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A-ICP-MS U-Pb Zircon Geochronology of Basic Dikes within Maxianshan Rock Group in the Central Qilian Orogenic Belt and Its Tectonic Implications 被引量:2
1
作者 何世平 王洪亮 +4 位作者 陈隽璐 徐学义 张宏飞 任光明 余吉远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SCIE CSCD 2007年第1期19-29,共11页
A large number of basic dikes, which indicate an important tectonic-magmatic event in the eastern part of the Central Qilian (祁连) orogenic belt, were found from Maxianshan (马衔山) rock group, Yongjing (永靖) ... A large number of basic dikes, which indicate an important tectonic-magmatic event in the eastern part of the Central Qilian (祁连) orogenic belt, were found from Maxianshan (马衔山) rock group, Yongjing (永靖) county, Gansu (甘肃) Province, China.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geology and petrology, the basic dike swarms, widely intruded in Maxianshan rock group, are divided into two phases by the authors. U-Pb isotope of zircons from the basic dikes above two phases is separately determined by LA-ICP-MS in the Key Laboratory of Continental Dynamics of Northwest University, China and the causes of formation of the zircons are studied using CL images. The formation age of the earlier phase of metagabbro dikes is (441.1±1.4) Ma (corresponding to the early stage of Early Silurian), and the age of the main metamorphic period is (414.3±1.2) Ma (corresponding to the early stage of Early Devonian). The formation age of the later phase of diabase dike swarms is (434±1.0) Ma (corresponding to the late stage of Early Silurian). The cap- tured-zircons from diabase dike swarms saved some information of material interfusion by Maxianshan rock group (^207pb/206pb apparent ages are (2 325±3)-(2 573 ±6) Ma), and some zircons from diabase dike swarms also saved impacted information by tectonic thermal event during the late period of Caledonian movement (^206pb/^238U apparent ages are (400±2)-(429±2) Ma). By combining the results of the related studies, the basic dikes within Maxianshan rock group were considered to be formed in the transfer period, from subductional orogeny towards collisional orogeny, which represents geological records of NW-SE extension during regional NE-SW towards intense compression in the Central Qilian bloc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xianshan rock group basic dike swarms ZIRCON LA-ICP-MS U-Pb geochronology Silurian EXTENSION
下载PDF
中祁连马衔山岩群内基性岩墙群锆石LA-ICP-MSU-Pb年代学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28
2
作者 何世平 王洪亮 +4 位作者 陈隽璐 徐学义 张宏飞 任光明 余吉远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5-45,共11页
马衔山岩群变质基底岩系中发现大量基性岩墙,作为中祁连造山带东部一次重要的构造-岩浆事件的标志.根据地质-岩石学特征,将马衔山岩群中的基性岩墙分为两期.利用LA-ICP-MS(激光剥蚀等离子体质谱)方法,分别对两期基性岩墙进行单颗粒锆石... 马衔山岩群变质基底岩系中发现大量基性岩墙,作为中祁连造山带东部一次重要的构造-岩浆事件的标志.根据地质-岩石学特征,将马衔山岩群中的基性岩墙分为两期.利用LA-ICP-MS(激光剥蚀等离子体质谱)方法,分别对两期基性岩墙进行单颗粒锆石微区U-Pb同位素测定,并应用CL图像对所测锆石进行了成因研究.获得早期变辉长岩墙的侵入年龄为(441.1±1.4)Ma(早志留世早期),主变质期年龄为(414.3±1.2)Ma(早泥盆世早期);晚期辉绿(玢)岩墙群的侵入年龄为(434±1.0)Ma(早志留世晚期),并保留有曾遭受马衔山岩群混染的信息(捕获锆石的207Pb/206Pb表面年龄为(2325±3)Ma~(2573±6)Ma),以及遭受了加里东晚期构造-热事件的改造的信息(206Pb/238U表面年龄为(400±2)Ma~(429±2)Ma).结合相关研究成果,认为马衔山岩群中的两期基性岩墙群形成于祁连地区由俯冲造山向碰撞造山的转换时期,代表了中祁连地块在区域上遭受北东-南西向强烈挤压的过程中派生北西-南东向扩张作用的地质纪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衔山岩群 基性岩墙群 锆石 La—ICP-MS U-PB定年 志留纪 扩张作用.
下载PDF
中国东南部晚中生代构造伸展作用——来自海南岛基性岩墙群的证据 被引量:28
3
作者 唐立梅 陈汉林 +3 位作者 董传万 沈忠悦 程晓敢 付璐露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204-1216,共13页
论文在系统地分析了海南岛文市、叉河、三亚地区的三处基性岩墙群的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和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岩墙群的来源和其反映的地球动力学背景。文市岩墙群形成于约101Ma,叉河和三亚岩墙群形成于约93Ma;主量元... 论文在系统地分析了海南岛文市、叉河、三亚地区的三处基性岩墙群的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和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岩墙群的来源和其反映的地球动力学背景。文市岩墙群形成于约101Ma,叉河和三亚岩墙群形成于约93Ma;主量元素化学特征显示它们属碱性系列,微量元素化学特征为富集轻稀土元素和大离子亲石元素(Sr、K、Rb、Ba、Th),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Sr-Nd同位素组分显示其源区具有EMⅡ特征。这两期岩墙群的存在,显示了海南岛地区在早白垩世晚期和晚白垩世早期存在两次构造伸展事件。海南岛90Ma左右的岩墙群与广东、福建同时代的岩墙群构成中国东南沿海90Ma广泛发育的、呈近北北东向展布的岩墙群带,它们具有相同成因机制,指示中国东南部在90Ma左右时经历了强烈区域性拉张作用;这些岩墙群虽来源于不同的地幔源区,但均与俯冲流体交代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定年 岩石地球化学 基性岩墙群 晚白垩世 海南岛
下载PDF
塔里木麻扎尔塔格基性岩墙群的侵位特征和空间分布规律研究 被引量:14
4
作者 张自力 秦其明 +3 位作者 田伟 曹宝 李百寿 陈咪咪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2273-2280,共8页
综合采用遥感和地质方法,研究了塔里木西北部麻扎尔塔格基性岩墙群的侵位特征和分布规律。在野外露头发现麻扎尔塔格地区三类岩浆岩的侵位顺序为花岗岩体→基性岩脉→正长斑岩脉;麻扎尔塔格岩体包括角闪正长岩、正长花岗岩和角闪石岩三... 综合采用遥感和地质方法,研究了塔里木西北部麻扎尔塔格基性岩墙群的侵位特征和分布规律。在野外露头发现麻扎尔塔格地区三类岩浆岩的侵位顺序为花岗岩体→基性岩脉→正长斑岩脉;麻扎尔塔格岩体包括角闪正长岩、正长花岗岩和角闪石岩三种岩性岩石;并在岩体内部发现基性岩墙,这与前人认为岩体内部没有基性岩墙分布的认识不同。利用空间分辨率为0.61m和2.5m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绘制了麻扎尔塔格地区遥感地质解译图。采用GIS方法对基性岩墙在岩体内部和围岩变质沉积岩中的岩墙分布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岩体内部的基性岩墙不具有沿两组共轭方向分布的特征,而是呈无优选方位的辐射状。上述发现和认识对于了解塔里木二叠纪大规模基性岩浆喷发的大地构造背景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性岩墙群 遥感 地质解译 麻扎尔塔格 塔里木
下载PDF
北大巴基性岩墙群地球化学特征、LA-ICP-MS锆石U-Pb定年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被引量:43
5
作者 王存智 杨坤光 +1 位作者 徐扬 程万强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9-26,共8页
北大巴地区广泛分布了呈北西-南东向产出的基性岩墙群,主要侵位于下古生界。对该套岩系的地球化学分析表明,w(K2O+Na2O)、w(TiO2)高,总稀土元素质量分数高并呈轻稀土元素富集型,大离子亲石元素明显富集,Ta、Nb的质量分数远高于洋中脊玄... 北大巴地区广泛分布了呈北西-南东向产出的基性岩墙群,主要侵位于下古生界。对该套岩系的地球化学分析表明,w(K2O+Na2O)、w(TiO2)高,总稀土元素质量分数高并呈轻稀土元素富集型,大离子亲石元素明显富集,Ta、Nb的质量分数远高于洋中脊玄武岩,具大陆裂谷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采用LA-ICP-MS法对北大巴基性岩墙中的岩浆锆石进行了U-Pb同位素定年,获得岩体结晶年龄为(431.0±3.2)Ma。地球化学及年代学数据表明,北大巴基性岩墙群具有大陆裂谷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北大巴早古生代伸展构造受到扬子板块北缘的幔源裂谷作用制约。在裂谷演化过程中,上地幔物质上涌造成岩石圈板块拉伸减薄,使北大巴地区中上地壳发生强烈构造伸展并形成大面积呈线状分布的基性岩墙群,并且该处(431.0±3.2)Ma的年龄值代表了在早志留世北大巴裂谷盆地的伸展裂陷幅度达到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性岩墙群 LA—ICP—MS锆石U-Pb年龄 大陆裂谷 北大巴
下载PDF
福建晋江中-基性岩墙群的锆石SHRIMP U-Pb定年和岩石地球化学 被引量:34
6
作者 董传万 张登荣 +2 位作者 徐夕生 闫强 竺国强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696-1702,共7页
福建晋江晚中生代中-基性岩墙群可分为两期:早期岩墙群,岩性为角闪辉绿岩,近东西走向(N70-85E),锆石SHRIMP U-Pb年龄为90±2Ma;晚期岩墙群,岩性为微晶闪长岩,北东走向(N35~50E),锆石SHRIMP U-Pb年龄为87±2Ma。两期岩墙群沿晚... 福建晋江晚中生代中-基性岩墙群可分为两期:早期岩墙群,岩性为角闪辉绿岩,近东西走向(N70-85E),锆石SHRIMP U-Pb年龄为90±2Ma;晚期岩墙群,岩性为微晶闪长岩,北东走向(N35~50E),锆石SHRIMP U-Pb年龄为87±2Ma。两期岩墙群沿晚中生代花岗片麻岩的节理侵入。在地球化学上,它们具有轻稀土元素和大离子亲石元素富集、高场强元素亏损等特点,I_(Sr)=0.7045~0.7053,ε_(Nd)(t)=-1.18~-1.97,与金门、小金门岛的镁铁质岩墙群相似,也和闽东南晚中生代基性火成岩(辉长岩、玄武岩)的一致。它们是起源于受消减作用影响的岩石圈地幔部分熔融而产生的玄武岩浆,经岩浆分异作用,在拉张的构造环境中侵入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SHRIMP U-PB定年 岩石地球化学 中-基性岩墙群 晚中生代 福建晋江
下载PDF
华北克拉通东南缘中条山陶家窑基性岩墙群U-Pb定年、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环境 被引量:10
7
作者 冯娟萍 欧阳征健 +2 位作者 马海勇 范萌萌 马静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573-586,共14页
基性岩墙是地壳伸展事件的重要示踪剂,被视为超大陆重建的关键指标,研究中条山陶家窑基性岩墙群对于华北克拉通前寒武纪构造演化重建具有一定借鉴作用。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综合研究表明,该区的岩墙群岩性以辉绿岩为主,具有典型的辉绿结构... 基性岩墙是地壳伸展事件的重要示踪剂,被视为超大陆重建的关键指标,研究中条山陶家窑基性岩墙群对于华北克拉通前寒武纪构造演化重建具有一定借鉴作用。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综合研究表明,该区的岩墙群岩性以辉绿岩为主,具有典型的辉绿结构,主要造岩矿物为斜长石和单斜辉石。锆石LA-ICPMS U-Pb年龄为1838±32Ma,是该基性岩墙群的结晶年龄。K2O/Na2O比值为0.55~1.89,低碱(K2O+Na2O为4.41%~13.29%),高FeOT(1.08%~10.15%),为拉斑玄武岩系列。高稀土元素含量(65.2×10-6~481.38×10-6),富集Rb、Th、U、Pb等元素,相对亏损Nb、Ta、Zr、Hf等元素,较低的εNd(t)值(-11.04^-2.32),由此推测有地壳组分的加入。岩石中固结指数SI与MgO的含量线性相关性比较强,与SiO2的含量没有相关性,说明MgO对分异结晶趋势起主导作用且发生过比较明显的结晶分异作用。该岩墙群岩浆源区类型为富集地幔(EMⅡ),主要是在源区受到地壳物质的混染。岩浆中地壳物质主要来源于俯冲时陆壳物质的加入,与岩浆结晶分异以及上升过程中地壳混染作用关系不大。综合研究表明,该岩墙群为板内拉斑玄武岩系列,形成于碰撞期后伸展构造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克拉通东南缘 中条山陶家窑 基性岩墙群 U-PB定年 地球化学
下载PDF
新疆哈密南部北山地区基性岩墙群的地质特征及形成构造环境 被引量:11
8
作者 校培喜 黄玉华 +2 位作者 王育习 王兴安 李育敬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89-193,共5页
新疆北山地区广泛发育一系列相互平行的基性岩(墙)脉群,总体呈北北西—北北东向展布,与区域构造线(北东东向)大角度相交,岩石类型主要为辉绿岩、辉绿玢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与库鲁克塔格地区的基性岩墙群相似。基性岩(墙)脉群的形成与北... 新疆北山地区广泛发育一系列相互平行的基性岩(墙)脉群,总体呈北北西—北北东向展布,与区域构造线(北东东向)大角度相交,岩石类型主要为辉绿岩、辉绿玢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与库鲁克塔格地区的基性岩墙群相似。基性岩(墙)脉群的形成与北山地区二叠纪裂谷作用有关,可能是地幔柱上涌、“三连点式”破裂之后,在废弃的石炭纪裂谷或裂谷陆缘上侵位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北山构造带 基性岩墙群 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构造环境
下载PDF
华北克拉通元古代的三次伸展事件 被引量:55
9
作者 邵济安 张履桥 李大明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52-160,共9页
本文根据作者在山西、河北一带获得的三组元古代年龄数据,即基性岩墙群1.885Ga的Rb-Sr等时线年龄;太古代地层大面积钾质交代的^(40)Ar-^(39)Ar坪年龄1.262Ga和^(40)Ar-^(39)Ar等时线年龄1.274Ga;以及基性岩墙群0.731~0.601Ga的K-Ar稀... 本文根据作者在山西、河北一带获得的三组元古代年龄数据,即基性岩墙群1.885Ga的Rb-Sr等时线年龄;太古代地层大面积钾质交代的^(40)Ar-^(39)Ar坪年龄1.262Ga和^(40)Ar-^(39)Ar等时线年龄1.274Ga;以及基性岩墙群0.731~0.601Ga的K-Ar稀释法年龄。结合前人研究资料,作者认为华北克拉通存在1.8~1.7Ga,1.3~1.1Ga,和0.8~0.7Ga三次伸展事件,它们之间相隔0.5Ga。最后一次伸展事件可以延续到晚元古代末。文章最后提出了华北克拉通这三次事件与全球超大陆裂解事件是否响应和如何响应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拉通 元古代 伸展事件 基性岩墙群 钾质交代 超大陆裂解 氩同位素
下载PDF
河卡山东段克觉杂尔根基性岩墙群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瑾 朱迎堂 +1 位作者 刘生军 曹生秀 《青海地质》 2000年第2期21-26,共6页
分布于河卡山东段的克觉杂尔根基性岩墙群,以辉绿岩为主要组成,侵位于以裂解块体形式产出的扬子板块北缘变质结晶基底中,具大陆拉斑玄武岩向大洋拉斑玄武岩过渡的特征,来源于富集型地幔较高程度的部分熔融,是393.5±3.0Ma(Ar—Ar)... 分布于河卡山东段的克觉杂尔根基性岩墙群,以辉绿岩为主要组成,侵位于以裂解块体形式产出的扬子板块北缘变质结晶基底中,具大陆拉斑玄武岩向大洋拉斑玄武岩过渡的特征,来源于富集型地幔较高程度的部分熔融,是393.5±3.0Ma(Ar—Ar)所发生的一次重要裂解事件的产物。它的出现表明古特提斯洋进入初始离散期,标志着昆秦接合部造山带海西—印支主造山构造演化的开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性岩墙群 地球化学特征 古特提期洋 地质构造
下载PDF
北大巴山早古生代辉绿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方毅 赖绍聪 +3 位作者 秦江锋 朱韧之 杨航 朱毓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5-46,共12页
对南秦岭北大巴山地区广泛分布的一套基性岩墙群中的辉绿岩进行采样,并进行了锆石U-Pb年代学、全岩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岩石形成年龄为435~433 Ma,为早志留世晚期岩浆活动产物。这些辉绿岩具低硅、高碱、高钛的碱性岩特征。岩石微... 对南秦岭北大巴山地区广泛分布的一套基性岩墙群中的辉绿岩进行采样,并进行了锆石U-Pb年代学、全岩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岩石形成年龄为435~433 Ma,为早志留世晚期岩浆活动产物。这些辉绿岩具低硅、高碱、高钛的碱性岩特征。岩石微量及稀土元素具板内玄武岩特征,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轻重稀土元素分异明显,富集不相容元素Ba、Nb、Ta,而K、Y、Yb相对亏损;K及Rb的负异常表明岩石源区残留角闪石或金云母,部分熔融模拟结果显示岩石起源于尖晶石角闪石岩高程度部分熔融。综合地球化学特征及前人研究结果,认为北大巴山地区在早古生代处于大规模伸展裂陷背景下,岩石圈的拉张诱发了低熔点的交代岩石圈地幔熔融,进而形成了这条碱性岩浆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性岩墙群 锆石U-PB定年 源区性质 北大巴山
下载PDF
苦海—赛什塘地区古元古代变质基性岩墙群的地质特征及意义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秉璋 祁生胜 +1 位作者 朱迎堂 张智勇 《青海地质》 1999年第1期6-11,共6页
苦海—赛什塘地区变质基性岩墙群由低角闪岩相的斜长角闪岩类岩石组成,成岩年龄为2.213±0.1Ga(Sm—Nd)。其岩石化学、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岩浆来自亏损的地幔,并显示出这一地区克拉通在古元古代中期发生了一次强烈的裂解事件,形成初... 苦海—赛什塘地区变质基性岩墙群由低角闪岩相的斜长角闪岩类岩石组成,成岩年龄为2.213±0.1Ga(Sm—Nd)。其岩石化学、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岩浆来自亏损的地幔,并显示出这一地区克拉通在古元古代中期发生了一次强烈的裂解事件,形成初始洋盆的古构造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性岩墙群 苦海-赛什塘 变质岩 地质特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