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洋类国家公园社区协调发展国际案例研究与借鉴
1
作者 杨滢 庄优波 《国家公园(中英文)》 2024年第2期109-122,共14页
随着我国海洋类国家公园创建工作的推进,社区协调发展成为关键内容。但长期以来,我国海洋自然保护地管理相对粗放,国家公园社区协调理念上强调社区共管但具体实践中相对排除社区利用,我国海洋类国家公园社区协调发展机制待进一步构建。... 随着我国海洋类国家公园创建工作的推进,社区协调发展成为关键内容。但长期以来,我国海洋自然保护地管理相对粗放,国家公园社区协调理念上强调社区共管但具体实践中相对排除社区利用,我国海洋类国家公园社区协调发展机制待进一步构建。选取澳大利亚大堡礁国家公园、美国比斯坎国家公园、英国彭布罗克郡海岸国家公园和日本知床国家公园四个发达国家的海洋国家公园案例,从社区协调发展目标、社区可持续海洋利用管理、社区参与海洋保护共管三方面总结归纳海洋类国家公园社区协调发展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构建我国海洋类国家公园社区协调发展借鉴的框架,提出在社区协调发展目标、路径、具体举措方面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类国家公园 社区协调发展 澳大利亚大堡礁国家公园 美国比斯坎国家公园 英国彭布罗克郡海岸国家公园 日本知床国家公园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本溪组障壁海岸沉积特征与展布规律 被引量:24
2
作者 苏东旭 于兴河 +2 位作者 李胜利 单新 周进松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48-56,共9页
鄂尔多斯盆地已突破"南油北气"的传统认识,其东南部上石炭统本溪组天然气储量丰富。为了给本溪组有利储层的预测提供指导,首先根据颗粒粒度、结构、沉积构造和岩相组合等特征在本溪组障壁海岸沉积之中划分出潮坪和障壁—澙湖... 鄂尔多斯盆地已突破"南油北气"的传统认识,其东南部上石炭统本溪组天然气储量丰富。为了给本溪组有利储层的预测提供指导,首先根据颗粒粒度、结构、沉积构造和岩相组合等特征在本溪组障壁海岸沉积之中划分出潮坪和障壁—澙湖2种主要沉积相,进一步识别出潮汐水道、潮下带、潮间带、潮上带、障壁、澙湖、冲溢扇和潮汐三角洲等多种沉积亚相,并对上述沉积亚相进行了总结和对比,建立了垂向序列。进而在沉积模式的指导下,依据砂岩厚度资料剖析了本溪组沉积相的平面展布规律,最后研究了该区整体沉积展布格局和沉积演化规律的控制因素。结论认为:(1)该区自西向东呈现潮坪—障壁澙湖—浅海陆棚的变化规律,本1段沉积相带较本2段整体向西迁移;(2)障壁海岸沉积是在古隆起控制下由盆地北部扇三角洲经波浪和潮汐改造而形成的,其演化主要受到盆地基底缓慢下降和海平面整体上升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晚石炭世 本溪组 沉积特征 障壁海岸 潮坪 澙湖 演化规律
下载PDF
层序格架内障壁海岸沉积体系古地理背景下聚煤作用 被引量:11
3
作者 鲁静 邵龙义 +5 位作者 李文灿 黄尊灵 邵凯 汪浩 李锰 王伟超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8-85,共8页
为了系统揭示层序格架内古地理背景下障壁海岸沉积体系的聚煤特征,运用层序地层学和古地理恢复有关理论、方法以鲁西南地区石炭系-二叠系本溪组-太原组为例进行了障壁海岸沉积体系层序地层学和聚煤作用的研究。识别区域不整合面、海侵... 为了系统揭示层序格架内古地理背景下障壁海岸沉积体系的聚煤特征,运用层序地层学和古地理恢复有关理论、方法以鲁西南地区石炭系-二叠系本溪组-太原组为例进行了障壁海岸沉积体系层序地层学和聚煤作用的研究。识别区域不整合面、海侵方向转换面、古土壤层底界面、海泛面、区域性强制海退面5种关键层序界面类型,将研究煤系划分为17个准层序(2种准层序类型)、2个三级层序;等时层序格架内障壁海岸沉积体系聚煤作用受基准面(相对海平面)高频波动影响,煤层发育层数多、单层厚度小;平面上聚煤作用以障壁岛-潮坪过渡带为中心,向两侧潮坪和澙湖煤层厚度、煤层层数减小。指出聚煤期剩余可容空间大小及新增可容空间产生速率(基准面上升速率)是控制泥炭沉积的关键因素;从绝对海平面变化、盆地基底沉降、下伏地层成岩作用等方面分析了平面上可容空间变化规律,提出了基于层序格架内古地理背景下剩余可容空间变化规律的障壁海岸沉积体系聚煤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障壁海岸沉积体系 层序格架 古地理演化 聚煤作用
下载PDF
潮汕地区全新世障壁海岸三角洲沉积演化与砂体展布 被引量:6
4
作者 李晓路 于兴河 +3 位作者 谭程鹏 杜永慧 单新 王志兴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06-712,共7页
全新世我国华南沿海广泛发育障壁海岸,此环境下发育独特的障壁海岸三角洲沉积。基于对潮汕地区的现代地质考察,并总结前人的研究认识,得出该地区韩江三角洲形成演化的主要控制因素为海平面变化、障壁—潟湖体系、河流搬运能力;明确了不... 全新世我国华南沿海广泛发育障壁海岸,此环境下发育独特的障壁海岸三角洲沉积。基于对潮汕地区的现代地质考察,并总结前人的研究认识,得出该地区韩江三角洲形成演化的主要控制因素为海平面变化、障壁—潟湖体系、河流搬运能力;明确了不同时期三角洲演化的特征及砂体的展布规律;然后,结合螺河三角洲和万宁小海的发育特点,划分出障壁海岸三角洲演化的三大阶段,即形成期:障壁—潟湖体系形成,潟湖内开始形成三角洲;发展期:潟湖内水体稳定,三角洲前积较快,障壁沙坝向海迁移;改造期:潟湖逐渐消失,沉积物开始在障壁沙坝外侧沉积,三角洲向海推进;最后,建立了潮汕地区早期潟湖内河流作用为主、后期障壁外多种动力共同作用下的障壁海岸三角洲的沉积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江三角洲 障壁海岸 障壁—潟湖 砂体展布
下载PDF
沙坝—潟湖海岸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15
5
作者 戴志军 施伟勇 陈浩 《上海国土资源》 2011年第3期12-17,共6页
沙坝-潟湖海岸是世界海岸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目前国际陆海相互作用研究的焦点内容。在当前人类活动的干预下,部分沙坝-潟湖海岸亦已出现消亡。基于此,本文从沙坝-潟湖海岸的演化、通道体系的稳定性及其人类活动的影响等方面阐述此类海... 沙坝-潟湖海岸是世界海岸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目前国际陆海相互作用研究的焦点内容。在当前人类活动的干预下,部分沙坝-潟湖海岸亦已出现消亡。基于此,本文从沙坝-潟湖海岸的演化、通道体系的稳定性及其人类活动的影响等方面阐述此类海岸的研究进展及不足,同时指出今后沙坝-潟湖海岸体系的研究应将人类活动因子纳入,并着重对沙坝-潟湖海岸响应人类活动后出现的环境效应进行评估,以为沙坝-潟湖海岸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相应对策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坝-潟湖海岸 研究进展 展望
下载PDF
沙坝-泻湖海岸动力地貌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6
作者 何为 李春初 雷亚平 《台湾海峡》 CAS CSCD 2001年第4期565-572,共8页
国内外对沙坝 泻湖海岸的研究主要采取动力地貌学的方法 ,本文评述了近一个半世纪以来在这一领域所取得的重要成果 .波浪、潮汐、径流等特殊的动力场决定了泥沙输运的方式和路径 ,从而形成了与其相应的沙坝、泻湖。
关键词 沙坝-泻湖海岸 潮汐通道 动力地貌 泥沙运动 波浪 潮汐 径流
下载PDF
鄂北杭锦旗地区太原组沉积微相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郭顺 闫继福 +1 位作者 郭兰 丁超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83-287,共5页
目的探究杭锦旗地区太原组沉积特征和砂体展布规律。方法在岩心观察的基础上,分析太原组的岩性、结构、构造特征,结合测井相资料,研究储集层沉积特征和相带展布规律,指出有利储集相带和暗色泥岩展布特征。结果太原组发育扇三角洲和障壁... 目的探究杭锦旗地区太原组沉积特征和砂体展布规律。方法在岩心观察的基础上,分析太原组的岩性、结构、构造特征,结合测井相资料,研究储集层沉积特征和相带展布规律,指出有利储集相带和暗色泥岩展布特征。结果太原组发育扇三角洲和障壁海岸沉积。扇三角洲进一步划分为扇三角洲平原、扇三角洲前缘和前扇三角洲亚相;障壁海岸体系主要为潮坪沉积。结论有利储集砂体主要为扇三角洲平原辫状分流河道及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分布受沉积特征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杭锦旗地区 太原组 沉积体系 扇三角洲 障壁海岸
下载PDF
海南岛万宁小海的障壁海岸沉积 被引量:6
8
作者 郭英海 李壮福 +1 位作者 张德高 刘特辉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461-464,共4页
对万宁小海障壁海岸进行了野外考察和室内研究.从沉积物的成分、结构、沉积构造等方面阐述了障壁沙坝、泻湖和潮坪、潮道及潮汐三角洲的沉积特征,认为小海障壁海岸具海退型沉积层序,潮道侧向迁移是入潮口附近重要的动力学机制,障壁... 对万宁小海障壁海岸进行了野外考察和室内研究.从沉积物的成分、结构、沉积构造等方面阐述了障壁沙坝、泻湖和潮坪、潮道及潮汐三角洲的沉积特征,认为小海障壁海岸具海退型沉积层序,潮道侧向迁移是入潮口附近重要的动力学机制,障壁沙坝、潮道、潮汐三角洲砂体通过潮道侧向迁移在时空上共生、连片分布.小海障壁海岸发育主要取决于海平面的相对下降和中低潮差,并与海岸地形、风浪作用、沉积物供给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障壁海岸 障壁沙坝 潮汐三角洲 万宁小海 沉积
下载PDF
燕山地区1.6~1.0Ga时期沉积体系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吕奇奇 罗顺社 +3 位作者 汤睿 周彪 淡卫东 赵文栋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89-593,共5页
以沉积学为研究手段,通过对野外露头剖面宏观岩石学特征、沉积构造特征的详细研究,结合大量室内薄片的微观岩石学特征,以及地球化学分析资料,认为燕山地区1.6~1.0Ga(高于庄组—景儿峪组)主要有海相碳酸盐岩和海相碎屑岩2种沉积体系,海... 以沉积学为研究手段,通过对野外露头剖面宏观岩石学特征、沉积构造特征的详细研究,结合大量室内薄片的微观岩石学特征,以及地球化学分析资料,认为燕山地区1.6~1.0Ga(高于庄组—景儿峪组)主要有海相碳酸盐岩和海相碎屑岩2种沉积体系,海相碳酸盐岩沉积体系可划分为碳酸盐岩台地和生物礁2个相,以及3个亚相和5个微相;海相碎屑岩沉积体系可划分为浅海陆棚和无障壁型海岸2个相,以及4个亚相。其中,碳酸盐岩沉积体系主要发育在研究区高于庄组、雾迷山组、杨庄组、洪水庄组、铁岭组和景儿峪组;碎屑岩沉积体系主要发育在下马岭组和长龙山组。最后,总结出了该地区的沉积相模式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台地相 生物礁相 浅海陆棚相 无障壁型海岸相 燕山地区
下载PDF
渤海湾西岸的几道贝壳堤 被引量:20
10
作者 岳军 Dong yue +6 位作者 张宝华 耿秀山 刘雪松 赵希涛 牟林 张百鸣 韩芳 《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22-534,共13页
渤海湾西岸出露或埋藏了多道贝壳堤,通过地质调查发现:贝壳堤的平面分布结构是沿着(或随着)渤海湾海岸由老至新(从岸—海)与海岸呈大致平行排列。贝壳堤的划分方案有两种,一种是从新至老,另一种是从老至新,本文采取后一种划分方法:即第... 渤海湾西岸出露或埋藏了多道贝壳堤,通过地质调查发现:贝壳堤的平面分布结构是沿着(或随着)渤海湾海岸由老至新(从岸—海)与海岸呈大致平行排列。贝壳堤的划分方案有两种,一种是从新至老,另一种是从老至新,本文采取后一种划分方法:即第Ⅰ道(老)—第Ⅵ道(新)贝壳堤。本文对每道贝壳堤的物质(岩性特征)组成与堆积特征进行了描述(图2~图7);对贝壳堤的几何形态特征进行了数理统计(表2);对贝壳堤形成的年代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表3);对贝壳堤的生物组合特征等资料进行了归纳和整理;对贝壳堤的分道方案进行了对比分析(表1),揭示了贝壳堤的赋存状态、形成的年代及第Ⅰ道—第Ⅵ道贝壳堤所处的潮位变化(图8)。以形成贝壳堤这一独特的地质载体为基础,试图从渤海湾宏观整体的角度分析并揭示贝壳堤的成因机制(表4,图9),笔者认为广义的渤海湾是内陆的半泻湖(海),也可以视为局部海:山东庙岛列岛—辽东半岛构成了渤海的障壁海岸,在障壁海岸这样的自然地理和地貌条件下,通过大量的资料综合分析认为只有障壁海岸才是形成"科珀河型三角洲与喙状三角洲"的必然条件,而"科珀河型三角洲与喙状三角洲类型"等是形成障壁砂坝(障壁岛,障壁滩)—贝壳堤的或然条件,这就是贝壳堤成因的主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西岸 障壁海岸 三角洲 贝壳堤(障壁砂坝)
下载PDF
鲢幼鱼在不同水流速度下的暴发-滑行行为策略 被引量:6
11
作者 梁园园 林晨宇 +5 位作者 陈廷 张秋生 刘国勇 刘德富 高柱 石小涛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87-1193,共7页
在水温(18±1)℃的条件下,以全长(11.70±0.57)cm的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幼鱼为研究对象,测定其不同流速(16.5、22.0、27.5、33.0、38.5、44.0、49.5和55.0 cm/s)下的持续游泳时间、调头百分比和暴发-滑行运动数据... 在水温(18±1)℃的条件下,以全长(11.70±0.57)cm的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幼鱼为研究对象,测定其不同流速(16.5、22.0、27.5、33.0、38.5、44.0、49.5和55.0 cm/s)下的持续游泳时间、调头百分比和暴发-滑行运动数据。结果表明,鲢的平均持续游泳时间先随流速的增加而减小,后随流速的增加而增加。当流速33.0 cm/s时,平均持续时间最短为118.6min,其中各组试验鱼的最大可持续游泳时间均可达到200min。调头百分比随流速的增加迅速减小,当流速≥44.0 cm/s时,不再出现调头行为。暴发-滑行游泳的平均暴发时间随流速的增加呈上升趋势(y=0.03x+2.64,R^2=0.92,P<0.05)。平均对地暴发距离均在30—45 cm,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平均绝对暴发距离存在极显著性差异,且随流速的增加而增加(y=4.98x–5.63,R2=0.98,P<0.001)。平均对地暴发速度没有显著性差异(平均对地平均速度和最大速度分别在9—12 cm/s、12—16 cm/s,P>0.05)。平均绝对暴发速度与水流速度之间存在线性正相关关系(平均绝对平均暴发速度:y=0.98x+10.74,R^2=1.00,P<0.001;平均绝对最大暴发速度:y=1.02x+13.75,R2=0.99,P<0.001)。研究表明鲢在不同的流速下采取的暴发-滑行行为策略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流速度障碍 持续游泳时间 行为策略 暴发-滑行
下载PDF
渤海湾西岸年轻贝壳堤:形态、结构及多成因过程 被引量:30
12
作者 王宏 李建芬 +2 位作者 张玉发 张金起 李凤林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76-287,共12页
渤海湾西岸年轻贝壳堤的横截面呈上凸形态,堤的底板向海倾斜。年轻贝壳堤可分为底部-下部(前缘基足)、中部和上部三部分。底部-下部为形成于水下的(潮间带至潮下带上部)贝屑质砂坝。中部为障壁岛,岛后为泻湖环境;当岛后泥质充填迅速时,... 渤海湾西岸年轻贝壳堤的横截面呈上凸形态,堤的底板向海倾斜。年轻贝壳堤可分为底部-下部(前缘基足)、中部和上部三部分。底部-下部为形成于水下的(潮间带至潮下带上部)贝屑质砂坝。中部为障壁岛,岛后为泻湖环境;当岛后泥质充填迅速时,障壁岛可转化为沿岸堤。上部为风成沙丘。水下砂坝→障壁岛→沿岸堤→风成沙丘反映了贝壳堤多成因的、复杂的形成过程。障壁岛-泻湖体系是渤海湾西岸沿海平原形成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壳堤 多成因过程 渤海湾西岸 形态 结构
下载PDF
香港地区港湾沙坝的沉积物来源——以香港大屿山岛贝澳湾为例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为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45-50,共6页
香港港湾沙坝海滩的沉积物主要来源于河流带来的物质 ,其他来源是海湾内的残余沉积物和沿岸岩石的侵蚀带来的物质 ,沙坝的形成与第四纪冰后期海侵无关。由于香港地区河流短小 ,沉积物数量有限 ,故香港港湾砂坝坝体小 ,仅位于湾顶附近 ,... 香港港湾沙坝海滩的沉积物主要来源于河流带来的物质 ,其他来源是海湾内的残余沉积物和沿岸岩石的侵蚀带来的物质 ,沙坝的形成与第四纪冰后期海侵无关。由于香港地区河流短小 ,沉积物数量有限 ,故香港港湾砂坝坝体小 ,仅位于湾顶附近 ,向海推进年代较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港海岸 港湾沙坝 沉积物来源 贝澳湾
下载PDF
有障壁海岸沉积体系聚煤环境及聚煤规律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阳伟 曾玉林 +1 位作者 陈长水 袁森林 《陕西煤炭》 2010年第4期56-58,61,共4页
通过对川南煤田蒿坝矿段上二叠统宣威组上段有障壁海岸沉积体系的详细研究,系统总结了有障壁海岸沉积体系中的主要聚煤环境,主要包括潮上泥炭沼泽和潮间泥炭坪;其中潮间泥炭坪根据其成煤位置可表现为堡后泥炭坪和泻后泥炭坪两种。同时,... 通过对川南煤田蒿坝矿段上二叠统宣威组上段有障壁海岸沉积体系的详细研究,系统总结了有障壁海岸沉积体系中的主要聚煤环境,主要包括潮上泥炭沼泽和潮间泥炭坪;其中潮间泥炭坪根据其成煤位置可表现为堡后泥炭坪和泻后泥炭坪两种。同时,潮上泥炭沼泽与潮间泥炭坪及泻后泥炭坪与堡后泥炭坪之间随着海平面变化均可相互演化,连成一片;并系统讨论了各聚煤环境随海平面变化的聚煤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障壁海岸 宣威组 聚煤环境 聚煤规律
下载PDF
广东沿海的晚更新世沙坝 被引量:7
15
作者 刘尚仁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281-288,共8页
广东沿海较普遍存在晚更新世沙坝(老沙坝).根据一系列特征说明其成因为海成,且晚更新世中期的高海面接近现在海面.
关键词 广东 晚更新世 沙坝 沿海地区 海岸地貌
下载PDF
雷州半岛灯楼角海岸地貌演变 被引量:11
16
作者 王丽荣 赵焕庭 +2 位作者 宋朝景 袁家义 于红兵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35-144,共10页
关键词 热带海岸地貌 珊瑚礁 红树林潮滩 沙坝-Xie湖体系 岬角 雷州半岛
下载PDF
Sequence paleogeography and coal accumulation in epicontinental basin
17
作者 Lu Jing Shao Longyi +2 位作者 Yang Minfang Wang Hao Qing Kangya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2013年第6期943-952,共10页
Based on an investigation of the Benxi-Shanxi formations in the southwestern Shandong province,we studied the forming mechanisms of key stratigraphic boundaries in an epicontinental basin and the coal-accumulating cha... Based on an investigation of the Benxi-Shanxi formations in the southwestern Shandong province,we studied the forming mechanisms of key stratigraphic boundaries in an epicontinental basin and the coal-accumulating characteristics in the paleogeographic background of isochronous stratigraphic frameworks.In total,we sequenced three types of stratigraphic boundaries(i.e.,regional unconformities,the shifting surface of transgressions caused by basin basement subsidence,and fluvial erosional surfaces including exposed surfaces as well as correlative conformities,which are caused by forced regression)and proposed a model for coal-accumulation.The results show that in the high accommodation space of the barrier coast system in the lower Benxi-Taiyuan formations,the base level was higher than sedimentary boundaries,parasequences were bounded by a marine flooding surface and formed during the semi-cycle of base level falling that was influenced by high-frequency fluctuations of base level,and coal seams were thin with multistoried patterns.In this region,the coal accumulating center was located in the transitional zone of the barrier island and tidal-flat.In the low accommodation space of the fluvial delta in the upper Shanxi formation,the base level coincided with sedimentary boundaries,parasequences formed during the semi-cycle of base level rising were bounded by erosional surfaces and a marine flooding surface,and the coal accumulating center was located in the lower deltaic plain and interdistributary lacustrine environment.In this region,the surplus accommodation space was relatively hig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picontinental basin Sequence stratigraphy barrier coast Fluvial delta Coal accumulation
下载PDF
渤海湾西北岸的几道牡蛎礁 被引量:5
18
作者 岳军 DONG Yue +6 位作者 张宝华 韩芳 赵希涛 刘冬雁 段焕春 张百鸣 赵长荣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175-1187,共13页
渤海湾西北岸划分出了第Ⅰ道—第Ⅵ道牡蛎礁的平面分布(图1);对牡蛎礁壳体的几何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图2),并将牡蛎礁壳体进行了剖面切割(图3);对牡蛎礁壳体进行了X光衍射与激光拉曼(活—古)矿物晶型的对比分析(表1,图4);对俵口村BKP20-... 渤海湾西北岸划分出了第Ⅰ道—第Ⅵ道牡蛎礁的平面分布(图1);对牡蛎礁壳体的几何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图2),并将牡蛎礁壳体进行了剖面切割(图3);对牡蛎礁壳体进行了X光衍射与激光拉曼(活—古)矿物晶型的对比分析(表1,图4);对俵口村BKP20-2剖面(-2.84m)牡蛎礁一个体右壳:在双目镜下对其内部结构与矿物组分进行了分析(图5);通过机械挖掘剖面及钻探获得:牡蛎礁体的空间堆积厚度与赋存的海拔高度及其各剖面垂直方向上的14C年代数据;并获得牡蛎礁体堆积的内部结构特征(图6);以及牡蛎礁体水平夹层与CaCO3含量变化(图7),其中水平夹层CaCO3含量往往偏高,初步分析可能与气候偏冷有关。对牡蛎礁壳体内充填物及壳外沉积物进行了粒度分析(表3),粒度组分及概率累积曲线等(图9)为分析牡蛎礁的生态环境提供了佐证:即牡蛎礁基本以潮下带生活环境为主。以俵口BKP20剖面为例分析了牡蛎礁体堆积物从埋深-2.14~-6.90m的生物组合特征(表4)。以上资料为获得牡蛎礁堆积体的生长-发育-消亡等演化模式提供了依据(图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西北岸 牡蛎礁的分布 牡蛎礁的生态与演化
下载PDF
丹麦日德兰半岛西海岸典型岸段地貌概况及研究现状
19
作者 王福 王宏 +1 位作者 李建芬 商志文 《海洋地质前沿》 2014年第11期8-16,共9页
通过实地调查和资料搜集,对丹麦日德兰半岛西海岸典型岸段的地貌类型和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丹麦日德兰半岛西海岸岸线长度约为470km,海岸类型可以分为无障壁海岸和有障壁海岸2大类。无障壁海岸以沙丘为主,并有海蚀崖,主要分布在斯卡恩... 通过实地调查和资料搜集,对丹麦日德兰半岛西海岸典型岸段的地貌类型和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丹麦日德兰半岛西海岸岸线长度约为470km,海岸类型可以分为无障壁海岸和有障壁海岸2大类。无障壁海岸以沙丘为主,并有海蚀崖,主要分布在斯卡恩(Skagen)到布劳万角(Bl?vands Huk);有障壁海岸地貌类型以障壁岛—潟湖、盐沼为主,主要分布在布劳万角到勒姆岛(R?m?),并向南进入德国。丹麦西海岸北部属于冰后期地壳回弹上升区,向南地壳回弹幅度逐渐减弱,至Ringk?bing峡湾地区变为地壳稳定区,再向南地壳变为下降区,因此,全新世地层中分别记录了不同的相对海面变化信息。距今7 150a以来,北部的Skagen岬角地区的相对海面下降了16~25m;Skallingen地区过去5 000a间海面在现代海面附近波动,其后侧Ho Bugt盐沼地区4 000a以来相对海面上升了4m;过去8 000a间,R?m?障壁岛的相对海面上升了15m。欧洲学者在丹麦西海岸地区取得的典型成果包括:海面变化重建(包括海面变化标志点、泥炭层压实校正、定年等)、全新世地质环境演化、开放潮坪现代沉积定量研究等,为海岸带研究提供了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岸带 地貌 相对海面 障壁岛—潟湖 日德兰半岛
下载PDF
河北省京唐港附近沙坝—潟湖海岸地貌演化特征 被引量:2
20
作者 岳保静 高茂生 +2 位作者 邵家旺 侯国华 叶永玉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2018年第9期10-16,共7页
河北省的沙坝—潟湖海岸,在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下逐渐消亡,砂质岸线不断蚀退。基于京唐港附近15条海滩剖面2016—2017年夏、冬两季共4次监测结果,开展了剖面地形和表层沉积物粒度的时空变化研究。监测结果显示,海岸整体呈现蚀... 河北省的沙坝—潟湖海岸,在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下逐渐消亡,砂质岸线不断蚀退。基于京唐港附近15条海滩剖面2016—2017年夏、冬两季共4次监测结果,开展了剖面地形和表层沉积物粒度的时空变化研究。监测结果显示,海岸整体呈现蚀退,其中永乐岛和明月岛呈侵蚀淤积交替出现;吉祥岛受人为因素影响小,侵蚀严重,残留沙坝2年累计侵蚀10~30m,每年夏季较冬季侵蚀显著。2016年度剖面冬季较夏季沉积物变粗,由于部分剖面沙滩侵蚀严重,淤泥质基底出露,沉积物变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坝—潟湖海岸 剖面特征 岸滩侵蚀 岸滩剖面监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