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3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erformance of Continuous Wavelet Transform over Fourier Transform in Features Resolutions
1
作者 Michael K. Appiah Sylvester K. Danuor Alfred K. Bienibuor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osciences》 CAS 2024年第2期87-105,共19页
This study presents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wo image enhancement techniques, Continuous Wavelet Transform (CWT) and Fast Fourier Transform (FFT), in the context of improving the clarity of high-quality 3D seismic d... This study presents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wo image enhancement techniques, Continuous Wavelet Transform (CWT) and Fast Fourier Transform (FFT), in the context of improving the clarity of high-quality 3D seismic data obtained from the Tano Basin in West Africa, Ghana. The research focuses on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image clarity in seismic attribute analysis to facilitate the identification of reservoir features within the subsurface structures. The findings of the study indicate that CWT has a significant advantage over FFT in terms of image quality and identifying subsurface structures. 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e superior performance of CWT in providing a better representation, making it more effective for seismic attribute analysis. The study highlights the importance of choosing the appropriate image enhancement technique based on the specific application needs and the broader context of the study. While CWT provides high-quality images and superior performance in identifying subsurface structures, the selection between these methods should be made judiciously,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objectives of the study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ignals being analyzed. The research provides valuable insights into the decision-making process for selecting image enhancement techniques in seismic data analysis, helping researchers and practitioners make informed choices that cater to the unique requirements of their studies. Ultimately, this study contributes to the advancement of the field of subsurface imaging and geological feature identific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tinuous Wavelet transform (CWT) Fast Fourier transform (FFT) Reservoir Characterization Tano basin Seismic Data Spectral Decomposition
下载PDF
基于构造样式的页岩气富集模式分类-以四川盆地五峰-龙马溪组为例
2
作者 拜文华 徐思煌 +2 位作者 刘昭茜 梅廉夫 程峰 《华北地质》 2024年第1期52-65,共14页
【研究目的】四川盆地及周缘五峰-龙马溪组页岩经历的构造活动复杂且改造作用强,构造改造程度与页岩气的聚集有着直接的影响,根据构造样式对页岩气富集模式进行划分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方法】本文以构造分区及改造强度变化趋势为主线,... 【研究目的】四川盆地及周缘五峰-龙马溪组页岩经历的构造活动复杂且改造作用强,构造改造程度与页岩气的聚集有着直接的影响,根据构造样式对页岩气富集模式进行划分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方法】本文以构造分区及改造强度变化趋势为主线,整体研究四川盆地及周缘奥陶系上统五峰组-志留系下统龙马溪组页岩层系的构造分区、不同区块构造抬升时间差异,总结不同构造区的页岩气富集模式。【研究结果】通过研究不同地区五峰-龙马溪组页岩目的层系构造改造强度、构造形态、埋藏深度、埋藏抬升时间等的差异性,将四川盆地及周缘下古生界主力海相页岩层系划分为9个一级构造区和20个二级构造区。进一步研究了不同构造区典型井的构造埋藏史及生烃史,结合构造形态、保存条件及产气情况,将四川盆地及周缘划分为9种典型的页岩构造样式及页岩气富集模式:盆内大型斜坡型(威远型)、盆内低陡构造与宽缓向斜型(泸州型)、盆缘向斜型(长宁型)、盆缘复杂构造型(昭通型)、盆缘宽缓断背斜型(焦石坝型)、盆缘斜坡逆断层封堵型(丁山型)、盆外复杂背斜型(巫溪型)、盆外残留向斜型(彭水型)、盆外残留向斜逆断层封堵型(正安型),其页岩气富集及保存条件整体上依次变差。【结论】总结出的9种页岩气富集模式,概况了四川盆地内部到盆地外缘的整体构造演化及页岩气保存富集规律,可以为进一步的页岩气有利区优选提供范围和目标,更好地指导四川盆地及周缘的页岩气勘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及周缘 五峰-龙马溪组 页岩构造改造 构造样式 页岩气富集模式
下载PDF
从地质背景看汉魏隋唐时期洛阳盆地的河道变迁
3
作者 尹玲玲 罗丽娟 《历史地理研究》 CSSCI 2024年第1期1-16,155,共17页
洛阳盆地伊、洛、瀍、涧四水流向与其地质背景密切关联。四水走向均受控于盆地基底的地层断裂线。伊、洛二水的走向主要取决于东西向及北东向的断裂线,洛水的流路主要受麻屯—偃师断裂影响,伊水的流路主要受宜阳—偃师断裂影响。瀍、涧... 洛阳盆地伊、洛、瀍、涧四水流向与其地质背景密切关联。四水走向均受控于盆地基底的地层断裂线。伊、洛二水的走向主要取决于东西向及北东向的断裂线,洛水的流路主要受麻屯—偃师断裂影响,伊水的流路主要受宜阳—偃师断裂影响。瀍、涧二水的走向与北西向的断裂线一致,主要受新安—半坡等断裂影响。洛水在汉魏隋唐时期表现出持续北迁的态势,伊水则持续东延南移。伊、洛二水历史时期以来渐趋南北分离,伊洛交汇点逐步东移。盆地内的南北不等量沉降、沉积中心的向北倾斜导致洛河北迁,中央凸起、“两堑夹一垒”型的复式断陷致使伊河东延南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阳盆地 伊洛瀍涧 河道变迁 地质背景
下载PDF
大型走滑转换带对油气分布差异性控制作用: 以西非科特迪瓦盆地为例
4
作者 饶勇 程涛 +3 位作者 赵红岩 李全 吕彩丽 刘正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8-119,共12页
科特迪瓦盆地位于西非赤道段,发育大型走滑转换带,为典型的转换型被动陆缘盆地,是当前油气勘探热点区域,勘探潜力巨大,但油气平面分布、纵向富集均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基于前人研究,利用井、震资料并结合近年来新发现油气藏数据,重点从... 科特迪瓦盆地位于西非赤道段,发育大型走滑转换带,为典型的转换型被动陆缘盆地,是当前油气勘探热点区域,勘探潜力巨大,但油气平面分布、纵向富集均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基于前人研究,利用井、震资料并结合近年来新发现油气藏数据,重点从构造和沉积2个方面阐述了走滑转换带对油气分布差异性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盆地经历了陆内裂谷、洋陆转换和被动陆缘3个主要的构造-沉积演化阶段,形成了总体上“西窄东宽”的斧型构造格局特征,西部为陡窄转换边缘,东部为宽缓离散边缘,中部为过渡边缘,宏观上控制了油气“西少东多”的分布规律。走滑转换作用应力主要响应区为中部过渡边缘,中部隆起马尾带发育大量的构造圈闭,具有南北双向供烃特征,控制了北部凸起阿尔比构造油气藏的形成与分布。走滑转换作用形成的古地貌对转换早期上阿尔比-森诺曼和转换晚期土伦阶储层的空间展布特征均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内斜坡洼陷(盆地)往往是最为有利的富砂处,同时也是最有利的地层-岩性圈闭发育区,油气分布与沉积体系展布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即转换控储,分布控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特迪瓦盆地 转换型被动陆缘盆地 走滑转换带 转换边缘 离散边缘 过渡边缘
下载PDF
流域污染物迁移转化及溯源方法研究进展
5
作者 李小亚 王志鑫 +4 位作者 钟焕 赵海霞 李军波 付时翔 王方舟 《环境科技》 2024年第3期70-75,共6页
追踪污染物的来源及了解其迁移转化过程,对于流域生态系统建立适当的管理机制和有效控制水污染非常重要。简要介绍了流域污染物的不同来源,主要包括生活源、农业源、工业源及集中式污水治理措施。通过总结污染物在流域中的主要迁移方式... 追踪污染物的来源及了解其迁移转化过程,对于流域生态系统建立适当的管理机制和有效控制水污染非常重要。简要介绍了流域污染物的不同来源,主要包括生活源、农业源、工业源及集中式污水治理措施。通过总结污染物在流域中的主要迁移方式、氮、磷和重金属不同形态之间的转化规律以及在水和沉积物界面的交换模型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了目前主要的污染物溯源技术及其适用性,并对今后的研究工作提出一些建议,为流域污染溯源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 污染物 迁移转化 溯源
下载PDF
微波辐射对泥页岩孔隙发育的影响——以松辽盆地青山口组一段为例
6
作者 王民 唐育龙 +3 位作者 邓仔晓 乔宏亮 张宇辰 潘宝昕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094-3105,共12页
页岩油被认为是我国油气能源的革命者,其中中低熟页岩油资源潜力巨大。原位加热转化是中低熟页岩油有效开发的潜在技术。本文对松辽盆地青山口组一段富有机质泥页岩开展了常规加热和微波辐射加热实验,并结合场发射扫描电镜、低温氮气吸... 页岩油被认为是我国油气能源的革命者,其中中低熟页岩油资源潜力巨大。原位加热转化是中低熟页岩油有效开发的潜在技术。本文对松辽盆地青山口组一段富有机质泥页岩开展了常规加热和微波辐射加热实验,并结合场发射扫描电镜、低温氮气吸附实验,系统对比了微波辐射和常规加热页岩时孔隙结构与演化特征。结果表明:有机孔的演化主要经历了开孔→孔隙合并→形成复合孔隙及裂缝三个阶段,加热相同温度时微波辐射能够促进有机质裂解形成有机孔,对微裂缝的发育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随温度增加,孔隙结构参数变化复杂,孔径先增后降,孔体积和比表面积呈增加→降低→增加的特征;随微波辐射加热时间的增加,小于50 nm的孔隙体积大幅减小,中大孔体积明显增加,表明小孔隙逐渐扩张、合并并演变成大孔。微波辐射对页岩孔隙空间改善效果更显著,裂缝更发育,利于油气渗流,但同时发现微波辐射加热的功率过高、时间过长时将会破坏孔隙,不利于改善页岩微观孔隙空间。本项研究对于中低熟页岩油原位加热方式选择及加热过程中微观孔裂隙演化认识有一定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低熟页岩油 微波辐射 原位转化 孔隙结构 青山口组一段 松辽盆地
下载PDF
数字化高端赋能制造业绿色发展的逻辑和实践——黄河流域多元异质性下的探索性案例研究
7
作者 简冠群 冯浩文 《管理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3-59,共17页
数字化转型为破解黄河流域制造业跨越绿色鸿沟、实现“双化协同”提供了机会窗口,但在微观视角下,数字化如何高端赋能绿色发展的研究仍存在较大缺口。文章基于黄河流域多元化异质性,采用多案例的研究方法对数字化驱动制造业绿色发展的... 数字化转型为破解黄河流域制造业跨越绿色鸿沟、实现“双化协同”提供了机会窗口,但在微观视角下,数字化如何高端赋能绿色发展的研究仍存在较大缺口。文章基于黄河流域多元化异质性,采用多案例的研究方法对数字化驱动制造业绿色发展的内在逻辑展开深入研究。研究发现:第一,盲目从众的数字化转型战略难以破解阶段性差异的难题。第二,多元化、高匹配性转型路径是制造业绿色发展的法宝。在此基础上,文章构建“多元异质性—阻滞互异—数字化转型—高端赋能—绿色发展—产业协同”的逻辑框架,探索式提出吸引式、升级式、沿链式高端赋能路径,以破解“时空”制约,刺激“辐射式”联动数字协同网络,打造绿色化、数字化“双螺旋上升”式的新经济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多元异质性 数字化转型 绿色发展 制造业
下载PDF
黄河流域工业绿色发展差异性与障碍因素分析
8
作者 李国庆 苗成林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14,21,共8页
为提升黄河流域工业绿色发展水平,给黄河流域工业绿色发展转型提供理论支撑和决策依据,利用2012—2021年黄河流域九省(区)面板数据,采用熵权-TOPSIS模型测算黄河流域工业绿色发展水平,并对其空间分布、时序特征和省域差异进行分析,利用... 为提升黄河流域工业绿色发展水平,给黄河流域工业绿色发展转型提供理论支撑和决策依据,利用2012—2021年黄河流域九省(区)面板数据,采用熵权-TOPSIS模型测算黄河流域工业绿色发展水平,并对其空间分布、时序特征和省域差异进行分析,利用障碍因子诊断模型探究影响黄河流域工业绿色发展的主要障碍因子。结果表明:2012—2021年黄河流域工业绿色发展水平呈总体上升趋势,评价值由2012年的0.378增长到2021年的0.498;黄河流域工业绿色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是工业环境治理、工业创新发展;主要障碍因子是工业污染治理投资额占工业增加值比重、工业劳动生产率、工业废水治理投资额占工业污染治理投资额比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均有效发明专利数、创新资金投入水平。从优化产业结构、加强环境治理、构建绿色创新体系3个方面提出了提升黄河流域工业绿色发展水平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绿色发展 水平测度 绿色转型 障碍因素 黄河流域
下载PDF
考虑水转化过程的干旱区内陆河流域适宜灌溉规模 被引量:1
9
作者 胡雪雪 粟晓玲 +3 位作者 朱兴宇 褚江东 张特 吴海江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28-236,共9页
农业适水发展是保障干旱区水土资源高效利用和生态健康的关键,其核心在于如何科学确定灌溉规模,进而控制农业灌溉用水量。该研究以石羊河流域为研究区,在明确非灌溉需水量的基础上,基于水均衡模型计算考虑水转化过程的不同水文年农业灌... 农业适水发展是保障干旱区水土资源高效利用和生态健康的关键,其核心在于如何科学确定灌溉规模,进而控制农业灌溉用水量。该研究以石羊河流域为研究区,在明确非灌溉需水量的基础上,基于水均衡模型计算考虑水转化过程的不同水文年农业灌溉可用水量,并构建多目标种植结构优化模型对作物种植结构进行调整,最后改进水热平衡模型构建考虑水转化过程的旱区适宜灌溉规模计算模型,分析流域不同情景下的适宜灌溉规模。结果表明:地表水地下水联合调控下,石羊河流域丰、平、枯水年的灌溉可用水量分别为18.97亿~21.57亿、14.75亿~17.51亿、12.31亿~14.95亿m^(3);优化作物种植结构后能够以减少2.94%的经济效益实现14.13%的灌溉节水;构建的适宜灌溉规模计算模型在干旱区内陆河流域具有较好的适用性,采用该方法得到现状条件下石羊河流域丰、平、枯水年的适宜灌溉规模分别为27.73万~31.66万、21.55万~25.76万、18.01万~22.03万hm^(2),提高节水水平、调整种植结构后,流域的适宜灌溉规模有所增加。现状2020年(平水年)的实际灌溉面积高于当地水资源能够承载的临界适宜灌溉规模,需压减2.13万~6.34万hm^(2)。研究结果可在宏观层面上为决策者制定适水农业发展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 灌溉 模型 水转化 适宜规模 种植结构优化 石羊河流域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西江凹陷裂陷期构造转换及其对沉积的意义
10
作者 李康 单玄龙 +3 位作者 郝国丽 热西提·亚力坤 徐川 沈梦蓉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95-1109,共15页
珠江口盆地珠Ⅰ坳陷在早始新世—早渐新世的裂陷期主要经历了珠琼运动Ⅰ幕和Ⅱ幕,发育文昌组和恩平组。西江凹陷位于珠Ⅰ坳陷西部,凹陷内番禺4洼是已证实的富生烃洼陷,西江主洼和西江36洼勘探程度较低。为了进一步认识西江凹陷在裂陷期... 珠江口盆地珠Ⅰ坳陷在早始新世—早渐新世的裂陷期主要经历了珠琼运动Ⅰ幕和Ⅱ幕,发育文昌组和恩平组。西江凹陷位于珠Ⅰ坳陷西部,凹陷内番禺4洼是已证实的富生烃洼陷,西江主洼和西江36洼勘探程度较低。为了进一步认识西江凹陷在裂陷期的构造特征及其对沉积的控制,本文利用最新三维地震数据和解释成果,结合有限的钻井资料,对文昌期和恩平期的洼陷结构、断裂体系、沉降中心迁移规律及沉积体系分布等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发现:西江凹陷在裂陷期发生了构造转换,主要体现在早文昌期、晚文昌期和恩平期的洼陷结构、断裂体系和控洼断层活动性的规律性变化以及沉降中心的迁移;沉积中心与沉降中心迁移基本一致,早、晚文昌期各洼陷发育半深湖—深湖亚相,沉积中心向西南迁移,恩平期沉积中心转向北部西江主洼一侧;裂陷期区域伸展应力方向的顺时针旋转,以及北西向先存断裂在文昌期的先后活化是构造转换的诱因,其控制了沉积体系的展布。分析西江凹陷的构造转换和沉积体系展布规律,对在珠Ⅰ坳陷深部寻找湖相烃源岩和富生烃洼陷具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盆地 西江凹陷 珠琼运动 区域应力 构造转换 沉积体系
下载PDF
汉江流域三生空间转型格局及其生态环境效应
11
作者 安彬 王澜凯 +2 位作者 肖薇薇 崔晓明 朱妮 《环境保护科学》 CAS 2024年第2期103-109,共7页
汉江流域在我国区域生态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格局中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开展三生空间用转型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研究能为该区生态文明建设和国土空间规划提供参考。基于1990—2020年土地利用/覆盖数据和“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空间)视角... 汉江流域在我国区域生态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格局中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开展三生空间用转型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研究能为该区生态文明建设和国土空间规划提供参考。基于1990—2020年土地利用/覆盖数据和“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空间)视角,运用转移矩阵、生态贡献率等研究方法,分析了汉江流域三生空间用地转型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990—2020年汉江流域以生态空间为主,生态空间面积先减后增且集中分布在丹江口以上流域,生产空间由增转减,生活空间始终处于增加态势;1990—2020年汉江流域三生空间类型转移关系保持稳定,以生态空间和生产空间的互转为主,转移规模呈先减后增趋势;汉江流域生态环境质量呈西高东低空间格局,高质量区面积持续增加,其他质量区不同程度下降;影响汉江流域生态环境改善、恶化的主导用地类型分别为生产空间转化为林地绿色和蓝色生态空间,草地及林地绿色、蓝色生态空间转化为生产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生空间 生态环境质量 转型格局 生态贡献率 汉江流域
下载PDF
黄河下游化石能源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发展研究——基于产业区位商和关联度的分析
12
作者 谭琦璐 刘兰婷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72-81,共10页
黄河下游河南、山东很多城市属于“因矿而生”的资源型城市,随着资源量进入衰退期,资源型产业经济贡献程度逐渐降低,产业转型愈发迫切。产业转型的关键举措是接续替代产业的培育与发展。论文以河南、山东两省中煤矿、油田所属城市为主... 黄河下游河南、山东很多城市属于“因矿而生”的资源型城市,随着资源量进入衰退期,资源型产业经济贡献程度逐渐降低,产业转型愈发迫切。产业转型的关键举措是接续替代产业的培育与发展。论文以河南、山东两省中煤矿、油田所属城市为主要对象,通过采用区位商分析以及基于投入产出表的产业关联度等方法,分析计算了各地级市中主导优势明显、关联性强或具有发展潜力的细分行业。据此提出了分类推进产业转型的思路,并针对能源资源依赖型、接续替代产业为资源密集型、接续替代产业为技术密集型三类城市给出了产业转型接续替代产业方向和路径建议,最后指出应在更大地理尺度加强产业分工协作协同,形成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最大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下游 能源资源 资源型城市 产业转型 主导产业
下载PDF
Changing features of extreme precipitation in the Yangtze River basin during 1961-2002 被引量:9
13
作者 ZHANG Zengxin ZHANG Qiang JIANG Tong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07年第1期33-42,共10页
The total precipitation of the highest 1 day, 3 day, 5 day and 7 day precipitation amount (R1 D, R3D, R5D and R7D) in the Yangtze River basin was analyzed with the help of linear trend analysis and continuous wavele... The total precipitation of the highest 1 day, 3 day, 5 day and 7 day precipitation amount (R1 D, R3D, R5D and R7D) in the Yangtze River basin was analyzed with the help of linear trend analysis and continuous wavelet transform method. The research results indicated that: 1)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RID is similar in comparison with that of R3D, R5D and R7D. The Jialingjiang and Hanjiang river basins are dominated by decreasing trend, which is significant at 〉95% confidence level in Jialingjiang River basin and insignificant at 〉95% confidence level in Hanjiang River basin. The southern part of the Yangtze River basin and the western part of the upper Yangtze River basin are dominated by significant increasing trend of RID extreme precipitation at 〉95% confidence level. 2) As for the R3D, R5D and R7D, the western part of the upper Yangtze River basin is dominated by significant increasing trend at 〉95% confidence level. The eastern part of the upper Yangtze River basin is dominated by decreasing trend, but is insignificant at 〉95% confidence level. The middle and lower Yangtze River basin is dominated by increasing trend, but insignificant at 〉95% confidence level. 3) The frequency and intensity of extreme precipitation events are intensified over time. Precipitation anomalies indicated that the southeastern part, southern part and southwestern part of the Yangtze River basin are dominated by positive extreme precipitation anomalies between 1993-2002 and 1961-1992.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this text indicate that the occurrence probability of flash flood is higher in the western part of the upper Yangtze River basin and the middle and lower Yangtze River basin, esp. in the southwestern and southeastern parts of the Yangtze River bas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xtreme precipitation event linear trend continuous wavelet transform Yangtze River basin
下载PDF
新基建对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影响效应
14
作者 殷阿娜 陈晓倩 《科技和产业》 2024年第20期186-191,共6页
基于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2013—2022年面板数据,构建新基建、产业结构转型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TOPSIS-熵值法进行测算,分析产业结构转型时空演变趋势,并通过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分析新基建对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转型的空间溢出效... 基于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2013—2022年面板数据,构建新基建、产业结构转型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TOPSIS-熵值法进行测算,分析产业结构转型时空演变趋势,并通过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分析新基建对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转型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显示,近年来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转型发展水平出现逆向强化的趋势,整体呈现“西低东高”的时空特征;提升新基建发展水平能够赋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但邻近市新基建发展对本市产业结构转型存在阻碍作用。因此,建议结合区域自身特色,统筹规划,发挥区域间的帮扶作用,加强新基建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基建 产业结构转型 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 空间杜宾模型 TOPSIS-熵值法
下载PDF
秦岭北麓典型流域径流对气候和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以灞河流域为例
15
作者 李慧 邓佳伟 +1 位作者 李亚鑫 母滢琦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02-811,共10页
气候和土地利用变化对径流变化的影响显著,为探究两者影响下秦岭北麓典型城市流域径流的变化特征及响应机制,选择灞河流域为研究对象,根据灞河流域1960-2018年水文气象数据和1985-2018年土地利用,采用滑动T检验、TFPWMK秩次检验、连续... 气候和土地利用变化对径流变化的影响显著,为探究两者影响下秦岭北麓典型城市流域径流的变化特征及响应机制,选择灞河流域为研究对象,根据灞河流域1960-2018年水文气象数据和1985-2018年土地利用,采用滑动T检验、TFPWMK秩次检验、连续小波变换(CWT)、交叉小波变换(XWT)、小波相干分析(WTC)等方法对流域水文、气象及下垫面要素的变化特征及流域径流与气象要素的共振周期、相关性与时滞性进行了研究;并结合SWAT模型,通过设置多种变化情景探明流域径流对气候和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机制。结果表明:1)1960-2018年灞河流域径流量呈显著下降趋势,1985-2018年灞河流域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了近3倍,耕地面积呈减少趋势;2)径流与气象因子在时频域中均存在不同尺度的共振周期和时滞效应,降水和径流在高能区存在5个显著的共振周期,气温和径流在高能区存在3个显著的共振周期,且径流滞后于气象因子的变化;3)年均径流量与降水量呈正相关,与气温呈负相关,流域径流变化主要由降水主导,且在降水增加情景下,径流对降水变化的敏感性高于降水减少情景;耕地全部转化为林地会导致年径流量减少2.58%,草地全部转化为林地会使年径流量增加0.822%,耕地全部转为城镇建设用地使年径流量增加40.8%;4)气候和土地利用变化共同作用下,灞河流域径流变幅为-0.870 m^(3)∙s^(-1),其中气候变化引起的径流量变幅为-1.04 m^(3)∙s^(-1),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变幅为0.170 m^(3)∙s^(-1),相比土地利用变化,气候变化对于灞河流域径流变化的影响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土地利用变化 交叉小波变换 小波相干 径流 SWAT模型 灞河流域
下载PDF
Complexity analysis of precipitation in changing environment in Chien River Basin,China 被引量:3
16
作者 Qing-hua LUAN Hao WANG Da-zhong XIA 《Wa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EI CAS 2011年第2期133-142,共10页
The hydrological processes influenced by the multiple factors of climate, geography, vegetation, and human activities are becoming more and more complex, which is an important characteristic of hydrological systems. T... The hydrological processes influenced by the multiple factors of climate, geography, vegetation, and human activities are becoming more and more complex, which is an important characteristic of hydrological systems. The different complexity distributions of precipitation processes of the Chien River Basin (a sub-basin of the Minjiang Basin) in two periods (from 1952 to 1980, and from 1981 to 2009) are illustrated using the fractal based on the continuous wavelet transform (CWT).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at the basin scale the precipitation process in the latter period is more complex than in the former period; (2) the maximum value of the complexity distribution moved from the east to the middle; and (3) through analysis of the time-information and space-information concealed in this complexity change, the precipitation characteristics in the changing environment in the basin can be illuminated. This study could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research on disaster pre-warning in changing environments and for integrated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in the local bas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aracteristic analysis precipitation complexity continuous wavelet transform fractal: Chien River basin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新元古代构造古地理及深层有利烃源岩发育区预测 被引量:1
17
作者 何碧竹 焦存礼 +8 位作者 刘若涵 曹自成 蔡志慧 兰明杰 贠晓瑞 朱定 姜忠正 杨玉杰 李振宇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9-42,共24页
塔里木盆地新元古代构造-沉积发育对于了解克拉通初始发育及超深层油气勘探至关重要,因其埋深大,资料稀少,在盆地深埋区的研究极为困难,资料也存在一定的多解性。通过采用盆-山结合、地质-地球物理多种方法联合研究发现,新元古代塔里木... 塔里木盆地新元古代构造-沉积发育对于了解克拉通初始发育及超深层油气勘探至关重要,因其埋深大,资料稀少,在盆地深埋区的研究极为困难,资料也存在一定的多解性。通过采用盆-山结合、地质-地球物理多种方法联合研究发现,新元古代塔里木盆地至少经历了3期构造旋回,形成3个沉积超层序和7~9个层序。盆地与盆缘新元古代沉积相带分布受断陷控制而变化差异较大,发育有陆棚相、冰川相、盆地相、碳酸盐岩台地相、潮坪相、扇三角洲相、滨浅海相和冲积扇-河流相等不同的沉积相,还发育有火成岩相。对南华纪—早寒武世之间主要的不整合结构构造及空间分布研究表明,盆缘及盆地内深埋区构造-沉积格架反映了伸展环境下的不整合结构构造特征,主要类型包括单斜低角度不整合、渐进角度不整合、断控角度不整合和平行不整合,它们进一步揭示了不同部位的构造作用过程。根据层序地层特征、新元古代断裂活动、不整合三元结构构造、震旦系及南华系地震地层学特征及波阻抗属性特征综合分析,重建了塔里木盆地深埋区震旦系、寒武系沉积前的构造古地理,各沉积相带的分布与南华纪晚期、震旦纪晚期断陷分布、沉降中心的分布和构造变形差异等有关。与Rodinia超大陆外向生长与裂解、Gondwana拼合响应,塔里木新元古代构造古地理演化经历了3个旋回:第一旋回为盆地内深裂陷启动期(900~760 Ma),第二旋回为深裂陷发育期(ca.750~630 Ma),第三旋回为裂陷快速扩张期及衰退期(630~520 Ma),3个旋回分别与塔里木陆块周缘新元古代早期俯冲相关的弧后伸展、中期裂谷盆地和晚期被动大陆边缘等大地构造环境转换相关。广盆存在的寒武系与震旦系或前震旦系不整合,揭示了震旦纪、寒武纪之交是塔里木地块由多个裂谷-断陷盆地向统一克拉通盆地的重要转换期。本研究形成了结构-多属性构造古地理重建恢复深埋区古构造、古地理的重要方法;根据相控条件预测了盆地内下寒武统及南华系有利烃源岩的发育区,对深层油气资源潜力评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地层 不整合结构构造 古构造-古地理 多期转换 新元古代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西江主洼珠琼运动的沉积响应及构造意义 被引量:8
18
作者 单玄龙 热西提·亚力坤 +5 位作者 刘培 陶文芳 张琴 郝国丽 李克成 姚佳利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29-342,共14页
珠江口盆地西江主洼经历了早—中始新世的珠琼运动一幕和晚始新世—早渐新世的珠琼运动二幕,期间分别沉积了文昌组和恩平组。为研究两幕运动的差异,通过对古近系沉积岩样品主微量元素分析来判断物源成分,从而理清珠琼两幕运动期间西江... 珠江口盆地西江主洼经历了早—中始新世的珠琼运动一幕和晚始新世—早渐新世的珠琼运动二幕,期间分别沉积了文昌组和恩平组。为研究两幕运动的差异,通过对古近系沉积岩样品主微量元素分析来判断物源成分,从而理清珠琼两幕运动期间西江主洼的物源转换规律。结果表明:西江主洼珠琼运动一幕晚文昌期主要为风化酸性火成岩,缓坡处文一、二段顶部出现中性火成岩成分;珠琼运动二幕恩平组在主洼中部和东部主要表现为中性火成岩风化产物,28洼恩四段底部由长英质变为中性岩母岩,洼陷西部则未出现中性岩母岩,珠海期由酸性火成岩向石英岩母岩成分过渡。基底岩性研究表明,研究区古近系存在珠一坳陷内低凸起酸性花岗岩和坳陷南部隆起带中性花岗岩两类不同局部物源区,文昌期珠一坳陷内低凸起为主要物源区,在珠琼运动二幕时洼陷中部和东部物源区发生转换,物源来自珠一坳陷南部东沙隆起带,洼陷西部物源在恩平期没有转换,直到珠海期南海运动时与中、东部共同转变为接受北部统一的区域物源控制。洼陷不同部位物源转换存在差异,说明珠琼运动两幕之间存在物源的继承性发育,但具有不同的沉积演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盆地 西江主洼 物源转换 珠琼运动 古近系 主微量元素
下载PDF
中国石化东部断陷盆地成熟探区勘探转型发展探讨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宇 刘超英 程喆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2-22,共11页
近年来,通过持续深化勘探,在我国东部陆上断陷盆地成熟探区实现了效益增储,并在新区带、新类型、新层系上不断有新的发现与拓展,页岩油正成为战略接替资源,但也面临着具有引领意义的发现少、发现后规模展开难度大、对关键勘探技术支撑... 近年来,通过持续深化勘探,在我国东部陆上断陷盆地成熟探区实现了效益增储,并在新区带、新类型、新层系上不断有新的发现与拓展,页岩油正成为战略接替资源,但也面临着具有引领意义的发现少、发现后规模展开难度大、对关键勘探技术支撑的依赖显著增加、资源品质下降、勘探成效下降的高质量勘探压力。通过系统剖析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石化)所辖东部断陷盆地成熟探区勘探发展形势与勘探潜力,明确了勘探转型发展的主要方向及举措。中国石化东部断陷盆地成熟探区具有石油勘探发展的资源优势、理论技术优势,是持续增储的“压舱石”。勘探工作必须正视勘探的阶段性、长期性、多资源并存的客观特点,树立富油气盆地勘探无禁区的理念,解放思想、创新思路,以实现高质量发展。统筹协调常规与非常规、精细勘探与规模拓展勘探、地震部署与提效勘探、工程技术与突破转化等关系是勘探转型发展的主要方向;持续优化常规与非常规差异化部署、提升高精度高密度地震勘探、突出剩余油气资源潜力评价、优化“三新”领域突破部署和一体化评价是勘探转型发展的主要举措;加强勘探基础工作、勘探技术迭代升级和勘探开发一体化组织运行是实现高质量勘探的主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石化 东部断陷盆地 成熟探区 勘探实践 转型发展 统筹勘探
下载PDF
Spatio-Temporal Variation Analysis of Precipitation during 1960-2008 in the Poyang Lake Basin, China 被引量:2
20
作者 Lifeng Yuan Guishan Yang +1 位作者 Hengpeng Li Zengxin Zhang 《Open Journal of Modern Hydrology》 2016年第2期115-127,共13页
Long-term monthly precipitation data from 1960 to 2008 at 17 rain stations are analyzed to explore spatio-temporal variation of the seasonal and annual precipitation in the Poyang Lake basin, China, using anomaly anal... Long-term monthly precipitation data from 1960 to 2008 at 17 rain stations are analyzed to explore spatio-temporal variation of the seasonal and annual precipitation in the Poyang Lake basin, China, using anomaly analysis, simple linear regressive technique, Mann-Kendall trend test and Continuous Wavelet Transform.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1) increasing precipitation trend is observed in summer and winter, while decreasing precipitation trend is identified in spring and autumn, and the above mentioned precipitation trends are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2) changing trend of the areal average annual precipitation is non-significantly increasing, and increasing trend happens in almost the whole basin except in western and south-eastern small parts;(3)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he seasonal and annual precipitation anomalies between 1991-2008 and 1960-2008 is similar to that of seasonal and annual precipitation trend during 1960-2008;(4) three main time-frequency distributions are observed in annual precipitation series during 1960- 2008, and they are 18 - 26 years, 8 - 14 years and 2 - 8 years, respectively;accordingly, there are three main periods in annual precipitation series, and they are 11-year, 22-year and 5-year respectively. This result will be helpful for further research on availability, scientific management and assessment of the water resources of the Poyang Lake bas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ECIPITATION Poyang Lake basin Mann-Kendall Trend Test Continuous Wavelet transform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