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亚热带-温带过渡区秦岭落叶阔叶林幼苗存活机制
1
作者 何念军 朱文婷 +2 位作者 谢峰淋 李涛 党海山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8-104,共7页
【目的】物种幼苗的存活与各种生物和非生物因素密切相关,研究关键因素对幼苗存活的影响有助于理解群落物种共存的主要作用机制。【方法】以秦岭落叶阔叶林25 hm^(2)固定样地的木本植物幼苗为对象,对11408棵幼苗的生存动态开展连续5年(2... 【目的】物种幼苗的存活与各种生物和非生物因素密切相关,研究关键因素对幼苗存活的影响有助于理解群落物种共存的主要作用机制。【方法】以秦岭落叶阔叶林25 hm^(2)固定样地的木本植物幼苗为对象,对11408棵幼苗的生存动态开展连续5年(2015—2019年)的监测,利用广义线性混合模型(GLMMs)在群落水平上对影响不同年龄阶段幼苗存活的主要生物与非生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从群落水平来看,对幼苗存活影响最大的是生物因素,幼苗存活率与同种幼苗邻体密度和同种大树邻体胸高断面积呈显著负相关,与异种幼苗邻体密度呈显著正相关,表明物种在幼苗时期受到强烈的负密度制约效应;(2)从苗龄水平上来看,除了生物因素,影响幼苗存活的主要因素还包括海拔等非生物因素,但非生物因素的影响随着苗龄增大而减小。【结论】影响幼苗存活因素是多样的,其中生物因素的影响更显著,促进秦岭大样地中幼苗共存的主要机制为负密度制约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苗存活 负密度制约 生物因素 非生物因素
下载PDF
Using benthic macrofauna to assess environmental quality of four intertidal mudflats in Hong Kong and Shenzhen Coast 被引量:11
2
作者 CaiLizhe NoraF.Y.Tam +3 位作者 TeresaW.Y.Wong MaLi GaoYang Yuk-ShanWong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03年第2期309-319,共11页
Intertidal zone is a significant wetland between land and ocean.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in maintaining local ecological balance. Both Mai Po and Futian intertidal mudflats are located in Shenzhen Bay and are import... Intertidal zone is a significant wetland between land and ocean.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in maintaining local ecological balance. Both Mai Po and Futian intertidal mudflats are located in Shenzhen Bay and are important 'refueling' point along the East Asian/Australian flyway of migratory birds. The environmental quality of Mai Po and Futian mudflats have aroused great concern due to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s in Hong Kong and Shenzhen in recent decades. Macroinfauna of Mai Po and Futian mudflats was investigated in December 2000 and the faunal data were used to assess their environmental quality. Two other mudflats, namely Ma Wan Typhoon Shelter (a more disturbed area) and Luk Keng intertidal mudflat (a place with relatively less human disturbance), were also sampled for macroinfauna and used as reference mudflats. Shannon - Weaver species diversity index (Isd), biotic coefficient (Cb) and macrofaunal pollution index (Imp) of the macrofauna community on four intertidal mudflats were used to determine their environmental qualit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Luk Keng intertidal mudflat was unpolluted, Mai Po and Futian mudflats were slightly polluted, and Ma Wan was moderately polluted. The pollution in Ma Wan Typhoon Shelter mainly came from various types of rubbish and fishing boats that disturbed the sediment, while pollution sources in Mai Po and Futian mudflats were discharges of industrial water, municipal sewage and from nearby riv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tic index MACROFAUNA intertidal mudflat environmental quality
下载PDF
基于微生物完整性指数的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以武汉市东西湖区湖泊群为例 被引量:5
3
作者 张迪涛 张鹏 +2 位作者 王司阳 张亮 常剑波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055-3067,共13页
在基于生物完整性指数(IBI)的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中,通常会采用鱼类、底栖生物、着生藻类作为指示物种.然而,随着生态退化影响下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数量锐减,可获得用于评价样本的数量越来越少,这就使得上述指示物种作为健康评价指标的可应... 在基于生物完整性指数(IBI)的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中,通常会采用鱼类、底栖生物、着生藻类作为指示物种.然而,随着生态退化影响下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数量锐减,可获得用于评价样本的数量越来越少,这就使得上述指示物种作为健康评价指标的可应用性大大降低.以武汉市东西湖区5个湖泊为研究对象,利用环境DNA(eDNA)技术监测的水体微生物数据,建立微生物完整性指数(M-IBI)评价方法.综合水质和实地生境条件对采样点健康状况进行评分和比较,选择甘家教湖的5个采样点作为参考点.结合遴选的6个重要的生物指标,构建了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打分方法.研究结果显示在全部19个采样点中,7个健康等级为健康,占36.84%;8个健康等级为亚健康,占42.11%;4个健康等级为一般,占21.05%,甘家教湖和杨泗泾湖所有采样点均为健康水平.评价结果合理地反映了不同湖泊的健康状况,说明基于eDNA的M-IBI方法在受损湖泊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中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完整性指数 环境DNA 微生物群落 湖泊生态系统健康 城市湖泊
下载PDF
东北雨养玉米田碳交换年际变化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2
4
作者 张慧 高全 +3 位作者 常姝婷 金晨 梁琬璐 蔡福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46-256,共11页
在气候变化背景下,农田净生态系统生产力变化趋势和影响因素不确定性大,为有效评估农田生态系统的固碳潜力,利用2005-2020年东北雨养春玉米田涡动相关数据分析该区域碳通量年际变化趋势及其气象、土壤和生物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东北雨... 在气候变化背景下,农田净生态系统生产力变化趋势和影响因素不确定性大,为有效评估农田生态系统的固碳潜力,利用2005-2020年东北雨养春玉米田涡动相关数据分析该区域碳通量年际变化趋势及其气象、土壤和生物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东北雨养春玉米田净生态系统生产力为272±109g·m^(-2)·a^(-1),且无显著变化趋势;与生态系统呼吸相比,净生态系统生产力年际变化主要受总生态系统生产力影响。气象因素的降水量和生物因素的作物水分利用效率是净生态系统生产力年际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影响权重分别为28.4%和31.4%;气象、土壤和生物因素对总生态系统生产力年际变化的影响权重分别为61.0%,43.8%和62.8%;土壤因素和生物因素是生态系统呼吸年际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且土壤因素对生态系统呼吸年际变化的影响权重(39.3%)大于生物因素(29.2%)。在气候变暖背景下,东北雨养春玉米田对水分更为敏感,同时日照和温度通过影响饱和水汽压差和土壤湿度间接影响净生态系统生产力的年际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净生态系统生产力 总生态系统生产力 生态系统呼吸 年际变化 环境和生物因素
下载PDF
Inference of Fish Community Assembly in Intermittent Rivers Using Joint Species Distribution Models and Trophic Guilds
5
作者 Thethela Bokhutlo Eduardo R. Cunha Kirk O. Winemiller 《Open Journal of Ecology》 2023年第7期497-515,共19页
Mechanisms that drive species co-occurrence are poorly documented for intermittent rivers of semiarid regions. Here, we investigated fish community assembly in response to habitat types and physicochemical conditions ... Mechanisms that drive species co-occurrence are poorly documented for intermittent rivers of semiarid regions. Here, we investigated fish community assembly in response to habitat types and physicochemical conditions in intermittent rivers of the lower Okavango Delta, Botswana. Using Joint Species Distribution Models, we inferred relative influences of environmental filtering and species interactions on patterns of species co-occurrence. Fishes were surveyed from multiple locations during drought and flood phases of the annual hydrological cycle. Species were classified into trophic guilds to facilitate inference about the types of species interactions that influence community structure. Water physicochemistry (depth, temperature, and dissolved oxygen concentration) was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species distributions, whereas habitat type (ephemeral vs. permanent) was not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species distribution. Controlling for the influence of environmental covariates resulted in three negative residual correlations, of which two involved non-predatory fishes from different trophic guilds, suggesting a behavioral selection of, or enhanced survival within, habitats with different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There was a negative residual correlation between a predator and a potential prey species, suggesting a role for predation mortality or threat in species segregation. Our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using trophic guilds in conjunction with JSDMs can enhance inferences about mechanisms of community assemb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tic Interaction environmental Filtering PREDATION Species Co-Occurrence Okavango Delta
下载PDF
A coevolutionary framework based on temporal and spatial ecology of host-parasite interactions:A missing link in studies of brood parasitism 被引量:2
6
作者 Anders P.MLLER Juan J.SOLER 《Chinese Birds》 2012年第4期259-273,共15页
A central tenet of coevolutionary theory,including theory of the coevolutionary relationship between brood parasites and their hosts,is that temporal and spatial patterns may reveal important information about ecologi... A central tenet of coevolutionary theory,including theory of the coevolutionary relationship between brood parasites and their hosts,is that temporal and spatial patterns may reveal important information about ecological and evolutionary dynamics.For instance,level of genetic structure of populations provides important information about the role of genetics and gene ow in determining local patterns of selection on hosts due to parasitism(i.e.,egg rejection) and on parasites due to selection by hosts(i.e.,egg mimicry).Furthermore,abiotic(i.e.,climatic conditions) and biotic(phenotypic characteristics of animals) factors that also vary spatially may directly or indirectly a ect populations of hosts and brood parasites and,therefore,their interaction.By reviewing the literature,we found considerable evidence for an e ect of the spatially and temporally structured abiotic environment on the phenotype of both parasite and host eggs and the degree of mimicry.Moreover,we found examples suggesting that speci c life history characteristics of hosts that vary geographically and/or temporally may a ect the probability of initial colonization of a new host species and the direction and the speed of coevolution.We provide an exhaustive review of studies investigating temporal and spatial patterns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brood parasites and their hosts.Such temporal and spatial trends in parasite and host traits are,together with genetic information on rejection and signi cant e ects of gene ow,consistent with coevolutionary dynamics.However,gene ow and changes in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patterns of abundance of both parasites and hosts may result in frequent cases of counter-intuitiv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phenotype of the parasite and that of the host(i.e.,poor or no mimicry),which may suggest limits to the degree of adaptation.We provide a list of scienti c questions in need of further investigation,concluding that studies of brood parasites and their hosts may play a central role in testing the geographic theory of coevolution and several alternative hypothe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iotic environment biotic environment coevolution cuckoos geographic theory of coevolution life history traits limits to adaptation
下载PDF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中影响乔木幼苗存活的关键因素 被引量:19
7
作者 肖翠 刘帅 +4 位作者 黄珍 樊莹 王均伟 赵秀海 唐景毅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9期6557-6565,共9页
应用广义线性混合模型,对长白山阔叶红松林中影响幼苗存活的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在群落水平上,幼苗存活率和生物因素中同种幼苗邻居显著负相关,说明在阔叶红松林群落中存在负密度制约效应。(2)生物因子和非生物... 应用广义线性混合模型,对长白山阔叶红松林中影响幼苗存活的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在群落水平上,幼苗存活率和生物因素中同种幼苗邻居显著负相关,说明在阔叶红松林群落中存在负密度制约效应。(2)生物因子和非生物因子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幼苗存活率影响不同。对于1年生的幼苗,幼苗存活率与异种大树邻居呈显著负相关,与同种大树邻居呈显著正相关;对于2—3年生的幼苗,其存活率和同种幼苗邻居、同种大树邻居均呈显著负相关,和非生物因子相关不显著;对于4年生以上的幼苗,其存活率和土壤主成分分析的PC1(低的有机质、速效钾、速效氮等比较贫瘠的土壤)显著负相关。(3)种子的传播方式不同,幼苗存活率的影响因子也不同。对于风传播的物种,存活率与同种幼苗邻居密度显著正相关。对于重力传播的物种,幼苗存活率与土壤PC3(高的全氮和速效氮,含氮较高的土壤)、异种大树邻居、草本密度呈负相关,与林冠开阔度和草本盖度成正相关。(4)对于不同的物种,影响幼苗存活的因素也不同。紫椴的幼苗存活率与土壤PC3、异种大树邻居、草本密度呈显著负相关,与土壤主成分PC2(高的有机质和全氮等养分比较好的土壤)呈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 广义线性混合模型 生物因素 非生物因素 幼苗存活
下载PDF
大型底栖动物污染指数(MPI) 被引量:58
8
作者 蔡立哲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625-629,共5页
根据 2 0 0 0年至 2 0 0 2年在深圳湾、厦门西海域、罗源湾、兴化湾潮间带和潮下带获得的 85个取样站次大型底栖动物数据 ,参考丰度生物量比较法 (ABC) ,建立了评价海洋环境质量的大型底栖动物污染指数 (MPI) .MPI的计算式是 :MPI=10 ( ... 根据 2 0 0 0年至 2 0 0 2年在深圳湾、厦门西海域、罗源湾、兴化湾潮间带和潮下带获得的 85个取样站次大型底栖动物数据 ,参考丰度生物量比较法 (ABC) ,建立了评价海洋环境质量的大型底栖动物污染指数 (MPI) .MPI的计算式是 :MPI=10 ( 2 +k)[∑ (Ai-Bi) ] S1+k,式中Ai 和Bi 分别是密度和生物量优势度大小顺序的第i个累积百分优势度的数值 ,S为采集到的物种数 ,K为常数 ,K =|∑ (Ai-Bi) | ∑ (Ai-Bi) ,当∑ (Ai-Bi)为正数时 ,K =1;∑ (Ai-Bi)为负数时 ,K =- 1.MPI越小 ,沉积环境越清洁 .反之 ,污染越严重 .MPI的优点是实现ABC法的数字化 ,而且反应灵敏 ,评价结果比种类多样性指数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栖动物 污染指数 MPI 丰度生物量比较法 ABC 海洋环境 质量 评价 环境污染
下载PDF
植物氮同位素组成与其影响因子的关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9
作者 周咏春 程希雷 樊江文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81-989,共9页
植物氮同位素组成(δ15 N)能够综合反映氮循环特征,研究植物δ15 N与其影响因子的关系,有助于理解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氮循环的影响。通过概述菌根类型、叶片N含量、氮源、温度、降水、大气CO2浓度、土壤N有效性等生物和非生物因素对植... 植物氮同位素组成(δ15 N)能够综合反映氮循环特征,研究植物δ15 N与其影响因子的关系,有助于理解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氮循环的影响。通过概述菌根类型、叶片N含量、氮源、温度、降水、大气CO2浓度、土壤N有效性等生物和非生物因素对植物氮同位素组成(δ15 N)的影响以及植物δ15 N随海拔的变化趋势,指出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提出在群落水平上,采用野外调查和控制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环境因素(尤其是大气CO2浓度)对植物δ15 N的影响规律及机理将是今后该领域的研究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氮同位素组成 生物因素 环境因素 氮循环
下载PDF
中国草地生态系统分类初步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陈佐忠 王艳芬 +1 位作者 汪诗平 周兴民 《草地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2期81-86,共6页
按照草地生态系统的特征、功能过程特点进行草地生态系统分类。具体可考虑 5个原则 :生物群落特征 ;无机环境特征 ;重点功能过程 ;动态特征以及尽可能与生物群区结合。利用五级制 ,陆地生态系统型——草地生态系统纲——生态系统目——... 按照草地生态系统的特征、功能过程特点进行草地生态系统分类。具体可考虑 5个原则 :生物群落特征 ;无机环境特征 ;重点功能过程 ;动态特征以及尽可能与生物群区结合。利用五级制 ,陆地生态系统型——草地生态系统纲——生态系统目——生态系统属——生态系统丛。暂将全国分成 7个草地生态系统目 ,19个属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草地生态系统 分类系统 环境特征 生物群区
下载PDF
森林生物量的根冠分配特征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丽美 姜永涛 郭广猛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1期44-50,共7页
根冠比(shoot ratio,RS)通常用来描述植物同化产物在地上(茎、枝叶)和地下部分(根)的分配比例,受到生物因子和环境因子的共同影响和制约,是陆地生态系统模型中同化产物分配模块的重要参数.根冠比是一个动态参数,而目前多采用经验性常数... 根冠比(shoot ratio,RS)通常用来描述植物同化产物在地上(茎、枝叶)和地下部分(根)的分配比例,受到生物因子和环境因子的共同影响和制约,是陆地生态系统模型中同化产物分配模块的重要参数.根冠比是一个动态参数,而目前多采用经验性常数,影响了模型对生态系统碳储量及碳分配的客观评估.本文利用全国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量及其环境因子数据集分析了根冠比的变化特征,阐明了根冠比对土壤质地和气候变量等影响因子的响应趋势.结果表明:我国森林生态系统的根冠比中值为0.23,根冠比在森林生态系统内部数值变化较大;随着土壤质地由黏土至壤土、砂土的变化,根冠比变大;落叶针叶林的根冠比最大,常绿针叶林次之,而常绿阔叶林和落叶阔叶林根冠比最小;总体上根冠比表现出与多年平均降水、多年平均气温和干旱度系数等变量显著负相关;次生林的根冠比与降水、温度、干旱度系数等显著负相关,原始林与人工林关系不明显;不同植被功能型和土壤质地的森林,根冠比对气候变量的响应关系不同,证明森林的受影响程度、植被功能型和土壤类型等改变着根冠比对气候变量的响应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化产物分配 根冠比 生物因子 环境因子
下载PDF
华南陡山沱期晚期宏体生物生态系统的出现及其意义 被引量:8
12
作者 王约 赵明胜 +1 位作者 杨艳飞 王训练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41-651,共11页
生态系统的演化是生物起源与演化的主要驱动动力之一。在生命演化早期,生态系统的演化大体经历了"微生物席生态系统"、"浮游真核生物生态系统"、"宏体藻类生态系统"、"宏体生物生态系统"和寒... 生态系统的演化是生物起源与演化的主要驱动动力之一。在生命演化早期,生态系统的演化大体经历了"微生物席生态系统"、"浮游真核生物生态系统"、"宏体藻类生态系统"、"宏体生物生态系统"和寒武纪及其后较为完善生态系统的演化历程。早期生态系统的演化主要表现为:生物生境从沉积物表层到水体之中再到沉积物内部的扩展,生物种群之间的关系从被动地接受到对环境因子需求的相互竞争,能量传递方式从生物体外摄取或体外同化到体外摄食体内同化,生态金字塔结构由简单到多层次化和复杂化,生物参与对环境的改造能力逐渐增强。随着华南伊迪卡拉纪陡山沱期晚期"宏体生物生态系统"的出现,生物对环境因子需求的竞争性和改造能力大幅度增强,实现了生物体内能量的传递方式,生态金字塔多层次化和复杂化,成为生物迅速演化和其后"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的重要转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 能量传递 环境因子 生物竞争 陡山沱期 华南
下载PDF
我国盐湖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被引量:49
13
作者 郑绵平 齐文 《矿产保护与利用》 2006年第5期45-50,共6页
介绍了我国盐湖的矿产资源、生物资源自然环境资源概况,提出了加强勘查、制定整体规划、加大科技投入、注重综合开发、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等盐湖资源开发利用建议。
关键词 盐湖 矿产资源 生物资源 自然环境资源 开发利用 中国
下载PDF
西辽河流域鱼类生物完整性指数评价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14
14
作者 张浩 丁森 +3 位作者 张远 贾晓波 孟伟 郭彪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29-839,共11页
采用鱼类生物完整性指数(F-IBI)评估西辽河流域环境质量,利用相关分析筛选了影响F-IBI的环境因子,结合局部加权回归散点修匀法(LOWESS)估算了这些环境因子的保护限值.结果表明:20个候选参数指标中,鳅科鱼类物种百分比、底层鱼类物种数... 采用鱼类生物完整性指数(F-IBI)评估西辽河流域环境质量,利用相关分析筛选了影响F-IBI的环境因子,结合局部加权回归散点修匀法(LOWESS)估算了这些环境因子的保护限值.结果表明:20个候选参数指标中,鳅科鱼类物种百分比、底层鱼类物种数、耐受性鱼类个体数、杂食性鱼类物种数和筑巢产卵鱼类个体百分比适合作为西辽河流域F-IBI构建参数.采用比值法统一参数量纲,以参考点F-IBI值的95%分位数作为健康参考值,对全流域44个采样点进行健康评价,得到健康点位5个(11.4%),亚健康点位9个(20.5%),一般点位12个(27.3%),差点位11个(25.0%),极差点位7个(15.9%).电导率、氨氮浓度、碱度和泥沙比例与F-IBI呈显著负相关,坡降和草地比例与F-IBI呈显著正相关.经LOWESS和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电导率、氨氮浓度、碱度、泥沙比例和草地比例等环境因子的保护限值分别为531μS/cm、0.55 mg/L、4.4 mmol/L、47.2%和37.0%,且限值两侧的F-IBI分值差异显著,该结果可作为西辽河流域环境管理中鱼类群落完整性保护的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生物完整性指数 局部加权回归散点修匀法 西辽河流域 环境因子
下载PDF
环境·生物因子对番茄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5
作者 徐玲玲 贾凯 +1 位作者 蒲晓山 郭斌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14期6111-6113,6122,共4页
除了作为人类的营养来源外,番茄作为生物反应器等方面的研究日益深入,应用价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因此,该研究综述了温度、水分、光照、空气、化学物质以及生物因子对番茄生长发育影响的最新研究进展,为番茄的人工栽培、种质改造及... 除了作为人类的营养来源外,番茄作为生物反应器等方面的研究日益深入,应用价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因此,该研究综述了温度、水分、光照、空气、化学物质以及生物因子对番茄生长发育影响的最新研究进展,为番茄的人工栽培、种质改造及病虫害防治等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环境因子 生物因子 人工栽培 生长发育
下载PDF
海洋生物环境指示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蔡文倩 朱延忠 +3 位作者 刘静 周娟 林岿璇 刘录三 《广西科学》 CAS 2015年第5期532-539,共8页
随着世界范围内海洋沿岸经济的迅速发展,人类活动对海洋环境的干扰越来越大,近岸生态环境急剧恶化,进而影响到栖居于此的生物。同时,生物对环境压力的响应具有明显的时空梯度,研究生物的变化状况可以快速、准确地评估环境质量状况。本... 随着世界范围内海洋沿岸经济的迅速发展,人类活动对海洋环境的干扰越来越大,近岸生态环境急剧恶化,进而影响到栖居于此的生物。同时,生物对环境压力的响应具有明显的时空梯度,研究生物的变化状况可以快速、准确地评估环境质量状况。本文对国内外海洋生物环境指示作用研究现状进行系统地描述,并以大型底栖动物为例,重点介绍生物指数的发展情况及其在生物环境指示作用研究中的应用。建议加强野外观测平台的建设,建立适用于我国海域特征的指数评价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指示 海洋环境质量 生物指数
下载PDF
植物响应环境胁迫过程中的蛋白质组变化规律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7
作者 郭美丽 高维锡 +1 位作者 高会东 肖鲁西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0期126-130,共5页
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可能会受到来自环境的多种胁迫,包括以高温、低温、干旱、水涝、高盐、臭氧、光照、矿物质、酸雨、辐射、重金属和机械损伤为代表的非生物因素环境胁迫和以诱导子、细菌、真菌、病毒和植食性动物为代表的生物因素环境... 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可能会受到来自环境的多种胁迫,包括以高温、低温、干旱、水涝、高盐、臭氧、光照、矿物质、酸雨、辐射、重金属和机械损伤为代表的非生物因素环境胁迫和以诱导子、细菌、真菌、病毒和植食性动物为代表的生物因素环境胁迫。植物通过改变自身的蛋白质表达水平来对各种环境胁迫作出响应,因此蛋白质组学技术方法能够更好地揭示植物耐受胁迫相关的重要蛋白质群组的动态变化规律,发现植物响应环境胁迫的重要标志物。对近年来植物应答环境胁迫的蛋白质组学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从组学角度拓展植物耐受胁迫机制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胁迫 非生物因素 生物因素 植物蛋白质群组
下载PDF
植物次生物质在植物防御中的作用 被引量:7
18
作者 袁秀云 谢慧玲 《焦作大学学报》 2004年第4期52-54,共3页
植物次生物质是植物对环境的一种适应,是在长期进化过程中植物与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文章阐述了植物次生物质在对环境胁迫的适应、植物与植物之间的相互竞争和协同进化、植物对昆虫的危害、草食性动物的采食及病原微生物... 植物次生物质是植物对环境的一种适应,是在长期进化过程中植物与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文章阐述了植物次生物质在对环境胁迫的适应、植物与植物之间的相互竞争和协同进化、植物对昆虫的危害、草食性动物的采食及病原微生物的侵袭等过程的防御作用及其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生物质 植物防御 环境胁迫 生物因素
下载PDF
试论环境生物地球化学 被引量:3
19
作者 周启星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EI CSCD 1996年第2期158-163,共6页
本文从理论上探讨了环境生物地球化学这一新兴交叉学科的形成过程和发展机制,尝试性地提出了该学科的定义和科学使命。着重强调,环境生物地球化学应该服务于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以此可以预料,生物—非生物复合系统中原生/次生化学污染... 本文从理论上探讨了环境生物地球化学这一新兴交叉学科的形成过程和发展机制,尝试性地提出了该学科的定义和科学使命。着重强调,环境生物地球化学应该服务于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以此可以预料,生物—非生物复合系统中原生/次生化学污染物质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研究,将为有利于全球污染控制和原生与次生化学污染引起的生态恶化和地方病防治的环境战略制定和目的于节省地球自然资源的生态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生物地球化学 生物-非生物复合系统
下载PDF
河流生态学相关交叉学科进展 被引量:11
20
作者 董哲仁 孙东亚 +1 位作者 王俊娜 赵进勇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36-43,共8页
论述了近年来河流生态学发展的主要特点。指出河流生态系统研究是一种跨学科的研究,诸多学科与河流生态学的交叉、融合,发展了富有生命力的新兴学科领域。文中介绍了生态水文学、生态水力学、景观生态学和生态水工学的学科内涵、研究进... 论述了近年来河流生态学发展的主要特点。指出河流生态系统研究是一种跨学科的研究,诸多学科与河流生态学的交叉、融合,发展了富有生命力的新兴学科领域。文中介绍了生态水文学、生态水力学、景观生态学和生态水工学的学科内涵、研究进展和学科发展趋势。指出学科的细化标志着对于河流自然规律认识的深化,交叉学科必然会遵循生态系统整体性原则,最终朝着建立综合的河流科学理论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生态学 生态水文学 水文情势 环境水流 生态水力学 生物生活史 景观生态学 生态水工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