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vestigation on experimental method of low-impedance materials using modified Hopkinson pressure bar 被引量:4
1
作者 苗应刚 李玉龙 +3 位作者 邓琼 汤忠斌 胡海涛 索涛 《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EI CAS 2015年第2期269-276,共8页
To increase the detectability of split Hopkinson pressure bar (SHPB) of low-impedance materials, modifications were conducted on traditional SHPB apparatus with a PMMA tube to output transmitted signal, and weak sig... To increase the detectability of split Hopkinson pressure bar (SHPB) of low-impedance materials, modifications were conducted on traditional SHPB apparatus with a PMMA tube to output transmitted signal, and weak signals were further amplified by semiconductor strain gauges. Experiments on soft rubbers and cushioning foam materials were carried out. In order to analyze the accuracy of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the stress equilibrium issues involved in the assumptions of SHPB were investigated. First, by way of re-constructing loading process of incident wave, the stress- strain curve was obtained, along with the stress equilibrium ratio of specimen. Secondly, the influences on the accuracy of stress-strain curves were investigated through the elastic modulus comparisons. And the results illustrate that the bilinear incident wave from experiments can ensure the stress equilibrium deformation of specimen after 2 normalized times, much sooner than ramp incident waves. Moreover, it even facilitates specimen deformation with a constant strain rate. The results confirm that the detectability of the modified SHPB can be down to tens kPa with enough accuracy lev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PB low-impedance materials bilinear wave stress equilibrium constant strain rate
下载PDF
A Reverse Numerical Approach to Determine Elastic-plastic Properties of Multi-layer Material Systems with Flat Cylindrical Indenters 被引量:1
2
作者 Baoxing XU Zhufeng YUE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07年第5期707-712,共6页
In the present study, the indentation testing with a flat cylindrical indenter on typical multi-layer material systems was simulated successfully by finite element method. The emphasis was put on the methods of extrac... In the present study, the indentation testing with a flat cylindrical indenter on typical multi-layer material systems was simulated successfully by finite element method. The emphasis was put on the methods of extracting the yield stresses and strain-hardening modulus of upper and middle-layers of three-layer material systems from the indentation testing. The slope of the indentation depth to the applied indentation stress curve was found to have a turning point, which can be used to determine the yield stress of the upper-layer. Then, a different method was also presented to determine the yield stress of the middle-layer. This method was based on a set of assumed applied indentation stresses which were to be intersected by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in order to meet the requirement of having the experimental indentation depth. At last, a reverse numerical algorithm was explored to determine the yield stresses of upper and middle-layers simultaneously by using the indentation testing with two different size indenters. This method assumed two ranges of yield stresses to simulate the indentation behavior. The experimental depth behavior was used to intersect the simulated indentation behavior. And the intersection corresponded to the values of yield stresses of upper and middle-layers. This method was also used further to determine the strain-hardening modulus of upper and middle-layers simultaneous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lti-layer material systems Indentation testing Finite element method (FEM) Yield stress strain-hardening modulus
下载PDF
工业设计史课程双线教学研究与实践
3
作者 孔祥富 《绿色包装》 2024年第6期67-70,共4页
将工业设计史教学内容结构化为史料和设计发展规律两部分,并按照时空明线和逻辑暗线进行贯穿,以适应学生认知规律,这有利于将课程内容完整、有序传达,促进教学效果提升,同时对学生系统化、结构化思维的建立起到一定示范效应。
关键词 工业设计史 双线教学 史料研究 内在逻辑
下载PDF
试样厚度对小冲杆试验力与材料强度相关性的影响
4
作者 龙乔涵 钟继如 关凯书 《压力容器》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1-28,共8页
为了研究试样厚度对小冲杆试验力与材料强度相关性的影响,针对不同厚度(0.1~0.5 mm)的小冲杆试样,使用无屈服平台的虚拟材料进行了有限元模拟。通过提取并分析有限元模拟结果中固定挠度下的小冲杆试验力,证明了小冲杆试验力与材料屈服... 为了研究试样厚度对小冲杆试验力与材料强度相关性的影响,针对不同厚度(0.1~0.5 mm)的小冲杆试样,使用无屈服平台的虚拟材料进行了有限元模拟。通过提取并分析有限元模拟结果中固定挠度下的小冲杆试验力,证明了小冲杆试验力与材料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的双线性关系,且厚度的变化不会影响该相关关系的皮尔逊相关系数。随机生成了屈强比在0.55~0.9之间,屈服强度在200~1000 MPa之间的100种虚拟材料,并通过有限元模拟获得了大量数据,进而采用退火粒子群算法得出了固定挠度下小冲杆试验力和材料强度的关联系数。采用4种真实材料验证了小冲杆试验力与材料强度呈双线性关系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冲杆测试技术 材料强度 双线性模型 有限元方法
下载PDF
自增强超高压容器残余应力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袁格侠 刘宏昭 +2 位作者 范彩霞 王娟平 王胜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36-540,共5页
为分析自增强超高压容器的残余应力,利用ANSYS的APDL语言开发了筒形超高压容器的参数化有限元模型,利用该模型并采用多载荷步法对容器自增强处理的加载过程和卸载过程进行了仿真。通过改变端部边界条件和材料参数研究了容器端部形式和... 为分析自增强超高压容器的残余应力,利用ANSYS的APDL语言开发了筒形超高压容器的参数化有限元模型,利用该模型并采用多载荷步法对容器自增强处理的加载过程和卸载过程进行了仿真。通过改变端部边界条件和材料参数研究了容器端部形式和材料参数对容器残余应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端部形式对容器中部的周向应力和径向应力影响很小,对轴向应力影响较大,使轴向应力在内壁附近有较大的差别;切线模量不同,最大周向残余应力所在位置不同,大的卸载切线模量可以增大内壁处的周向残余应力。在ANSYS的BKIN材料模型下定义两种温度应力-应变曲线以分别模拟材料加载和卸载时的机械性能,准确地模拟了这类材料的应变硬化和鲍辛格效应,提高了残余应力预测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压容器 残余应力 自增强 双线性材料 参数化
下载PDF
基于3层板材搭接的自冲铆连接性能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邓成江 何晓聪 +2 位作者 邢保英 周森 王玉奇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3-87,共5页
自冲铆连接是汽车工业中铝合金车身结构连接的关键技术之一。采用单向拉伸试验测试了材料的工程应力-应变特性,并将拉伸曲线简化为双线性力学模型,进而获得了材料的力学性能参数。通过铆接试验获得3层板材搭接自冲铆接头的截面模型并评... 自冲铆连接是汽车工业中铝合金车身结构连接的关键技术之一。采用单向拉伸试验测试了材料的工程应力-应变特性,并将拉伸曲线简化为双线性力学模型,进而获得了材料的力学性能参数。通过铆接试验获得3层板材搭接自冲铆接头的截面模型并评价了接头质量。采用试验方法分析了5052-H32铝合金3层板复合搭接自冲铆连接性能,研究了不同接头的强度、失效形式和能量吸收特性。试验结果及分析表明,自冲铆连接3层异质板材料组合是有效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冲铆 双线性模型 质量评价 异质材料 静强度
下载PDF
动态柱形空穴膨胀模型及其在侵彻问题中的应用(英文) 被引量:16
7
作者 周辉 文鹤鸣 《高压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7-78,共12页
对双线性应变强化材料的动态柱形空穴膨胀模型及其在侵彻问题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通过采用相似变换求解塑性区控制方程,获得了动态柱形空穴膨胀中的弹塑性界面速度、径向应力分布、空穴表面应力的解。基于柱形空穴模型,推导了侵彻方程... 对双线性应变强化材料的动态柱形空穴膨胀模型及其在侵彻问题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通过采用相似变换求解塑性区控制方程,获得了动态柱形空穴膨胀中的弹塑性界面速度、径向应力分布、空穴表面应力的解。基于柱形空穴模型,推导了侵彻方程,并将其得到的预测结果与侵彻实验数据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模型的理论解与现有数据吻合得很好。结果还显示了材料的可压缩性和塑性强化模量对柱形空穴膨胀以及侵彻阻力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柱形空穴膨胀 双线性强化 材料性能 侵彻
下载PDF
铝合金强化段对拉挤型复合材料与铝合金过盈配合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李飞 邓安仲 +1 位作者 赵启林 张冬冬 《玻璃钢/复合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3-19,共7页
为研究铝合金本构关系强化段对铝合金与拉挤型复合材料过盈配合时的影响,在本文中首先将铝合金的本构关系简化为双线性模型,通过弹塑性力学推导了在该本构关系下过盈量与铝合金、复合材料界面正应力之间的关系。然后通过了有限元与实验... 为研究铝合金本构关系强化段对铝合金与拉挤型复合材料过盈配合时的影响,在本文中首先将铝合金的本构关系简化为双线性模型,通过弹塑性力学推导了在该本构关系下过盈量与铝合金、复合材料界面正应力之间的关系。然后通过了有限元与实验进行了验证,在有限元验证过程中通过多线性等向强化(MISO)真实模拟铝合金的本构关系。最后研究了强化段对正应力的影响,得到结论如下:①理论解与有限元解和实验值吻合较好,这证明了理论推导的正确性;②在复合材料与铝合金进行过盈配合时考虑铝合金强化段,在铝合金与复合材料界面可以获得更大的正应力;③过盈配合时,复合材料管壁的不均匀对界面正应力的影响不大,可忽略管壁不均匀对过盈配合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盈配合 铝合金 复合材料 双线性 强化
下载PDF
考虑材料失效的双线性混合强化本构模型的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齐永胜 赵风华 李卫青 《建筑技术》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096-1099,共4页
采用考虑钢材失效的双线性混合强化本构关系能够简洁有效地考虑考虑材料的强化、包辛格效应和失效,这在钢结构大变形的数值模拟中是必要的。采用显式有限元软件LS-DYNA软件验证了这一本构关系在钢结构大变形问题中的适用性,验证算例为... 采用考虑钢材失效的双线性混合强化本构关系能够简洁有效地考虑考虑材料的强化、包辛格效应和失效,这在钢结构大变形的数值模拟中是必要的。采用显式有限元软件LS-DYNA软件验证了这一本构关系在钢结构大变形问题中的适用性,验证算例为梁柱节点拟静力试验和抗弯钢框架静力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失效 双线性 本构模型 钢结构 大变形
下载PDF
半正弦脉冲激励下双线性包装系统位移损坏边界确定的解析方法 被引量:1
10
作者 廖鹰翔 宋超 《包装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9-21,29,共4页
运用包装动力学中的位移损坏边界新理论 ,选择简化自典型缓冲系统的双线性动力学模型 ,用解析方法首次获得了半正弦脉冲激励下的位移损坏边界。论文的分析思路与方法 。
关键词 半正弦脉冲激励 双线性包装系统 位移损坏边界 解析方法 包装动力学 缓冲包装
下载PDF
约束阻尼板双线性材料插值法拓扑动力学优化 被引量:1
11
作者 贺红林 赵伟鹏 +3 位作者 余志豪 龙玉繁 鄢殷期 李冀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3期2783-2789,2878,共8页
为减小阻尼板质量并提高减振性能,研究了结构动力学优化技术。构建了以移动常数与模态损耗因子差值为目标、阻尼层单元密度为拓扑变量、阻尼层体积用量及振动模态频率为约束的阻尼板优化模型。利用序列凸规划法构造目标函数的凸性逼近式... 为减小阻尼板质量并提高减振性能,研究了结构动力学优化技术。构建了以移动常数与模态损耗因子差值为目标、阻尼层单元密度为拓扑变量、阻尼层体积用量及振动模态频率为约束的阻尼板优化模型。利用序列凸规划法构造目标函数的凸性逼近式,采用拉格朗日乘子法解算逼近函数,以获取全局优化的阻尼层布局。利用模态损耗因子与模态应变能的本构关系推导目标函数关于拓扑设计变量的灵敏度,基于K-T条件构造拓扑变量迭代式。引入双线性插值函数惩罚拓扑变量并使其值聚集于0或1,编写并实现了悬臂阻尼板优化程序。当阻尼层体积用量控制在50%时,1阶模态损耗因子增大52.29%,灰度单元占比1.78%。阻尼板谐响应分析表明优化构形具良好减振特性。双线性插值优化既能充分发挥阻尼层的耗能效力又可大幅减少灰度阻尼单元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尼板 差值型目标函数 双线性材料插值 拓扑优化
下载PDF
双线性硬化材料的平面界面裂纹的局部解
12
作者 周志刚 《交通科学与工程》 1992年第2期28-36,共9页
本文通过一定的处理方法,将双线性硬化材料的平面界面裂纹问题简化成一个拟线弹性问题。文中采用复指数形式的应力函数求得此问题在平面应变情形下的奇异性指数的特征值。所得结果存在着类似于线弹性界面裂纹问题中的不合理问题。
关键词 双线性硬化材料 平面应变 界面裂纹 Dundurs参数
下载PDF
The mathematic model of tension straightening process of magnesium alloy and experimental validation 被引量:1
13
作者 Yan Jing Zhang Ding-fei +2 位作者 Wang Xiao-hong Peng Jian Yang Lin 《Journal of Magnesium and Alloys》 SCIE EI CAS 2013年第1期76-81,共6页
The stress-strain curve of bending bar and the stress relax curve of AZ31 was obtained by a tension test using Gleeble-1500.The tension straightening process mainly consisted of the elastic loading-I and unloading sta... The stress-strain curve of bending bar and the stress relax curve of AZ31 was obtained by a tension test using Gleeble-1500.The tension straightening process mainly consisted of the elastic loading-I and unloading stage,the elastic loading-II and unloading stage,and the elastic-plastic loading stage,which were based on the stretch force change during straightening.The circular bar straightening under one-dimensional bending was investigated and assumed to be linear strain-hardening elastic-plastic material.According to the elastic-plastic mechanics theory,the mathematical displacement-force model of a tension straightening process established,on which was based,the predicted displacement of tension straightening for various original deflection was calculated.The tension straightening experiment for AZ31 magnesium was conducted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predicted displacement.The experiment results present good straightness when there is a stress relaxation phenomenon or the temperature of tension straightening is 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nsion straightening Mathematic model Linear strain-hardening elasticeplastic material Stress relaxation AZ31 magnesium
下载PDF
聚丙烯纤维混凝土断裂韧度试验与数值分析
14
作者 许颖 樊悦 +1 位作者 王青原 张振宇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884-2896,共13页
本文采用9组不同配合比的聚丙烯纤维增强混凝土(Polypropylene fiber reinforced concrete,PPFRC)进行预制裂缝梁三点弯曲试验,以聚丙烯纤维掺量和长径比为控制变量,基于双K断裂模型和四阶段断裂模型分别探讨了聚丙烯纤维对混凝土不同... 本文采用9组不同配合比的聚丙烯纤维增强混凝土(Polypropylene fiber reinforced concrete,PPFRC)进行预制裂缝梁三点弯曲试验,以聚丙烯纤维掺量和长径比为控制变量,基于双K断裂模型和四阶段断裂模型分别探讨了聚丙烯纤维对混凝土不同断裂韧度的影响,得到了PPFRC的粘聚力-裂缝张开位移双线性软化曲线,引入影响系数解决了经验计算公式的修正问题,利用ABAQUS的扩展有限元法模拟断裂过程,通过参数分析验证模型分析梁断裂行为的可行性。本文结果表明:四阶段断裂模型更适用于作为PPFRC结构失效的判定准则,模型中的宏观裂缝起裂韧度与纤维掺量成正比,与长径比成反比,结构失效韧度与掺量和长径比均呈正相关。掺入12 kg/m^(3)、20 mm长聚丙烯纤维的混凝土宏观裂缝起裂韧度和结构失效韧度分别为9.80、55.32 MPa·m^(1/2)。双线性软化本构经验公式中引入的聚丙烯粗纤维β_(p)=0.849;聚丙烯细纤维β_(p)在0.409~0.552,取值随长径比增大而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材料 聚丙烯纤维 断裂韧度 扩展有限元法 双线性软化曲线
原文传递
材料、构件、结构的“屈服点”定义与讨论 被引量:228
15
作者 冯鹏 强翰霖 叶列平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6-46,共11页
"屈服点"是工程结构研究和设计中一个极为关键的性能点,是衡量延性、屈强比等性能的前提,但在当前结构设计中尚缺少统一的定义。随着新型结构材料的不断出现,新的构件行为也在不断出现,作图法、等能量法、残余塑性变形法等确... "屈服点"是工程结构研究和设计中一个极为关键的性能点,是衡量延性、屈强比等性能的前提,但在当前结构设计中尚缺少统一的定义。随着新型结构材料的不断出现,新的构件行为也在不断出现,作图法、等能量法、残余塑性变形法等确定屈服点的方法不能适用。该文首先从材料层次基于金属单轴拉伸屈服点的定义,给出了金属、混凝土和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等典型材料的屈服点定义的统一表述;再从构件和结构层次,基于应用条件与物理本质,明确了屈服点的定义方法,为新型材料构件、结构设计提供了依据,并对钢筋混凝土梁和短柱使用此方法进行了讨论。此外,还建议采用"最远点法"确定构件和结构的屈服点,该方法具有明确的物理含义,且适用性广、适合于电算。通过分析构件和结构的试验结果表明建议的屈服定义和提出的最远点法具有一致性和合理性,从而从基本原理和定义方法上明确了材料、构件和结构屈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 构件 结构 屈服 延性 双线性 变形能
原文传递
液压胀管理论计算中材料模型的双线性简化 被引量:6
16
作者 洪瑛 王学生 +1 位作者 陈琴珠 王建甫 《机械设计与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99-202,共4页
针对现液压胀管理论计算中所采用的材料模型的不足,本文提出了材料应力应变双线性简化模型,给出了基于材料双线性模型的液压胀管胀接压力与残余接触压力关系计算公式,并与材料幂指数计算模型比较,结果表明其残余接触压力计算结果吻... 针对现液压胀管理论计算中所采用的材料模型的不足,本文提出了材料应力应变双线性简化模型,给出了基于材料双线性模型的液压胀管胀接压力与残余接触压力关系计算公式,并与材料幂指数计算模型比较,结果表明其残余接触压力计算结果吻合较好。最后采用有限元模拟方法进一步验证了材料双线性简化模型的准确性。材料双线性模型用于液压胀管的理论计算,简单可靠,方便工程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压胀接:材料模型 双线性简化 残余接触压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