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存在论区分与二谛论——对海德格尔与大乘佛学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吴学国 《河北学刊》 CSSCI 2004年第1期67-71,共5页
"存在论区分"和"二谛"分别是海德格尔和大乘佛教哲学的基础性概念。本文作为一种对话式的比较,通过揭示存在论区分的佛学意义以及二谛论的存在论区分意蕴,力图使两种思想达到相互理解和沟通。一方面,海氏对存在者... "存在论区分"和"二谛"分别是海德格尔和大乘佛教哲学的基础性概念。本文作为一种对话式的比较,通过揭示存在论区分的佛学意义以及二谛论的存在论区分意蕴,力图使两种思想达到相互理解和沟通。一方面,海氏对存在者与存在自身的区分,就是"有"与"无"的区分,其基本精神与佛教二谛论的"空"、"有"之辨一致,也旨在克服对"有"的执著而达到对"无"的证会。另一方面,二谛论也是一种存在论区分。"空"也是存在的本质和真理,也包括对形而上学的解构,"空"作为"无住",还与海氏的"无化"(自由)一致。二者的主要差别在于对"无"的理解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存在论区分 二谛 本无 自由
下载PDF
论说一切有部“实有”观念对慧远思想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夏金华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9-54,共6页
慧远是中国早期佛教的著名高僧。他的思想理论对以后的中国佛教产生过重大而又深远的影响。从慧远的佛学思想来看,他接受了说一切有部的毗昙学说,特别是其中“一切法实有”的思想,因而认为法性是法真性,是不变的实体。这与“缘起性空”... 慧远是中国早期佛教的著名高僧。他的思想理论对以后的中国佛教产生过重大而又深远的影响。从慧远的佛学思想来看,他接受了说一切有部的毗昙学说,特别是其中“一切法实有”的思想,因而认为法性是法真性,是不变的实体。这与“缘起性空”的般若学说是不一致的,所以受到鸠摩罗什的批评。另一点是慧远十分欣赏犊子部一系《三法度论》所说的“有我”思想,以为“我”(慧远称之为“神”)是一种超乎精神与形体之上的东西,并因此在《沙门不敬王者论》一文中,以形尽神不灭的议论来反对当时的神灭之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慧远 实有 有我 法身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