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1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alysis of a Delayed SIR Model with Exponential Birth and Saturated Incidence Rate 被引量:1
1
作者 Wanwan Wang Maoxing Liu Jinqing Zhao 《Applied Mathematics》 2013年第10期60-67,共8页
In this paper, a delayed SIR model with exponential demographic structure and the saturated incidence rate is formulated. The stability of the equilibria is analyzed with delay: the endemic equilibrium is locally stab... In this paper, a delayed SIR model with exponential demographic structure and the saturated incidence rate is formulated. The stability of the equilibria is analyzed with delay: the endemic equilibrium is locally stable without delay;and the endemic equilibrium is stable if the delay is under some condition. Moreover the dynamical behaviors from stability to instability will change with an appropriate?critical value. At last, some numerical simulations of the model are given to illustrate the main theoretical resul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XPONENTIAL birth SIR model Time Delay HURWITZ Criterion HOPF BIFURCATION
下载PDF
A Stochastic SIVS Epidemic Model Based on Birth and Death Process
2
作者 Lin Zhu Tiansi Zhang 《Journal of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Physics》 2016年第9期1837-1848,共12页
A new stochastic epidemic model, that is, a general continuous time birth and death chain model, is formulated based on a deterministic model including vaccination. We use continuous time Markov chain to construct the... A new stochastic epidemic model, that is, a general continuous time birth and death chain model, is formulated based on a deterministic model including vaccination. We use continuous time Markov chain to construct the birth and death process. Through the Kolmogorov forward equation and the theory of moment generating function, the corresponding population expectations are studied. The theoretical result of the stochastic model and deterministic version is also given. Finally, numerical simulations are carried out to substantiate the theoretical results of random wal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pidemic model VACCINATION Continuous Time Markov Chain birth and Death Process Stochastic Differential Equations
下载PDF
山区公路桥梁多灾害联合作用数值模拟
3
作者 熊文 周迪辉 +2 位作者 马小龙 张嵘钊 张大牛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09-322,共14页
山区公路桥梁长期遭受冲刷及磨蚀等水文灾害,期间可能同时伴随崩塌落石等地质灾害的作用.为探明多灾害作用下山区公路桥梁的结构响应及损伤机理,从流固耦合的角度出发,针对冲刷及磨蚀的数据传递推导相应的插值算法,并结合生死单元功能,... 山区公路桥梁长期遭受冲刷及磨蚀等水文灾害,期间可能同时伴随崩塌落石等地质灾害的作用.为探明多灾害作用下山区公路桥梁的结构响应及损伤机理,从流固耦合的角度出发,针对冲刷及磨蚀的数据传递推导相应的插值算法,并结合生死单元功能,构建基于Delaunay三角剖分及特征点协同插值的山区公路桥梁多灾害联合作用数值仿真方法.首先,针对冲刷数据,基于三角形内部插值理论构建冲刷数据传递方程.其次,针对磨蚀/波流力数据,基于三维表面Delaunay三角剖分及三角形外部插值理论补充推导数据传递方程,再利用特征点协同插值算法计算结构域目标单元总结果.最后,基于生死单元功能,在结构域中考虑冲刷坑及桩基磨蚀形态,构建冲刷及磨蚀条件下落石冲击山区公路桥梁墩柱数值模型.结果表明:所采用的针对冲刷及磨蚀模型数据的插值方法精度较高;在不同的冲击速度、冲击角度及落石质量工况下,与无冲刷磨蚀相比,冲刷、冲刷磨蚀条件下桥墩冲击力峰值的相对变化呈现非线性特征,此外,在冲刷条件下,桩基磨蚀对冲击力峰值亦产生非线性影响;随着冲击速度及落石质量的增大,各条件下冲击点位移峰值均变大,且位移峰值从大到小均依次为冲刷、冲刷磨蚀和无冲刷磨蚀,同时在各冲击速度、冲击角度及落石质量工况下,磨蚀引起的位移峰值最大降幅分别约为2%、11%及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灾害 三角剖分 协同插值 生死单元 数值模型
下载PDF
Analysis models and methods on the network storage system I/O performance
4
作者 刁莹 姚念民 《Journal of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New Series)》 EI CAS 2012年第4期37-42,共6页
Network storage provides high scalability, availability and flexibility for storage systems, and is widely applied to many fields. Particularly, I/O performance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Its application is wide and ex... Network storage provides high scalability, availability and flexibility for storage systems, and is widely applied to many fields. Particularly, I/O performance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Its application is wide and expanding rapidly. I/O performance has already become the bottleneck of the whole performance of computer systems for a long time, and under the condition of the present computer technology, I/O performance optimization method looks especially important. In the paper, I/O performance model was analyzed based on the combination of quasi birth, death process and queuing model, and then solved the model. A number of important related performance indicator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were given. By the way of example, this method can show the I/O performance more accurately. Finally, we got some useful conclusions, which may be used to evaluate network storage performance, and are the basis of confirming I/O scheduling strate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O performance QUEUING model QUASI birth and DEATH process network STORAGE
下载PDF
教育对缓解多维相对贫困的影响——基于高校扩招自然实验的证据 被引量:1
5
作者 马红梅 刘燕 《现代大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7-95,F0003,共10页
在以多维性为贫困重要属性的后脱贫时代,高等教育减贫相较于其他扶贫方式具有显著优势,因此有必要对高等教育减贫效果进行评估。本文基于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利用各省扩招政策强度差异和样本出生队列信息构造双重差分模型,考察... 在以多维性为贫困重要属性的后脱贫时代,高等教育减贫相较于其他扶贫方式具有显著优势,因此有必要对高等教育减贫效果进行评估。本文基于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利用各省扩招政策强度差异和样本出生队列信息构造双重差分模型,考察高校扩招对个体陷入多维相对贫困概率的影响。研究发现,高等教育减贫的效果显著,高校扩招后直接受到政策影响的队列陷入多维相对贫困的概率降低17.6%。在改变关键变量度量方式后,研究结果显示高等教育减贫效果依然稳健。高校扩招过程中为个体提供的高等教育机会提高了个体的非认知能力、非农就业的概率和社会资本,从而降低个体陷入多维相对贫困的概率。但是,高校扩招的减贫效应在不同群体之间存在差异,高校扩招对非农村人口、女性、父辈教育水平高的人群的减贫效应更大。因此,需更加注重不同群体在获得高质量高等教育方面的公平,以更好地发挥高等教育的减贫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扩招 多维相对贫困 出生队列 双重差分 减贫效果
下载PDF
中国人口出生率的社会成因与驱动机理
6
作者 闫超 霍子蓬 《人口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9-35,共17页
伴随着中国式现代化的全面推进,“低生育率陷阱”对中国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将产生深远影响,缓解劳动力资源短缺问题是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重大挑战,提高人口出生率已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势在必行的时代任务。本文从家庭收入、... 伴随着中国式现代化的全面推进,“低生育率陷阱”对中国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将产生深远影响,缓解劳动力资源短缺问题是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重大挑战,提高人口出生率已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势在必行的时代任务。本文从家庭收入、家庭支出、物价波动以及城镇化发展等四维度,选取人均收入、基尼系数、床位数、人均教育支出、房价、CPI以及城镇化率等七个影响因素,通过构建非线性马尔科夫区制转移因果-向量误差修正(MSC-VEC)模型,以期准确识别中国人口出生率的社会成因,进而在区制转移因果视域下深入剖析不同时代背景下中国人口出生率的驱动机理,为提高出生率的精准施策提供翔实可靠的参考依据。研究发现:对家庭收入来说,增加人均收入有利于出生率的提高,而基尼系数上升往往对出生率存在较为显著的负向影响作用,同时出生率在短期内也能够影响人均收入。就时变动态因果关系而言,人均收入与出生率在部分区间内存在显著的双向因果作用关系,出生率在较长时域范围内能够对人均收入产生显著的单向影响。而基尼系数与出生率在较长时间内具有显著的双向因果作用关系,但在2005—2009年间基尼系数对出生率产生了显著的单向影响作用。对家庭支出来说,从长期来看,医疗条件进步有利于出生率的提高,房价下调也会对提高出生率具有促进作用,而出生率会对人均教育支出产生显著影响。由区制概率转移轨迹图可以发现,从1995年起,教育支出在较长时域内对出生率产生了显著的单向影响。从1994年起,购房支出也在较长时域内对出生率产生了显著的单向影响。对物价波动来说,从长期看,CPI上升对出生率存在较为显著的负向影响作用。1995—2011年CPI与出生率之间存在显著的双向因果作用关系,而从2012年开始CPI对出生率产生了显著的单向影响作用。对城镇化发展来说,城镇化率上升在一定程度上会带来出生率的提高。动态因果关系的检验结果表明1986年以后城镇化率与出生率之间几乎始终存在显著的双向因果作用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人口出生率 社会成因 MSC-VEC模型
下载PDF
A pilot study on maternal oral health and birth weight of twins
7
作者 Ye Shen Chao Li +7 位作者 Aura Heimonen Jukka H. Meurman Martha E. Nunn Donald R. Miller Thomas E. Van Dyke Prashanti Bollu Risto Kaaja Sok-Ja Janket 《Open Journal of Epidemiology》 2014年第1期7-13,共7页
Background: Oral health has been implicated in low birth weight or preterm birth. However, this relationship has not yet been studied in twins. We investigated whether maternal oral health was associated with the birt... Background: Oral health has been implicated in low birth weight or preterm birth. However, this relationship has not yet been studied in twins. We investigated whether maternal oral health was associated with the birth weights of twins by a cross-sectional study conducted at Helsinki University Central Hospital. Methods: Utilizing linear mixed effect models to recogniz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wins from the same mothers and the independence between different mothers. 40 birth weights of twins were modeled as main outcomes. In model 1, poor periodontal health (PPH) was fitted as the main explanatory variable. In model 2, presence of non-specific oral mucositis (NSOM) was fitted as the main predictor. Results: In model 1, babies from mothers with PPH weighed approximately 158.2 grams less than babies of mothers without PPH. However, this association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11). When a stricter criterion for PPH (3 sites of pocket depth > 4 mm) was used, p-value decreased to 0.09 showing a dose response to PPH. In model 2, mothers with NSOM had babies weighing 224.9 grams less than mothers without these lesions. This was nearly significant (p = 0.08). Conclusion: Although not significant, the results from this small data of twins suggest that maternal oral health may be associated with birth weight of twin neonates. Our results are appropriate to generate hypothesis for future stud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WINS birth WEIGHTS ORAL Health CORRELATED Data Linear Mixed Effect models
下载PDF
双胎妊娠早产的Logistic回归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8
作者 赵佳文 赵予颖 常艳玲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24年第4期558-561,共4页
【目的】通过分析双胎妊娠分娩者的相关资料,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以对双胎妊娠早产的高危因素进行筛选和预测,降低双胎妊娠早产的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分娩的215例双胎妊娠产妇的临床资料,按照分娩时间不同分为早产组(102例)... 【目的】通过分析双胎妊娠分娩者的相关资料,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以对双胎妊娠早产的高危因素进行筛选和预测,降低双胎妊娠早产的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分娩的215例双胎妊娠产妇的临床资料,按照分娩时间不同分为早产组(102例)与足月组(113例)。采用单因素分析早产的相关因素,将有统计学差异的因素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双胎妊娠早产的Logistic回归模型,并验证其预测效能。【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产妇的体重指数(BMI)、文化程度、孕次,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孕中期子宫颈长度和胎膜早破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高、孕次少、文化程度低、胎膜早破、有妊娠期高血压和妊娠期糖尿病、孕中期子宫颈长度短是双胎妊娠早产的独立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预测模型的灵敏度是80.4%,特异度是92.0%,曲线下面积为0.940,95%CI为0.910~0.970。【结论】本研究建立了一个可有效预测双胎妊娠早产风险的Logistic回归模型,可对双胎妊娠孕妇孕期及围产期情况进行评估,确定早产的高危因素,对于双胎妊娠早产风险的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 双胎 早产 LOGISTIC模型
下载PDF
澳洲白羊生长和繁殖性状的遗传评估
9
作者 朱亚宁 秦浩 +4 位作者 张清峰 林春建 郑文新 吴伟伟 韩红兵 《中国畜禽种业》 2024年第4期85-97,共13页
该研究旨在评估澳洲白羊的生长和繁殖性状的遗传特性,为科学选育、良种扩繁和提高优良特性提供理论基础。在对生长性状(初生重、 90天体重、 180天体重、 240天体重、 0~90 d日增重、 90~240 d日增重)和繁殖性状(头胎产羔数、经产羔羊... 该研究旨在评估澳洲白羊的生长和繁殖性状的遗传特性,为科学选育、良种扩繁和提高优良特性提供理论基础。在对生长性状(初生重、 90天体重、 180天体重、 240天体重、 0~90 d日增重、 90~240 d日增重)和繁殖性状(头胎产羔数、经产羔羊数、头胎窝均重、经产窝均重、头胎窝总重、经产窝总重)进行遗传评估时,使用R包AEFchida建立动物线性混合模型,进行方差组分、遗传参数、遗传相关性和育种值的估计;对于初生重,根据不同母体效应,运用R(v4-1-1)包AEFchida,比较了6种随机效应不同的动物线性混合模型。结果表明,考虑个体加性效应、母体环境效应和母体遗传效应的模型BW1为最优模型,计算初生重遗传力为(0.33±0.04)。繁殖性状在0.03~0.12为低遗传力,其中活羔数(头胎、经产)的遗传力在0.03~0.04,而生长性状在0.33~0.77之间为高遗传力,其中日增重(0~90日、 90~240日)的遗传力在0.46~0.67。产羔数与生长性状相关性较低(0~0.25),初生重与生长性状相关性适中(0.14~0.64),且表型相关性和遗传相关性基本一致。生长性状的育种均值随着年份的增加,整体呈上升趋势;繁殖性状的育种均值则变化幅度较小,选育效果不明显。可见,澳洲白羊繁殖性状和生长性状遗传特性相差较大,应采用不同的选育方式来进一步优化澳洲白羊的生产性能和遗传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澳洲白羊 生长性状 繁殖性状 初生重 随机模型 遗传评估
下载PDF
儿童矮小症的影响因素及列线图模型的构建
10
作者 王永霞 陈晓 +2 位作者 李眉 蒋丽军 丁卉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92-95,共4页
目的探讨儿童矮小症的影响因素,并构建列线图模型。方法抽取2020年6月—2022年12月1500例儿童为研究对象,实际有效调查1422例。根据矮小症发生情况分为正常组1351例和矮小症组71例。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儿童矮小症... 目的探讨儿童矮小症的影响因素,并构建列线图模型。方法抽取2020年6月—2022年12月1500例儿童为研究对象,实际有效调查1422例。根据矮小症发生情况分为正常组1351例和矮小症组71例。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儿童矮小症发生的影响因素;采用R软件构建预测儿童矮小症发生的列线图模型,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校准曲线评估列线图模型的区分度和一致性。结果1422例儿童中矮小症71例,发生率为4.9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出生体质量、矮小症家族史、牛奶摄入情况、体育锻炼均是儿童矮小症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列线图模型预测儿童矮小症发生的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为0.897(95%CI:0.856~0.938),区分度较好;列线图模型预测儿童矮小症发生的校准曲线斜率趋近1,且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5.020,P=0.740,一致性较好。结论基于出生体质量、矮小症家族史、牛奶摄入情况、体育锻炼4项影响因素构建的预测儿童矮小症发生的列线图模型的区分度及一致性较好,能够为临床拟定个体化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矮小症 影响因素 列线图模型 出生体质量 体育锻炼
下载PDF
构建不明原因不孕症患者优质囊胚形成的临床预测模型列线图及验证 被引量:1
11
作者 周超 蒋月园 +1 位作者 庾广聿 于春梅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2090-2097,共8页
背景:不明原因不孕具有较高的流产率与较低的受精率、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及累积活产率。临床亟待建立不明原因不孕相关临床预测模型,以解决临床预后与开展个体化医疗服务问题,并最终达到提高不明原因不孕患者累积活产率的目的。目的:构... 背景:不明原因不孕具有较高的流产率与较低的受精率、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及累积活产率。临床亟待建立不明原因不孕相关临床预测模型,以解决临床预后与开展个体化医疗服务问题,并最终达到提高不明原因不孕患者累积活产率的目的。目的:构建不明原因不孕患者在体外受精过程中优质囊胚形成与否的预测模型列线图及验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22年6月于常州妇幼保健院辅助生殖科进行体外受精的不明原因不孕患者共419例,以其中317例形成优质囊胚患者与102例未形成优质囊胚患者建立预测模型并作为模型组,通过对模型组Bootstrap法重复抽样1000次作为验证组,首先采用单因素分析筛选不明原因不孕患者优质囊胚形成与否的影响因素,然后采用套索算法(LASSO)挑选出最佳匹配因素后,纳入多因素向前逐步Logistic回归找出其独立影响因素并绘制列线图,最后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校准曲线、临床决策曲线、临床影响曲线对该预测模型进行区分度与准确度及临床应用效能进行验证。结果与结论:①单因素分析不明原因不孕患者优质囊胚形成与否的影响因素为年龄、授精方式、抗苗勒管激素水平、基础卵泡刺激素水平、基础促黄体生成素水平、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注射日卵泡刺激素水平、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注射日雌二醇水平、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注射日孕酮水平、第3天优胚数、囊胚培养数(P<0.05);②通过LASSO回归进一步筛选出的最佳匹配因素为年龄、授精方式、抗苗勒管激素水平、基础促黄体生成素水平、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注射日卵泡刺激素水平、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注射日雌二醇水平、第3天优胚数、囊胚培养数(P<0.05);多因素向前逐步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年龄、授精方式、抗苗勒管激素水平、第3天优胚数、囊胚培养数为不明原因不孕患者优质囊胚形成与否的独立影响因素;③受试者工作曲线显示,模型组曲线下面积为0.880(0.834,0.926),验证组曲线下面积为0.889(0.859,0.918);说明该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区分度;校准曲线平均绝对误差为0.036,表示该模型具有较好的准确性;Hosmer-Lemeshow检验表明该模型预测形成优质囊胚的概率与实际优质囊胚形成的概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临床决策曲线与临床影响曲线显示,模型组与验证组分别在阈概率值为0.16-0.96与0.08-0.93时具有临床最大净获益,且在该阈概率范围内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效能。结果表明,年龄、授精方式、抗苗勒管激素水平、第3天优胚数、囊胚培养数为不明原因不孕症患者优质囊胚形成与否的独立影响因子,通过其构建的临床预测模型列线图具有较好的临床预测价值与临床应用效能,可为临床预后与干预及制定个体化医疗方案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明原因不孕 预测模型 优质囊胚 列线图 活产
下载PDF
无自发性早产史单胎孕妇早产预测模型的构建
12
作者 汝萍 倪晓田 +7 位作者 徐文怡 史玉霞 雷胜瑶 颜妍 苏秀娟 顾颖 刘铭 刘云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6期884-890,共7页
目的建立及评价无自发性早产(spontaneous preterm birth,sPTB)史单胎孕妇的早产预测模型。方法2021年1月—2021年12月在三家医疗中心分娩的无sPTB史单胎孕妇为研究对象,回顾性采集孕妇的临床特征、妊娠期并发症和妊娠结局,采用多元回... 目的建立及评价无自发性早产(spontaneous preterm birth,sPTB)史单胎孕妇的早产预测模型。方法2021年1月—2021年12月在三家医疗中心分娩的无sPTB史单胎孕妇为研究对象,回顾性采集孕妇的临床特征、妊娠期并发症和妊娠结局,采用多元回归模型构建早产预测模型,以线列图形式展示。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及校准图等对预测模型进行评价。结果共纳入11371例无sPTB史单胎孕妇进行建模,识别出7个早产预测因子,包括孕前BMI、产次、辅助生殖技术妊娠、子宫颈手术史、子痫前期、未足月胎膜早破和妊娠期糖尿病,该模型的AUC为0.693(95%CI:0.6630.722),Hosmer-Lemeshow检验、二分类变量的决策曲线分析(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均说明模型校准度良好。临床影响曲线(clinical impact curve,CIC)表明该模型临床预测有效率高。结论本研究尝试构建无sPTB史单胎孕妇的早产预测模型,构建的模型稳定性好,可作为无sPTB史单胎孕妇预测早产的一种工具,但其临床应用与推广需要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 无自发性早产史 单胎妊娠 预测模型 列线图
下载PDF
具有密度依赖出生率的非选择性半封闭捕获离散偏害系统动力学行为
13
作者 许丽莉 雷朝铨 薛亚龙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 2024年第3期291-300,共10页
本文提出了具有密度依赖出生本的非选择性半封闭捕获离散偏害模型,运用整分力程的遗代方法和比软原理,得出了系统持久性及灭绝性的-系列条件.通过构造适当的Lypuov函数,得到-个系统全局吸引的充分条件。本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控制种群中... 本文提出了具有密度依赖出生本的非选择性半封闭捕获离散偏害模型,运用整分力程的遗代方法和比软原理,得出了系统持久性及灭绝性的-系列条件.通过构造适当的Lypuov函数,得到-个系统全局吸引的充分条件。本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控制种群中可用于相获的种群比例m(这与密度依赖的出生率有很大关系),系统可能是持久的、灭绝的。全局吸引的。或者个种群持久间另一个天绝,系统的动志行为变得复杂。通过数值模拟验证了主要结果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依赖性出生率 偏害模型 持久性 灭绝性 非选择性捕获
下载PDF
ABI3BP基因敲除小鼠模拟低出生体重模型的初步探讨
14
作者 黄艳秋 张月 +3 位作者 石柳柳 赵小英 唐俊明 吴艳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307-1312,共6页
目的利用ABI3BP基因敲除小鼠模型观察出生后其体重及糖代谢变化特点,为低出生体重小鼠模型提供新的选择。方法利用杂合子交配得到ABI3BP基因敲除的纯合子(ABI3BP^(-/-))、杂合子(ABI3BP^(+/-))和野生型(WT)3组小鼠,观察出生后不同时间... 目的利用ABI3BP基因敲除小鼠模型观察出生后其体重及糖代谢变化特点,为低出生体重小鼠模型提供新的选择。方法利用杂合子交配得到ABI3BP基因敲除的纯合子(ABI3BP^(-/-))、杂合子(ABI3BP^(+/-))和野生型(WT)3组小鼠,观察出生后不同时间点体重及成年后重要脏器体重比,检测成年小鼠空腹血糖、糖耐量及胰岛素耐量等糖代谢指标。结果ABI3BP^(-/-)小鼠PCR产物基因测序结果显示敲除区域产生移码突变,RT-qPCR检测显示,ABI3BP^(-/-)小鼠ABI3BP在mRNA水平上表达显著低于WT小鼠。体重测量显示,ABI3BP^(-/-)小鼠出生时体重(1.25±0.08 g)显著低于WT小鼠(1.34±0.12 g)(P<0.05),但成年(120 d)ABI3BP^(-/-)小鼠体重(27.70±1.93 g)反而显著高于WT小鼠(23.64±1.34 g)(P<0.01),但重要脏器与体重的比值,各组小鼠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空腹血糖及胰岛素耐量实验显示各组小鼠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但糖耐量实验表明ABI3BP^(-/-)小鼠在腹腔注射葡萄糖后15 min时血糖(15.68±7.04 mmol/L)低于WT小鼠(23.01±5.75 mmol/L)。结论ABI3BP基因敲除小鼠呈现低出生体重、生长追赶及成年后糖耐量异常等临床低出生体重新生儿的生长特点,可作为低出生体重小鼠模型的选择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I3BP 基因敲除 低出生体重 糖代谢 小鼠模型
下载PDF
子女出生顺序对家庭资源分配的影响--基于家庭教育投入跨期回报模型
15
作者 廖予熙 仇焕广 孔祥雯 《人口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3-76,共14页
随着“全面两孩”政策的颁布,多子女家庭重新回归历史舞台。由于家庭资源的有限性,未成年时期兄弟姐妹之间存在着潜在竞争关系,而父母则是资源分配的主导者。家庭内部的资源分配关系短期内影响子女受教育水平,长期来看,对中国人力资本... 随着“全面两孩”政策的颁布,多子女家庭重新回归历史舞台。由于家庭资源的有限性,未成年时期兄弟姐妹之间存在着潜在竞争关系,而父母则是资源分配的主导者。家庭内部的资源分配关系短期内影响子女受教育水平,长期来看,对中国人力资本发展有着深远影响。本文利用2014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生命历程调查(CHARLS)数据,针对子女出生顺序对家庭资源分配的作用进行系统研究,并构建家庭教育投入跨期回报模型对头胎学历优势现象进行阐释。理论模型发现兄弟姐妹之间存在资源竞争关系,对一个孩子的教育投资增加会导致另一个孩子获得的教育投资减少,并且父母会选择投资出生顺序更靠前的子女。这是因为头胎距离完成教育的时间更短,可以更快地进入就业市场带来实际回报,减轻父母经济压力,而投入更小孩子的教育则需要花费更多时间和资源,等待回报的年限也相对较长。实证结果进一步验证了模型推导结论,在控制了受访者个人特征、家庭经济特征、家庭人口情况和社区虚拟变量的基础上,研究运用有序Probit模型回归发现出生顺序对受教育水平有显著的负效应,顺序靠前的孩子受教育时间普遍更长,该结论在考虑家户虚拟变量、子女数量和家庭成分后仍然稳健。这样的现象在家长受教育水平越高以及男孩身上越显著,而幼子与头胎年龄差距越大,学历水平显著提高。一些潜在机制是父母对头胎教育更严格。此外,虽然头胎有着学历优势,父母却通常偏爱更小的孩子,对他们成年后的帮助也更大,这一发现揭示了家庭中关于资源分配的微妙动态平衡。基于本文研究结论,应进一步完善教育补贴政策,以确保多子女家庭能够获得更全面的教育福利支持,同时开展有关家庭教育观念的培训活动,帮助家长理解和重视每个子女的个性化需求,促使教育资源在家庭中更加公平地分配给每个子女,为每个孩子提供健康成长的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生顺序 教育资源 投入跨期回报模型
下载PDF
胎龄<32周早产儿行机械通气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测列线图模型构建
16
作者 王增芹 刘松林 王军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1期848-852,共5页
目的探讨胎龄<32周早产儿机械通气(MV)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VAP发生的列线图模型。方法对徐州市妇幼保健院2019年1月—2022年12月间收治的305例胎龄<32周、行MV的早产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并... 目的探讨胎龄<32周早产儿机械通气(MV)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VAP发生的列线图模型。方法对徐州市妇幼保健院2019年1月—2022年12月间收治的305例胎龄<32周、行MV的早产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并发VAP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列线图模型,绘制校准曲线和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以评估列线图模型的预测效能、区分度和校准度。结果305例MV早产儿中并发VAP的发生率为11.8%;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低出生体重、败血症、新生儿肺出血、产前24 h内使用抗生素、气管插管次数≥2次均是胎龄<32周早产儿MV并发VAP的危险因素(P<0.05)。将上述危险因素作为预测指标,构建胎龄<32周早产儿MV并发VAP的预测列线图模型,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列线图预测胎龄<32周早产儿MV并发VAP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69;Bootstrap自抽样法内部检验的一致性指数为0.769,该列线图模型区分度良好,校准曲线与理想参考线贴合较好。结论低出生体重、败血症、新生儿肺出血、产前24 h内使用抗生素、气管插管次数≥2次均是胎龄<32周早产儿MV并发VAP的危险因素;据此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对胎龄<32周早产儿MV并发VAP的风险具有良好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机械通气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危险因素 列线图模型 低出生体重
下载PDF
新生儿窒息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及Nomogram模型的构建
17
作者 吴艳雪 梁柳瑜 郑丽南 《全科护理》 2024年第19期3578-3582,共5页
目的:分析新生儿窒息的相关危险因素,并构建Nomogram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2022年4月于医院分娩的230例新生儿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窒息分为观察组(n=11)和对照组(n=219)。对两组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通过受试者工... 目的:分析新生儿窒息的相关危险因素,并构建Nomogram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2022年4月于医院分娩的230例新生儿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窒息分为观察组(n=11)和对照组(n=219)。对两组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连续性变量;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新生儿窒息的独立危险因素;R软件构建预测新生儿窒息的Nomogram预测模型;校正曲线对Nomogram预测模型进行内部验证;决策曲线评估模型的临床净收益。结果:观察组产妇年龄高于对照组;早产儿比例、胎位异常比例、产妇异常妊娠史比例、胎膜早破比例、产妇先兆流产史比例、初产比例和产妇妊娠期高血压比例高于对照组(均P<0.05)。产妇年龄曲线下面积(AUC)是0.829,最佳截断值是35岁。产妇年龄(≥35岁)、早产儿、胎位异常、初产和产妇妊娠期高血压是新生儿窒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本研究基于产妇年龄、早产儿、胎位异常、初产和产妇妊娠期高血压构建了新生儿窒息危险因素的Nomogram预测模型,有助于医护人员认识窒息相关高危因素,制定个性化护理对策,为临床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窒息 胎位异常 早产 危险因素 Nomogram预测模型
下载PDF
不同环境因素对高山美利奴羔羊初生体质量的影响
18
作者 吕桂萍 张瑞国 《养殖与饲料》 2024年第7期1-4,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环境因素对高山美利奴羔羊早期生长性状的影响,旨在通过调控环境因素提高生产性状和经济效益。[方法]以2021-2023年3个高山美利奴羊群的产羔记录作为研究对象,采用SPSS的一般线性模型分析性别、出生类型、出生年份、出生... [目的]探讨不同环境因素对高山美利奴羔羊早期生长性状的影响,旨在通过调控环境因素提高生产性状和经济效益。[方法]以2021-2023年3个高山美利奴羊群的产羔记录作为研究对象,采用SPSS的一般线性模型分析性别、出生类型、出生年份、出生月份和群别等环境因素对高山美利奴羔羊初生体质量的影响。[结果]公羔的初生体质量具有极显著的优势;单羔的初生体质量极显著高于双羔;2021年和2022年出生的羔羊的初生体质量均极显著高于2023年出生的羔羊,而2021年与2022年之间无显著差异。出生月份4、5月的平均气温有6℃差异,对羔羊初生体质量有一定影响;在群别水平上,二群和三群的羔羊初生体质量均极显著高于一群,而二群与三群的羔羊初生体质量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环境因素对高山美利奴羔羊初生体质量的影响明显,其中出生类型的影响最大,在实际育种工作中应当给予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山美利奴羊 生长性状 环境因素 初生体质量 一般线性模型 品种选育
下载PDF
早产儿入院低体温危险因素及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
19
作者 丁卉 陈玉瑛 +3 位作者 李眉 王伏东 蒋丽军 薛娟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7-10,共4页
目的 分析早产儿入院24 h内低体温发生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为临床制订干预措施预防早产儿入院低体温提供参考。方法 将307例早产儿随机按照7∶3比例分为训练集(215例)和验证集(92例)。分析早产儿入院低体温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 目的 分析早产儿入院24 h内低体温发生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为临床制订干预措施预防早产儿入院低体温提供参考。方法 将307例早产儿随机按照7∶3比例分为训练集(215例)和验证集(92例)。分析早产儿入院低体温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绘制列线图并评估其区分度和一致性。结果 307例早产儿中,209例(训练集146例,验证集63例)发生入院低体温,发生率68.08%。训练集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低出生体质量、早期早产儿、出生5 min Apgar评分≤7分、并存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是早产儿发生入院低体温的独立危险因素。训练集ROC曲线下面积0.809(95%CI:0.744~0.875),校准曲线斜率接近1,且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χ^(2)=8.761、P=0.363。验证集ROC曲线下面积0.844(95%CI:0.755~0.933),校准曲线斜率接近1,且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χ^(2)=7.911、P=0.442。结论 早产儿入院低体温发生率较高,需重视低出生体质量、早期早产儿、出生5 min Apgar评分≤7分及并存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高危早产儿,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显示出较好的预测性能,可采用预测模型早期识别早产儿入院低体温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低出生体重儿 低体温 风险因素 风险预测模型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儿科护理
下载PDF
灰色模型GM(1,1)在出生缺陷预测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6
20
作者 张丽 相晓妹 +3 位作者 米白冰 宋晖 张水平 党少农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38-143,共6页
目的探讨灰色模型GM(1,1)在预测不同水平出生缺陷发生率中的应用问题及数据波动性对预测效果的影响。方法利用2009年10月至2016年9月西安市出生缺陷监测数据,构建总出生缺陷及前5种缺陷的月、季度、年共3个层次出生缺陷发生率的GM(1,1)... 目的探讨灰色模型GM(1,1)在预测不同水平出生缺陷发生率中的应用问题及数据波动性对预测效果的影响。方法利用2009年10月至2016年9月西安市出生缺陷监测数据,构建总出生缺陷及前5种缺陷的月、季度、年共3个层次出生缺陷发生率的GM(1,1)灰色模型,比较不同层次预测模型的拟合精度。结果总出生缺陷年度预测时,平均相对误差为4.6%,均方差比为0.259,提示其预测效果较好;按季度预测时效果勉强合格,平均相对误差为10.2%;按月进行预测时,效果较差,平均相对误差为17.5%。西安市前5种出生缺陷(先天性心脏病、唇腭裂、神经管畸形、多指、先天性脑积水)灰色模型预测结果都随着预测时间单位的变大,拟合精度逐渐提高,年预测模型拟合精度最好。结论灰色模型的预测效果可能与数据波动性有关,对出生缺陷发生率进行预测时以年度为单位的结果可能较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产儿 出生缺陷 灰色模型GM(1 1) 预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