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7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bnormal Basal Ganglia Functional Connectivity in Idiopathic Generalized Epilepsy 被引量:1
1
作者 Cheng Luo Yang Xia +1 位作者 Zhi-Wei Guo Dong Zhou 《Journal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AS 2011年第3期278-284,共7页
The basal ganglia have been implicated in a modulation role in idiopathic generalized epilepsy (IGE) by an invasive electrophysioigic means.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basal ganglia functional connectivity by using... The basal ganglia have been implicated in a modulation role in idiopathic generalized epilepsy (IGE) by an invasive electrophysioigic means.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basal ganglia functional connectivity by using the region-wise functional connection analysis in 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MRI) in IGE. The increased functional connectivity within basal ganglia, and between the basal ganglia and the thalamus, and decreased functional connectivity between basal ganglia and motor cortex are found in IGE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s. These findings not only implicate dysfunctional integration in the motor loop in IGE and the enhanced interaction in the modulated loop, but also suggest that the basal ganglia modulate the generalized epileptic discharges with the influence over thalamus in the corticothalamus networ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dex Terms-basal ganglia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unctional connectivity idiopathic generalized epilepsy.
下载PDF
不同微创穿刺引流时间窗对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
2
作者 贺建辉 武利伟 +4 位作者 王伟林 宫辛 胡耀文 刘振杰 董海青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4年第11期1382-1386,共5页
目的比较不同微创穿刺引流时间窗下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神经外科行微创穿刺引流术的150例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患者的相关资料,采集时间2020-01—2023-01,按不同时间窗将... 目的比较不同微创穿刺引流时间窗下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神经外科行微创穿刺引流术的150例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患者的相关资料,采集时间2020-01—2023-01,按不同时间窗将患者分为超早期组(于发病6 h内实施手术)、早期组(于发病6~24 h内实施手术)与延期组(于发病24 h后实施手术)各50例。比较3组患者手术情况,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及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评估治疗前后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变化,并统计各组疗效及预后情况。结果早期组术后3 d血肿残余量明显(7.84±1.94)mL少于超早期组(10.23±2.56)mL与延期组(12.30±2.22)mL,且住院时间(15.02±6.13)d也明显短于超早期组(18.38±5.41)d与延期组(20.57±5.88)d(P<0.05);治疗后各组NIHSS评分均降低,ADL评分均升高(P<0.05),早期组各评分改善情况最显著(P<0.05);超早期组、早期组、延期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74.00%、94.00%、70.00%,早期组明显高于超早期组与延期组(P<0.05),但超早期组与延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分级情况显示,早期组优于超早期组与延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穿刺引流治疗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疗效显著,但以发病6~24 h进行手术的效果更为理想,其不仅能加快术后恢复,缩短住院时间,还可在提高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同时改善术后预后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穿刺引流 时间窗 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 认知功能 生活质量
下载PDF
经脑沟裂间隙入路对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脑血流、神经功能及微炎症的影响
3
作者 朱深海 何少武 +1 位作者 李霞 吴钟其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243-246,共4页
目的分析经脑沟裂间隙入路对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脑血流、神经功能及微炎症的影响。方法选择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96例,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n=47,经脑沟裂间隙入路)和对照组(n=49,常规经脑回皮质手术)。比较两组患者脑... 目的分析经脑沟裂间隙入路对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脑血流、神经功能及微炎症的影响。方法选择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96例,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n=47,经脑沟裂间隙入路)和对照组(n=49,常规经脑回皮质手术)。比较两组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外周阻力(Rv)、平均血流量(Qm)、平均血流速度(Vm)]、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HISS)、血清神经因子[神经生长因子(NGF)、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神经肽(NPY)]、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金属基质蛋白酶-9(MMP-9)、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出血量、意识恢复时长、住院时长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Rv均降低,Qm、Vm均升高,血清NSE、NGF、NPY、MMP-9、hs-CRP、TNF-α水平及NHISS评分均下降,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观察组气管切开、脑再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脑沟裂间隙入路手术能有效改善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临床疗效和脑血流,减轻微炎症状态,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脑沟裂间隙入路 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 脑血流动力学 神经功能 微炎症
下载PDF
基于功能连接分析对基底节区卒中患者的偏侧化研究
4
作者 茆倩倩 陈宇辰 +3 位作者 陈慧铀 姜亮 姜海龙 殷信道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18,共6页
目的 探究左侧基底节区卒中患者(left-sided basal ganglia stroke,L-BGS)与右侧基底节区卒中患者(right-sided basal ganglia stroke,R-BGS)大脑静态和动态功能连接的改变,进一步探索卒中偏侧化机制。材料与方法 选取23名L-BGS患者、18... 目的 探究左侧基底节区卒中患者(left-sided basal ganglia stroke,L-BGS)与右侧基底节区卒中患者(right-sided basal ganglia stroke,R-BGS)大脑静态和动态功能连接的改变,进一步探索卒中偏侧化机制。材料与方法 选取23名L-BGS患者、18名R-BGS患者和20名健康对照(healthy controls,HCs),分别对三组受试者进行静息态功能MRI (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RI,rs-fMRI)扫描。基于rs-fMRI和滑动窗口技术分别对两组患者和HCs进行静态功能连接分析和动态功能连接分析。结果 在静态脑网络连接分析中,同HCs组相比,L-BGS组患者表现为更广泛的网络内连通性增加及减弱(P<0.001,团块水平FWE校正);R-BGS组患者则有着更为广泛的网络间连接受损(P<0.016 7,FDR校正)。在动态连接分析中,相较于HCs组,L-BGS组患者表现出更积极的网络连接重组(P<0.05,FDR校正)。结论 本研究证实在基底节区卒中发生的1个月内,L-BGS患者表现出更积极的静态与动态脑网络连接的代偿性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节区卒中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成像 动态功能网络连接 偏侧化
下载PDF
早期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轻中度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分析
5
作者 魏峰 李修龙 +2 位作者 张雷 董国平 崔燕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4年第2期46-49,共4页
目的分析早期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应用在轻中度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HICH)中的临床效果。方法80例轻中度的基底核区HICH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取保守方式治疗,研究组实施早期颅内血肿微创清除... 目的分析早期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应用在轻中度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HICH)中的临床效果。方法80例轻中度的基底核区HICH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取保守方式治疗,研究组实施早期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神经功能评分、认知功能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5.00%,与对照组77.50%相比更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神经功能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神经功能评分(13.64±2.12)分比对照组的(19.74±5.26)分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注意评分(5.71±0.43)分、命名评分(2.76±0.24)分、语言流畅评分(1.99±0.37)分、定向力评分(5.97±0.45)分、延迟记忆评分(2.96±0.33)分、抽象思维评分(1.65±0.33)分、视空间的执行能力评分(4.79±0.53)分、总分(23.85±5.47)分与对照组的(4.12±0.49)、(2.04±0.03)、(1.52±0.08)、(4.06±0.32)、(1.76±0.14)、(1.14±0.21)、(4.02±0.46)、(17.28±2.35)分相比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7.50%与对照组25.00%相比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应用在轻中度的基底核区HICH患者效果较好,可帮助患者更好地恢复其神经功能,帮助患者提升认知功能,降低术后并发症,能有效促进其早日康复,临床上值得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颅内血肿 微创清除术 高血压脑出血 认知功能 基底核区 神经功能
下载PDF
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中葛根芩连汤对胰岛功能、中医证候积分的影响
6
作者 孙师钢 汪勤 《糖尿病新世界》 2024年第9期84-86,90,共4页
目的探究葛根芩连汤应用于糖尿病血糖控制中的效果及对胰岛功能和中医证候积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4年1月到吉林省残疾人康复中心就诊的102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基础控糖治疗方案)、研究组(在... 目的探究葛根芩连汤应用于糖尿病血糖控制中的效果及对胰岛功能和中医证候积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4年1月到吉林省残疾人康复中心就诊的102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基础控糖治疗方案)、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加入葛根芩连汤治疗),各51例。比较两组血糖控制、胰岛功能及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情况。结果治疗2个月后,研究组各项血糖及胰岛功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2个月后,观察组多食善饥、口干多饮、疲乏无力、小便频数等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糖尿病患者接受基础控糖方案与葛根芩连汤联用治疗方式,控糖效果更佳,胰岛功能及中医证候积分均显著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葛根芩连汤 血糖控制 基础控糖 胰岛功能 症候积分
下载PDF
立体定向穿刺引流术治疗基底节区自发性脑出血的疗效分析
7
作者 邓鹏程 张永明 +4 位作者 姜国伟 张圣帮 徐旭东 黄振山 丁俊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4年第4期438-441,447,共5页
目的 探究机器人立体定向穿刺血肿引流术治疗基底节区自发性脑出血的疗效。方法 选取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2019年1月—2023年10月共71例基底节区自发性脑出血的患者,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6例行开颅手术,实验组35例,在机器人辅... 目的 探究机器人立体定向穿刺血肿引流术治疗基底节区自发性脑出血的疗效。方法 选取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2019年1月—2023年10月共71例基底节区自发性脑出血的患者,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6例行开颅手术,实验组35例,在机器人辅助下行立体定向穿刺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术后神经功能较对照组均显著提升(P<0.05);术后1周实验组血肿较对照组显著缩小;术后两组总有效率均在90.00%以上(P>0.05);实验组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术后3、6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显著升高,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显著下降(P<0.05)。结论 机器人立体定向穿刺血肿引流术能显著提升基底节区自发性脑出血术后患者的神经功能、缩小血肿,同时显著改善并发症与远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节区自发性脑出血 机器人立体定向穿刺血肿引流术 神经功能 疗效
下载PDF
神经内镜硬通道微创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及安全性 被引量:1
8
作者 火旭其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4期37-41,共5页
目的:分析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采取神经内镜硬通道微创治疗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20年1月—2023年1月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接诊的80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取随机法将患者分为两组,一组应用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进行治... 目的:分析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采取神经内镜硬通道微创治疗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20年1月—2023年1月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接诊的80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取随机法将患者分为两组,一组应用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进行治疗,共40例为对照组,另一组应用神经内镜硬通道微创治疗,共40例为研究组。对比两组各项手术指标、神经缺损功能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3个月,研究组的卒中量表评分及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血肿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残留血肿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治疗之后出现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为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提供神经内镜硬通道微创治疗,可以帮助促进患者术后身体康复,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缺损功能,减少并发症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 神经内镜硬通道微创治疗 神经缺损功能 并发症
下载PDF
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性脑出血对神经功能及炎症因子影响分析
9
作者 杨永亮 《黑龙江医学》 2024年第2期133-135,139,共4页
目的:观察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神经功能、炎症因子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5月—2022年5月郑州市第十五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基底节区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一般资料,根据抽... 目的:观察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神经功能、炎症因子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5月—2022年5月郑州市第十五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基底节区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一般资料,根据抽签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观察组予以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耗时、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41、64.328、19.382、56.502,P<0.05)。术后观察组的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钙结合蛋白b(S100b)水平,卒中量表(NIHSS)和改良Rakin量表(m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503、11.363、60.164、20.012,P<0.05)。术后观察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β(IL-1β)等炎症因子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684、4.510、11.326、6.074,P<0.05)。术后7 d内的血肿清除率高于对照组,术后1个月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535;χ^(2)=5.741,P<0.05)。结论:对基底节区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实施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可增强治疗效果,对改善患者脑神经功能、改善机体炎症反应、提升血肿清除率并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均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节区高血压性脑出血 微创穿刺引流术 神经功能 炎症因子 血肿清除率
下载PDF
神经内镜治疗基底节脑出血患者的效果及其对认知功能的影响
10
作者 刘鹏 邓中坤 《中外医疗》 2024年第9期47-50,共4页
目的探究神经内镜对基底节脑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其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21年12月—2023年12月秀山县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基底节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最新统计学软件生成随机序列后予以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5例。... 目的探究神经内镜对基底节脑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其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21年12月—2023年12月秀山县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基底节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最新统计学软件生成随机序列后予以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予以显微手术治疗,观察组予以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血清学指标、认知功能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68,P<0.05)。观察组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血浆内皮素(Endothelin,ET)、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851、6.318、13.663,P均<0.05);观察组认知功能评定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中的注意力、延迟记忆、抽象思维、语言流畅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99、4.437、2.406、2.231,P均<0.05)。观察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80,P<0.05)。结论在基底节脑出血患者的手术选择上,神经内镜治疗效果突出,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血清学指标水平和认知功能,且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节脑出血 神经内镜 治疗效果 血清学指标 认知功能 不良事件
下载PDF
Anterior limb lesions in bilateral internal capsules and memory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refractory 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被引量:3
11
作者 Yumei Jiang Bomin Sun +3 位作者 Xiaoping Wang Weifeng Zhang Xinfeng Zhao Lassonde MO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12期948-953,共6页
BACKGROUND: Previous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lesions in the anterior limb of the internal capsule contribute to obsessive-compulsive symptoms in patients with refractory 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OCD). However... BACKGROUND: Previous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lesions in the anterior limb of the internal capsule contribute to obsessive-compulsive symptoms in patients with refractory 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OCD). However, few reports have addressed the effects of lesions in the anterior limb of the internal capsule on cognition, learning, and memory functions in patients with refractory OCD.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degree of damage to memory tasks in refractory OCD patients following lesions to the anterior limb of the internal capsule. DESIGN, TIME AND SETTING: A case-controlled, observational study was performed at the Department of Functional Neurosurgery, Ruijin Hospital,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China from May 2007 to March 2008. PARTICIPANTS: A total of 10 refractory OCD patients were admitted to the Department of Functional Neurosurgery, Ruijin Hospital,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China from May 2007 to March 2008 and were recruited for this study. The OCD patients were of equal gender, with an average age of (25.1 ± 9.6) years. An additional 10 healthy volunteers were enrolled from a community of Shanghai City as controls; they were of equal gender and aged (25.1 ± 8.6) years. METHODS: A total of 10 refractory OCD patients were subjected to lesions in the anterior limbs of the bilateral internal capsules. Wechsler Memory Scale-Chinese Revision (WMS-CR, as a task of explicit memory) and the Nissen Version (serial reaction time task) software (SRTT, as a task of implicit memory) were applied to determine memory functions and learning performance in pre- and post-operative OCD patients and controls. MAIN OUTCOME MEASURES: WMS scores, reaction time in SRTT, and Yale-Brown obsessive compulsive scale scores were measured in pre- and post-operative OCD patients and controls. RESULTS: Compared to controls, the pre-operative OCD patients exhibited reduced memory task scores (P = 0.005), whereas scores for reciting numbers of backwards digits were greater (P = 0.000). Figure recall and associative memory were less in OCD patients at 1 week following surgery than in the pre-operative OCD patients (P = 0.042, P = 0.002, respectively). Reaction time in implicit SRTT was significantly longer in pre-operative OCD patients compared with controls and post-operative OCD patients (P = 0.01, P = 0.03, respectively). These results suggested ameliorated SRTT following neurosurgery. Yale-Brown Obsessive Compulsive Scale results revealed significantly improved OCD following lesions in the internal capsule (P = 0.04). Some post-operative OCD patients suffered from deficits in short-term memory and implicit memory. CONCLUSION: Lesions in anterior limbs of bilateral internal capsules improve obsessive- compulsive symptoms and implicit memory in OCD patients, but result in aggravated short-term memory defici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functional neurosurgery basal ganglia COGNITION implicit memory
下载PDF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椎—基底动脉系统血流动力学参数与平衡功能的相关性及评估病情程度价值 被引量:7
12
作者 张敬 李锦 +2 位作者 王佳 纪叶 韩敬哲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期140-146,共7页
目的:探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椎—基底动脉系统血流动力学参数与平衡功能的相关性及对病情程度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9月我院收治的117例BPPV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不同眩晕分级患者临床资料、椎—基底动... 目的:探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椎—基底动脉系统血流动力学参数与平衡功能的相关性及对病情程度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9月我院收治的117例BPPV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不同眩晕分级患者临床资料、椎—基底动脉系统血流动力学参数[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平均血流速度(MFV)、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平衡功能[前庭症状指数(VSI)、Berg平衡量表(BBS)、计时平衡时间],分析椎—基底动脉系统血流动力学参数与平衡功能的相关性及其对BPPV患者病情程度的评估价值。结果:随着BPPV患者眩晕分级加重,椎—基底动脉系统PSV、EDV、MFV、BBS评分、计时平衡时间下降,RI、PI及VSI指数升高(P<0.05)。BPPV患者椎—基底动脉系统PSV、EDV、MFV与VSI评分呈负相关关系,与BBS评分、计时平衡时间呈正相关关系,RI、PI与VSI评分呈正相关关系,与BBS评分、计时平衡时间呈负相关关系(P<0.05)。椎—基底动脉系统血流动力学参数评估BPPV患者病情程度AUC均>0.7。结论: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与BPPV患者平衡功能密切相关,监测上述参数变化情况可辅助临床判断病情程度,指导个性化治疗方案制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椎—基底动脉系统 血流动力学 平衡功能 病情程度
下载PDF
双相抑郁伴自杀意念患者的认知功能与脑基底节、丘脑区磁共振质子波谱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丞 刘若楠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3年第5期29-32,共4页
目的 探讨双相抑郁伴自杀意念患者的认知功能与脑基底节、丘脑区磁共振质子波谱的相关性,为临床治疗双相抑郁伴自杀意念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0月至2022年5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40例双相抑郁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 探讨双相抑郁伴自杀意念患者的认知功能与脑基底节、丘脑区磁共振质子波谱的相关性,为临床治疗双相抑郁伴自杀意念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0月至2022年5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40例双相抑郁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是否伴自杀意念分为A组(不伴有自杀意念)、B组(伴自杀意念),每组2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24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杨氏躁狂评定量表(YMRS)、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采用磁共振检测脑基底节区、丘脑区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肌酸(Cr)、胆碱(Cho)、肌醇(MI)、乳酸(Lac)数值,并分析患者认知功能与脑基底节区、丘脑区NAA/Cr、Cho/Cr、MI/Cr、Lac/Cr值的相关性。结果 与A组比,B组患者HAMD-24、HAMA、YMRS评分均显著升高,MoCA评分、左侧脑基底节区NAA/Cr值、右侧脑基底节区MI/Cr值及右侧丘脑区Cho/Cr值均显著降低(均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结果显示,双相抑郁患者MoCA评分与左侧脑基底节区NAA/Cr、右侧脑基底节区MI/Cr值、右侧丘脑区Cho/Cr值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 双相抑郁伴自杀意念患者存在明显的抑郁、焦虑、躁狂症状,且有认知功能障碍,脑基底节区、丘脑区均存在神经元功能紊乱,并且患者受到了比较严重的基底节神经损害,且与认知功能存在一定的关联,故临床可早期对患者进行认知功能评估与磁共振检查,以发现患者的自杀意念,降低不良预后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抑郁 自杀意念 认知功能 磁共振 脑基底节 丘脑
下载PDF
中等量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手术适应证的探讨 被引量:10
14
作者 王浩宇 崔建忠 +7 位作者 魏建强 夏景瑞 孟禄恩 洪铭岩 王宏宇 刘宽 栾小红 王凯杰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87-92,共6页
目的 探讨中等量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患者能否从微创手术中获益。方法 回顾性比较我院2018年8月~2021年8月222例中等量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采用颅脑手术头架微创治疗(微创手术组112例)或保守治疗(保守治疗组110例)的疗效,观察指标包括治疗... 目的 探讨中等量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患者能否从微创手术中获益。方法 回顾性比较我院2018年8月~2021年8月222例中等量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采用颅脑手术头架微创治疗(微创手术组112例)或保守治疗(保守治疗组110例)的疗效,观察指标包括治疗后7 d再出血率,30 d病死率,3、7 d血肿残留量,90、180 d mRS评分,180 d患侧上、下肢肌力。结果 2组术后7 d再出血率与30 d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7%(3/112)vs.0.9%(1/110),χ^(2)=0.237,P=0.627;2.7%(3/112)vs.4.6%(5/110),log-rank χ^(2)=0.547,P=0.460];微创手术组术后3、7 d血肿残留量中位数明显少于保守治疗组[5.6(4.0,8.0)ml vs. 21.6(19.6,24.3)ml,Z=-12.812,P=0.000;1.8(0.0,3.1)ml vs. 18.6(15.8,21.4)ml,Z=-12.901,P=0.000];微创手术组术后180 d患侧上、下肢肌力明显好于保守治疗组(Z=-2.566,P=0.010;Z=-2.039,P=0.041);微创手术组术后90、180 d mRS评分显著优于保守治疗组(Z=-2.412,P=0.016;Z=-5.559,P=0.000)。结论 对于20~40 ml中等量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患者,微创手术安全性好,早期血肿清除率高,可以改善180 d患侧肌力及神经功能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手术 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 肌力分级 神经功能
下载PDF
经脑沟裂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基底核区脑出血患者的效果
15
作者 杨彬源 李少鹏 +2 位作者 付万新 罗灼明 叶泽驹 《中外医学研究》 2023年第19期21-25,共5页
目的:探究基底核区脑出血患者采取经脑沟裂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2年6月东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基底核区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试验组,各30例。对照组经脑回皮质手术治疗,试验... 目的:探究基底核区脑出血患者采取经脑沟裂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2年6月东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基底核区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试验组,各30例。对照组经脑回皮质手术治疗,试验组经脑沟裂入路显微手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Barthel指数量表(BI)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及免疫功能指标情况。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周、12周,试验组B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试验组恢复良好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低于对照组的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7 d,试验组CD3^(+)、CD4^(+)及CD4^(+)/CD8^(+)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脑沟裂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基底核区脑出血的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免疫系统紊乱等情况,减少并发症发生,改善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核区 脑出血 经脑沟裂入路 显微手术 免疫功能
下载PDF
神经内镜下经额锁孔入路对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及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阔 武树超 +2 位作者 魏志玄 谢宗新 王博 《罕少疾病杂志》 2023年第10期13-14,17,共3页
目的探究神经内镜下经额锁孔入路对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20年3月~2022年3月收治的102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按手术方式不同设为49例对照组(显微镜下经颞锁孔入路)与53例研究组(神经内镜下经额... 目的探究神经内镜下经额锁孔入路对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20年3月~2022年3月收治的102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按手术方式不同设为49例对照组(显微镜下经颞锁孔入路)与53例研究组(神经内镜下经额锁孔入路)。比较两组手术效果、血肿清除率、神经功能(GC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MBI评分)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住院时间及血肿清除率相比无差异(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比对照组短,术中出血量比对照组少(P<0.05);两组术后神经纤维束各向异性值、相对各向异性值均比术前高,且研究组比对照组高(P<0.05);两组术后GCS评分、MBI评分均比术前高,且研究组术后GCS评分比对照组高(P<0.05);两组再出血、脑梗死等并发症发生率相比无差异(P>0.05)。结论神经内镜下经额锁孔入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安全有效,可明显减少患者术中出血,促进其神经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节区脑出血 神经内镜 锁孔入路 神经功能
下载PDF
Prior Somatic Stimulation Improves Performance of Acquired Motor Skill by Facilitating Functional Connectivity in Cortico-Subcortical Motor Circuits
17
作者 Shintaro Uehara Isao Nambu +2 位作者 Michikazu Matsumura Shinji Kakei Eiichi Naito 《Journal of Behavioral and Brain Science》 2012年第3期343-356,共14页
Once people have a well-trained motor skill, their performance becomes stabilized and achieving substantial improvement is difficult. Recently, we have shown that even a plateaued hand motor skill can be upgraded with... Once people have a well-trained motor skill, their performance becomes stabilized and achieving substantial improvement is difficult. Recently, we have shown that even a plateaued hand motor skill can be upgraded with short-period electrical stimulation to the hand prior to the task. Here, we identify the neuronal substrates underlying the improvement of the plateaued skill by examining the enhanced functional connectivity in the sensory-motor region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motor learning. We measured brain activity using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nd performed psychophysiological interaction analysis. We recruited seven right-handed very-well trained participants, whose motor performance of continuously rotating two balls with their right hands became stabilized at higher performance levels. We prepared two experiments, in each of which they repeated an experimental run 16 times. In each run, they performed this cyclic rotation as many times as possible in 16 s. In the thenar-stimulation experiment, we applied 60-s stimulation to the thenar muscle before each of the 5th - 12th runs, and the others were preceded by ineffective sham stimulation. In the control experiment, the sham was always provided. Thenar stimulation enabled the participants to perform the movements at higher cycles. In association with this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we found enhanced activity couplings between the primary motor cortex and the sensorimotor territory of the putamen and between the cerebellum and the primary sensorimotor cortices, without any quantitative activity increase. Neither behavioral change nor these increased activity couplings were observed in the control.Thus, in contrast to the stable neuronal states in the cortico-subcortical motor circuits when the well-learned task is repeated at the later stages of motor skill learning, plastic changes in the motor circuits seem to be required when the plateaued skill is upgraded, and the stimulation may entail a state of readiness for the plastic change that allows subsequent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rtico-Subcortical MOTOR Circuit Primary MOTOR Cortex basal GANGLIA Cerebellum MOTOR Skill Learning SOMATIC STIMULATION Neuronal Plasticity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下载PDF
责任制护理对基底节区脑出血术后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吴沛 蒋斌 《临床研究》 2023年第3期154-157,共4页
目的探究责任制护理对基底节区脑出血术后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5月至2021年6月基底节区脑出血术后患者97例,根据入院顺序不同分为对照组(N=48)、观察组(N=49)。对照组给予常... 目的探究责任制护理对基底节区脑出血术后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5月至2021年6月基底节区脑出血术后患者97例,根据入院顺序不同分为对照组(N=48)、观察组(N=49)。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责任制护理。比较两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价表(FMA)、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量表(CSS)、焦虑、抑郁自评量表(SAS、SD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观察组FMA、SS-QOL评分高于对照组,CSS、ADL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SAS、SDS评分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5.92%(47/49)]高于对照组[81.25%(39/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责任制护理可促进神经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提高生活质量,改善基底节区脑出血术后患者心理状态,提升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责任制护理 神经功能 基底节区脑出血
下载PDF
早期康复治疗对基底节区脑出血术后患者的应用效果观察 被引量:1
19
作者 唐艳丽 文颖 《中国社区医师》 2023年第2期150-152,共3页
目的:探析早期康复治疗对基底节区脑出血术后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1年12月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40例基底节区脑出血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参照组,各20例。参照组应用常规治疗,试验组... 目的:探析早期康复治疗对基底节区脑出血术后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1年12月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40例基底节区脑出血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参照组,各20例。参照组应用常规治疗,试验组应用早期康复治疗。比较两组肢体功能恢复情况、神经功能情况、生活能力状况、预后恢复情况、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试验组肢体功能恢复情况、神经功能情况均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生活能力状况、预后恢复情况均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 7)。结论:对基底节区脑出血术后患者使用早期康复治疗能够促进肢体功能恢复,改善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康复治疗 基底节区脑出血 肢体功能 神经功能
下载PDF
血清HMGB-1、sRAGE水平与基底节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文亮 刘叶 +3 位作者 刘亮 高普 吴志宝 王乐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3年第14期1478-1482,共5页
目的 探讨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可溶性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sRAGE)水平在基底节脑出血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在河北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诊治的基底节脑出... 目的 探讨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可溶性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sRAGE)水平在基底节脑出血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在河北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诊治的基底节脑出血患者138例(病例组),另选取同期因头痛等原因进行常规体检者126例(对照组)。收集两组一般资料并进行对比。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清HMGB-1、sRAGE水平;采用中国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CSS)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将其分为轻型55例、中型43例、重型40例;利用改良Rankin量表(mRS)对患者评分,根据评分将随访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采用Pearson法分析血清HMGB-1与sRAGE水平的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基底节脑出血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 病例组血清HMGB-1、sRAGE水平分别为(6.48±1.25) mg/L、(1.64±0.35) ng/m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05±0.25) mg/L、(0.89±0.18) 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型基底节脑出血患者血清HMGB-1、sRAGE水平最高,其次为中型,最后为轻型患者。预后良好组81例,预后不良组57例,预后不良组患者血清HMGB-1、sRAGE水平分别为(7.98±1.31) mg/L、(2.12±0.41) ng/mL,均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5.42±1.25) mg/L、(1.31±0.31) 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血清HMGB-1与sRAGE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667,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HMGB-1、sRAGE均为基底节脑出血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HMGB-1、sRAGE在基底节脑出血患者血清中高表达,二者参与基底节脑出血的发生、发展,二者表达水平的高低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预后有关,有望成为基底节脑出血患者预后评估的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迁移率族蛋白-1 可溶性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 基底节脑出血 神经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