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1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hina's study on coal mining beneath surface buildings——state-of-the-art and developing trend
1
作者 TENG Yong-hai~(1, 2), WANG Jin-zhuang~1 (1. China Institute of Mining Technology Beijing Campus, Beijing 100083, China 2. China Coal Research Institute Tangshan Branch, Tangshan 063012, China) 《中国有色金属学会会刊:英文版》 CSCD 2005年第S1期13-16,共4页
Extensive coal deposits are sterilized beneath surface buildings in China. The paper elaborates on the present status of the study on mining beneath surface buildings from several aspects involving the techniques for ... Extensive coal deposits are sterilized beneath surface buildings in China. The paper elaborates on the present status of the study on mining beneath surface buildings from several aspects involving the techniques for reducing ground subsidence and deformation and the measures for protecting buildings. Following that, it is pointed out that, in the future, more efforts should be directed forwards the following aspects: the laws governing the ground movement; the techniques for constructing anti-deformation buildings; coal-bed gasification and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grouting of the overlying strata with bed separation phenomena; and the method for evaluating the stability of the ground above a worked-out ar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NING beneath buildings STATE-OF-THE-ART of STUDY developing TREND
下载PDF
“未完成”中的丰富可能性——关于老舍《正红旗下》的讨论
2
作者 吴晓东 肖钰可 《长江学术》 CSSCI 2024年第3期5-20,共16页
《正红旗下》是老舍在1961至1962年创作的自传体小说,虽然并未写完,但其在语言风格、叙事节奏、情感表达以及对民族议题(特别是旗人身份)的探讨等方面都呈现出了丰富的可能性。小说的“未完成性”因此可被视为文本内部的问题,而非完全... 《正红旗下》是老舍在1961至1962年创作的自传体小说,虽然并未写完,但其在语言风格、叙事节奏、情感表达以及对民族议题(特别是旗人身份)的探讨等方面都呈现出了丰富的可能性。小说的“未完成性”因此可被视为文本内部的问题,而非完全由外力所致。《正红旗下》不仅是老舍对自己和家族的纪念,其中也隐含着大历史的总体性框架,是反思旗人的历史能量与身份认同等议题的珍贵文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红旗下》 老舍 旗人 未完成性
下载PDF
河下浅埋厚煤层采动覆岩裂隙-涌水量时空演化的FDEM-CFD耦合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杨泽斌 李浩 +1 位作者 马立强 麦龙泉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6-184,共9页
河下浅埋厚煤层采动覆岩裂隙分布与涌水量是工作面安全生产的决定性因素之一。数值模拟是二者重要预测方法,其合理性的关键在于建立岩体破坏-裂隙流体耦合理论及相应的模拟方法。以路家村矿15404工作面为研究背景,构建拉/剪应力下非贯... 河下浅埋厚煤层采动覆岩裂隙分布与涌水量是工作面安全生产的决定性因素之一。数值模拟是二者重要预测方法,其合理性的关键在于建立岩体破坏-裂隙流体耦合理论及相应的模拟方法。以路家村矿15404工作面为研究背景,构建拉/剪应力下非贯通裂隙开裂、贯通裂隙的法向与切向本构关系,并基于二相流质量守恒、动量守恒与状态方程,结合增强的浸没边界算法识别流-固界面,通过流体体积法实现裂隙内流体自由面的追踪和重构。在此基础上形成FDEM-CFD河下采煤覆岩裂隙与涌水量预测数值模型耦合程序,通过相邻工作面地面钻孔冲洗液消耗量观测法验证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以及采用大井法理论对涌水量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采动岩体破坏-裂隙流体耦合理论及相应的FDEM-CFD程序,可数值实现河下浅埋厚煤层采动覆岩裂隙形成,以及裂隙内流体运移过程。当工作面推进至80~120 m时覆岩内形成贯通地表的导水裂隙。招山河水的主要下泄路径为工作面后方8~20 m位置处的导水裂隙,其斜向采空区、倾角65°~72°。模拟所得采空区涌水量为18.78 m^(3)/h,与大井法计算结果接近。上述成果在路家村矿区得到初步应用,为进一步开展河下浅埋厚煤层防治水工程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下浅埋煤层 覆岩裂隙 涌水量 本构模型 FDEM-CFD耦合
下载PDF
基于振动台试验的平行隧道近距离下穿地铁车站结构地震响应研究
4
作者 项吴桐 王国波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64-1372,共9页
目前对于单一地下结构抗震性能的研究十分丰富,而相互穿越地下结构体系在地震时的相互作用机理和影响规律的研究还不够成熟。基于1g振动台试验,探究近距离隧道平行下穿车站体系对场地土以及地下结构之间的影响规律。对比分析表明:(1)地... 目前对于单一地下结构抗震性能的研究十分丰富,而相互穿越地下结构体系在地震时的相互作用机理和影响规律的研究还不够成熟。基于1g振动台试验,探究近距离隧道平行下穿车站体系对场地土以及地下结构之间的影响规律。对比分析表明:(1)地下结构的存在可降低地表加速度响应,最大降低幅度可达25%;(2)上部车站的存在可以降低下穿隧道的加速度响应,最大降低幅度可达25%,而下穿隧道对上部车站加速度响应的影响则相对复杂,没有体现出一般规律性;(3)地下结构的加入对体系动力特性(主要是基频)的影响十分有限,从工程应用的角度可不予考虑。研究成果可为地下结构穿越体系的地震响应分析和初步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台试验 单一结构体系 隧道下穿车站 地震响应 动力特性
下载PDF
上海主城区高架桥下空间治理研究
5
作者 蔺淑菡 唐真 《工业工程设计》 2024年第2期23-30,共8页
城市建设已经步入存量更新的高质量发展阶段,以上海主城区高架桥底部空间为例,重点盘活闲置空间、废弃空间、负面空间等点状小微空间。分析上海主城区高架桥底部空间的特点及潜在问题,结合国内外优秀案例研究,为高架桥底部空间的治理建... 城市建设已经步入存量更新的高质量发展阶段,以上海主城区高架桥底部空间为例,重点盘活闲置空间、废弃空间、负面空间等点状小微空间。分析上海主城区高架桥底部空间的特点及潜在问题,结合国内外优秀案例研究,为高架桥底部空间的治理建设提出可行性建议。研究发现,高架桥底部空间受地理位置、规模大小、空间形态等因素的影响,存在空间功能及业态单一、立地条件差、地域文化缺失、权属混乱后续维护困难等问题。高架桥空间治理应综合考虑城市经济、社会和环境要素,从空间营造、文化传承、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参与、责任归属等方面进行全生命周期的审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更新 高架桥 桥下空间 空间治理 上海
下载PDF
超浅埋隧道下穿运营铁路新工法研究及应用
6
作者 陈力 焦康杰 《高速铁路技术》 2024年第5期113-118,124,共7页
随着我国铁路的快速发展,新建浅埋暗挖隧道下穿既有运营铁路常有涉及,新建隧道施工严重威胁铁路运营安全,保障隧道施工安全与既有线运营安全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西南地区某铁路隧道下穿运营铁路工程为背景,提出“短循环,三次衬砌... 随着我国铁路的快速发展,新建浅埋暗挖隧道下穿既有运营铁路常有涉及,新建隧道施工严重威胁铁路运营安全,保障隧道施工安全与既有线运营安全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西南地区某铁路隧道下穿运营铁路工程为背景,提出“短循环,三次衬砌截桩”新工法,通过衬砌结构验算、三维数值模拟及工程应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在超浅埋隧道小角度下穿运营铁路工程中,该工法使得D型便梁可自由组合,摆脱了D型便梁长度受限的束缚;(2)三次衬砌不仅提高了永久支护结构的安全系数,而且解决了隧道防水问题;二次、三次衬砌的最小安全系数均位于拱顶,分别为5.8和14.9,均满足规范要求;(3)隧道从两端向中间掘进,初期支护拱顶沉降曲线呈现出中间小两端大的“Λ”形态,最后贯通的8 m围拱顶沉降最小;(4)待二次衬砌达到设计强度100%后再进行人工截桩施工,可以减小因桩体支撑点的改变所引起的隧道拱部沉降量;(5)该工法通过短开挖及时支护控制隧道应力释放,进而减小地层损失所引起的地表沉降对运营铁路的轨道变形影响。经过5年跟踪调查,该工程未发现衬砌裂缝及渗漏水等病害,充分验证了该工法的安全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埋隧道 下穿铁路 新工法 数值分析 工程应用
下载PDF
工业遗存转型,城市更新视角下的发展策略研究——以运河汇1958为例
7
作者 肖诚 廖国威 《世界建筑导报》 2024年第5期35-41,共7页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工业遗存转型成为城市更新中不可忽视的一环。工业遗存作为一种独特的建筑类型,具有特别的精神内涵和空间特征,同时也是城市存量空间更新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何使工业遗存在新时代的建筑语...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工业遗存转型成为城市更新中不可忽视的一环。工业遗存作为一种独特的建筑类型,具有特别的精神内涵和空间特征,同时也是城市存量空间更新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何使工业遗存在新时代的建筑语境下焕发新的生机并重构新的价值体系,一直是工业遗存建筑更新不断探讨的话题。本文以运河汇1958项目为例,探讨了工业遗存转型在城市更新视角下的发展策略,试图寻求现代工业遗存活化再生的解题思路。项目从场地、空间、结构、材料等多维角度切入,结合场所记忆,重构城市空间和场所精神,同时融合建筑设计、空间策略、业态运营、活动策划,并充分考虑人在其中的行为模式,形成以新旧结合为蓝本的独特城市肌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遗存转型 工业遗存活化再生 场所营造 巨构下的微缩城市 工业遗存多元价值的构建
下载PDF
板块下的构造及地幔动力学 被引量:21
8
作者 许志琴 赵志兴 +2 位作者 杨经绥 袁学诚 姜枚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49-159,共11页
最新的全球地幔地震层析资料揭示了岩石圈板片可以俯冲到核幔边界,超地幔羽可以从核幔边界上升到地壳上部形成热点。在大陆板块汇聚边界,地幔地震层析图像不仅显示了岩石圈板片的超深俯冲,还保存了拆沉的岩石圈“化石”残片的重要信息... 最新的全球地幔地震层析资料揭示了岩石圈板片可以俯冲到核幔边界,超地幔羽可以从核幔边界上升到地壳上部形成热点。在大陆板块汇聚边界,地幔地震层析图像不仅显示了岩石圈板片的超深俯冲,还保存了拆沉的岩石圈“化石”残片的重要信息。从地幔深部所获取的新资料为全地幔“单层对流“的新模式提供了依据。在介绍上述全球构造研究新动向的基础上,本文强调了研究岩石圈板块必须了解板块下的构造,探索岩石圈板块的驱动力应该从“岩石圈动力学“升华到“地幔动力学“,并提出了大陆板块汇聚边界地幔动力学研究的新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块下的构造 超深俯冲 核幔边界 超地幔羽 地幔动力学
下载PDF
松辽盆地火山岩相:相序、相模式与储层物性的定量关系 被引量:165
9
作者 王璞珺 吴河勇 +4 位作者 庞颜明 门广田 任延广 刘万洙 边伟华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805-812,共8页
松辽盆地火山岩相序主要受岩性控制。酸性岩喷发旋回多以爆发相开始、侵出相结束;中基性岩多以喷溢相开始、火山沉积相结束;酸性岩夹中基性岩的相序复杂,常见喷溢相±爆发相→火山沉积相。风化壳层之上和沉积夹层之上的火山岩是新... 松辽盆地火山岩相序主要受岩性控制。酸性岩喷发旋回多以爆发相开始、侵出相结束;中基性岩多以喷溢相开始、火山沉积相结束;酸性岩夹中基性岩的相序复杂,常见喷溢相±爆发相→火山沉积相。风化壳层之上和沉积夹层之上的火山岩是新的喷发旋回的开始,而火山沉积相和侵出相的出现往往标志着一个火山喷发旋回的结束。相模式能够直观反映火山岩相和亚相之间的叠置关系,是地震-岩相解释和储层预测的地质基础。火山岩15亚相中能够成为Ⅰ类储层的通常仅4种:火山颈,热碎屑流,喷溢相上部和侵出相内带亚相。岩相研究使得勘探的目标集中为:火山岩气藏勘探→找有效储层→识别可以作为Ⅰ类储层的4种火山岩亚相发育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火山岩相 火山岩储层 相序相律相模式 大庆深层油气勘探
下载PDF
中国大陆构造及动力学若干问题的认识 被引量:69
10
作者 许志琴 杨经绥 +7 位作者 嵇少丞 张泽明 李海兵 刘福来 张建新 吴才来 李忠海 梁凤华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29,共29页
中国(东亚)大陆受特提斯、古亚洲和太平洋构造体系的制约,具有复杂的地体构架和特殊的岩石圈结构。本文从地学前沿——大陆动力学的视野出发,围绕中国大陆构造及动力学四个方面的研究,总结已有的进展并提出新的思考:①中国大陆板块下的... 中国(东亚)大陆受特提斯、古亚洲和太平洋构造体系的制约,具有复杂的地体构架和特殊的岩石圈结构。本文从地学前沿——大陆动力学的视野出发,围绕中国大陆构造及动力学四个方面的研究,总结已有的进展并提出新的思考:①中国大陆板块下的构造和整个地幔运动的构架:地震层析资料揭示西太平洋板片向西俯冲到东亚大陆之下,其倾角逐渐减小,最后近水平地插进400~600km深度的地幔过渡带中,成为箕状几何形态的超深俯冲板片。印度岩石圈板片超深俯冲至青藏高原之下~800km的深度,在喜马拉雅西构造结部位发生双向不对称深俯冲,印度岩石圈板片向东俯冲至东构造结东侧之下300~500km的深度。②中国大陆变质基底的再活化:中国大陆的大部分陆块未受显生宙以来构造、变质和岩浆事件的改造与激活,在冈瓦纳大陆北缘的印度陆块和阿拉伯陆块北缘还发育有形成于泛非期(530~470Ma)的造山带,其影响范围至高喜马拉雅、拉萨地体和三江地区。新生代的变质活化普遍出现在喜马拉雅、南迦巴瓦、拉萨地体和三江-缅甸地区,最新的变质年龄仅2~1Ma(南迦巴瓦)。③中国主要高压-超高压变质带的大地构造背景及深俯冲-折返机制:中国及邻区含榴辉岩的高压-超高压(HP/UHP)变质带有洋壳(深)俯冲和陆壳(深)俯冲之分。青藏高原中,大部分洋壳俯冲形成的高压/超高压变质带与原-古特提斯洋盆中诸多微陆块之间的小洋盆的汇聚碰撞有关,陆壳深俯冲作用有两种机制,它们分别是大陆块之间剪式碰撞和撕裂式岩石圈舌形板片的深俯冲。④中国大陆造山带的深部物质可经3类机制挤出,即深部地壳物质"牙膏式"挤出、侧向挤出和"挤压转换式"挤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陆构造及动力学 板块下的构造和地幔运动 变质基底再活化 高压-超高压变质带 挤出机制
下载PDF
浅埋大跨下穿高速公路隧道施工风险评估及控制措施研究 被引量:34
11
作者 曹成勇 施成华 +1 位作者 彭立敏 雷明锋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439-1446,共8页
为评估浅埋大跨下穿高速公路隧道施工风险和优化施工措施,结合深圳市红棉路隧道工程现场监测数据,建立基于功效系数法的隧道施工风险评估模型。计算分析表明,现有的施工措施无法满足下穿高速公路段施工安全要求,施工风险等级极高,需要... 为评估浅埋大跨下穿高速公路隧道施工风险和优化施工措施,结合深圳市红棉路隧道工程现场监测数据,建立基于功效系数法的隧道施工风险评估模型。计算分析表明,现有的施工措施无法满足下穿高速公路段施工安全要求,施工风险等级极高,需要及时对其调整。经综合分析,采取合理的施工步序、台阶长度、开挖进尺、掌子面封闭加固措施、隧道施工工序优化、及时封闭初支、加快二衬施工等一系列优化控制措施,并采用FLAC3D数值计算软件验证其可行性。同时,通过现场实施效果与监测数据的反馈,并应用提出的风险评估模型计算发现隧道下穿高速公路段施工风险等级已降为低度,证明采取的风险控制措施合理可行,能够保障隧道成功穿越机荷高速公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埋 大跨 软弱围岩 下穿高速公路 隧道 风险评估 控制措施
下载PDF
盾构隧道施工参数优化与地表沉降控制研究 被引量:18
12
作者 颜波 杨国龙 +2 位作者 林辉 林沛元 吴文彪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2期1683-1687,共5页
城市地铁盾构隧道施工过程中,地表沉降及环境保护问题至关重要,而盾构施工参数与地表沉降有着密切的关系。较为全面的论述了盾构各施工参数理论取值依据,以广州地铁某下穿城市繁忙重要线路工程为实例,通过现场施工监控和信息化施工手段... 城市地铁盾构隧道施工过程中,地表沉降及环境保护问题至关重要,而盾构施工参数与地表沉降有着密切的关系。较为全面的论述了盾构各施工参数理论取值依据,以广州地铁某下穿城市繁忙重要线路工程为实例,通过现场施工监控和信息化施工手段,得到了该段盾构施工的最优施工参数,并且研究提出了控制盾构掌子面、盾体通过和盾尾脱出时三个阶段地表沉降的可行技术工艺,最大程度的实现了地表沉降控制,保护了上覆线路的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 地表沉降 施工参数 下穿重要线路
下载PDF
浅埋铁路隧道下穿高速公路施工方法比选 被引量:16
13
作者 贾蓬 赵文 +2 位作者 周佳俊 李宏伟 宋建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256-1262,共7页
采用三维数值模拟方法,着重从开挖全过程结构体系转换和施工过程的空间效应的角度,分析比较了覆跨比小于1的浅埋铁路隧道下穿高速公路施工采用不同施工方法时的拱顶和地表沉降、衬砌变形和结构体系内力等关键参数的变化.计算结果表明,... 采用三维数值模拟方法,着重从开挖全过程结构体系转换和施工过程的空间效应的角度,分析比较了覆跨比小于1的浅埋铁路隧道下穿高速公路施工采用不同施工方法时的拱顶和地表沉降、衬砌变形和结构体系内力等关键参数的变化.计算结果表明,尽管双侧壁导坑法在开挖过程中断面较小,但由于分块多,前后掌子面滞后距离长,施工过程复杂,结构体系转换频繁,因而在地表沉降控制方面较中隔壁法并不具有明显的优势.而中隔壁法由于分块相对较少,各工序衔接紧密,拱顶沉降和地表沉降控制较好.其中CRD法由于采用了临时仰拱,对洞周收敛和中隔壁的变形较CD法具有更好的控制作用.基于施工全过程的不同开挖方法的三维数值分析比选研究对于选择恰当的施工方法并确保工程顺利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下穿高速公路 三维数值模拟 方案比选
下载PDF
CRTS Ⅲ型板式无砟轨道疲劳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刘学毅 刘丹 +1 位作者 赵坪锐 黄林 《铁道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51-56,112,共7页
研究目的: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是我国高速铁路的主要轨道结构形式,但目前对其疲劳性能的研究仍较少。为研究温度与列车荷载耦合作用下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的疲劳性能,依据无砟轨道结构实际受荷特点,同时对先张及后张Ⅲ型板进行500万... 研究目的: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是我国高速铁路的主要轨道结构形式,但目前对其疲劳性能的研究仍较少。为研究温度与列车荷载耦合作用下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的疲劳性能,依据无砟轨道结构实际受荷特点,同时对先张及后张Ⅲ型板进行500万次原型疲劳试验,试验中分析轨道结构各部件位移及轨道板应力随环境温度及列车荷载疲劳作用次数的变化,同时监测轨道板板底脱空高度的变化。研究结论:(1)环境温度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钢轨垂向位移,对轨道板板端、轨道板1/4板端、底座板板端垂向位移及轨道板纵向应力影响较为明显;(2)随着疲劳作用次数的增加,轨道板垂向位移、底座板垂向位移及轨道板应力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小;(3)当疲劳作用次数小于62.5万次时,轨道板平均脱空高度变化较小,当疲劳作用次数大于62.5万次时,随着疲劳次数的不断增加,轨道板脱空显著增加;(4)先张CRTSⅢ型轨道结构的轨道板垂向位移、轨道板应力及轨道板脱空受温度及列车荷载的影响更为明显;(5)本研究成果可为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的设计和维修提供一定的试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砟轨道 温度 疲劳 板底脱空
下载PDF
瘢痕疙瘩下埋植扩张器治疗大面积瘢痕疙瘩 被引量:7
15
作者 吴晓琰 陈晓栋 +4 位作者 许攀 Ahmed Ali 姚晓东 崔晓美 朱文艳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817-822,共6页
目的:探讨瘢痕疙瘩下埋植扩张器治疗大面积瘢痕疙瘩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8月—2017年8月,60例瘢痕疙瘩患者共65个部位的瘢痕疙瘩接受瘢痕疙瘩下埋植扩张器治疗。扩张器容量70~600 m L。经50~126 d注水扩张,行瘢痕疙瘩切除或部分切... 目的:探讨瘢痕疙瘩下埋植扩张器治疗大面积瘢痕疙瘩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8月—2017年8月,60例瘢痕疙瘩患者共65个部位的瘢痕疙瘩接受瘢痕疙瘩下埋植扩张器治疗。扩张器容量70~600 m L。经50~126 d注水扩张,行瘢痕疙瘩切除或部分切除、扩张器取出和扩张皮瓣转移术,术中即时给予残留瘢痕疙瘩皮损内注射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以及术后浅层电子束照射联合治疗。术后随访12~50个月不等。采用患者与观察者瘢痕评估量表评价疗效。结果:61个部位顺利完成整个治疗过程,4个胸部扩张器因外露提前取出。随访12个月以上,治愈47个部位(占77%);部分复发14个部位(占23%);完全复发0个部位。术前和术后12月的总POSAS评分分别为(59.31±4.94)分和(18.15±1.51)分(P<0.05)。结论:瘢痕疙瘩下埋植扩张器是治疗大面积瘢痕疙瘩较为理想的选择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疙瘩 手术切除 组织扩张 瘢痕疙瘩下 糖皮质激素 放射疗法
下载PDF
国外舰船水动力噪声研究进展概述 被引量:37
16
作者 俞孟萨 吴有生 庞业珍 《船舶力学》 E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52-158,共7页
水动力噪声是潜艇和水下航行体较大航速时的主要噪声源,在低Ma数情况下,它主要是湍流边界层脉动压力激励结构振动产生的辐射噪声。文章综述湍流边界层脉动压力的频率—波数谱模型、湍流脉动压力测量方法以及弹性结构受湍流脉动压力激励... 水动力噪声是潜艇和水下航行体较大航速时的主要噪声源,在低Ma数情况下,它主要是湍流边界层脉动压力激励结构振动产生的辐射噪声。文章综述湍流边界层脉动压力的频率—波数谱模型、湍流脉动压力测量方法以及弹性结构受湍流脉动压力激励的外部区域场计算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湍流边界层脉动压力 弹性结构 声辐射 频率-波数谱
下载PDF
隧道下穿既有地铁车站施工结构沉降控制案例研究 被引量:77
17
作者 张旭 张成平 +1 位作者 韩凯航 王剑晨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59-766,共8页
北京地铁6号线朝阳门站至东大桥站区间隧道采用平顶直墙结构垂直密贴下穿既有2号线朝阳门站。采用FLAC^(3D)模拟分析了密贴下穿施工引起既有地铁车站结构沉降规律,据此提出了下穿施工期间既有地铁车站结构沉降控制方案,并基于现场监测... 北京地铁6号线朝阳门站至东大桥站区间隧道采用平顶直墙结构垂直密贴下穿既有2号线朝阳门站。采用FLAC^(3D)模拟分析了密贴下穿施工引起既有地铁车站结构沉降规律,据此提出了下穿施工期间既有地铁车站结构沉降控制方案,并基于现场监测数据对既有地铁车站结构沉降进行了分析与安全性评价,主要取得以下认识:下穿段两沉降缝间的既有地铁车站结构为沉降控制的重点区域;区间隧道下穿施工期间,初支背后回填注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小既有地铁车站结构沉降,千斤顶顶升则是既有地铁车站结构沉降控制的关键措施;隧道开挖初期既有地铁车站结构沉降显著,根据现场监测数据及时调整千斤顶顶升力并加强注浆质量,确保了下穿施工期间既有地铁车站的结构安全。研究成果可为城市新建隧道密贴下穿既有地下结构等类似工程提供借鉴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车站 密贴下穿 结构沉降 注浆加固 顶升技术
下载PDF
高速公路隧道下伏小煤窑采空区洞内注浆处治技术 被引量:16
18
作者 苟德明 田娇 +1 位作者 李佳佳 张永兴 《林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42-149,共8页
高速公路隧道下伏小煤窑采空区对衬砌结构稳定影响较大,给隧道施工带来较大风险与潜在危害,按现行技术细则要求对下伏采空区处治范围大、费用高、施工难。笔者以鱼洞Ⅰ号隧道为实例,根据下伏小煤窑采空区规模和特点提出隧道开挖后洞内... 高速公路隧道下伏小煤窑采空区对衬砌结构稳定影响较大,给隧道施工带来较大风险与潜在危害,按现行技术细则要求对下伏采空区处治范围大、费用高、施工难。笔者以鱼洞Ⅰ号隧道为实例,根据下伏小煤窑采空区规模和特点提出隧道开挖后洞内注浆进行处治措施,通过洞内物探、钻探等手段探明采空区具体位置,采用数值模拟对洞内注浆处治效果进行分析,通过工程实践保证了隧道施工及结构安全。结果表明:隧道下伏采空区对隧道围岩及衬砌结构稳定性影响较大,使得隧道围岩及支护结构最大竖向位移分别达到-0.223 8 m和+0.312 2 m,隧道底板与采空区顶板之间的围岩大部分处于塑性变形状态;现行隧道下伏采空区稳定性评价及处治范围偏于保守,地表注浆处治费用高、难度大;隧道洞内注浆处治下伏小煤窑采空区具有较好效果,隧道结构变形处于可接受范围,可保证隧道施工及结构安全。对于无序开采、资料匮乏、回采率低等隧道下伏小煤窑采空区,采取洞内注浆措施进行处治,可显著减小采空区处治费用及施工难度,为类似工程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公路 隧道 小煤窑 下伏采空区 洞内注浆
下载PDF
在建车站下穿既有车站开挖过程仿真及监测对比分析 被引量:15
19
作者 李克钢 马琳 +1 位作者 曹勇 刘懿莹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339-1344,共6页
为研究在建车站基坑施工对既有车站的影响特性,以昆明市地铁4号线某车站下穿同站已运营地铁1号线为工程背景。采用ANSYS软件构建车站基坑数值分析模型,对车站基坑密贴下穿开挖过程进行模拟,分析既有车站结构变形规律,并基于实测数据对... 为研究在建车站基坑施工对既有车站的影响特性,以昆明市地铁4号线某车站下穿同站已运营地铁1号线为工程背景。采用ANSYS软件构建车站基坑数值分析模型,对车站基坑密贴下穿开挖过程进行模拟,分析既有车站结构变形规律,并基于实测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分析,绘出施工过程与车站结构位移变化对应特征曲线,同时利用模拟结果预测基坑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最大变形的位置,以此指导后续施工。结果表明:主体结构各项位移及轨道高差都满足规范要求;临近地铁隧道的深基坑开挖会引起隧道不同程度的位移,变形规律与开挖工况及距基坑远近密切相关;轨道几何部位最大水平位移-2 mm,轨道间距2 mm,变形所受影响较车站主体及道床影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系统学 地铁车站 密贴下穿 结构变形 现场监测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傍河取水越河稳定渗流问题的三维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21
20
作者 钱会 郑西来 樊秀峰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32-37,共6页
以非完整河(渠)旁完整井列抽水的理想化实际模型为基础,建立起该模型的三维稳定渗流数学模型,采用有限差分法求解了各种不同情况下此模型的数值解.根据求解结果认为,在非完整河(渠)旁抽取地下水会产生越河(渠)渗流问题,河流... 以非完整河(渠)旁完整井列抽水的理想化实际模型为基础,建立起该模型的三维稳定渗流数学模型,采用有限差分法求解了各种不同情况下此模型的数值解.根据求解结果认为,在非完整河(渠)旁抽取地下水会产生越河(渠)渗流问题,河流(渠)的宽度、河流(渠)的完整性以及河底弱透水层的渗透性都会对越河渗流问题产生重要的影响,对这类问题的求解应采用三维渗流数学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傍河取水 越河渗流 地下水 三维数值模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