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ell-Based Biosensors and Bio-MEMS for Its New Applications
1
作者 Ping Wang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A03期47-50,共4页
This paper reviews a novel cell-based biosensor and Bio-MEMS which incorporate living cells as sensing elements that convert a change in immediate environment to signals conducive for processing.It is characterized wi... This paper reviews a novel cell-based biosensor and Bio-MEMS which incorporate living cells as sensing elements that convert a change in immediate environment to signals conducive for processing.It is characterized with high sensitivity,excellent selectivity and fast response and have been implemented for a number of applications ranging from pharmaceutical screening to environmental pollutant detection.This paper also introduces our recent work about Light-Addressable Potentiometric Sensors (LAPS),Field Effect Transistor (FET),Micro-Electrode Array Sensors (MEAS) and Bio-MEMS for detecting the changes of concentration of extracellular ions and the action potential of living cell under effect of drugs and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Finely, the paper gives some prospects of cell-based biosensors in the fu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ll-based sensors bio-MEMS biosensors LAPS FET MEAS
下载PDF
A novel bio-sensor for registration of biting force in occlusally reactive single mandibular implant overdenture
2
作者 Fahad H. Banasr Manal R. Alammari 《Open Journal of Stomatology》 2013年第7期370-378,共9页
Mandibular single denture opposed by maxillary natural dentition showed a great problem. However, mandibular implant overdenture treatment has gained considerable recognition. Ten male patients with complete mandibula... Mandibular single denture opposed by maxillary natural dentition showed a great problem. However, mandibular implant overdenture treatment has gained considerable recognition. Ten male patients with complete mandibular edentulous arch and opposing arch have full natural dentition.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ll patients received two endosseous titanium implants. In Group I, patients were rehabilitated with conventional implant retained overdentures. While in Group II, Patients were rehabilitated with occlusal reactive implant overdentures. A Novel proposed biosensor was used to measure the amount of biting force on the implant retained overdenture. Quantitative electromyographic (EMG) signals of the masseter and anterior fibers of temporalis muscles were recorded, filtered and directly interfaced with a computer to represent the data graphically. The mean amplitude (μV), turn, and activity were recorded at the baseline and after three months. The results revealed an increase in the muscle activity in group II after three months as compared to group I.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bilateral biting force at the premolar-molar area was found between group I and group II after three months. This study concluded that a resilient implant overdenture denture could be a desirable treatment in mandibular overdenture supported by two implants with resilient attachment and opposing natural dentition due to its easy fabrication and durability in use and increased muscle activ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sensor BITING Force MANDIBULAR IMPLANT Resilient OVERDENTURE
下载PDF
A Low-Power CMOS Analog Front-End IC with Adjustable On-Chip Filters for Biosensors
3
作者 Donald Y. C. Lie Vighnesh Das +2 位作者 Weibo Hu Yenting Liu Tam Nguyen 《Open Journal of Applied Biosensor》 2013年第4期104-111,共8页
This paper presents a low-power CMOS analog front-end (AFE) IC designed with a selectable on-chip dual AC/DC- coupled paths for bio-sensor applications. The DC-coupled path can be selected to sense a biosignal with us... This paper presents a low-power CMOS analog front-end (AFE) IC designed with a selectable on-chip dual AC/DC- coupled paths for bio-sensor applications. The DC-coupled path can be selected to sense a biosignal with useful DC information, and the AC-coupled path can be selected for sensing the AC content of the biosignal by attenuating the unwanted DC component. The AFE IC includes a DC-coupled instrumentation amplifier (INA), two variable-gain 1st-order low pass filters (LPF) with tunable cut-off frequencies, a fixed gain 2nd-order Sallen-Key high-pass filter (HPF) with tunable cut-off frequencies, a buffer and an 8-bit differential successive approximation register (SAR) ADC. The entire AFE channel is designed and fabricated in a proprietary 0.35-μm CMOS technology. Excluding an external buffer needed to properly drive the ADC, the measured AFE IC consumes only 2.37 μA/channel with an input referred noise of ~40 μVrms in [1 Hz, 1 kHz], and successfully displays proper ECG (electrocardiogram) and electrogram (EGM) waveforms for QRS peaks detection. We expect that the low-power dual-path design of this AFE IC can enable it to periodically record both the AC and the DC signals for proper sensing and calibration for various bio-sensing appli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W-POWER CMOS bio-sensor Applications DC-COUPLED
下载PDF
Design of low-offset low-power CMOS amplifier for biosensor application
4
作者 Jin-Yong Zhang Lei Wang Bin Li 《Journal of Biomedic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09年第7期538-542,共5页
A compacted and low-offset low-power CMOS am- plifier for biosensor application i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It includes a low offset Op-Amp and a high precision current reference. With a novel continuous-time DC offse... A compacted and low-offset low-power CMOS am- plifier for biosensor application i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It includes a low offset Op-Amp and a high precision current reference. With a novel continuous-time DC offset rejection scheme, the IC achieves lower offset voltage and lower power consumption compared to previous designs. This configuration rejects large DC offset and drift that exist at the skin-electrode interface without the need of external components. The proposed amplifier has been implemented in SMIC 0.18-μm 1P6M CMOS technol-ogy, with an active silicon area of 100 μm by 120 μm. The back-annotated simulation results demonstrated the circuit features the systematic offset voltage less than 80 μV, the offset drift about 0.27 μV/℃ for temperature ranging from –30℃ to 100℃ and the total power dissipation consumed as low as 37.8 μW from a 1.8 V single supply. It dedicated to monitor low amplitude biomedical signals record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MEDICAL Integrated CIRCUIT CMOS Ampli- fier Low-Offset and LOW-POWER DC OFFSET REJECTION bio-medical sensor
下载PDF
Interface Design Of Digital Platform For Bio Signal Processing
5
作者 Jongsik Park Moonsu Jang Seongoo Lee 《Journal of Measurement Science and Instrumentation》 CAS 2010年第S1期129-132,共4页
Bio-sensor arrays for multi-channel recording have been developed recently and signal processing platforms for those signals have been studied actively.But it’s thereal situation which these technologies are generall... Bio-sensor arrays for multi-channel recording have been developed recently and signal processing platforms for those signals have been studied actively.But it’s thereal situation which these technologies are generally developed and studied respectively.So the interface design between recording array and signal processing platform is also an important issue to make bio-sensor signal processing system.In this paper,we proposed interface which has unique protocols to control sensor array and operate platform.There are two types of protocols in the interface.One is between sensor array and MCU in platform and the other is between MCU and boar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Basically,each protocol has two kinds of modes(single,frame)and it can be extended if need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RFACE bio-sensor digital platform signal processing
下载PDF
生物质基水凝胶的传感应用进展
6
作者 白忠薛 王学川 +5 位作者 冯宇宇 冯练享 李佳俊 李彤 潘伟佳 刘新华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357-2365,2385,共10页
生物质材料是由动物、植物以及微生物等生命体衍生得到的材料,具有来源广泛、绿色安全、可再生和可生物降解等重要特征。生物质基水凝胶是以天然生物质大分子为原材料制备的水凝胶,已广泛应用于污染物吸附、药物载体、生物工程以及多功... 生物质材料是由动物、植物以及微生物等生命体衍生得到的材料,具有来源广泛、绿色安全、可再生和可生物降解等重要特征。生物质基水凝胶是以天然生物质大分子为原材料制备的水凝胶,已广泛应用于污染物吸附、药物载体、生物工程以及多功能传感等领域。该文简要介绍了蛋白质类、纤维素类、海藻酸盐类、淀粉类和壳聚糖类水凝胶的特点。归纳了生物质基水凝胶在生物、应变、气体、湿度和温度方面的最新传感应用。最后,结合目前研究现状,指出了生物质基水凝胶未来推广应用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针对性解决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材料 水凝胶 传感器 生物检测 应变传感
下载PDF
光子晶体传感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7
作者 傅小勤 郭明 +2 位作者 张晓辉 战胜鑫 王娜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7-62,共6页
光子晶体是一类具有光子能带和带隙的新型光学材料,近年来已成为传感器技术领域的研究热点。光子晶体微腔、光子晶体波导、光子晶体光纤在传感器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而凝胶光子晶体、反蛋白石光子晶体、分子印迹光子晶体则实现了化学生... 光子晶体是一类具有光子能带和带隙的新型光学材料,近年来已成为传感器技术领域的研究热点。光子晶体微腔、光子晶体波导、光子晶体光纤在传感器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而凝胶光子晶体、反蛋白石光子晶体、分子印迹光子晶体则实现了化学生物传感器的"裸眼检测技术"。重点分类介绍了一维、二维、三维光子晶体的制备及其在传感器领域的应用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子晶体 光子带隙 全息传感器 水凝胶 生物传感器
下载PDF
米根霉发酵液中乳酸含量的测定方法研究 被引量:20
8
作者 樊永红 王丽 +4 位作者 柳丹 李文 杨英歌 郑之明 余增亮 《生物技术》 CAS CSCD 2007年第1期54-55,共2页
目的:为了找到方便、准确、快捷的米根霉RL6041菌株发酵液中乳酸含量的检测方法。方法:同时采用EDTA定钙法、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和生物传感仪法三种方法测定米根霉RL6041菌株发酵液中的乳酸含量。结果:米根霉RL6041菌株三批次发酵的... 目的:为了找到方便、准确、快捷的米根霉RL6041菌株发酵液中乳酸含量的检测方法。方法:同时采用EDTA定钙法、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和生物传感仪法三种方法测定米根霉RL6041菌株发酵液中的乳酸含量。结果:米根霉RL6041菌株三批次发酵的测试结果的差异显著性分析表明,在同一发酵批次的乳酸含量测试中,EDTA定钙法与HPLC法、生物传感仪法有显著差异(p<0.05),而HPLC法与生物传感仪法无显著性差异(p>0.05)。EDTA定钙法平均误差7.50g/L;而HPLC法和生物传感仪测定法的平均误差分别为2.84g/L和2.39g/L。结论:EDTA定钙法简便快速,但重复性差;HPLC法准确、灵敏;生物传感仪测定法比较准确和方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 测定方法 EDTA定钙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生物传感法
下载PDF
用于驱赶农作物有害动物的智能声防系统设计 被引量:10
9
作者 赵伟 蔺通 +4 位作者 郭建全 杨靖 黄翀鹏 崔爱芳 徐保国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99-204,共6页
针对农业生产中动物有害行为导致农作物减产和农产品价值严重损失的实际问题,设计研发出一种驱赶农作物有害动物的智能声防系统。该系统以无线传感器网络作探测和通信平台,采用以ARM9微处理器和AT89C51SND1单片机为核心的嵌入式系统构... 针对农业生产中动物有害行为导致农作物减产和农产品价值严重损失的实际问题,设计研发出一种驱赶农作物有害动物的智能声防系统。该系统以无线传感器网络作探测和通信平台,采用以ARM9微处理器和AT89C51SND1单片机为核心的嵌入式系统构建总控制器和执行器硬件平台,通过热释电传感器对有害动物在农田中的出没位置进行探测,依据"作物种类-周围环境-有害动物-天敌"逻辑关系模型对其种类作出判断,然后由执行器播放该种动物对应天敌的叫声,从而实现对多种农作物有害动物的智能声防。与现有的驱赶模式易被有害动物适应且效果不佳相比,该系统具有驱赶效果好、有效作用面积大、可扩展性强及装设灵活等优点,是一种无污染、具有智能特性的驱赶农作物有害动物的有效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作物 无线传感器网络 嵌入式系统 有害动物 声防 驱赶
下载PDF
三环型波导微环谐振器无热化生物传感器 被引量:4
10
作者 崔乃迪 寇婕婷 +5 位作者 梁静秋 王惟彪 郭进 冯俊波 滕婕 曹国威 《中国光学》 EI CAS 2014年第3期428-434,共7页
针对温度波动对生物传感器探测性能的影响,本文提出了一种三环型波导微环谐振器无热化生物传感器。传感器芯片以3个微环谐振器为一个传感单元,3个微环谐振器并联排列,且分别工作在1 500、1 550和1 580 nm波长,以其中两个为基本探测微环... 针对温度波动对生物传感器探测性能的影响,本文提出了一种三环型波导微环谐振器无热化生物传感器。传感器芯片以3个微环谐振器为一个传感单元,3个微环谐振器并联排列,且分别工作在1 500、1 550和1 580 nm波长,以其中两个为基本探测微环,另外一个作为备用微环。由于3个微环工作波长不同,可通过运算消去温度对探测谱线变化值的影响项,从而实现传感器的无热化探测。相对于传统的无热化方案,本方案制备材料不受限,且无需参考微环,不存在浪费面积,集成度更高。另外备用微环的设计可以防止部分微环工作失常时传感器无法工作情况的发生,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及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传感器 微环谐振器 无热化
下载PDF
仿生六足机器人传感信息处理及全方向运动控制 被引量:6
11
作者 陈伟海 刘涛 +2 位作者 王建华 任冠佼 吴星明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30-438,共9页
针对传统CPG控制方法无法很好地控制机器人足端轨迹的问题,提出基于中枢神经模式发生器(CPG)的控制方法.在CPG控制方法中加入用于足端轨迹控制的轨迹发生器模块,通过调节参数值可以实现机器人的全方向运动控制.为降低传统CPG控制中传感... 针对传统CPG控制方法无法很好地控制机器人足端轨迹的问题,提出基于中枢神经模式发生器(CPG)的控制方法.在CPG控制方法中加入用于足端轨迹控制的轨迹发生器模块,通过调节参数值可以实现机器人的全方向运动控制.为降低传统CPG控制中传感信息反馈以及参数调整的复杂程度,设计2种用于躲避前方和两侧障碍物的传感信号处理的神经网络.该模块实现多传感信号的融合,生成用以控制机器人运动行为的各个参数值,实现机器人的自主避障.设计一个仿生六足机器人样机,将其分别放置在墙角和狭窄空间中进行自主避障行走实验,结果证明了机器人全方向运动控制算法和自主避障算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生六足机器人 运动控制 传感信息 中枢神经模式发生器
下载PDF
纳米生物机器人研究与进展 被引量:2
12
作者 蒋怀伟 王石刚 +2 位作者 徐威 张治洲 贺林 《机器人》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69-574,共6页
介绍了纳米生物机器人相关领域的研究概况,给出了本小组基于病毒的纳米生物机器人的概念模型,对其中的关键技术和方法进行了分析,总结了目前存在的主要难题和可能的解决途径,最后展望了纳米生物机器人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纳米生物机器人 分子马达 驱动器 生物传感器 自装配
下载PDF
分子印迹技术及应用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庆利 何丹 +1 位作者 郑晓冬 孙萍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140-143,共4页
分子印迹技术是最近才得到迅猛发展的一种新技术,其表现出来的独特优势已经越来越引人注目,可以应用于分离、抗体和酶模拟、生物传感器、催化等领域,并可能创造巨大的商业价值。本文介绍了分子印迹技术的概况、发展历程以及制备等各方... 分子印迹技术是最近才得到迅猛发展的一种新技术,其表现出来的独特优势已经越来越引人注目,可以应用于分离、抗体和酶模拟、生物传感器、催化等领域,并可能创造巨大的商业价值。本文介绍了分子印迹技术的概况、发展历程以及制备等各方面的研究进展,从商业潜力角度分析了该技术的应用潜力,探讨了目前该技术面临的一些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印迹技术 应用 生物传感器 催化 分离 分子识别 生物分离技术
下载PDF
一种高精度SPR生物传感器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7
14
作者 杨军 王敏 +3 位作者 李圆怡 战磊 吴松 胡宁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96-98,102,共4页
表面等离体共振(SPR)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表面检测、生化免疫分析、药物筛选和环境监测等领域。介绍一种自行设计的基于Kretschmann结构的角度检测型SPR生物传感器。该装置采用角度连续扫描的方式,利用2个独立的步进电机分别驱动固定有棱... 表面等离体共振(SPR)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表面检测、生化免疫分析、药物筛选和环境监测等领域。介绍一种自行设计的基于Kretschmann结构的角度检测型SPR生物传感器。该装置采用角度连续扫描的方式,利用2个独立的步进电机分别驱动固定有棱镜和光电检测器件的大小转盘,可以进行单一样本的高精度分析。测试结果表明:该传感器具有很高的重复性与稳定性,噪声小、精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等离体共振 Kretschmann结构 转角式 生物传感器
下载PDF
细胞传感器与芯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5
作者 韦晓兰 莫志宏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855-859,共5页
细胞传感器(cell basedbiosensor)与芯片(cell basedbiochip)已成为后基因时代生物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它们利用生活细胞作为研究对象或敏感元件,与传感器和芯片技术相结合,通过生物信号与物理、电化学等其他信号的转换,实现实时、快速... 细胞传感器(cell basedbiosensor)与芯片(cell basedbiochip)已成为后基因时代生物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它们利用生活细胞作为研究对象或敏感元件,与传感器和芯片技术相结合,通过生物信号与物理、电化学等其他信号的转换,实现实时、快速、微量地检测细胞的功能信息和待测物的性质.在细胞生物学研究、环境监测和药物开发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综述近三年来细胞传感器与芯片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传感器 细胞芯片 细胞功能信息
下载PDF
微悬臂梁生化传感系统的性能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黄渊 陈雁云 +3 位作者 刘红 李凯 张青川 伍小平 《实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89-297,共9页
在基于光杠杆原理检测微悬臂梁变形的生化传感实验系统中,液体折射率的变化会导致PSD上光斑的位移,从而影响系统的检测信号。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在不同检测光束的入射角度、微梁的放置角度等参数条件下,液体折射率的变化对系统检测信号... 在基于光杠杆原理检测微悬臂梁变形的生化传感实验系统中,液体折射率的变化会导致PSD上光斑的位移,从而影响系统的检测信号。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在不同检测光束的入射角度、微梁的放置角度等参数条件下,液体折射率的变化对系统检测信号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传统的光路下,液体折射率改变10-3引起的光斑位移与一般的生化反应引起的位移相当,即液体折射率的改变严重影响系统的检测信号。通过理论分析还发现在适合的参数配置下,可以忽略折射率变化对系统检测信号的影响。同时,参数的改变不影响系统的检测灵敏度。理论分析的结果得到了实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悬臂梁 生化传感 折射率
下载PDF
基于颜色传感器的肠道出血检测胶囊系统 被引量:2
17
作者 皮喜田 王刚 +3 位作者 魏亢 刘洪英 朱兰 郑小林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13-116,119,共5页
提出了一种能够自动识别肠道出血灶并定位的智能电子胶囊微系统方案,设计了肠道出血智能检测胶囊和基于颜色传感器的肠道出血检测传感器,在离体状态下对肠道出血检测传感器进行了原理性实验。结果表明:当模拟肠液中血红蛋白浓度超过0.05... 提出了一种能够自动识别肠道出血灶并定位的智能电子胶囊微系统方案,设计了肠道出血智能检测胶囊和基于颜色传感器的肠道出血检测传感器,在离体状态下对肠道出血检测传感器进行了原理性实验。结果表明:当模拟肠液中血红蛋白浓度超过0.05 g/mL时,该传感器能将其与无血红蛋白模拟肠液区分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胶囊 肠道出血 颜色传感器 bio—MEMS
下载PDF
生物雷达语音信号探测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扶明 李盛 +2 位作者 安强 张自启 王健琪 《雷达学报(中英文)》 CSCD 2016年第5期477-486,共10页
语音信号的获取对人类进行交流具有重要意义。生物雷达技术具有非接触、非侵入、安全、方向性好、灵敏度高、抗干扰能力强,并具有一定穿透性等多种优点,在语音信号探测领域具有重要应用前景。该文首先回顾了语音探测技术的发展历程,然... 语音信号的获取对人类进行交流具有重要意义。生物雷达技术具有非接触、非侵入、安全、方向性好、灵敏度高、抗干扰能力强,并具有一定穿透性等多种优点,在语音信号探测领域具有重要应用前景。该文首先回顾了语音探测技术的发展历程,然后综述了生物雷达语音探测技术的研究现状,给出了生物雷达探测语音信号的基本原理,并对3种不同体制的生物雷达语音探测系统性能进行了对比阐述。最后对生物雷达语音信号探测技术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雷达 语音探测 语音信号 声学传感器
下载PDF
基于FPGA的高精度光子计数检测系统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蜜霞 刘军涛 +2 位作者 刘儒平 刘晓红 蔡新霞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0-22,共3页
为了实现微弱光信号的高精度检测,设计了一种基于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的光子计数检测系统。采用高灵敏度的光电倍增管作为光电转换器件,有效地实现微弱光信号的获取与处理。基于FP—GA,设计了时序控制模块、光子计数模块、串口... 为了实现微弱光信号的高精度检测,设计了一种基于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的光子计数检测系统。采用高灵敏度的光电倍增管作为光电转换器件,有效地实现微弱光信号的获取与处理。基于FP—GA,设计了时序控制模块、光子计数模块、串口通信模块、存储模块和键盘扫描控制模块,完成信号的处理与存储。使用该系统对三磷酸腺苷(ATP)样品进行生物发光测试,在ATP浓度为2.5×10 -14 2.5×10 -8mol/L范围内,系统检测光强与ATP浓度之间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0.9832;对碱性磷酸酶(ALP)化学发光体系进行测试,在ALP浓度为2.5×10 -12 -5×10 -9mol/L范围内,系统检测光强与ALP浓度之间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0.9982。该检测系统小型便携,检测精度高,在低浓度生物活性物质检测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子计数 现场可编程门阵列 生物传感器 生物发光 化学发光
下载PDF
DNA-Fe配合物生物聚合离子膜修饰玻碳电极的制备及其用作过氧化氢电化学传感器的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南明君 顾婷婷 +2 位作者 周洋 贾楠楠 王旭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753-758,共6页
将1.00g·L^(-1) DNA溶液与1.00mmol·L^(-1)三氯化铁溶液混合制得DNA-Fe(Ⅲ)配合物溶液。取溶液20μL滴涂于经抛光的GCE表面,滴加0.50g·L^(-1) CTS溶液10μL,于20℃干燥22h制得DNA-Fe/CTS修饰的GCE电极。利用扫描电子显... 将1.00g·L^(-1) DNA溶液与1.00mmol·L^(-1)三氯化铁溶液混合制得DNA-Fe(Ⅲ)配合物溶液。取溶液20μL滴涂于经抛光的GCE表面,滴加0.50g·L^(-1) CTS溶液10μL,于20℃干燥22h制得DNA-Fe/CTS修饰的GCE电极。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DNA-Fe/CTS BPICM的形貌进行了表征。采用循环伏安法和安培-时间曲线法研究该修饰电极的电化学特性及该电极对过氧化氢的电化学响应。结果表明,固定在聚合膜中的铁离子表现出较好的电化学活性,DNA-Fe/CTS/GCE对过氧化氢的还原反应具有较好的电催化活性。由此提出了一种新型生物相容性过氧化氢电化学传感器。该传感器的线性范围为0.01~2.0mmol·L^(-1),检出限(3S/N)为3μmol·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Fe(Ⅲ)配合物 生物聚合离子膜 过氧化氢 电化学传感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