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7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气溶胶中OC和EC分离方法研究
1
作者 原妮 郭媛媛 安全 《黑龙江环境通报》 2024年第5期17-20,共4页
碳质气溶胶的来源解析及其环境行为研究可以为我国的“减碳”及相关法规的制定提供必要的科学依据,是目前全球气候变化和大气环境科学研究的前沿和热点之一。本文通过氚碳氧化燃烧炉实现气溶胶样品中OC和EC的分离,建立最佳的升温程序,... 碳质气溶胶的来源解析及其环境行为研究可以为我国的“减碳”及相关法规的制定提供必要的科学依据,是目前全球气候变化和大气环境科学研究的前沿和热点之一。本文通过氚碳氧化燃烧炉实现气溶胶样品中OC和EC的分离,建立最佳的升温程序,研究基于氚碳氧化燃烧炉的气溶胶中OC和EC分离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环境 气溶胶 oc ec 分离技术
下载PDF
不同粒径大气颗粒物中有机碳(OC)和元素碳(EC)的分布 被引量:55
2
作者 唐小玲 毕新慧 +2 位作者 陈颖军 盛国英 傅家谟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04-108,共5页
使用Andersen六段分级大流量采样器(粒径:7.2~10,3.0~7.2,1.5~3.0,0.95~1.5,0.49~0.95,<0.49μm)采集了广州市荔湾区冬季的大气颗粒物样品。并用美国Sunset碳分析仪分析了其中的有机碳(OC)和元素碳(EC)组... 使用Andersen六段分级大流量采样器(粒径:7.2~10,3.0~7.2,1.5~3.0,0.95~1.5,0.49~0.95,<0.49μm)采集了广州市荔湾区冬季的大气颗粒物样品。并用美国Sunset碳分析仪分析了其中的有机碳(OC)和元素碳(EC)组分,研究表明:OC和EC主要存在于细粒子中,与OC相比,EC则相对更集中于〈0.49μm粒径上;PM10中二次有机碳占总有机碳(ρ(OCsec)/ρ(OCtot))比例的平均值为47%,OC,EC的对数模型图都为双峰型.对ρ(OCtot),ρ(OCpri)(一次有机碳质量浓度)与ρ(EC)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只用ρ(OC)/ρ(EC)值来评价二次污染是不充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c ec 二次污染 粒径
下载PDF
PM2.5中OC/EC测定的离线分析法与在线分析法比较 被引量:3
3
作者 刘琼玉 谈静 +4 位作者 钟章雄 龚海群 胡珂 梁胜文 米铁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23-130,共8页
采用离线分析法和在线分析法同步监测了武汉市PM2.5中有机碳(OC)、元素碳(EC)和总碳(TC)的浓度,分析了2种方法的差别。结果表明,离线分析法与在线分析法对TC的测定结果具有很好的可比性,2种方法对TC的测定结果显著相关(r=0.970 9)。离... 采用离线分析法和在线分析法同步监测了武汉市PM2.5中有机碳(OC)、元素碳(EC)和总碳(TC)的浓度,分析了2种方法的差别。结果表明,离线分析法与在线分析法对TC的测定结果具有很好的可比性,2种方法对TC的测定结果显著相关(r=0.970 9)。离线分析法得到的OC浓度普遍高于在线分析法,前者为后者的1.12倍,造成OC结果差异的主要原因可能是采样系统的差异。2种方法对EC测定的相关性较低(r=0.763 0),且2种方法对EC测定的精密度(相对偏差为13.14%)也不如其对TC和OC测定的精密度(相对偏差分别为3.42%和5.95%),造成EC结果差异的原因较复杂。离线分析法测得的OC/EC值明显高于在线分析法,鉴于OC/EC值在颗粒物源解析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需要规范OC/EC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线分析 在线分析 细颗粒物 碳质组分 oc/ec
下载PDF
北京乡村地区分粒径气溶胶OC及EC分析 被引量:21
4
作者 颜鹏 郇宁 +1 位作者 张养梅 周怀刚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85-293,共9页
利用北京上甸子区域大气本底站2004年观测的分粒径大气气溶胶资料,分析了气溶胶中有机碳(OC)及元素碳(EC)的质量浓度水平、季节变化、尺度分布特征、OC与EC比值及其相关性。结果显示:上甸子站总悬浮颗粒物(TSP)中OC平均质量浓度为7.5~3... 利用北京上甸子区域大气本底站2004年观测的分粒径大气气溶胶资料,分析了气溶胶中有机碳(OC)及元素碳(EC)的质量浓度水平、季节变化、尺度分布特征、OC与EC比值及其相关性。结果显示:上甸子站总悬浮颗粒物(TSP)中OC平均质量浓度为7.5~31.5μg·m^(-3),EC质量浓度为1.4~6.6μg·m^(-3);PM_(2.5)(粒径小于2.1μm)中OC质量浓度为4.0~19.1μg·m^(-3),EC质量浓度大约为0.8~4.3μg·m^(-3)。冬季OC及EC质量浓度明显高于其他季节,其中冬、夏、秋季OC及EC峰值粒径出现为0.65~2.1μm,但在春季峰值粒径移至2.1~4.7μm。观测期间,OC与EC质量浓度比值平均为4~6,该比值略高于文献报道的我国一些城市地区的观测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溶胶 有机碳 元素碳 尺度分布
下载PDF
天津市EC和OC气溶胶排放源的估算 被引量:8
5
作者 王娉 马建中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269-1275,共7页
通过调研天津市污染源,在原有NOx,SO2,NMVOC,CO,NH3,PM10和PM2.5等污染物的基础上,从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方面计算了天津市各行业、各区县的元素碳(EC)和有机碳(OC)排放量,对天津市2003年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进行了发展和补充.结果表明... 通过调研天津市污染源,在原有NOx,SO2,NMVOC,CO,NH3,PM10和PM2.5等污染物的基础上,从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方面计算了天津市各行业、各区县的元素碳(EC)和有机碳(OC)排放量,对天津市2003年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进行了发展和补充.结果表明:天津市2003年EC排放量为1.30×104t,OC为2.40×104t.从排放源的行业分布来看,燃煤源是天津市EC和OC的重要排放源,对EC和OC排放量的贡献均为42%.移动源与秸秆燃烧也是较大排放源,移动源对EC和OC排放量的贡献分别为43%和35%,秸秆燃烧对EC和OC的贡献分别为15%和23%.炼焦、钢铁行业是EC和OC的主要工业源,炼焦行业的EC和OC排放量分别占工业源排放量的47%和23%,钢铁行业的EC和OC排放量分别占工业源排放量的24%和18%.2003年天津市区对EC和OC的贡献均高于其他区县,其次,武清区、塘沽区对2种污染物的贡献也很高.民用源的EC排放量在PM2.5中占33.7%.集中供热的OC排放量在PM2.5中占67.6%,在各行业中最高.EC和OC排放量在PM2.5中所占比例最高的区域均在市区,最高值分别为25.0%和43.3%,其次是大港区和塘沽区.秸秆燃烧和移动源的估算误差较小,工业燃煤源的估算误差较大.秸秆燃烧的正负误差分别为+18%和-16%,工业燃煤源的正负误差分别为+300%和-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放源清单 排放因子 ec oc 空气污染 天津
下载PDF
EC、OC实验分析使用经验
6
作者 赵熠琳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3年第6期76-77,共2页
大气气溶胶的重要组成成分EC、OC的研究,随着《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的正式颁布,得到开展。为更好的治理大气污染,本文主要介绍日常EC、OC分析实验中所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及分享大量实验分析过程中得到的经验,包括实验分析... 大气气溶胶的重要组成成分EC、OC的研究,随着《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的正式颁布,得到开展。为更好的治理大气污染,本文主要介绍日常EC、OC分析实验中所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及分享大量实验分析过程中得到的经验,包括实验分析样品膜的选择,EC、OC分析实验经验,实验结果分析处理等方面内容。严谨的化学分析方法及实验操作步骤,对于深入认识气溶胶组成及特征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社会意义,为将来解决大气污染状况与分析灰霾成因可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 oc 分析 采样膜 使用经验
下载PDF
沈阳市冬季不同污染程度PM_(2.5)中OC和EC污染特征 被引量:15
7
作者 张毓秀 任万辉 +3 位作者 王嘉禾 苏枞枞 张瑞芳 于兴娜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3066-3075,共10页
于2018年12月~2019年1月对沈阳市PM_(2.5)进行持续在线浓度监测,使用有机碳/元素碳分析仪对PM_(2.5)中有机碳(OC)和元素碳(EC)的质量浓度进行分析,研究了不同污染程度下PM_(2.5)及其碳组分的污染特征和来源.结果表明,沈阳地区冬季碳组... 于2018年12月~2019年1月对沈阳市PM_(2.5)进行持续在线浓度监测,使用有机碳/元素碳分析仪对PM_(2.5)中有机碳(OC)和元素碳(EC)的质量浓度进行分析,研究了不同污染程度下PM_(2.5)及其碳组分的污染特征和来源.结果表明,沈阳地区冬季碳组分污染较为严重,不同污染程度下的总碳气溶胶(TCA)约占PM_(2.5)的36.3%~42.8%.中/重度污染天气下PM_(2.5)、OC和EC的平均质量浓度达到148.6,29.6,6.6μg/m^(3),是清洁天的3.1~3.3倍.PM_(2.5)、OC和EC的日变化均表现为早晚高、午后低,任一时刻其浓度均为中/重度污染>轻度污染>清洁天.不同污染程度下的OC/EC值均大于2,其中污染天比值分布在2.1~25.3区间内,表明燃煤和机动车尾气排放是污染天碳质气溶胶的主要来源.二次有机碳(SOC)随污染程度增加表现出升高趋势,清洁天、轻度污染和中/重度污染下其平均浓度依次为2.9,6.5,10.6μg/m^(3).后向轨迹聚类结果表明,沈阳地区冬季污染天主要受偏北和西北方向气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_(2.5) 沈阳 有机碳 元素碳 污染特征
下载PDF
Characteristic Analysis of OC and EC in PM_(2.5) of Typical Haze Weather in Wuhan City 被引量:6
8
作者 Zhong Zhangxiong Hu Ke +2 位作者 Huang Zhen Yin Ting Shen Longjiao 《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CAS 2014年第4期19-22,共4页
Long-time large-area haze weather appeared in Wuhan on June 11, 2012. It was monitored that PM2.5 hourly concentration obviously rose, and peak value reached 658 μg/m3. OC and PM2.5 presented high correlation, and co... Long-time large-area haze weather appeared in Wuhan on June 11, 2012. It was monitored that PM2.5 hourly concentration obviously rose, and peak value reached 658 μg/m3. OC and PM2.5 presented high correlation, and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was 0.96. OC daily average concentration occupied 10% -20% in PM2.5, and difference was big between haze and normal weather. EC occupied 5%, and difference was very small between haze and normal weather. By analyzing change trend of OC/EC, it was found that OC/EC presented increasing trend in late May and was even higher than that during 11 -15 June. It was clear that biomass combustion taking straw as the representation has started in late May. But two strong precipitation on May 29 and June 6 inhibited haze weather, and specific meteorological condition caused haze on June 11. Proportion of SOC to OC reached 14% -70%, illustrating that daily difference of secondary photochemical reaction was very big in Wuhan. OC/EC values were respectively 2.7, 3.5 and 4.2 in May, June and haze period. SOC daily means were respectively (5.33 ±4.77) and (32.5 ±23.4) μg/m^3 in May and haze period. Major pollution source of haze weather was biomass combustion, and haze occurrence had very big relationship with special meteorological condi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ZE PM2.5 oc ec Soc China
下载PDF
南通市重污染过程PM_(2.5)中OC/EC浓度水平及污染特征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蒋荣 《环境保护科学》 CAS 2017年第5期35-38,56,共5页
采用EC/OC在线分析仪连续监测数据,结合空气自动监测站监测的PM_(2.5)浓度数据和气象参数,对南通市几次重污染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OC/EC浓度随PM_(2.5)浓度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重污染过程中明显升高,是导致南通市重污染天气的重要... 采用EC/OC在线分析仪连续监测数据,结合空气自动监测站监测的PM_(2.5)浓度数据和气象参数,对南通市几次重污染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OC/EC浓度随PM_(2.5)浓度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重污染过程中明显升高,是导致南通市重污染天气的重要元素之一。重污染过程中存在明显的二次有机碳污染,且重污染程度越高,二次有机污染越严重。单次重污染过程OC/EC来源基本相同,仅凭OC/EC的比值判断污染物来源是不充分的。污染过程中TC(OC+EC)的上升幅度较PM_(2.5)中其他组分低,污染后其下降幅度也相对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有机碳(oc) 元素碳(ec) 重污染
下载PDF
福州地区大气PM_(2.5)中OC、EC特征及来源解析
10
作者 卢登峰 《福建分析测试》 CAS 2022年第6期22-26,共5页
利用热光反射法测定2021年3月~8月福州大气PM_(2.5)中有机碳(OC)、元素碳(EC)。对OC和EC的浓度水平、相关性、OC/EC值及二次有机碳(SOC)的分布特征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福州PM_(2.5)中OC的浓度范围为1.32~11.6μg/m^(3),均值为4.25μg/... 利用热光反射法测定2021年3月~8月福州大气PM_(2.5)中有机碳(OC)、元素碳(EC)。对OC和EC的浓度水平、相关性、OC/EC值及二次有机碳(SOC)的分布特征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福州PM_(2.5)中OC的浓度范围为1.32~11.6μg/m^(3),均值为4.25μg/m^(3);EC的浓度范围为0.25~3.79μg/m^(3),均值为0.87μg/m^(3);OC与EC相关性显著,说明OC、EC污染来源较为相近;OC/EC的比值均大于2,说明福州市PM_(2.5)中存在二次有机碳;SOC的平均浓度值为1.78μg/m^(3),占OC比例为41.9%,大气中的二次转化过程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碳 元素碳 热光反射法 福州
下载PDF
JPEG(baseline)压缩综述
11
作者 David Katz Rick Gentile 《电子与电脑》 2007年第2期23-27,共5页
  图像压缩一度曾属于个人计算机(PC)范畴,现在正普遍用于嵌入式环境.这种趋势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新的DSP处理能力提高和多媒体功能增强的结果.从而,这成为嵌入式产品设计工程师为提高图像压缩效率更好地理解图像算法的优势.本文介绍了J...   图像压缩一度曾属于个人计算机(PC)范畴,现在正普遍用于嵌入式环境.这种趋势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新的DSP处理能力提高和多媒体功能增强的结果.从而,这成为嵌入式产品设计工程师为提高图像压缩效率更好地理解图像算法的优势.本文介绍了JPEG(baseline)压缩标准,它是现在采用的所有图像压缩算法中最流行的算法.当这里没没有明确指出时,JPEG解码(解压缩)过程与其编码(压缩)过程正好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PEG 压缩标准 baseline 像素块 图像比对 字形编码 游程编码 压缩算法 基函数 编码方法 系数值 输出矩阵 oc
下载PDF
基于ELPI+研究南昌碳气溶胶粒径分布与肺沉积表面积
12
作者 邹长伟 徐唱 +2 位作者 黄虹 周星明 申钊颖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8-78,共11页
掌握气溶胶及碳组分的粒径分布有助于识别来源和探讨形成机制,肺沉积表面积(LDSA)是气溶胶颗粒在人体呼吸道肺泡区沉积的健康风险评估重要指标。2017年12月-2018年11月,利用荷电低压颗粒物采样分析仪(ELPI+)研究南昌室内、外气溶胶和碳... 掌握气溶胶及碳组分的粒径分布有助于识别来源和探讨形成机制,肺沉积表面积(LDSA)是气溶胶颗粒在人体呼吸道肺泡区沉积的健康风险评估重要指标。2017年12月-2018年11月,利用荷电低压颗粒物采样分析仪(ELPI+)研究南昌室内、外气溶胶和碳组分的粒径分布与LDSA,结果显示,采样期间环境空气混合受体点、道路旁、打印室、学生宿舍的主要空气颗粒物分别为核模态与积聚模态、爱根核模态与核模态、核模态、积聚模态。室外、室内空气颗粒物中有机碳(OC)粒径分布特征相似,为单峰型,峰值出现在0.256~0.382μm;颗粒物中元素碳(EC)的粒径分布在室内呈单峰型,在室外呈多峰型;不同微环境颗粒物OC/EC比值的粒径分布大多呈“L”型,打印室内不同粒径颗粒物OC/EC比值无明显差异,近似呈“—”型。室外空气颗粒物中优势碳组分是OC_(2)、OC_(3)、OC_4和EC_(1),主要源于燃煤排放和机动车尾气,室内空气颗粒物的优势碳组分是OC_(1)、OC_(2)、OC_(3),主要源于香烟燃烧和室外空气渗透。不同微环境颗粒物的LDSA有差异,室外混合受体点、道路旁和室内打印室、学生宿舍的LDSA日均值分别为49.0、10.9、29.9和31.0μm^(2)/cm^(3);在有明显贡献源(如打印机工作或香烟燃烧)的室内环境中,特别是香烟燃烧的影响下,短时间内颗粒物LDSA非常高,超过环境空气颗粒物LDSA的最高值;道路旁空气中小于100 nm颗粒的LDSA占比高,存在香烟燃烧的室内100~600 nm粒径颗粒物的LDSA占比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气溶胶 有机碳 元素碳 粒径分布 肺沉积表面积
下载PDF
拉萨市夏季含碳气溶胶的浓度水平与组成特征研究
13
作者 蔡肯敏 郑雪芹 +7 位作者 钟冰倩 尼玛楚多 边巴 王雨静 刘俊文 俞鹏飞 李军 张干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96-503,共8页
利用颗粒物采样器采集拉萨市夏季(2021年8月30日~2021年9月23日)大气细颗粒物(PM_(2.5))样品,并对不同含碳气溶胶组分进行测定和探讨。根据碳组分挥发性的强弱,将有机碳(OC)分为易挥发组分(HOC)、中等挥发组分(MOC)和难挥发组分(LOC),... 利用颗粒物采样器采集拉萨市夏季(2021年8月30日~2021年9月23日)大气细颗粒物(PM_(2.5))样品,并对不同含碳气溶胶组分进行测定和探讨。根据碳组分挥发性的强弱,将有机碳(OC)分为易挥发组分(HOC)、中等挥发组分(MOC)和难挥发组分(LOC),元素碳(EC)分为焦碳(char)和烟炱(soot)。结果显示,拉萨市夏季大气环境白天OC和EC的平均浓度分别为4.39±0.98μg/m^(3)和1.09±0.69μg/m^(3),夜晚OC和EC的平均浓度分别为4.39±1.43μg/m^(3)和1.17±0.57μg/m^(3)。系统比较OC/EC和char/soot源示踪指标在源辨识上的差异,发现char/soot值比OC/EC值可以更准确地识别关键排放源对含碳气溶胶的影响,说明char/soot值是一个可靠的源解析工具。本研究测定的char/soot平均值为0.20,符合机动车尾气污染特征,远小于生物质燃烧和煤炭燃烧特征值,说明拉萨夏季大气环境主要受机动车尾气排放影响。LOC是拉萨夏季含碳气溶胶最丰富的OC组分,在所有碳组分中的占比为47.7%,其次为MOC(18.2%)和HOC(10.8%)。不同碳组分之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HOC主要通过大气化学反应生成,未来可成为评估二次有机气溶胶的一个潜在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碳气溶胶 有机碳 元素碳 碳组分 oc/ec char/soot
下载PDF
APEC期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PM_2.5中碳组分变化特征及来源 被引量:18
14
作者 于海斌 薛荔栋 +4 位作者 郑晓燕 袁懋 于建钊 吕怡兵 李国刚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8-52,共5页
在APEC会议期间和会期之后,分别采集北京、天津、石家庄、保定、济南5个采样点的PM2.5样品,通过分析碳组分的变化特征,研究京津冀地区污染物减排的影响以及减排后各指标的变化特征,分析大气颗粒物中碳气溶胶的可能来源。采用重量法测定... 在APEC会议期间和会期之后,分别采集北京、天津、石家庄、保定、济南5个采样点的PM2.5样品,通过分析碳组分的变化特征,研究京津冀地区污染物减排的影响以及减排后各指标的变化特征,分析大气颗粒物中碳气溶胶的可能来源。采用重量法测定组分中PM2.5的含量,利用热/光碳分析仪测定组分中OC、EC的含量,结果表明,由于采取了污染源减排措施,会议期间PM2.5、OC、EC的质量浓度均低于会期之后;会议期间和会期之后OC与EC均表现出了较好的相关性,r2为0.789~0.983,说明OC与EC的排放源基本相同;会议期间OC/EC为3.11~3.62,表明含碳气溶胶的来源主要是机动车排放,同时也存在一定的燃煤排放,会期之后为3.08~6.10,表明燃煤的排放在碳气溶胶中的比重明显增加,另外OC/EC也表明APEC会议期间和会期之后二次有机碳在各采样点均普遍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ec PM2.5 有机碳 元素碳
下载PDF
PM_(2.5)碳组分研究现状综述
15
作者 马晋 杨震 +2 位作者 张帅 申东亮 王雅琪 《广州化工》 CAS 2024年第1期36-39,73,共5页
了解PM_(2.5)的化学组成、来源、大气传输过程和环境效应对大气污染有效控制对策的制定有重要意义,大气气溶胶碳质组分主要包括有机碳和元素碳,是大气细粒子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总结国内南北方城市PM_(2.5)碳组分分析方面的研究,综述... 了解PM_(2.5)的化学组成、来源、大气传输过程和环境效应对大气污染有效控制对策的制定有重要意义,大气气溶胶碳质组分主要包括有机碳和元素碳,是大气细粒子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总结国内南北方城市PM_(2.5)碳组分分析方面的研究,综述中国环境大气碳组分观测研究的现状,就大气PM_(2.5)碳组分OC、EC的浓度水平、OC和EC比值分析,相关性分析和来源等方面进行讨论。评述结果表明,南北方城市的样品数据PM_(2.5)碳组分OC、EC的浓度水平均有季节性差异,并且南北方城市相关性和源解析结果存在较大差异,以期为环境监测资料的深入科学分析提供参考和借鉴。在此基础上,指出现有研究的一些局限,并对今后的大气碳组分观测研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组分 PM_(2.5) oc ec 来源解析 Soc
下载PDF
大连市烟花爆竹燃放和禁燃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16
作者 张明明 阎守政 +2 位作者 范慧君 冯诗婧 陈建宇 《干旱环境监测》 2024年第2期71-77,共7页
基于大连市国控站和超级站2022—2023年除夕观测数据,对比分析了烟花爆竹燃放和禁燃对大气环境的影响。研究表明:2023年燃放烟花爆竹对PM_(2.5)、PM_(10)和SO2的平均贡献量分别为430.51、585.35和47.59μg/m^(3),明显高于2022年(禁燃),... 基于大连市国控站和超级站2022—2023年除夕观测数据,对比分析了烟花爆竹燃放和禁燃对大气环境的影响。研究表明:2023年燃放烟花爆竹对PM_(2.5)、PM_(10)和SO2的平均贡献量分别为430.51、585.35和47.59μg/m^(3),明显高于2022年(禁燃),禁燃管控有效降低大气污染物浓度;2023年燃放期PM_(2.5)浓度、OC浓度、EC浓度和OC/EC分别为1087、27.134、3.031μg/m^(3)和8.772,分别为2022年的32.0倍、5.7倍、3.1倍和1.7倍;2023年除夕PM_(1.0)浓度升高快、降低慢,PM_(1.0)/PM_(10)和PM_(2.5)/PM_(10)为56%和66%,烟花爆竹燃放对PM_(1.0)贡献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花爆竹 PM_(2.5) PM1.0 oc/ec
下载PDF
民用燃料燃烧碳质组分及VOCs排放特征 被引量:16
17
作者 刘亚男 钟连红 +2 位作者 闫静 韩力慧 薛陈利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412-1418,共7页
选取北京市地区典型生物质燃料(玉米芯、玉米秆、黄豆秆、草梗、松木、栗树枝、桃树枝)以及民用煤(烟煤、蜂窝煤)在实验室内进行了模拟燃烧实验,对燃烧产生的颗粒物及气体样品进行采集,采用Model 2001A热/光碳分析仪对不同粒径段颗粒物... 选取北京市地区典型生物质燃料(玉米芯、玉米秆、黄豆秆、草梗、松木、栗树枝、桃树枝)以及民用煤(烟煤、蜂窝煤)在实验室内进行了模拟燃烧实验,对燃烧产生的颗粒物及气体样品进行采集,采用Model 2001A热/光碳分析仪对不同粒径段颗粒物中的有机碳、元素碳进行测定,采用Agilent GC-MS5977/7890B气质联用仪对燃烧烟气中的挥发性有机物进行分析.研究表明:除蜂窝煤OC、EC的排放因子在2.5~10μm粒径范围内达到最大,其他8种固体燃料燃烧产生的OC、EC的排放因子最大值均在0~2.5μm粒径范围内.薪柴(栗树枝、桃树枝、松木)、秸秆(玉米芯、玉米秆、黄豆秆、草梗)和民用煤(蜂窝煤、烟煤)3类物质燃烧排放VOCs的物种分类差异较大.薪柴和民用煤燃烧排放的卤代烃以及含氧有机物的质量分数明显高于秸秆的质量分数;在同一类别中VOCs物质分布趋势一致.3种薪柴平均总VOCs的排放系数为2.02g/kg,4种秸秆平均总VOCs的排放系数为6.89g/kg,2种民用煤平均总VOCs的排放系数为2.03g/kg,秸秆类的排放因子最大.玉米芯、玉米秆、黄豆秆和草梗的臭氧生成潜势较高,而栗树枝、桃树枝、松木、烟煤以及蜂窝煤的臭氧生成潜势较低,且分布类似.烯烃类、烷烃类、芳香烃类是固体燃料燃烧臭氧生成潜势贡献较大的VOCs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碳 元素碳 挥发性有机物 排放因子 臭氧生成潜势
下载PDF
Organic and Elemental Carbon in Atmospheric Fine Particulate Matter in an Animal Agriculture Intensive Area in North Carolina: Estimation of Secondary Organic Carbon Concentrations 被引量:11
18
作者 Qian-Feng Li Lingjuan Wang-Li +1 位作者 R. K. M. Jayanty Sanjay B. Shah 《Open Journal of Air Pollution》 2013年第1期7-18,共12页
Carbonaceous components contribute significant fraction of fine particulate matter (PM2.5). Study of organic carbon (OC) and elemental carbon (EC) in PM2.5 may lead to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secondary organic carbon ... Carbonaceous components contribute significant fraction of fine particulate matter (PM2.5). Study of organic carbon (OC) and elemental carbon (EC) in PM2.5 may lead to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secondary organic carbon (SOC) formation. This year-long (December 2008 to December 2009) field study was conducted in an animal agriculture intensive area in North Carolina of United States. Samples of PM2.5 were collected from five stations located in an egg production facility and its vicinities. Concentrations of OC/EC and thermograms were obtained using a thermal-optical carbon analyzer. Average levels of OC in the egg production house and at ambient stations were 42.7 μg/m3 and 3.26 - 3.47 μg/m3, respectively. Average levels of EC in the house and at ambient stations were 1.14 μg/m3 and 0.36 - 0.42 μg/m3, respectively. The OC to total carbon (TC) ratios at ambient stations exceeded 0.67, indicating a significant fraction of SOC presented in PM2.5. Principal factor analysis results suggested that possible major source of in-house PM2.5 was from poultry feed and possible major sources of ambient PM2.5 was from contributions of secondary inorganic and organic PM. Using the OC/EC primary ratio analysis method, ambient stations SOC fractions ranged from 68% to 87%. These findings suggested that SOC could appreciably contribute to total PM2.5 mass concentrations in this agriculture intensive ar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condary ORGANIC CARBON (Soc) ORGANIC CARBON (oc) ELEMENTAL CARBON (ec) PM2.5 AGRICULTURE Area
下载PDF
Research Progress of microRNA in Regulating Gynecological Tumours
19
作者 Zhiyong Cao Gang Fang +1 位作者 Ke Lu Jingqin Chen 《Proceedings of Anticancer Research》 2020年第3期26-32,共7页
The incidence of gynaecological tumours,the main factor threatening women’s health and safety,is increasing with the daily heavier pressure of women’s life and work;Due to its serious threat to women,the disease has... The incidence of gynaecological tumours,the main factor threatening women’s health and safety,is increasing with the daily heavier pressure of women’s life and work;Due to its serious threat to women,the disease has grasped increasingly more vigilance and attention.The discovery and research of micro ribonucleic acid(microRNA),a general term for a class of small-molecule RNA,showed that there was a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microRNA and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gynaecological tumours.In this paper,based on the recent researche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icroRNA and gynaecological tumours,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was made to do a favour for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clinical treatment of gynaecological tumou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ynaecological tumour Micro ribonucleic acid(microRNA) Ovarian cancer(oc) Cervical cancer(CC) Endometrial cancer(ec)
下载PDF
高山风景区居民区碳质气溶胶污染特征及来源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飞凤 郑琪 +9 位作者 李杰 李鸿儒 彭林玉 王立夫 冯文钟 幸娇萍 叶清 刘苑秋 陈伏生 肖红伟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32-543,共12页
碳质气溶胶是大气颗粒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强的环境和气候效应,是气溶胶科学研究领域的热点.为探究庐山风景区居民区PM_(2.5)中碳质组分的污染特征及来源,于2019年12月2日—2020年10月31日在庐山风景区居民区进行PM_(2.5)样品采集,... 碳质气溶胶是大气颗粒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强的环境和气候效应,是气溶胶科学研究领域的热点.为探究庐山风景区居民区PM_(2.5)中碳质组分的污染特征及来源,于2019年12月2日—2020年10月31日在庐山风景区居民区进行PM_(2.5)样品采集,并对其碳质组分有机碳(OC)和元素碳(EC)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观测期间庐山风景区居民区PM_(2.5)的平均质量浓度为(46.45±18.64)μg·m^(-3),其中OC和EC平均质量浓度分别是(4.08±1.61)μg·m^(-3)和(0.23±0.10)μg·m^(-3),占PM_(2.5)总质量的8.78%和0.50%.且碳质颗粒的污染水平普遍低于城市地区,介于国内其他典型高山背景点之间.采用EC示踪法对PM_(2.5)中的二次有机碳(SOC)进行估算,发现采样期间SOC的平均浓度为(1.51±1.22)μg·m^(-3),占OC的33.2%,表明SOC是PM_(2.5)中OC的重要组分.比较发现春秋两季二次转化率比冬夏两季二次转化率较低.通过碳组分主成分分析表明,除二次污染外,庐山风景区居民区OC和EC的含量受燃煤排放、生物质燃烧排放、机动车排放的影响.后向轨迹分析的结果表明,这些一次源排放的影响主要来自远距离输送.庐山风景区居民区采样期间导致PM_(2.5)中碳质颗粒较高的气流主要来自北方及西南方的工业城市,夏季受夏季风暖湿气流的影响,自然污染源较少,同时夏季降雨较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稀释污染物,导致到达庐山风景区居民区的气流轨迹携带的污染物较少.OC和EC的相关性表明,庐山风景区居民区冬季和夏季OC和EC具有同源性,春季和秋季碳质组分来源较为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_(2.5) 有机碳(oc) 元素碳(ec) 高山风景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