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ncapsulation of Clove Oil Nanoemlusion in Chitosan-Based Nano-Composite: In Vitro and in Vivo Antifungal Activity against Rhizoctonia solani and Sclerotium rolfsii
1
作者 Ahmed Mahmoud Ismail Eman Said Elshewy +2 位作者 Isra HAli Naglaa Abd Elbaki Sallam Muhanna Eman Yehia Khafagi 《Phyton-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 SCIE 2024年第11期2787-2811,共25页
Rhizoctonia solani Kühn and Sclerotium rolfsii Sacc.are the primary soil-borne plant diseases responsible for sig-nificant reductions in global crop yields.The primary goal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ant... Rhizoctonia solani Kühn and Sclerotium rolfsii Sacc.are the primary soil-borne plant diseases responsible for sig-nificant reductions in global crop yields.The primary goal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antifungal potentials of clove essential oil(CEO),nanoemulsion form(CEONE)and chitosan/nanoemulsion nanocomposite(CS/CEONE)against R.solani and S.rolfsii through in vitro and in vivo trials.Both CEONE and CS/CEONE were prepared and investigated for their physical chemical and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zation.The poisoned medium method was utilized to evaluate the inhibitory effects of CEO,CEONE and CS/CEONE on the mycelial growth and enzymatic activity of R.solani and S.rolfsii.The changes of hyphae of R.solani and S.rolfsii in response to treating with CEONE and CS/CEONE were observed with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CEONE have larger size 86±3 nm and a broader range of PDI 0.121±0.011 on the average.While,CS/CEONE has smaller size of 49±4 nm and narrower PDI of 0.099±0.009.Both nanoemulsions had uniform spherical nanodroplets form and exhibited acidic nature.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and UV-Visible Spectroscopy(UV-Vis)verified the successful incorporation of both CS and CEO within the nanoe-mulsion system.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a sustained and prolonged release profile from CS/CEONE for up to 4 days.The inhibitory effect of CEONE and CS/CEONE showed dose-dependent activity against mycelial growth of both fungi.CEONE and CS/CEONE at concentration 500µL/L exhibited the strongest inhibition with a sig-nificant(p<0.05)variation among them with value ranging from 56.11%to 71.94%and 52.2%to 79.2%,respec-tively.Comparing to control,CS/CEONE revealed the highest inhibitory effect against S.rolfsii after 96 h followed by CEONE with value reached 50.6%and 44.1%,respectively.The antifungal activity of the nanoemulsion showed strain–dependent behavior,where S.rolfsii was the most affected.SEM images showed changes in the hyphal structure of S.rolfsii and R.solani resulting from the impact of CEONE and CS/CEONE.Activity of pectinase and cellulase secreted by both fungi was also negatively affected by CEO,CEONE and CS/CEONE at all tested concentrations.Greenhouse trials revealed that increasing the concentrations of CEO,CEONE,and CS/CEONE from 50 to 500μL/L gradually increased their effectiveness in reducing the DI%and DS%of black scurf,stem canker,pre-damping off,and post-damping off diseases on potato.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incorporation of CS to CEONE enhanced its activity and can be utilized as a secure and non-toxic nanocomposi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lack scurf chitosan clove oil DAMPING-OFF INHIBITORY nanocomposite NANOEMULSION stem canker
下载PDF
新疆马铃薯黑痣病病原菌的分离及鉴定
2
作者 沈洪飞 贾丰莲 +4 位作者 刘易 吴燕 杨茹薇 孙慧 李广悦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766-1771,共6页
【目的】分离鉴定引起新疆马铃薯黑痣病病原菌,为筛选防治该病药剂奠定基础。【方法】从新疆吉木萨尔县、奇台县、乌鲁木齐市达坂城区和昭苏县等马铃薯种植区采集马铃薯块茎,通过组织分离法从带有马铃薯黑痣病的块茎分离病原菌,利用电... 【目的】分离鉴定引起新疆马铃薯黑痣病病原菌,为筛选防治该病药剂奠定基础。【方法】从新疆吉木萨尔县、奇台县、乌鲁木齐市达坂城区和昭苏县等马铃薯种植区采集马铃薯块茎,通过组织分离法从带有马铃薯黑痣病的块茎分离病原菌,利用电子显微镜观察病原菌的形态特征,进行对峙培养和ITS序列分析,鉴定融合群。【结果】从新疆吉木萨尔县、奇台县、乌鲁木齐市达坂城区和昭苏县分离的4株病原菌均能使马铃薯块茎出现马铃薯黑痣病症状,分离菌株均为AG3融合群。【结论】AG3融合群是新疆马铃薯黑痣病的主要致病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黑痣病 分离鉴定 融合群
下载PDF
马铃薯种质资源抗黑痣病鉴定及SSR聚类分析
3
作者 王紫雯 金光辉 +3 位作者 王腾 王鹏程 高睿 吴国强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24年第5期15-23,共9页
马铃薯黑痣病已成为影响马铃薯产量和商品价值的重要土传病害。为丰富马铃薯抗黑痣病种质资源,提高抗黑痣病育种工作效率,研究通过54份马铃薯种质资源地下茎与匍匐茎黑痣病抗性评价,共筛选出7份中抗资源,分别为克17-33-270、龙18-124-8... 马铃薯黑痣病已成为影响马铃薯产量和商品价值的重要土传病害。为丰富马铃薯抗黑痣病种质资源,提高抗黑痣病育种工作效率,研究通过54份马铃薯种质资源地下茎与匍匐茎黑痣病抗性评价,共筛选出7份中抗资源,分别为克17-33-270、龙18-124-8、龙18-7-100、ND11-7-22、克18-134-5、克17-115-1、克17-6-9。研究利用8对SSR适宜引物对7份抗性材料DNA进行PCR扩增,获得SSR多态性条带42条,多态性比率89.36%,遗传相似性系数在0.444 4~0.833 3之间,以相似性系数0.62为基准,可将7份抗性材料分为3类,其中克18-134-5和克17-115-1为一类;龙18-124-8和龙18-7-100为一类;克17-33-270、ND11-7-22和克17-6-9为一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 种质资源 抗性鉴定 黑痣病 SSR分子标记
下载PDF
近10年农作物主要病虫害发生危害情况的统计和分析 被引量:255
4
作者 刘万才 刘振东 +3 位作者 黄冲 陆明红 刘杰 杨清坡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9,46,共10页
2006-2015年,我国农作物病虫草鼠害总体处于严重发生状态,各类病虫害年发生面积在4.603 5亿~5.075 3亿hm^2次,年均挽回粮食损失9 684.68万t,占全国粮食总产的17.35%;年均实际损失粮食1 965.49万t,占全国粮食总产的3.53%。五大粮食作物... 2006-2015年,我国农作物病虫草鼠害总体处于严重发生状态,各类病虫害年发生面积在4.603 5亿~5.075 3亿hm^2次,年均挽回粮食损失9 684.68万t,占全国粮食总产的17.35%;年均实际损失粮食1 965.49万t,占全国粮食总产的3.53%。五大粮食作物中每年通过防治挽回损失的比例,水稻、小麦、玉米、大豆和马铃薯分别占55.18%、21.29%、18.97%、1.88%和2.68%,实际造成损失的比例分别占33.67%、23.31%、35.13%、2.11%和5.79%。影响全国粮食生产最为重要的10种(类)病虫害依次为稻飞虱、水稻纹枯病、稻纵卷叶螟、玉米螟、小麦蚜虫、二化螟、稻瘟病、小麦纹枯病、小麦赤霉病、小麦白粉病;某一个病虫暴发危害时最高可实际造成200万t以上的粮食损失,总损失可达2 200万t,占某类粮食总产的12%左右,对国家粮食安全影响巨大。最具暴发和流行危害特点的种类主要有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瘟病、小麦条锈病、小麦赤霉病和黏虫等6种。本文运用大量翔实的历史数据统计分析了近10年来水稻、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病虫害的危害损失和暴发危害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作物 病虫害 危害损失 暴发危害 统计分析
下载PDF
云南省马铃薯黑痣病病原菌融合群鉴定及8种药剂对其的毒力 被引量:17
5
作者 刘霞 冯蕊 +2 位作者 高达芳 王东岳 杨艳丽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65-170,共6页
由立枯丝核菌引起的马铃薯黑痣病是一种常见的土壤和种薯传播病害,在世界各地均有发生。本试验对分离纯化的67个丝核菌菌株进行融合群测定,结果表明:67个菌株都属于AG3融合群;对其中来自6个不同地域的11个菌株进行ITS测定,11个菌株的相... 由立枯丝核菌引起的马铃薯黑痣病是一种常见的土壤和种薯传播病害,在世界各地均有发生。本试验对分离纯化的67个丝核菌菌株进行融合群测定,结果表明:67个菌株都属于AG3融合群;对其中来自6个不同地域的11个菌株进行ITS测定,11个菌株的相似度为99%。8种药剂对马铃薯黑痣病菌的毒力测定结果表明,20%氟胺·嘧菌酯水分散粒剂50mg/L和25g/L咯菌腈悬浮种衣剂50mg/L的抑菌效果较好,室内抑菌效果可达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黑痣病 融合群 毒力测定
下载PDF
马铃薯黑痣病生防菌的筛选和鉴定及其生长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关小敏 孟品品 +6 位作者 刘星 邱慧珍 张文明 海龙 张俊莲 王蒂 沈其荣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90-95,共6页
从甘肃省景泰县条山农场不同连作年限的马铃薯地块中取根际土样品,分离筛选马铃薯黑痣病病原菌-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的拮抗菌。采用土壤平板稀释、对峙法筛选拮抗菌;结合形态特征、生理生化及16SrDNA分子鉴定;采用单因素... 从甘肃省景泰县条山农场不同连作年限的马铃薯地块中取根际土样品,分离筛选马铃薯黑痣病病原菌-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的拮抗菌。采用土壤平板稀释、对峙法筛选拮抗菌;结合形态特征、生理生化及16SrDNA分子鉴定;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对G1菌株的生长条件进行初步试验。通过初筛和复筛,从108株细菌中获得1株对立枯丝核菌拮抗效果稳定、拮抗能力较强的细菌G1。采用平板对峙法测定其拮抗作用,抑菌带宽度达6mm,抑菌圈直径〉2.5 cm,抑菌率为66.7%。结合形态特征、生理生化及16SrDNA分子鉴定,G1为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sp.);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对G1菌株的生长条件进行初步试验。结果表明,菌株G1在4℃~45℃,pH5~10,盐浓度0~50 g.L-1都能生长,碳源、氮源利用广泛,最适条件为:温度37℃,pH 7,蔗糖为碳源,蛋白胨为氮源,盐浓度为10 g.L-1。拮抗菌G1被鉴定为类芽孢杆菌,该菌株抑菌带较宽、抑菌效果稳定,生长条件与马铃薯生长的大田环境基本相符,具有作为一株优良生防菌的必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黑痣病 拮抗菌 筛选鉴定 生长条件
下载PDF
碳酸氢盐对马铃薯黑痣病菌毒力及田间防效 被引量:5
7
作者 刘宝玉 胡俊 +4 位作者 蒙美莲 石立航 何晓明 燕瑞斌 周建强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59-165,共7页
为明确碳酸氢盐对马铃薯黑痣病菌的毒力及田间防效,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碳酸氢盐对马铃薯黑痣病菌的毒力;并通过盆栽防治试验及田间防治试验,研究了碳酸氢盐对马铃薯黑痣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碳酸氢铵抑制马铃薯黑痣病菌菌丝... 为明确碳酸氢盐对马铃薯黑痣病菌的毒力及田间防效,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碳酸氢盐对马铃薯黑痣病菌的毒力;并通过盆栽防治试验及田间防治试验,研究了碳酸氢盐对马铃薯黑痣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碳酸氢铵抑制马铃薯黑痣病菌菌丝生长的有效中浓度EC50仅为0.71g/L,碳酸氢钾EC50为3.8g/L;在PSA培养基中同时加入0.79g/L碳酸氢铵、1g/L碳酸氢钾与在PSA培养基中含1.58g/L碳酸氢铵的抑菌效果一样;尿素对马铃薯黑痣病没有防治效果。碳酸氢铵与碳酸氢钾混配对该病有良好的防治作用,相对尿素最高防治效果可达到63.4%。覆膜栽培能够提高碳酸氢盐的防效和马铃薯产量。碳酸氢盐可用于田间马铃薯黑痣病的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黑痣病 碳酸氢盐 抑菌作用 防效
下载PDF
杀菌剂对马铃薯黑痣病菌的室内毒力及田间防效 被引量:4
8
作者 吴志会 陆晴 +2 位作者 甄志华 张尚卿 彭学文 《中国瓜菜》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8-72,共5页
为解决生产中缺少防治马铃薯黑痣病的有效化学药剂问题,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10种药剂对供试马铃薯黑痣病菌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Kühn)菌株的室内毒力,并选择活性较好的5种药剂进行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50%咪鲜胺铜... 为解决生产中缺少防治马铃薯黑痣病的有效化学药剂问题,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10种药剂对供试马铃薯黑痣病菌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Kühn)菌株的室内毒力,并选择活性较好的5种药剂进行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50%咪鲜胺铜盐SC、20%吡噻菌胺SC、42.8%氟菌·肟菌脂SC、25 g·L^(-1)咯菌腈FS以及50%异菌脲WP毒力较强,EC50值分别为0.0762、0.6899、0.7221、0.9003和0.9251μg·mL^(-1);这5种药剂对马铃薯黑痣病也具有一定的防效,其中50%咪鲜胺铜盐SC和25 g·L^(-1)咯菌腈FS对马铃薯黑痣病的防效较好,对马铃薯植株和薯块黑痣病的防效均在78%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黑痣病 杀菌剂 毒力测定 田间防效
下载PDF
健达防治马铃薯黑痣病田间药效试验 被引量:6
9
作者 张国辉 郭志乾 +4 位作者 林深源 余帮强 王收良 张小川 董风林 《中国马铃薯》 2014年第6期362-366,共5页
马铃薯黑痣病是一种土传病害,危害呈逐年加重趋势。本试验在田间条件下测定了新型药剂健达(有效成分21.2%氟唑菌酰胺+21.2%吡唑嘧菌酯)对于马铃薯黑痣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健达对马铃薯黑痣病具有较好的防治作用,适宜用量为30 m L/66... 马铃薯黑痣病是一种土传病害,危害呈逐年加重趋势。本试验在田间条件下测定了新型药剂健达(有效成分21.2%氟唑菌酰胺+21.2%吡唑嘧菌酯)对于马铃薯黑痣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健达对马铃薯黑痣病具有较好的防治作用,适宜用量为30 m L/667m2,防效82.62%,较空白对照增产75.4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达 马铃薯 黑痣病
下载PDF
几种杀菌剂对马铃薯黑痣病的防效 被引量:11
10
作者 张建平 哈斯 程玉臣 《中国马铃薯》 2014年第1期53-56,共4页
马铃薯黑痣病(Rhizoctonia solani Kühn)在内蒙古发生普遍而又严重。2013年通过田间小区方法进行了4种杀菌剂防治试验。结果表明:24%满穗悬浮剂90 mL/667 m2、50%BAS70301F悬浮剂33.3 mL/667 m2、30%BAS7004F悬浮剂40 mL/667 m2和... 马铃薯黑痣病(Rhizoctonia solani Kühn)在内蒙古发生普遍而又严重。2013年通过田间小区方法进行了4种杀菌剂防治试验。结果表明:24%满穗悬浮剂90 mL/667 m2、50%BAS70301F悬浮剂33.3 mL/667 m2、30%BAS7004F悬浮剂40 mL/667 m2和25%阿米西达悬浮剂60 mL/667 m2处理,防效分别为93.0%、90.4%、89.3%和86.6%,增产分别为17.5%、15.3%、13.1%和11.9%,均具有优良的防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黑痣病 杀菌剂 防效
下载PDF
微生物菌剂在马铃薯上的田间药效试验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冬梅 高振江 +4 位作者 刘丹 高娃 刘明星 梁瑞萍 张东旭 《中国农学通报》 2017年第26期88-92,共5页
研究枯草芽孢杆菌等微生物菌剂在马铃薯连作栽培过程中,对马铃薯疮痂病、黑痣病、小薯率及产量的影响,以期筛选出防治马铃薯疮痂病、黑痣病效果最佳的微生物菌剂。试验选取了8种不同的微生物菌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马铃薯专用... 研究枯草芽孢杆菌等微生物菌剂在马铃薯连作栽培过程中,对马铃薯疮痂病、黑痣病、小薯率及产量的影响,以期筛选出防治马铃薯疮痂病、黑痣病效果最佳的微生物菌剂。试验选取了8种不同的微生物菌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马铃薯专用微生物菌剂显著促进马铃薯产量的提高,每公顷用量达到225 kg时效果最佳且小薯率最低;马铃薯专用微生物菌剂能够显著降低马铃薯疮痂病、黑痣病的病情指数,建议防治马铃薯疮痂病、黑痣病的最佳用量为225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疮痂病 黑痣病
下载PDF
马铃薯黑痣病生防菌的筛选鉴定及生长条件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马龙 杨莉莉 +3 位作者 马兴 贾蕊鸿 董星辰 邱慧珍 《中国马铃薯》 2017年第4期227-233,共7页
采用稀释平板法,从马铃薯根际土壤中筛选到1株对马铃薯黑痣病病原菌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有良好拮抗效果的生防菌株QHZ-M1,抑菌率达到59.8%;通过生理生化和16S rDNA鉴定,QHZ-M1与芽孢杆菌属(Bacillus)同源性高达99%,且与B.axa... 采用稀释平板法,从马铃薯根际土壤中筛选到1株对马铃薯黑痣病病原菌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有良好拮抗效果的生防菌株QHZ-M1,抑菌率达到59.8%;通过生理生化和16S rDNA鉴定,QHZ-M1与芽孢杆菌属(Bacillus)同源性高达99%,且与B.axarquiensis CR-119亲缘关系最近,由此将其鉴定为芽孢杆菌Bacillus axarquiensis。对其生长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菌株QHZ-M1的生长速率较快,接种20 h后就进入稳定期,其生长最适温度为37℃,最适pH 8,最适盐度<25 g/L,最适碳源和氮源分别为蔗糖和酵母浸粉。QHZ-M1对马铃薯黑痣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具有作为生防制剂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黑痣病 拮抗菌 芽孢杆菌
下载PDF
不同药剂复合拌种对马铃薯黑痣病和疮痂病的田间防效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立 惠娜娜 +5 位作者 李继平 郑果 马生彪 吕昭龙 张金奎 李培玲 《甘肃农业科技》 2022年第8期84-88,共5页
马铃薯黑痣病和疮痂病是影响马铃薯品相及产量的主要土传性病害。为有效防控该类病害,选取0.3%四霉素水剂、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等9种药剂进行马铃薯复合拌种试验。结果表明,4个复合拌种处理对马铃薯出苗和长势均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马铃薯黑痣病和疮痂病是影响马铃薯品相及产量的主要土传性病害。为有效防控该类病害,选取0.3%四霉素水剂、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等9种药剂进行马铃薯复合拌种试验。结果表明,4个复合拌种处理对马铃薯出苗和长势均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对马铃薯黑痣病的防效为38.10%~69.66%,对马铃薯疮痂病的防效为32.06%~61.50%。各处理马铃薯增产14.52%~40.36%,均增产显著。其中每100 kg切块种薯用2.5%咯菌腈悬浮种衣剂10 mL+0.3%四霉素水剂15 mL+0.136%赤·吲乙·芸苔可湿性粉剂2 g复合拌种处理,对马铃薯黑痣病防效为69.66%,对疮痂病防效为61.50%,增产率为40.36%,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适于生产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剂复合拌种 马铃薯 黑痣病 疮痂病 防效 产量
下载PDF
拔苗和剪苗对甘薯黑痣病发生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赵永强 杨冬静 +3 位作者 孙厚俊 徐振 张成玲 谢逸萍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33期129-130,共2页
[目的]探讨拔苗和剪苗对甘薯黑痣病发生的影响。[方法]利用甘薯黑痣病带病种薯育苗,比较拔苗和剪苗对甘薯黑痣病发生的影响。[结果]拔苗栽插会将黑痣病菌携带至大田引起发病,而剪苗则可以有效地阻隔黑痣病菌,防止黑痣病的传播蔓延。[结... [目的]探讨拔苗和剪苗对甘薯黑痣病发生的影响。[方法]利用甘薯黑痣病带病种薯育苗,比较拔苗和剪苗对甘薯黑痣病发生的影响。[结果]拔苗栽插会将黑痣病菌携带至大田引起发病,而剪苗则可以有效地阻隔黑痣病菌,防止黑痣病的传播蔓延。[结论]试验结果为控制黑痣病传播和推广剪苗技术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拔苗 剪苗 甘薯黑痣病 防治效果
下载PDF
解淀粉芽胞杆菌PHODG36的解磷、促生及防治马铃薯黑痣病的功能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晓云 丛蓉 +3 位作者 于稳欠 郭庆港 李社增 马平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3-90,共8页
为筛选兼具高效溶磷和抑菌防病作用的多功能细菌,本试验采用溶磷圈法结合钼锑抗法对作物根围土壤中的解磷菌进行筛选和平板对峙法测定解磷菌株对马铃薯主要病原菌的抑制能力;通过盆栽试验评价解磷菌株对马铃薯的促生作用和对马铃薯黑痣... 为筛选兼具高效溶磷和抑菌防病作用的多功能细菌,本试验采用溶磷圈法结合钼锑抗法对作物根围土壤中的解磷菌进行筛选和平板对峙法测定解磷菌株对马铃薯主要病原菌的抑制能力;通过盆栽试验评价解磷菌株对马铃薯的促生作用和对马铃薯黑痣病的防治效果以及形态特征、Biolog微生物鉴定系统及多基因序列(16S rDNA以及gyrA、gyrB、rpoB和rpoC)分析对解磷菌株进行分类鉴定。结果表明,PHODG36菌株表现高效解无机磷活性,其溶磷量为79.7 mg/L;该菌株对5种马铃薯病原菌均具有抑制作用,其中对马铃薯黑痣病菌的抑菌率最高,达69.6%;浇施该菌株发酵液(菌含量5×10^(8) CFU/mL)后,对马铃薯幼苗有明显的促生作用,株高、地上鲜重和干重、根鲜重和干重较对照分别增加178.3%、509.8%、396.9%、160.4%和146.4%,同时对马铃薯黑痣病有显著防效,达56.8%;经鉴定PHODG36菌株为解淀粉芽胞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PHODG36菌株兼具解磷、促生及防病等多种重要作用,可应用于防病增产多功能微生物产品的产业化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磷细菌 促生作用 马铃薯黑痣病 防病效果 微生物产品
下载PDF
黑龙江省马铃薯黑痣病菌融合群类型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帅 郭梅 +5 位作者 王文重 魏琪 董学志 毛彦芝 闵凡祥 王玲 《中国马铃薯》 2022年第3期228-235,共8页
为明确黑龙江省马铃薯黑痣病菌融合群类型和分布情况,采用ITS序列分析法分析了2012~2021年采自黑龙江省10个马铃薯种植区的482份马铃薯黑痣病菌株的融合群类型及频率分布。试验共鉴定出5种融合群,其中344个菌株属于AG-3,出现频率为71.37... 为明确黑龙江省马铃薯黑痣病菌融合群类型和分布情况,采用ITS序列分析法分析了2012~2021年采自黑龙江省10个马铃薯种植区的482份马铃薯黑痣病菌株的融合群类型及频率分布。试验共鉴定出5种融合群,其中344个菌株属于AG-3,出现频率为71.37%;70个菌株属于AG-5,出现频率为14.52%;32个菌株属于AG-2,出现频率为6.64%;34个菌株属于AG-4,出现频率为7.05%;2个菌株属于AG-1,出现频率为0.42%。在AG-2和AG-4融合群中分别鉴定出AG-2-1、AG-2-2ⅢB和AG-2-2Ⅳ以及AG-4-HGI和AG-4-HGII五个融合亚群,出现频率依次为50.00%、6.25%、43.75%和70.59%、29.41%。结合黑龙江省马铃薯种植区域和融合群类型分析,表明AG-3为优势致病融合群,在全省马铃薯主产区均有分布,同时也反映出黑龙江省马铃薯黑痣病菌融合群类型较为复杂。因此,加强对黑痣病菌融合群类型变化的监测,对更好地进行马铃薯黑痣病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黑痣病 立枯丝核菌 融合群
下载PDF
防治我国北方一季作区马铃薯主要病害的高效药剂筛选 被引量:6
17
作者 路粉 王会君 +5 位作者 孟润杰 吴杰 赵建江 毕秋艳 韩秀英 王文桥 《河北农业科学》 2018年第3期32-37,46,共7页
2015~2016年通过田间药效试验,明确几种药剂对马铃薯晚疫病、早疫病和黑痣病的防治效果及其使用技术,为其推广应用于马铃薯主要病害的防治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在晚疫病发生初期叶面喷施25%嘧菌酯SC 75 g a.i./hm^2、60%霜脲氰·嘧菌... 2015~2016年通过田间药效试验,明确几种药剂对马铃薯晚疫病、早疫病和黑痣病的防治效果及其使用技术,为其推广应用于马铃薯主要病害的防治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在晚疫病发生初期叶面喷施25%嘧菌酯SC 75 g a.i./hm^2、60%霜脲氰·嘧菌酯WG 405~540 g a.i./hm^2或30%氟啶胺·氰霜唑SC 76.5 g a.i./hm^2,每隔7 d喷施1次,连喷3次,对晚疫病防效可达83%以上;在早疫病发生初期叶面喷施20%嘧菌酯WG135~180 g a.i./hm^2,每隔7 d喷施1次,连喷3次,对早疫病防效高于84%;播种时沟施250 g/L嘧菌酯SC 225 g a.i./hm^2或325 g/L苯醚甲环唑·嘧菌酯SC 438.8~536.3 g a.i./hm^2,或者播种前用90 g/L氟唑环菌胺·咯菌腈FS按照63 g a.i./t的剂量拌种,对植株黑痣病的防效均高于60%;播种前用90 g/L氟唑环菌胺·咯菌腈FS按照45~63 g a.i./t的剂量拌种,对薯块黑痣病的防效高于60%。在生产中,可以使用以上筛选到的高效药剂防治马铃薯晚疫病、早疫病和黑痣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菌剂 马铃薯晚疫病 马铃薯早疫病 马铃薯黑痣病 田间防效
下载PDF
宁夏马铃薯黑痣病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控技术 被引量:5
18
作者 郭成瑾 张丽荣 +2 位作者 王喜刚 查仙芳 沈瑞清 《宁夏农林科技》 2018年第6期1-2,16,共3页
马铃薯黑痣病是宁夏马铃薯产业中危害最大的病害之一。通过研究宁夏马铃薯黑痣病发生规律,借鉴国内外有关马铃薯黑痣病的防治技术,明确了宁夏马铃薯黑痣病农业和化学等防治方法,提出了宁夏地区马铃薯黑痣病综合防控技术,实现了马铃薯黑... 马铃薯黑痣病是宁夏马铃薯产业中危害最大的病害之一。通过研究宁夏马铃薯黑痣病发生规律,借鉴国内外有关马铃薯黑痣病的防治技术,明确了宁夏马铃薯黑痣病农业和化学等防治方法,提出了宁夏地区马铃薯黑痣病综合防控技术,实现了马铃薯黑痣病的标准化防控,为宁夏马铃薯产业提质增效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黑痣病 发生特点 发病规律 防控技术
下载PDF
植物源农药丁子香酚与苦参碱对两种马铃薯主要病害的毒力测定及评价 被引量:4
19
作者 杨帅 王文重 +5 位作者 魏琪 董学志 毛彦芝 王玲 郭梅 李学敏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1年第11期35-38,共4页
为筛选防治马铃薯黑痣病和早疫病的高效低毒植物源杀菌剂,降低有效用药量,提高防治效果,本研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植物源农药丁子香酚和苦参碱对马铃薯黑痣病菌和早疫病菌的毒力,分别以咯菌腈和代森锰锌为对照。结果表明:1.1%丁子... 为筛选防治马铃薯黑痣病和早疫病的高效低毒植物源杀菌剂,降低有效用药量,提高防治效果,本研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植物源农药丁子香酚和苦参碱对马铃薯黑痣病菌和早疫病菌的毒力,分别以咯菌腈和代森锰锌为对照。结果表明:1.1%丁子香酚和1.5%苦参碱对两种病原菌均具有较好的毒力,对马铃薯黑痣病的EC50值分别为2.1014和2.4421 mg·L^(-1),对马铃薯早疫病的EC50值分别为0.7610和0.8752 mg·L^(-1),显著性分析表明1.1%丁子香酚和1.5%苦参碱之间抑菌效果差异不显著,但相对于对照药剂均表现为差异显著,说明与病原菌防治常规药剂相比这两种植物源药剂均具有较好的室内抑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子香酚 苦参碱 马铃薯黑痣病 马铃薯早疫病 毒力测定
下载PDF
250 g/L嘧菌酯悬浮剂对2个地区马铃薯黑痣病的防治效果 被引量:9
20
作者 黄燕丽 高庆刚 +3 位作者 苏毅 孙长贵 游文宇 崔宇 《中国马铃薯》 2018年第3期171-174,共4页
杀菌剂防治马铃薯黑痣病是生产中采用的主要措施。在河北和内蒙古2个马铃薯种植区,研究了250 g/L嘧菌酯悬浮剂对马铃薯黑痣病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沟施250 g/L嘧菌酯悬浮剂对2个地区马铃薯黑痣病均具有较好的防效;在河北地区,250 ... 杀菌剂防治马铃薯黑痣病是生产中采用的主要措施。在河北和内蒙古2个马铃薯种植区,研究了250 g/L嘧菌酯悬浮剂对马铃薯黑痣病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沟施250 g/L嘧菌酯悬浮剂对2个地区马铃薯黑痣病均具有较好的防效;在河北地区,250 g/L嘧菌酯悬浮剂有效成分用量为225 g/hm2时,对马铃薯茎部和薯块黑痣病的防效分别达到了72.0%和85.1%;在内蒙古地区的防效更好,各试验处理对薯块黑痣病的防效均达到了80.6%~87.2%。该试验结果为250 g/L嘧菌酯悬浮剂在生产上的推广使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50 g/L嘧菌酯悬浮剂 马铃薯黑痣病 防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