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我”的消退与回归——对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新思考 被引量:4
1
作者 黎平辉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2-46,共5页
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指教育理论来源于何处,也指理论形成后对实践的影响。现代教育理论的产生与运用,既远离了教师的"自我"经验,也无意指导教师的"自我"实践,从而导致了理论与实践的"脱离"。因此,&qu... 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指教育理论来源于何处,也指理论形成后对实践的影响。现代教育理论的产生与运用,既远离了教师的"自我"经验,也无意指导教师的"自我"实践,从而导致了理论与实践的"脱离"。因此,"自我"的回归,既是教育人员在教育实践中的努力方向,也无疑是实现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诉求的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理论与实践 结合 脱离 自我
下载PDF
致和之“道”:老子宽容思想析论 被引量:1
2
作者 黄瑾宏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期31-35,共5页
宽容是由于认识到自我与他者的共同属性而平等地对待他人,是对他者的尊重。老子的宽容思想以形而上的"道"为其立论的基础,以自然无为的他者理念为其形而上的依据,以道德宽容和政治宽容为主线,以实现人的身心和谐、人际和谐和... 宽容是由于认识到自我与他者的共同属性而平等地对待他人,是对他者的尊重。老子的宽容思想以形而上的"道"为其立论的基础,以自然无为的他者理念为其形而上的依据,以道德宽容和政治宽容为主线,以实现人的身心和谐、人际和谐和国际和平为旨归,为构建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自然 无为 他者 宽容
下载PDF
学校社会工作理论与方法介入高校学生管理的必要性与可能性探析 被引量:5
3
作者 孔华 《高教学刊》 2019年第2期156-158,共3页
剧烈的社会变迁、高校培育创新型人才的客观需要以及学生的个性化的成长需求使得高校学生管理必须要不断创新,学校社会工作与高校学生管理在服务对象、服务手段和服务目标方面一致性使得引入学校社会工作成为可能。
关键词 学校社会工作 高校学生管理 助人自助
下载PDF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的女性世界——昆德拉笔下两个女性探寻自我存在的人生体验 被引量:7
4
作者 郭毅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年第2期77-79,共3页
特蕾莎与萨宾娜构成了昆德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的女性世界,她们各自探寻着其存在的可能性。灵与肉的和谐、软弱成为特蕾莎自我存在的实证,而萨宾娜却在背叛媚俗的过程中建构着自己的女性话语世界。两者都倒向了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特蕾莎与萨宾娜构成了昆德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的女性世界,她们各自探寻着其存在的可能性。灵与肉的和谐、软弱成为特蕾莎自我存在的实证,而萨宾娜却在背叛媚俗的过程中建构着自己的女性话语世界。两者都倒向了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成为失落的女性存在,但又不失其确认自我存在的生命意义。特蕾莎的和谐世界更成为当代生态女性主义思想的真实写照,预示着女性探寻自我存在的可能与不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 自我存在 特蕾莎 萨宾娜
下载PDF
孔子“为仁由己”之“己”梳辨 被引量:1
5
作者 朱慧芸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4期13-15,共3页
从《论语》的整体思想语境中看,孔子"为仁由己"的道德学命题中的"己"不仅是"复礼为仁"的承担者,且内在地蕴含着"复礼为仁"的条件。"克己复礼为仁"的过程就是"己"之力量发... 从《论语》的整体思想语境中看,孔子"为仁由己"的道德学命题中的"己"不仅是"复礼为仁"的承担者,且内在地蕴含着"复礼为仁"的条件。"克己复礼为仁"的过程就是"己"之力量发动和"己"之人性本质自我塑造的过程。以"己"为基础,依"己"在"为仁"之路中地位和作用的不同,"为仁"之路的道德实践进程,是由一"身"之"己"出发,经"人"之"己"的洗礼,终至于"仁"之"己"大境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为仁由己
下载PDF
儒家的为己之学与今日的为师之道 被引量:1
6
作者 吴全华 《教师发展研究》 2019年第2期65-75,共11页
对于儒家思想,我们既可将其作为一种学术资源,也可将其作为一种认知资源。作为学术资源的儒家思想是一种学术研究的客观文本,而作为认知资源的儒家思想则是通过认知主体与作为认知客体的文本之间的互动,以使其参与到人们日常的认知活动... 对于儒家思想,我们既可将其作为一种学术资源,也可将其作为一种认知资源。作为学术资源的儒家思想是一种学术研究的客观文本,而作为认知资源的儒家思想则是通过认知主体与作为认知客体的文本之间的互动,以使其参与到人们日常的认知活动中而成为活的传统。将其作为认知资源,我们会发现,由孔子发韧,并为后世儒家赓续、发展的为己之学,对于深化认识如今强调的立德树人的为师之道和提高师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重拾儒家为己之学的立德成己、学为圣人的道德理想,人生关怀,成己修身、至圣的工夫等方面的思想主张,并将其意涵楔入现今教育话语中的立德树人的为师之道,具有启悟新思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儒家思想 为己之学 为师之道 立德树人
下载PDF
李二曲教育思想刍议
7
作者 房秀丽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24-126,共3页
清初大儒李二曲继承和发扬了传统儒家注重“为己之学”的教育智慧,通过对“过”、“悔”“新”的重新诠释和改造,创造性地提出了“悔过自新”说,深化了儒家关于自我教育的思想。该学说以性本善和人皆有“过”为自我教育的起点,以转念和... 清初大儒李二曲继承和发扬了传统儒家注重“为己之学”的教育智慧,通过对“过”、“悔”“新”的重新诠释和改造,创造性地提出了“悔过自新”说,深化了儒家关于自我教育的思想。该学说以性本善和人皆有“过”为自我教育的起点,以转念和慎独为自我教育的方法,以实现个我之“新”和社会之“新”为自我教育的目标,将儒家教育思想中的自我教育原则推向极致,对发展现代教育不无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为己之学 自我教育 悔过自新 转念 慎独
下载PDF
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8
作者 钟晓林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1年第2期42-43,76,共3页
思想政治工作者应该加强理论学习 ,廉洁自律 ,强化服务意识 ,做完善自我人格的楷模 ;同时 ,要理解、关心、热爱自己的工作对象 。
关键词 思想政治工作者 “严于律己 宽以待人” 人格 辩证关系 服务意识
下载PDF
名家轶闻趣事三则
9
作者 林有苗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5期96-99,共4页
中国近现代学术史上,英才辈出,星光璀璨。这些彪炳史册的学者们不仅在各自的专业领域孜孜矻矻,探美寻真,而且敦砺人品,恪尽操守,留下不少感人至深的真实故事。他们中的代表性人物,如本文述及的竺可桢、朱自清、王力、朱德熙等先生,在长... 中国近现代学术史上,英才辈出,星光璀璨。这些彪炳史册的学者们不仅在各自的专业领域孜孜矻矻,探美寻真,而且敦砺人品,恪尽操守,留下不少感人至深的真实故事。他们中的代表性人物,如本文述及的竺可桢、朱自清、王力、朱德熙等先生,在长期复杂而艰辛的教学科研实践中,或兢兢业业,一丝不苟;或平等待人,奖掖后学;或不耻下问,嗜书如命。他们身上彰显的可贵精神特质,连同他们的辉煌业绩,都将在中华学术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耻下问” “夫子自道” 得“书”忘“形”
下载PDF
论吴筠的道学思想特色
10
作者 王雪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4年第6期133-136,共4页
唐玄宗统治时期,道教重玄学学者吴筠开始将唐初重玄学的理论重心由道本论向本原论 生成论转变,由此形成其贬佛融儒、同有无、忘情说及性命双修等道教哲学思想。同时,这又是对道教的道体论、性情论及修道方法的进一步发展。这些特色既代... 唐玄宗统治时期,道教重玄学学者吴筠开始将唐初重玄学的理论重心由道本论向本原论 生成论转变,由此形成其贬佛融儒、同有无、忘情说及性命双修等道教哲学思想。同时,这又是对道教的道体论、性情论及修道方法的进一步发展。这些特色既代表了当时上清派主流的理论水平,同时又包蕴了内丹道思想的萌芽,是对重玄学的发展和总结,预示着重玄学已逐步向性命双修的内丹学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筠 唐朝 道学思想 道教 道体论 性情论 修道方法 内丹学 重玄学
下载PDF
王国维“自沉”原因新论 被引量:2
11
作者 邵盈午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02-111,共10页
王国维"自沉"的个案充分证明:作为"近代美学之父",在他身上凝聚了整个中国文化的超越精神,故尔其"自沉"便具有了超常的哲学意味。死,对于王氏来说,并不意味着所谓的"殉葬"、"殉道",... 王国维"自沉"的个案充分证明:作为"近代美学之父",在他身上凝聚了整个中国文化的超越精神,故尔其"自沉"便具有了超常的哲学意味。死,对于王氏来说,并不意味着所谓的"殉葬"、"殉道",而是生发为一种文化信仰、人格完成的象征;正是"死",使王氏的自由意志和生命美学焕发出不灭的光彩。文章对对王氏所醉心的"天才说"与"游戏说"予以特殊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国维 自沉 天才说 游戏说 殉葬说 殉道说 殉清说
下载PDF
大学之德
12
作者 李喆 张兆林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0年第6期152-154,共3页
大学是社会的道德标杆,是知识的殿堂,是思想的生发蕴藉地,大学之德昭示着大学的使命与道德底线,是大学作为特定社会组织的必须。欲实现大学之德,必须行树己之德,育人之德,广布之德。因而,就要求大学之人要有敬畏之心,勇于批评与自我批评... 大学是社会的道德标杆,是知识的殿堂,是思想的生发蕴藉地,大学之德昭示着大学的使命与道德底线,是大学作为特定社会组织的必须。欲实现大学之德,必须行树己之德,育人之德,广布之德。因而,就要求大学之人要有敬畏之心,勇于批评与自我批评,勤于自省;要有大爱,要身体力行,要培养求真之人;要弘扬德之要义,使道德理想与道德现实紧密结合,使大学始终成为社会道德的引导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之德 树己之德 育人之德 广布之德
下载PDF
西方古典伦理学视角下的“伪善”:似善非善
13
作者 闫茂伟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2-26,39,共6页
伪善研究的视角在西方语境与背景下呈现出多学科化,而在具有基础性的伦理学这一视角下,伪善研究直到现代才在道德哲学家那里受到重视;并且,"伪善"这一概念也被认为至少不是一个古典哲学的术语。然而,伪善的道德内涵以及与之... 伪善研究的视角在西方语境与背景下呈现出多学科化,而在具有基础性的伦理学这一视角下,伪善研究直到现代才在道德哲学家那里受到重视;并且,"伪善"这一概念也被认为至少不是一个古典哲学的术语。然而,伪善的道德内涵以及与之有关的伪善现象与问题早在古希腊时期就得到了详尽的论述,尤其是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善’的虚假印象"、亚里士多德的"显得是某种善的东西"为界定伪善的道德内涵提供了具有历史厚度的学理渊源。也就是在这样的西方古典伦理学视角下,伪善的本义即"似善非善"便浮出"历史水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伪善 西方古典伦理学 似善非善
下载PDF
“做人”与“做某种人”的统一——关于对重成才教育轻做人教育问题的哲学思考
14
作者 孙星 张世文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111-113,共3页
"做人"的教育和"做某种人"的教育,应该是教育的两个基本支点。但是,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建立在了"做某种人"的单一支点上,"做人"的教育被抽离或消释于"做某种人"的教育之中,当前社会... "做人"的教育和"做某种人"的教育,应该是教育的两个基本支点。但是,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建立在了"做某种人"的单一支点上,"做人"的教育被抽离或消释于"做某种人"的教育之中,当前社会存在的许多问题,与此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应该根据人的生命的二重性牢固确定教育的两个支点,要创造性地继承和发扬中国教育的"重人"传统,让科学与人文成为教育的两翼,不断提升"人"的精神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问题 哲学思考 “做人” “做某种人”
下载PDF
梁启超的学习心理学思想研究
15
作者 刘振中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29-331,323,共4页
本研究以现代教育心理学体系为框架,采用资料整理法,对梁启超的学习心理学思想进行了分析归纳。从中可以看出,梁启超重视学习兴趣,并把无所为、不息、深入研究、找朋友作为保持兴趣的方法;认为做学问的人应具备明敏、密察、别裁、... 本研究以现代教育心理学体系为框架,采用资料整理法,对梁启超的学习心理学思想进行了分析归纳。从中可以看出,梁启超重视学习兴趣,并把无所为、不息、深入研究、找朋友作为保持兴趣的方法;认为做学问的人应具备明敏、密察、别裁、通方等能力和忠实、深切、敬慎、不倦的习惯;并总结出了立志、善观、持敬、明义理、养成读书兴趣等学习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心理学 学习心理学 梁启超
下载PDF
刍议慎独修养与院内感染之关系
16
作者 潘慧君 《山西护理杂志》 1995年第5期204-205,共2页
慎独既是一种道德修养的方法,又是道德修养应达到的一种境界。对于护理人员来说,就是在无人监督、单独工作时仍能坚持医德信念,自觉地履行护理医德原则和规范,积极主动地救护病人,即工作的高度自觉性。院内感染的发生与护理人员工作的... 慎独既是一种道德修养的方法,又是道德修养应达到的一种境界。对于护理人员来说,就是在无人监督、单独工作时仍能坚持医德信念,自觉地履行护理医德原则和规范,积极主动地救护病人,即工作的高度自觉性。院内感染的发生与护理人员工作的自觉性密不可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质量 慎独 医院内感染
下载PDF
李贽出家原因小探
17
作者 王琴 《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年第1期85-87,共3页
李贽是晚明时期以反叛性格闻名于当时的“异端”。他极力追求的自适、为己之学,自身不服管束与愈压愈起的倔强性格,对死亡的恐惧心理及由此而激起的强烈求道之心等种种因素,促使他有官不做,有家不回,最终走向剃发出家。主要论述李贽剃... 李贽是晚明时期以反叛性格闻名于当时的“异端”。他极力追求的自适、为己之学,自身不服管束与愈压愈起的倔强性格,对死亡的恐惧心理及由此而激起的强烈求道之心等种种因素,促使他有官不做,有家不回,最终走向剃发出家。主要论述李贽剃发出家的种种原因,并力图将之归结于其最终原因:即对死亡的恐惧及由此激发的求道热忱。世人皆贪生怕死,而李贽自言自己尤贪生怕死之尤,所以他选择剃发出家,以便全心全意地探究生死大事,证得生死之道,最终参透生死,脱离苦海而终至无生无死的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适为己 不服管束 倔强 异端 惧死 求道
下载PDF
“慎独”本义新证 被引量:47
18
作者 廖名春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48-53,共6页
“慎独”说在儒学思想史上影响深远,但从郑玄、孔颖达、朱熹以至王栋、郝懿行、王念孙,其解释莫衷一是,近年来由于出土资料的发现更引发了新的争议。本文在王栋、刘宗周、王念孙、凌廷堪、梁涛等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郑玄以来解“慎独”... “慎独”说在儒学思想史上影响深远,但从郑玄、孔颖达、朱熹以至王栋、郝懿行、王念孙,其解释莫衷一是,近年来由于出土资料的发现更引发了新的争议。本文在王栋、刘宗周、王念孙、凌廷堪、梁涛等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郑玄以来解“慎独”为“谨慎独处”是错误的,而王念孙以及令人据筒帛《五行》篇解“慎独”之“慎”为“诚”亦不可信。传世文献与出土筒帛中的“慎独”,其“慎”宇只能以本义“珍重”为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慎独”说 儒学思想 道德自律 出土简帛
原文传递
作为修身学范畴内的“独知”概念之形成——朱子慎独工夫新论 被引量:21
19
作者 陈立胜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1-81,共11页
"独知"成为一个修身学的概念始于朱子慎独说。朱子训《中庸》与《大学》慎独之"独"为"人所不知而己所独知之地",此"己所独知之地"不是一"物理空间"概念,乃是一心理空间概念,专指人... "独知"成为一个修身学的概念始于朱子慎独说。朱子训《中庸》与《大学》慎独之"独"为"人所不知而己所独知之地",此"己所独知之地"不是一"物理空间"概念,乃是一心理空间概念,专指人心中一念萌发状态,故与汉唐诸儒以闲居之所为训"独"路数迥然有别。"一念之萌"成为朱子修身工夫论之聚焦点,固然折射出佛教防心摄行的修行模式之影响,但更与其本人修身历程密不可分。他将李延平静坐验夫喜怒哀乐未发之前气象与胡五峰"察识端倪"两条修身路径加以折中,而走出一条静存动察的"两轮一体的工夫"。这一工夫论上的突破,使得他对人之心灵生活的性质产生了新的认识,他以"念虑"之"起"与"不起"作为标准,将心灵生活划分为三个时段:思虑未起(即"未发")、思虑已起(即"已发")以及介于两者之间动而未形、萌而未彰、有无之间的状态(即"几")。此"几"即人不知而己独知之对象。与此相应,作为"专言"之"戒慎恐惧"工夫(即"敬"工夫)是心灵贞定其自身的力量,它统贯于心灵生活之各时段;作为"偏言"之"戒慎恐惧"工夫则系于未发时工夫(即涵养工夫、静工夫),而于人所不知而己所独知"一念之萌"之时段,则须"慎上加慎",是为"慎独"工夫(省察工夫、动工夫)的工夫。此慎独工夫因专注于念虑之"正"与"不正"、"意"之"实"与"不实",故是一现象学意义上的"意向性"活动。朱子"独知"之训深刻影响着朱子后学对"慎独"工夫的理解,阳明心学一系致良知工夫之精髓亦遥契于此"独知"一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子 独知 戒慎恐惧 慎独
原文传递
坠落的人:后“9·11”时代的价值追问
20
作者 许爱梅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8-44,共7页
借助“坠落的人”的具象化处理,超越了传统“9·11”严肃小说对创伤叙事的关注,将视线移至后现代普通个体的存在状态,揭示出后现代人各式自我疏离的精神境况,从时空二维启发个体对后现代存在与死亡的生命体验进行反思。从自然、社... 借助“坠落的人”的具象化处理,超越了传统“9·11”严肃小说对创伤叙事的关注,将视线移至后现代普通个体的存在状态,揭示出后现代人各式自我疏离的精神境况,从时空二维启发个体对后现代存在与死亡的生命体验进行反思。从自然、社会和自我三个方向,试图重塑后现代人积极自为存在模式,为处于精神沼泽之中的人们探索了一条达致真正自由的可能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坠落的人》 存在主义 自我疏离 自为存在 死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