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easibility of using reflectance spectroscopy for the analysis of bio-element concentrations in Antarctic ornithogenic sediments
1
作者 刘晓东 孙静 +2 位作者 孙立广 刘文齐 王玉红 《Chinese Journal of Polar Science》 2010年第1期31-45,共15页
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chemical analysis methods,reflectance spectroscopy has the advantages of speed,minimal or no sample preparation,non-destruction,and low cost.The present study explored the application of the ... 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chemical analysis methods,reflectance spectroscopy has the advantages of speed,minimal or no sample preparation,non-destruction,and low cost.The present study explored the application of the reflectance spectroscopy within near ultraviolet-visible-near infrared region to predict bio-element compositions in the ornithogenic sediments from the maritime Antarctic.A total of 106 samples were taken from four ornithogenic sediment cores on the Ardley Island of Antarctica,68 samples were used for building calibration equation,and 38 for prediction of nine bio-elements including P,Ca,Cu,Zn,Se, Sr,Ba,F and S.Three multivariate statistical analysis techniques,including stepwise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Stepwise-MLR),principal component regression(PCR) and 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PLS) were used to develop mathematical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spectral data and the chemical reference data.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egression models constructed by PCR and PLS models hav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and obviously supervisor to Stepwise-MLR.The correlations between spectra-predicted and chemically analyzed concentrations of nine bio-elements a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and the concentration-versusdepth profiles predicted from reflectance spectra using PLS calibration model are consistent with those from actual chemical analysis.Thes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e feasibility of using reflectance spectroscopy to infer bio-element concentrations in the ornithogenic sediments,and thus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reflectance spectroscopy could provide a rapid and valuable technique to indirectly identify whether the sediments were influenced by penguin droppings in the Antarctic reg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flectance spectroscopy Ornithogenic sediments Multivariate statistical analysis bio-element Antarctic.
下载PDF
The identification and comparison of the bio-elements of the penguin ornithogenic sediments sample from Davis Station and Great Wall Station
2
作者 黄涛 孙立广 +1 位作者 王玉宏 朱仁斌 《Chinese Journal of Polar Science》 2008年第1期36-44,共9页
During CHINARE-22 in austral summer of 2005-2006, a lake sediment core named DG4, which is impacted by penguin droppings, was retrieved from a lake catchment in Gardner Island of Vestfold Hills, East Antarctica. In th... During CHINARE-22 in austral summer of 2005-2006, a lake sediment core named DG4, which is impacted by penguin droppings, was retrieved from a lake catchment in Gardner Island of Vestfold Hills, East Antarctica. In this study, the concentrations of characteristic elements in the core, local bedrocks and fresh penguin guanos were determined. P, Se, F, S, As, Sr and Cu in DG4 were identified as the bio-element assemblage by R-clustering analysis and compared with those in the local bedrocks and fresh guanos, the results are similar to Y2 in Ardley Island, Antarctic Peninsula. On this basis, P and Se were identified as the optimum bio-elements in DG4 and F, P and S were identified in Y2, respectively. This work will provides the foundation for reconstructing the past penguin populations in Gardner Island of Vest- fold Hills, East Antarctica and comparing the penguin population dynamics between East Antarctica and Antarctic Peninsul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rnithogenic sediment bio-element environmental background pen-guin diet. Vestfold Hills. Antarctic Peninsula.
下载PDF
能量吸收研究60年——来自何处?走向何方? 被引量:1
3
作者 余同希 《力学与实践》 2024年第1期1-17,共17页
本文论述能量吸收这个研究领域的诞生背景、简要历史和发展方向。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以防护结构和运载工具的耐撞性为工程背景,加上塑性力学和结构冲击动力学学科发展的内生动力,结构和材料的能量吸收作为一个新兴研究领域在1960年代... 本文论述能量吸收这个研究领域的诞生背景、简要历史和发展方向。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以防护结构和运载工具的耐撞性为工程背景,加上塑性力学和结构冲击动力学学科发展的内生动力,结构和材料的能量吸收作为一个新兴研究领域在1960年代初萌生,到1970年代已经基本成形。在期刊和会议平台的支持下,这个新领域的研究在1980年代迎来了第一波热潮,聚焦于薄壁管件塑性大变形时的能量吸收机理。随着蜂窝、泡沫、格栅等多胞材料的兴起,研究和开发它们在能量吸收领域的应用,激发起2000年后的第二波热潮。其间不但揭示出了各种多胞材料的能量吸收机理,而且迅速地同电动车的电池组和新型防护结构等场景的应用结合起来。受生物启发的概念成为设计和开发新型超材料的灵感的源泉。增材制造、结构智能化,以及环保节能的概念,正在深度融入能量吸收系统的原理、设计和优化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和材料的能量吸收 薄壁管件塑性大变形 多胞材料 受生物启发的材料 超材料
下载PDF
沉积矿床中重要(变价)金属元素与古海洋环境关系综述--以新元古代-早古生代扬子板块周缘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岩 方维萱 +7 位作者 徐林刚 陈文 张志炳 叶会寿 刘丽红 王文浩 赵亮亮 吴皓然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79-704,共26页
对氧化—还原敏感元素和生命必需元素地球化学性质和相关沉积矿产形成机制及其时空分布特征的分析、总结和归纳,有助于对古海洋环境演化与相关沉积矿产形成关系的深入认识,这对沉积矿床学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新元古代南华纪—早古... 对氧化—还原敏感元素和生命必需元素地球化学性质和相关沉积矿产形成机制及其时空分布特征的分析、总结和归纳,有助于对古海洋环境演化与相关沉积矿产形成关系的深入认识,这对沉积矿床学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新元古代南华纪—早古生代早志留世,扬子板块周缘黑色岩系中依次沉积了举世瞩目的南华纪锰矿、震旦纪—早寒武世沉积磷块岩、早寒武世重晶石矿、镍—钼—钴多金属矿、钒矿和早志留世铀矿的完整沉积矿床系列,不同时代地层、同一时代不同沉积环境地层赋存不同类型的沉积矿产,有必要对其成矿机理进行系统研究、总结和归纳。笔者等在对氧化—还原敏感金属元素、生命必需元素和海底热液元素等元素地球化学性质综述的基础上,兼论了它们在结合黄铁矿矿物学对氧化—还原环境、生物生产力和盆地限制性分析方面具体作用;进一步结合新元古代—早古生代扬子板块古环境演化特征,对扬子板块周缘特定时代中特定沉积矿产的分布、成因机理进行分析、总结和归纳;最终得出扬子板块周缘相关沉积矿产,是在全球氧化事件、冰期—间冰期、Rodina大陆裂解大背景下,海洋中成矿金属元素得到长期积累,在特定时代区域性海水—海底热液—生物作用(根据不同矿种各有侧重)影响下,在相关重要元素地球化学性质的控制下、局部区域特殊氧化—还原环境的控制下形成的特定矿产的初步认识。最后,结合相关沉积矿床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下一步解决方案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还原敏感金属元素 生命必需元素 氧化—还原环境判别方法 扬子板块周缘 南华纪—早志留世 沉积矿产
下载PDF
融入思政元素的生物安全与实验室安全课程主题教学模式探索
5
作者 马微 何媛 +3 位作者 李春艳 殷露玮 杨金伟 李力燕 《卫生职业教育》 2024年第23期70-74,共5页
目的探索融入思政元素的生物安全与实验室安全课程创新主题教学方法和途径,增强医学研究生职业道德素质,提升生物安全与实验室生物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达到更好的德育教学效果。方法将2017至2023年我校一年级硕士、博士研究生作为研究对... 目的探索融入思政元素的生物安全与实验室安全课程创新主题教学方法和途径,增强医学研究生职业道德素质,提升生物安全与实验室生物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达到更好的德育教学效果。方法将2017至2023年我校一年级硕士、博士研究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以下方法进行教学:(1)聚焦热点问题,创新主题教学,与时俱进,契合主题有机融入思政元素。(2)运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以研究生为中心。(3)积极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拓展学习内容。(4)建立全过程开放式评价体系。结果(1)不断更新的教学主题开拓了研究生创新思维,拓展知识视野,激发了其专业学习兴趣。传统授课内容单一、枯燥乏味的问题成功得到解决。(2)以研究生为中心的翻转课堂模式,有效解决了传统讲授式教学模式以单向知识传递为主、学生学习主动性不高的问题。(3)挖掘具有医学特色的思政元素,将思政元素与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培养专业能力和人文主义情怀。结论融入思政元素的生物安全与实验室安全课程创新主题教学模式,提高了医学研究生的生物安全与实验室安全意识,使其掌握规范的安全防护方法,有利于培养综合能力,激发人文主义情怀,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安全与实验室安全 医学研究生 思政元素 创新主题教学
下载PDF
基于三维有限元技术解析颈椎斜扳手法作用机制
6
作者 姜雪佳 赵虹飞 +3 位作者 张文霞 王义善 颜纯淳 王从安 《山东中医杂志》 2024年第11期1249-1254,共6页
目的:通过三维有限元分析,探讨颈椎斜扳手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生物力学作用特点,阐明颈椎斜扳手法的即时效应及安全性。方法:选取1名神经根型颈椎病志愿者的颈部影像学资料,以DICOM格式保存,应用MIMICS软件和ANYSY软件构建椎体、... 目的:通过三维有限元分析,探讨颈椎斜扳手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生物力学作用特点,阐明颈椎斜扳手法的即时效应及安全性。方法:选取1名神经根型颈椎病志愿者的颈部影像学资料,以DICOM格式保存,应用MIMICS软件和ANYSY软件构建椎体、椎间盘、椎管等C_(3)~C_(7)颈椎有限元模型,模拟斜扳手法,观察椎间盘应力应变、椎管有效横截面积变化,探讨斜扳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生物力学效应。结果:给予C_(4)~C_(5)椎体向左侧斜扳力时,C_(4)~C_(5)椎间盘应力最大,为5.95×10^(-4)MPa至1.03×10^(2)MPa;C_(3-4)位移变化最明显,最大形变在椎间盘纤维环的左侧偏后位置,为2.43×10^(-1)mm,最小形变在椎间盘纤维环的前侧,为2.08×10^(-3)mm;C_(4)~C_(5)椎管有效横截面积变化最大,增加59.00 mm^(2)。随着模拟手法力学信息的加载,颈椎神经根右侧最大应变逐渐后移,左侧最小应变前移,呈顺时针方向改变。结论:颈椎斜扳手法向健侧的推力对椎间盘的影响最大;斜扳手法可增加椎管有效横截面积,减轻神经根周围组织的张力,缓解受压状况,从而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颈椎斜扳手法 三维有限元分析 生物力学 动作捕捉
下载PDF
Analysis of the Fertilizing and Bioremediation Potential of Leaf Litter Compost Amendment in Different Soils through Indexing Method
7
作者 Sophayo Mahongnao Pooja Sharma +1 位作者 Arif Ahamad Sarita Nanda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2024年第3期265-297,共33页
This research study explored the efficacy of leaf litter compost as a sustainable soil amendment with the objective of promoting soil health and mitigating the accumulation of potentially toxic elements. The investiga... This research study explored the efficacy of leaf litter compost as a sustainable soil amendment with the objective of promoting soil health and mitigating the accumulation of potentially toxic elements. The investigation encompassed the impact of various organic compost amendments, including leaf compost, cow dung manure, kitchen waste compost, municipal organic waste compost, and vermicompost. The study employed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 (ICP-MS) to evaluate soil nutrient levels and concentrations of Potentially Toxic Elements (PTEs) such as arsenic, chromium, cadmium, mercury, lead, nickel, and lithium. The fertilization and bioremediation potential of these compost amendments are quantified using an indexing method. Results indicated a substantial increase in overall nutrient levels (carbon, nitrogen, phosphorus, potassium, and sulfur) in soils treated with leaf compost and other organic composts. Fertility indices (FI) are notably higher in compost-amended soils (ranging from 2.667 to 3.938) compared to those amended with chemical fertilizers (ranging from 2.250 to 2.813) across all soil samples. Furthermore, the mean concentrations of PTE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in soils treated with leaf compost and other organic compost amendments compared to those treated with chemical fertilizers amendments. The assessment through the indexing method revealed a high clean index (CI) for leaf compost amendment (ranging from 3.407 to 3.58), whereas the chemical fertilizer amendment exhibits a relatively lower CI (ranging from 2.78 to 3.20). Consequently, leaf compost and other organic composts exhibit the potential to enhance sustainable productivity, promoting soil health and environmental safety by improving nutrient levels and remediating potentially toxic elements in the soi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Compost Soil Fertility Potentially Toxic Elements BIOREMEDIATION
下载PDF
非胁迫与砷胁迫培养条件下云芝痕量元素ICP-MS含量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夏志兰 陈小红 +4 位作者 王辰雨 吴秋云 王二萍 李戎 谢玲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97-1204,共8页
目的:通过测定不同处理条件下云芝样品中5个痕量元素含量,评估云芝限量重金属元素安全性及其菌丝体砷(As)富集能力。方法:采用ICP-MS分析非胁迫菌丝体、子实体及As胁迫菌丝体3种处理条件下18批云芝样品中5个痕量元素累积差异、元素间相... 目的:通过测定不同处理条件下云芝样品中5个痕量元素含量,评估云芝限量重金属元素安全性及其菌丝体砷(As)富集能力。方法:采用ICP-MS分析非胁迫菌丝体、子实体及As胁迫菌丝体3种处理条件下18批云芝样品中5个痕量元素累积差异、元素间相关性及含量水平,并考察As胁迫下菌丝体对As的富集系数(BCF)。结果:非胁迫条件下培养的18批云芝菌丝体中,DB5菌株中5个痕量元素的总含量较高,As与Cr元素累积量间呈极显著正相关;而非胁迫条件下栽培的子实体中HN04、NX18、NX17菌株累积量较高,As与Cr元素累积量间呈极显著正相关,且As、Cd、Cr、Cu在子实体中累积总量较菌丝体均有提升;As胁迫下所有云芝菌株对中高浓度As均有富集,As平均含量为373.356 mg/kg,富集系数为2.18~12.17。结论:尽管云芝从菌丝体到子实体过程中会加速累积限量重金属元素,但云芝菌丝体和子实体重金属元素安全性不存在较大风险,不过As污染较为严重的环境下培养的云芝可能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芝 砷胁迫 痕量元素 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分析 富集系数
下载PDF
冲击荷载作用下仿生蜂窝夹层梁动态响应数值模拟研究
9
作者 孔祥清 张文萍 +3 位作者 张惠玲 章文姣 李若男 付莹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9-25,34,共8页
为了探究双层夹芯新型仿生蜂窝夹层梁(Bio-inspired Honeycomb Sandwich Beam,BHSB)的抗冲击性能,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其在冲击荷载作用下的三维有限元数值模型,并将数值模拟结果与已有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 为了探究双层夹芯新型仿生蜂窝夹层梁(Bio-inspired Honeycomb Sandwich Beam,BHSB)的抗冲击性能,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其在冲击荷载作用下的三维有限元数值模型,并将数值模拟结果与已有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BHSB在冲击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并与传统蜂窝夹层梁(Honeycomb Sandwich Beam,HSB)进行了对比。同时利用该数值模型进一步分析了冲击荷载作用下橡胶夹芯(夹芯Ⅰ)厚度、材料类型和蜂窝夹芯(夹芯Ⅱ)壁厚等几何参数对BHSB的冲击荷载、能量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与HSB夹芯发生剪切破坏不同,BHSB的破坏主要为上部蒙皮处基体开裂,而夹芯保持完整。与HSB相比,BHSB峰值力高约一倍,且整体变形较小。随夹芯Ⅰ厚度的减小,BHSB抗冲击性能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夹芯Ⅱ壁厚的改变对该结构的冲击荷载有显著影响,而对其能量吸收无明显影响。对比橡胶与PMI泡沫两种不同夹芯Ⅰ材料类型下的BHSB动态响应,可知从抵抗冲击荷载角度,采用橡胶夹芯的BHSB冲击性能优于采用PMI泡沫夹芯的BHSB冲击性能,但从吸能效果方面,后者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生设计 有限元模型 夹层梁 抗冲击 复合材料
下载PDF
基于电化学阻抗谱的致病菌检测传感器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陈涛 许元红 李景虹 《电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0-47,共18页
几千年来,致病菌对人类健康构成了巨大威胁。实现致病菌的实时监测可有效阻止致病菌的传播,从而降低对人类健康的威胁。迄今为止,已有电化学、光学、压电和量热等多种技术用于细菌的检测。其中,基于电化学阻抗技术的传感器由于其成本低... 几千年来,致病菌对人类健康构成了巨大威胁。实现致病菌的实时监测可有效阻止致病菌的传播,从而降低对人类健康的威胁。迄今为止,已有电化学、光学、压电和量热等多种技术用于细菌的检测。其中,基于电化学阻抗技术的传感器由于其成本低、读取时间短、重现性好、设备便携等优点,在实时细菌检测中展现出了巨大的应用潜力。本文主要综述了近三年来电化学阻抗技术在细菌传感中的典型应用。众所周知,电极材料在基于电化学阻抗的传感器的构建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为细菌生物识别元件的固定化,以及所制备的传感器的灵敏度、经济性和便携性都主要取决于电极材料。因此,为了向新入行的研究人员提供基于不同电极材料制备电化学阻抗传感器清晰的制备过程,我们尝试根据不同的电极平台对基于电化学阻抗技术的传感器进行分类。此外,还讨论了目前的难点、未来的应用方向和前景。我们希望通过本文的综述,能够为刚进入该领域的研究人员开展基于电化学阻抗技术,制备快速、灵敏、准确地检测多种致病菌的传感器研究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阻抗谱 致病菌检测 生物识别元件 电极材料
下载PDF
斜向冲击荷载作用下仿生蜂窝夹层梁动态响应数值模拟研究
11
作者 张文萍 孔祥清 +3 位作者 张惠玲 章文姣 李若男 付莹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7-22,31,共7页
为探究双层夹芯新型仿生蜂窝夹层梁(Bio-inspired Honeycomb Sandwich Beam, BHSB)低速倾斜冲击下力学响应特性,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三维有限元数值模型,并将数值模拟结果与已有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 为探究双层夹芯新型仿生蜂窝夹层梁(Bio-inspired Honeycomb Sandwich Beam, BHSB)低速倾斜冲击下力学响应特性,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三维有限元数值模型,并将数值模拟结果与已有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冲击角度对BHSB的损伤模式、接触力峰值、接触时间、吸能的影响,同时利用该数值模型进一步探讨不同冲击能量下BHSB斜向冲击力学性能,分析了斜向冲击荷载下BHSB的失效模式及破坏机理。结果表明:随冲击角度的增加,峰值荷载降低2%~4%,能量吸收减小23%~52%,同时损伤区域减小,接触时间延长;随冲击能量的提高,BHSB损伤加重,峰值荷载增大20%~42%,能量吸收效率由59%增至83%。冲击角度及冲击能量对仿生蜂窝夹层结构斜向冲击性能数值分析的影响规律可为类似结构的实际应用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生设计 有限元模型 夹层梁 斜向冲击 复合材料
下载PDF
生物基尼龙玻纤材料在汽车镜座支架上的应用
12
作者 付雪梅 韦啸 +2 位作者 王志白 胡数松 尹鸿 《汽车实用技术》 2023年第24期125-130,共6页
文章简要概述了后视镜的结构及构造,为响应国家的节能环保提倡,采用新型生物基尼龙玻纤复合材料取代常用的铝合金材料,对镜座支架做了全新的网格状设计。并利用常用的有限元仿真软件对后视镜总成进行模态分析,以验证材料的可靠性和设计... 文章简要概述了后视镜的结构及构造,为响应国家的节能环保提倡,采用新型生物基尼龙玻纤复合材料取代常用的铝合金材料,对镜座支架做了全新的网格状设计。并利用常用的有限元仿真软件对后视镜总成进行模态分析,以验证材料的可靠性和设计的合理性。在已生产的成品基础上,对材料进行变更,设定生物基尼龙玻纤材料与铝合金材料为前提条件,比较两者模态分析结果。结果显示模态分析结果相差无几的情况下,本方案的材料成本更低,制造环节更加简化,有利于缩短制造周期、降低制造过程成本,并且模具设计方式及工艺手段更丰富,为产品结构复杂性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基材料 镜座支架 有限元 模态分析
下载PDF
北方冬麦区小麦品种籽粒主要矿物质元素含量分布及其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93
13
作者 张勇 王德森 +1 位作者 张艳 何中虎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871-1876,共6页
【目的】小麦品种籽粒铁和锌等微量营养元素含量研究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来自北京、河北、河南、山东、山西和陕西等6省区240个小麦品种和高代品系于1997~1998年度种植在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农场试验田,收获后... 【目的】小麦品种籽粒铁和锌等微量营养元素含量研究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来自北京、河北、河南、山东、山西和陕西等6省区240个小麦品种和高代品系于1997~1998年度种植在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农场试验田,收获后分析籽粒中包括铁、锌、锰、铜等微量元素和钙、镁、钾、磷、硫等常量元素在内的主要矿物质元素含量。【结果】品种间各微量和常量矿物质元素含量均存在明显差异。微量元素中,铁平均含量最高,为41.9mg·kg-1;铜含量最低,为5.54mg·kg-1。常量元素中,钾平均含量最高,达4747mg·kg-1;钙含量最低,为465mg·kg-1。除镁和硫元素外,其它各元素含量变幅均较大。不同地区来源品种籽粒中的矿物质元素含量差别较大,北京和山东品种铁、锌、铜等微量元素含量较高,河北和山东品种钙、镁、磷等常量元素含量较高,河南品种大部分微量和常量元素含量都较低。籽粒中铁和锌(r=0.630)、镁与磷(r=0.571)、镁与硫(r=0.521)、锌与磷(r=0.502)、磷与硫(r=0.537)等元素含量间相关系数均较高,达0.001显著水平,表明可以同时提高小麦籽粒中铁、锌和磷等矿物质元素的含量。【结论】铁和锌等元素含量高的品种(系)间存在明显的亲源关系,说明在育种中通过选择或选用矿物质元素含量高的亲本可以提高矿物质元素的含量。并指出现阶段应进一步从中国现有小麦品种特别是各地主栽品种中筛选矿物质元素特别是铁和锌含量高的基因型,以经济有效地直接或间接利用这些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小麦 籽粒 矿物质元素 生物强化
下载PDF
中医学视角下城市物质空间的生命要素探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金广君 蔡瑞定 金敬思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5-42,共8页
通过借鉴中医学整体观和生命观的相关理论,从认识城市有机体的生命属性入手,发现并提炼能够产生和传递城市运营所需各种能量的生命要素:廊道和功能体。阐释了其多层级、多性质和多形态的特点,提出了功能体有动力、廊道成系统、敏感点有... 通过借鉴中医学整体观和生命观的相关理论,从认识城市有机体的生命属性入手,发现并提炼能够产生和传递城市运营所需各种能量的生命要素:廊道和功能体。阐释了其多层级、多性质和多形态的特点,提出了功能体有动力、廊道成系统、敏感点有活力的疏通策略,旨在促进城市各种能量的有机循环,从而维护城市的健康与安全,提高城市生活的效率与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学 城市物质空间 生命要素 廊道 功能体
下载PDF
戴维斯站区与长城站区企鹅粪土层生物标型元素的确定与比较 被引量:4
15
作者 黄涛 孙立广 +1 位作者 吴自军 王玉宏 《极地研究》 CAS CSCD 2007年第4期247-254,共8页
在中国第22次南极考察(2005/2006)期间,采集了东南极戴维斯站区加德纳岛(GardnerIsland)上一根含企鹅粪的沉积泥芯。分析测试了该沉积物、新鲜企鹅粪和当地基岩中部分化学元素的含量。对元素进行聚类分析并结合对比新鲜企鹅粪、基岩中... 在中国第22次南极考察(2005/2006)期间,采集了东南极戴维斯站区加德纳岛(GardnerIsland)上一根含企鹅粪的沉积泥芯。分析测试了该沉积物、新鲜企鹅粪和当地基岩中部分化学元素的含量。对元素进行聚类分析并结合对比新鲜企鹅粪、基岩中的部分元素含量特征后得出,该粪土沉积的生物标型元素组合包括P、Se、F、S、As、Cu和Sr等7种元素。这与西南极阿德雷岛企鹅粪土层的生物标型元素组合是基本一致的。在此基础上,对东、西南极企鹅粪土层的生物标型元素进行了优选,得出东南极优选生物标型元素为P和Se,西南极则为F、P和S。这为探讨东南极企鹅数量变化及东、西南极企鹅数量变化的对比研究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戴维斯站 东南极 西福尔丘陵 企鹅粪土 生物标型元素
下载PDF
普通小麦品种籽粒矿质元素含量分析 被引量:19
16
作者 郭明慧 裴自友 +2 位作者 温辉芹 王仕稳 辻本壽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8期41-44,共4页
山西省中部地区是山西小麦生产的重要地区,了解该区当前主栽小麦品种和骨干亲本的籽粒中矿物元素含量的基因型特点,对进一步选育富含铁、锌等元素的新品种具有指导作用。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仪(ICP-AES)分析了17个小麦品种的铁... 山西省中部地区是山西小麦生产的重要地区,了解该区当前主栽小麦品种和骨干亲本的籽粒中矿物元素含量的基因型特点,对进一步选育富含铁、锌等元素的新品种具有指导作用。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仪(ICP-AES)分析了17个小麦品种的铁、锌、锰和铜元素含量。结果表明,供试材料中4种元素含量的变化范围较大,铁、锌、锰和铜的平均含量分别为38.19mg/kg、29.30mg/kg、38.44mg/kg和6.89mg/kg。其中,‘河东乌麦526’、‘京冬8号’和‘冬黑10号’的铁含量大于45mg/kg,‘太10604’的锌含量最高为42.98mg/kg,‘河东乌麦526’和‘冬黑10号’锰含量高于45mg/kg,‘晋麦66’和‘冬黑10号’铜的含量较高,均高于8.50mg/kg。籽粒中锰与铁、锰和锌元素含量间呈显著相关,其中锰和锌含量间呈极显著相关,相关系数为0.69,其他各元素间相关不显著。可以从小麦主栽品种中筛选高矿质元素含量的基因型,‘河东乌麦526’、‘京冬8号’、‘冬黑10号’和‘太10604’4个品种可作为进行籽粒富含铁、锌矿质营养小麦遗传改良的亲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籽粒 矿物质元素 生物强化
下载PDF
食(药)用菌中重金属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6
17
作者 邢增涛 王晨光 +1 位作者 潘迎捷 江汉湖 《食用菌学报》 2000年第2期58-64,共7页
详细论述了重金属元素铅 (Pb)、镉 (Cd)、砷 (As)、汞 (Hg)、银 (Ag)等在食 (药 )用菌中的含量、分布、富集机理、富集途径等方面的研究情况 ,以及食 (药 )用菌中存在重金属元素的潜在危害 ,并指出食 (药 )用菌富集重金属现象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食用菌 重金属 生物富集 危害性
下载PDF
生物融合式康复机构及其应用 被引量:13
18
作者 边辉 赵铁石 +2 位作者 田行斌 李丹 潘旺 《机器人》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70-477,共8页
按照机械与人体不同的相互作用关系对康复器械的机构进行分类,提出了生物融合式康复机构的概念并介绍了其特征.在分析踝关节及其现有康复器机构特征的基础上,应用生物融合式康复机构的概念设计了一种含有弹性元件的并联踝关节康复机构,... 按照机械与人体不同的相互作用关系对康复器械的机构进行分类,提出了生物融合式康复机构的概念并介绍了其特征.在分析踝关节及其现有康复器机构特征的基础上,应用生物融合式康复机构的概念设计了一种含有弹性元件的并联踝关节康复机构,该机构可以实现踝关节内翻/外翻、背屈/跖屈、外展/内收康复运动,还可以对踝关节进行牵引.分析了该机构的输出自由度、结构自由度和驱动合理性.计算了踝关节在康复运动过程中机械驱动和生物驱动的输入量,以及两组驱动给定后踝关节的姿态.以对踝关节进行背屈/跖屈康复训练为例,给出该机构机械分支受力和机械驱动随踝关节姿态变化的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机构 踝关节 并联机构 弹性元件 生物融合
下载PDF
生物识别元件功能化微纳米磁性材料在真菌毒素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9
作者 沈骏 熊勇华 +1 位作者 许恒毅 郭亮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28-233,共6页
真菌毒素是真菌产生的一类强毒性次级代谢产物,可通过食品或食物链危害人类的健康。建立快速、准确、灵敏的检测方法是控制真菌毒素危害的有效手段之一。功能化微纳米磁性材料因具有超顺磁性、比表面积大等特性,近年来在建立样品前处理... 真菌毒素是真菌产生的一类强毒性次级代谢产物,可通过食品或食物链危害人类的健康。建立快速、准确、灵敏的检测方法是控制真菌毒素危害的有效手段之一。功能化微纳米磁性材料因具有超顺磁性、比表面积大等特性,近年来在建立样品前处理新方法及生物传感器分析等领域的应用日益增多。本文在概述真菌毒素传统检测方法及微纳米磁性材料特点的基础上,综述近期生物识别元件功能化微纳米磁性材料在样品前处理及利用生物传感器高灵敏快速检测真菌毒素中的应用,并对其发展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纳米材料 生物识别元件 真菌毒素
下载PDF
稀土元素在土壤-小麦体系中的迁移和分馏特征 被引量:15
20
作者 丁士明 梁涛 +1 位作者 王立军 孙琴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19-523,共5页
通过观察土施和喷施两种条件下稀土元素从土壤向植物迁移过程中生物富集系数(Ax)大小和分布变化,研究了农用稀土在土壤-小麦体系中的迁移和分馏特征。结果表明,土施和喷施都存在一“效应期”,受稀土微肥成分的影响,在“效应期内植株有... 通过观察土施和喷施两种条件下稀土元素从土壤向植物迁移过程中生物富集系数(Ax)大小和分布变化,研究了农用稀土在土壤-小麦体系中的迁移和分馏特征。结果表明,土施和喷施都存在一“效应期”,受稀土微肥成分的影响,在“效应期内植株有富集轻稀土的特征。在外源稀土影响较小时,小麦不同部位对稀土元素的富集具有不同的特点,根部稀土元素未出现分馏,但地上各部位出现Eu正异常,其中籽粒又有富集重稀土元素的特征。根据Eu异常值(δEu')的变化,初步确定稀土元素Eu在土壤-小麦体系迁移过程中发生分馏强弱的不同地上部位顺序为:茎≥籽粒>叶。利用相同方法对其他植物的研究表明,植物对稀土元素的富集模式因种类和生长环境的差异可能有很大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元素 土壤 小麦 生物迁移 分馏特征 生物富集系数 稀土微肥成分 富集模式 生长环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