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8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onitoring of Real-Time Complex Deformed Shapes of Thin-Walled Channel Beam Structures Subject to the Coupling Between Bi-Axial Bending and Warping Torsion 被引量:2
1
作者 Rui Lu Zhanjun Wu +1 位作者 Qi Zhou Hao Xu 《Structural Durability & Health Monitoring》 EI 2019年第3期267-287,共21页
Structural health monitoring(SHM)is a research focus involving a large category of techniques performing in-situ identification of structural damage,stress,external loads,vibration signatures,etc.Among various SHM tec... Structural health monitoring(SHM)is a research focus involving a large category of techniques performing in-situ identification of structural damage,stress,external loads,vibration signatures,etc.Among various SHM techniques,those able to monitoring structural deformed shapes are considered as an important category.A novel method of deformed shape reconstruction for thinwalled beam structures was recently proposed by Xu et al.[1],which is capable of decoupling complex beam deformations subject to the combination of different loading cases,including tension/compression,bending and warping torsion,and also able to reconstruct the full-field displacement distributions.However,this method was demonstrated only under a relatively simple loading coupling cases,involving uni-axial bending and warping torsion.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method under more complex loading cases needs to be thoroughly investigated.In this study,more complex deformations under the coupling between bi-axial bending and warping torsion was decoupled using the method.The set of equations for deformation decoupling was established,and the reconstruction algorithm for bending and torsion deformation were utilized.The effectiveness and accuracy of the method was examined using a thin-walled channel beam,relying on analysis results of finite element analysis(FEA).In the analysis,the influence of the positions of the measurement of surface strain distributions on the reconstruction accuracy was discussed.Moreover,different levels of measurement noise were added to the axial strain values based on numerical method,and the noise resistance ability of the deformation reconstruction method was investigated systematically.According to the FEA results,the effectiveness and precision of the method in complex deformation decoupling and reconstruction were demonstrated.Moreover,the immunity of the method to measurement noise was proven to be considerably stro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ructural health monitoring deformation reconstruction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strain measurement channel section beam
下载PDF
Beam instrumentation and diagnostics for HLS 被引量:1
2
作者 SUN Bao-Gen WANG Jun-Hua +2 位作者 LU Ping FANG Zhi-Gao GAO Yun-Feng(National Synchrotron Radiation Laboratory,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Hefei, Anhui 230029) 《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iques》 SCIE CAS CSCD 2000年第2期130-135,共6页
The beam diagnostic instrumentation for the Heifei Light Source (HLS)is described. It provides sufficient parameters for machine study during the commi-sioning and common operation. The measured results are presented.
关键词 合肥同步辐射装置 HLS 加速器参数 没量 束流公度 粒子束 束流诊断
全文增补中
新型开洞圆钢管混凝土柱-混凝土梁连接节点受力性能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周陈发 黄佩雯 吴兴修 《建筑结构》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39-45,99,共8页
传统的钢-混凝土混合结构的圆钢管混凝土柱-混凝土梁连接节点存在钢筋交错、纵横向需与钢构件避让或开孔等情况,节点构造复杂,施工难度较大,连接节点成为钢-混凝土混合结构的设计及施工难点。对此提出了新型开洞圆钢管混凝土柱-混凝土... 传统的钢-混凝土混合结构的圆钢管混凝土柱-混凝土梁连接节点存在钢筋交错、纵横向需与钢构件避让或开孔等情况,节点构造复杂,施工难度较大,连接节点成为钢-混凝土混合结构的设计及施工难点。对此提出了新型开洞圆钢管混凝土柱-混凝土梁连接节点,并结合近年来采用钢-混凝土混合结构的项目经验,对该类节点进行有限元分析,研究了柱顶轴压力和柱端水平力对节点各部分构件受力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柱顶轴压力的变化显著影响了圆钢管混凝土柱钢管开洞位置各构件的应力,且偏心力对圆钢管混凝土柱承载力有一定的折减。最后考虑到钢管壁开洞对圆钢管混凝土柱存在一定程度的削弱,采用了四种加强措施,分析了四种加强措施下钢管荷载-应力曲线,结果表明,开洞位置钢管壁加厚效果最为显著,设置内环板对缓解应力集中效应也有一定的效果,设置竖向断开加劲肋与设置竖向连续加劲肋荷载-应力曲线基本一致,考虑到设置竖向断开加劲肋所需钢材更少,认为设置竖向断开加劲肋具有较为显著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管混凝土柱 柱-梁连接节点 开洞圆钢管 加强措施
下载PDF
乌龙江斜拉桥主塔钢锚梁定位测量技术
4
作者 秦环兵 燕雪峰 《现代测绘》 2024年第2期51-54,共4页
乌龙江斜拉桥主桥结构复杂,主塔钢锚梁的精密定位测量是斜拉桥的关键技术之一。针对其测量定位精度要求高、测量难度大的问题,分别介绍了几种适用于主桥钢锚梁精密定位方法。经过比选,最终采用全站仪三维坐标法进行钢锚梁精密定位,平面... 乌龙江斜拉桥主桥结构复杂,主塔钢锚梁的精密定位测量是斜拉桥的关键技术之一。针对其测量定位精度要求高、测量难度大的问题,分别介绍了几种适用于主桥钢锚梁精密定位方法。经过比选,最终采用全站仪三维坐标法进行钢锚梁精密定位,平面定位实施时通过加入主塔变形监测变化值进行修正,高程定位实施时通过高程差分来消除和减弱地球曲率及折光影响。该方法不仅满足精度要求,还可以全天候作业。实践证明,该方法安全、高效、经济、技术先进,具有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拉桥 钢锚梁 精密定位 坐标转换 变形监测 测量方法
下载PDF
新型钢管混凝土柱-混凝土梁钢筋连接器节点受力性能研究
5
作者 周陈发 吴兴修 黄佩雯 《建筑结构》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46-51,24,共7页
传统的钢管混凝土柱-混凝土梁连接节点一般采用环梁节点,针对有多梁交汇且带有混凝土悬挑梁的环梁节点,施工难度较大,尤其是钢筋连接节点成为钢管混凝土柱-混凝土梁混合结构施工难点。结合近年来采用钢-混凝土混合结构的项目经验,提出... 传统的钢管混凝土柱-混凝土梁连接节点一般采用环梁节点,针对有多梁交汇且带有混凝土悬挑梁的环梁节点,施工难度较大,尤其是钢筋连接节点成为钢管混凝土柱-混凝土梁混合结构施工难点。结合近年来采用钢-混凝土混合结构的项目经验,提出了新型钢管混凝土柱-混凝土梁钢筋连接器节点。详细介绍了钢筋连接器节点的构造、特点及有限元建模过程,采用有限元分析的方法,通过三组模型研究了钢筋连接器边界条件对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端部固定约束时钢筋连接器应力结果相对其余两种略大。此外,还进行了钢筋布置形式的影响分析,着重介绍了不同梁宽下钢筋连接器的布置形式和尺寸对节点受力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钢筋连接位置对钢筋连接器应力有直接的影响,但均匀的钢筋布置时钢筋连接器受力合理。最后列举了钢筋连接器的几种加强措施,其中采取20mm倒圆角的方式能有效削弱端板与中肋、边肋连接处的应力集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管混凝土柱 柱-梁连接节点 钢筋连接器节点 加强措施
下载PDF
JSG6束管监测系统优化及应用
6
作者 黄文军 《煤矿机械》 2024年第6期163-166,共4页
为预测采空区遗煤自然发火情况,在12403工作面安装JSG6矿井火灾束管监测系统为矿井防灭火工作提供依据。该系统在应用过程中出现探头位置过低、缺乏保护、束管进水、漏气难以检测、阻力过大等问题,根据实际情况,对核心部件铺设位置进行... 为预测采空区遗煤自然发火情况,在12403工作面安装JSG6矿井火灾束管监测系统为矿井防灭火工作提供依据。该系统在应用过程中出现探头位置过低、缺乏保护、束管进水、漏气难以检测、阻力过大等问题,根据实际情况,对核心部件铺设位置进行优化,并设计采样探头保护装置、正压发烟法束管检漏装置、U形气水自动分离装置和双泵采气装置,为监测系统正常运转和检修提供便利。根据束管监测结果,对12403工作面采空区自燃“三带”进行划分,其回风侧散热带和氧化带发育范围分别为0~18.3 m和18.3~67.4 m,根据采空区自燃“三带”的划分,结合束管监测结果可以对采空区重点区域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确保矿井防灭火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发火 束管监测 系统优化 防灭火 “三带”划分
下载PDF
大海则煤矿20101工作面采空区自燃“三带”分布规律及注氮参数优化
7
作者 张道伟 李文军 +2 位作者 任浩 晏飞扬 胡杰 《煤炭科技》 2024年第4期147-157,共11页
以大海则煤矿20101回采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通过束管监测采空区内的氧气浓度变化规律,对现场监测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划分出采空区自燃“三带”。同时对采空区建立数学模型和物理模型,进行自燃“三带”数值模拟,利用现场测试结果验证了模拟... 以大海则煤矿20101回采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通过束管监测采空区内的氧气浓度变化规律,对现场监测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划分出采空区自燃“三带”。同时对采空区建立数学模型和物理模型,进行自燃“三带”数值模拟,利用现场测试结果验证了模拟结果的准确性,并根据此模型进行注氮数值模拟,优化注氮参数。结果表明,进风侧距工作面0~16.01 m为散热带,16.01~94.28 m为氧化带,大于94.28 m为窒息带;回风侧距工作面距离0~5.07 m为散热带,5.07~61.82 m为氧化带,大于61.82 m为窒息带。注氮位置30 m处注氮量2880 m^(3)/h对20101综采工作面采空区的惰化效果较好,可满足工作面安全生产需要且更加具有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空区 自燃“三带” 束管监测 注氮 数值模拟
下载PDF
钢管混凝土先拱后梁法系杆拱桥施工监控技术
8
作者 冯玉权 《工程设计与施工》 2024年第6期105-107,共3页
以某高速公路连接线1-88米钢管混凝土系杆拱桥为工程依托,通过系统化监控技术手段,实现对桥梁建设过程中的系梁变形、拱肋应力、吊杆张拉力等构件的监测;通过建立Midas/Civil三维模型,对本桥进行全过程有限元模拟,然后将现场实测数据与... 以某高速公路连接线1-88米钢管混凝土系杆拱桥为工程依托,通过系统化监控技术手段,实现对桥梁建设过程中的系梁变形、拱肋应力、吊杆张拉力等构件的监测;通过建立Midas/Civil三维模型,对本桥进行全过程有限元模拟,然后将现场实测数据与理论模型计算值进行分析比较。对比发现,在合理的施工顺序及施工监控指导下,实测构件内力与位移与理论计算基本相符,成桥的吊杆力实测值与理论值误差在10%以内,接近设计要求。实现了设计成桥线形与索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管混凝土 先拱后梁 系杆拱桥 施工监控
下载PDF
深部邻近采空区多漏风条件下自燃“三带”分布规律研究
9
作者 张九零 白阳 +2 位作者 范酒源 李江涛 陈建广 《安全》 2024年第2期50-57,共8页
为探究深部邻近采空区多漏风通道对煤自燃“三带”的影响,以唐山矿0291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采用FLUENT软件模拟多漏风环境采空区内氧气浓度的分布规律,并依此划分不同漏风条件下采空区自燃危险区域;在工程现场设置束管监测装置监测采空区... 为探究深部邻近采空区多漏风通道对煤自燃“三带”的影响,以唐山矿0291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采用FLUENT软件模拟多漏风环境采空区内氧气浓度的分布规律,并依此划分不同漏风条件下采空区自燃危险区域;在工程现场设置束管监测装置监测采空区内氧气浓度,依据监测数据对模拟结果进行现场验证。模拟结果表明:随工作面推进,采空区上下隅角相邻区域形成多漏风通道且漏风量增加,漏风导致采空区散热带和氧化带向深部运移,其进、回风巷氧气浓度大于8%的范围由64、40m增至101、80.2m。现场验证表明:束管监测工作面采空区氧化带宽度与数值模拟结果误差小于5%,模拟结果得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近采空区 多漏风通道 自燃“三带” 氧气浓度 数值模拟 束管监测
下载PDF
钢混组合梁斜拉平衡体系顶推施工测控技术
10
作者 吴桐 孙仔明 《价值工程》 2024年第8期69-72,共4页
白沙洲快速化改造工程采用钢混组合梁斜拉平衡体系双向顶推施工方法,在施工过程中,钢梁在地面搭设支架后分节段异位拼装,支架上无操作平台,测量定位需要进行无接触测量;在顶推时,斜拉塔架和钢梁形成整体同步顶推前进,监测工作至关重要... 白沙洲快速化改造工程采用钢混组合梁斜拉平衡体系双向顶推施工方法,在施工过程中,钢梁在地面搭设支架后分节段异位拼装,支架上无操作平台,测量定位需要进行无接触测量;在顶推时,斜拉塔架和钢梁形成整体同步顶推前进,监测工作至关重要。本文依托项目,提出使用磁力棱镜代替反射片在顶推施工中进行全过程监测,通过优化坐标系统,使顶推施工过程中钢梁线形数据对比清晰、准确;通过塔梁同步顶推监测方法,对顶推过程进行实时监测,顶推后合龙精度满足规范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混组合梁 斜拉平衡体系 双向顶推 无接触测量 坐标系统 同步顶推监测
下载PDF
RESIDUAL GAS IONIZATION BEAM PROFILE MONITOR ON 40MeV H^— BEAM TRANSPORT LINE
11
作者 徐伟鹏 E.Takasaki 《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iques》 SCIE CAS CSCD 1995年第2期75-80,共6页
The monitor is composed of a pair of electrodes,a single stage of microchannel plate,a phosphor screen,a CCD camera and a PC computer,To obtain a good uniform collecting field,forming electrodes system is used instead... The monitor is composed of a pair of electrodes,a single stage of microchannel plate,a phosphor screen,a CCD camera and a PC computer,To obtain a good uniform collecting field,forming electrodes system is used instead of that with a resistive divider,The readout system is performed by the phosphor screen and the CCD camera because the spatial resolution is not limited by the mechanical structure like the anode strip type and such video display system is very useful for beam studies and operation of the 40MeV linac,Besides,the design and test results are described in detai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n-line measurement systems beam monitors Hydrogen 1 minus beams
下载PDF
基于毫米波雷达测控的桥梁状态评估与数值仿真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杨三强 代泽煜 +1 位作者 杨祥 唐兰军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06-613,共8页
为研究悬臂施工的特大桥关键施工节点及结构的自动化监测技术,在悬臂施工桥段的沉降变形及受力阶段开展0#块雷达测控、施工节段沉降变形监测及整桥力学响应监测.将实际施工中受力和沉降变形的测控数据与仿真数据进行对比分析,通过两者... 为研究悬臂施工的特大桥关键施工节点及结构的自动化监测技术,在悬臂施工桥段的沉降变形及受力阶段开展0#块雷达测控、施工节段沉降变形监测及整桥力学响应监测.将实际施工中受力和沉降变形的测控数据与仿真数据进行对比分析,通过两者的吻合度来判断施工过程中桥段的安全状态.借助数理统计方法,对比雷达测控数据与传统监测数据的精确性.研究结果表明:雷达测控可在全天候开展工作,并能够结合施工日志,对云图中典型波动进行分析;毫米波雷达测控0#块沉降变形值的拟合值为0.05144,优于传统监测手段的0.00632,与数值模拟曲线相关性更强;施工全周期内,整桥各节段受力及沉降变形的监测数据围绕理论值波动,且波动幅度较小,连续梁始终处于安全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梁桥 自动化监测 悬臂施工 毫米波雷达测控 仿真分析
下载PDF
薄煤层采空区自燃三带划分及危险性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丁胜 张光明 王瑞 《陕西煤炭》 2023年第1期107-110,138,共5页
为了研究薄煤层工作面自然发火的危险性,保证东大煤矿的安全生产,对采空区煤炭自然发火进行有效的监测预警和防治。采用铺设束管的方法对东大煤矿12118综采工作面进行采空区气体的监测,并对井下气体进行气相色谱分析,根据所测氧气浓度... 为了研究薄煤层工作面自然发火的危险性,保证东大煤矿的安全生产,对采空区煤炭自然发火进行有效的监测预警和防治。采用铺设束管的方法对东大煤矿12118综采工作面进行采空区气体的监测,并对井下气体进行气相色谱分析,根据所测氧气浓度结合煤的氧化升温实验得到的各种指标气体产生规律,分析采空区自燃“三带”的分布规律;采用印度学者贝纳基提出的预测方法对工作面自然发火危险性做出评价,确定12118综采工作面自然发火危险性为Ⅲ类可能自然发火,需要制定相应措施,对自然发火现象进行监测预警;通过计算有效确定工作面最小安全推进速度,制订采空区自然发火防治措施,对薄煤层综采工作面自然发火防治具有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煤层 自燃三带 束管监测 危险性分析
下载PDF
连续油管分布式光纤测井技术在产出剖面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林清金 沈开元 +3 位作者 蒋应飞 罗强 姚杰 陶春呈 《油气井测试》 2023年第1期58-62,共5页
传统生产测井工艺的井下测试仪器易被塔里木东河油田注气受效井井筒内沥青质糊死,不能完成涡轮流量曲线测量,流体密度测量也受到较大影响。引进的连续油管光纤测井技术将光纤穿入连续油管内,随着连续油管下入井中,实现全井段的温度和声... 传统生产测井工艺的井下测试仪器易被塔里木东河油田注气受效井井筒内沥青质糊死,不能完成涡轮流量曲线测量,流体密度测量也受到较大影响。引进的连续油管光纤测井技术将光纤穿入连续油管内,随着连续油管下入井中,实现全井段的温度和声波等参数实时测量。测井过程中不需要来回移动光缆,消除了传统测试工具必须在井中来回移动测量扰动井内环境平衡造成的数据偏差,使测井结果更高效、更准确。结合油藏、地质工程数据,对解释成果进行分析,结果与实际生产情况相符,验证了连续油管分布式光纤测井的适用性和技术优势。该技术在××1-10H井成功应用,为油田油气井动态监测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气开发 连续油管 光纤测井 实时测量动态监测 温度 声波 产出剖面 储层评价
下载PDF
回采面全周期火灾综合监测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葛俊岭 朱现峰 徐振 《现代矿业》 CAS 2023年第8期216-219,共4页
为了提高煤矿火灾预警水平,通过对比分析不同矿井火灾监测技术,提出了开切眼、停采、回采和撤架的全周期火灾综合监测技术,并在霄云煤矿1310工作面进行应用。综合监测技术集安全监控系统、束管监测系统、光纤测温系统于一体,能够全面地... 为了提高煤矿火灾预警水平,通过对比分析不同矿井火灾监测技术,提出了开切眼、停采、回采和撤架的全周期火灾综合监测技术,并在霄云煤矿1310工作面进行应用。综合监测技术集安全监控系统、束管监测系统、光纤测温系统于一体,能够全面地收集、处理、监控火灾危险指标数据。经应用,2021年成功预警煤自燃15次,全周期火灾监测技术提高了煤矿火灾监测管控水平,保障了煤矿的安全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火灾 束管 光纤 监测管控
下载PDF
上湾煤矿束管监测系统超长距离束管采气可靠运行方法研究
16
作者 段海亮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136-140,共5页
矿井采空区防灭火是煤矿防灭火工作的重点内容,依靠分析采空区发火标志性气体成分的束管监测技术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尤其是分析气体种类和精确分析技术发展尤为明显。但是随着采煤技术的发展,超长走向采煤工作面成为主流,导致束管采集长... 矿井采空区防灭火是煤矿防灭火工作的重点内容,依靠分析采空区发火标志性气体成分的束管监测技术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尤其是分析气体种类和精确分析技术发展尤为明显。但是随着采煤技术的发展,超长走向采煤工作面成为主流,导致束管采集长度随之成倍增加,致使束管管路安装和运行过程中存在很多不稳定因素和难以解决的问题,如束管管路“积水”和“漏气”等成为制约束管监测分析的关键因素,这些问题的存在造成束管监测数据准确性下降甚至失效。本文主要针对束管监测系统中采空区气体采样方法和管路“积水”“漏气”等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研究,提出适合于上湾煤矿超长距离束管采气的有效解决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安全 采空区发火 红外束管监测 束管采气 束管排水
下载PDF
矿井束管监测系统升级改造应用
17
作者 高建新 高忠国 +1 位作者 侯泽民 刘鼎 《电子技术应用》 2023年第11期78-82,共5页
针对杨家村煤矿“埋深浅、采高大、工作面长”的工程特点,现使用的束管监测系统,样气从采样点需要经过长距离的束管负压运输才能到达井上。长距离束管管路难维护,一旦发生漏气,检测的结果就不可靠。长距离取气需要较长的时间,一次循环... 针对杨家村煤矿“埋深浅、采高大、工作面长”的工程特点,现使用的束管监测系统,样气从采样点需要经过长距离的束管负压运输才能到达井上。长距离束管管路难维护,一旦发生漏气,检测的结果就不可靠。长距离取气需要较长的时间,一次循环周期长,连续检测的分析频度不足。且负压抽送气样易受污染,分析监测数据不准,采样能力小,日常维护成本高。系统进行升级改造,结合微型气相色谱检测技术、束管正压输气技术、数据网络传输技术等高新技术,将微型气相色谱分析技术应用到矿井安全监测领域,将监测设备布置在井下,采用正压输气方式,利用多组分气体分析仪分析气体浓度,通过网络与计算机连接传输数据;针对电脑、手机等不同的使用场景,设计专门的使用软件,方便用户随时随地操作。本次升级改造将色谱仪布置于煤矿井下应用,能够快速准确分析火灾数据,在线监控井下灾情变化趋势,自动甄别束管漏气和破损情况,自动诊断故障点等,每年可节约系统运行维护费用15万元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束管监测 微色谱 多组分气体分析 故障诊断
下载PDF
厚煤层综放工作面采空区自燃“三带”分布特征及其防治方法
18
作者 李璐璐 《煤矿现代化》 2023年第6期35-38,共4页
针对厚煤层综放工作面采空区煤自燃问题,采用现场测定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手段对采空区自燃“三带”分布特征及其防治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实测采空区内0~24 m为散热带,24~126m为氧化带,超过126 m为窒息带;采空区的氧气浓度分布呈... 针对厚煤层综放工作面采空区煤自燃问题,采用现场测定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手段对采空区自燃“三带”分布特征及其防治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实测采空区内0~24 m为散热带,24~126m为氧化带,超过126 m为窒息带;采空区的氧气浓度分布呈现不均匀性分布特征,两巷附近的漏风流速等值线较中部更加深入,进风侧的采空区氧化升温带宽度明显高于回风侧,氧化带宽度在采空区内部由近风侧向回风侧整体表现为先快速增加后缓慢减小特征,综合确定氧化带的范围为22~130 m;确定工作面合理安全推进速度为1.5 m/d,提出了采空区漏风段注氮与堵漏相结合的煤自燃防治方法,研究结果可为类似条件矿山采空区自燃防治提供工程指导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放工作面 自燃“三带” 推进速度 数值模拟 束管监测
下载PDF
矿井火灾束管监测系统存在问题分析及解决对策 被引量:18
19
作者 邵和 周福宝 +1 位作者 李金海 高宗飞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80-82,共3页
介绍了束管监测系统在煤矿井下防灭火的应用现状,分析了束管监测系统在时滞性、标志性气体选择以及自然发火程度判断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为束管监测系统在现场正确合理地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矿井火灾 自然发火 束管监测系统 解决方案
下载PDF
煤自燃阻化剂浓度优选及高效喷洒系统应用 被引量:7
20
作者 张勋 邓存宝 +2 位作者 王雪峰 郝朝瑜 王钰博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72-76,共5页
为解决矿井工作面采空区的遗煤低温氧化问题,基于煤样氧化燃烧热重分析数据,以着火活化能为指标进行Mg Cl2阻化剂喷洒浓度优选,建立阻化剂高效喷洒系统,以工作面支架后部多点自动喷洒方式进行阻化剂初次全面喷洒,以高压N2为载体,向采空... 为解决矿井工作面采空区的遗煤低温氧化问题,基于煤样氧化燃烧热重分析数据,以着火活化能为指标进行Mg Cl2阻化剂喷洒浓度优选,建立阻化剂高效喷洒系统,以工作面支架后部多点自动喷洒方式进行阻化剂初次全面喷洒,以高压N2为载体,向采空区深部送入汽雾阻化剂进行二次扩散喷洒。应用结果表明:阻化剂质量分数15%符合遗煤阻化要求。遗煤被阻化液充分湿润后实现初次阻化;汽雾阻化剂被N2载带进入采空区深部。汽雾阻化液滴具有粘结与蒸发2方面特性,其分布范围主要集中于采空区进风侧,回风侧采空区则以N2惰化作用为主、汽雾阻化剂阻化作用为辅,使得采空区深部CO浓度降低为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化剂 着火活化能 高效喷洒 氮气(N2) 束管监测 温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