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umerical simulations of morphological changes in barrier islands induced by storm surges and waves using a supercritical flow model 被引量:2
1
作者 Soumendra Nath KUIRY Yan DING Sam S Y WANG 《Frontiers of Structural and Civil Engineering》 CSCD 2014年第1期57-68,共12页
In this paper, an advanced explicit finite volume flow model in two-dimensions is presented for simulating supercritical coastal flows and morphological changes in a tidal/coastal inlet and barrier islands due to stor... In this paper, an advanced explicit finite volume flow model in two-dimensions is presented for simulating supercritical coastal flows and morphological changes in a tidal/coastal inlet and barrier islands due to storm surges and waves. This flow mode/ is coupled with existing wave-action mode/and sediment transport mode/. The resulting integrated coastal process model is capable of simulating flows induced by extreme conditions such as waves, surge tides, river flood flows, etc., and morphological changes induced by rapid coastal currents and waves. This developed supercritical ftow model is based on the solution of the conservative form of the nonlinear shallow water equations with the effects of the Coriolis force, uneven bathymetry, wind stress, and wave radiation stresses. The forward Euler scheme is used for the unsteady term; and the convective term is discretized using the Godunov-type shock- capturing scheme along with the HLL Riemann solver on non-uniform rectilinear grids. The accuracy of the developed model is investigated by solving an experimental dam-break test case. Barrier island breaching, overflow and overwash due to severe storm attack are simulated and the predicted morphological changes associated to the events are analyzed to investigate the applicability of the model in a coast where all the physical forces are pres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astal inlet coastal process modeling supercritical flow sediment transport barrier islands
原文传递
渤海湾海面变化
2
作者 王福 胡云壮 +12 位作者 田立柱 施佩歆 李建芬 陈永胜 李勇 商志文 姜兴钰 袁海帆 杨朋 文明征 赵琰琳 杨怡 王宏 《华北地质》 2024年第1期1-20,共20页
【研究目的】海面上升,是渤海湾泥质海岸带地区全新世海陆变化最主要的影响因素。通过重建海面变化历史,有助于预测今后的变化趋势。【研究方法】全球基于实际调查的建模研究,恢复了过去数万年来较高分辨率的海面变化历史、分析了导致... 【研究目的】海面上升,是渤海湾泥质海岸带地区全新世海陆变化最主要的影响因素。通过重建海面变化历史,有助于预测今后的变化趋势。【研究方法】全球基于实际调查的建模研究,恢复了过去数万年来较高分辨率的海面变化历史、分析了导致这种变化的各类分量的贡献。我们通过地区性相对海面变化研究,着重对地区性和区域性分量或做了定量评估、或进行了半定量推理分析,并做了具体的案例研究。【研究结果】这些研究表明,距今10~7 ka时全球海面平均上升速率是~9 mm/a,同期渤海湾西岸相对海面平均上升速率是~5.6 mm/a。这一较快的上升造成了包括渤海湾在内全球沿海平原海岸线后退(以及渤海海盆-渤海湾可能的数道沿岸堤被淹没)。但是,7 ka至今,全球与冰融水等效海面(ice-equivalent sea level,ESL)的平均上升速率降至~0.64 mm/a;5 ka以来,甚至不再上升。7 ka以来,渤海湾西岸相对上升速率是~0.46 mm/a;5.5 ka之后,进一步减弱到~0.18 mm/a。上述全球和渤海湾西岸海面变化,显示出明显的“二段式”上升特点。以~7 ka为转折点:之前与之后的上升速率相差一个数量级。对于渤海湾西岸而言,叠加在这个长达~7000年的明显减速但仍缓慢上升背景上的,是均衡掀升分量与下沉(新构造下沉+沉积自压实下沉)分量的相互抵消。于是,全球性海面的缓慢上升、区域性均衡调整造成的掀升与局地下沉,这三者的复杂博弈,形成了长达~7000年的、经常受高潮水影响的渤海湾西岸障壁岛型贝壳堤-潟湖盐沼洼地周期性交替的沿海地形地貌格局。1870 CE至今的150余年间,全球海面平均上升速率~1.7 mm/a,近10余年来更加速至3.7 mm/a,渤海湾同时期I堤海岸线向海侧的前凸岸段平均蚀退1~3 km。【结论】我们推断1870CE以来的全球气温上升-海面上升与渤海湾同时期海岸线蚀退可能具因果关系。21世纪全球变暖及因此引起海面~6~8 mm/a上升的预测,是1870 CE至今全球加速升温-海面加速上升的必然延续。从地质学角度,这将导致渤海湾今后的“可容空间”逐步增加,为海岸线-潮间带蚀退、盐沼湿地退化提供条件,从而将可能导致持续了~7000年的贝壳堤障壁岛-潟湖盐沼地貌过程的终止,转入与7 ka之前相似的海面上升加速时的沿岸堤-沿海低地模式。以上基于全球研究及渤海湾实际调查结果做出的推断,将对渤海湾泥质海岸带的中长期发展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海面变化 障壁岛型贝壳堤-潟湖盐沼过程终止 海面加速上升 可容空间增加 海岸线蚀退
下载PDF
Climate, Deer and Hogs: Drivers of Rapid Change in a Hickory-Dominated Maritime Forest on St. Catherines Island
3
作者 C. Ken Smith Elise Landreaux +3 位作者 Hali Steinmann Royce Hayes Alastair Keith-Lucas Christa Hayes 《Natural Resources》 2015年第1期9-15,共7页
Maritime forests in the southeastern United States are very susceptible to climate change and have experienced dramatic reductions in extent following anthropogenic disturbances over the past two hundred years. St. Ca... Maritime forests in the southeastern United States are very susceptible to climate change and have experienced dramatic reductions in extent following anthropogenic disturbances over the past two hundred years. St. Catherines Island, Georgia, an undeveloped barrier island, is home to an unusual pignut hickory (Carya glabra) maritime forest that is experiencing rapid rates of change, including a reduction in basal area from 23 m2·ha-1 in 1996 to 15 m2·ha-1 in 2014. Nine permanent forest plots and associated animal exclosures were installed across this 37 ha stand in 2012 to track forest change and seedling recruitment. From 2012 to 2014, declines in total basal area were caused by mortality of pignut hickory in the overstory and redbay (Persea borbonia) in the midstory. Pignut hickory continues to be ranked first in relative frequency, density and dominance, while Sabal palm (Sabal palmetto) is slightly increasing in relative density. In 2012, there were no woody species regenerating in any of the plots and following one year of animal exclosures, we found 478 pignut hickory seedlings ha-1;thus, deer browse and feral hog predation of nuts may be important drivers of change in this stand. The interplay among deer browse, exotic animal pressures, exotic insects and a drier climate has resulted in a very open forest with the regeneration of few woody plants. Without management of the feral hog and deer population, this unusual maritime forest, with trees as old as 250 years, may continue to decli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gnut Hickory MARITIME FOREST DEER BROWSE barrier island
下载PDF
Barriers and Strategies to Prevent HIV/AIDS among Pacific Countries: A Systematic Review Study
4
作者 Masoud Mohammadnezhad Julie Qilabasa Alakalia +2 位作者 Tamara Mangum Falakika Pasikala Fetuu Joshua Jeffrey Lucas 《Advances in Sexual Medicine》 2017年第1期20-33,共14页
Introduction: While the prevalence of HIV/AIDS is shown to be decreasing in the last few decades, it still remains a serious public health issue in Pacific countries. This study is aimed to review the common barriers ... Introduction: While the prevalence of HIV/AIDS is shown to be decreasing in the last few decades, it still remains a serious public health issue in Pacific countries. This study is aimed to review the common barriers and also preventive strategies for HIV/AIDS among Pacific Islanders. Methodology: This systematic review study on HIV/AIDS was developed based on the Cochrane Library Guideline. Seven online databases which were more frequently used in finding relevant studies were used to search literatures. Using relevant key words, all studies found in the search were reviewed by two independent reviewers and their quality and relevance were assessed. All previous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published articles included in the study were published from 2000 to 2016 and in the English language. A data extraction sheet was developed and a descriptive statistic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data. Results: Twenty-two studies met the study inclusion and exclusion criteria. Many of the studies were conducted in American Pacific countries (50%). Community-based studies were the most common type of studies (72.7%). In quantitative studies, the most common barriers were lack of accessibility to health services and lack of knowledge, while in the qualitative studies they were cultural barriers and access to health services. Educational trainings on sexual health topics were identified as the main preventive strategy. Conclusion: This study highlights the main barriers of HIV/AIDS among Pacific Islanders. It also provides a guide for decision makers to develop and implement new strategies which are sensitive and based on Pacific cultures and belief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AIDS barriers PREVENTIVE STRATEGIES PACIFIC islanders
下载PDF
海南玉带滩障壁型海岸现代沉积特征及沉积演化
5
作者 唐明远 雷涛 +4 位作者 高青松 陈奎 任广磊 刘林松 赵永刚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53-662,共10页
海南玉带滩是我国南海沿岸典型的障壁型海岸现代沉积场所之一。根据野外考察和室内分析,从沉积物的成分、结构、沉积构造等方面揭示了玉带滩障壁型海岸现代沉积特征。结果表明:玉带滩东侧为障壁岛海滩,沉积层序总体上表现为粒度向上变粗... 海南玉带滩是我国南海沿岸典型的障壁型海岸现代沉积场所之一。根据野外考察和室内分析,从沉积物的成分、结构、沉积构造等方面揭示了玉带滩障壁型海岸现代沉积特征。结果表明:玉带滩东侧为障壁岛海滩,沉积层序总体上表现为粒度向上变粗;中部为障壁岛沙丘,以中、粗粒石英砂为主,具平行层理、斜层理;西侧为障壁坪,以中、细砂沉积为主,夹杂一些贝壳碎片,层理构造比较明显。玉带滩西侧水体为河流作用明显强于潮汐作用的潟湖;河口沙坝发育或河流岩岛阻挡产生河汊是形成潟湖中冲积岛分布的主要原因;仅在潮汐通道外侧出现拦口沙坝堆积。现代沉积特征结合Google Earth卫星图像分析认为,该障壁型海岸沉积演化大致包括3个阶段:第一阶段,河流携带泥沙入海,在河口湾地区形成多级近新月型河口沙坝。第二阶段,由于后期水道延伸方向、水动力的不断变化,西侧河口沙坝出现合并并向冲积岛转化;在海岸拐弯处,以原有河口沙坝为主体,形成初期障壁沙坝,障壁沙坝西侧水体演变成潟湖。第三阶段,障壁岛西侧受河流冲刷作用影响,河口沙坝坝头几乎完全消失;障壁沙坝形成后,潟湖水面加宽,流速减小,河口沙坝增生合并,最终形成了三大冲积岛(沙坡岛、东屿岛、鸳鸯岛)。该障壁型海岸现代沉积发育冲积岛的障壁岛-潟湖沉积体系,而不同于传统的碎屑海岸障壁岛-潟湖沉积体系,研究其沉积特征和沉积演化为进一步认识和预测特殊类型的古代碎屑海岸障壁岛-潟湖沉积体系油气储层提供了具有参考价值的沉积演化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学 障壁岛 潟湖 河口沙坝 冲积岛 潮汐通道 演化 海南
下载PDF
洪泽湖生态岛屿近岸防护工程优化设计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凯 喻桂成 +3 位作者 吴健 朱华刚 岳宇 徐华 《江苏水利》 2023年第3期10-13,17,共5页
在深入分析洪泽湖“聚泥成岛”工程新筑生态岛屿岸坡土体冲蚀成因和周边水域的水位变化、风场、流场的基础上,以鹭居岛为例,对新筑岛屿迎流侧、过渡带以及近岸侧防护工程方案进行优化设计,以期为大型浅水湖泊近岸带防护工程设计提供技... 在深入分析洪泽湖“聚泥成岛”工程新筑生态岛屿岸坡土体冲蚀成因和周边水域的水位变化、风场、流场的基础上,以鹭居岛为例,对新筑岛屿迎流侧、过渡带以及近岸侧防护工程方案进行优化设计,以期为大型浅水湖泊近岸带防护工程设计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泥成岛 消浪隔堤 阻流围网 洪泽湖
下载PDF
Geomorphology of the Boao coastal system and potential effects of human activities-Hainan Island,South China 被引量:2
7
作者 ZHUDakui YINYong PeterMARTINI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05年第2期187-198,共12页
The Boao coastal system along the eastern coast of Hainan Island is a dynamic delta-tidal inlet-barrier formed during the late Holocene. The delta developed inside a shallow lagoon barred by a sandy barrier with a nar... The Boao coastal system along the eastern coast of Hainan Island is a dynamic delta-tidal inlet-barrier formed during the late Holocene. The delta developed inside a shallow lagoon barred by a sandy barrier with a narrow, shallow tidal inlet opening. Two major distributary channels separated by small islands characterize the delta. The lagoon is silting up receiving and trapping sediments from both the river and, in minor measure during storms, through the tidal inlet opening and barrier washovers. The barrier at the tidal inlet is highly dynamic and changes its form, accreting (migrating spit) against the inlet during fair-weather conditions and being eroded during storms and river floods. The delta has almost completely filled the lagoon and major concerns exist on the effect that ongoing large development plans may have on the environment. These concerns include the effect on floods and rate of siltation once banks of the islands have been stabilized and floodwater and sediment load are impeded from spreading over the lowlands, and the effect of increasing pollutant loads from the new facilities on the ecosystems of the increasingly restricting lagoon water and on the seashor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STUARY coastal barrier coastal erosion tidal inlet flooding prevention LAGOON Boao Hainan island Wanquan River delta Ground-Penetrating Radar
下载PDF
渤海湾西岸年轻贝壳堤:形态、结构及多成因过程 被引量:31
8
作者 王宏 李建芬 +2 位作者 张玉发 张金起 李凤林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76-287,共12页
渤海湾西岸年轻贝壳堤的横截面呈上凸形态,堤的底板向海倾斜。年轻贝壳堤可分为底部-下部(前缘基足)、中部和上部三部分。底部-下部为形成于水下的(潮间带至潮下带上部)贝屑质砂坝。中部为障壁岛,岛后为泻湖环境;当岛后泥质充填迅速时,... 渤海湾西岸年轻贝壳堤的横截面呈上凸形态,堤的底板向海倾斜。年轻贝壳堤可分为底部-下部(前缘基足)、中部和上部三部分。底部-下部为形成于水下的(潮间带至潮下带上部)贝屑质砂坝。中部为障壁岛,岛后为泻湖环境;当岛后泥质充填迅速时,障壁岛可转化为沿岸堤。上部为风成沙丘。水下砂坝→障壁岛→沿岸堤→风成沙丘反映了贝壳堤多成因的、复杂的形成过程。障壁岛-泻湖体系是渤海湾西岸沿海平原形成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壳堤 多成因过程 渤海湾西岸 形态 结构
下载PDF
塔河油田巴楚组底部砂泥岩段沉积特征 被引量:3
9
作者 冯明友 张帆 +2 位作者 王兴志 蒲仁海 刘小洪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19-924,共6页
塔河油田下石炭统巴楚组底部砂泥岩段岩性复杂,沉积相类型及分布规律不清楚。利用岩心观察、连井剖面对比、薄片分析、地震属性分析等方法,对巴楚组底部砂泥岩段沉积特征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巴楚组底部砂泥岩段主要为冲积扇、潟湖... 塔河油田下石炭统巴楚组底部砂泥岩段岩性复杂,沉积相类型及分布规律不清楚。利用岩心观察、连井剖面对比、薄片分析、地震属性分析等方法,对巴楚组底部砂泥岩段沉积特征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巴楚组底部砂泥岩段主要为冲积扇、潟湖、障壁型滨岸相沉积。冲积扇沉积发育于工区北部S85井附近,为北东-南西向展布的朵状体,岩性以大套细-中砾岩为主,物性差,不具储集能力;潟湖沉积分布于工区南部古鼻凸西南轴部,岩性主要为钙质泥岩、泥灰岩;障壁岛沉积位于工区南缘,沿北东东向平行于阿克库勒古鼻隆轴线分布;滨岸沉积位于工区西南部,主要发育临滨亚相,以细砂岩沉积为主。障壁沙坝和滨岸临滨砂岩的储集能力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积扇 潟湖 障壁岛 地震属性 塔河油田
下载PDF
用反射波强度斜率识别层序及沉积环境 被引量:5
10
作者 冯明友 韩强 蒲仁海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80-381,共2页
基于岩心和测井综合分析,充分利用反射强度斜率对层序的敏感性,研究塔河地区下石炭统巴楚组底部砂泥岩段的沉积相。根据地震属性反射强度斜率横向变化图,通过沉积旋回对比,识别出涨潮三角洲、沿岸滨面砂、消舄湖、障壁岛等沉积环境,较... 基于岩心和测井综合分析,充分利用反射强度斜率对层序的敏感性,研究塔河地区下石炭统巴楚组底部砂泥岩段的沉积相。根据地震属性反射强度斜率横向变化图,通过沉积旋回对比,识别出涨潮三角洲、沿岸滨面砂、消舄湖、障壁岛等沉积环境,较以往利用地震属性划分沉积相的其他方法更贴近实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相 地震属性 反射强度斜率 涨潮三角洲 障壁岛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西南缘上震旦统克孜苏胡木组有障壁海岸沉积体系 被引量:2
11
作者 罗顺社 时德 +1 位作者 张存善 代俭科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4-25,共2页
通过对塔里木盆地西南缘上震旦统克孜苏胡木组详细的岩石学特征、沉积相类型、组合及沉积层序研究认为,研究区克孜苏胡木组为一典型的有障壁海岸沉积体系,可划分出滨外陆棚、障壁岛和潮坪3个亚相;障壁岛海滩体系在研究区发育近滨、前滨... 通过对塔里木盆地西南缘上震旦统克孜苏胡木组详细的岩石学特征、沉积相类型、组合及沉积层序研究认为,研究区克孜苏胡木组为一典型的有障壁海岸沉积体系,可划分出滨外陆棚、障壁岛和潮坪3个亚相;障壁岛海滩体系在研究区发育近滨、前滨微相而后滨砂丘不发育;潮坪沉积体系包括潮上带、潮间带和潮下带3个微相;沉积演化和沉积模式研究表明其属海退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震旦系 克孜苏胡木组 沉积环境 潮坪 障壁岛
下载PDF
平顶山煤田山西组沉积体系与聚煤模式 被引量:3
12
作者 葛道凯 杨起 李宝芳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EI CSCD 1994年第1期52-64,共13页
讨论了河南平顶山煤田山西组的沉积体系和聚煤模式。文中提出山西组下段形成于碎屑障壁海岸环境,山西组上段为三角洲沉积体系的进积部分。已组煤形成于障壁海岸沉积体系的上部,其发育过程明显受到基底沉积环境的控制。已组煤的聚煤作用... 讨论了河南平顶山煤田山西组的沉积体系和聚煤模式。文中提出山西组下段形成于碎屑障壁海岸环境,山西组上段为三角洲沉积体系的进积部分。已组煤形成于障壁海岸沉积体系的上部,其发育过程明显受到基底沉积环境的控制。已组煤的聚煤作用特征是沉积基底地形高差、压实沉降率与泥炭堆积速率之间的平衡关系随海平面变化而变化。己组煤发育的气候条件可能属热带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坪 泻湖 障壁岛 沉积体系 聚煤模式 山西组
下载PDF
近44年来滦河口障壁岛演变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唐山市龙岛为例 被引量:3
13
作者 程林 田海兰 +1 位作者 刘西汉 王艳霞 《海洋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2-30,共9页
为掌握滦河口障壁岛的演变特征、为海岛保护与适度利用提供数据支撑,以唐山市龙岛为例,基于RS及GIS技术,分析了近44年来障壁岛的演变特征,并探讨了影响海岛演变的主要因素。分析显示,近44年来海岛面积和长度分别呈减少和增加的趋势,海... 为掌握滦河口障壁岛的演变特征、为海岛保护与适度利用提供数据支撑,以唐山市龙岛为例,基于RS及GIS技术,分析了近44年来障壁岛的演变特征,并探讨了影响海岛演变的主要因素。分析显示,近44年来海岛面积和长度分别呈减少和增加的趋势,海岛质心位置向西南偏西方向迁移,海岛外海一侧岸线不断后退,平均后退速率达7.37 m/a,其中1978-1984年、1996-2003年、2008-2013年及2018-2019年海岛侵蚀后退明显。研究认为,由于滦河口的自然迁移,河流输沙减少,受沿岸输沙特征影响,海岛主体部分侵蚀而两端沙嘴处堆积,海岛自然状态下已出现5~6 m/a的侵蚀。航道整治挖岛及景区建设挖岛导致近年来海岸典型断面平均后退速率达到研究期内最大值14.27 m/a,海岛长度也出现明显减少,是影响海岛演变的首要因素。滦河流域大型水库的修建使滦河输沙急剧减少,海岛岸线侵蚀加剧、海岛面积明显减少,是研究时段内影响海岛演变的次要原因。风暴潮是影响海岛演变的主要的突发性因素,尤其是2018年内短期内密集过境的台风,造成海岛岸线典型断面平均后退达10.25m。当前,海岛的保护与适度利用要遵循海岛演变特征,严格禁止不必要的挖岛采砂,并采取海滩修复、构筑透水潜堤等工程措施对重点功能区海岸线加以防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障壁岛 龙岛 海岛演变过程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海南岛南渡江三角洲北部沿岸的泥沙转运和岸滩运动 被引量:9
14
作者 李春初 田明 +1 位作者 罗宪林 彭炳健 《热带海洋》 CSCD 1997年第4期26-33,共8页
南渡江三角洲海岸可分为东部废弃侵蚀岸、北部泥沙转运岸和西部淤涨堆积岸等三个岸段。北部岸段为了连接东、西部岸段,存在大规模的、有节奏的沿岸泥沙向西和向岸转运及其相应的岸滩运动现象,泥沙主要来自南渡江干流河口及其以东的废... 南渡江三角洲海岸可分为东部废弃侵蚀岸、北部泥沙转运岸和西部淤涨堆积岸等三个岸段。北部岸段为了连接东、西部岸段,存在大规模的、有节奏的沿岸泥沙向西和向岸转运及其相应的岸滩运动现象,泥沙主要来自南渡江干流河口及其以东的废弃侵蚀岸。文中还结合对北部岸段河口和沿岸泥沙转运现律的分析,讨论了波浪优势型河口三角洲特征及其堡岛海岸的形态、动态和泥沙来源以及人类活动对该岸段的影响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口三角洲 泥沙转运 岸滩运动 海南岛
下载PDF
滦河冲积扇-三角洲的范围和类型及其演化 被引量:13
15
作者 薛春汀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3-22,共10页
从晚更新世晚期(早于距今15 000年前)至大约距今2 500年前滦河从河北省迁安流出山区,形成以迁安为顶点的老滦河冲积扇-三角洲,大约2500年前滦河改道,在迁安瓜村东北冲出断层破碎带,夺青龙河,形成以滦县为顶点的新滦河冲积扇-三角洲。全... 从晚更新世晚期(早于距今15 000年前)至大约距今2 500年前滦河从河北省迁安流出山区,形成以迁安为顶点的老滦河冲积扇-三角洲,大约2500年前滦河改道,在迁安瓜村东北冲出断层破碎带,夺青龙河,形成以滦县为顶点的新滦河冲积扇-三角洲。全新世海侵最大边界为冲积扇和三角洲的分界,该界限以北为老冲积扇和新冲积扇,界限以南为老三角洲(陡河口至溯河口)和新三角洲(溯河口至现代河口北),滦河冲积扇-三角洲的西界在迁安-陡河口,新、老滦河冲积扇-三角洲的界限在滦县-滦南-溯河口,曹妃甸岛是老三角洲废弃后仍然残留的障壁岛。滦河三角洲既具有河控三角洲的特点,也有波控三角洲的特点,但滦河三角洲海岸波能相当低,显现出波控三角洲的特点是因为滦河入海泥沙粒度粗的原因,将它归类于河控-波控三角洲更为合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积扇-三角洲 障壁岛 河控-波控三角洲 滦河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宜川地区本溪组储层特征及综合评价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胜 童晨 +2 位作者 张良 何逢阳 杨知敏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83-88,共6页
鄂尔多斯盆地宜川地区上石炭统本溪组主要为障壁岛与泻湖沉积,发育中-粗粒砂岩储层.通过岩心铸体薄片鉴定、毛管压力数据以及孔隙度、渗透率资料分析发现,本溪组砂岩储层以次生溶孔和晶间孔为主,排驱压力均值为0.51MPa,喉道中值半径的... 鄂尔多斯盆地宜川地区上石炭统本溪组主要为障壁岛与泻湖沉积,发育中-粗粒砂岩储层.通过岩心铸体薄片鉴定、毛管压力数据以及孔隙度、渗透率资料分析发现,本溪组砂岩储层以次生溶孔和晶间孔为主,排驱压力均值为0.51MPa,喉道中值半径的均值为0.926μm,孔隙度和渗透率较低,属于低孔低渗的致密性储层.并结合测井解释结果和试气成果,建立储层分类评价标准,综合评价本溪组障壁岛储集层总体较好,局部发育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石炭系 本溪组 障壁岛 砂体展布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中南部本溪组障壁岛沉积特征及沉积相演化 被引量:4
17
作者 刘海龙 《青岛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 CAS 2012年第4期88-94,共7页
为寻找鄂尔多斯盆地中南部高产、高丰度天然气聚集区,本文采用沉积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利用野外露头、岩心、测井等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中南部本溪组障壁岛的沉积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本溪组整体自西向东发育为泻湖亚相-障壁... 为寻找鄂尔多斯盆地中南部高产、高丰度天然气聚集区,本文采用沉积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利用野外露头、岩心、测井等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中南部本溪组障壁岛的沉积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本溪组整体自西向东发育为泻湖亚相-障壁岛亚相-陆棚亚相沉积,障壁岛亚相储层分布面积不广,但部分井试气效果较好。试验区骨架砂体厚8~12m,总体呈北东—南西向展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沉积特征 障壁岛 沉积相演化
下载PDF
医疗服务信息连续性对分级医疗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鹏 卞城 +4 位作者 李念念 陆华 徐舒曼 吴静雅 王珩 《安徽医学》 2014年第1期109-110,共2页
医疗服务信息不连续影响着我国分级医疗格局的形成,本文通过对影响医疗服务信息连续性的"信息孤岛"、机构沟通障碍等问题的探讨,以期解决部分医疗服务信息不连续问题,从而促进分级医疗体系的推进。
关键词 信息连续 分级医疗 信息孤岛 沟通障碍
下载PDF
烟台芝罘岛连岛沙坝地区全新世以来的地貌与环境演变 被引量:7
19
作者 王庆 仲少云 +1 位作者 毛爱华 满宗元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1-36,共6页
在前人研究成果和已有钻孔资料的基础上,通过野外观测、地貌制图、钻探、取样、年代测定和孢粉分析,对芝罘岛连岛沙坝地区全新世以来的地貌和环境演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芝罘岛沙坝地区可划分为北部芝罘岛、南部基岩岬角和中部海积... 在前人研究成果和已有钻孔资料的基础上,通过野外观测、地貌制图、钻探、取样、年代测定和孢粉分析,对芝罘岛连岛沙坝地区全新世以来的地貌和环境演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芝罘岛沙坝地区可划分为北部芝罘岛、南部基岩岬角和中部海积—冲积—风积平原3个地貌单元,其中中部堆积平原又包括西部的河口沙坝—泻湖平原和东部的连岛沙坝平原,其界线为大沽夹河河口。芝罘岛沙坝地区全新统包括5种沉积相、11种沉积亚相,它们构成海侵体系(TST)和高海面体系(HST)两种基本层序,前者形成于6000aBP前的全新世最大海侵时期,后者形成于6000aBP以来的相对海面波动时期。芝罘岛连岛沙坝北部形成于6000~5000aBP的相对海面稳定期及4000aBP以来的波动期,其下伏平台6000aBP前即己形成;沙坝南部开始形成于2300aBP前,最后成陆于300a以来,但其下伏平台在7700aBP前已形成。4000aBP以来相对海面的波动式升降及其河流、海岸地貌响应,在连岛沙坝的形成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新世 河床纵剖面 相对海面变化 沙坝平台 芝罘岛连岛沙坝
下载PDF
渤海湾障壁岛-潟湖型成陆过程及对今后海岸带可持续发展的启示--纪念天津地质调查中心第四纪地质调查与研究转入海岸带方向40年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宏 《华北地质》 2022年第1期1-17,共17页
以1980年代中期为界,天津地质调查中心的第四纪地质学研究,经历了前后两个阶段。前一阶段是以第四纪冰川与地层学为主,后一阶段则逐渐转为海岸带地学调查与研究。本文简要回顾了历经全室三代人的不懈努力,在第二阶段的泥质海岸带地层学... 以1980年代中期为界,天津地质调查中心的第四纪地质学研究,经历了前后两个阶段。前一阶段是以第四纪冰川与地层学为主,后一阶段则逐渐转为海岸带地学调查与研究。本文简要回顾了历经全室三代人的不懈努力,在第二阶段的泥质海岸带地层学、年代学、古生物学和地球物理学等领域以及在服务海岸带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取得的成果。接着,通过对渤海湾中全新世以来海退过程中的“障壁岛-潟湖成因”假说的论证,介绍一个从地学基础研究向战略性应用研究“转化”的具体案例。基于对海面变化、海面标志点的地层学内涵、地貌学和年代学的研究,获得以下认识:(1)消除现代人为抽取地下水引起的下沉后,渤海湾的校正相对海平面变化带位于全球冰融水等效海面变化带内、或比后者稍高,说明区域性均衡掀升可以抵消局地新构造和沉积自压实二者共同造成的下沉,使得近7 ka以来研究区海退过程中的陆地地表长期处于潮间带海水的影响之下,这成为该地区形成“障壁岛-潟湖体系”的前提条件。(2)牡蛎礁平原的岭地与贝壳堤平原的泥质堤相同,它们可被称为“泥质堤”,与贝壳堤同属从潮间带发育起来的障壁岛型古海岸线。贝壳堤-泥质堤与堤后潟湖(及潟湖型洼地),共同构成了渤海湾“障壁岛-潟湖体系”。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再次勾勒并订正了贝壳堤-泥质堤古海岸线、潟湖(及潟湖型洼地)的时空分布。(3)最大海侵边界与具明显凸起地貌特征的最老古海岸线(最老贝壳堤-泥质堤)之间的宽达~30~100 km、距今~7~4.7(3.5)ka的低地,应属于第一期“古潟湖类洼地”;此后,随着不断向海推进的、逐渐年轻的多道贝壳堤-泥质堤障壁岛岸线的形成,在它们向陆一侧相应出现逐渐年轻的多期潟湖洼地环境。这种周期性的反复,成为渤海湾“沧海变桑田”的基本特征。(4)尽管这个过程被近两个世纪以来的人类活动极大地掩盖,但面对21世纪海面上升以及局地环境现状(保有高程偏低、地面下沉、潜水位与含水层顶板反倾等),本文预测障壁岛-潟湖特征将重新凸显:例如围海造陆区块-沿海堤坝共同构成的人工岸线向陆一侧的面积广大的原始潟湖地貌景观的湿地特征将可能进一步加强。虽然当前的“海岸带绿色屏障带”布局契合本文揭示的障壁岛-潟湖自然过程,但仍应从地质历史发展的角度,予以重新审视,以使中长尺度的规划具有更为科学、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面变化 贝壳堤 泥质堤 堤后洼地 障壁岛-潟湖体系 地质演化周期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