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edimentary system characteristics and depositional filling model of Upper Permian——Lower Triassic in South Yellow Sea Basin 被引量:6
1
作者 YUAN Yong CHEN Jian-wen +3 位作者 ZHANG Yin-g ZHANG Yu-xi LIANG Jie ZHANG Peng-hui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12期2910-2928,共19页
In the South Yellow Sea Basin,Mesozoic–Paleozoic marine strata are generally well developed with large thickness,and no substantial breakthroughs have been made in hydrocarbon exploration.Through research,it is belie... In the South Yellow Sea Basin,Mesozoic–Paleozoic marine strata are generally well developed with large thickness,and no substantial breakthroughs have been made in hydrocarbon exploration.Through research,it is believed that the Upper Permian–Lower Triassic can be regarded as a long-term base-level cycle.Based on drilling data,characteristics of the lithology–electric property combination cyclicity,and the special lithology,the long-term base-level cycle was divided into five medium-term base-level cycles(MC1–MC5).On this basis,the Permian–Triassic sedimentary systems and their filling model were analyz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hange of base-level cycle and transition of sedimentary environment,as well as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rilling sedimentary facies and seismic facie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were six sedimentary systems(fluvial,delta,tidal flat,open platform,restricted platform,and continental shelf)developed in the Upper Permian–Lower Triassic,the sedimentary systems were distributed such that the water was deep in the northwest and shallow in the southeast,and there were two base-level cycle filling models(a relatively stable tidal flat facies and a rapidly transgressive continental shelf facies to stable platform facies)developed in the Upper Permian–Lower Triassic.These models can provide a basis for evaluation of the Mesozoic–Paleozoic hydrocarbon geology in the South Yellow Sea Bas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quence base-level cycle sedimentary system depositional filling model Upper Permian–Lower Triassic South Yellow Sea Basin
下载PDF
湘渝黔地区奥陶系红色岩溶地貌与沉积作用关系
2
作者 陈友智 姜伏伟 +3 位作者 陈颖 杨贵来 于宁 苏孝良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94-703,共10页
文章基于野外露头观测、薄片观察、牙形石研究以及X射线衍射分析,从沉积角度探讨了风化作用与湘渝黔地区奥陶系红色岩溶地貌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同生成岩阶段,大气氧含量的增加,浅海陆棚水底氧化,陆源碎屑中铁离子被氧化形成Fe_(2)O_... 文章基于野外露头观测、薄片观察、牙形石研究以及X射线衍射分析,从沉积角度探讨了风化作用与湘渝黔地区奥陶系红色岩溶地貌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同生成岩阶段,大气氧含量的增加,浅海陆棚水底氧化,陆源碎屑中铁离子被氧化形成Fe_(2)O_(3)进入沉积地层,奠定了地貌颜色;受岩相古地理的影响,早中奥陶世大湾期中上扬子地块自西向东岩相存在分带性,岩溶地貌仅出现在以武汉-松滋-松桃-黄平为中心的浅海陆棚碳酸盐岩弧形相带上;沉积微相决定碳酸盐岩孔隙大小与结构影响风化作用,岩石之间差异风化造就地貌凹凸形;米兰科维奇旋回导致牯牛潭组泥质灰岩与生物碎屑泥晶灰岩相互叠置,环潮坪型米级旋回造就出岩溶地貌的韵律性;灰岩中不溶残余物黏土矿物种类及含量暗示其沉积物源与埋藏史的差异,并影响岩层水化膨胀律和抗风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岩溶地貌 沉积作用 沉积相 野外露头 沉积旋回
下载PDF
咸化湖盆混积岩岩相类型、沉积旋回及相模式——以柴达木盆地风西地区新近系为例
3
作者 宋光永 刘占国 +7 位作者 王艳清 龙国徽 朱超 李森明 田明智 施奇 夏志远 宫清顺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04-1316,共13页
针对咸化湖相混积岩岩性复杂、沉积机制不明确等问题,综合岩心、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测井、碳氧同位素组成等多种资料,采用岩心与测井、岩石学与地球化学交叉结合研究手段,对柴达木盆地风西地区新近系上干柴沟组至下油砂山... 针对咸化湖相混积岩岩性复杂、沉积机制不明确等问题,综合岩心、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测井、碳氧同位素组成等多种资料,采用岩心与测井、岩石学与地球化学交叉结合研究手段,对柴达木盆地风西地区新近系上干柴沟组至下油砂山组(N1—N21)混积岩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风西地区混积岩包括陆源碎屑岩和湖相碳酸盐岩,沉积于远离物源的浅湖环境,偶尔出现半深湖环境,发育5种典型岩相及6种微相类型。稳定碳氧同位素组成揭示,沉积旋回的形成是受气候驱动的补偿-欠补偿循环机制所控制。提出一种干旱咸化背景下的混积岩沉积旋回模式:补偿期湖平面急剧上升,发育泥坪、砂泥坪、滩等微相,沉积机制以物理沉降为主;欠补偿期湖平面缓慢下降,发育灰泥坪、灰云坪、藻丘/席微相,以化学-生物沉积机制为主导。在咸化湖盆混积体系中,湖相碳酸盐岩主要形成于湖退期;相变并非根据传统认为的可容纳空间来解释,而是受控于气候变化导致的湖水化学性质短期波动。研究结果为咸化湖盆混积岩高分辨率层序模式及成因提供了新解释,对指导咸化湖相非常规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风西地区 混积岩 岩相 旋回 相模式 咸化湖相
下载PDF
二连盆地巴音都兰凹陷B51井区白垩系阿四段扇三角洲前缘沉积特征
4
作者 周洪锋 吴海红 +4 位作者 杨禹希 向红英 高吉宏 贺昊文 赵旭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5-97,共13页
在岩心观察和粒度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录井、测井、地震等资料,对二连盆地巴音都兰凹陷B51井区下白垩统阿四段扇三角洲前缘沉积特征、分布规律与发育模式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巴音都兰凹陷B51井区阿四段发育砂砾岩相、砂岩相、粉... 在岩心观察和粒度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录井、测井、地震等资料,对二连盆地巴音都兰凹陷B51井区下白垩统阿四段扇三角洲前缘沉积特征、分布规律与发育模式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巴音都兰凹陷B51井区阿四段发育砂砾岩相、砂岩相、粉砂岩相、泥岩相等四大类,可进一步划分为13个小类,粒度概率累计曲线表现为悬浮一段式、低斜两段式、高斜两段式、滚动-跳跃-悬浮三段式4种类型,具有箱形、钟形、漏斗形、指形、平直形5种测井相标志,发育前积、丘状、杂乱状、亚平行状4种地震相。(2)研究区阿四段扇三角洲前缘发育水下分流主河道、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水下分流间湾、席状砂和远砂坝6种沉积微相,纵向上可分为Ⅰ,Ⅱ,Ⅲ共3个砂组,Ⅱ砂组和Ⅲ砂组沉积时期,扇三角洲前缘砂体分布广泛,水下分流主河道和水下分流河道发育;Ⅰ砂组沉积时期,湖盆范围最大,砂体变细、变薄。(3)研究区阿四段自下而上表现为水进沉积序列,发育退积型扇三角洲前缘,预测B51-71井区和B51-74井区发育的水下分流主河道和水下分流河道为利储集相带,B51-19井区发育的河口坝为较有利的储集相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扇三角洲前缘 沉积特征 水进-退积旋回 粒度概率累计曲线 测井相标志 地震相 水下分流河道 河口坝 阿四段 白垩系 巴音都兰凹陷 二连盆地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腹部下侏罗统三工河组沉积体系 被引量:28
5
作者 王居峰 邓宏文 蔡希源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37-141,共5页
以岩心观察为基础,结合砂岩含量的变化及钻井、测井特征、地震反射等标志,总结了准噶尔盆地腹部侏罗系三工河组的沉积微相类型及相标志。指出,三工河组沉积时期砂体沉积微相的发育与分布主要受北东和北西方向物源体系的控制:由于不同沉... 以岩心观察为基础,结合砂岩含量的变化及钻井、测井特征、地震反射等标志,总结了准噶尔盆地腹部侏罗系三工河组的沉积微相类型及相标志。指出,三工河组沉积时期砂体沉积微相的发育与分布主要受北东和北西方向物源体系的控制:由于不同沉积时期基准面与A/S比值的动态变化、物源体系特征及古地貌形态等的差异,导致了研究区东、西部沉积相类型及演化特征的差异;垂向上,沉积作用经历了由辫状河三角洲(扇三角洲)-曲流河三角洲-湖相的变化,其中三工河组中、晚期形成的三角洲前缘河口坝砂体和水下分支水道砂体是最重要的勘探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侏罗统 物源 沉积体系 准噶尔盆地 砂体 古地貌 沉积微相 三工河组 钻井 曲流河三角洲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腹部侏罗系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特征 被引量:29
6
作者 王居峰 蔡希源 +2 位作者 邓宏文 刘丰臻 刘红兵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6-19,27,共5页
针对准噶尔盆地腹部地区勘探程度低、砂体与油气分布具有较强隐蔽性的特点,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原理和方法用于预测该区侏罗系储集砂体分布规律。根据钻井和地震标定结果,以不整合面和沉积作用转换面为界,将侏罗系划分为4个长期基准... 针对准噶尔盆地腹部地区勘探程度低、砂体与油气分布具有较强隐蔽性的特点,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原理和方法用于预测该区侏罗系储集砂体分布规律。根据钻井和地震标定结果,以不整合面和沉积作用转换面为界,将侏罗系划分为4个长期基准面旋回。短期基准面旋回主要有3种构成样式,形成了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支河道、河口坝和滨浅湖席状砂3种沉积微相类型。根据短期旋回的叠加样式及关键界面对测井曲线的标定结果,建立了侏罗系中期基准面旋回的测井解释模型,将其划分为14个中期基准面旋回。受基准面和可容纳空间与沉积物供给量比值动态变化的控制,有利储集相带主要分布于中期基准面上升期,基准面下降期的砂体横向连通性好,不易形成岩性油藏。钻井证实SQ3层序的中下部是岩性油藏的主要发育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侏罗系 层序地层学 基准面旋回 沉积相 岩性油藏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层序地层格架与沉积相构成 被引量:35
7
作者 王居峰 郭彦如 +2 位作者 张延玲 刘昊伟 马德波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03-808,共6页
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原理和方法,综合鄂尔多斯盆地野外地质露头、岩心、测井及地震资料,确定了层序界面的识别标志,在上三叠统延长组识别出不整合面和沉积作用转换面两种类型的层序界面。延长组发育7个具有等时意义的层序界面,将... 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原理和方法,综合鄂尔多斯盆地野外地质露头、岩心、测井及地震资料,确定了层序界面的识别标志,在上三叠统延长组识别出不整合面和沉积作用转换面两种类型的层序界面。延长组发育7个具有等时意义的层序界面,将其划分为6个长期基准面旋回。根据短—中期基准面旋回的叠加样式,SQ1层序至SQ3层序基准面上升旋回地层样式总体上以长期基准面上升半旋回为主,构成"上升不对称"型旋回结构;SQ3层序基准面下降旋回至SQ6层序地层样式则以长期基准面下降半旋回为主,构成"下降不对称"型旋回结构。沉积相类型及其展布受基准面升降变化控制明显,沉积微相类型以(辫状)河流—(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支河道为主。有利储层发育于长期基准面旋回上升半旋回的早中期以及下降半旋回的中晚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相 层序地层格架 基准面旋回 延长组 三叠系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塔中-巴楚地区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米兰科维奇旋回性沉积记录研究 被引量:40
8
作者 赵宗举 陈轩 +3 位作者 潘懋 吴兴宁 郑兴平 潘文庆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18-536,共19页
通过露头、钻井岩芯沉积相观察及高频旋回识别,结合全岩碳氧同位素旋回、自然伽玛能谱测井ln(Th/K)值频谱分析及地震反射特征,研究了塔里木盆地塔中—巴楚地区分布的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开阔台地及外缓坡相碳酸盐岩中发育的四~六级高频... 通过露头、钻井岩芯沉积相观察及高频旋回识别,结合全岩碳氧同位素旋回、自然伽玛能谱测井ln(Th/K)值频谱分析及地震反射特征,研究了塔里木盆地塔中—巴楚地区分布的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开阔台地及外缓坡相碳酸盐岩中发育的四~六级高频层序(旋回)特征及其叠置关系。认为其六级米级旋回、五级准层序及四级准层序组可能分别与20~40ka、100ka及400ka周期的Milankovitch日-地轨道气候旋回有关,并识别出该区良里塔格组由11~12个400ka周期的准层序组构成。提出海相碳酸盐岩全岩或生物壳碳同位素值可作为反映全球海平面相对变化的指标及识别形成三级层序的主控因素(全球海平面变化、地区性构造沉降-抬升运动)的方法——碳同位素-沉积旋回对比分析法。晚奥陶世良里塔格组沉积时期,塔中台地北缘总体表现为向上变浅的加积型沉积叠置型式,主要与塔中I号断裂活动控制形成的高陡型镶边台地边缘有关;巴楚台地西北缘则表现为向上变浅的加积-进积复合型沉积叠置型式,主要与其断裂活动弱、受沉积作用控制为主的缓坡台地边缘有关。塔中-巴楚台地良里塔格组表现为一个完整三级层序的形成与演化,主要受控于该台地的构造(沉降-抬升)运动而不是全球海平面变化,属于典型的地区性构造层序及不具有全球对比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相高频层序 Milankovitch旋回 碳同位素 碳酸盐岩 沉积相 奥陶纪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川东北飞仙关组沉积控储机理研究 被引量:18
9
作者 张学丰 赫云兰 +4 位作者 马永生 刘波 赵培荣 高计县 杨云坤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24-235,共12页
在礁滩型碳酸盐岩储层中,沉积对储层发育的控制作用至关重要。以川东北普光和元坝地区的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台地边缘浅滩相储层为例,在沉积背景及其演化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飞仙关组沉积亚相及微相发育特征,划分并描述了典型钻井储层高频... 在礁滩型碳酸盐岩储层中,沉积对储层发育的控制作用至关重要。以川东北普光和元坝地区的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台地边缘浅滩相储层为例,在沉积背景及其演化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飞仙关组沉积亚相及微相发育特征,划分并描述了典型钻井储层高频旋回,讨论了层序演化对储层发育的控制作用,高频旋回发育及其与孔隙发育的相关性、相对海平面变化与储层非均质性的关系,以及沉积、成岩环境对储层早期孔隙发育的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相 高频旋回 储层形成 飞仙关组 川东北
下载PDF
分频解释技术在岩性储层描述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10
作者 张江华 林承焰 +2 位作者 于彦 王靖华 桂小军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0-73,76,共5页
基于短时窗离散傅立叶变换或最大熵方法的分频解释技术,实现了在频率域内对扫描频率所对应的调谐振幅进行分析,排除了时间域内不同频率成份的相互干扰,从而可得到高于传统分辨率的解释结果。分频解释技术在岩性储层描述中对河道﹑断层... 基于短时窗离散傅立叶变换或最大熵方法的分频解释技术,实现了在频率域内对扫描频率所对应的调谐振幅进行分析,排除了时间域内不同频率成份的相互干扰,从而可得到高于传统分辨率的解释结果。分频解释技术在岩性储层描述中对河道﹑断层和岩性边界的识别以及对沉积相及沉积旋回的分析等方面取得良好的地质效果,在岩性储层油气勘探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谱分解 调谐体 分频解释 沉积相 沉积旋回
下载PDF
松辽盆地松科2井下白垩统营城组火山-沉积序列精细刻画 被引量:11
11
作者 高翔 高有峰 +3 位作者 瞿雪姣 李宏浩 陈桐 王璞珺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65-275,共11页
中国白垩纪大陆科学钻探松科2井连续获取营城组岩心365.32m,岩心直径为214mm,岩心收获率达98.47%,是迄今直径最大,收获率最高且保存最为完整的营城组岩心,这些宝贵资料为营城组研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营城组时期与Aptian-Albian对... 中国白垩纪大陆科学钻探松科2井连续获取营城组岩心365.32m,岩心直径为214mm,岩心收获率达98.47%,是迄今直径最大,收获率最高且保存最为完整的营城组岩心,这些宝贵资料为营城组研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营城组时期与Aptian-Albian对应。通过对松科2井营城组岩心的精细描述,揭示了营城组火山-沉积序列及其建造过程。营城组主要包括沉积岩与火山岩两大岩类,共计17种岩石类型,其中沉积岩9种(砾岩、粗砂岩、中砂岩、细砂岩、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泥岩,含角砾凝灰质砂岩、凝灰质砂岩)、火山岩类8种(流纹岩、流纹质角砾集块岩、流纹质角砾集块熔岩、流纹质熔结凝灰熔岩、流纹质含角砾熔结凝灰熔岩、隐爆角砾岩、安山质集块熔岩与凝灰岩)。沉积相为扇三角洲相,具体分为扇三角洲平原亚相、扇三角洲前缘亚相与前扇三角洲亚相,分流河道微相、扇间沼泽微相,水下分流河道微相、河口砂坝微相与静水泥质沉积微相。火山岩相包括爆发相和喷溢相,具体分为空落亚相、热碎屑流亚相、喷溢相中部亚相和上部亚相。沉积岩与火山岩交替出现于营城组中,主要发育3期沉积岩与3期火山岩,自下而上形成3个完整的沉积-火山旋回,即沉积岩Ⅰ-火山岩Ⅰ、沉积岩Ⅱ-火山岩Ⅱ和沉积岩Ⅲ-火山岩Ⅲ。这一发现对于重新认识营城组时期构造-火山-盆地充填规律,可能具有重要启示。文中精细的描述资料为今后相关的深入研究提供了迄今最精准的基本地质素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城组 沉积相 火山相 火山-沉积序列 Aptian-Albian 松科2井 松辽盆地
下载PDF
巢北地区黄龙组岩石学、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意义 被引量:7
12
作者 韩宗珠 衣伟虹 +1 位作者 李安龙 李德平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23-127,共5页
安徽巢湖麒麟山中石炭统碳酸盐岩地层是研究碳酸盐岩沉积及成岩作用的理想剖面之一。文章采用岩相学及元素地球化学分析法,对该处剖面碳酸盐岩的特征做了深入研究。表明,黄龙组岩石以泥晶或亮晶颗粒灰岩为主;元素分布中稀土元素总量较... 安徽巢湖麒麟山中石炭统碳酸盐岩地层是研究碳酸盐岩沉积及成岩作用的理想剖面之一。文章采用岩相学及元素地球化学分析法,对该处剖面碳酸盐岩的特征做了深入研究。表明,黄龙组岩石以泥晶或亮晶颗粒灰岩为主;元素分布中稀土元素总量较低。分析认为,巢北地区中石炭统属于浅海碳酸盐台地相产物,其成岩序列属于海退序列,成岩环境主要为大气淡水成岩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相学 微量元素 沉积相 海退序列
下载PDF
岩相古地理对自贡地区嘉陵江组储层的控制 被引量:11
13
作者 昌燕 谭秀成 +2 位作者 杜本强 周子琰 邹娟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2期12-15,168,共5页
通过对四川盆地自贡地区早三叠世嘉陵江期沉积背景和沉积特征的分析,认为本区嘉陵江组受海平面升降变化的影响,发育了许多不同级次的沉积旋回。只有在每个海平面变化旋回的上升晚期—下降早期与每个海水咸化旋回的早期—中期的有序配置... 通过对四川盆地自贡地区早三叠世嘉陵江期沉积背景和沉积特征的分析,认为本区嘉陵江组受海平面升降变化的影响,发育了许多不同级次的沉积旋回。只有在每个海平面变化旋回的上升晚期—下降早期与每个海水咸化旋回的早期—中期的有序配置时期,才是嘉陵江组储层发育的有利时期,储层主要发育于嘉二3、嘉四1、嘉四3和嘉五1亚段。整个嘉陵江组最有利的储集相带是砂屑滩和云坪微相,其平均孔隙度较高,基本在5%以上,其次为云质泻湖微相,表明嘉陵江组层状储层的发育严格受沉积微相控制。海底微地貌起伏的复杂性决定了沉积微相的平面分布出现变化多端的分异,导致沉积微相所决定的储层在早期就具有显著的宏观非均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平面升降变化 咸化旋回 沉积相 微地貌 储层 嘉陵江组 自贡地区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延长组LSC3层序格架与沉积相 被引量:10
14
作者 孟昊 钟大康 +3 位作者 朱筱敏 刘自亮 廖纪佳 张修强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7-87,共11页
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和现代沉积学理论为指导,利用野外露头、岩心、测井与地震等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三叠系延长组的层序地层格架和沉积环境进行了研究。将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8_1—长6_3小层(LSC3)作为一个完... 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和现代沉积学理论为指导,利用野外露头、岩心、测井与地震等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三叠系延长组的层序地层格架和沉积环境进行了研究。将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8_1—长6_3小层(LSC3)作为一个完整的长期基准面旋回,进一步细分为3个中期基准面旋回,即MSC3-1,MSC3-2和MSC3-3。其中,MSC3-1相当于长8_1小层,该沉积期湖盆强烈坳陷,砂体叠置样式以加积和退积为主;MSC3-2相当于长73—长72小层,该沉积期湖盆快速扩张,达到延长组沉积期的最大湖泛,主要发育欠补偿环境下的暗色泥页岩;MSC3-3相当于长7_2—长6_3小层,该沉积期湖盆开始收缩,砂体叠置样式以进积为主。陇东地区延长组沉积相可划分为辫状河三角洲、曲流河三角洲、湖泊以及浊积扇等4种类型。MSC3-1沉积期研究区以发育南西物源的辫状河三角洲为主;MSC3-2沉积期湖泊占据了主体地位,深湖中常见浊积砂体;MSC3-3沉积期湖泊萎缩,以来自南西物源的辫状河三角洲和来自北东物源的曲流河三角洲沉积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 层序地层学 基准面旋回 沉积相 延长组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赣西北上寒武统西阳山组碳酸盐岩岩石学特征及沉积环境分析 被引量:8
15
作者 李春峰 张雄华 蔡雄飞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1-48,共8页
主要通过对修水县港口地区野外 1 5万地质填图而实测到的三条剖面 (沙墩上、岩背、洞下 )的详细研究,阐明西阳山组的岩石学及地层分布特征,进而分析得出本区西阳山组为深水碳酸盐台地斜坡环境沉积。鉴别出三个主要沉积相:环台地再沉... 主要通过对修水县港口地区野外 1 5万地质填图而实测到的三条剖面 (沙墩上、岩背、洞下 )的详细研究,阐明西阳山组的岩石学及地层分布特征,进而分析得出本区西阳山组为深水碳酸盐台地斜坡环境沉积。鉴别出三个主要沉积相:环台地再沉积碎屑裙相、碳酸盐浊流沉积相和半远洋泥质沉积相。并在此基础上,又对本区西阳山组沉积过程的动态变化以及灰岩透镜体、扁豆体的成因作了初步分析,认为灰岩透镜体的成因是多源的,往往是多种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另外,还发现西阳山组碳酸盐地层沉积旋回具有自相似和多重分形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山 沉积环境 碳酸盐岩 地质填图 岩石学特征 泥质沉积 碳酸盐地层 沉积相 灰岩 剖面
下载PDF
扎纳若尔油田石炭系划分及沉积特征 被引量:7
16
作者 雍天寿 杨瑞麒 +3 位作者 关维东 郎风江 杨智 丁艺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1期92-95,共4页
扎纳若尔凝析油气田是新疆油田分公司承担国外油气田研究项目中的第一个中亚地区的油气田。根据大量的测井、岩心以及岩心分析化验资料,通过与中亚地区的达尔瓦兹、费尔干纳等盆地的广泛对比,对油气田含油气层系———石炭系进行了合理... 扎纳若尔凝析油气田是新疆油田分公司承担国外油气田研究项目中的第一个中亚地区的油气田。根据大量的测井、岩心以及岩心分析化验资料,通过与中亚地区的达尔瓦兹、费尔干纳等盆地的广泛对比,对油气田含油气层系———石炭系进行了合理划分,修正了前人所确定的上石炭统与下二叠统的地层界限,确认了石炭系内部的3个地层假整合,以及其它海蚀面;从沉积旋回性的分析入手,在含油气层系内部细分为5个油层组19个油层,为油气田开发分析奠定了地质基础;依据岩心描述和岩矿鉴定等资料,第一次对含油气层系进行了细分沉积相研究,认为含油气层的主要沉积相带为浅海的开阔台地相和局限台地相。这些研究成果为该油气田的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地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炭系 碳酸盐岩 假整合 化石 沉积旋回 沉积相 扎纳若尔油田
下载PDF
豫西禹州地区太原组旋回沉积与海平面变化特征 被引量:5
17
作者 宋慧波 黄志伟 +3 位作者 胡斌 李娟 郑锋利 安红亮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3790-3802,共13页
豫西禹州地区太原组旋回沉积与海平面变化特征的研究可为华北地区石炭-二叠系煤与煤层气勘探与开发提供沉积背景方面的理论支撑。基于对豫西禹州地区龙华山一带太原组露头剖面的岩性、沉积构造、遗迹化石和沉积序列特征的精细研究,本次... 豫西禹州地区太原组旋回沉积与海平面变化特征的研究可为华北地区石炭-二叠系煤与煤层气勘探与开发提供沉积背景方面的理论支撑。基于对豫西禹州地区龙华山一带太原组露头剖面的岩性、沉积构造、遗迹化石和沉积序列特征的精细研究,本次工作识别出2种沉积体系(无障壁海岸和有障壁海岸沉积体系)、4种沉积相(包括浅海相、潮坪相、障壁岛相和潟湖相)及3种相组合(浅海相和潮坪相组合,障壁岛、潟湖和潮坪相组合及浅海、潟湖和潮坪相组合)。依据沉积相、沉积体系以及海侵与海退构成的沉积旋回特征,划分出3个大的一级旋回和9个二级旋回。第Ⅰ大旋回由浅海相与潮坪相沉积的4次交替叠加组成;第Ⅱ大旋回由潮坪相→潟湖相→潮坪相→障壁岛相→潮坪相→潟湖相→潮坪相沉积构成;第Ⅲ大旋回表现为浅海相与潮坪相沉积的3次叠加,而后再变为潟湖相沉积。通过沉积旋回与海平面变化的响应关系分析,绘制了相对海平面变化曲线,阐明了本区太原组沉积期旋回沉积与海平面升降变化的基本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原组 沉积相 沉积体系 沉积旋回 海平面变化
下载PDF
铁法盆地含煤沉积旋回的构造控制作用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宇林 刘锦 +2 位作者 魏恒飞 王铁晖 王刚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4,11,共5页
为探索铁法盆地含煤沉积旋回的成因,在应用沉积相分析方法揭示该盆地含煤沉积旋回特征的基础上,依据盆缘断裂活动引起可容空间的变化,进而控制沉积物体积分配、沉积相类型及其空间配置的原理,对其含煤沉积旋回的构造控制作用进行了深入... 为探索铁法盆地含煤沉积旋回的成因,在应用沉积相分析方法揭示该盆地含煤沉积旋回特征的基础上,依据盆缘断裂活动引起可容空间的变化,进而控制沉积物体积分配、沉积相类型及其空间配置的原理,对其含煤沉积旋回的构造控制作用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认为,在盆缘断裂活动导致可容空间减小和沉积充填速率较高的条件下,形成了盆缘断裂内侧冲积扇相及扇前河流相,并由后者构成含煤沉积旋回单元的主体;在盆缘断裂活动使得盆缘地带可容空间与沉积物体积相匹配的条件下,形成盆缘断裂内侧冲积扇后,很少有较粗碎屑向更远处进积,扇前大面积泥炭沼泽化形成了含煤沉积旋回单元的顶部煤层。上述两种情况周期性交替形成了铁法盆地的含煤沉积旋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煤沉积旋回 沉积相 同沉积断层 节律性构造活动 沉积物体积分配 铁法盆地
下载PDF
印尼J区块层序地层与沉积相特征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刘亚明 薛良清 +1 位作者 杨福忠 张春雷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5-49,共5页
利用层序地层学理论,对印尼J区块古近系—新近系的层序地层和沉积相特征进行了研究。古近系—新近系可以分为7个中期基准面旋回(SQ1-SQ7)和17个短期基准面旋回。SQ1-SQ7沉积时期,沉积环境从陆相河流环境逐渐过渡到三角洲环境和浅海环境... 利用层序地层学理论,对印尼J区块古近系—新近系的层序地层和沉积相特征进行了研究。古近系—新近系可以分为7个中期基准面旋回(SQ1-SQ7)和17个短期基准面旋回。SQ1-SQ7沉积时期,沉积环境从陆相河流环境逐渐过渡到三角洲环境和浅海环境,再到河流环境,为一完整的水进-水退旋回。中下部层序上升旋回占主体,属海进式沉积组合序列;上部层序下降旋回占主体,多为海退式沉积组合序列。结合层序特征,指出区块西部凸起带SQ5旋回的浊积砂体、基底风化壳、碳酸盐岩台地和东部斜坡带的下切谷为区块的有利勘探区带。研究结果对该盆地的石油勘探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地层 基准面旋回 沉积相 有利勘探区带 印尼J区块
下载PDF
SK-1井下白垩统泉头组米级旋回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郭娟娟 吴欣松 +2 位作者 潘建国 魏东涛 付建伟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2年第6期38-42,共5页
通过对SK-1井泉头组岩心的详细观察与描述,并结合测井曲线特征,开展了泉头组沉积微相的识别,并在此基础上,划分了Ⅲ级、Ⅳ级、Ⅴ级及米级旋回。通过对所划分的旋回地层进行Fischer图解分析,建立了反映泉头组地层叠置关系的旋回地层格架... 通过对SK-1井泉头组岩心的详细观察与描述,并结合测井曲线特征,开展了泉头组沉积微相的识别,并在此基础上,划分了Ⅲ级、Ⅳ级、Ⅴ级及米级旋回。通过对所划分的旋回地层进行Fischer图解分析,建立了反映泉头组地层叠置关系的旋回地层格架。利用测井谱分析,结合前人分析测试得到的松辽盆地泉头组的绝对年龄,对各级旋回进行周期计算,发现Ⅴ级旋回周期约为112ka,Ⅳ级旋回周期约为379ka,分别与米兰科维奇偏心率短周期85~140ka和长周期350~400ka相对应,从而表明SK-1井旋回地层的形成受米兰科维奇旋回的控制。此研究结果为早白垩世气候变化对旋回地层的影响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回地层学 沉积相 米级旋回 米兰科维奇周期 松辽盆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