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认知偏差理论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10
- 1
-
-
作者
李富军
杨春鹏
吕世瑜
刘菲菲
-
机构
青岛大学经济学院
-
出处
《青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年第4期90-96,共7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SFC(70571042)
-
文摘
投资者在不确定条件下决策时,会出现非理性的认知偏差。按照认知偏差产生的时间把其分成3类:决策前信息处理时的偏差、决策时的偏差以及、决策后结果分析时的偏差。通过分析表明,现有的认知偏差理论缺乏公认的,权威的分类和命名标准。将认知偏差发展成一个完善的体系和认知偏差的本土化分析是将来的研究方向。
-
关键词
认知偏差
行为金融学
投资者
-
Keywords
biased
beliefs
behavior finance
investor
-
分类号
F830.91
[经济管理—金融学]
-
-
题名异类保险产品创新的负面效应
- 2
-
-
作者
杨波
-
机构
南京大学商学院
-
出处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3期52-57,91,共6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4BGL031)
-
文摘
保险产品创新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异类产品,其在促进保险业发展的同时,负面影响也逐渐显现。基于认知偏差理论,构建决策函数模型对该类保险产品创新的影响进行分阶段解析。结果发现,从中长期来看,异类保险产品会动摇保险产品的本质职能,并使得保险在消费者心中形象受损。借助调查所得数据对此进行检验,表明普通大众存在比较明显的认知偏差,对异类保险产品的印象容易产生扭曲。因此保险公司在异类产品的创新上应持审慎的态度。同时,监管部门应该加强监管,对异类保险产品的创新予以正确引导。
-
关键词
认知偏差
异类保险产品
保险产品创新
-
Keywords
biased beliefs
unconventional insurance products
questionnaire survey
-
分类号
F842
[经济管理—保险]
-
-
题名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冷暴力成因及解决路径
- 3
-
-
作者
李娜
杨永芳
-
机构
晋城职业技术学院
-
出处
《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19-21,共3页
-
基金
山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职业教育专项课题<高职院校师生冷暴力问题成因及解决路径>(项目编号:ZJ-12058)
-
文摘
高职院校教师集教学冷暴力的实施者和受害者于一身。本文从教师角度分析了教学冷暴力的成因:教师心理偏见的弥散性、教育信仰的迷茫性、课程内容的学术性、教学过程的非艺术性等。并提出了解决路径:教师要有和谐教育观,要编写属于自己的讲义、教学要艺术化。
-
关键词
教学冷暴力
心理偏见
教育信仰
和谐教育
-
Keywords
education cold violence
psychological biases
education belief
harmonious education
-
分类号
G710
[文化科学—职业技术教育学]
-
-
题名一种利用多重偏置的RS码软判译码算法
- 4
-
-
作者
卞银兵
酆广增
-
机构
南京邮电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
出处
《电路与系统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04-108,共5页
-
文摘
为了提高RS码的纠错性能,本文将基于盒匹配译码算法(BMA)的多重偏置与自适应置信传播算法(ABP)进行级联,提出了一种利用多重偏置基于可信度迭代的RS码软判译码算法,称为ABP-BIAS-BMA,并将其与传统的基于自适应置信传播的级联算法ABP-BMA及自适应置信传播算法ABP进行了译码性能仿真比较。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ABP-BIAS-BMA算法比ABP-BMA及ABP的译码性能要好,特别在相同信噪比情况下算法整体平均迭代次数较小。
-
关键词
RS码
软判译码算法
自适应置信传播
盒匹配算法
多重偏置
级联译码算法
分阶统计译码
-
Keywords
Reed-Solomon codes
soft decision decoding
adaptive belief propagation
box and match decoding algorithm
multiple biases
concatenation decoding algorithm
ordered statistics decoding
-
分类号
TN911.22
[电子电信—通信与信息系统]
-
-
题名自我欺骗问题研究——意向论vs.非意向论
被引量:2
- 5
-
-
作者
马翰林
陈刚
-
机构
华中科技大学哲学学院
-
出处
《自然辩证法通讯》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9-55,共7页
-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当代青年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研究"(项目编号:11BKS06)
-
文摘
关于自我欺骗的道德心理学理论主要分为意向论和非意向论两大阵营。以戴维森为首的意向论阵营强调自欺是一种意向行为,按照一种人际间欺骗模型来认识自欺。意向论者认为人的心灵可以分为不同的人格系统,试图用一种非理性的心理因果性来解释自欺。以梅勒为首的非意向论者反对人际间欺骗模型,从而也反对把自欺看作一种意向行为,梅勒试图将自欺与认知心理学对接,认为自欺是由人类的认知特点造成的,而不是人自主造成的。梅勒提出偏差信念论之后,英美学界对自欺的讨论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但是这些新的观点又各有各的问题。我们将看到,引入不同的自我知识的理论能够帮助完善以上各个理论,为解决它们的问题提供帮助。
-
关键词
意向
心理分割
偏差信念
-
Keywords
Intention
Psychological Partitioning
biased belief
-
分类号
N0
[自然科学总论—科学技术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