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ncentration and Biomagnification of Heavy Metals in Biota of the Coastal Marine Areas of Tanzania
1
作者 Sharifa Omar Bungala, John Ferdinand Machiwa and Daniel Abel Shilla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B)》 2017年第8期406-424,共19页
The concentrations of heavy metals (As, Hg, Cr, Pb and Zn) were measured in the macroalgae, macrobenthos and fish from the Tanzanian coastal marine environment in order to ascertain the biomagnification using stable... The concentrations of heavy metals (As, Hg, Cr, Pb and Zn) were measured in the macroalgae, macrobenthos and fish from the Tanzanian coastal marine environment in order to ascertain the biomagnification using stable isotopes of C and N. Macroalgae samples from the central marine areas of the Tanzanian coast had higher mean concentrations of Hg (0.17 ± 0.01 μg/g) and Cr (23.7 ± 4.15 μg/g) compared to other locations. Higher concentration of Hg (0.06 ±0.02 μg/g) was detected in the Ulva fasciata close to the Msimbazi Creek in Dares Salaam, whereas the highest concentration of Cr (45.5 ± 6.83 μg/g) was found in Ulva petrusa near Dares Salaam port. The crab Portunus pelagicus collected from Pangani river estuary contained 411.5 ± 13.04 μg/g of Zn. The other metals were uniformly distributed in macrobenthos from the entire coast. Mercury and lead in the biota were found to biomagnify along the Arius dussumieri and Lethrinus lentjan food chains as suggested by the significant positive relationships between log-pollutant concentrations in fish muscle tissues vs. 615N signatures. Zinc in muscle tissues was found to be transferred along the food webs although no biomagnification was observed. Arsenic and chromium were found to decrease with the rise of the trophic position. Metal concentrations in macroalgae, macrobenthos and fish were compared with quality guidelines values by FAO (Food and Agricultural Organization) in 1983 and they all were below permissible limits for human consumption.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avy metals food chains BIOCONCENTRATION biomagnification stable isotope ratios δ13C δ15N TL (Trophic Level).
下载PDF
中医药药食两用(BMF)精源基组方联合医学营养减重对成年肥胖人群身体形态和机能的影响研究
2
作者 张永梅 王荣英 +4 位作者 闫晓玲 王新璐 余楚晴 吴瑕 张海涛 《北方药学》 2024年第3期31-33,共3页
目的:探讨中医药药食两用(BMF)精源基组方联合医学营养减重对成年肥胖人群身体形态和机能的影响。方法:96例肥胖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医学营养减重模式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医药药食两用(BMF)精源基干预。比较两组... 目的:探讨中医药药食两用(BMF)精源基组方联合医学营养减重对成年肥胖人群身体形态和机能的影响。方法:96例肥胖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医学营养减重模式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医药药食两用(BMF)精源基干预。比较两组身体形态、机能评估项目水平与血脂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体脂含量、腰臀比、BMI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晨博低于对照组,肺活量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与低密度脂蛋白低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成年肥胖患者实施中医药药食两用(BMF)精源基组方配合医学营养减重干预的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身体形态与机能,调整患者机体内血脂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药食两用(bmf)精源基 医学营养减重 肥胖症 身体形态 身体机能
下载PDF
2BMFS型小麦免耕覆盖施肥播种机尚须改进
3
作者 李树军 《农机科技推广》 2005年第2期39-39,共1页
关键词 2bmfs型小麦免耕覆盖施肥播种机 保护性耕作技术 保护性耕作机具 动力消耗 刀具 施肥开沟器 播种开沟器
下载PDF
生物质微米燃料(BMF)空气-水蒸气气化实验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刘石明 郭献军 +3 位作者 胡智泉 肖波 罗思义 贺茂云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37-241,共5页
利用自行研制的旋风气化炉,以生物质微米燃料的不完全燃烧热为气化热源,进行了微米燃料空气-水蒸气气化实验。研究了ER(0.22~0.37)、S/B(0.15~0.59)和燃料粒径对气化温度及气化结果的影响。在实验工况下,气化温度、产气率、燃气低位... 利用自行研制的旋风气化炉,以生物质微米燃料的不完全燃烧热为气化热源,进行了微米燃料空气-水蒸气气化实验。研究了ER(0.22~0.37)、S/B(0.15~0.59)和燃料粒径对气化温度及气化结果的影响。在实验工况下,气化温度、产气率、燃气低位热值、碳转化率、水蒸气分解率、气化效率分别在586~845℃、1.42~2.21Nm^3/kg、3806~4921kJ/m^3、54.44%~85.45%、37.98%~70.72%和36.35%~56.55%范围内变化。实验结果表明:利用旋风气化炉进行微米燃料空气-水蒸气气化是可行的;ER=0.31、S/B=0.37、较小的粒径能获得较好的气化效果,特别是能获得最高的H_2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微米燃料 旋风气化炉 空气-水蒸气气化
下载PDF
BMF促细胞凋亡研究进展 被引量:4
5
作者 李玉珍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751-756,共6页
BMF(Bcl-2-modifying factor)是一种具有促凋亡作用的Bcl-2家族成员.在正常生理状态下,内源性的BMF持续锚定在胞浆中的细胞骨架上,时刻感受细胞内的变化.一旦损伤刺激作用于细胞,BMF从胞浆转移至线粒体,触发线粒体凋亡途径,造成细胞损伤... BMF(Bcl-2-modifying factor)是一种具有促凋亡作用的Bcl-2家族成员.在正常生理状态下,内源性的BMF持续锚定在胞浆中的细胞骨架上,时刻感受细胞内的变化.一旦损伤刺激作用于细胞,BMF从胞浆转移至线粒体,触发线粒体凋亡途径,造成细胞损伤.BMF的促凋亡作用受到转录、翻译和翻译后修饰的调控,过表达或者转录上调的BMF主要定位于线粒体,诱导细胞凋亡.由此可见,BMF具有强大的促凋亡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mf 促凋亡蛋白 细胞凋亡
下载PDF
小尾寒羊BMF基因在发情不同阶段卵巢及卵泡发育过程中的表达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李营营 张昊堃 +5 位作者 贾皓帆 郭婧瑶 杨喜喜 王志亮 李明娜 王欣荣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17-223,共7页
旨在初探BMF基因在小尾寒羊卵泡发育过程中的生物学功能,为将来深入探索其调控机理提供理论依据。对小尾寒羊实施同期发情,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RT-qPCR)、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WB)及免疫荧光染色(IF... 旨在初探BMF基因在小尾寒羊卵泡发育过程中的生物学功能,为将来深入探索其调控机理提供理论依据。对小尾寒羊实施同期发情,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RT-qPCR)、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WB)及免疫荧光染色(IF)方法检测BMF基因及其编码蛋白在不同生理阶段卵巢中的表达量;随后分离不同直径的卵泡,分析目的基因在大、中、小卵泡中的表达差异。结果显示,BMF mRNA在撤栓后42 h卵巢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撤栓后18 h(P<0.05),其编码蛋白表达结果与mRNA基本一致;BMF蛋白主要表达于卵泡颗粒细胞和卵泡膜细胞中;进一步分离卵泡,发现BMF基因及其编码蛋白表达量均在中卵泡中显著高于大卵泡和小卵泡(P<0.05)。以上结果表明,BMF基因可能参与卵巢周期性活动,在卵泡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尾寒羊 bmf 卵泡 卵巢 繁殖
下载PDF
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BMF04菌株的抑菌谱及对仁果类真菌病害的防治作用 被引量:1
7
作者 万丹丹 吴海霞 +4 位作者 汤曼丽 彭云 陈茹 马桂珍 暴增海 《现代农药》 CAS 2020年第6期45-48,54,共5页
为了探究海洋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BMF 04菌株的抑菌谱及其对仁果类真菌病害的防效,采用平板对峙法和牛津杯法测定BMF 04菌株及其无菌发酵液对26种植物病原真菌和5种细菌的抑菌活性;采用室内保湿法测定该菌株发酵液和无菌发酵液在果实上... 为了探究海洋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BMF 04菌株的抑菌谱及其对仁果类真菌病害的防效,采用平板对峙法和牛津杯法测定BMF 04菌株及其无菌发酵液对26种植物病原真菌和5种细菌的抑菌活性;采用室内保湿法测定该菌株发酵液和无菌发酵液在果实上对苹果轮纹病菌的防治作用。结果表明,BMF 04菌株及其发酵液对供试的26种植物病原真菌和2种细菌均具有抑制作用;该菌株的发酵液和无菌发酵液对苹果和梨的轮纹病均具有防治作用,且保护效果优于治疗效果,最高防效分别为76.47%、51.77%,说明BMF 04是一株具有广谱抗菌性的海洋细菌,对果实轮纹病具有良好的防效,具有开发微生物制剂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 bmf 04菌株 抑菌谱 苹果轮纹病菌 防效
下载PDF
典型有机磷酸酯在黄河入海口的分布与生物蓄积特征
8
作者 闫振飞 冯承莲 +2 位作者 王锦东 吴丰昌 白英臣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49-461,共13页
以黄河入海口为研究区域,分别在地表水、沉积物、浮游生物以及12种水生生物中检测OPEs含量,结果发现共检出17种OPEs,其中氯代类检出丰度和检出频率最高,是主要的污染物成分,其次是烷基类和芳香类OPEs.同源性分析发现,在地表水与沉积物... 以黄河入海口为研究区域,分别在地表水、沉积物、浮游生物以及12种水生生物中检测OPEs含量,结果发现共检出17种OPEs,其中氯代类检出丰度和检出频率最高,是主要的污染物成分,其次是烷基类和芳香类OPEs.同源性分析发现,在地表水与沉积物中氯代类的OPEs污染来源更为广泛.12种水生生物中较高营养级的野生鱼类(如鲢鱼、鲫鱼、梭鱼等)中∑OPEs含量高于低营养级的底栖生物(如日本沼虾等),表明OPEs在水生生物食物链上具有累积性特征,以及物种差异性特征.相比于鳃吸收,肠道摄食是野生鱼类OPEs污染的主要暴露途径.结果显示部分OPEs在黄河入海口的水生食物网中存在一定的生物蓄积和生物放大潜力.风险分析结果表明磷酸三(1,3-二氯异丙基)酯具有潜在的生态风险,需引起广泛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磷酸酯(OPEs) 黄河入海口 生物蓄积性 生物放大性 生态风险
下载PDF
短链氯化石蜡在海洋环境中的分布及生态毒理效应
9
作者 宋敏 韩典峰 +8 位作者 丁玉竹 刘小静 刘永春 薛敬林 王明磊 李佳蔚 王景 章寸心 徐英江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 2024年第3期33-42,共10页
短链氯化石蜡(Short-chain chlorinated paraffin,SCCPs)受工业活动及季风气候影响,在中国海洋环境中的分布总体上呈现沿岸大于深海。由于其具有较高的亲脂性和疏水性,极易在生物体内聚集,并可通过食物网传递产生生物放大效应。此外,大... 短链氯化石蜡(Short-chain chlorinated paraffin,SCCPs)受工业活动及季风气候影响,在中国海洋环境中的分布总体上呈现沿岸大于深海。由于其具有较高的亲脂性和疏水性,极易在生物体内聚集,并可通过食物网传递产生生物放大效应。此外,大量的毒理研究表明,SCCPs主要通过代谢紊乱、氧化应激、内分泌失调及与生物大分子结合等机制,对生物体产生潜在的发育毒性、肝毒性、内分泌紊乱以及神经毒性等。在未来还需借助组学等技术分析完善SCCPs的潜在毒性,通过更多的体外实验分析其在人体的暴露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蓄积 生物放大 毒性机制 食物网 海洋环境
下载PDF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食物链中积累与放大研究进展 被引量:26
10
作者 李雪梅 张庆华 +4 位作者 甘一萍 周军 戴家银 曹宏 许木启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901-905,共5页
研究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POPs)在食物链中的积累与放大是进行环境风险评估和有效污染控制的生态学基础.本文综述了POPs的基本特征,POPs在食物链中的生物积累与放大的机制、影响因素以及POPs在食物链中积累... 研究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POPs)在食物链中的积累与放大是进行环境风险评估和有效污染控制的生态学基础.本文综述了POPs的基本特征,POPs在食物链中的生物积累与放大的机制、影响因素以及POPs在食物链中积累与放大的模型等的研究进展.国外学者对POPs在水生食物链的积累与放大方面研究较多,并提出了较为完善的预测模型,而有关POPs在陆生食物链中的生物积累与放大的研究报道较少.大部分学者并未对完整食物链进行过系统而完整的研究.与国外相比,国内学者对POPs在水生陆生食物链中的生物积累、生物放大和预测模型探讨较少.目前POPs对环境和人体健康危害越来越严重,开展对POPs在食物链中积累、放大及相关预测模型更深入更完整的研究,已成为当前生态学和环境科学研究的重点课题和前沿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生物放大 生物积累 食物链
下载PDF
多溴联苯醚的生物富集效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1
作者 吴江平 张荧 +2 位作者 罗孝俊 陈社军 麦碧娴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2009年第2期153-163,共11页
研究污染物的生物富集效应对于预测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含量、建立环境标准以及评估污染物的生态风险具有重要的意义.论文结合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多溴联苯醚(PBDEs)的生物富集及其沿食物链(网)生物放大效应的研究文献,对PBDEs的生物富集效... 研究污染物的生物富集效应对于预测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含量、建立环境标准以及评估污染物的生态风险具有重要的意义.论文结合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多溴联苯醚(PBDEs)的生物富集及其沿食物链(网)生物放大效应的研究文献,对PBDEs的生物富集效应进行了综述.文献计算的生物富集因子(BAFs)、生物-沉积物/土壤生物富集因子(BSAFs)和生物放大因子(BMFs)表明,生物对大多数PBDEs具有生物富集作用,且生物对PBDEs的富集能力与其生物进化等级及其营养级有关.文献计算的营养级放大因子(TMFs)表明,大多数PBDE单体可以在食物网上产生生物放大效应,但只有较少单体具有统计上的显著性.生物的生理生化参数、化合物本身的特性以及环境条件等因素影响了PBDEs在生物体内及食物链(网)上的富集与放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溴联苯醚 生物富集因子 生物放大因子 营养级放大因子 影响因素
下载PDF
鸟类在湿地生态系统监测与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169
12
作者 王强 吕宪国 《湿地科学》 CSCD 2007年第3期274-281,共8页
湿地是鸟类的聚居地,一方面湿地为鸟类提供了不可替代的生境,另一方面鸟类的分布、数量、繁殖、生理等特征对湿地所承受的种种干扰有所响应。因而鸟类可以作为湿地生态系统监测与评价的指标。从湿地植被、湿地水环境、湿地生物多样性、... 湿地是鸟类的聚居地,一方面湿地为鸟类提供了不可替代的生境,另一方面鸟类的分布、数量、繁殖、生理等特征对湿地所承受的种种干扰有所响应。因而鸟类可以作为湿地生态系统监测与评价的指标。从湿地植被、湿地水环境、湿地生物多样性、湿地污染、湿地生态系统监测与评价几方面论述了鸟类作为指示生物的作用。鸟类是湿地中主要的顶级消费者,其生存与低营养级生物乃至无机环境密切相关,而且所处营养级与人类更接近,所以鸟类作为指示生物不仅适于快速的生态系统水平的评价,也对人类所面临的环境风险有参考价值。在未来的湿地生态系统监测与评价中,繁殖分布范围大的鸟类、顶级肉食性鸟类应当受到足够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示生物 水鸟 湿地 生物多样性 生物放大 栖息地
下载PDF
南极生物粪对汞的生物放大作用 被引量:7
13
作者 尹雪斌 孙立广 +1 位作者 刘晓东 朱仁斌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630-634,共5页
首次报道了南极地区金图企鹅、阿德利企鹅、黑背鸥和巨海燕 4种海鸟 ,以及象海豹、威德尔海豹、毛皮海狮等 3种海豹新鲜粪便中的全 Hg含量 ,并对比了该区风化土壤的 Hg含量 ,其中 Hg含量水平依次为 :土壤背景值 <黑背鸥粪 <金图... 首次报道了南极地区金图企鹅、阿德利企鹅、黑背鸥和巨海燕 4种海鸟 ,以及象海豹、威德尔海豹、毛皮海狮等 3种海豹新鲜粪便中的全 Hg含量 ,并对比了该区风化土壤的 Hg含量 ,其中 Hg含量水平依次为 :土壤背景值 <黑背鸥粪 <金图企鹅粪 <阿德利企鹅粪 <威德尔海豹粪 <象海豹粪 <巨海燕粪 <毛皮海狮粪 ,可见 ,相对于背景土壤生物粪明显富集 Hg元素。此外 ,结合上述粪便样品的 δ15 N测定结果 ,讨论了南极生物粪对 Hg的生物放大作用。研究表明 ,随着 δ15 N升高 ,即生物营养级的升高 ,其粪便的全 Hg含量有逐步增高的趋势 ,这证实了生物粪和生物肌体一样存在对 Hg的生物放大作用。文中还对南极阿德雷岛一个经过企鹅粪污染的 Y2湖泥芯剖面上 15个样品的 2 6种元素进行了聚类分析 ,结果表明 ,沉积物中的汞和企鹅粪的标型元素具有同源性 ,即沉积物中的汞主要是由企鹅粪带入的 ,由于生物粪对汞的生物富集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地区 生物粪 生物放大 生物富集 企鹅 湖泊沉积物 重金属污染
下载PDF
广东电子垃圾污染区水体底层鱼类对PCBs的富集效应 被引量:18
14
作者 吴江平 管运涛 +3 位作者 张荧 罗孝俊 张锡辉 麦碧娴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37-641,共5页
采用GC/MS分析方法测试了广东电子垃圾回收地水体沉积物中多氯联苯(PCBs)含量,并利用以前测定的底栖性鱼类(鲮鱼、鲫鱼和乌鳢)PCBs含量数据,计算了生物/沉积物富集因子(BSAF)和生物放大因子(BMF),研究底栖性鱼类对PCBs的富集能... 采用GC/MS分析方法测试了广东电子垃圾回收地水体沉积物中多氯联苯(PCBs)含量,并利用以前测定的底栖性鱼类(鲮鱼、鲫鱼和乌鳢)PCBs含量数据,计算了生物/沉积物富集因子(BSAF)和生物放大因子(BMF),研究底栖性鱼类对PCBs的富集能力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沉积物中总PCBs含量达到24.5~38.6μg/g干重,证实当地环境已受到PCBs严重污染.鲮鱼、鲫鱼和乌鳢的BSAF范围分别为0.05~2.52、0.01~1.20和0.01~5.03.根据乌鳢/鲮鱼和乌鳢/鲫鱼食物关系计算的BMF范围分别为0.14~2.23和0.14~4.93,其中大部分PCB同系物的BMF〉1,表明乌鳢对PCBs具有生物放大作用.BSAF及BMF均与PCBs的KOW和氯原子取代数具有显著相关性,说明化合物的理化性质是控制其生物富集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氯联苯 生物富集 生物放大 生态风险 电子垃圾
下载PDF
4种酞酸酯在龙须菜-篮子鱼食物链中的积累放大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聂湘平 李桂英 +2 位作者 吴志辉 李潇 杨宇峰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9-23,共5页
在模拟受控条件下,利用气相色谱方法研究分析了4种酞酸酯类化合物在龙须菜(Gracilaria lemane-iformis)-篮子鱼(Siganus oramin)食物链中的积累、分布和放大状况。结果表明,4种酞酸酯在龙须菜组织内的积累表现为: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DEH... 在模拟受控条件下,利用气相色谱方法研究分析了4种酞酸酯类化合物在龙须菜(Gracilaria lemane-iformis)-篮子鱼(Siganus oramin)食物链中的积累、分布和放大状况。结果表明,4种酞酸酯在龙须菜组织内的积累表现为: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DEH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侧链最长的DEHP在龙须菜藻体内的含量随暴露时间的延长呈增加的趋势,30 d体内积累量可达2.35 mg/kg(鲜质量);侧链最短的DMP在龙须菜藻体内的质量比随时间变化差异不显著,约为0.05 mg/kg;在30 d的暴露中,4种酞酸酯DMP,DEP,DBP和DEHP在篮子鱼体内总质量比分别为0.08,0.41,1.72,3.11 mg/kg。其中DBP和DEHP在鱼内脏组织中有较高的积累和分布,分别为1.14 mg/kg和1.83 mg/kg,其次为鱼残体组织,肌肉组织中含量最低。DEHP和DBP在龙须菜和篮子鱼体不同组织中均有一定程度的富集(生物富集系数FBC均大于1)。其中DEHP和DBP在内脏组织中的FBC值分别高达9.16和5.68,在龙须菜-篮子鱼这个简单食物链传递中DEHP和DBP在篮子鱼内脏组织中存在放大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酞酸酯 龙须菜(Oracilari lemaneiformis) 篮子鱼(Siganus oramin) 食物链 积累与放大
下载PDF
重金属污染对鸟类的影响 被引量:40
16
作者 李峰 丁长青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96-303,共8页
鸟类属于高等脊椎动物,是食物链中的高级消费者,由于生物富集作用,鸟类容易受到环境中污染物质的影响。鸟类羽毛和卵壳中的重金属浓度可以反映其所处环境中重金属的污染状况,因此可以用鸟类作为指示生物来监测环境中的重金属污染。对重... 鸟类属于高等脊椎动物,是食物链中的高级消费者,由于生物富集作用,鸟类容易受到环境中污染物质的影响。鸟类羽毛和卵壳中的重金属浓度可以反映其所处环境中重金属的污染状况,因此可以用鸟类作为指示生物来监测环境中的重金属污染。对重金属污染的来源和特征进行了介绍,阐述了重金属污染对环境安全构成威胁的原因,分析了汞、铅、镉、砷、铜等几种重金属元素在鸟体内富集的特点及其对鸟类的危害。重金属污染物在不同生物体内的浓度存在差异,反映出它们通过食物链的生物富集和放大,对环境和鸟类的毒害作用有所增加。建议选择野生鹭类、麻雀和喜鹊等鸟类作为指示生物监测环境中的重金属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污染 鸟类 环境监测 指示生物
下载PDF
陡河水库鱼体汞的生物积累初探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明猛 闫海鱼 +3 位作者 李太山 刘文利 陈旭锋 康静文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986-992,共7页
为了解陡河燃煤电厂大气汞释放对毗邻的陡河水库水生生态系统中鱼体汞含量、生物积累和放大等的影响,本研究采集陡河水库野生鱼、虾和螺蛳,分别测定了鱼样等生物样品中的总汞和甲基汞,并对部分代表性样品测定稳定碳氮同位素比值。鱼汞... 为了解陡河燃煤电厂大气汞释放对毗邻的陡河水库水生生态系统中鱼体汞含量、生物积累和放大等的影响,本研究采集陡河水库野生鱼、虾和螺蛳,分别测定了鱼样等生物样品中的总汞和甲基汞,并对部分代表性样品测定稳定碳氮同位素比值。鱼汞分布特征和δ13C‰和δ15N‰同位素比值分布特征显示:鱼体(鲜样)中总汞和甲基汞平均含量分别为56.4±26.7和15.5±8.4 ng·g-1,总汞含量最高的是杂食性的白条鱼为133 ng·g-1。不同食性的鱼体δ13C和δ15N稳定同位素值变化范围分别为-28.1‰^-24.4‰和12.0‰~16.1‰,Log10[Hg]与δ15N的线性相关斜率值为负值。以上结果表明:陡河水库鱼体汞总体偏低,没有发现高生物积累和生物放大,其主要原因在于陡河水库水环境中汞含量较低,且陡河水库靠近市区,过度捕捞使可以捕获的鱼样种类和数量偏少,且鱼龄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同位素 生物积累与放大
下载PDF
重金属在海洋食物链中的传递 被引量:88
18
作者 王文雄 潘进芬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599-604,共6页
近年来 ,金属在不同海洋食物链中摄食富集的定量研究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自然环境中生物体内金属的浓度并不一定和生物在食物链中所处的营养级有相关关系 ,金属在生物体内的富集还受到生物的同化、排出等过程以及其它生理生化因子的影... 近年来 ,金属在不同海洋食物链中摄食富集的定量研究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自然环境中生物体内金属的浓度并不一定和生物在食物链中所处的营养级有相关关系 ,金属在生物体内的富集还受到生物的同化、排出等过程以及其它生理生化因子的影响。在经典的海洋浮游生物食物链中 (浮游植物→桡足类→鱼类 ) ,桡足类往往可以很有效地排出体内的金属 ,同时鱼类的金属同化率又很低 ,所以该食物链中金属的浓度随食物链水平增加而减少。目前研究发现只有甲基汞和铯 Cs会被食物链所放大。在以腹足动物为顶级捕食者的底栖食物链中 ,因为生物结合金属的效率很高 ,高同化率和低排出率导致金属浓度在生物体内得到放大。重金属在生物体内的可利用性可以通过测定同化率、排出率等参数、并结合考虑生物对该金属的消化行为 ,运用一个简易的动态模型来估算。已有的研究中人们多考虑金属的化学性质对食物链传递的影响。着重介绍了近年来国外对金属在不同海洋食物链 (底栖和浮游 )中的传递的研究成果 ,强调在金属的生物可利用性评估中 ,要充分考虑到动物的生理、生化过程的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海洋食物链 浓度 生物放大 无脊椎动物 鱼类 金属代谢机制 海洋生物
下载PDF
砷在海洋食物链中的生物放大潜力及发生机制探讨 被引量:13
19
作者 杜森 张黎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4-66,共13页
砷是世界范围内危害最大的环境污染物之一,也是近海区域一种常见污染物。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砷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累积、转化及传递的最新研究进展。海洋生物普遍具有较高含量的砷,这些砷主要为低毒性的有机砷形态。砷在许多海洋食物链/网... 砷是世界范围内危害最大的环境污染物之一,也是近海区域一种常见污染物。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砷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累积、转化及传递的最新研究进展。海洋生物普遍具有较高含量的砷,这些砷主要为低毒性的有机砷形态。砷在许多海洋食物链/网中被生物放大,造成高营养级生物中的砷富集,可对生物与人类健康产生潜在危害;这与砷在淡水食物链/网中普遍被生物减小的现象形成鲜明对比。海洋鱼类和贝类等生物可将吸收的无机砷通过生物转化合成砷甜菜碱等有机砷形态,而有机砷比无机砷具有更高的食物链传递能力,可导致海洋鱼类富集更高浓度的砷。因此,砷在海洋生物中的有机形态可能有助于砷沿着海洋食物链/网富集,在某些情况下被生物放大。今后应该加强对不同砷形态在海洋食物链/网中传递及相应影响因素的研究,并通过室内模拟实验与野外调查相结合进行验证,从而加深对砷的生态毒理和生物地球化学作用的科学认识,对准确评估预测砷的生态风险和保障海洋生态安全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物链 海洋 生物放大 形态
下载PDF
电子垃圾拆解地翠鸟对多氯联苯的累积及风险评估 被引量:3
20
作者 莫凌 吴江平 +4 位作者 张云 邢巧 林彰文 罗孝俊 麦碧娴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55-162,共8页
粗犷的电子垃圾拆解活动已造成当地野生生物多氯联苯(PCBs)严重污染,但PCBs在野生鸟类中的生物累积特征及潜在的毒害作用研究较少。本研究采集了广东省某电子垃圾拆解地翠鸟(Alcedo atthis)及其食物(各种小型鱼类)样品,研究翠鸟对PCBs... 粗犷的电子垃圾拆解活动已造成当地野生生物多氯联苯(PCBs)严重污染,但PCBs在野生鸟类中的生物累积特征及潜在的毒害作用研究较少。本研究采集了广东省某电子垃圾拆解地翠鸟(Alcedo atthis)及其食物(各种小型鱼类)样品,研究翠鸟对PCBs的累积特征、生物放大效应及毒性风险。翠鸟肌肉中PCBs中值含量为220μg·g^(-1)脂重,比其他报道值高1~3个数量级。计算的生物放大因子(BMF)显示,大部分PCB单体的BMF值都大于1,表明翠鸟对PCBs具有生物放大效应。计算的共面PCBs毒性当量(TEQs)范围为39~23 600 pg·g^(-1)湿重,已经达到或超过了影响某些鸟类生殖或发育障碍的报道值。上述结果表明,电子垃圾拆卸活动已经造成了当地翠鸟PCBs严重污染,PCBs污染物对电子垃圾拆解地翠鸟及其他野生生物的毒性效应尚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氯联苯 鸟类 生物积累 生物放大 电子垃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