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藏生死书》对“中阴”的阐释 被引量:2
1
作者 赵志浩 《南昌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29-32,共4页
《西藏生死书》把生和死看作同等重要的事情,在此基础上把人的整个存在分成"此生、临终和死亡、死后、再生"四个实相。与以往人们把"中阴"仅仅与死亡联系在一起不同,本书把"此生、临终、死亡、再生"即生... 《西藏生死书》把生和死看作同等重要的事情,在此基础上把人的整个存在分成"此生、临终和死亡、死后、再生"四个实相。与以往人们把"中阴"仅仅与死亡联系在一起不同,本书把"此生、临终、死亡、再生"即生和死的整个过程都视作"中阴"阶段。在每个中阴阶段,都有相应的修法和解脱法门,如果利用好每一个解脱的机会,我们就能够获得证悟。本书要告诉我们的是:活着时发生的事情与死亡时发生的事情是同一个过程的延续,如果能够体认日常生活中的情绪、意念等活动,认识到它们都是心性的自然能量,就不必等到死亡那一刻才获得解脱。如果活着的时候不能够获得解脱,死亡的时刻也很难把握住各种瞬间即逝的机会,所以活着的时候就应该好好地修行,以便更好地迎接死亡那一刻的到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生死书》 中阴 心性 解脱
下载PDF
日本佛教界对生命的理解——以关于“中有”的讨论为中心 被引量:1
2
作者 张文良 《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1-8,共8页
NHK的《西藏度亡经》专题节目引发的日本佛教界关于生命观的讨论,主要围绕该书宣扬的"中有"说而展开。以中泽新一为代表的一派认为它反映了藏传密教的最高教义——大圆满法的精义,甚至是三万年来人类关于生命的参究和证悟的... NHK的《西藏度亡经》专题节目引发的日本佛教界关于生命观的讨论,主要围绕该书宣扬的"中有"说而展开。以中泽新一为代表的一派认为它反映了藏传密教的最高教义——大圆满法的精义,甚至是三万年来人类关于生命的参究和证悟的结晶。而以山口瑞凤和袴谷宪昭等为代表的一派则认为该书的"中有"说是在对佛教教义误读基础上,杂糅婆罗门教、西藏苯教的灵魂说而成立的灵魂实在论。它不仅违背佛教的"无我"教义,而且其修行方法有违背佛教戒律的危险性。《西藏度亡经》虽然与藏族人的临终关怀问题联系在一起,但从日本佛教界的临终关怀的理念和实践看,本书未必具有跨文化的理论普遍性。两派关于"中有"说的争论,源于密教的体证主义与"批判佛教"所主张的佛教的理性主义之间的方法论的对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度亡经》 中有 无我
下载PDF
试论《西藏度亡经》与敦煌写本《阎罗王授记(十王)经》的关系
3
作者 钱光胜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1期105-110,162,共7页
藏地流传之《西藏度亡经》和敦煌写本《阎罗王授记(十王)经》分别代表了藏汉两地的冥界观念。文章从年代、内容及功用等方面对两个文本进行分析比较,表明两经之间相同点颇多,可能与安史之乱后吐蕃王朝统治敦煌时期藏汉两地的文化交流有关。
关键词 西藏度亡经 敦煌写本 阎罗王授记(十王)经 吐蕃 中阴 地狱
下载PDF
宜州壮族超度仪式音乐及其蜕变
4
作者 楚卓 《艺术探索》 2007年第5期19-21,37,共4页
蜕变概念普遍出现在自然科学的研究中,它分几个阶段完成。笔者认为宗教仪式音乐的延续、传承及变化应属仪式本身的自然蜕变过程,隐含着随意性与重整性特征,我们在蜕变中去探究仪式音乐所隐喻的等级、秩序与结构,去发现仪式音乐的解构、... 蜕变概念普遍出现在自然科学的研究中,它分几个阶段完成。笔者认为宗教仪式音乐的延续、传承及变化应属仪式本身的自然蜕变过程,隐含着随意性与重整性特征,我们在蜕变中去探究仪式音乐所隐喻的等级、秩序与结构,去发现仪式音乐的解构、重整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度仪式 蜕变 重整 仪式音乐
下载PDF
A Second Rung on the Ladder:Appraising the Jacob’s Ladder 2019 Remake
5
作者 Brady DeSanti William LBlizek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20年第8期695-704,共10页
This paper compares the original 1990 cult film,Jacob’s Ladder,directed by Adrian Lyne,to the 2019 remake,directed by David Rosenthal.In 2015 we published an article using The Tibetan Book of the Dead as a mechanism ... This paper compares the original 1990 cult film,Jacob’s Ladder,directed by Adrian Lyne,to the 2019 remake,directed by David Rosenthal.In 2015 we published an article using The Tibetan Book of the Dead as a mechanism for interpreting the original 1990 film.We believed then and do now that The Tibetan Book of the Dead provides the most comprehensive and interesting interpretation of the original film.We were anxious,then,to see how the 2019 remake dealt with concepts like enlightenment,attachment,the bardo,and other ideas from The Tibetan Book of the Dead.In the end,we decided that while the remake has many similarities with the original,the 2019 version of the film does not lend itself to interpretation using The Tibetan Book of the Dea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ladder drug addiction The Tibetan Book of the Dead bardo death LIBERATION NIRVANA and Samsara
下载PDF
藏传佛教与汉地儒教生死观之比较 被引量:3
6
作者 杨丽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69-74,共6页
生死乃人生大事,但是人们往往对生倾注了更多的注意,因为生代表生机、温暖、活力,而死则意味着消沉、冰冷、黑暗,所以人们都乐生怕死,对死都持否定的态度。死亡是人类永恒不变的主题,也是人类内心深处最为恐惧的事件,也正是由于有了死... 生死乃人生大事,但是人们往往对生倾注了更多的注意,因为生代表生机、温暖、活力,而死则意味着消沉、冰冷、黑暗,所以人们都乐生怕死,对死都持否定的态度。死亡是人类永恒不变的主题,也是人类内心深处最为恐惧的事件,也正是由于有了死亡的存在,才使生命显得可贵。藏传佛教和儒家根植于不同的文化土壤,在生死问题上都进行深刻思考的同时,进一步探讨人生的理想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死 藏传佛教 儒家 业报轮回 中阴
下载PDF
室内乐《四境》的创作特征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姬骅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1-58,165,共9页
文章以武汉音乐学院已故作曲家刘健教授于2007年创作的室内乐《四境》为分析对象,通过对作品中传统材料的组织、创作思维的交融等方面的分析,总结出作品中基于“核心音列群”的音高组织关系、体现“动力性原则”的核心节奏发展、源于内... 文章以武汉音乐学院已故作曲家刘健教授于2007年创作的室内乐《四境》为分析对象,通过对作品中传统材料的组织、创作思维的交融等方面的分析,总结出作品中基于“核心音列群”的音高组织关系、体现“动力性原则”的核心节奏发展、源于内容表现的电子音乐思维与传统作曲思维互补运用等创作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境 核心音列群 附点节奏 电子音乐思维 传统作曲思维
下载PDF
仪式的戏剧——纳西族超度什罗仪式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四玉 《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 CAS 2013年第1期18-21,共4页
在文献收集和田野调查基础上,结合仪式戏剧的理论回顾,通过简要描述纳西族超度什罗仪式的过程,对该仪式中所蕴含的戏剧因素进行解读,即表演性与虚拟性、神圣性与象征性、群体性与参与性、程序性与情感性。从仪式戏剧的角度认识传统纳西... 在文献收集和田野调查基础上,结合仪式戏剧的理论回顾,通过简要描述纳西族超度什罗仪式的过程,对该仪式中所蕴含的戏剧因素进行解读,即表演性与虚拟性、神圣性与象征性、群体性与参与性、程序性与情感性。从仪式戏剧的角度认识传统纳西族超度什罗仪式的文化内涵,对研究纳西族文化以及纳西文化传承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度什罗仪式 仪式戏剧 东巴什罗舞
下载PDF
论《林肯在中阴》的互文性与审美价值
9
作者 储修友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2022年第2期33-39,共7页
《林肯在中阴》这部具有后现代主义风格的历史小说,巧妙运用了叙事拼贴、互文等艺术手法,使其文本的组织方式令人耳目一新,成功塑造了众多个性鲜活的人物。本文通过文本细读,从小说文本与历史文本的互文、小说文本与佛教哲学的互文两个... 《林肯在中阴》这部具有后现代主义风格的历史小说,巧妙运用了叙事拼贴、互文等艺术手法,使其文本的组织方式令人耳目一新,成功塑造了众多个性鲜活的人物。本文通过文本细读,从小说文本与历史文本的互文、小说文本与佛教哲学的互文两个方面,对这一长篇小说的艺术性及审美价值进行了分析,认为《林肯在中阴》以文本组织方式之奇、人物形象特征之奇等特点,可以称得上是美国后现代派小说中一部具有独特审美价值的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乔治·桑德斯 《林肯在中阴》 叙事拼贴 互文性 对话性 审美价值
下载PDF
论《林肯在中阴界》的晚期后现代死亡叙事
10
作者 董雯婷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1-28,共8页
《林肯在中阴界》通过聚焦于一群停留在中阴界的亡魂来编写美国总统林肯和南北内战的故事,表现出对暴力与死亡特殊的历史意识。小说在叙事上以夸饰死亡来强调历史超越理性认知的不可再现性与无逻辑性,又以对死者私人意识和个体死亡经验... 《林肯在中阴界》通过聚焦于一群停留在中阴界的亡魂来编写美国总统林肯和南北内战的故事,表现出对暴力与死亡特殊的历史意识。小说在叙事上以夸饰死亡来强调历史超越理性认知的不可再现性与无逻辑性,又以对死者私人意识和个体死亡经验的重视重建了现实主义对"人"的关注。作者不仅继承了后现代颠覆传统,更游走于讽刺与诚恳的叙事态度之间,以死亡叙事在诗学层面上再次概念化了美国历史,并于奇幻性与合理性之间取得了一种基于张力的平衡,是对美国国家统一神话的晚期后现代式重写,具有明确的政治指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乔治·桑德斯 《林肯在中阴界》 晚期后现代 死亡叙事 历史小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