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2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动态增强MRI结合DWI对乳腺疾病BI-RADS分类诊断的价值 被引量:9
1
作者 韦苇 黄仲奎 +2 位作者 谢东 苏丹柯 赖少侣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56-260,共5页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MRI结合DWI在乳腺疾病BI-RADS分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5例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乳腺疾病患者的MRI资料,均行动态增强扫描及DWI(b=1 000 s/mm2),其中良性46例,恶性169例。分析病灶时间-信号强度曲线、...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MRI结合DWI在乳腺疾病BI-RADS分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5例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乳腺疾病患者的MRI资料,均行动态增强扫描及DWI(b=1 000 s/mm2),其中良性46例,恶性169例。分析病灶时间-信号强度曲线、ADC值及两者结合的MRI BI-RADS分类诊断乳腺病变的灵敏度、特异度及诊断符合率。结果 ROC曲线确定的ADC诊断阈值为1.177×10-3mm2/s,时间-信号强度曲线、ADC值及两者结合的MRI BI-RADS分类诊断乳腺癌的灵敏度分别为94.7%、89.3%、97.0%,特异度分别为39.1%、87.0%、80.4%,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2.8%、88.8%、93.5%。结论结合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及ADC值,MRI BI-RADS分类能显著提高乳腺疾病的诊断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 时间-信号强度曲线 adC值 MRI bi—RadS
下载PDF
ADS结构材料在液态Pb-Bi合金中的腐蚀 被引量:22
2
作者 许咏丽 龙斌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2003年第4期325-333,共9页
概要综述了加速器驱动洁净核能系统(ADS)结构材料在液态Pb Bi合金中的腐蚀机理、影响因素及其防护技术。腐蚀机理主要是:1)材料组分元素在Pb Bi合金中的溶解和质量迁移;2)组分元素与Pb Bi合金中的杂质氧的化学反应;3)Pb Bi合金沿材料晶... 概要综述了加速器驱动洁净核能系统(ADS)结构材料在液态Pb Bi合金中的腐蚀机理、影响因素及其防护技术。腐蚀机理主要是:1)材料组分元素在Pb Bi合金中的溶解和质量迁移;2)组分元素与Pb Bi合金中的杂质氧的化学反应;3)Pb Bi合金沿材料晶界渗透导致的晶界脆化。主要影响因素为:1)系统的温度和温差;2)Pb Bi合金中的氧含量;3)材料的化学成分;4)Pb Bi合金的流速。氧含量的控制与测量是防止材料腐蚀的重要技术环节,此外,材料表面处理及改性等防护技术有良好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S结构材料 液态Pb—bi合金 腐蚀 加速器驱动洁净核能系统 防护 迁移 表面处理 改性 冷却剂
下载PDF
Use of Ultrasound and Microwave Irradiation for Clean and Efficient Synthesis of 3,3’-(Arylmethylene)bis (2-hydroxynaphthalene-1,4-dione) Derivatives 被引量:2
3
作者 Aldo S. de Oliveira Luana C. Llanes +2 位作者 Ricardo J. Nunes Rosendo A. Yunes Inês M. C. Brighente 《Green and Sustainable Chemistry》 2014年第4期177-184,共8页
Nine 3,3’-(arylmethylene)bis(2-hydroxynaphthalene-1,4-dione) derivatives were synthesized through the reaction between 2-hydroxy-1,4-naphthalen-1,4-dione and different aromatic alde-hydes in water applying ultrasonic... Nine 3,3’-(arylmethylene)bis(2-hydroxynaphthalene-1,4-dione) derivatives were synthesized through the reaction between 2-hydroxy-1,4-naphthalen-1,4-dione and different aromatic alde-hydes in water applying ultrasonic irradiation for 5 min at room temperature and microwave irradiation for 15 min at 70°;C. Two of the nine derivatives, compounds 3-e and 3-i, obtained from 3-bromo-hydroxybenzaldehyde and 5-methylfuran-2-carbaldehyde, respectively, are previously unpublished. The structures of all compounds were established on the basis of their spectral data and mass analysis. The attractive features of this synthesis protocol include mild conditions, high atom-economy and excellent yields with the elimination of water as the only by-produ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Hydroxy-1 4-naphthoquinone 3 3’-(Arylmethylene)bis(2-hydroxynaphthalene-1 4-dione) DERIVATIVES Green Chemistry
下载PDF
超声BI-RADS分级在乳腺癌普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张必莉 冯美芬 《浙江实用医学》 2014年第4期273-274,277,共3页
目的:探讨乳腺超声 BI - RADS 分级在乳腺癌普查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807名35~59岁妇女乳腺癌普查的超声 BI - RADS 分级资料。结果应用超声 BI - RADS 分级共检出0级1例(0.05%),1级789例(43.7%),2级504例(27.9%),3... 目的:探讨乳腺超声 BI - RADS 分级在乳腺癌普查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807名35~59岁妇女乳腺癌普查的超声 BI - RADS 分级资料。结果应用超声 BI - RADS 分级共检出0级1例(0.05%),1级789例(43.7%),2级504例(27.9%),3级437例(24.1%),4级75例(4.15%),5级1例(0.05%)。经手术病理证实乳腺癌妇女10例。结论将超声 BI - RADS 分级应用到乳腺癌普查中,不仅提高诊断的准确率,同时给临床提供一个可靠的指导,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bi - RadS 分级 乳腺癌 普查
下载PDF
Synthesis and Crystal Structure of 4,4'-(4-(1-Naphthyl)-4-phenyl-1,3-butadienylidene)-bis[N,N-diethylbenzenamine]
5
作者 LI Xiang-Gao WUAn-Shu XU De-Shun WANG Shi-Rong ZHAO Xue-Ming 《Chinese Journal of Structural Chemistry》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063-1066,共4页
The title compound (C40H42N2) has been synthesized by the reaction of l-(l- naphthyl)-l-phenyl-3-chloropropylene and bis(4-(diethylamino) phenyl)methanone, and characterized by IR, ^1H NMR, MS and X-ray diffra... The title compound (C40H42N2) has been synthesized by the reaction of l-(l- naphthyl)-l-phenyl-3-chloropropylene and bis(4-(diethylamino) phenyl)methanone, and characterized by IR, ^1H NMR, MS and X-ray diffraction analysis. The crystal belongs to the monoclinic system, space group P21/c with a = 17.047(3), b = 10.807(2), c = 18.494(4) A, β = 105.727(4)°, V= 3279.4(11) A^3, Mr = 550.76, Z = 4, Dc = 1.115 g/cm^3,μ(MoKa) = 0.085 mm^-1, F(000) = 1184, the final R = 0.0625 and wR = 0.1384 for 2276 observed reflections (1 〉 2σ(I)). X-ray analysis reveals that the butadiene fragment adopts a planar cisiod conformation and makes a dihedral angel of 69.4(2)° with the naphthalene r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 4′-(4-(1-naphthyl)-4-phenyl-1 3-hutadienylidene)bis[N N-diethyl-benzenamine] synthesis crystal structure
下载PDF
Photoluminescence and Electroluminescence Properties of 2,5-Bis[2,2′-bis(5-phenyl)-1,3,4-oxadiazole] Thiophene(T-OXD) and T-OXD/Poly(9-vinylcarbazole) Blends
6
作者 ZHANGZhi-ming MAYu-guang +1 位作者 LIGuo-wen SHENjia-cong 《Chemical Research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SCIE CAS CSCD 2004年第1期114-117,共4页
The photoluminescence(PL) and the electroluminescence(EL) properties of a novel organic compound, 2,5-bis(2,2′-bis(5-phenyl)-1,3,4-oxadiazole(T-OXD), were studied in chloroform and in a solid thin film. The PL and th... The photoluminescence(PL) and the electroluminescence(EL) properties of a novel organic compound, 2,5-bis(2,2′-bis(5-phenyl)-1,3,4-oxadiazole(T-OXD), were studied in chloroform and in a solid thin film. The PL and the EL properties of T-OXD/poly(9-vinylcarbazole)(PVK) blends were also studied, which contained various contents of T-OXD. The PL maximum emission peaks of T-OXD/PVK blends show gradual bathochromtic-shift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T-OXD content. The EL spectra of T-OXD/PVK devices are similar to their PL spectra, and all the EL maximum emission peaks show bathochromtic-shift compared with the corresponding PL spectra, which is ascribed to the formation of electroplex. The turn-on voltages for ITO/T-OXD:PVK/Al devices decreased from 13.5 V of the device cotaining 0.1% T-OXD(mass fraction) to 5 V of the device containing 5% T-OXD, which suggests that T-OXD improves the energy level match between T-OXD and PVK and enhances the emission efficiency.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 that T-OXD can be used as a good electron transporting materi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2'(2 5-Thiophenediyl) bis(5-phenyl)-1 3 4-oxadiazole(T-OXD) PHOTOLUMINESCENCE ELECTROLUMINESCENCE Electroplex LEDs
下载PDF
溶胶-凝胶法制备Bi_2WO_6微纳米材料及其光催化性能 被引量:9
7
作者 许雪棠 葛远幸 +4 位作者 李斌 龚福忠 黄碧芬 梁桃源 苏海峰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84-490,共7页
为了开发可见光响应型光催化剂,以柠檬酸为络合剂,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前驱体,通过煅烧得到了Bi2WO6微纳米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XRD)、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紫外-可见光漫反射谱(UV-vis DRS)等技术对其进行表征,考察了制备条件对样... 为了开发可见光响应型光催化剂,以柠檬酸为络合剂,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前驱体,通过煅烧得到了Bi2WO6微纳米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XRD)、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紫外-可见光漫反射谱(UV-vis DRS)等技术对其进行表征,考察了制备条件对样品晶相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煅烧温度450℃、煅烧时间3 h、柠檬酸与Bi3+的物质的量比为3∶1、前驱液的pH=1、分散剂为PEG-4000的条件下制备的Bi2WO6样品为斜方晶系Bi2WO6结构,由粒径为50 nm左右的小薄片堆积而成。所得的Bi2WO6样品具有优良的光催化性能,在可见光照射(200 W点钨灯)及H2O2助剂的存在下,对10 mg/L罗丹明B溶液的光降解率可达82.0%。研究结果可为高效Bi2WO6光催化材料的制备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法 柠檬酸 bi2WO6 光催化
下载PDF
Bi2WO6量子点(QDs)修饰Bi2MoO6-xF2x异质结的构筑及其催化活性增强机理 被引量:5
8
作者 王丹军 申会东 +4 位作者 付梦溪 王婵 郭莉 杨晓 付峰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3-82,共10页
采用简单沉积-沉淀法合成了Bi_2WO_6@Bi_2MoO_(6-x)F_(2x)(BWO/BMO_(6-x)F_(2x))异质结,借助XRD、XPS、TEM、SEM、EDS、UV-Vis-DRS、PC和EIS等测试技术对其组成、形貌、光吸收特性和光电化学性能等进行系统表征,并以模型污染物罗丹明B(R... 采用简单沉积-沉淀法合成了Bi_2WO_6@Bi_2MoO_(6-x)F_(2x)(BWO/BMO_(6-x)F_(2x))异质结,借助XRD、XPS、TEM、SEM、EDS、UV-Vis-DRS、PC和EIS等测试技术对其组成、形貌、光吸收特性和光电化学性能等进行系统表征,并以模型污染物罗丹明B(Rh B)的光催化降解作为探针反应来评价Bi_2WO_6@Bi_2MoO_(6-x)F_(2x)异质结的光催化活性增强机制。形貌分析表明,所得Bi_2MoO_6微球由大量厚度为20~50 nm的纳米片组成;FE-SEM和HR-TEM分析表明,尺寸约为10 nm的Bi_2WO_6量子点均匀沉积在Bi_2MoO_(6-x)F_(2x)微球表面,形成新颖的Bi_2WO_6@Bi_2MoO_(6-x)F_(2x)异质结;与纯Bi_2MoO_6或者Bi_2WO_6相比,1∶1Bi_2WO_6@Bi_2MoO_(6-x)F_(2x)异质结表现出更好的光催化活性和光电流性质,其对RhB光催化降解的表观速率常数分别为纯BMO和BWO的6.4和11.6倍。PC和EIS图谱分析表明,Bi_2WO_6量子点表面沉积显著提高Bi_2MoO_(6-x)F_(2x)光生电子/空穴的分离效率和迁移速率;活性物种捕获实验证明了·O_2^-和h^+是主要的活性物种。根据实验结果,探讨了F-掺杂和Bi_2WO_6量子点之间的协同效应对Bi_2MoO_6的光催化活性的影响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沉淀法 量子点修饰 bi2WO6/bi2MoO6-xF2x异质结 光催化 协同效应
下载PDF
(Bi,Pb)-2223相分解-再形成过程中超导相的演变 被引量:3
9
作者 李敬勇 李建国 +3 位作者 郑会玲 李成山 卢亚锋 周廉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896-1899,共4页
研究了低氧分压气氛中,不同熔化处理温度下单芯银包套带材(Bi,Pb)-2223(以下称Bi-2223)芯部熔化分解及随后的缓慢冷却阶段,淬火试样中Bi-2223,Bi-2201和Bi-2212相之间的演变关系。结果显示,在Tp=855℃-865℃范围内,随着熔化... 研究了低氧分压气氛中,不同熔化处理温度下单芯银包套带材(Bi,Pb)-2223(以下称Bi-2223)芯部熔化分解及随后的缓慢冷却阶段,淬火试样中Bi-2223,Bi-2201和Bi-2212相之间的演变关系。结果显示,在Tp=855℃-865℃范围内,随着熔化处理温度(Tp)的升高,淬火带材中Bi-2223相相对含量逐渐减少,而Bi-2201相含量则明显增加。Tp=855℃-860℃时,Bi-2223相发生部分分解,其淬火后的主要产物为Bi-2201,(Sr,Ca)2CuO3(2:1AEC)和(Sr,Ca)14Cu24O41(14:24AEC)。经过随后的缓慢冷却,部分分解的Bi-2223相可以直接从液相中再形成。在所有熔化试样及部分熔化后慢冷所得的试样中均未发现Bi-2212相。当Tp=865℃时,Bi-2223相则全部分解,在同样冷却条件下,其回复过程经历了两个不同的途径,一是少量Bi-2223相直接从液相中生成,二是先从液相中析出Bi-2212相,在随后继续冷却过程中再转变为Bi-2223相。由于Bi-2212转变为Bi-2223所固有的迟缓特性,以致在本实验的冷却条件下,完全分解的Bi-2223相只能部分得到回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 Pb)-2223/Ag带材 分解-再形成 相演变 熔化温度
下载PDF
远志皂苷对脑定位注射Aβ_(1-40)拟AD大鼠脑内神经形态病理学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32
10
作者 陈勤 高晨曦 葛礼浩 《激光生物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3期294-298,共5页
目的:建立阿尔茨海默病(AD)的大鼠模型,并观察远志皂苷对AD模型大鼠β-淀粉样蛋白(Aβ)沉积及其神经细胞毒性的影响。方法:在大鼠右侧基底核区定向注射凝聚态Aβ1-40和鹅膏蕈氨酸建立AD模型,20只AD大鼠分为模型组和远志皂苷组,相同部位... 目的:建立阿尔茨海默病(AD)的大鼠模型,并观察远志皂苷对AD模型大鼠β-淀粉样蛋白(Aβ)沉积及其神经细胞毒性的影响。方法:在大鼠右侧基底核区定向注射凝聚态Aβ1-40和鹅膏蕈氨酸建立AD模型,20只AD大鼠分为模型组和远志皂苷组,相同部位注射生理盐水作为假手术组。30天后,采用HE、N issl、透射电子显微镜和免疫组化染色等方法观察海马区神经细胞形态和基底核Aβ沉积变化。结果:脑内Aβ注射后,模型大鼠海马区神经元数目明显比假手术组减少,基底核M eynert细胞区可见棕黄色斑块沉积。电镜下可见神经元内脂褐质含量增加,线粒体等细胞器出现明显变性改变。结论:凝聚态Aβ1-40基底核定位注射具有明显的在体神经毒性作用,可较好地模拟AD病理表现,远志皂苷对Aβ引起的神经细胞凋亡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志皂苷 Β-淀粉样蛋白 ad大鼠 神经形态病理学
下载PDF
维生素AD对变应性鼻炎大鼠IL-4、IFN-γ和IgE表达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吴革平 章如新 +3 位作者 燕志强 余少卿 温武 孙伟 《药学服务与研究》 CAS CSCD 2005年第3期263-266,共4页
目的:探讨维生素AD(Vit AD)对变应性鼻炎(AR)大鼠血清IL-4、IFN-γ和IgE水平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AR组和Vit AD干预组,以卵清蛋白为过敏原建立AR大鼠模型,Vit AD组用浓鱼肝油滴剂0.2 mL灌胃,1次/d,连续14 d。干预两周... 目的:探讨维生素AD(Vit AD)对变应性鼻炎(AR)大鼠血清IL-4、IFN-γ和IgE水平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AR组和Vit AD干预组,以卵清蛋白为过敏原建立AR大鼠模型,Vit AD组用浓鱼肝油滴剂0.2 mL灌胃,1次/d,连续14 d。干预两周后,进行被动皮肤过敏原实验,检测模型制备效果;用ELISA法对各组大鼠血清IL-4、IFN-γ和IgE的水平进行检测。结果:AR组IL-4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IgE水平非常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IFN-γ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Vit AD干预后,大鼠血清IL-4水平显著低于AR组(P<0.05),IgE水平低于AR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IFN-γ水平与AR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Vit AD可以显著影响AR大鼠的IL-4水平,对IFN-γ和IgE的影响不显著。补充Vit AD可能成为AR预防和治疗的辅助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应性鼻炎 维生素ad 白介素4 Γ-干扰素 免疫球蛋白E
下载PDF
外推-周期法测量ADS模拟装置的次临界度 被引量:9
12
作者 夏普 史永谦 +3 位作者 李义国 朱庆福 郑伍钦 朱国盛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2003年第4期294-296,共3页
在ADS次临界中子学研究中,将次临界外堆法和超临界周期法相结合,实验测量了模拟ADS次临界装置中心布置不同缓冲区材料时的有效增殖因子keff和缓冲材料所相当的反应性。实验结果与其它实验方法的结果进行了比较,相互符合较好。
关键词 外推-周期法 测量 adS模拟装置 次临界度 有效增殖因子 缓冲材料 反应性 加速器
下载PDF
胆固醇结石病人肝脏SRBI及其转录调节因子LRH-1基因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14
13
作者 胡海 所广军 +7 位作者 杨士勇 蔡劬 姜志宏 蔡杏兴 袁作彪 蒋兆彦 张圣道 韩天权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06年第4期333-336,共4页
目的:研究胆固醇结石病人BI型清除剂受体(scavengerreceptorBtypeI,SRBI)及其转录调节因子肝脏受体类似物1(liverreceptorhomologue1,LRH-1)的表达,以探讨胆固醇结石发病的机制。方法:对20例胆囊胆固醇结石病人和10例无胆石症对照者测... 目的:研究胆固醇结石病人BI型清除剂受体(scavengerreceptorBtypeI,SRBI)及其转录调节因子肝脏受体类似物1(liverreceptorhomologue1,LRH-1)的表达,以探讨胆固醇结石发病的机制。方法:对20例胆囊胆固醇结石病人和10例无胆石症对照者测定血清脂质、胆汁成分和计算胆汁胆固醇饱和指数。以实时定量PCR法测定肝脏SRBI和LRH-1mRNA的表达量。结果:胆石组胆石平均胆固醇含量(86.68±5.26)%,均为胆固醇结石。胆石组病人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DL)显著低于对照组[(0.86±0.62)mmol/L比(1.42±0.56)mmol/L,P<0.01]。胆石组胆汁胆固醇在总脂中的摩尔百分比和胆固醇饱和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7.80±2.06)mol%比(5.26±2.80)mol%,P<0.05]。胆石组SRBI基因mRNA表达量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增高(2.48±0.44比1.00±0.23,P<0.05),胆石组LRH-1表达也高于对照组(2.05±0.29比1.00±0.28,P<0.05)。结论:胆固醇结石病的主要病理生理异常为胆汁胆固醇过饱和。肝脏LRH-1、SRBI表达增高,参与了胆固醇过饱和胆汁形成,并促进了胆固醇结石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结石 bi型清道夫受体 肝脏受体类似物-1 基因表达
下载PDF
Bi_(0.5(1-y))(Na_(1-x-y)Li_x)_(0.5)Sr_yTiO_3无铅陶瓷的压电性能和微观结构 被引量:7
14
作者 廖运文 赁敦敏 +2 位作者 肖定全 朱建国 余萍 《压电与声光》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93-395,413,共4页
利用传统陶瓷工艺制备了新型的 Bi0 .5( 1 - y ) (Na1 - x- y L ix) 0 .5Sry Ti O3无铅压电陶瓷 ,并研究了该陶瓷的压电性能和微观结构。研究结果表明 ,该陶瓷体系具有较好的压电性能 ,压电常数 d33=14 3p C/ N,径向机电耦合系数 kp=0 .... 利用传统陶瓷工艺制备了新型的 Bi0 .5( 1 - y ) (Na1 - x- y L ix) 0 .5Sry Ti O3无铅压电陶瓷 ,并研究了该陶瓷的压电性能和微观结构。研究结果表明 ,该陶瓷体系具有较好的压电性能 ,压电常数 d33=14 3p C/ N,径向机电耦合系数 kp=0 .30 ,并可在 110 0°C/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铅 压电陶瓷 钛酸铋钠 bi0.5(1-y)(Na1-χ-yLix)0.5SryTiO3
下载PDF
蒙卡-燃耗程序系统及ADS基准题的计算 被引量:13
15
作者 蒋校丰 谢仲生 《核科学与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25-331,共7页
为对核废物进行嬗变,提出了加速器驱动的次临界系统(ADS)。由于外中子源的存在及中子注量率的各向异性,ADS的核计算和常规反应堆的有较大的差别,原则上需要应用中子输运理论的方法,目前尚无成熟的计算方法与程序。为此,IAEA提出了ADS基... 为对核废物进行嬗变,提出了加速器驱动的次临界系统(ADS)。由于外中子源的存在及中子注量率的各向异性,ADS的核计算和常规反应堆的有较大的差别,原则上需要应用中子输运理论的方法,目前尚无成熟的计算方法与程序。为此,IAEA提出了ADS基准题。基准题分为几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致力于ADS的中子性能分析,检验现有核数据库、计算方法和程序的可靠性及不确定性。开发了MC-NT-ORIGEN2程序系统,并对该基准题进行了给定次临界点下的富集度、零燃耗下的径向与轴向的功率分布、反应性空泡效应、外源价值和燃耗的计算,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卡-燃耗程序系统 加速器 次临界系统 adS 反应堆
下载PDF
溶胶-凝胶法制备Na_(0.5)Bi_(0.5)TiO_3基无铅压电陶瓷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海震 王秀峰 +3 位作者 于成龙 江红涛 田清泉 石江涛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7期52-55,共4页
钛酸铋钠(Na0.5Bi0.5TiO3,简写为NBT)基无铅压电陶瓷由于具有良好的压电性、高居里温度和烧结过程中无毒、易控制性等优点而备受关注。综述了溶胶-凝胶法制备Na0.5Bi0.5TiO3粉体及制备出的陶瓷的结构和性能特点。总结了用溶胶-凝胶法制... 钛酸铋钠(Na0.5Bi0.5TiO3,简写为NBT)基无铅压电陶瓷由于具有良好的压电性、高居里温度和烧结过程中无毒、易控制性等优点而备受关注。综述了溶胶-凝胶法制备Na0.5Bi0.5TiO3粉体及制备出的陶瓷的结构和性能特点。总结了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压电和介电性能显著提高的钛酸铋钠基无铅压电陶瓷的研究进展。研究表明,溶胶-凝胶法在制备压电陶瓷方面具有均匀性好、纯度高、烧结温度低等优点。展望了该工艺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法 Na0.5bi0.5TiO3 无铅压电陶瓷
下载PDF
核壳结构CuO-Bi_2O_3@meso-SiO_2催化剂的制备及甲醛乙炔化性能 被引量:10
17
作者 马志强 张洪喜 +5 位作者 李海涛 武瑞芳 王俊俊 郭江渊 王志鹏 赵永祥 《工业催化》 CAS 2015年第5期344-348,共5页
为了提高铜铋炔化催化剂的稳定性、抑制活性组分流失造成的活性下降和延长催化剂使用寿命,采用共沉淀法制备Cu O-Bi2O3粉体,并使用溶胶-凝胶法对其进行包覆制备核壳结构Cu O-Bi2O3@meso-Si O2催化剂,利用XRD、低温N2物理吸附-脱附和TEM... 为了提高铜铋炔化催化剂的稳定性、抑制活性组分流失造成的活性下降和延长催化剂使用寿命,采用共沉淀法制备Cu O-Bi2O3粉体,并使用溶胶-凝胶法对其进行包覆制备核壳结构Cu O-Bi2O3@meso-Si O2催化剂,利用XRD、低温N2物理吸附-脱附和TEM对其织构和结构进行表征,考察在甲醛乙炔化反应中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结果表明,核壳结构催化剂整体外观呈球形,Si O2包覆层为有序介孔结构。与工业催化剂和未包覆的Cu O-Bi2O3粉体相比,核壳结构Cu O-Bi2O3@meso-Si O2催化剂在甲醛乙炔化反应中表现出更优异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化学 CuO—bi2O3 甲醛乙炔化 1 4-丁炔二醇 核壳结构
下载PDF
Aβ_(1-42)寡聚体诱导的AD模型大鼠行为学观察与NALP1/Caspase-1表达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孙婧霞 陈雪 +2 位作者 蒋常文 曹翠丽 门楠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453-1457,共5页
目的研究Aβ1-42寡聚体诱导的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大鼠认知功能损害,NALP1、细胞凋亡蛋白酶-1(Caspase-1)在AD模型大鼠大脑皮质和海马的表达。方法将Morris水迷宫初筛后的60只大鼠随机均分为:D-半乳糖组、Aβ1-42纤维组、Aβ1-42寡聚... 目的研究Aβ1-42寡聚体诱导的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大鼠认知功能损害,NALP1、细胞凋亡蛋白酶-1(Caspase-1)在AD模型大鼠大脑皮质和海马的表达。方法将Morris水迷宫初筛后的60只大鼠随机均分为:D-半乳糖组、Aβ1-42纤维组、Aβ1-42寡聚体组、假手术组。分别以Aβ1-42纤维和Aβ1-42寡聚体双侧海马注射建立AD大鼠模型,D-半乳糖组腹腔注射D-半乳糖,假手术组海马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经Morris水迷宫检测其行为学变化,采用免疫组化法、RT-PCR法观察NALP1、Caspase-1在大鼠海马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其余3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明显下降(P<0.05),以Aβ1-42寡聚体组最明显;免疫组化法显示Aβ1-42寡聚体组海马Caspase-1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数目显著增加,RT-PCR法显示与Aβ1-42纤维组、D-半乳糖组和假手术组比较,Aβ1-42寡聚体组海马Caspase-1和NALP1 mRNA表达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β1-42寡聚体海马注射可导致大鼠认知功能障碍,上调NALP1及Caspase1表达。NALP1及Caspase1可能在Aβ1-42寡聚体介导的大鼠认知功能障碍起重要作用,其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β1-42纤维 Aβ1-42寡聚体 ad NALP1 Casepase-1
下载PDF
热处理温度对Bi_2O_3/ATO复合功能填料红外-可见光兼容隐身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黄啸谷 陈娇 +2 位作者 李少炳 王丽熙 张其土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5期2087-2090,共4页
采用固相法制备了Bi2O3/ATO复合功能填料,借助于XRD、SEM、分光光度计和辐射率仪研究了热处理温度分别对复合功能填料的物相组成、微观形貌、可见光及红外隐身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复合功能填料的红外辐射率先下... 采用固相法制备了Bi2O3/ATO复合功能填料,借助于XRD、SEM、分光光度计和辐射率仪研究了热处理温度分别对复合功能填料的物相组成、微观形貌、可见光及红外隐身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复合功能填料的红外辐射率先下降后升高,当热处理温度为800℃时,复合功能填料的红外辐射率最低,达到了0.67。填料的最高反射峰出现在黄橙光范围内,但是,样品在可见光区的反射峰面积和平均反射率均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逐渐增大。因此,复合功能填料的颜色亮度可以根据煅烧温度进行调节,适于制备多色红外迷彩涂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2O3/ATO复合功能填料 颜色亮度可调 红外-可见光兼容隐身性能
下载PDF
Cu/Sn-58Bi/Ni焊点液-固电迁移下Cu和Ni的交互作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黄明亮 冯晓飞 +1 位作者 赵建飞 张志杰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967-974,共8页
采用浸焊方法制备Cu/Sn-58Bi/Ni线性焊点,研究5×103 A/cm2、170℃条件下液-固电迁移对Cu/Sn-58Bi/Ni线性焊点Cu、Ni交互作用以及界面反应的影响。无论电流方向如何,在液-固电迁移过程中焊点均表现为"极性效应",即阳极界... 采用浸焊方法制备Cu/Sn-58Bi/Ni线性焊点,研究5×103 A/cm2、170℃条件下液-固电迁移对Cu/Sn-58Bi/Ni线性焊点Cu、Ni交互作用以及界面反应的影响。无论电流方向如何,在液-固电迁移过程中焊点均表现为"极性效应",即阳极界面金属间化合物(IMC)持续生长变厚,且一直厚于阴极界面的IMC。电迁移显著加快了Cu、Ni原子的交互作用。当电子由Ni流向Cu时,在化学势梯度和电子风力的耦合作用下,Ni原子扩散至阳极Cu侧参与界面反应生成(Cu,Ni)6Sn5类型IMC,同时一定量的Cu原子能够逆电子风扩散到Ni侧,参与界面反应生成(Cu,Ni)6Sn5类型IMC;当电子由Cu流向Ni时,大量的Cu原子扩散至Ni侧,并参与界面反应生成(Cu,Ni)6Sn5类型IMC,然而,Ni原子在逆电子风条件下无法扩散至Cu侧,从而使阴极Cu侧界面始终为Cu6Sn5类型IMC。此外,无论电流方向如何,焊点内都没有出现Bi的聚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电迁移 交互作用 Cu/Sn-58bi/Ni焊点 界面反应 金属间化合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