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塔里木盆地东北缘吐格尔明背斜和阳北断裂带构造分析
1
作者 蒋俊 缪卫东 +9 位作者 赵凤全 李君 袁瑞 周慧 邓晓睿 王珊 董才源 黄智斌 师斌 汲雷昌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8-299,共12页
吐格尔明背斜和阳北断裂位于塔里木盆地北缘,南天山山前库车褶皱冲断带的东段,两者均为基底卷入型构造。阳北断裂是一个反转构造,其变形历史可以追溯到侏罗纪—白垩纪的正断层;新生代构造反转,发生了多期冲断变形加速期,分别发生于白垩... 吐格尔明背斜和阳北断裂位于塔里木盆地北缘,南天山山前库车褶皱冲断带的东段,两者均为基底卷入型构造。阳北断裂是一个反转构造,其变形历史可以追溯到侏罗纪—白垩纪的正断层;新生代构造反转,发生了多期冲断变形加速期,分别发生于白垩纪末—古近纪初、古近纪末—新近纪初、中新世早期、上新世和第四纪。吐格尔明背斜构造带是阳北断裂中新世早期及以后的冲断作用派生出来的一个次级基底卷入型构造变形带。它由吐格尔明背斜及其南、北两条呈背冲关系的逆冲断层组成。背斜核部元古宇变质岩出露地表;中、新生界直接不整合于变质岩之上,缺失全部古生界,说明研究区可能属于一个长期存在的古生代古隆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侏罗—白垩纪正断层 新生代逆冲断层 反转构造 基底卷入构造 元古宇变质岩 古隆起 吐格尔明背斜 阳北断裂 库车褶皱冲断带东段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Study of an Uplift of Sargodha High by Stratigraphical and Structural Interpretation of an East-West Seismic Profile in Central Indus Basin, Pakistan
2
作者 Shazia Asim Shahid Nadeem Qureshi Nasir Kh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osciences》 2014年第9期1027-1036,共10页
Research Area comprises of Punjab Monocline, Sulaiman Foredeep and Eastern Part of Sulaiman Fold Belt (from east to west) in Central Indus Basin, Pakistan. Sargodha High is located in northeast of a Seismic Profile AB... Research Area comprises of Punjab Monocline, Sulaiman Foredeep and Eastern Part of Sulaiman Fold Belt (from east to west) in Central Indus Basin, Pakistan. Sargodha High is located in northeast of a Seismic Profile AB. Time and Depth models show the subsurface crustal variations near Sargodha High, which separates Upper Indus Basin from Central Indus Basin. The deposition of Pre-Cambrian sediments is uniform in area and Paleozoic sediments (Permian & Cambrian) are thinning in west. Mesozoic sediments (Cretaceous, Jurassic & Triassic) and younger sediments (Paleocene) are not deposited in this part suggesting an uplift of Sargodha High during Paleozoic time. An uneven distribution of Paleozoic rocks shows some thickness in east but erosion, thinning and almost truncation in west indicate their depocenter in east. This also represents a time of uplift of Sargodha High that shifts depocenter westward. Seismic data show a thick Mesozoic deposition in west, which onlaps on the Permo-Triassic unconformity suggesting an area of non-deposition. The gradual uplift of Sargodha high continues, which tilts the Mesozoic strata forming wedge shape geomet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plift UNCONFORMITIES STRUCTURAL TRUNCATIONS Depo-Center basement
下载PDF
松辽盆地北部古中央隆起带基底岩石弹性参数测试及特征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戴世立 王力娟 辛朝坤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43-453,共11页
古中央隆起带基底上覆地层缺失断陷期沉积地层,基岩暴露地表时间长,风化壳普遍发育。基底岩性复杂,主要发育花岗岩、浅变质沉积岩及浅变质火山岩3大类岩石;基底主要发育花岗岩、变质岩储层,不同类型储层的裂缝发育程度不同。钻井揭示:... 古中央隆起带基底上覆地层缺失断陷期沉积地层,基岩暴露地表时间长,风化壳普遍发育。基底岩性复杂,主要发育花岗岩、浅变质沉积岩及浅变质火山岩3大类岩石;基底主要发育花岗岩、变质岩储层,不同类型储层的裂缝发育程度不同。钻井揭示:花岗岩的脆性大,易形成裂缝,花岗岩储层物性最好,属于孔隙—裂缝型储层;基底花岗岩风化壳储层非均质性强,储层物性较差,以裂缝为主。目前有关基底花岗岩和变质岩的岩石物理弹性参数特征的实验室研究较少。为此,采用超声频段和地震频段弹性参数测试方法,系统分析了围压及孔隙压力对岩石纵、横波速度的影响,研究了不同孔隙度和饱和状态下岩石弹性参数与微裂缝密度及孔隙纵横比的关系;应用弹性参数交会分析,明确了基底风化壳储层及裂缝敏感参数,建立了符合基底孔隙—裂缝型储层特征的岩石物理模型,获得以下成果和认识:(1)对松辽盆地北部古中央隆起带基底33块岩性样品,采用超声频段和地震频段实验测试,测得的标准铝块的超声频段纵波速度(6430 m/s)与参考值(6400 m/s)基本相同,相对误差为0.5%,精度较高。(2)随着围压增加,在水饱和和气饱和状态下纵、横波速度均增大,且横波速度变化不大。随着孔压增加,在水饱和和气饱和状态下纵、横波速度均呈降低趋势,且在气饱和状态下纵波速度的变化量大于水饱和状态,在水饱和和气饱和状态下横波速度的下降趋势相似。(3)不同压力的超声频段和地震频段速度差异表明微裂隙是影响频散绝对变化量的主要因素,随着压力增加,微裂隙逐渐闭合,孔隙间的流体流动效应减弱,喷射效应降低。(4)地震频段和超声频段储层敏感参数优选结果相同,即v_(P)/v_(S)(纵横波速度比)、ν(泊松比)、λ(拉梅系数)、λ/μ(拉梅系数/剪切模量)、λ_(ρ)(拉梅系数×密度)等参数对流体最敏感,可作为识别基底风化壳的储层敏感参数。(5)在裂缝密度为3条/m、裂缝倾角为50°的条件下建立了饱和度—孔隙度解释图板,在含水饱和度为50%、裂缝倾角为50°的条件下建立了裂缝密度—孔隙度解释图板,为风化壳孔隙—裂缝型储层预测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中央隆起带 基底 超声频段 地震频段 岩石物理测试 物性参数 弹性参数
下载PDF
安徽西湾铅锌矿床地质特征与控矿因素
4
作者 张建明 程培生 +3 位作者 李壮 杜东旭 韩旭 顾大年 《地质学刊》 CAS 2023年第3期249-258,共10页
西湾铅锌矿床位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中段庐枞矿集区北部、NE与近EW向基底断裂交会处,成矿条件优越。通过对矿区地质、矿化蚀变、矿体特征及矿石特征等进行分析,认为西湾铅锌矿的主要赋矿围岩为中三叠统周冲村组灰岩角砾岩,控矿构造为基... 西湾铅锌矿床位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中段庐枞矿集区北部、NE与近EW向基底断裂交会处,成矿条件优越。通过对矿区地质、矿化蚀变、矿体特征及矿石特征等进行分析,认为西湾铅锌矿的主要赋矿围岩为中三叠统周冲村组灰岩角砾岩,控矿构造为基底褶皱隆起带、基底断裂及其次级断裂,构造破碎带和“硅钙面”对铅锌矿体的控制明显。NE向断裂为导矿构造,其次级断裂及其形成的破碎带和“硅钙面”为容矿构造。根据赋矿围岩、控矿构造及铅锌矿赋存特征,认为西湾铅锌矿床的控矿因素为地层和构造,该矿床为受地层岩性和构造控制的热液充填型铅锌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褶皱隆起带 破碎带 硅钙面 控矿因素 铅锌矿床 安徽西湾
下载PDF
地下室局部上浮开裂分析及加固研究
5
作者 赵剑剑 李植茂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13-16,共4页
通过对某在建工程地下室上浮区域的受损构件进行全面检测与勘查,复算在使用阶段(覆土后)和当前阶段(覆土前)的地库抗浮稳定性。覆土前,纯地下室自重不足以抵抗水浮力作用而上浮,在纯地下室与主楼交接区域,部分梁柱受拉、压、扭共同作用... 通过对某在建工程地下室上浮区域的受损构件进行全面检测与勘查,复算在使用阶段(覆土后)和当前阶段(覆土前)的地库抗浮稳定性。覆土前,纯地下室自重不足以抵抗水浮力作用而上浮,在纯地下室与主楼交接区域,部分梁柱受拉、压、扭共同作用,造成开裂或混凝土局部破坏。根据结构构件的受力特性及受损程度不同,对柱采用粘钢法或粘贴碳纤维法加固,对梁采用增大截面法或粘钢法加固,提高结构构件的承载能力和抗变形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室 局部上浮 抗浮稳定性 开裂分析 加固方案
下载PDF
塔里木克拉通基底古隆起构造-热事件及其结构与演化 被引量:77
6
作者 邬光辉 李浩武 +3 位作者 徐彦龙 苏文 陈志勇 张宝收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2435-2452,共18页
通过盆地内部锆石U-Pb测年分析表明,塔里木克拉通基底存在2950~3100Ma、2100~2400Ma、1900~2000Ma、1300~1600Ma、900~950Ma、700~800Ma、540~560Ma、400~500Ma和270~290Ma等9期构造-热事件。中央航磁异常带井下花岗岩锆石SHRI... 通过盆地内部锆石U-Pb测年分析表明,塔里木克拉通基底存在2950~3100Ma、2100~2400Ma、1900~2000Ma、1300~1600Ma、900~950Ma、700~800Ma、540~560Ma、400~500Ma和270~290Ma等9期构造-热事件。中央航磁异常带井下花岗岩锆石SHRIMPU-Pb年龄测定发现1908.2±8.6Ma前寒武纪基底,表明盆地内部可能存在古元古代构造-热事件形成的古老花岗岩基底。结合新的地质与地球物理资料综合分析,塔里木盆地前寒武纪具有不同年代、不同类型的基底结构,北部为中-新元古代中浅变质岩基底、中部为古元古代花岗岩基底、南部为新元古代早-中期岩浆岩与变质岩基底、东南部为遭受早志留纪区域变质改造的变质岩基底。井震结合发现塔里木盆地寒武系/前寒武系发育广泛分布的大型不整合,形成塔北与塔南两大前寒武纪基底古隆起,可能与550Ma"泛非运动"相关。塔里木盆地基底古隆起主要经历5期演化,古元古代中期形成克拉通化基底,新元古代早期形成统一的变质结晶基底,寒武纪沉积前两大基底古隆起形成,加里东晚期五大基底古隆起基本定型,海西期以来发生局部调整改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 前寒武纪基底 古隆起 U-PB年龄 超大陆 演化
下载PDF
北大巴山凤凰山基底隆起晚中生代构造隆升历史--磷灰石裂变径迹测年约束 被引量:20
7
作者 李建华 张岳桥 +2 位作者 董树文 施炜 李海龙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969-986,共18页
对采自于北大巴山凤凰山基底隆起8个样品的磷灰石裂变径迹年代学分析和热历史模拟表明,凤凰山基底隆起陆内造山运动结束后的隆升历史大致可以划分为2个阶段:早白垩世中晚期(135±5~95±5 Ma)缓慢隆升,晚白垩世(95±5~65&#... 对采自于北大巴山凤凰山基底隆起8个样品的磷灰石裂变径迹年代学分析和热历史模拟表明,凤凰山基底隆起陆内造山运动结束后的隆升历史大致可以划分为2个阶段:早白垩世中晚期(135±5~95±5 Ma)缓慢隆升,晚白垩世(95±5~65±5 Ma)快速隆升。大巴山北缘韧性剪切带黑云母^(40)Ar-^(39)Ar坪年龄证实大巴山北缘中晚侏罗世(165.7±1.9 Ma~161.2 Ma)存在快速隆升剥蚀,其与大巴山强烈陆内造山作用阶段有关;早白垩世中晚期缓慢隆升代表了陆内造山结束后的稳定阶段;晚白垩世快速隆升为一次区域性隆升事件,在秦岭、大别和武当等地区均有反映,隆升过程中伴随着强烈的伸展垮塌作用,沿秦岭造山带发育一系列伸展断陷盆地。区域对比分析表明,凤凰山基底隆起隆升历史与黄陵、汉南地块接近,但与武当地块存在明显区别,反映了秦岭造山带的不均一隆升过程。南大巴山前陆带1个样品的热史模拟结果显示,南大巴山前陆带自早白垩世以来与凤凰山基底隆起经历了一致的隆升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灰石裂变径迹(AFT) 晚中生代 构造隆升 大巴山 风凰山基底隆起
下载PDF
大巴山前陆带东段神农架地区构造变形研究 被引量:13
8
作者 李建华 张岳桥 +2 位作者 施炜 李海龙 董树文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09年第2期162-177,共16页
神农架地区位于大巴山前陆弧形构造带东段,以阳日断裂为界,可分为北带基底拆离带和南带神农架隆起,北带以E-W走向的基底拆离和盖层滑脱为特征,古生界盖层褶皱紧闭;南带神农架隆起周缘的盖层变形特征各异,北缘变形较弱,东缘变形很强,其... 神农架地区位于大巴山前陆弧形构造带东段,以阳日断裂为界,可分为北带基底拆离带和南带神农架隆起,北带以E-W走向的基底拆离和盖层滑脱为特征,古生界盖层褶皱紧闭;南带神农架隆起周缘的盖层变形特征各异,北缘变形较弱,东缘变形很强,其西、南周缘发育特征的裙边状褶皱构造,南缘裙边褶皱以枢纽大角度倾伏为典型特征。古构造应力场反演结果显示,该区主要受控于近S-N向主压应力作用;受到神农架、黄陵两个隆起相向对挤作用,神农架隆起东缘主压应力方向为NW-SE向,两个不同方向的应力场可能均与早燕山期大巴山强烈的陆内造山作用有关。综合分析和对比结果显示,大巴山前陆构造带东段的构造演化历史经历了印支雏形期和早燕山定型期两个构造演化阶段,神农架基底隆起对大巴山前陆弧型构造带的形成起到了限制作用,神农架地区的构造变形研究对于探讨大巴山前陆弧形带的形成和演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巴山前陆带 神农架基底隆起 基底拆离 裙边构造 构造应力场
下载PDF
青藏高原北部巴颜喀拉构造带基底隆起的地震学证据 被引量:8
9
作者 李秋生 彭苏萍 +1 位作者 高锐 范景义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782-788,共7页
过去曾笼统地认为巴颜喀拉构造带上万米的堆积主要是三叠系的复理石沉积。通过对沱沱河-格尔木深地震剖面资料的再认识发现,巴颜喀拉构造带的结晶基底埋深仅5km左右,比金沙江断裂带以南的羌塘地块北缘和昆仑山南缘的基底埋藏深度都要浅... 过去曾笼统地认为巴颜喀拉构造带上万米的堆积主要是三叠系的复理石沉积。通过对沱沱河-格尔木深地震剖面资料的再认识发现,巴颜喀拉构造带的结晶基底埋深仅5km左右,比金沙江断裂带以南的羌塘地块北缘和昆仑山南缘的基底埋藏深度都要浅。进一步对青藏公路以东横穿巴颜喀拉构造带的几条深地震测深剖面进行分析,发现该基底隆起一直顺构造走向延伸,向东贯穿了整个构造带,推测它是扬子古陆块的残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东南部 巴颜喀拉构造带 基底隆起 地震证据 古陆块 地震学
下载PDF
浙皖赣相邻区加里东期构造变形特征 被引量:28
10
作者 余心起 张达 +2 位作者 汪隆武 颜铁增 邓国辉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76-684,共9页
浙皖赣相邻区在加里东时期受到华南加里东构造事件的影响,前震旦纪基底及早古生代早期盖层强烈隆升并褶皱变形,皖浙赣邻接部位早—中石炭世地层直接覆盖在中元古代浅变质岩系之上,东端清凉峰一带的中石炭统覆盖在上寒武统之上,但尚未见... 浙皖赣相邻区在加里东时期受到华南加里东构造事件的影响,前震旦纪基底及早古生代早期盖层强烈隆升并褶皱变形,皖浙赣邻接部位早—中石炭世地层直接覆盖在中元古代浅变质岩系之上,东端清凉峰一带的中石炭统覆盖在上寒武统之上,但尚未见到有加里东期岩浆活动的证据。同时,古陆南侧及东侧震旦纪—早志留世盖层向南(东)滑脱,接触带附近与基底一并形成倒转产状及倒转褶皱;北侧向北滑脱形成滑覆褶皱及临溪盆地、兰田残留向斜盆地。印支、燕山事件对加里东构造形迹产生了不可忽略的改造,最终形成了基本延续至今的构造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里东构造事件 基底隆升 滑脱伸展 倒转褶皱 滑覆褶皱 后期叠加改造 浙皖赣相邻区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演化与多种能源矿产分布 被引量:89
11
作者 邓军 王庆飞 +4 位作者 高帮飞 黄定华 杨立强 徐浩 周应华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38-545,共8页
鄂尔多斯盆地是中国有机—无机多种能源矿产共存的盆地之一。有机矿产包括煤、油气、煤层气等,分布于盆地内部,无机矿产以铀矿为主,处于盆—山转换部位。盆地边缘的造山活动控制了内部基底变形,基底变形又制约了盖层构造格局的演化,而... 鄂尔多斯盆地是中国有机—无机多种能源矿产共存的盆地之一。有机矿产包括煤、油气、煤层气等,分布于盆地内部,无机矿产以铀矿为主,处于盆—山转换部位。盆地边缘的造山活动控制了内部基底变形,基底变形又制约了盖层构造格局的演化,而后者决定了盆内有机矿产的源、运、储过程,如烃源岩展布、煤级分布等。造山活动和盆地演化共同制约着砂岩型铀矿的产出,油气在水平挤压和上覆地层压实作用下自内而外、自下而上输运,而于周缘造山带形成的含铀中低温无机成矿热液,在重力作用下,沿渗透率较大的透水层自上而下向盆地内部输运,还原性油气与氧化性含铀热液在盆—山过渡处相遇,导致无机流体的关键性物理化学参数的转变,使铀元素沉淀富集。鄂尔多斯盆地多种能源矿产共存系统存在的必要条件是成矿(藏)作用的发生具备各自成矿要素,且无机成矿和有机成藏两种性质完全不同的地质过程之间存在耦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演化 基底 中央古隆起 油气 古地理
下载PDF
基于高精度航空磁测的塔西南坳陷深部地质构造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崔志强 胥值礼 +1 位作者 李飞 刘俊杰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238-1250,共13页
由于受地表沙漠和巨厚新生界覆盖,塔里木盆地西南部开展的基础地质调查较少,特别是对深部地质结构认识还比较模糊。笔者根据近年来在塔西南实测的高精度无人机航空磁测数据资料,对塔西南的地质构造、磁性基底隆坳格局、构造格架等较模... 由于受地表沙漠和巨厚新生界覆盖,塔里木盆地西南部开展的基础地质调查较少,特别是对深部地质结构认识还比较模糊。笔者根据近年来在塔西南实测的高精度无人机航空磁测数据资料,对塔西南的地质构造、磁性基底隆坳格局、构造格架等较模糊的地质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本文应用三维欧拉反褶积反演方法计算磁性基底深度显示,在伽师北部存在一近东西向的凹陷带,在磁性基底-10 km等深线上前陆中部坳陷带自西向东展现出由喀什凹陷、英吉沙凸起等9个凹陷和凸起相间构成,凸起或凹陷受基底断裂控制,凹陷内存在多个局部洼陷中心具逆冲推覆断裂前缘局部洼陷构造规律。根据基底深度差异,提出前陆中部凹陷与麦盖提斜坡西段之间基底断裂构造边界认识,中新生界下伏的基性火山岩主要分布在岳普湖-色力布亚和叶城南部,其形成受近东西、北东向深断裂控制等地质认识。研究成果对塔西南深坳盆地的深部地质构造研究及深层油气调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构造 基底隆坳 麦盖提斜坡 火山岩 塔西南
下载PDF
风化壳储层分类、特征及油气勘探方向 被引量:17
13
作者 毛治国 崔景伟 +2 位作者 綦宗金 王京红 苏玲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2-22,共11页
作为一种由风化改造而成的油气储层,风化壳储层具有其特殊性。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全球已发现的风化壳储层,界定了风化壳储层的内涵,提出了三级分类方案,梳理了其全球分布及特征。认为风化壳储层可以分为隆升风化型和基岩风化型... 作为一种由风化改造而成的油气储层,风化壳储层具有其特殊性。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全球已发现的风化壳储层,界定了风化壳储层的内涵,提出了三级分类方案,梳理了其全球分布及特征。认为风化壳储层可以分为隆升风化型和基岩风化型,在全球不同地区和层系上均有分布;岩性几乎包括了碎屑岩、碳酸盐岩、岩浆岩及变质岩的所有岩石类型,表现出明显的多样性;储集空间类型复杂多样,孔隙(洞)型、裂缝型、孔缝复合型等均有发育;不同岩性的风化壳具有较独特的纵向结构和微观组构,纵向上形成了不同的层次结构和储集空间组合;平面上形成区域性分布的大型油气藏。中国含油气盆地的多旋回叠合发育了多期大中型不整合面,风化壳储层分布广泛,油气勘探潜力大;东部断陷—坳陷型叠合盆地风化壳油气勘探应以基岩风化型为主,中西部克拉通—前陆型叠合盆地风化壳油气勘探应以隆升风化型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化壳储层 隆升风化型 基岩风化型 含油气盆地
下载PDF
基坑加深的加固措施及其效果 被引量:17
14
作者 吴铭炳 戴一鸣 +1 位作者 林颖孜 王文辉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2期459-462,共4页
阐述了软土地基某工程由于地下室增加一层,在原基坑支护桩已基本完成施工情况下的加固措施。充分利用已有支护桩,采用后排增加稀疏长桩,满足抗倾覆、抗隆起要求;利用单双排桩的不同刚度产生土拱效应,减少旧桩作用力,满足桩身强度要求;... 阐述了软土地基某工程由于地下室增加一层,在原基坑支护桩已基本完成施工情况下的加固措施。充分利用已有支护桩,采用后排增加稀疏长桩,满足抗倾覆、抗隆起要求;利用单双排桩的不同刚度产生土拱效应,减少旧桩作用力,满足桩身强度要求;增加内支撑层数等措施,成功完成加层地下室的基坑支护。通过变形和构件应力监测的信息化施工和动态设计,分析支护结构体系和周边环境的安全性,预测发展趋势,确保了基坑支护结构体系的安全,监测成果证明了支护设计所采取的各种技术措施的合理性,本工程取得的经验对于类似工程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室加层 基坑隆起 基坑监测
下载PDF
库车前陆褶皱—冲断带基底断裂对盐构造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35
15
作者 余一欣 汤良杰 +5 位作者 李京昌 杨文静 金文正 彭更新 雷刚林 万桂梅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30-336,共7页
地震剖面解释和构造物理模拟实验表明,库车前陆褶皱—冲断带前古近系基底构造对上覆盐构造的形成演化有重要的控制作用。位于冲断带前缘的秋里塔格构造带西段前古近系基底表现为古隆起形态,并发育有丰富的基底断裂和盐构造。基底断裂大... 地震剖面解释和构造物理模拟实验表明,库车前陆褶皱—冲断带前古近系基底构造对上覆盐构造的形成演化有重要的控制作用。位于冲断带前缘的秋里塔格构造带西段前古近系基底表现为古隆起形态,并发育有丰富的基底断裂和盐构造。基底断裂大多表现为逆断裂,其走向与地表山系基本一致,倾向主要为NNW和SSE,具有较明显的分段特征。古近系库姆格列木组膏盐层塑性流动变形形成的盐构造主要有盐枕、盐推覆、盐焊接和鱼尾构造等。前古近系基底断裂通过影响古近系库姆格列木组膏盐层的塑性流动方式和平面展布特征,进而控制盐层及上覆层的构造变形过程,最终导致在盐层和上覆层形成了大量形态各异的盐相关构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构造 古隆起 基底断裂 物理模拟 库车前陆—褶皱冲断带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羌塘盆地基底构造特征 被引量:104
16
作者 黄继钧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33-337,共5页
羌塘盆地是叠置于元古宙基底之上,中、新生代发育起来的大型沉积盆地,基底为元古宙变质岩系,具双层结构,其下为结晶“硬基底”,其上为变质“软基底”。基底构造具两坳夹一隆特征。坳陷和隆起内部为若干次级凸起和凹陷复杂化,具断凸断凹... 羌塘盆地是叠置于元古宙基底之上,中、新生代发育起来的大型沉积盆地,基底为元古宙变质岩系,具双层结构,其下为结晶“硬基底”,其上为变质“软基底”。基底构造具两坳夹一隆特征。坳陷和隆起内部为若干次级凸起和凹陷复杂化,具断凸断凹特征。ENE、WNW两组共轭基底断裂发育,将基底切割成菱形块体。基底构造明显控制盖层构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羌塘盆地 基底 隆起 坳陷 断凸 断凹 中生代 新生代 沉积盆地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深层地质结构叠加演变与油气赋存 被引量:35
17
作者 郑孟林 樊向东 +6 位作者 何文军 杨彤远 唐勇 丁靖 吴海生 陈磊 郭建辰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2-32,共11页
根据地表露头、地震、钻井、测年资料,应用地层回剥方法,对准噶尔盆地深层结构进行了解剖。现今的构造区划是石炭系顶面隆-坳格局的反映,深、浅层地层沉积隆-坳格局和构造变形特征存在差异。石炭纪末的构造事件导致盆地褶皱变形、隆升剥... 根据地表露头、地震、钻井、测年资料,应用地层回剥方法,对准噶尔盆地深层结构进行了解剖。现今的构造区划是石炭系顶面隆-坳格局的反映,深、浅层地层沉积隆-坳格局和构造变形特征存在差异。石炭纪末的构造事件导致盆地褶皱变形、隆升剥蚀,形成了北西向为主的背向斜构造。早二叠世—中二叠世,沉积在南部,存在多沉积中心、多构造应力环境,形成了二叠纪早中期重要的烃源岩层系。晚二叠世—侏罗纪存在两期大型湖进坳陷盆地沉积,将下伏盆地埋藏,为盆地重要的区域盖层。早侏罗世—中侏罗世西山窑组含煤岩系是盆地内重要的烃源岩层系,中侏罗统头屯河组沉积前,盆地内形成西南高、北东低的大型车莫古隆起,并遭受了强烈剥蚀。白垩系沉积前,盆地受深层断裂活动控制,在侏罗系形成雁列组合正断层构造。白垩纪—新生代,盆地发生翘倾构造作用,北天山山前强烈沉降,褶皱变形,北部隆升。盆地深层存在石炭系、二叠系和侏罗系富含有机质的烃源岩,与叠合连片发育的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新生界泥岩、煤系、膏泥岩等构成了盆地内多套源-盖组合,成为盆地油气富集的基础。盆地深层油气围绕构造变动后的富烃中心区赋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深层 叠加改造 多沉积中心 翘倾作用 古隆起 油气赋存
下载PDF
两广云开隆起区存在中-古元古代基底的年代学证据 被引量:15
18
作者 黄圭成 汪雄武 +2 位作者 杨世义 陈龙清 凌井生 《中国区域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94-199,共6页
颗粒锆石U-Pb年龄测定显示,粤西罗定盆地南缘地区残斑岩脉和花岗斑岩脉的源区物质较复杂,包含1713Ma、1737Ma、2165Ma和2494Ma的物质。这些同位素年龄数据是云开隆起区存在中-古元古代基底的一个间接证据。
关键词 锆石U- Pb年龄 中-古元古代基底 云开隆起区 同位素年龄 花岗斑岩
下载PDF
三水盆地二氧化碳气成藏模式 被引量:11
19
作者 杨长清 姚俊祥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36-39,5,共4页
三水盆地是一个叠置在印支—燕山期广花复向斜基础之上的白垩纪—早第三纪断陷盆地 ,火山活动强烈 ,二氧化碳气分布广泛 ,靠近断裂和火山活动中心二氧化碳气的含量较高 ,向四周二氧化碳气含量逐渐降低 ,断裂构造、火山—岩浆活动、基岩... 三水盆地是一个叠置在印支—燕山期广花复向斜基础之上的白垩纪—早第三纪断陷盆地 ,火山活动强烈 ,二氧化碳气分布广泛 ,靠近断裂和火山活动中心二氧化碳气的含量较高 ,向四周二氧化碳气含量逐渐降低 ,断裂构造、火山—岩浆活动、基岩隆起控制二氧化碳气成藏特征 ;构造活动控制二氧化碳气的释放与成藏期 ,多期构造活动导致多期岩浆侵入与喷发 ,同时产生多期供气与多期成藏过程 ;存在火山岩自生自储 (裂隙 )式 ,砂岩孔隙—裂隙式、碳酸盐岩溶洞—裂隙式三种成藏方式 ;前白垩系不整合面 (T4)上、下和断层附近是二氧化碳气聚集的有利部位 ,多期复合型圈闭和早期形成晚期未受破坏的圈闭是二氧化碳气聚集的有利场所 ;火山—岩浆活动带或活动带附近是二氧化碳排放的良好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水盆地 二氧化碳气藏 成藏模式 成因 主控因素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西南地区基底断裂的控藏作用与有利区带 被引量:7
20
作者 倪祥龙 王建功 +5 位作者 郭佳佳 杜斌山 易定红 龙国徽 李志明 惠媛媛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2-41,共10页
近年来,柴达木盆地西南地区(柴西南地区)的基岩油气勘探获得了重大突破,已发现昆北等油气藏。为明确研究区基底断裂的控藏作用与成藏模式,开展了钻井岩心分析、测井分析和三维大连片地震资料解释等研究工作。结果表明:①柴西南地区深大... 近年来,柴达木盆地西南地区(柴西南地区)的基岩油气勘探获得了重大突破,已发现昆北等油气藏。为明确研究区基底断裂的控藏作用与成藏模式,开展了钻井岩心分析、测井分析和三维大连片地震资料解释等研究工作。结果表明:①柴西南地区深大断裂较为发育,并控制了基岩油气藏的分布;同沉积逆断裂Ⅺ号、Ⅷ号及阿拉尔断裂早期活动控制了三大生烃凹陷的发育;基底的深大断裂在关键成藏期均比较活跃,为油气初次运聚成藏提供了垂向运移通道;②深大断裂控制的古隆起区是油气运聚的长期指向区,且风化壳中裂缝和溶蚀孔十分发育,为油气聚集提供了储集空间;③基岩风化壳上覆泥岩盖层的封盖能力控制着油气富集程度,深大断裂的晚期活动会降低盖层对基岩油气藏的封盖能力;④建立了以深大断裂为核心的基岩油气成藏模式,即紧邻生烃凹陷的深大断裂-古构造背景-优质的泥岩盖层共同控制了油气的富集与成藏;⑤深大断裂上盘的扎西鼻隆、乌南鼻隆和跃进斜坡的Q3古鼻隆为下一步勘探的有利区。该研究成果对于柴达木盆地基岩油气藏勘探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控藏 基底断裂 古隆起 有利区带 基岩油气藏 柴西南地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