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operties and Chemical Treatment of Banana Fiber 被引量:5
1
作者 陆凯 郁崇文 《Journal of China Textile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EI CAS 2000年第1期82-84,共3页
Comparing to some other fibers,the mechanical andsome physical properties of banana fiber,constituent ofbanana fiber have been studied in this paper,mean-while,for improving some characteristics of banana fi-ber,the c... Comparing to some other fibers,the mechanical andsome physical properties of banana fiber,constituent ofbanana fiber have been studied in this paper,mean-while,for improving some characteristics of banana fi-ber,the chemical treatments were used to modify the fi-ber.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arse and brittle bananafiber,will be difficult to process in traditional spinning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nana leaf FIBER PROPERTIES of fibers chemi-cal treatment.
下载PDF
香蕉叶表面特征及浸润性机理研究
2
作者 段洁利 蒋婷婷 +1 位作者 蒋寅龙 杨洲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14-323,共10页
【目的】研究香蕉树冠层不同时期蕉叶的正、反面润湿行为,以期为农药雾滴在蕉叶表面滞留调控机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接触角测量仪表征蕉叶表面的静态润湿性能;利用高速摄像机记录液滴在蕉叶表面的动态润湿行为;使用场发射扫描电镜... 【目的】研究香蕉树冠层不同时期蕉叶的正、反面润湿行为,以期为农药雾滴在蕉叶表面滞留调控机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接触角测量仪表征蕉叶表面的静态润湿性能;利用高速摄像机记录液滴在蕉叶表面的动态润湿行为;使用场发射扫描电镜对蕉叶表面进行微观形貌观察获取表面结构信息,并借助傅立叶红外光谱仪分析其表面化学成分;基于Wenzel和Cassie润湿理论构建蕉叶表面微观结构模型,建立润湿方程阐述其润湿机理。【结果】扫描电镜发现蕉叶正面呈现微米-纳米级双层复合结构,在微米级突起结构上布满了纳米级乳突结构,分布为4.6个/μm2,条状突起宽度为(16.03±3.48)μm,乳突平均直径为(0.116±0.068)μm,蕉叶背面微米级条状突起结构尺寸大于正面,宽度为(74.25±9.80)μm,纳米级结构上呈现出网状突起,宽度为(2.35±0.49)μm,蕉叶背面的润湿性普遍大于正面的;在不同生长时期的蕉叶中,剑叶正面表现出亲水性,静态接触角(Contact angle,CA)为71.46°±6.02°,而其他时期的蕉叶正、反面均表现出弱疏水性,表明嫩叶正面具有更强的润湿和铺展能力;通过对成熟蕉叶正表面构建Wenzel和Cassie润湿模型,分析计算得出成熟蕉叶正表面本征CA为20.76°,具有超亲水性,表明其纳米级乳突结构为多糖。【结论】蕉叶表面疏水的微米-纳米级双层复合结构以及亲水的化学成分共同作用导致了其表面表现出弱疏水性的润湿状态,而纳米级乳突结构的多糖是导致其表面具有亲水效应及高黏附效应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 叶片表面 微观结构 润湿性 润湿行为 润湿机理
下载PDF
Contribution of Biofertiliser (<i>Frateuria auranta</i>) in an Integrated Potassium Management Package on Growth of Apple Banana
3
作者 Anna Nowembabazi Godfrey Taulya William Tinzaara 《Open Journal of Soil Science》 2021年第11期521-537,共17页
Bananas demand high amounts of potassium for optimal growth and productivity, yet deficiencies are widespread amid the low input production strategy of smallholder farmers in Uganda. Of the potassium pool in the soil,... Bananas demand high amounts of potassium for optimal growth and productivity, yet deficiencies are widespread amid the low input production strategy of smallholder farmers in Uganda. Of the potassium pool in the soil, 90% - 98% is unavailable for plant uptake. Judicious application of fertilisers is required to alleviate soil fertility problems complemented with manures and biofertilisers in an integrated nutrient management (INM) package. Biofertilisers such as potassium solubilising bacteria (KSB) have potential to solubilise unavailable forms of K in soil to forms that are readily absorbed by the plants. However, the added value of each component in this integrated K management package in apple bananas is not known. Therefore, an experiment was set up to quantify the relative contribution of mineral K, manure and KSB on the growth of apple bananas. Potted tissue culture plantlets of apple banana (cv. Sukali ndiizi) were used. The treatments comprised of a full factorial combination of mineral fertiliser (Muriate of potash, 60% K<sub>2</sub>O), animal manure and KSB (<em>Frateuria auranta</em>). The manure and muriate of potash were applied to supply a total of 150 kg<span style="white-space:nowrap;">&sdot;</span>K<span style="white-space:nowrap;">&sdot;</span>ha<span style="white-space:nowrap;"><sup>&minus;</sup></span>. Soil microbiological assays were run to evaluate the contribution of indigenous microbial K solubilising activity in the soil to the experimental INM package. Data on pseudostem height, girth at collar and 30-cm height, leaf length and width at the widest point were collected once a week for 24 weeks. <em>Bacillus, Pseudomonas</em> and <em>Frateuria</em> were present as indigenous KSBs in the soil. The biofertiliser applied as <em>F. auranta</em> solubilised 7.4 mg<span style="white-space:nowrap;">&sdot;</span>K<span style="white-space:nowrap;">&sdot;</span>l<sup><span style="white-space:nowrap;">&minus;</span>1</sup> (6.2 mg<span style="white-space:nowrap;">&sdot;</span>K<span style="white-space:nowrap;">&sdot;</span>kg<sup><span style="white-space:nowrap;">&minus;</span>1</sup>) from soil minerals. The integrated K management package significantly (p < 0.001) increased the above ground biomass and leaf area of potted apple bananas by up to 57.5% compared to no input. The Study recommends an economic analysis study to determine the integrated K management package that would suit the resource constrained smallholder farm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ple banana Biomass Accumulation Frateuria auranta leaf Area and Potassium Solubilising Bacteria
下载PDF
基于香蕉叶片解剖结构的抗寒性评价 被引量:14
4
作者 何海旺 赵明 +2 位作者 武鹏 龙芳 邹瑜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93-198,共6页
利用石蜡切片技术对不同抗寒性的香蕉叶片解剖结构进行研究,为香蕉的抗寒育种提供参考。结果表明,香蕉叶片属典型的异面叶,具有复表皮结构。海绵组织厚度在不同香蕉种质间的变化最大,其次为栅海比。通过聚类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筛选出海绵... 利用石蜡切片技术对不同抗寒性的香蕉叶片解剖结构进行研究,为香蕉的抗寒育种提供参考。结果表明,香蕉叶片属典型的异面叶,具有复表皮结构。海绵组织厚度在不同香蕉种质间的变化最大,其次为栅海比。通过聚类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筛选出海绵组织厚度和栅海比作为香蕉种质抗寒性评价的解剖结构指标。通过隶属函数对18个香蕉种质进行了综合评价,其抗寒性大小顺序为:LT>粉杂>金粉1号>广东粉蕉>HA>LE>LNF>SNY>SNT>NLF>HR>桂蕉青7号>HLT>LNS>SDW>桂蕉6号>ZNF>HLE。通过聚类分析,可以将这些种质分为3类,其中LT、粉杂和金粉1号在供试种质中抗寒性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 叶片 解剖结构 抗寒性评价
下载PDF
毛细管电泳定量分析植物激素 被引量:26
5
作者 郑冰 杨海新 何金兰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704-707,共4页
详细研究了三种重要植物激素,生长素吲哚-3-乙酸,吲哚-3-丁酸,赤霉素GA3,GA4及激动素6-苄氨基嘌呤的毛细管电泳分离条件;10min内完成上述5组分分离;分离效率为5×10^5 ̄2.6×10^6,5组... 详细研究了三种重要植物激素,生长素吲哚-3-乙酸,吲哚-3-丁酸,赤霉素GA3,GA4及激动素6-苄氨基嘌呤的毛细管电泳分离条件;10min内完成上述5组分分离;分离效率为5×10^5 ̄2.6×10^6,5组分检出限为4.5 ̄18mg/L;迁移时间与峰高定量精度分别低于1.2%和2.4%,方法已用于香蕉叶中激素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管电泳 植物激素 香蕉叶 测定 激素
下载PDF
巴西香蕉叶面积与叶片形态特征关系的定量分析 被引量:11
6
作者 刘永霞 周兆禧 +6 位作者 唐粉玲 何应对 曹红鑫 王必尊 臧小平 韩丽娜 李昌鹏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641-1645,共5页
采用"3414"设计方案进行田间实验,在实验观测的基础上,建立了中肥不同生育期巴西香蕉叶面积与叶长、叶宽及长宽乘积之间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期,巴西香蕉叶面积与叶长、叶宽及长宽乘积最佳模型Y=ax+b,具体关系如下:... 采用"3414"设计方案进行田间实验,在实验观测的基础上,建立了中肥不同生育期巴西香蕉叶面积与叶长、叶宽及长宽乘积之间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期,巴西香蕉叶面积与叶长、叶宽及长宽乘积最佳模型Y=ax+b,具体关系如下:在营养生长期中,叶面积与叶长、叶宽及长宽乘积间定量关系分别为:A=-2 162+54.957 L、A=-2 202.687+123.919 W、A=-76.014+0.767 P;孕蕾期及抽蕾期,叶面积与叶长、叶宽及长宽乘积间定量关系分别为:A=-6 969+90.584 L、A=-6 971+231.195 W、A=-38.177+0.778 P。经2012~2013年独立资料检验:营养生长期高、低肥叶面积的模拟值与观测值的差值标准误分别为298.098、356.456和232.127 cm2/株,孕蕾期及抽蕾期高、低肥叶面积的模拟值与观测值的差值标准误分别为1 134.310、3 584.610和1 306.924 cm2/株,检验结果表明:所建的香蕉叶面积模型可靠性均较好,具有一定的解释性和通用性,对香蕉理想株型设计、结构与功能关系研究及香蕉生长系统的可视化和数字化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西香蕉 叶面积 叶长 叶宽
下载PDF
烯唑醇防治香蕉叶斑病试验 被引量:9
7
作者 黄思良 晏卫红 +2 位作者 岑贞陆 谢玲 李清标 《农药》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33-34,共2页
对烯唑醇防治香蕉叶斑病效果进行试验 ,结果表明 ,烯唑醇对香蕉叶斑病有显著的防治效果 ,而且对香蕉生长没有抑制作用 ,是一个防治香蕉叶斑病的优良杀菌剂 。
关键词 烯唑醇 防治 香蕉叶斑病 药效试验 杀菌剂
下载PDF
香蕉棒孢霉叶斑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测定 被引量:10
8
作者 番华彩 郭志祥 +7 位作者 白亭亭 徐胜涛 杨佩文 尹可锁 郑泗军 潘艳华 李迅东 曾莉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81-487,共7页
【目的】明确香蕉棒孢霉叶斑病病原菌多主棒孢菌[Corynespora cassiicola(Berk&Curt)Wei]的生物学特性,为香蕉棒孢霉叶斑病的综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采集自云南省香蕉种植区的香蕉棒孢霉叶斑病病叶片为材料,采用常规组织... 【目的】明确香蕉棒孢霉叶斑病病原菌多主棒孢菌[Corynespora cassiicola(Berk&Curt)Wei]的生物学特性,为香蕉棒孢霉叶斑病的综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采集自云南省香蕉种植区的香蕉棒孢霉叶斑病病叶片为材料,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进行病原菌单孢分离,并对病原菌进行形态特征观察及致病性测定;应用平板培养法进行病原菌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香蕉棒孢霉叶斑病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最适培养基为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最适碳源为乳糖和甘露醇,最适氮源为蛋白胨;适宜温度为25~35℃,最适温度为28℃;病原菌仅能在p H 6~8内生长,最适p H为7;光照处理对菌丝生长有一定影响,以全黑暗条件下病原菌菌丝生长最快。在玉米粉培养基(CMA)上病原菌产孢量最高,光照与黑暗交替有利于产孢。病原菌菌丝致死温度和时间为58℃处理15 min,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和时间为51℃处理5 min。【结论】香蕉棒孢霉叶斑病病原菌菌丝生长温度范围较宽,偏好高温,但适应的p H较窄;病原菌产孢的关键因子是培养基营养成分和光照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叶斑病 多主棒孢菌 生物学特性 云南省
下载PDF
香蕉叶斑病的药剂防治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付岗 黄思良 +4 位作者 史国英 胡春锦 孙步峰 陈志玲 项扶香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43-147,共5页
通过室内筛选和田间试验,得到防治香蕉叶斑病的3种化学药剂组合和1种生物农药组合。复配药剂12.5%腈菌唑乳油+45%咪鲜胺水乳剂、40G氟硅唑乳油+45%咪鲜胺水乳剂和12.5%戊唑醇可湿性粉剂+12.5%腈菌唑乳油2年的田间防效均在71... 通过室内筛选和田间试验,得到防治香蕉叶斑病的3种化学药剂组合和1种生物农药组合。复配药剂12.5%腈菌唑乳油+45%咪鲜胺水乳剂、40G氟硅唑乳油+45%咪鲜胺水乳剂和12.5%戊唑醇可湿性粉剂+12.5%腈菌唑乳油2年的田间防效均在71.6%~75.7X,显著高于1%中生菌素水剂+4%枯草芽胞杆菌水剂的防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叶斑病 农药 防治
下载PDF
25%戊唑醇乳油防治香蕉叶斑病药效试验 被引量:10
10
作者 任建国 黄思良 +2 位作者 沙建 岑贞陆 晏卫红 《广西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5年第3期241-242,共2页
田间使用2 5 %戊唑醇乳油80 0倍、12 0 0倍、16 0 0倍液防治香蕉叶斑病,最高防效分别达73.6 %、71.3%、6 7.2 % ,与对照药剂2 5 %敌力脱乳油10 0 0倍液的防效相当,建议生产上推广使用。
关键词 香蕉叶斑病 戊唑醇 防效
下载PDF
广西香蕉真菌性叶斑病病原菌种群结构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林善海 黄思良 +3 位作者 覃丽萍 付岗 岑贞陆 谢玲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81-184,共4页
2009年2--3月对广西香蕉主产区真菌性叶斑病病原进行抽样鉴定。结果显示,广西香蕉真菌性叶斑病病原至少有10种,主要病原为Cordanamusae,分布广,检出率为56.77%~92.19%;Corynespora cassiicola和Deightoniella torulosa为次,... 2009年2--3月对广西香蕉主产区真菌性叶斑病病原进行抽样鉴定。结果显示,广西香蕉真菌性叶斑病病原至少有10种,主要病原为Cordanamusae,分布广,检出率为56.77%~92.19%;Corynespora cassiicola和Deightoniella torulosa为次,两种病原菌均主要集中在南宁地区,检出率分别为32.34%和22.61%;叶斑病类型以单一病原侵染为主,检出率为78.13-92.19%;复合侵染的叶斑病类型以2种病原共同侵染居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叶斑病 病原菌 调查 复合侵染
下载PDF
香蕉茎叶饲喂泌乳牛试验 被引量:45
12
作者 韦英明 邹隆树 《广西农业生物科学》 CAS CSCD 2001年第1期34-36,共3页
4头一胎泌乳 5个月的荷斯坦试验牛 ,在其日粮中用经青贮处理的香蕉茎叶 2 0 kg替代 60 %象草。经 60 d的试验结果表明 :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泌乳量分别为 1 6.0 6kg和 1 5.36kg,乳脂率、乳蛋白质和乳的密度为 3.34、 3.0 9、 1 .0 2 51和 3... 4头一胎泌乳 5个月的荷斯坦试验牛 ,在其日粮中用经青贮处理的香蕉茎叶 2 0 kg替代 60 %象草。经 60 d的试验结果表明 :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泌乳量分别为 1 6.0 6kg和 1 5.36kg,乳脂率、乳蛋白质和乳的密度为 3.34、 3.0 9、 1 .0 2 51和 3.4 1、 3.0 7、 1 .0 2 65,两组牛的泌乳量和营养成分差异不显著 ( P>0 .0 5)。试验牛每产 1 kg鲜乳比对照组降低饲料费 0 .0 6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茎叶 荷斯坦泌乳牛 产乳量 饲料成本 青贮
下载PDF
广西香蕉主要叶斑病菌拮抗微生物的分离筛选 被引量:6
13
作者 付岗 林善海 +3 位作者 黄思良 周双全 汪茜 岑贞陆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7年第3期421-424,共4页
从不同作物根际土壤中分离得到微生物菌株1223株。以香蕉叶斑病5种病原菌为靶标进行的拮抗菌筛选结果显示,香蕉尾孢的拮抗菌检出率(39.3%)最低。在以香蕉尾孢为指示菌的筛选中发现,放线菌中拮抗性菌株的出现率(33.3%)明显高于细菌(14.9... 从不同作物根际土壤中分离得到微生物菌株1223株。以香蕉叶斑病5种病原菌为靶标进行的拮抗菌筛选结果显示,香蕉尾孢的拮抗菌检出率(39.3%)最低。在以香蕉尾孢为指示菌的筛选中发现,放线菌中拮抗性菌株的出现率(33.3%)明显高于细菌(14.9%),不同类别作物中以香蕉根围拮抗性菌株的出现率(23.3%)最高。筛选到的拮抗细菌B106菌株和拮抗放线菌St1607菌株连续移植6次,对香蕉尾孢的抑菌力均保持稳定。2株拮抗菌除对香蕉叶斑病菌具较高抑菌活性外,对其余11种植物病原菌均表现不同程度的抑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叶斑病 香蕉尾孢 拮抗微生物 筛选
下载PDF
17种杀菌剂对香蕉叶斑病的防治效果评价 被引量:12
14
作者 雷照鸣 郑肖兰 +2 位作者 贺春萍 梁艳琼 郑服丛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4年第22期304-309,共6页
以防效和成本为依据,综合评价17种药剂防治香蕉叶斑病的优劣。结果表明,25%苯醚甲环唑乳油防效较好,且药剂成本最低,可在生产上作为常用常规药剂使用;37%苯醚甲环唑水分散颗粒剂防效最优,其成本中等,也可在生产上使用;40%丙环唑水乳剂... 以防效和成本为依据,综合评价17种药剂防治香蕉叶斑病的优劣。结果表明,25%苯醚甲环唑乳油防效较好,且药剂成本最低,可在生产上作为常用常规药剂使用;37%苯醚甲环唑水分散颗粒剂防效最优,其成本中等,也可在生产上使用;40%丙环唑水乳剂防效防效虽然比较突出,但其成本较高,可作为生产上应急药剂,25%戊唑醇水乳剂成本低,防效较差;25%苯醚甲环唑·咪鲜胺SC防效差,成本中等,50%丙环唑乳油防效一般,但成本高,从经济效益角度上考虑,可不推荐使用,从延缓病害的抗药性来看,又可与其他药剂轮换使用。300 g/L苯甲·丙环唑乳油、25%丙环唑乳油、32%腈菌·锰锌WP和70%氟环唑水分散粒剂等药剂对香蕉叶斑病的防效相近,应从价格方面选择药剂,即顺序为70%氟环唑水分散粒剂>32%腈菌·锰锌WP>25%丙环唑乳油>300 g/L苯甲·丙环唑乳油。采用20%苯醚甲环唑微乳剂、12.5%氟环唑悬浮剂、25%戊唑醇乳油、250 g/L丙环唑乳油、250 g/L苯醚甲环唑乳油和6%戊唑醇微乳剂这几种药剂防治香蕉叶斑病时,应优先选择250 g/L苯醚甲环唑乳油,25%戊唑醇乳油次之,其次20%苯醚甲环唑微乳剂,再次6%戊唑醇微乳剂,250 g/L丙环唑乳油,最后是12.5%氟环唑悬浮剂。根据上述药效测定、防效和价格比较结果,提出药剂选择建议,供农户科学合理选用香蕉叶斑病防治药剂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叶斑病 杀菌剂 田间防效
下载PDF
超声波辅助提取香蕉叶多糖工艺的优化 被引量:12
15
作者 林士惠 易运红 +1 位作者 龙梓 吴功庆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95-298,共4页
【目的】优化超声波辅助提取香蕉叶多糖工艺条件,为香蕉叶的深度开发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经脱脂脱单糖后的香蕉叶为材料,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提取温度、提取时间、超声波功率为影响因素,应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法进行3因素3水... 【目的】优化超声波辅助提取香蕉叶多糖工艺条件,为香蕉叶的深度开发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经脱脂脱单糖后的香蕉叶为材料,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提取温度、提取时间、超声波功率为影响因素,应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法进行3因素3水平试验,以香蕉叶多糖含量为响应值,进行响应面分析,优化提取工艺条件。【结果】香蕉叶多糖含量对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及超声波功率的二次多元回归方程为:Y=1.42+0.064A+0.065B+0.00775C-0.057A2-0.057B2+0.003525C2+0.022AB-0.0075AC+0.006BC,由模型得出香蕉叶多糖最佳提取条件为:提取温度66.35℃、提取时间28.73 min、超声波功率150 W。为方便试验,最终确定超声波辅助提取香蕉叶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66℃、提取时间29 min、超声波功率150 W,此条件下提取获得的香蕉叶多糖含量1.40%。【结论】超声波辅助提取香蕉叶多糖能够降低提取温度,极大缩短提取时间,是高效的提取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叶 多糖 响应面法 超声波提取 工艺条件优化
下载PDF
香蕉水肥一体化技术——按叶片数滴灌施肥 被引量:20
16
作者 涂攀峰 邓兰生 +3 位作者 龚林 张承林 赖忠明 李中华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59-61,共3页
水肥一体化灌溉施肥技术是一项综合的节水节肥技术。在充分了解香蕉的营养特性、水肥需求规律的基础上,提出根据香蕉的叶片数制定香蕉整个生育时期的肥料用量、施肥时期,并将肥料溶解后通过滴灌系统随灌溉水施到香蕉根区。该技术可操作... 水肥一体化灌溉施肥技术是一项综合的节水节肥技术。在充分了解香蕉的营养特性、水肥需求规律的基础上,提出根据香蕉的叶片数制定香蕉整个生育时期的肥料用量、施肥时期,并将肥料溶解后通过滴灌系统随灌溉水施到香蕉根区。该技术可操作性强,易于被农民接受,为解决大规模香蕉园的灌溉施肥问题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 水肥一体化 滴灌 叶片
下载PDF
野生香蕉叶片总RNA提取方法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张妙霞 赖钟雄 赵巧阳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4期51-54,共4页
采用TRIZOL试剂盒法、RNAsio试剂法和改良CTAB法提取香蕉叶片总RNA,并通过凝胶电泳、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提取的RNA样品的质量。研究结果表明:改良CTAB法提取的RNA具有28SrRNA和18SrRNA两条清晰的条带,OD260/OD280在1.80~1.95之间,OD260... 采用TRIZOL试剂盒法、RNAsio试剂法和改良CTAB法提取香蕉叶片总RNA,并通过凝胶电泳、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提取的RNA样品的质量。研究结果表明:改良CTAB法提取的RNA具有28SrRNA和18SrRNA两条清晰的条带,OD260/OD280在1.80~1.95之间,OD260/OD230在1.75~2.10之间,具有较高的纯度;其他两种方法获得的RNA纯度不够,降解严重。将提取的RNA分别逆转录成cDNA,经RT-PCR扩增,只有改良CTAB法出现清晰的条带,进一步证明改良CTAB法提取的RNA具有很高的纯度,可以满足进一步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香蕉 叶片 总RNA 改良CTAB法 TRIZOL试剂盒法 RNAsio试剂法
下载PDF
香蕉茎叶青贮饲料对波尔山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6
18
作者 李志春 孙健 +5 位作者 游向荣 李杰民 零东宁 张雅媛 盛金凤 郑凤锦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6期37-39,42,共4页
为研究香蕉茎叶青贮饲料对波尔山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本试验选择16只断奶山羊,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8只,进行100 d喂养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血清中蛋白质、脂类和胆红素等的各项代谢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 为研究香蕉茎叶青贮饲料对波尔山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本试验选择16只断奶山羊,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8只,进行100 d喂养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血清中蛋白质、脂类和胆红素等的各项代谢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说明饲喂青贮发酵后的香蕉茎叶对波尔山羊蛋白质代谢和肝、肾功能无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茎叶 青贮饲料 波尔山羊 血液生化指标
下载PDF
香蕉幼苗叶片响应低温胁迫的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 被引量:13
19
作者 孙勇 王丹 +5 位作者 仝征 杨倩 常丽丽 王力敏 何丽平 王旭初 《中国农学通报》 2015年第34期216-228,共13页
香蕉是中国热带地区重要的经济作物,香蕉产业受寒害的影响极为严重。明确香蕉植株响应低温胁迫的分子调控机制有可能为培育和筛选出相对抗寒的香蕉品系提供研究基础。应用比较蛋白质组学对7℃低温处理0、3、5和7天的巴西蕉幼苗叶片总蛋... 香蕉是中国热带地区重要的经济作物,香蕉产业受寒害的影响极为严重。明确香蕉植株响应低温胁迫的分子调控机制有可能为培育和筛选出相对抗寒的香蕉品系提供研究基础。应用比较蛋白质组学对7℃低温处理0、3、5和7天的巴西蕉幼苗叶片总蛋白进行分析,发现有85个蛋白质点的表达丰度在低温胁迫后发现明显变化,通过质谱成功地鉴定了其中的82个蛋白,这些蛋白质主要参与蛋白质的加工及翻译后修饰、糖与能量代谢、光合作用等生理学过程。研究结果暗示低温环境下,香蕉幼苗叶片可能通过改变光合作用相关酶、糖类与能量代谢相关酶的表达量来调节能量与碳代谢,保证碳养分供应及吸收,同时通过超氧化物歧化酶清除系统来提高香蕉抵御低温的能力。研究结果将为研究香蕉抗寒的分子机制提供新线索,为香蕉抗寒育种提供新的候选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叶片 光合作用 低温胁迫 比较蛋白质组学
下载PDF
香蕉真菌性叶斑病病原种群结构季节性变化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林善海 黄思良 +3 位作者 岑贞陆 覃丽萍 黎起秦 付岗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2011年第10期1212-1216,共5页
【目的】研究香蕉叶斑病病原真菌种群结构的季节性变化,为香蕉叶斑病的流行学研究和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09年6~10月,对南宁市金陵镇第1年生香蕉的真菌性叶斑病病原随机抽样,检测单个病斑的病原菌,并分析每个时期病原菌的种群... 【目的】研究香蕉叶斑病病原真菌种群结构的季节性变化,为香蕉叶斑病的流行学研究和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09年6~10月,对南宁市金陵镇第1年生香蕉的真菌性叶斑病病原随机抽样,检测单个病斑的病原菌,并分析每个时期病原菌的种群结构。【结果】南宁市金陵镇香蕉真菌性叶斑病病原至少有9种,主要病原为香蕉暗双孢菌(Cordana musae)。叶斑病类型以单一病原侵染为主,其独立侵染的检出率随着季节的变化呈先升后降趋势,最高峰(8月15日)达88.8%;复合侵染的叶斑病类型以两种病原共同侵染居多,检出率的变化趋势与单一病原相反;除Alternaria musae和Pestalotiopsis menezesiana外,其他7种病原之间可共同侵染香蕉;Cordana musae的总检出率呈振幅式上升,最高检出率达92.8%。【结论】季节变化是影响香蕉真菌性叶斑病病原种群结构的一个主要环境因子。Cordana musae是田间香蕉真菌性叶斑病病原菌的优势种,建议香蕉叶斑病的防治主要针对由Cordana musae引起的灰纹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 叶斑病 病原种群 季节变化 香蕉暗双孢菌 复合侵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