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声名“变”和“闰”新证 被引量:2
1
作者 陈应时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CSSCI 2013年第4期1-5,共5页
《宋史·乐志》摘录了蔡元定《燕乐》一书"七声高下"中的声名"变"和"闰",自王光祈《中国音乐史》(1934)解释其为"‘变’为‘清角’非‘变徴’,‘闰’为‘清羽’非‘变宫’"之后,历来争论... 《宋史·乐志》摘录了蔡元定《燕乐》一书"七声高下"中的声名"变"和"闰",自王光祈《中国音乐史》(1934)解释其为"‘变’为‘清角’非‘变徴’,‘闰’为‘清羽’非‘变宫’"之后,历来争论不休。前不久,赵玉卿发表了《"燕乐音阶"申论》一文,文中对蔡元定《燕乐》书中提出的"声由阳来,阳生于子,终于午"又专门作了解释,认为此即《史记·律书》"生钟分"的"子一分,丑三分二,寅九分八,卯二十七分十六,辰八十一分六十四,巳二百四十三分一百二十八,午七百二十九分五百一十二……"之三分损益前七律,也就是"宫生徴、徴生商、商生羽、羽生角、角生变宫、变宫生变徴"的七声。故蔡元定所说的声名"变"和"闰"确实为"变徵"和"变宫"的简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蔡元定 变徵 变宫
下载PDF
几则明、清、民国文献之释“变”、“闰” 被引量:1
2
作者 吴志武 《文化艺术研究》 2009年第6期150-159,共10页
关于"变"、"闰",明清时期已有前贤加以讨论。本文对明代倪复的《钟律通考》、清代胡彦升的《乐律表微》、凌廷堪的《燕乐考原》、江永的《律吕阐微》、陈澧的《声律通考》等五种著作中阐释蔡元定《燕乐》的相关论... 关于"变"、"闰",明清时期已有前贤加以讨论。本文对明代倪复的《钟律通考》、清代胡彦升的《乐律表微》、凌廷堪的《燕乐考原》、江永的《律吕阐微》、陈澧的《声律通考》等五种著作中阐释蔡元定《燕乐》的相关论述进行了梳理与分析,同时还考察了民国时期童斐的《中乐寻源》、郑觐文的《中国音乐史》、许之衡的《中国音乐小史》、王季烈的《虫寅庐曲谈》等四种著作对"变"、"闰"的解释。通过梳理与分析可知:明、清、民国时期关涉"变"、"闰"的文献中,除个别解释不太确定外,一般将"四变为宫"之"变"释为"变徵","七闰为角"之"闰"释作"变宫"。若从学术发展史的角度看,从唐宋、经元明清至民国王光祈新论产生之前的相关论述,均作此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徵 变宫 清角 清羽 蔡元定 燕乐
下载PDF
歌曲写作中调式交替现象探析
3
作者 袁家骧 袁小星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3年第6期143-145,共3页
五声调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建立在五声调式基础之上的调式交替,有同宫系统调式交替、变宫系统调式交替和调式半交替三种形式,在中国传统乐学理论中亦称“旋宫”或“移宫”。这种调式交替手法与现代歌曲写作技法在... 五声调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建立在五声调式基础之上的调式交替,有同宫系统调式交替、变宫系统调式交替和调式半交替三种形式,在中国传统乐学理论中亦称“旋宫”或“移宫”。这种调式交替手法与现代歌曲写作技法在现代歌曲创作中结合运用,是发展乐思,丰富音乐语言,突出歌曲旋律音调个性特点,表现民族和地方风格的一种重要的创作手法,给民族民间音乐在音乐创作上注入了新的活力,赋予了新的意义,因而更加符合现代人的欣赏观念与审美情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歌曲写作 调式交替 同宫系统调式交替 变宫系统调式交替 调式半交替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