明,影响接触疲劳可靠度的最主要的参数是节点区域系数ZH和材料的疲劳极限应力σHlim。提高齿轮加工精度和选用疲劳极限应力σHlim较高的材料都会有利于提高坦克传动箱主动齿轮的接触疲劳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特卡洛法 可靠性 接触疲劳 X^2拟合优度检验 坦克齿轮
下载PDF
多功能摩擦试验机的研制与应用 被引量:16
17
作者 范炯 戴振东 姜澄宇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405-409,共5页
研制了一种多功能摩擦试验机。它由主体、试样装夹附件和计算机数据采集及处理系统组成 ,通过更换不同附件可进行销盘摩擦试验、环块摩擦试验和接触疲劳试验等多种试验 ;同时 ,该机进行各种摩擦试验时可使用同一盘试样 ,排除了试样制备... 研制了一种多功能摩擦试验机。它由主体、试样装夹附件和计算机数据采集及处理系统组成 ,通过更换不同附件可进行销盘摩擦试验、环块摩擦试验和接触疲劳试验等多种试验 ;同时 ,该机进行各种摩擦试验时可使用同一盘试样 ,排除了试样制备中的误差对试验结果的干扰 ,提高了试验结果的可对比性 ;采用计算机数据采集及处理系统 ,大大提高了采集精度和效率。大量试验表明 ,该机所得结果准确、重复性好、可比性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擦试验 试验设备 数据处理 接触疲劳
下载PDF
润滑油添加剂对陶瓷球接触疲劳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宋宝玉 曲建俊 +1 位作者 张锋 王熙宁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71-174,共4页
利用自制的球—棒疲劳试验机研究了 4种润滑油添加剂对 Si3 N4与 GCr15钢摩擦副接触疲劳性能的影响 ,并借助于扫描电镜 ( SEM)和 X射线能量色散谱 ( EDAX)分析了 Si3 N4陶瓷球表面疲劳成因及不同添加剂的抗疲劳机理。结果表明 ,4种添加... 利用自制的球—棒疲劳试验机研究了 4种润滑油添加剂对 Si3 N4与 GCr15钢摩擦副接触疲劳性能的影响 ,并借助于扫描电镜 ( SEM)和 X射线能量色散谱 ( EDAX)分析了 Si3 N4陶瓷球表面疲劳成因及不同添加剂的抗疲劳机理。结果表明 ,4种添加剂都不同程度地提高了 Si3 N4陶瓷球的接触疲劳寿命 ,其中以极压抗磨剂效果较好 ;点蚀剥落是 Si3 N4陶瓷球的主要失效形式 ;添加剂抗疲劳的主要原因是在钢表面形成反应膜 ,在陶瓷球表面形成转移膜 ,降低了滑动摩擦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 接触疲劳 润滑油添加剂 球-棒疲劳试验机
下载PDF
齿轮接触疲劳极限应力快速测定法的应用 被引量:13
19
作者 李红梅 王铁 张瑞亮 《机械传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5-97,共3页
齿轮的点蚀破坏,是许多闭式齿轮传动的主要破坏形式,所以,齿面抗点蚀能力、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计算的准确度,就直接关系着齿轮传动的质量与寿命。采用快速试验法,即罗卡提方法,只用少量试件,可快速地得出试验齿轮材料的疲劳极限应力的预估... 齿轮的点蚀破坏,是许多闭式齿轮传动的主要破坏形式,所以,齿面抗点蚀能力、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计算的准确度,就直接关系着齿轮传动的质量与寿命。采用快速试验法,即罗卡提方法,只用少量试件,可快速地得出试验齿轮材料的疲劳极限应力的预估值,并用MATLAB进行数据处理做出齿轮疲劳寿命曲线和损伤累计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蚀 接触疲劳极限应力 快速试验法 承载能力
下载PDF
铝合金车轮径向疲劳试验的数值仿真 被引量:16
20
作者 韦东来 崔振山 《机械强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98-1002,共5页
将动态接触转化成节点可相对移动的缓冲过渡层,提出径向疲劳模型中轮胎与轮辋接触问题的解决方法。过渡层通过共用节点的方法离散成五面体单元,传递轮胎对轮辋的作用力。由于过渡层刚度很小而且厚度小,所以对车轮刚度的影响可以忽略不... 将动态接触转化成节点可相对移动的缓冲过渡层,提出径向疲劳模型中轮胎与轮辋接触问题的解决方法。过渡层通过共用节点的方法离散成五面体单元,传递轮胎对轮辋的作用力。由于过渡层刚度很小而且厚度小,所以对车轮刚度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考虑到试验中转鼓与车轮的滚动接触切向力比较小,仅以等效的径向压力施加到轮胎上。文中建立整个试验过程的有限元模型,通过与试验结果以及前人的成果相对比,表明分析模型是正确而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车轮 径向疲劳试验 非线性接触 数值仿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