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emporal variation in biodeposit organic content and sinking velocity in long-line shellfish culture 被引量:1
1
作者 任黎华 张继红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5期985-991,共7页
We measured the organic content and sinking velocities of biodeposits from two scallop species(Chlamys farreri,Patinopecten yessoensis) and abalone(Haliotis discus hannai) that were cultured on suspended long-lines.Me... We measured the organic content and sinking velocities of biodeposits from two scallop species(Chlamys farreri,Patinopecten yessoensis) and abalone(Haliotis discus hannai) that were cultured on suspended long-lines.Measurements were conducted every two months from April 2010 to February 2011.The shellfish were divided into three size groups(small,middle,and big sizes).At each sample point,we assessedbiodeposit organic content,average sinking velocity,the frequency distribution of sinkingvelocities,an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organic content and sinking velocity.The organic content of biodeposits varied significantly among months(P<0.05) and the pattern of change varied among species.Sinking velocities varied significantly,ranging from <0.5 cm/s to >1.9 cm/s.The sinking velocities of biodeposits from C.farreri and P.yessoensis were 0.5-1.5 cm/s and from H.discus hannai were <0.7 cm/s.The organic content was significantly negatively correlated to the sinking velocity of biodeposits in C.farreri(P<0.001) and P.yessoensis(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deposit organic content SHELLFISH sinking velocity
下载PDF
桑沟湾栉孔扇贝生物沉积的现场测定 被引量:21
2
作者 周毅 杨红生 +4 位作者 毛玉泽 袁秀堂 张涛 刘鹰 张福绥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0-44,共5页
运用沉积物捕集器于桑沟湾对栉孔扇贝 (Chlamysfarreri)的生物沉积进行了现场测定 ,以评价贝类养殖对近岸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 :桑沟湾栉孔扇贝具有相当高的生物沉积速率。壳高 68 1~77 9mm、软体干重 2 75~ 3 91g的栉孔扇贝 ... 运用沉积物捕集器于桑沟湾对栉孔扇贝 (Chlamysfarreri)的生物沉积进行了现场测定 ,以评价贝类养殖对近岸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 :桑沟湾栉孔扇贝具有相当高的生物沉积速率。壳高 68 1~77 9mm、软体干重 2 75~ 3 91g的栉孔扇贝 ,其生物沉积速率为 0 93~ 6 97g ind·d,平均 3 99g ind·d ;而壳高 40 8~ 67 4mm、软体干重 0 5 9~ 1 85g的栉孔扇贝生物沉积速率的变化范围为 0 5 2~ 6 42g ind·d,平均为 2 3 8g ind·d ;另外 ,壳高为 2 5 8~ 2 8 3mm、软体干重 0 1 2~ 0 1 7g的栉孔扇贝 ,其生物沉积速率在2 0 0 2年的 1 1和 1 2月以及 2 0 0 3年的 1月分别为 0 74、1 1 1和 0 1 5g ind·d。在桑沟湾 ,影响栉孔扇贝生物沉积的主要因素包括水温、悬浮颗粒物、扇贝个体大小和年龄。高密度、大规模的近岸浅海贝类养殖所产生的大量生物沉积物可能会对海区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环境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栉孔扇贝 生物沉积 桑沟湾 生态环境
下载PDF
应用生物扰动实验系统(Annular Flux System)研究双壳类生物沉降作用 被引量:22
3
作者 张志南 周宇 +1 位作者 韩洁 于子山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2000年第2期270-276,共7页
利用不锈钢环形采泥器 ,在胶州湾潮间带沿天然断面选取典型站位 ,现场采取无扰动沉积物样品 ,应用生物扰动实验系统 (Annular Flux System) ,选用菲律宾蛤仔 (Ruditapes philippinarum)和缢蛏 (Sinonovacula constricta) ,在实验室内进... 利用不锈钢环形采泥器 ,在胶州湾潮间带沿天然断面选取典型站位 ,现场采取无扰动沉积物样品 ,应用生物扰动实验系统 (Annular Flux System) ,选用菲律宾蛤仔 (Ruditapes philippinarum)和缢蛏 (Sinonovacula constricta) ,在实验室内进行实验。结果表明 :菲律宾蛤仔个体的生物沉降率平均为 0 .15g/ m2 · h· ind,平均净生物沉降率为自然颗粒沉降率的 3.0 5倍 ;缢蛏个体的生物沉降率平均为 0 .2 9g/ m2·h· ind,平均净生物沉降率为自然颗粒沉降率的 2 .6 3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扰动 实验系统 生物沉降 胶州湾 双壳类
下载PDF
刺参对筏式养殖海区生物沉积物清除作用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刘石林 杨红生 +2 位作者 周毅 张涛 袁秀堂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21-24,共4页
室内模拟研究了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湿体质量13.94 g±2.92 g),对养殖海区生物沉积物和海带粉不同配比饵料的摄食、吸收及其生长,评价了刺参对筏式养殖海区生物沉积物的清除作用。实验共设5个饵料配比组,即纯海带(A组),25... 室内模拟研究了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湿体质量13.94 g±2.92 g),对养殖海区生物沉积物和海带粉不同配比饵料的摄食、吸收及其生长,评价了刺参对筏式养殖海区生物沉积物的清除作用。实验共设5个饵料配比组,即纯海带(A组),25%沉积物+75%海带(B组),50%沉积物+50%海带(C组),75%沉积物+25%海带(D组)以及纯沉积物(E组)。在海水温度6-16℃条件下,刺参摄食率随沉积物含量的增加明显增大,A组与E组分别出现刺参日摄食率的最小值(0.88%/d)和最大值(9.34%/d);D组刺参日瞬时生长率和对饵料的吸收效率最高,分别为:1.67%/d和48.3%;A组刺参吸收效率虽然较高,但摄食率和瞬时生长率最低;E组刺参的吸收效率出现负值,但刺参生长效果明显。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刺参清除浅海筏式养殖海区生物沉积物生态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参(Aposticho pusjaponicus) 生物沉积物 海带粉 摄食率 吸收效率 瞬时生长率
下载PDF
桑沟湾长牡蛎生物沉积物对环境底质影响的同位素证据 被引量:5
5
作者 任黎华 张继红 +3 位作者 牛亚丽 张义涛 李加琦 张明亮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79-85,共7页
贝类通过生物沉积作用加速了养殖海区水体中的颗粒物质向海底的输送。在桑沟湾中筏式养殖的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将大量的有机物以生物沉积物(真粪和假粪)的形式排向养殖区海底。为完成对桑沟湾筏式养殖长牡蛎生物沉积物对环境底... 贝类通过生物沉积作用加速了养殖海区水体中的颗粒物质向海底的输送。在桑沟湾中筏式养殖的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将大量的有机物以生物沉积物(真粪和假粪)的形式排向养殖区海底。为完成对桑沟湾筏式养殖长牡蛎生物沉积物对环境底质影响的量化研究,作者通过在桑沟湾内不同的海区设置采样点(5个养殖区,3个对照点),对采样点SG 2与SG 6两个点的长牡蛎生物性沉积物与海区悬浮颗粒物进行了稳定同位测定及有机物来源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选取的采样点沉积物稳定碳氮同位素丰度集中于δ^(13)C–22.82‰~–21.62‰,δ^(15)N 4.73‰~6.21‰。在SG 2点的悬浮颗粒物中,长牡蛎生物性沉积物贡献有机物占9.95%,对照区沉积物与SG 2区沉积物贡献分别为54.19%和35.86%。在典型的采样点,稳定同位素法能较准确地量化出各有机物来源的贡献比例。以SG C点为对照,其余7个采样点长牡蛎生物性沉积物有机物贡献在4.06%~28.64%,平均贡献率为13.96%±8.62%,牡蛎养殖已经对桑沟湾底质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同位素 δ13C δ15N 生物沉积物 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
下载PDF
栉孔扇贝生理生态学特征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4
6
作者 周毅 杨红生 张福绥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2期227-233,共7页
基于近年发展起来的生物沉积法 ,在烟台四十里湾养殖海区采用室内大型流水系统对栉孔扇贝的滤水率、吸收率和生态效率等生理生态学参数进行了测定 ,并探讨了它们与养殖密度与食物可获得性的关系 .栉孔扇贝滤水率 (平均 3 .65L·ind-... 基于近年发展起来的生物沉积法 ,在烟台四十里湾养殖海区采用室内大型流水系统对栉孔扇贝的滤水率、吸收率和生态效率等生理生态学参数进行了测定 ,并探讨了它们与养殖密度与食物可获得性的关系 .栉孔扇贝滤水率 (平均 3 .65L·ind-1·h-1)与扇贝放养密度和饵料浓度无显著关系 ,而栉孔扇贝摄食率随放养密度的升高而降低 ,与POM呈正相关 .扇贝对食物的吸收效率较高 (平均 75 .9% ) ,这与低饵料浓度有关 .扇贝氨基酸泄漏所损失的能量高于排氨的能量损失 .扇贝的生长余力 (SFG)、总生长效率 (K1)和净生长效率 (K2 )均与饵料浓度呈正相关 .扇贝对氮的总生态效率 (平均 9.9% )高于对碳 (平均 5 .9% )和磷 (平均 4.1% ) .在氮的预算中 ,如果仅考虑NH4 + N的排泄 ,而忽视其它形态氮的排泄 ,将会产生较大偏差 (平均约 2 0 % ) .贝壳不管在能量预算还是在元素预算中都不应该被忽视 .在沿岸养殖海域 ,栉孔扇贝通过大量的滤水摄食、生长、排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栉孔扇贝 生理生态学特征 实验研究 生物沉积法 元素收支 滤水率
下载PDF
太平洋牡蛎生物沉积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王俊 姜祖辉 陈瑞盛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44-349,共6页
2001年3-9月,在自然养殖状态下对太平洋牡蛎的生物沉积及其对物质输运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太平洋牡蛎能加速海洋中颗粒物质的沉积,太平洋牡蛎的生物沉积率分别为小个体(壳长80~95mm)26.3~69.9mg·ind-1·d-1,中等个体... 2001年3-9月,在自然养殖状态下对太平洋牡蛎的生物沉积及其对物质输运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太平洋牡蛎能加速海洋中颗粒物质的沉积,太平洋牡蛎的生物沉积率分别为小个体(壳长80~95mm)26.3~69.9mg·ind-1·d-1,中等个体(壳长95~110mm)37.5~83.7mg·ind-1·d-1和大个体(壳长110~125mm)44.1~103.7mg·ind-1·d-1。太平洋牡蛎的生物沉积与其壳长呈正相关线性关系,与其干组织重呈正相关的指数关系,而单位重量的生物沉积则与壳长和干组织重分别为负相关的线性和幂指数关系。海水温度和环境中饵料数量是影响太平洋牡蛎的生物沉积的重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洋牡蛎 生物沉积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厚壳贻贝的同化率及其生物沉积作用 被引量:13
8
作者 王俊 姜祖辉 陈瑞盛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50-155,共6页
2001年3~9月在青岛海区自然养殖状态下,利用沉积物收集器测定厚壳贻贝(Mytiluscrassitesta)的生物沉积及其对物质的输运,并采用灰分比例法计算厚壳贻贝的同化率。结果显示,厚壳贻贝的同化率分别为:小个体(壳长42~49mm)43 2%~59 9%、... 2001年3~9月在青岛海区自然养殖状态下,利用沉积物收集器测定厚壳贻贝(Mytiluscrassitesta)的生物沉积及其对物质的输运,并采用灰分比例法计算厚壳贻贝的同化率。结果显示,厚壳贻贝的同化率分别为:小个体(壳长42~49mm)43 2%~59 9%、中等个体(壳长54~60mm)41 3%~56 1%、大个体(壳长65~74mm)47 6%~53 5%,平均值分别为51 6%、49 5%和52 5%。厚壳贻贝通过生物沉积作用加速海洋中颗粒物质的沉积,生物沉积率随个体的增大而增加,呈正相关关系,分别为:小个体[(42 3±4 4)~(77 9±10 8)]mg·ind-1·d-1,中等个体[(68 5±5 8)~(134 1±12 7)]mg·ind-1·d-1和大个体[(83 4±10 4)~(167 1±10 8)]mg·ind-1·d-1。海水温度和环境中饵料数量是影响厚壳贻贝的生物沉积的重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壳贻贝 同化率 生物沉积
下载PDF
细菌诱导碳酸钙沉积修复混凝土裂缝 被引量:33
9
作者 李沛豪 屈文俊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64-70,共7页
提出生物沉积修复混凝土裂缝的方法,通过XRD、SEM、混凝土抗压及抗弯试验,研究细菌诱导碳酸钙晶体在混凝土表层沉积的晶相、微观形貌及生物沉积对混凝土裂缝的修复效果。结果表明:沉积晶体的晶相为方解石和球文石;对于菌种Sporosarcina ... 提出生物沉积修复混凝土裂缝的方法,通过XRD、SEM、混凝土抗压及抗弯试验,研究细菌诱导碳酸钙晶体在混凝土表层沉积的晶相、微观形貌及生物沉积对混凝土裂缝的修复效果。结果表明:沉积晶体的晶相为方解石和球文石;对于菌种Sporosarcina pasteurii,Ca2+源影响沉积晶体的晶相类型,Ca2+浓度影响沉积晶体的形貌和尺寸,沉积晶体在混凝土表层形成了有效的防护层;混凝土裂缝经生物沉积修复后,抗压强度随裂缝深度增加而增加,最大增加了15.3%;梁试件跨中极限荷载随裂缝深度增加而减小,极限荷载最大增加了8.5%,浅层裂缝恢复效果较深层裂缝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 生物沉积 生物修复 混凝土 裂缝 抗压强度
下载PDF
贝类养殖对海湾生态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76
10
作者 季如宝 毛兴华 朱明远 《黄渤海海洋》 CSCD 1998年第1期21-27,共7页
本文描述了海水养殖贝类生态的主要特点,重点讨论了高密度贝类生物沉降过程以及对浮游植物的摄食控制等过程的生态效应。通过文献综述和个例分析,论述了贝类养殖对海湾生态系统的影响。本研究对贝类养殖业持续发展及沿海环境的保护均... 本文描述了海水养殖贝类生态的主要特点,重点讨论了高密度贝类生物沉降过程以及对浮游植物的摄食控制等过程的生态效应。通过文献综述和个例分析,论述了贝类养殖对海湾生态系统的影响。本研究对贝类养殖业持续发展及沿海环境的保护均具有重要意义,文中还就今后的研究及方法学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类 养殖 生物沉降过程 摄食控制 生态系统
下载PDF
浅水区(潮间带)滤食性贝类生物沉积的现场测定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鹏 周毅 +3 位作者 王峰 张晓梅 刘炳舰 杨红生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53-258,共6页
2012年7月,在荣成天鹅湖用自行研制的沉积物捕集器现场测定底内动物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和底上动物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的生物沉积速率,以建立潮间带贝类生物沉积的现场测定方法,并评价两种贝类对潮间带生态环境... 2012年7月,在荣成天鹅湖用自行研制的沉积物捕集器现场测定底内动物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和底上动物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的生物沉积速率,以建立潮间带贝类生物沉积的现场测定方法,并评价两种贝类对潮间带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组内沉积物重量差异不显著,处理组与对照组的沉积物重量差异显著(F=58.047,P=0.000),测得的生物沉积速率与文献具有可比性,因此可以推测新型生物沉积物捕集器适用于浅水区(潮间带),能够准确测定生物沉积速率。在平均水温18.8°C条件下,菲律宾蛤仔和长牡蛎都具有较高的生物沉积速率。壳长(25.0±1.5)mm、软体干重(0.12±0.03)g的菲律宾蛤仔生物沉积速率为(44.92±4.12)mg/(ind·d);壳长(29.8±1.3)mm、软体干重(0.23±0.05)g的菲律宾蛤仔生物沉积速率为(54.84±7.77)mg/(ind·d);壳长(98.8±14.1)mm、软体干重(3.94±0.66)g的长牡蛎生物沉积速率为(1069.01±212.24)mg/(ind·d)。作为天鹅湖海区两种典型贝类,据估算,每平方米面积内的蛤仔和长牡蛎每天分别将29.9g、15.0g的悬浮颗粒物通过滤食和排粪沉积到底层,增强了水层-底栖系统的耦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间带 沉积物捕集器 生物沉积 菲律宾蛤仔(Ruditape sphilippinarum) 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
下载PDF
文蛤的生物沉积和呼吸排泄过程及其在双台子河口水层-底栖系统中的耦合作用 被引量:7
12
作者 张安国 袁秀堂 +4 位作者 侯文久 陈卫新 赵凯 巴福阳 张作振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2期6573-6582,共10页
为揭示河口埋栖性双壳贝类优势种类在水层——底栖系统中的生态耦合作用,利用生物沉积物捕集器和封闭式代谢瓶,于双台子河口现场研究了文蛤主要生理生态过程如生物沉积速率、耗氧率、排氨率和排磷率的季节变化。结果表明,文蛤的生物沉... 为揭示河口埋栖性双壳贝类优势种类在水层——底栖系统中的生态耦合作用,利用生物沉积物捕集器和封闭式代谢瓶,于双台子河口现场研究了文蛤主要生理生态过程如生物沉积速率、耗氧率、排氨率和排磷率的季节变化。结果表明,文蛤的生物沉积速率、耗氧率、排氨率及排磷率均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夏季最高,冬季最低。二龄及三龄文蛤个体的生物沉积速率周年变化分别为0.02—0.30 g-1个-1d-1、0.06—0.60 g-1个-1d-1;耗氧率变化分别为0.45—16.64 mg-1个-1d-1、1.03—30.51 mg-1个-1d-1;排氨率季节变化分别为0.001—0.14 mg-1个-1d-1、0.002—0.28 mg-1个-1d-1;排磷率季节变化分别为0.002—0.069 mg-1个-1d-1、0.003—0.16 mg-1个-1d-1。文蛤的生物沉积速率及呼吸排泄速率均受龄期制约:在同一季节,文蛤的单位个体生物沉积速率及呼吸和排泄速率均表现为二龄<三龄。方差分析显示,季节、龄期及两者交互作用对文蛤生物沉积速率、耗氧率、排氨率及排磷率均有显著影响。基于不同季节双台子河口文蛤生物量(0.67个/m2、2.4 g/m2),估算出文蛤种群每年向该河口排放大约5321.90 t生物沉积物(干重)、1.43 t NH+4-N和0.93 t PO3-4-P,并且消耗大约221.59 t O2。研究结果表明,文蛤通过生物沉积及呼吸排泄作用,大大加强了双台子河口沉积物-水界面的物质交换通量,在双台子河口水层-底栖系统耦合作用中扮演着重要生态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蛤 生物沉积 呼吸 排泄 水层-底栖耦合 双台子河口
下载PDF
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对潮间带水层-沉积物界面颗粒通量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6
13
作者 韩洁 张志南 于子山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723-729,共7页
研究利用中型生物扰动系统 (AFS)对胶州湾薛家岛潮间带菲律宾蛤仔 (Ruditapesphilippinarum)养殖断面和非养殖断面的中潮和低潮 4个站位的生物沉降和沉积物的再悬浮过程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生物沉降作用与大型滤食性双壳类动物 -菲律宾... 研究利用中型生物扰动系统 (AFS)对胶州湾薛家岛潮间带菲律宾蛤仔 (Ruditapesphilippinarum)养殖断面和非养殖断面的中潮和低潮 4个站位的生物沉降和沉积物的再悬浮过程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生物沉降作用与大型滤食性双壳类动物 -菲律宾蛤仔的丰度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r=0 .984 ,P<0 .0 5 ) ,养殖断面的生物沉降作用要明显地大于非养殖断面。在菲律宾蛤仔的低密度区 ,生物沉降的作用小于自然沉降 ,而在其养殖的高密度区 ,生物沉降率约为自然沉降率的4倍。薛家岛潮间带沉积物的临界侵蚀速率为 17.4~ 2 0 .4 cm/ s。沉积物的稳定性与所测生物因子的关系不密切 (P>0 .0 5 )。作者推测两个断面中潮站位沉积物的相对易侵蚀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扰动系统 菲律宾蛤仔 生物沉降 沉积物再悬浮 临界侵蚀速率 胶州湾 潮间带
下载PDF
栉孔扇贝生物沉积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王俊 姜祖辉 陈瑞盛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25-230,共6页
2001年3~9月,在自然养殖状态下对栉孔扇贝(Chlamysfarreri)的生物沉积及其对物质输运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栉孔扇贝能加速海洋中颗粒物质的沉积,生物沉积率分别为:小个体(壳长30~40mm)72.31~109.85mg·ind-1·day-1、... 2001年3~9月,在自然养殖状态下对栉孔扇贝(Chlamysfarreri)的生物沉积及其对物质输运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栉孔扇贝能加速海洋中颗粒物质的沉积,生物沉积率分别为:小个体(壳长30~40mm)72.31~109.85mg·ind-1·day-1、中等个体(壳长50~60mm)103.49~207.77mg·ind-1·day-1和大个体(壳长60~70mm)120.05~237.65mg·ind-1·day-1。栉孔扇贝的生物沉积与其壳长呈正相关线性关系,与其干组织重呈正相关的指数关系,而单位重量的生物沉积则与壳长和干组织重分别为负相关的线性和幂指数关系。海水温度和环境中饵料数量是影响栉孔扇贝的生物沉积的重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栉孔扇贝 生物沉积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应用于贝类生理生态学研究的生物沉积法 被引量:8
15
作者 周毅 杨红生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74-76,F004,共4页
Biodeposition method, a recently developed method used in studies on physio-ec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bivalval mollusks, including clearance rate (CR), ingestion rate (IR), absorption efficiency (AE) and energy bu... Biodeposition method, a recently developed method used in studies on physio-ec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bivalval mollusks, including clearance rate (CR), ingestion rate (IR), absorption efficiency (AE) and energy budget, is reviewed in this paper. The method estimates feeding and absorption rates through measurements of suspended particles and biodeposit production. The main assumption of this method is that ingested particulate inorganic matter can be used as an inert tracer of feeding and digestive processes. The method is based on feeding responses that are integrated over long time scales, reducing the variability on the measurements affecting growth parameters associated to instantaneous respon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理生态学 生物沉积法 双壳贝类 研究方法
下载PDF
亚热带养殖海湾皱瘤海鞘生物沉积的现场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闫家国 齐占会 +3 位作者 田梓杨 史荣君 张汉华 黄洪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900-1906,共7页
皱瘤海鞘是亚热带海域分布最广和数量最多的附着生物种类之一。2012年1月—7月在典型的亚热带养殖海湾-大亚湾大鹏澳海域,利用沉积物捕集器现场测定了皱瘤海鞘(Styela plicata)的生物沉积速率,并测定了生物沉积物中有机物(OM)、总碳(TC... 皱瘤海鞘是亚热带海域分布最广和数量最多的附着生物种类之一。2012年1月—7月在典型的亚热带养殖海湾-大亚湾大鹏澳海域,利用沉积物捕集器现场测定了皱瘤海鞘(Styela plicata)的生物沉积速率,并测定了生物沉积物中有机物(OM)、总碳(TC)、总氮(TN)、有机碳(OC)和有机氮(ON)含量。结果显示:皱瘤海鞘的生物沉积速率变化范围为每天145.5—1011.8mg/个,平均每天516.0mg/个,海鞘的生物沉积速率变化范围为每天154.8—1065.8 mg/g干重,平均每天463.3 mg/g干重。海鞘生物沉积物中OM、TC、OC、TN和ON含量分别为14.38%、10.80%、2.87%、3.06%和0.86%,高于自然沉积物中的含量,分别为13.39%、7.36%、2.32%、2.29%和0.67%。其中TC和ON含量要显著高于自然沉积物(P<0.05)。皱瘤海鞘的OM、TC、OC、TN和ON的生物沉积速率分别为每天74.20,55.73,14.80,15.79和4.43 mg/个。实验期间附着在浮筏养殖设施和养殖牡蛎壳上的海鞘密度变化范围为54.9—222.1个/m2,平均147.5个/m2,养殖海域单位面积的海鞘生物沉积速率平均为每天76.1 g/m2,是自然沉积速率(平均每天62.7 g/m2)的1.21倍,其中OM、TC、OC、TN和ON的平均沉积速率分别为每天10.94,8.21,2.18,2.32和0.65 g/m2。据此可推算,大鹏澳筏式牡蛎养殖海区(约103 hm2)皱瘤海鞘的年生物沉积物负荷为29000 t,其中OM,TC,OC,TN和ON分别4100,3100,820,870和240 t。研究结果说明,海鞘等附着生物在大规模浅海贝类养殖中对养殖生态环境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鞘 皱瘤海鞘 附着生物 生物沉积 亚热带海湾
下载PDF
海马齿生态浮床中泥蚶的生物沉积与呼吸排泄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袁星 林彦彦 +2 位作者 黄建荣 王树功 黎祖福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89-96,共8页
为了研究夏季与秋季泥蚶(Tegillarca granosa)在海马齿(Sesuvium portulacastrum)生态浮床中生理生态活动,利用生物沉积物捕集器与密闭式代谢瓶,对海马齿生态浮床中不同规格泥蚶的生物沉积速率、耗氧率、排氨率和排磷率进行现场实验。... 为了研究夏季与秋季泥蚶(Tegillarca granosa)在海马齿(Sesuvium portulacastrum)生态浮床中生理生态活动,利用生物沉积物捕集器与密闭式代谢瓶,对海马齿生态浮床中不同规格泥蚶的生物沉积速率、耗氧率、排氨率和排磷率进行现场实验。结果表明,不同规格泥蚶生物沉积速率、耗氧率、排氨率和排磷率在夏、秋季有明显变化,相同规格泥蚶夏季均大于秋季,相同季节表现为:大个体组>中个体组>小个体组。夏季和秋季,泥蚶生物沉积速率变化范围分别为0.31~1.09 g/(ind·d)、0.09~0.65 g/(ind·d),耗氧率变化范围分别10.29~19.10 mg/(ind·d)、6.51~13.56 mg/(ind·d),排氨率变化范围分别为0.76~2.63 mg/(ind·d)、0.06~0.28 mg/(ind·d),排磷率变化范围分0.05~0.18 mg/(ind·d)、0.01~0.03 mg/(ind·d)。方差分析显示,季节、龄期及两者交互作用对泥蚶生物沉积速率、耗氧率、排氨率及排磷率均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蚶 生物沉积 呼吸 排泄 海马齿生态浮床
下载PDF
水层—底栖耦合生态动力学研究的某些进展 被引量:55
18
作者 张志南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2000年第1期115-122,共8页
概述浅海生态系的水层系统与底栖系统耦合的基本原理,着重介绍有机质沉降动力学、底栖生态系统对有机质的响应、生物沉降和侧向平流、生物扰动和沉积物再悬浮研究的进展。
关键词 水层-底栖系统 耦合 有机质沉降 生态动力学
下载PDF
一种基于微生物沉积的水泥砂浆表面改性技术 被引量:6
19
作者 朱飞龙 李庚英 +3 位作者 杜虹 崔鹏飞 吴亚庆 刘海峰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00-703,708,共5页
某些微生物能诱导沉积出具有胶凝和矿化作用的碳酸钙,可以用来修复和密实水泥基材料。但是目前微生物沉积技术工艺复杂,成本高,不利于推广和工程应用。尝试采用水泥砂浆粉作为覆膜载体,利用巴斯德芽孢杆菌对水泥砂浆进行表面处理。研究... 某些微生物能诱导沉积出具有胶凝和矿化作用的碳酸钙,可以用来修复和密实水泥基材料。但是目前微生物沉积技术工艺复杂,成本高,不利于推广和工程应用。尝试采用水泥砂浆粉作为覆膜载体,利用巴斯德芽孢杆菌对水泥砂浆进行表面处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能使巴斯德芽孢杆菌在水泥试块表面诱导沉积出碳酸钙,有效减少水泥砂浆的吸水性能。当微生物采用含有尿素的培养基培养时,表面改性后的水泥砂浆吸水系数降低了58%。采用压汞测试仪(MIP)分析了处理前后水泥试块表层的孔隙率以及孔结构特征。发现采用巴斯德芽孢杆菌处理后,样品孔隙率显著降低,大孔的含量显著减少,当微生物采用含有尿素的培养基培养时,总孔隙率降低了40%。X射线衍射仪(XRD)和场发射扫描电镜(SEM)分析表明,经微生物技术处理后水泥试块内部的孔洞和裂缝被球霰石和方解石填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沉积技术 水泥砂浆 吸水系数 孔隙率
下载PDF
不同温度下刺参对贝类生物性沉积物的摄食与吸收
20
作者 赵永军 张慧 《河北渔业》 2004年第4期16-19,共4页
以常规实验生态方法 ,研究了不同温度下不同规格刺参对贝类生物性沉积物的摄食与吸收 ,得出了实验过程中 ,平均水温为 13.2 0~ 2 2 .30℃时 ,不同规格刺参对贝类生物沉积物平均摄食率 (g/ g .h)依次为大 (0 .0 0 32 4 )、中 (0 .0 0 6 ... 以常规实验生态方法 ,研究了不同温度下不同规格刺参对贝类生物性沉积物的摄食与吸收 ,得出了实验过程中 ,平均水温为 13.2 0~ 2 2 .30℃时 ,不同规格刺参对贝类生物沉积物平均摄食率 (g/ g .h)依次为大 (0 .0 0 32 4 )、中 (0 .0 0 6 4 8)、小 (0 .0 0 95 9)。另外 ,不同规格刺参对贝类生物沉积物平均吸收率依大(7.32 % )、中 (13.4 9% )、小 (17.6 1% )。其中 ,温度在 15 .13℃时 ,大规格刺参的吸收率达最大 ,为15 .32 % ;当温度上升到 2 3.2 0℃ ,中、小两种规格刺参吸收率达最高 ,依次为中 (2 3.5 6 % )、小 (2 6 .4 9% )。刺参对沉积物中有机物的吸收与利用 ,降低了水底有机物的含量 ,可有效抑制水体有害物质的积累及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 刺参 贝类 生物性沉积物 摄食量 吸收机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