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孔子思想与昆仑文化
1
作者 齐昀 《高原文化研究》 2023年第3期68-74,共7页
孔子思想深受昆仑神话及昆仑文化观念的影响。孔子将源于昆仑文化的不死观念理论化,深刻影响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价值观等观念形态,形成了中国文化的独特品格。文章探讨了儒的起源问题。孔子思想中对鬼神是否存在的态度显得暧昧不明,... 孔子思想深受昆仑神话及昆仑文化观念的影响。孔子将源于昆仑文化的不死观念理论化,深刻影响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价值观等观念形态,形成了中国文化的独特品格。文章探讨了儒的起源问题。孔子思想中对鬼神是否存在的态度显得暧昧不明,其原因正在于孔子的理性精神与儒的起源之间的矛盾。儒起源于巫,而且儒家之“礼”也源于祭祀。文章还探讨了儒家同昆仑文化的联系。孔子倾慕周文化,而周人正是昆仑文化最重要的创造者黄帝族的后裔。周人的孝观念被孔子理论化,成为儒家核心范畴仁与礼的基石。关于儒家孝观念与昆仑文化的关系,儒家讲求“无后为大”的孝观念,实际来源于昆仑文化不死观念。孔子强调家族的尊重和孝敬,这与昆仑文化中对祖先的崇拜和尊重紧密相关。在世界轴心时代,西方、印度从宗教的彼岸世界观念出发,寻求超越精神、永恒之道,完成轴心期突破;中国的轴心期突破即孔子从昆仑不死观念出发,以孝道观念完成此岸世界的现世超越。在昆仑文化对孔子思想乃至中国文化观念的影响中,昆仑不死观念成为中国文化重视现实世界、忽视彼岸世界、向往集体救赎、漠视个体救赎的思想源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思想 昆仑不死观 现世超越
下载PDF
汉墓的神药与尸解成仙信仰 被引量:13
2
作者 姜生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8-42,共15页
基于汉墓出土资料和道教文献的交叉考证,可以揭示被遗忘千年的尸解信仰的具体内容。汉人以死为尸解成仙的必由之路,死是"暂过太阴"、"太阴炼形"的过程。死者将在冥界得不死药,身生羽翼、飞升成仙。其中,用神使、丹... 基于汉墓出土资料和道教文献的交叉考证,可以揭示被遗忘千年的尸解信仰的具体内容。汉人以死为尸解成仙的必由之路,死是"暂过太阴"、"太阴炼形"的过程。死者将在冥界得不死药,身生羽翼、飞升成仙。其中,用神使、丹鼎、神鸟"生物行精"、宴饮歌戏之吉庆等多种象征形式,反复强调墓主之得药成仙。以济南无影山汉墓出土的系列大型彩绘陶塑为基础,结合马王堆、金雀山及陕西郝滩等汉墓出土资料,可还原出一套比较完整的汉代墓葬仪式话语。其结构大体包括三个主要环节,即"三官"守护墓主人"太阴炼形"、获神界致送之神仙饮食——壶和鼎所象征的"神药"、"太一帝君"车马相迎。藉由这套仪式话语系统,汉人达成了由死而仙、"先死后蜕"的尸解成仙承诺,此乃汉墓的生命转换功能之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墓 尸解信仰 神药 生物行精 太阴炼形 易貌变仙 生命转换
下载PDF
“死亡的超越”及其生命意义
3
作者 高锦泉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4期75-77,93,共3页
人难免一死,但只有直面和超越死亡,才能彰显生命的意义。综观中西方超越死亡的观念,无论是西方的"灵魂不灭"论,还是中国的"三不朽"观,都给人以最深层次的生命关怀。而庄子哲学更以超脱的智慧让人体味到生死相通的本... 人难免一死,但只有直面和超越死亡,才能彰显生命的意义。综观中西方超越死亡的观念,无论是西方的"灵魂不灭"论,还是中国的"三不朽"观,都给人以最深层次的生命关怀。而庄子哲学更以超脱的智慧让人体味到生死相通的本质,从而能以坦然、平静、豁达的胸襟对待死亡、超越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亡 超越 灵魂 精神不灭
下载PDF
试论魏晋南北朝时期新疆的北斗信仰 被引量:4
4
作者 朱磊 《西域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60-68,139,共9页
北斗信仰是华夏上古先民最早产生的宗教信仰之一,也是我国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影响范围最广的一种宗教信仰。新疆地区所见的北斗遗存并不丰富,以吐鲁番阿斯塔那地区为主,时间范围主要集中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其所表现的主要内容为"... 北斗信仰是华夏上古先民最早产生的宗教信仰之一,也是我国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影响范围最广的一种宗教信仰。新疆地区所见的北斗遗存并不丰富,以吐鲁番阿斯塔那地区为主,时间范围主要集中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其所表现的主要内容为"存斗修仙"、"北斗注死"和"魂归斗极"的汉地文化,当为从中原地区迁移过去的汉人之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斗信仰 存斗修仙 北斗注死 仙国路标 中土神州
原文传递
关于死亡—复活信仰的中国古代神话和早期神仙传记故事解读 被引量:3
5
作者 苟波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82-195,共14页
这篇文章以"神话—原型批评"为主要方法,以作品分析为基本依据,来重新解读与死亡—复活信仰相关的古代神话和早期的道教神仙传记。首先,文章讨论了古代以部落领袖为"牺牲"的祭祀仪式,以及这种仪式在中国古代神话中... 这篇文章以"神话—原型批评"为主要方法,以作品分析为基本依据,来重新解读与死亡—复活信仰相关的古代神话和早期的道教神仙传记。首先,文章讨论了古代以部落领袖为"牺牲"的祭祀仪式,以及这种仪式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的表现;随后,考查了这类仪式的演变情况以及在中国古代神话和神仙传记中的痕迹;在此基础上,文章进一步研究了这类表现死亡—复活观念的原始仪式和神话对于某些特定类型神仙传记的具体影响。作者指出,在后来的道教神仙传记中非常流行的"神仙考验"和"梦幻"类型故事都以这种原始仪式和神话为原型。更为重要的是,这类故事在演变过程中,通过一系列特定的象征符号,逐渐将"仪式性"的死亡—复活与早期道教的修仙道德联系起来,从而使这个源自于巫术和仪式的原型在演变过程中被赋予了较为清晰的伦理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仪式 死亡-复活信仰 神话 原型 神仙传记
原文传递
道教成仙信仰对西南少数民族民间生死观念的影响
6
作者 汪玉兰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20-126,159,共8页
"得道成仙"是道教的基本信仰,道教在向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传播过程中,积极融入到各民族民众生活、习俗中,其成仙信仰对当地民间生死观念产生了影响。西南少数民族民间在保留原始宗教信仰的基础上将道教成仙信仰整合进本民族生... "得道成仙"是道教的基本信仰,道教在向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传播过程中,积极融入到各民族民众生活、习俗中,其成仙信仰对当地民间生死观念产生了影响。西南少数民族民间在保留原始宗教信仰的基础上将道教成仙信仰整合进本民族生死观念,这是对道教文化的鉴别、选择和认同,而这种认同程度与其自身的历史背景、文化传统及与外来道教文化交流的深度等有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信仰 生死观念 成仙信仰 道教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