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乳腺癌中PTEN、Rb、C-myc的异常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8
1
作者 赵云霞 龚晓萌 +2 位作者 崔芳芹 刘德纯 承泽农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531-2533,共3页
目的探讨PTEN、Rb、C-myc蛋白异常表达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50例乳腺癌和30例乳腺良性增生性病变组织中PTEN、Rb、C-myc蛋白的表达;结合临床病理指标进行分析。结果乳腺癌组织中PTEN... 目的探讨PTEN、Rb、C-myc蛋白异常表达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50例乳腺癌和30例乳腺良性增生性病变组织中PTEN、Rb、C-myc蛋白的表达;结合临床病理指标进行分析。结果乳腺癌组织中PTEN、Rb、C-myc蛋白表达与良性增生性病变组织有显著差异(P<0.05)。PTEN蛋白的失表达与淋巴结转移、雌激素受体(ER)失表达有关(P<0.05)。Rb蛋白在乳腺癌Ⅲ级中失表达率较高,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C-myc蛋白的过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及病理类型有关(P<0.05)。PTEN蛋白失表达与Rb蛋白失表达呈正相关,与C-myc过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 PTEN、Rb、C-myc共同参与了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对乳腺癌的预后判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乳腺良性增生性病变 PTEN RB C-MYC
下载PDF
乳腺病变伴发生物矿化的类型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梅放 柳剑英 +5 位作者 张燕 王长秋 鲁安怀 赵文雯 熊翠娥 张波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04-712,共9页
乳腺病变伴发生物矿化的类型多样、机制复杂。本试验对手术切除或粗针穿刺获得的乳腺脂肪坏死标本5例、乳腺增生症8例、乳腺纤维腺瘤7例及乳腺浸润性癌或原位癌6例分别进行常规HE(苏木素-伊红)染色、普鲁士蓝、茜素红S、Masson三色特殊... 乳腺病变伴发生物矿化的类型多样、机制复杂。本试验对手术切除或粗针穿刺获得的乳腺脂肪坏死标本5例、乳腺增生症8例、乳腺纤维腺瘤7例及乳腺浸润性癌或原位癌6例分别进行常规HE(苏木素-伊红)染色、普鲁士蓝、茜素红S、Masson三色特殊染色及Ⅲ型胶原、Ⅳ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以观察各种病变伴发矿化的常规病理学改变及无机、有机成分的差异。染色结果显示各种矿化物的主要无机成分均为钙盐。脂肪坏死和纤维腺瘤伴发的矿化均与Ⅲ型胶原有关,乳腺增生症伴发的矿化与Ⅳ型胶原有关,而乳腺导管原位癌矿化与上述两种胶原的关系不大。根据形态可将乳腺病变伴发的生物矿化分为坏死相关性矿化及非坏死相关性矿化。前者又可分为肿瘤性坏死相关性矿化和非肿瘤性坏死相关性矿化。非坏死相关性矿化可分为上皮相关性矿化及间质相关性矿化。乳腺病变类型不同,其伴发矿化的机制也不尽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矿化 脂肪坏死 乳腺增生症 纤维腺瘤 乳腺癌
下载PDF
肋间神经切断对大鼠乳腺增生的影响 被引量:8
3
作者 李祥 冯程 +1 位作者 郭涛 禹正杨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335-1340,共6页
目的:观察切断右侧第7、8肋间神经对大鼠乳腺增生(hyperplasia of mammary gland,HMG)的影响。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肋间神经切断组和卵巢切除组共4组。使用苯甲酸雌二醇联合黄体酮注射液肌注的方法建立大鼠HMG模... 目的:观察切断右侧第7、8肋间神经对大鼠乳腺增生(hyperplasia of mammary gland,HMG)的影响。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肋间神经切断组和卵巢切除组共4组。使用苯甲酸雌二醇联合黄体酮注射液肌注的方法建立大鼠HMG模型。术后2、4、6周测量各组大鼠乳头直径、高度及乳腺组织形态变化及Ki-67的表达,乳腺组织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和孕激素受体(progestogen receptor,PR)的mRNA表达水平和蛋白表达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的蛋白表达。结果:手术后2、4、6周,各时间点肋间神经切断组大鼠右侧第3个乳头直径、高度均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各时间点乳腺组织病理改变比较,肋间神经切断组乳腺导管上皮细胞层数、小叶腺泡数减少程度,腺泡腔、导管扩张减轻程度均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免疫组化检测发现Ki-67各组表达均为阴性。PCR显示肋间神经切断组乳腺组织的ER、PR的mRNA表达均低于模型组(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肋间神经切断组乳腺组织的ER、PR和PCNA蛋白表达均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切断肋间神经减轻大鼠HMG的乳腺组织病理改变,减少乳腺组织中ER和PR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CNA的蛋白表达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增生 肋间神经 雌激素受体 孕激素受体 良性乳腺疾病 KI-67抗原 增殖细胞核抗原
下载PDF
CYP1B1和COX-2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 被引量:2
4
作者 王晓红 刘易欣 +3 位作者 李会强 任杰 师宜荃 高洁 《山东医药》 CAS 2014年第9期10-13,共4页
目的探讨细胞色素P4501B1(CYP1B1)和环氧化酶-2(COX-2)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将123份乳腺组织随机分为浸润癌、原位癌、良性上皮增生性病变和癌旁正常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织CYP1B1和COX-2的表达,并进行比较,... 目的探讨细胞色素P4501B1(CYP1B1)和环氧化酶-2(COX-2)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将123份乳腺组织随机分为浸润癌、原位癌、良性上皮增生性病变和癌旁正常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织CYP1B1和COX-2的表达,并进行比较,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CYP1B1和COX-2在乳腺浸润癌、原位癌及良性上皮增生性病变组织中有高表达,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仅少量表达。乳腺浸润癌、原位癌及良性上皮增生性病变组织中CYP1B1和COX-2的表达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但其CYP1B1和COX-2表达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均<0.05),乳腺良性上皮增生性病变的染色强度低于浸润癌及原位癌(P均<0.05)。CYP1B1表达与孕激素受体、雌激素受体相关(P均<0.05);乳腺癌CYP1B1和COX-2表达呈正相关(r=0.277,P=0.041)。结论 COX-2可能促进CYP1B1表达,共同参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原位癌 乳腺良性上皮增生性病变 环氧化酶-2 细胞色素CYP1B1
下载PDF
医师-药师联合门诊模式对围绝经期合并乳腺良性增生性疾病患者激素补充治疗的临床研究
5
作者 钟明艳 钟海军 +3 位作者 吴琪 占琪 樊芬莲 张绪良 《黑龙江医药》 CAS 2023年第6期1282-1285,共4页
目的:探究医师-药师联合门诊模式对围绝经期合并乳腺良性增生性疾病患者激素补充治疗(HRT)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2年6月在九江市妇幼保健院更年期门诊治疗并长期在院随访的接受HRT的乳腺良性增生性疾病患者60例,按随机数... 目的:探究医师-药师联合门诊模式对围绝经期合并乳腺良性增生性疾病患者激素补充治疗(HRT)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2年6月在九江市妇幼保健院更年期门诊治疗并长期在院随访的接受HRT的乳腺良性增生性疾病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2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干预,观察组采取医师-药师联合门诊模式,均持续干预12个月。比较两组绝经相关症状缓解情况、性激素水平、乳腺超声情况、不良反应、用药依从性、坚持用药率。结果:干预前,两组绝经相关症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个月、干预3个月、干预6个月后、干预12个月后,观察组Kupperman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性激素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干预12个月后卵泡刺激素(FSH)水平低于对照组,黄体生成素(LH)水平低于对照组,雌二醇(E_2)水平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12个月随访中,两组乳腺增生情况控制良好,未发生非良性增生。干预前、干预12个月后,两组乳腺结节大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低,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前,两组用药依从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个月后、干预12个月后,观察组用药依从性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坚持用药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医师-药师联合门诊模式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HRT对围绝经期合并乳腺良性增生性疾病患者的疗效,显著改善患者围绝经期症状,调节激素水平,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和坚持用药率,且对乳腺良性增生无明显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绝经期 乳腺良性增生性疾病 激素补充治疗 医师-药师联合门诊模式 绝经相关症状 性激素
下载PDF
围绝经期合并乳腺良性增生性疾病患者全程化药学服务模式构建与实践 被引量:2
6
作者 吴越 杨勇 +2 位作者 闫峻峰 童荣生 李梅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075-1079,共5页
目的:建立围绝经期合并乳腺良性增生性疾病患者的全程化药学服务模式,并评价激素补充治疗(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 HRT)用于这类特殊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介绍某院更年期联合门诊服务于围绝经期合并乳腺良性增生性疾病患... 目的:建立围绝经期合并乳腺良性增生性疾病患者的全程化药学服务模式,并评价激素补充治疗(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 HRT)用于这类特殊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介绍某院更年期联合门诊服务于围绝经期合并乳腺良性增生性疾病患者的工作模式、团队构建和药师职责。统计分析142例乳腺良性增生性疾病患者的一般情况、疾病情况、合并用药情况、药物不良反应、药学服务内容、患者围绝经期症状转归及乳腺良性疾病发展情况。结果:在142例目标患者中,77.46%的患者存在合并用药情况。在全程化药学服务的密切随访前提下,80.56%的合并一种乳腺良性疾病患者(108例)以及70%合并2种及以上乳腺良性疾病患者(20例)进行了HRT治疗,且治疗3个月后其改良的Kupperman症状评分(简称K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单雌激素组和雌孕激素治疗组与非HRT治疗组相比,K评分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治疗效果显著。14例既往乳腺彩超检查阴性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新出现了乳腺良性疾病,其中8人停用了HRT,换用其他药物治疗。监护至今无一例乳腺恶性病变发生。结论:临床药师通过开设联合门诊,参与特殊患者全程化药物治疗管理,可提高合理用药水平、药物治疗安全性、治疗效果及患者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绝经期 乳腺良性疾病 激素补充治疗 全程化药学服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