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明清徽州大姓的婚配状况和族姓关系——以休宁茗洲吴氏为例
1
作者 徐世辉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86-91,共6页
明清时期,徽州大姓对族人的婚姻甚为重视。茗洲吴氏作为大姓宗族,其婚配状况及族姓关系颇具参考价值。文章通过对茗洲吴氏内部婚配状况及外部族姓关系的考察,研究发现该族联姻范围甚广,于数量上涉及郡望诸姓,且联姻族姓较为集中,于地域... 明清时期,徽州大姓对族人的婚姻甚为重视。茗洲吴氏作为大姓宗族,其婚配状况及族姓关系颇具参考价值。文章通过对茗洲吴氏内部婚配状况及外部族姓关系的考察,研究发现该族联姻范围甚广,于数量上涉及郡望诸姓,且联姻族姓较为集中,于地域上不限于徽州。在族姓关系方面,该族以婚姻为基础,同姻亲之族合资经商,在先祖坟茔被侵占事件中与诸吴支派加以统合,重建了吴氏联盟。这表明婚姻维系了徽州的“宗族社会”关系,加强了徽州大姓之间的联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茗洲吴氏 徽州大姓 婚配状况 族姓关系
下载PDF
《大宅门》的文化特征 被引量:2
2
作者 郭五林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02-107,共6页
电视连续剧《大宅门》以其深厚而独特的文化底蕴深深地吸引着广大观众。这种宅门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类型,是物质文化、艺术文化、精神文化3个层面的结合体,具有庄重和谐、雅俗共赏、闲适自在的特征,既有皇家色彩,更具平民特色。
关键词 《大宅门》 宅门文化 审美趣味 艺术特色 电视剧
下载PDF
会稽大族与两晋士族政治探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姚培锋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19-25,共7页
两晋时期的南北大族是司马氏政权的基本政治力量,与大族势力的结合成为该政权的特质,这一现象在会稽大族中表现得非常明显。西晋政权以北来大族为重,故会稽大族的政治地位已不及前朝。进入东晋后,随着世族地主经济的持续发展,东晋... 两晋时期的南北大族是司马氏政权的基本政治力量,与大族势力的结合成为该政权的特质,这一现象在会稽大族中表现得非常明显。西晋政权以北来大族为重,故会稽大族的政治地位已不及前朝。进入东晋后,随着世族地主经济的持续发展,东晋统治者为了稳固其政权,不得不拉拢会稽大族,以取得他们的支持。会稽士族官僚群体的形成.便是较为典型地反映了大族势力与政权之间的这种关系,体现出两晋政权的士族政治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会稽郡 两晋政权 世家大族 官僚群体 士族政治
下载PDF
马来西亚槟城福建五大姓华侨家族聚落空间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陈志宏 涂小锵 康斯明 《新建筑》 2020年第3期30-35,共6页
早期华侨虽身处海外,却与原乡家族联系紧密,海外华侨社会可以说是原乡社会关系的延伸,扩展了家族和侨乡在海外的空间维度。文章通过对马来西亚槟城代表性的福建五大姓家族聚落的实地调研,结合历史地图与族谱、碑刻等民间史料,从华侨家... 早期华侨虽身处海外,却与原乡家族联系紧密,海外华侨社会可以说是原乡社会关系的延伸,扩展了家族和侨乡在海外的空间维度。文章通过对马来西亚槟城代表性的福建五大姓家族聚落的实地调研,结合历史地图与族谱、碑刻等民间史料,从华侨家族聚落的形成发展、空间布局、建筑形态等方面进行分析,并通过与厦门原乡村落进行比较研究,梳理华侨家族在东南亚迁移定居形成的聚落空间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槟城华侨 五大姓家族 聚落空间 宗族制度 民间史料
下载PDF
感悟终极——从史铁生的小说看他的苦难意识 被引量:1
5
作者 叶红美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39-42,共4页
深重的灾难迫使史铁生不得不对生命存在的意义进行深刻的探索,不断地追寻生命存在的理由。对于世界史铁生有着自己的诠释,他的作品贯注着一种对人的终极关怀精神,并以其独特的力量感化和净化着我们的心灵。
关键词 史铁生 理性生命 意义 苦难
下载PDF
福建人的宗乡观念与出国移民 被引量:1
6
作者 黄英湖 《福建行政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41-46,共6页
由于特殊的地理和历史环境,福建社会长期比较安稳,其结果是各地普遍存在着聚族而居的社会现象,单姓村庄和大姓巨族比比皆是,人们思想里存在着浓郁的宗族和乡土观念。因此,那些先期出国的村民,都会把家人和宗(乡)亲也引带到自己所在地,... 由于特殊的地理和历史环境,福建社会长期比较安稳,其结果是各地普遍存在着聚族而居的社会现象,单姓村庄和大姓巨族比比皆是,人们思想里存在着浓郁的宗族和乡土观念。因此,那些先期出国的村民,都会把家人和宗(乡)亲也引带到自己所在地,并且帮他们安排食宿和找工作。这些宗(乡)亲聚居在一起,大家方言相通,习俗和信仰相同,并且从事同一种职业,形成以宗乡关系为纽带的社交圈,在海外形成一个类似家乡的移民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族而居 宗乡观念 出国移民
下载PDF
占有关系的早期发展史 被引量:1
7
作者 魏道明 《青海民族研究》 2003年第2期66-69,共4页
原始群时代 ,人们对于财产只有利用而无占有 ,实际意义上的占有开始于氏族社会。起初 ,占有只发生于相邻的氏族之间 ,以后氏族社会内部又分化出大家庭 ,遂取代氏族而成为原始社会后期最重要的占有主体。
关键词 占有 原始群 氏族 大家庭 财产
下载PDF
伶人阶级的家族结构论纲
8
作者 厉震林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 2013年第3期25-31,共7页
由于伶人家族的特殊性,作为静态的外部构造的家族结构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与传统家族相对稳定的家族结构有所变异,一是"二大一小"的结构形态,"二大"是指两个大的家族和泛家族系统,"一小"即伶人进入伶界... 由于伶人家族的特殊性,作为静态的外部构造的家族结构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与传统家族相对稳定的家族结构有所变异,一是"二大一小"的结构形态,"二大"是指两个大的家族和泛家族系统,"一小"即伶人进入伶界以后自身所组成的家族结构;二是家点族面的发展过程,伶人家族从点到面的发展,它是一种特殊生存环境下形成的同业家族,伶人家族在同业内部发展家族成员关系的特殊状况,也就具有一种封闭社会的家族结构形态;三是地广权稀的基本格局,伶业的流动属性使伶人家族结构出现了"地广权稀"的特征,族规和家法由于地理的空间因素而产生疏松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伶人阶级 家族结构 二大一小 家点族面 地广权稀
下载PDF
两晋江东大族群体政治心态演变的历史考察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小蓉 《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5期89-92,共4页
江东大族群体是一支在两晋之际江东政局中有着举足轻重影响的重要力量。随着两晋天下及江东形势的不断变化 ,他们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政治心态。在经历了一番痛苦的挣扎后 ,他们选择了与“侨姓”士族合作的道路 。
关键词 两晋 江东大族群体 司马睿集团 政治心态
下载PDF
19世纪槟城闽南社群的神农信仰:从集体祖神到海疆守护神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琛发 《闽台文化研究》 2018年第1期30-40,共11页
19世纪,槟城许多闽南宗族互认异姓同源,同奉神农为集体祖神,并结社维护马六甲海峡北方闽人实力。当地神农信仰因此综合了中国原来祖先神、农业神或药神形象,又通过闽南群体建构各种南洋传说,说明神农领导众神由海而陆,镇妖押邪,反映闽... 19世纪,槟城许多闽南宗族互认异姓同源,同奉神农为集体祖神,并结社维护马六甲海峡北方闽人实力。当地神农信仰因此综合了中国原来祖先神、农业神或药神形象,又通过闽南群体建构各种南洋传说,说明神农领导众神由海而陆,镇妖押邪,反映闽人在海域的开拓主权。可是,神灵印象紧密联系闽人自我叙述,也会阻碍信仰在其他方言群的传播。尤其闽南会党规限少数上层有资格接受"神农祖"以灵乩神谕,尚且据此操作全体事务,久之信众也会感受互相不平等。整个华人社会因此既感神明位尊权高,庙祀反而稀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德堂 福建公司 五大姓 港口 城隍庙
下载PDF
西周金文所见大宗“收族”现象研究
11
作者 王晖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5-31,共7页
周代宗法制度中大宗宗子如果没有亲生子,便需要从同族中收养族人之"支子"为自己的继承人,这就是西周宗法制度中的大宗"收族"现象。■不叔卣铭叙述■不族邦首领亦即大宗宗子没有儿子,■不叔■继承■不族邦大宗宗子,... 周代宗法制度中大宗宗子如果没有亲生子,便需要从同族中收养族人之"支子"为自己的继承人,这就是西周宗法制度中的大宗"收族"现象。■不叔卣铭叙述■不族邦首领亦即大宗宗子没有儿子,■不叔■继承■不族邦大宗宗子,以"邦子"的身份成为族邦大宗宗子的继承人。臣谏簋铭文中臣谏因为自己儿子已亡,就把同母弟引庸的长子焂上报邢侯和周王,令焂继承自己的职位;在焂卣铭中,臣谏已被周王封为軝侯,原来被臣谏收养的侄子也就成了侯爵的法定继承人;焂卣铭还说明,因为亲生之子焂已过继给兄长,叔■父与亲生之子焂之间的关系也就淡化了。西周金文■不叔卣、臣谏簋、焂卣记载了大宗宗子收养"支子"为继承人的现象,为我们研究西周宗法制度下大宗"收族"现象提供了确凿而生动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周金文 宗法制度 大宗 收族 宗子 支子
原文传递
秦汉王朝对乡里族姓的规划与管理 被引量:3
12
作者 凌文超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41-51,共11页
秦汉碑简文献透露出乡里编户民长期"多姓均势杂居"。这是秦汉王朝规划乡里编户齐民族姓的结果。秦汉爵制先后规定五大夫或公乘以下的吏民在乡里比地为伍,在分异令的影响下,庶民多为五口之家,姓氏观念与宗族意识比较淡漠。里... 秦汉碑简文献透露出乡里编户民长期"多姓均势杂居"。这是秦汉王朝规划乡里编户齐民族姓的结果。秦汉爵制先后规定五大夫或公乘以下的吏民在乡里比地为伍,在分异令的影响下,庶民多为五口之家,姓氏观念与宗族意识比较淡漠。里的制度性反复拆并和迁民,不断离散自然聚落,剖散族姓,从而抑制基层强宗大姓的形成。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乡里族姓只在户口登记时才以书面形式呈现离散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汉 姓氏 乡里制 族居形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