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年龄阶段圈养雪豹昼间行为时间分配和行为节律观察
1
作者 王亚萍 马万浩 孙武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2023年第2期1-5,55,共6页
为了探究不同年龄阶段圈养雪豹的昼间行为时间分配和行为节律的差别,为圈养雪豹的饲养管理提供基础资料,实验采用瞬时扫描法对西宁野生动物园3只不同年龄的雪豹进行行为观察。结果表明,老年雪豹的昼间行为时间分配情况为:运动行为31.48... 为了探究不同年龄阶段圈养雪豹的昼间行为时间分配和行为节律的差别,为圈养雪豹的饲养管理提供基础资料,实验采用瞬时扫描法对西宁野生动物园3只不同年龄的雪豹进行行为观察。结果表明,老年雪豹的昼间行为时间分配情况为:运动行为31.48%、警觉行为20.56%、休息行为20.56%、蹭头行为12.04%、进食行为9.82%、理毛行为3.52%、喷尿行为2.04%;壮年雪豹的昼间行为时间分配情况为:运动行为38.33%、警觉行为21.48%、蹭头行为15.74%、进食行为9.07%、喷尿行为9.07%、休息行为4.81%、理毛行为1.48%;青年雪豹的昼间行为时间分配情况为:运动行为32.96%、警觉行为32.22%、休息行为24.82%、进食行为3.89%、蹭头行为3.15%、理毛行为2.22%、喷尿行为0.74%。不同年龄阶段雪豹的昼间行为节律性较强,早晨和傍晚运动行为出现频次较高,壮年雪豹的昼间休息行为显著低于老年和青年雪豹(P<0.05),喷尿行为显著高于老年和青年雪豹(P<0.05)。不同年龄阶段雪豹的采食行为在17∶00~18∶00达到峰值。说明壮年雪豹的领地意识较强,雪豹的梳理行为占比与年龄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豹 行为时间分配 行为时间节律 休息行为 运动行为
下载PDF
中华秋沙鸭越冬行为时间分配及日活动节律 被引量:53
2
作者 易国栋 杨志杰 +3 位作者 刘宇 左斌 赵匠 郝锡联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2228-2234,共7页
2007年12月-2008年1月和2008年11-12月,在江西省境内4条主要河流及其支流对中华秋沙鸭(Mergus squamatus)越冬期的各种行为活动节律及时间分配进行了实地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中华秋沙鸭越冬期的主要行为有取食、游泳、理羽、静息、睡眠... 2007年12月-2008年1月和2008年11-12月,在江西省境内4条主要河流及其支流对中华秋沙鸭(Mergus squamatus)越冬期的各种行为活动节律及时间分配进行了实地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中华秋沙鸭越冬期的主要行为有取食、游泳、理羽、静息、睡眠、游戏、飞行和观察。其中取食、游泳、理羽、静息呈明显的节律性变化,且取食与静息呈相反的节律变化;睡眠、飞行、游戏和观察没有明显的节律性变化。取食在7:00-8:00、10:00-11:00、12:00-13:00有明显的峰值,峰值平均间隔2.3h,其它时段具相近取食频次,且上午高于下午。睡眠和静息下午发生频次明显高于上午,并呈现节律性变化,对应3个取食高峰表现为低频次。行为时间分配如下:取食(46%),游泳(23%),理羽(9%)、静息和睡眠(各占8%)、飞行(4%)、游戏(2%)和观察(0.5%)。越冬期中华秋沙鸭大量时间用于取食,意图是为了积累能量。相关分析表明:取食与睡眠的发生呈显著负相关(R=-0.73,df=8,P<0.05);取食与飞行的发生呈显著正相关(R=0.70,df=8,P<0.05);理羽与静息的发生呈极显著正相关(R=0.88,df=8,P<0.01);其他各种行为之间无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秋沙鸭 越冬期 行为 时间分配 日节律
下载PDF
利用红外照相技术分析野生白冠长尾雉活动节律及时间分配 被引量:56
3
作者 赵玉泽 王志臣 +2 位作者 徐基良 罗旭 安丽丹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9期6021-6027,共7页
2012年3月—2013年3月,利用红外相机技术在湖北省广水市蔡河镇对野生白冠长尾雉的活动节律和时间分配进行了研究。利用16台红外相机在40个相机位点对白冠长尾雉进行了监测。累计1774个相机日,拍摄到2242个独立视频,其中白冠长尾雉的视频... 2012年3月—2013年3月,利用红外相机技术在湖北省广水市蔡河镇对野生白冠长尾雉的活动节律和时间分配进行了研究。利用16台红外相机在40个相机位点对白冠长尾雉进行了监测。累计1774个相机日,拍摄到2242个独立视频,其中白冠长尾雉的视频占18%,共记录538只次,雌雄比为1.43∶1。结果表明,白冠长尾雉每日有两个活动高峰期,上午雄性个体的活动高峰期比雌性个体早两个小时。白冠长尾雉的主要行为是移动和觅食,分别占到总频次的40.71%和33.10%,其余5种行为依次为:警戒9.29%,梳理7.14%,休息5.00%,对抗2.62%,育幼2.14%。雌性白冠长尾雉的警戒行为频次比例显著高于雄性个体(P<0.05)。不同季节之间取食行为、移动行为、对抗行为比例之间有显著差异,冬季的取食行为比例明显高于夏季(P<0.05),夏季移动行为比例显著高于秋季(P<0.05)和冬季(P<0.05),而警戒、梳理、休息和育幼行为比例则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相机技术 白冠长尾雉 活动节律 时间分配
下载PDF
大鸨繁殖期活动时间预算和日节律 被引量:33
4
作者 赵匠 高玮 +1 位作者 万冬梅 王海涛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10期1705-1709,共5页
2000和2001年的4~7月连续两年,在内蒙古自治区科尔沁右翼前旗东南部的草原上,采用野外直接观察法对野生大鸨的活动时间预算和日节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鸨繁殖期的各种行为活动具有一定的时间分配,其时间预算存在着性别问的差异,同... 2000和2001年的4~7月连续两年,在内蒙古自治区科尔沁右翼前旗东南部的草原上,采用野外直接观察法对野生大鸨的活动时间预算和日节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鸨繁殖期的各种行为活动具有一定的时间分配,其时间预算存在着性别问的差异,同时随活动空间大小、食物条件以及繁殖阶段的不同而变化.在繁殖前期,大鸨的时间预算以取食、休息、行走、观察为主要行为,雄鸨和雌鸨的这4种行为分别占全部行为的87%和93%;到繁殖后期,雌鸨各种行为的时间和强度发生较大变化.大鸨在取食、休息和炫耀等行为上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日节律,取食和炫耀出现两次高峰.中午大部分时间大鸨处于静栖休息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鸨 行为 时间分配 日节律 活动性
下载PDF
夏季雌性藏羚昼间行为时间分配及活动节律 被引量:34
5
作者 连新明 张同作 +2 位作者 曹伊凡 蔡振媛 苏建平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3-57,共5页
2003至2005年的6~9,采用目标动物观察法在可可西里观察夏季雌性藏羚的昼间行为。将雌性藏羚的行为分为觅食、警戒、卧息、移动和“其他”5种类型,各类行为所占时间比例分别为59.1%、7.3%、19.4%、13.0%和1.3%。觅食消耗的... 2003至2005年的6~9,采用目标动物观察法在可可西里观察夏季雌性藏羚的昼间行为。将雌性藏羚的行为分为觅食、警戒、卧息、移动和“其他”5种类型,各类行为所占时间比例分别为59.1%、7.3%、19.4%、13.0%和1.3%。觅食消耗的时间最多,是藏羚的常见行为,卧息、移动和警戒次之,而“其他”行为消耗时间最短。觅食、警戒、卧息和移动的累计时间在不同时段之间均存在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差异。觅食行为存在3个高峰,分别在10:00~11:00,13:00—14:00和18:00~19.00;警戒的高峰期出现在早上08:00~09:00,在15:00~16:00以及17:00~18:00也分别出现小的高峰,但不明显;卧息行为表现为双峰形,分别为11:00~12:00和16:00~17:00。移动行为也表现为双峰,出现在08:00~09:00和15:00~16:00;“其他”行为在各时段间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羚 可可西里 夏季 行为时间分配 活动节律
下载PDF
普氏原羚昼间行为时间分配的研究 被引量:27
6
作者 陈立伟 冯祚建 +3 位作者 蔡平 李永波 陈洪舰 蒋志刚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72-183,17-24,共12页
在春(3~4月)、夏(6~7月)、秋(9~10月)3个季节内对385只次个体进行了231092s(64.19h)目标观察。对普氏原羚季节间的行为差异做了比较和方差分析:春、夏及春、秋两季间的采食时间比例差异显著(分别... 在春(3~4月)、夏(6~7月)、秋(9~10月)3个季节内对385只次个体进行了231092s(64.19h)目标观察。对普氏原羚季节间的行为差异做了比较和方差分析:春、夏及春、秋两季间的采食时间比例差异显著(分别为D=0.1967>D0.05及D=0.2556>D0.05);移动时间比例在夏季与秋季间的差异极显著(D=0.05686>D0.01);在春秋、夏秋间的站立凝视时间比例的差异极显著(分别为D=0.10784>D0.01及D=0.07882>D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氏原羚 行为 时间分配 活动格局
下载PDF
冬季鹅喉羚昼间行为时间分配及活动节律 被引量:23
7
作者 夏参军 乔建芳 +3 位作者 杨维康 徐文轩 刘伟 李莹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83-287,共5页
2007年12月,采用目标动物取样法在卡拉麦里山有蹄类自然保护区观察鹅喉羚冬季昼间行为。将鹅喉羚的行为分为采食、警戒、休息、移动和"其他"5种类型,各类行为所占比例雌羊为68.0%、7.0%、19.6%、5.0%、0.4%,采食行为消耗的时... 2007年12月,采用目标动物取样法在卡拉麦里山有蹄类自然保护区观察鹅喉羚冬季昼间行为。将鹅喉羚的行为分为采食、警戒、休息、移动和"其他"5种类型,各类行为所占比例雌羊为68.0%、7.0%、19.6%、5.0%、0.4%,采食行为消耗的时间最多,"其他"行为消耗时间最短,雄羊为29.6%、19.2%、29.3%、20.6%、1.3%,采食行为所消耗时间仍占最多,但较雌羊已大幅减少。无论雌雄,各行为在10min观察期内所占据平均时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除"其他"行为在10min观察期内所占据平均时间性别间差异不显著外,雌雄其余4类行为间差异均极显著(P<0.01)。雌羊采食行为存在3个高峰,分别在11:00—12:00、13:00—14:00和17:00—18:00;移动高峰出现在13:00—15:00和18:00—19:00;警戒最高峰出现在13:00—14:00;休息行为表现为双峰形,分别在12:00—13:00和16:00—17:00。雄羊采食行为也有3个高峰,分别在10:00—11:00、13:00—14:00和17:00—18:00,但不如雌性明显;移动行为在13:00—14:00和18:00—19:00有2个高峰;警戒行为在13:00—14:00和18:00—19:00出现小的高峰;休息在15:00—16:00达到最高峰。雌性鹅喉羚采食、移动、警戒、休息行为在各个时段差异均显著,而雄性则是采食和警戒存在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鹅喉羚 卡拉麦里山自然保护区 行为时间分配 活动节律
下载PDF
喀斯特生境中白鹇的活动节律、时间分配及集群行为 被引量:17
8
作者 刘佳 李生强 +3 位作者 汪国海 林建忠 肖治术 周岐海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56-165,共10页
2012年8月至2013年10月,在广西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5hm^2森林大样地及其周边地区布设35台红外相机,在12427个相机工作日中共获得白鹇有效照片495张(组),独立有效照片381张(组)。采用日活动强度指数、日行为频次比例和月行为频次比例... 2012年8月至2013年10月,在广西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5hm^2森林大样地及其周边地区布设35台红外相机,在12427个相机工作日中共获得白鹇有效照片495张(组),独立有效照片381张(组)。采用日活动强度指数、日行为频次比例和月行为频次比例来分析白鹇的活动规律和时间分配,同时统计白鹇的集群情况,结果表明:(1)白鹇每日有4个活动高峰期,且雌性白鹇的活动高峰期比雄性早1~2h;(2)白鹇的主要行为是移动和觅食,分别占总行为频次的51.33%和37.20%,其余4种行为分别为警戒6.29%、对抗2.10%、休息1.68%、梳理1.40%,雌雄白鹇间在移动(t=2.266,df=28,P=0.038)和警戒(Z=-2.270,N=30,P=0.023)这2种行为上存在显著性差异;(3)仅雄性白鹇在旱季的觅食行为比例显著高于雨季(t=0.252,df=13,P=0.026),而其他行为频次比例无显著的季节性差异;(4)白鹇集群群体的个体数量为2~6只,其中2~3只比例最大,占95.06%;(5)白鹇有雌性集群、雄性集群及混合集群3种方式,在雨季以单性集群(尤其是雌性集群)为主,而在旱季则以混合集群为主,存在显著差异(Х^2=6.984,df=1,P=0.008)。白鹇表现出来的活动节律、时间分配以及集群行为是对喀斯特石山栖息地的一种行为适应和生存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相机技术 白鹇 活动节律 时间分配 集群行为 喀斯特石山生境
下载PDF
笼养东北虎行为的时间分配 被引量:13
9
作者 滕丽微 宋延龄 +2 位作者 刘振生 王晓明 王延忠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5,共5页
1998年 4月至 2 0 0 1年 3月 ,采用瞬时扫描取样法和全事件取样法对哈尔滨动物园的 4只笼养东北虎的活动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笼养东北虎在全年的昼夜行为时间分配表现为睡眠所占比值最多 ;其次是卧息和活动 ;摄食和其它行为 (包... 1998年 4月至 2 0 0 1年 3月 ,采用瞬时扫描取样法和全事件取样法对哈尔滨动物园的 4只笼养东北虎的活动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笼养东北虎在全年的昼夜行为时间分配表现为睡眠所占比值最多 ;其次是卧息和活动 ;摄食和其它行为 (包括饮水、排尿、排粪、修饰、嗅闻、嬉戏、站立、直立、发声等 )最少。在不同季节笼养东北虎的活动变化规律基本相似 ,一昼夜的睡眠、运动和卧息均有两个高峰期 ,但高峰期出现和持续的时间有所差异。睡眠的高峰期在 10 :0 0~ 14:0 0和 2 0 :0 0至次日 0 6 :0 0 ,活动的高峰期在 0 5 :0 0~ 10 :0 0和14:0 0~ 17:0 0 ,卧息的高峰期在 0 5 :0 0~ 10 :0 0和 13 :0 0~ 2 0 :0 0 ,摄食仅在 16 :0 0~ 2 0 :0 0有一个高峰期。冬季 (12~ 2月 )与春 (3~ 5月 )、夏 (6~ 8月 )、秋季 (9~ 11月 )相比 ,东北虎在白昼睡眠的时间显著减少 ,夜晚则显著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笼养 东北虎 行为 时间分配 活动规律
下载PDF
笼养大紫胸鹦鹉的活动时间分配 被引量:28
10
作者 杨晓君 杨岚 +1 位作者 王淑珍 文贤继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1998年第3期277-285,共9页
研究了笼养大紫胸鹦鹉的行为活动和时间分配。结果表明:笼养大紫胸鹦鹉一天中除静栖外,其余各行为所占时间比例在中午较小,而在早晚较大;在一年中不同月份间各种行为活动所占时间比例也有变化,呈明显的年周期和日节律;节律变化与... 研究了笼养大紫胸鹦鹉的行为活动和时间分配。结果表明:笼养大紫胸鹦鹉一天中除静栖外,其余各行为所占时间比例在中午较小,而在早晚较大;在一年中不同月份间各种行为活动所占时间比例也有变化,呈明显的年周期和日节律;节律变化与日出、日落时间、季节、温度等变化有关。大紫胸鹦鹉各种行为活动所占比例分别为静栖4555%、身体护理1666%、取食1451%、运动1060%、在巢898%、繁殖255%、社群行为078%、其它039%。自身因素(如性别、年龄)以及环境因素(如日照、季节)等多种因子均对时间分配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紫胸鹦鹉 笼养 活动 行为 时间分配
下载PDF
半圈养条件下东北虎繁殖期的行为时间分配 被引量:14
11
作者 滕丽微 刘振生 +4 位作者 李枫 姜广顺 刘丹 周晓禹 郭玉蓉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3-56,共4页
1998年 10月~ 2 0 0 0年 10月在黑龙江东北虎林园 ,采用随机取样法和瞬时扫描取样法对繁殖期东北虎的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在繁殖期的不同阶段东北虎的行为发生较大的变化。在发情交配期雌雄虎的时间分配相似 (P >0 0 5 ) ,... 1998年 10月~ 2 0 0 0年 10月在黑龙江东北虎林园 ,采用随机取样法和瞬时扫描取样法对繁殖期东北虎的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在繁殖期的不同阶段东北虎的行为发生较大的变化。在发情交配期雌雄虎的时间分配相似 (P >0 0 5 ) ,均将最多的时间用于运动 ,用于休息的时间较少 ,用于发情交配和其它行为的时间较多。雌虎在妊娠期较多的时间用于休息和运动 ,取食、站立、社会和其它行为的时间均较少 ;产仔期最多的时间用于休息 ,其次是运动 ,用于产仔和其它行为的时间较多 ,用于取食的时间最少 ;哺乳期最多的时间用于休息 ,其次是哺乳和运动 ,用于取食和其它行为的时间较少。活动规律方面 ,各种行为在强度、出现和持续的时间上存在较大差异。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 ,在繁殖期的不同阶段雌性东北虎的休息和运动存在极显著差异 (P <0 0 0 1) ,取食存在显著差异 (P <0 0 5 ) ,只有其它行为不存在显著差异(P >0 0 5 )。 10 0日龄内幼虎用于休息的时间最多 ,其次是运动和取食 ,其它行为的时间最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虎 行为 时间分配 活动规律 黑龙江东北虎林园
下载PDF
圈养山魈行为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13
12
作者 张君 胡锦矗 +4 位作者 钟顺隆 费立松 王强 陈红卫 邓家波 《四川动物》 CSCD 2003年第2期69-72,共4页
20 0 1年 1~ 9月 ,在成都动物园对人工饲养状态下 1 4 ( 8♀♀ 6♂♂ )只山魈 (Mandrillussphinx)的行为时间分配进行了研究。用时间取样法记录每 1 0分钟内目标取样法所见动物的各种行为及其频次 ,通过 1 80 6小时的研究表明 ,山魈主... 20 0 1年 1~ 9月 ,在成都动物园对人工饲养状态下 1 4 ( 8♀♀ 6♂♂ )只山魈 (Mandrillussphinx)的行为时间分配进行了研究。用时间取样法记录每 1 0分钟内目标取样法所见动物的各种行为及其频次 ,通过 1 80 6小时的研究表明 ,山魈主要的日行为是取食、休息、运动三种个体行为 ,它们分别占日活动时间的 2 2 91 %、33 79%、和 33 1 4 % ;其次为梳理行为 ,占山魈日活动时间的 4 0 9% ;嬉戏行为仅发生在非成年个体间。山魈活动行为 (除去休息以外的所有行为 )的高峰出现在 8:0 0~ 1 0 :0 0、1 6:0 0~ 1 8:0 0左右的两个时段。日活动时间集中在 7:0 0~ 1 9:0 0 ,但在 1 3:0 0~ 1 4 :0 0活动强度明显减弱 ,有一休息峰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圈养 山魈 行为 时间分配 猴科动物 灵长类
下载PDF
模拟生境中胎生蜥蜴的日活动节律和活动时间分配 被引量:12
13
作者 刘鹏 刘志涛 +1 位作者 李殿伟 赵文阁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146-2152,共7页
2007年5—7月,采用瞬时扫描取样法和全事件观察法,对黑龙江省小兴安岭地区模拟生境中胎生蜥蜴(Lacerta vivipara)的日活动时间分配和日活动节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胎生蜥蜴的日活动内容以休息和晒太阳为主,取食、社会活动和其他活动所... 2007年5—7月,采用瞬时扫描取样法和全事件观察法,对黑龙江省小兴安岭地区模拟生境中胎生蜥蜴(Lacerta vivipara)的日活动时间分配和日活动节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胎生蜥蜴的日活动内容以休息和晒太阳为主,取食、社会活动和其他活动所占时间较少;与晴天相比,阴天取食和其他活动所占时间显著降低,休息和社会活动所占时间没有显著变化,而晒太阳所占时间显著增加。不同性别、年龄和天气条件下胎生蜥蜴的日活动节律均为双峰型,但各种活动开始和持续的时间、活动高峰出现和持续时间以及峰值方面存在差异,晴天时胎生蜥蜴开始活动的时间早,2次活动高峰的持续时间及间隔时间长,而阴天时胎生蜥蜴的活动时间短且集中,在活动高峰时的个体出现率高;雄性比雌性的活动时间长,出现率高,幼体开始活动的时间比成体晚,出现率低。气温、地表温度和光照因子对胎生蜥蜴日活动节律均有影响,其中光照为控制活动节律的主要因子,当相对光照强度达到40%左右时,胎生蜥蜴开始出来活动,而温度主要影响胎生蜥蜴的活动数量,当达到最适温度(地表温度23℃~32℃,气温21℃~29℃)时出现活动高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生蜥蜴 行为 时间分配 活动节律 影响因子
下载PDF
半散放东北虎行为活动时间的分配 被引量:13
14
作者 刘振生 李枫 +1 位作者 滕丽微 周晓禹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89-393,共5页
1998年 5月~ 2 0 0 1年 4月在黑龙江东北虎林园 ,采用焦点动物取样法对 10只半散放东北虎 (5雌 5雄 )全年的昼间行为活动时间分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①半散放东北虎的运动 (37 5 3% )和休息(32 45 % )行为较多 ,站立 (6 2 4% )... 1998年 5月~ 2 0 0 1年 4月在黑龙江东北虎林园 ,采用焦点动物取样法对 10只半散放东北虎 (5雌 5雄 )全年的昼间行为活动时间分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①半散放东北虎的运动 (37 5 3% )和休息(32 45 % )行为较多 ,站立 (6 2 4% )、摄食 (10 13% )、社会 (8 36 % )和其他 (5 2 9% ,包括饮水、排遗、修饰等 )行为较少 ;②不同季节的活动规律相似 ,运动、摄食、站立和社会行为在上午和下午各有 1个高峰期 ,休息在中午有 1个高峰期 ,运动和社会行为在夏、冬季明显比春、秋季增多。将上述结果与笼养和野生东北虎的进行了比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散放东北虎 行为活动时间 时间分配 活动规律
下载PDF
贵州草海越冬斑头雁日间行为模式及环境因素对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24
15
作者 杨延峰 张国钢 +2 位作者 陆军 刘文 李振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3期7280-7288,共9页
2011年12月至2012年2月,在贵州省威宁县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用瞬时扫描取样法对越冬斑头雁(Anser indicus)种群进行了日间行为时间分配和活动节律的研究。结果表明,斑头雁越冬期间的主要行为是取食和静息,分别占50.48%和43.79%,并... 2011年12月至2012年2月,在贵州省威宁县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用瞬时扫描取样法对越冬斑头雁(Anser indicus)种群进行了日间行为时间分配和活动节律的研究。结果表明,斑头雁越冬期间的主要行为是取食和静息,分别占50.48%和43.79%,并呈现出早上和傍晚的双取食高峰,中午的静息高峰。各时间段的取食、静息和饮水行为存在显著差异。对不同生境中斑头雁行为的统计结果表明,在陆地生境中的主要行为是取食,在浅水沼泽生境中的主要行为是静息,推测食物丰富度和干扰水平是影响不同栖息地行为模式的主要因素。利用偏相关分析环境温度和湿度对斑头雁行为的影响表明,气温是影响斑头雁日间行为模式的主要因素。气温升高时,斑头雁增加静息行为减少取食行为;气温降低时则减少静息行为增加取食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头雁 越冬行为 时间分配 活动节律 草海
下载PDF
笼养东北虎雌雄行为差异的比较 被引量:16
16
作者 刘振生 马建章 滕丽微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84-287,共4页
1998年 4月~ 2 0 0 1年 3月在哈尔滨动物园 ,采用瞬时扫描取样法和全事件取样法对 5只笼养东北虎(3雌 2雄 )的昼夜行为时间分配及活动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东北虎的睡眠、卧息、运动和其他行为在时间分配上两性存在一定差异 ,即... 1998年 4月~ 2 0 0 1年 3月在哈尔滨动物园 ,采用瞬时扫描取样法和全事件取样法对 5只笼养东北虎(3雌 2雄 )的昼夜行为时间分配及活动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东北虎的睡眠、卧息、运动和其他行为在时间分配上两性存在一定差异 ,即雌性的睡眠和卧息时间比雄性多 ,雌性的运动和其他行为时间比雄性少 ;但摄食行为的时间分配相差不大。两性日活动规律的差异为雄性的睡眠高峰主要出现在夜晚 ,卧息较雌性少且相对集中 ,运动出现和结束的时间较雌性延迟约 1h。对两性及不同个体行为时间分配的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 ,不同个体间仅运动存在显著差异 (P <0 0 5 ) ;两性间睡眠、卧息、运动和其他行为均存在显著差异 (P <0 0 5 )。笼养东北虎两性行为的差异可能与其野外的行为习惯有关 ,而这些行为习惯又与其担当的性别角色有紧密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笼养东北虎 雌雄行为差异 比较 性别差异 时间分配
下载PDF
蒙古野驴昼间行为的时间分配 被引量:11
17
作者 毕俊怀 胡德夫 +2 位作者 丁英 司晓艳 蒋志刚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1-56,共6页
2005年3月至2006年6月,研究了内蒙古中部中蒙边境地区蒙古野驴(Eqqus hemionus hemionus)的昼间行为及时间分配,并建立了蒙古野驴的昼间行为谱。统计分析表明,蒙古野驴用于取食的时间最多,平均超过50%,其次是站立。蒙古野驴在冬春季节(1... 2005年3月至2006年6月,研究了内蒙古中部中蒙边境地区蒙古野驴(Eqqus hemionus hemionus)的昼间行为及时间分配,并建立了蒙古野驴的昼间行为谱。统计分析表明,蒙古野驴用于取食的时间最多,平均超过50%,其次是站立。蒙古野驴在冬春季节(11月至次年4月)取食时间明显长于夏秋季(5~10月)。蒙古野驴一天中7:00~10:00时和16:00~18:00时为取食高峰期,11:00~14:00时为其站立和休息高峰,蒙古野驴的其他行为没有明显的高峰期。雌雄蒙古野驴昼间行为时间分配的统计分析表明,取食、运动、卧息和站立凝视无显著的性别差异,而争斗和其他行为两性的差异显著。蒙古野驴昼间用于取食的时间最长,冬春季取食时间(53·95%)多于夏秋季(48·92%)。冬春季,蒙古野驴减少了运动和站立的时间,用于卧息的时间略有增加,中午前后两个取食高峰的间隔时间明显短于夏秋季。蒙古野驴通常在草原的开阔区域取食和移动,在背风和较为隐蔽处卧息。作者进行野外观察时,蒙古野驴对观察者表现出高度的警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野驴 行为 时间分配 活动规律
下载PDF
云南拉市海灰鹤的越冬行为初步观察 被引量:11
18
作者 李学友 杨洋 +2 位作者 杨士剑 江望高 彭贵鸿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65-70,共6页
2004年10月~2005年3月初步观察了云南拉市海保护区灰鹤(Grusgrus)的越冬行为。灰鹤在拉市海的越冬期为175~180d。10月初至11月下旬为灰鹤在拉市海的"迁入期",11月底至12月底为"过境停留期",1月初至3月中旬为"... 2004年10月~2005年3月初步观察了云南拉市海保护区灰鹤(Grusgrus)的越冬行为。灰鹤在拉市海的越冬期为175~180d。10月初至11月下旬为灰鹤在拉市海的"迁入期",11月底至12月底为"过境停留期",1月初至3月中旬为"稳定越冬期",3月中下旬为"迁出期"。越冬期日间活动以取食为主,占据了75.53%左右的时间,其次为警戒14.66%、护理5.05%、休息4.49%,4种行为的时间分配在各时间段之间差异极显著。在越冬个体中,家庭单位中的成鹤和幼鹤都是比集群中的个体利用更少的时间取食和更多时间警戒,说明较大的群体规模可以降低个体面临的捕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鹤 越冬行为 时间分配 拉市海 云南
下载PDF
游客密度对动物园中黇鹿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9
19
作者 吕慎金 杨林 +5 位作者 李文斌 杨燕 殷宝法 李世平 刘宇庆 魏万红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23-228,共6页
2006年9月20日—10月10日,以江苏省扬州市茱萸湾公园半散放黇鹿为研究对象,采用目标动物取样法和全事件记录法,研究了不同游客密度条件下黇鹿日行为时间分配,并探讨了游客密度对黇鹿日活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游客高峰期与低峰期,雄性... 2006年9月20日—10月10日,以江苏省扬州市茱萸湾公园半散放黇鹿为研究对象,采用目标动物取样法和全事件记录法,研究了不同游客密度条件下黇鹿日行为时间分配,并探讨了游客密度对黇鹿日活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游客高峰期与低峰期,雄性取食、观望行为,雌性观望以及幼鹿取食、观望和修饰行为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游客低峰期,雄性与雌性取食、反刍、卧息行为,雄性与幼鹿观望、其它行为,雌性与幼鹿取食、卧息、观望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在游客高峰期,雄性与雌性取食、卧息,雌性与幼鹿取食、卧息、观望及移动行为均差异极显著(P<0.01),雄性和幼鹿观望行为差异显著(P<0.05)。不同游客密度条件下游客活动对黇鹿的取食、观望具有显著影响,当游客密度达到6人·min-1以上时,雄性观望行为显著增加,当达到16人.min-1以上时,雄性取食行为差异极显著(P<0.01),此时雌性和幼鹿观望行为差异亦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因此,在旅游管理中,应将游客密度限制在16人·min-1以下,以减少对黇鹿日活动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黇鹿 游客密度 行为时间分配
下载PDF
人工饲养丹顶鹤繁殖季节行为的时间分配 被引量:11
20
作者 田秀华 粟海军 马建章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06-409,共4页
对哈尔滨动物园两组人工饲养的丹顶鹤繁殖季节的行为时间分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人工饲养丹顶鹤繁殖期行为的时间分配与野生丹顶鹤不同,按频率依次为:游走39 8%、休息2 1 9%、取食2 1 0 %、理羽14 5 %、繁殖2 8% ;其繁殖期行为呈明显... 对哈尔滨动物园两组人工饲养的丹顶鹤繁殖季节的行为时间分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人工饲养丹顶鹤繁殖期行为的时间分配与野生丹顶鹤不同,按频率依次为:游走39 8%、休息2 1 9%、取食2 1 0 %、理羽14 5 %、繁殖2 8% ;其繁殖期行为呈明显的日节律性,游走行为在中午呈现高峰,而其它行为则主要出现在上午和下午;在不同的繁殖阶段,行为时间分配总体上无明显差异,但中期的繁殖行为仍明显高于前、后期;两性间行为的时间分配差异未达显著性水平;天气阴晴状况是影响繁殖期各种行为时间分配的重要因素。通过与野生丹顶鹤进行初步比较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饲养 丹顶鹤 繁殖期 行为 时间分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