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Using CropSyst to Simulate Spring Wheat Growth in Black Soil Zone of Northeast China 被引量:4
1
作者 WANG Zong-Ming, ZHANG Bai LI Xiao-Yan SONG Kai-Shan LIU Dian-Wei ZHANG Shu-Qing 《Pedosphere》 SCIE CAS CSCD 2006年第3期354-361,共8页
Available water and fertilizer have been the main limiting factors for yields of spring wheat, which occupies a large area of the black soil zone in northeast China; thus, the need to set up appropriate models for sce... Available water and fertilizer have been the main limiting factors for yields of spring wheat, which occupies a large area of the black soil zone in northeast China; thus, the need to set up appropriate models for scenario analysis of cropping system models has been increasing. The capability of CropSyst, a cropping system simulation model, to simulate spring wheat growth of a widely grown spring cultivar, 'Longmai 19', in the black soil zone in northeast China under different water and nitrogen regimes was evaluated. Field data collected from a rotation experiment of three growing seasons (1992-1994) were used to calibrate and validate the model. The model was run for 3 years by providing initial conditions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rotation without reinitializing the model in later years in the rotation sequence. Crop input parameters were set based on measured data or taken from CropSyst manual. A few cultivar-specific parameters were adjusted within a reasonable range of fluctuation. 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e robustness of CropSyst for simulating evapotranspiration, aboveground biomass, and grain yield of 'Longmai 19' spring wheat with the root mean square errors being 7%, 13% and 13% of the observed means for evapotranspiration (ET), grain yield and aboveground biomass, respectively. Although CropSyst was able to simulate spring production reasonably well, further evaluation and improvement of the model with a more detailed field database was desirable for agricultural systems in northeast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lack soil zone of northeast China cropping system simulation model validation spring wheat
下载PDF
Background and Research Prospect of Geo-ecological Survey and Monitor in the Critical Zone of Black Soil
2
作者 LI Zhizhong WANG Daming +12 位作者 DAI Huimin WANG Xisheng LIANG Shuai XU Jiang YANG Jiajia WANG Lei CHEN Shengbo A lecos DEMETRIADES Veronika KOPACKOVA Igor SAVIN Douglas A.HOWARD Timothy FILLEY GENG Xiaoyuan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S01期126-129,共4页
The American Science journal,on the occasion of its 125 publication anniversary,in 2016,released 125 of the most challenging scientific issues(Kennedy et al.,2005)to the world.According to the basics,breadth and the i... The American Science journal,on the occasion of its 125 publication anniversary,in 2016,released 125 of the most challenging scientific issues(Kennedy et al.,2005)to the world.According to the basics,breadth and the influence,25 of the issues which considered to be the most important were screened,including"How many people can the Earth carry?"(Stokstad,2005;Dailyg et al.,1992;Cohen,1995)and"How high will the greenhouse effect make the earth tempera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lack soilS resource black soil CRITICAL zone earth CRITICAL zone
下载PDF
Soil erosion along a long slope in the gentle hilly areas of black soil region in Northeast China 被引量:22
3
作者 CUI Ming CAI Qiangguo +1 位作者 ZHU Axing FAN Haoming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07年第3期375-383,共9页
Characteristics of soil erosion change along a long slope in the gentle hilly areas in black soil region in Northeast China are discussed. A simplified slope model based on segments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runoff data... Characteristics of soil erosion change along a long slope in the gentle hilly areas in black soil region in Northeast China are discussed. A simplified slope model based on segments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runoff data and soil erosion data observed between 2003 and 2004 over 10 field plots with different slope length in Heshan Farm, Heilongjiang Province. We found that soil erosion rate over long slopes in the black soil region changed alternatively along the slope and creates alternative zones of intensive erosion and week erosion.The exact place of each zone is different for different rainfall conditions. In a year with less and mild precipitation, rill cannot happen within the top 50 m, while in a year with large and intensive precipitation, rill can be formed starting even at 15 m from the top of the slop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ntle hilly black soil region alternative change erosion zone plant hedgerow
下载PDF
东北典型黑土区耕地侵蚀沟形态系统分类方法构建
4
作者 李全峰 李吉程 +1 位作者 于明鹏 张鹏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53-61,共9页
侵蚀沟形态分类是认识其发展现状和潜在危害的重要方法,探究耕地侵蚀沟形态分类特征和分布特征对把握耕地侵蚀沟防治重点,预防坡耕地水土流失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现有侵蚀沟形态分类体系指标获取难、分类结果不完整等问题,利用遥感解译数... 侵蚀沟形态分类是认识其发展现状和潜在危害的重要方法,探究耕地侵蚀沟形态分类特征和分布特征对把握耕地侵蚀沟防治重点,预防坡耕地水土流失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现有侵蚀沟形态分类体系指标获取难、分类结果不完整等问题,利用遥感解译数据,根据系统分类和信息科学理论,结合东北黑土区现实需求,构建了耕地侵蚀沟系统分类方法,并在典型黑土耕作区海伦市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1)海伦市耕地侵蚀沟具有小面积、大宽度、短长度的特点,Ⅰ类和Ⅱ类为数量最多的一级分类;Ⅱ类四等微型沟(Ⅱ4T)和Ⅱ类四等小型沟(Ⅱ4S)在二级和三级分类中数量居多,易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进行治理。2)地形要素下耕地侵蚀沟形态分布差异明显,需要特别关注在高程180~<240 m,坡长35~<55 m,坡度2°~6°,西南坡区域内的Ⅰ4T、Ⅱ4S、Ⅱ4T等发育程度较低的侵蚀沟向更高发育程度的Ⅳ4M、Ⅴ4M等类型转变,建议结合农田建设及时采取综合防治措施,以防止耕地侵蚀沟的潜在破坏。3)构建的“类+等+型”耕地侵蚀沟分类定级方法,兼顾指标的易获取性和方法的易操作性,能够精准、直观地揭示耕地侵蚀沟的形态特征及其危害情况,可为侵蚀沟和黑土耕地的协同综合治理提供方法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蚀 分类 遥感 形态特征 耕地 东北黑土区
下载PDF
长期有机肥和化肥配施对黑土细菌群落特征和大豆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方海瑞 刘俊杰 +5 位作者 陈雪丽 姜宇 刘株秀 顾海东 万书明 肖洋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04-815,共12页
有机物料还田是提高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和提升土壤质量的主要措施,但目前有机物料还田对黑土关键土壤微生物类群的影响及其与大豆产量间的关系尚未充分明确。本研究基于东北地区44年长期黑土定位试验,研究不同施肥措施与土壤理化性质、细... 有机物料还田是提高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和提升土壤质量的主要措施,但目前有机物料还田对黑土关键土壤微生物类群的影响及其与大豆产量间的关系尚未充分明确。本研究基于东北地区44年长期黑土定位试验,研究不同施肥措施与土壤理化性质、细菌群落和大豆产能间的关联特征。结果表明:与无肥(NoF)对比,单施有机肥(M)和化肥配施有机肥(CFM)处理显著增加了土壤养分含量、微生物量碳和微生物量氮含量。化肥配施秸秆(CFS)处理的土壤细菌丰富度和多样性低于单施秸秆(S),而化肥配施有机肥(CFM)处理的土壤细菌丰富度和多样性高于单施有机肥处理(M)。相比于NoF,施肥导致富营养型细菌类群(r策略)与寡营养型细菌类群(K策略)的比值增加。长期秸秆还田(S和CFS)和施用化肥(CF)增加了细菌网络复杂性,而长期添加有机肥(M和CFM)降低了网络复杂性。结构方程模型表明土壤铵态氮、碳氮比、细菌网络结构复杂性和关键类群[硝化螺旋菌属(Nitrospira)与芽单胞菌属(Gemmatimonas)]丰度与大豆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有机肥配施化肥(CFM)有利于提高关键功能微生物类群丰度、群落多样性和大豆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土区 施肥措施 土壤理化性状 细菌关键类群 大豆产量
下载PDF
湘西黑色页岩关键带铅的分布及活动特征
6
作者 胡弘桀 彭渤 +3 位作者 邬思成 吴能球 谢淑容 杨霞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728-2740,共13页
本研究对湘西一带发育于下寒武统黑色页岩关键带上的新鲜黑色页岩、风化黑色页岩和黑色页岩土壤进行系统采样和元素地球化学分析,探讨黑色页岩关键带铅(Pb)的分布和循环活动特征.结果表明,该区黑色页岩相对富集SiO_(2)、Al_(2)O_(3)、Fe... 本研究对湘西一带发育于下寒武统黑色页岩关键带上的新鲜黑色页岩、风化黑色页岩和黑色页岩土壤进行系统采样和元素地球化学分析,探讨黑色页岩关键带铅(Pb)的分布和循环活动特征.结果表明,该区黑色页岩相对富集SiO_(2)、Al_(2)O_(3)、Fe_(2)O_(3)等惰性组分和Pb、Zn、Cu、Cd等重金属,而亏损MgO、Na_(2)O、K_(2)O等活性组分.黑色页岩关键带上Pb含量变化在2.3—80 mg·kg^(−1)之间,分布不均匀.且Pb富集不明显(EF<1.5),自新鲜黑色页岩→风化黑色页岩→黑色页岩土壤,其富集程度趋于降低.质量平衡计算表明,黑色页岩风化过程中,赋存于硫化物矿物中的Pb等重金属活动性较强,Pb随黄铁矿等硫化物氧化分解而淋滤释出,淋滤释出率平均达−21.9%(n=36);Pb等重金属在黑色页岩风化的淋滤释出后,于成土作用过程中进一步被淋滤释出,淋滤释出率平均达−29.8%(n=36).黑色页岩风化-成土过程中Pb的淋滤释出与黑色页岩中钙质含量低,硫化物氧化分解产生的酸难于被中和等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页岩关键带 主量元素 风化-成土作用 PB 的活动性 湘西.
下载PDF
基于美国保护性耕作分析的东北黑土区耕地保护 被引量:59
7
作者 贾洪雷 马成林 +1 位作者 李慧珍 陈忠亮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8-34,共7页
我国东北黑土区侵蚀严重,为找到控制水土流失的有效途径,分析了美国实施保护性耕作的实践经验,阐述了其发展概况、作用和实践中遇见的问题,具体介绍了美国保护性耕作中免耕(含条耕、带耕、垂直耕)、覆盖耕、垄耕等几种常见耕作模式和相... 我国东北黑土区侵蚀严重,为找到控制水土流失的有效途径,分析了美国实施保护性耕作的实践经验,阐述了其发展概况、作用和实践中遇见的问题,具体介绍了美国保护性耕作中免耕(含条耕、带耕、垂直耕)、覆盖耕、垄耕等几种常见耕作模式和相关机具。对我国东北黑土区耕地保护途径的选择、保护性耕作的理解、耕作模式改革创新、秸秆还田、深松施肥和防治病虫草害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性耕作 东北黑土区 土壤侵蚀
下载PDF
CropSyst作物模型在松嫩平原典型黑土区的校正和验证 被引量:21
8
作者 王宗明 张柏 +1 位作者 宋开山 段洪涛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7-50,共4页
通过对CropSyst作物模拟模型进行修订和验证,应用该模型对松嫩平原黑土区主要作物的生产潜力进行了模拟,并对作物生产力模拟的有效方法进行了初步探索。模拟结果表明,对于主要作物的经济产量、全生育期蒸散量、收获时的地上生物量,模拟... 通过对CropSyst作物模拟模型进行修订和验证,应用该模型对松嫩平原黑土区主要作物的生产潜力进行了模拟,并对作物生产力模拟的有效方法进行了初步探索。模拟结果表明,对于主要作物的经济产量、全生育期蒸散量、收获时的地上生物量,模拟值与实测值较为接近。模拟值和实测值的均方根误差RMSE为3.59%(小麦地上生物量)~8.02%(小麦产量),模拟性能指数EF最小为0.76(玉米蒸散量),最大为0.90(小麦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生产力 作物模拟模型 CropSyst模型 松嫩平原黑土区 参数修正 适用性验证
下载PDF
水土保持措施对黑土流失区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6
9
作者 田野宏 屈远强 +3 位作者 满秀玲 刘斌 张维江 于舒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84-88,共5页
针对黑龙江省东南部黑土区坡耕地所采取的4种水土保持措施的土壤进行了理化性质研究,分析了不同水土保持措施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0~50 cm黑土层有机质平均质量分数排序为植物篱>谷坊>退耕还林>退耕还草,植物篱有机质质量分... 针对黑龙江省东南部黑土区坡耕地所采取的4种水土保持措施的土壤进行了理化性质研究,分析了不同水土保持措施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0~50 cm黑土层有机质平均质量分数排序为植物篱>谷坊>退耕还林>退耕还草,植物篱有机质质量分数115.66 g/kg,而退耕还草为69.43 g/kg;非毛管孔隙大小排序为植物篱(10.56%)>退耕还林(7.70%)>谷坊(5.82%)>退耕还草(2.14%)。植物篱措施对土壤物理性质的改良作用最明显,0~50 cm土层平均土壤密度比农田减小18.99%,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最小持水量分别比农田增大11.93%、9.37%、15.31%,有效P质量分数分别为93.11 mg/kg,水解N质量分数与农田相近;谷坊措施能够有效拦截上游侵蚀下来的表层土壤,0~50 cm土层土壤毛管持水量、最小持水量分别比农田增加16.90%、12.14%。退耕还林后土壤有机质、有效P、速效K的质量分数均高于退耕还草,而土壤全N、水解N比退耕还草低,宏观来看退耕还林对土壤的改良作用大于退耕还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土区 水土保持措施 植物篱 土壤养分 土壤孔隙度
下载PDF
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及防治对策研究 被引量:22
10
作者 刘宪春 温美丽 刘洪鹄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74-76,79,共4页
东北黑土资源是我国重要的土地资源,虽然开垦年限不长,但由于广泛发生的水土流失,退化严重。从东北黑土区特有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出发,分析了东北黑土水土流失的主要方式及特点,并提出了治理对策,希望为黑土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 东北黑土资源是我国重要的土地资源,虽然开垦年限不长,但由于广泛发生的水土流失,退化严重。从东北黑土区特有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出发,分析了东北黑土水土流失的主要方式及特点,并提出了治理对策,希望为黑土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黑土区 水土流失 治理对策
下载PDF
WEPP模型在东北黑土区的适用性评价--以坡度和水保措施为例 被引量:14
11
作者 刘远利 郑粉莉 +3 位作者 王彬 王玉玺 解运杰 樊华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39-145,共7页
基于黑龙江省宾县试验站2008年气象观测数据和野外径流小区监测资料,利用WEPP模型估算东北黑土区次降雨径流量和土壤流失量,并通过与实测资料对比,评价WEPP模型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在3°,5°,8°这3个坡度条件下,WEPP模型... 基于黑龙江省宾县试验站2008年气象观测数据和野外径流小区监测资料,利用WEPP模型估算东北黑土区次降雨径流量和土壤流失量,并通过与实测资料对比,评价WEPP模型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在3°,5°,8°这3个坡度条件下,WEPP模型对次降雨径流量模拟的Nash—Sutcliffe有效性系数ME分别为0.47,0.03和-5.9,对次降雨土壤侵蚀量模拟的Nash—Sutcliffe有效性系数ME分别为0.58,0.72和0.60,说明WEPP模型对次降雨坡面径流量的模拟效果较差,而对次降雨坡面土壤侵蚀量模拟效果较好。WEPP模型对次降雨的径流量和土壤流失量的模拟显示,WEPP模型对坡度变化反应敏感。WEPP模型对大豆、稗草、苜蓿和苗期榆树次降雨径流量模拟有效性系数ME分别为0.81,0.71和0.83,0.94,对次降雨土壤流失量的模拟有效性系数ME分别为0.81,0.71和0.83,0.94,表明WEPP对大豆地和苜蓿地的模拟效果好于稗草和苗期榆树,且其好于不同坡度条件下裸地的模拟结果。WEPP模型可以模拟不同水保措施条件下的次降雨径流量和土壤侵蚀量,也可以模拟不同坡度条件下裸地的次降雨土壤侵蚀量,但是不适合模拟不同坡度条件下裸地的次降雨径流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PP 东北黑土区 径流量 土壤侵蚀 适用性
下载PDF
基于MODIS数据的黑龙江省黑土带地温空间格局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于晓静 刘焕军 +3 位作者 曲长祥 张新乐 胡言亮 汤娜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66-70,287,共5页
地温与春旱是黑龙江省农业生产的重要限制因子。2009年与2010年5月的气候异常对农业生产与管理产生显著影响。研究地表温度格局与动态变化规律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将为农业相关部门指导农耕提供科学依据。利用MODIS数据,对2009年和201... 地温与春旱是黑龙江省农业生产的重要限制因子。2009年与2010年5月的气候异常对农业生产与管理产生显著影响。研究地表温度格局与动态变化规律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将为农业相关部门指导农耕提供科学依据。利用MODIS数据,对2009年和2010年5月中旬的两期地表温度(LST)数据进行分析,建立温度矢量空间格局;分析导致地表温度格局变化的成因。结果表明:(1)2009年和2010年5月的LST存在明显的空间格局差异。2009年5月的比2010年5月LST均值高约6.8K。(2)地表温度变化受下垫面状况影响显著。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对LST的贡献不同。(3)不同的土壤类型在旱涝年份对地表温度影响不同,黑土和黑钙土,团粒结构性好,田间持水量能力强,保水能力好,耐旱抗涝的能力比其他的土壤强得多,对LST的保持贡献最大;土壤的含水量与LST成正相关。(4)地势较低时,地表温度受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DEM变化对LST作用不大;随着地势的增加,DEM成为影响地表温度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土带 地表温度 反演 空间分析
下载PDF
东北黑土区发展保护性耕作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11
13
作者 刘武仁 郑金玉 +2 位作者 罗洋 郑洪兵 李伟堂 《吉林农业科学》 CSCD 2008年第3期3-4,13,共3页
阐述了东北黑土区的资源概况与发展保护性耕作的意义,分析了黑土区现行耕作存在的问题及要解决的关键技术,提出了东北黑土区发展保护性耕作的目标及模式。
关键词 东北黑土区 保护性耕作 可行性
下载PDF
东北黑土区耕地资源遥感动态监测与驱动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14
作者 李晓燕 李宝益 薛林福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3期11142-11144,11162,共4页
土地利用变化是人类活动影响自然环境程度的重要反映。在遥感和GIS技术的支持下,分析了东北黑土区1986~2000年耕地资源变化特征与空间格局。结果表明,东北黑土区耕地比例为78.14%,耕地已成为该区的本底景观。1986~2000年期间,耕地和... 土地利用变化是人类活动影响自然环境程度的重要反映。在遥感和GIS技术的支持下,分析了东北黑土区1986~2000年耕地资源变化特征与空间格局。结果表明,东北黑土区耕地比例为78.14%,耕地已成为该区的本底景观。1986~2000年期间,耕地和城镇工矿地面积在增加,林地、草地、未利用地和水域面积有所减少。在研究时段内,耕地开发占用林地和草地是造成本区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原因。同时,建设用地对耕地的占用达到84.81 km2,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东北黑土区耕地资源变化受自然因素(气温显著上升)和人文因素(人口增加、粮食需求和区域经济发展)的综合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耕地资源 遥感和GIS 东北黑土区
下载PDF
东北典型黑土区南部侵蚀沟与地形要素之间的空间分布关系 被引量:17
15
作者 李飞 张树文 李天奇 《土壤与作物》 CSCD 2012年第3期148-154,共7页
在地理信息系统 ( GIS) 和遥感 ( RS) 技术的支持下,结合地形地貌数据,采用 SPOT -5 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结合野外调查,运用 GIS 分析功能,提取了吉林省九台市典型黑土区的侵蚀沟数量、裂度、吞噬耕地面积,对研究区的侵蚀沟空间分布与研... 在地理信息系统 ( GIS) 和遥感 ( RS) 技术的支持下,结合地形地貌数据,采用 SPOT -5 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结合野外调查,运用 GIS 分析功能,提取了吉林省九台市典型黑土区的侵蚀沟数量、裂度、吞噬耕地面积,对研究区的侵蚀沟空间分布与研究区坡度、坡向及坡形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分析了在不同地形要素的空间组合下侵蚀沟的空间分布规律。在研究区内,侵蚀沟裂度随坡度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坡度在 5°以上时,坡度已不是侵蚀沟发育的主要因素; 在不同坡向上,土壤侵蚀表现为阳坡高于阴坡,迎风坡高于背风坡的特点; 对于不同的坡形,在凹形坡上,最易于侵蚀沟的发生,凸形坡次之,直形坡最不易于侵蚀沟的发生。不同地形要素的组合时,侵蚀沟的裂度差异更加明显。阳坡上,凹形坡较直形坡和凸形坡容易产生侵蚀沟; 阴坡上,凸形坡最利于侵蚀沟的形成。由于不同地形要素组合下,侵蚀沟的发生发展情况各异,因而在对其进行治理时,应根据不同情况制定不同的治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 侵蚀沟 GIS 遥感 黑土区 九台市
下载PDF
黑土区林地土壤高效解磷细菌的分离、筛选及其解磷效果 被引量:17
16
作者 刘聪 林维 +3 位作者 孙珑 张玉双 范瑞英 陈祥伟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83-85,122,共4页
采用平板溶磷圈法对典型黑土区4种林地(美青杨林、水曲柳林、落叶松林和樟子松林)土壤的磷细茵进行了分离和筛选.并测定了其解磷能力。结果表明:4种林地土壤中分布了大量的解磷菌和溶磷茵,其中每克解磷茵的茵落形成单位(CFU)为(... 采用平板溶磷圈法对典型黑土区4种林地(美青杨林、水曲柳林、落叶松林和樟子松林)土壤的磷细茵进行了分离和筛选.并测定了其解磷能力。结果表明:4种林地土壤中分布了大量的解磷菌和溶磷茵,其中每克解磷茵的茵落形成单位(CFU)为(5.43~16.81)×10^5、溶磷菌为(0.49-3.16)×10^5,且解磷菌数量多于溶磷菌。从4种林地土壤中分离得到了15株分解有机磷的解磷菌和11株溶解无机磷的溶磷茵;其中有2株解磷茵解磷能力较高,解磷圈直径与茵落直径比值均大于2.0,解磷量分别为0.50、1.13mg/L;有2株溶磷茵溶磷能力较高,溶磷圈直径与菌落直径比值均大于2.0,溶磷量分别为0.90、0.18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磷细菌 解磷能力 溶磷圈 黑土
下载PDF
实施保护性耕作对保护黑土带的效应 被引量:1
17
作者 冯君 李万辉 +3 位作者 姜亦梅 耿玉辉 吴景贵 姜岩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59-60,80,共3页
采用保护性耕作措施及其以根茬留田为主要的技术环节,论证了根茬留田的保土肥田效应。垄作少耕、根茬留田可以减轻水土流失,保护黑土层不受侵蚀,特别是干旱春季保墒效果良好,有利于一次播种保全苗,同时发挥着未腐解有机物的培肥效应;增... 采用保护性耕作措施及其以根茬留田为主要的技术环节,论证了根茬留田的保土肥田效应。垄作少耕、根茬留田可以减轻水土流失,保护黑土层不受侵蚀,特别是干旱春季保墒效果良好,有利于一次播种保全苗,同时发挥着未腐解有机物的培肥效应;增强土壤生物活性,更新土壤中已渐老化的腐殖质,提高土壤保肥供肥性能,保持和增进地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土带 保护性耕作 培肥地力 防止侵蚀
下载PDF
黑土区气候生产潜力与植被指数关系的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孙彦坤 王鼎震 +3 位作者 徐晓伟 张翼飞 沃晓棠 玄明君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03-109,共7页
研究以东北黑土区内的依安、拜泉县为研究区,在收集两县的气候、图像等资料的基础上,利用RS和GIS方法来讨论黑土区气候生产潜力与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的变化和二者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在1979-2001年的22年间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总... 研究以东北黑土区内的依安、拜泉县为研究区,在收集两县的气候、图像等资料的基础上,利用RS和GIS方法来讨论黑土区气候生产潜力与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的变化和二者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在1979-2001年的22年间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总体趋势为:耕地面积和居民地面积表现为较大幅度增加,分别增加了46 559和8 152 hm2,而草地面积则减少了62 163 hm2;归一化植被指数与气候生产潜力在研究区的分布趋势有一致性,由西南向东北数值逐渐升高,最高值出现在拜泉县的东北部,最低值出现在依安县的西南部。通过以上结果提取数据分析进行黑土区气候生产潜力与植被指数相关性的研究,结果为气候生产潜力与归一化植被指数呈显著的正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土区 气候生产潜力 植被指数
下载PDF
东北黑土带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贾利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5年第4期352-354,共3页
黑土资源是世界的稀缺资源,黑土带的水土流失、环境污染、土地流转、土地退化问题成为黑土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障碍。根据实地调研结合资料,分析了东北黑土带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提出了黑土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对策,即:加强农业发... 黑土资源是世界的稀缺资源,黑土带的水土流失、环境污染、土地流转、土地退化问题成为黑土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障碍。根据实地调研结合资料,分析了东北黑土带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提出了黑土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对策,即:加强农业发展规划;保护黑土区耕地,农耕技术上改进,加强农田基本建设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资源 东北黑土 对策研究 发展问题 可持续发展对策 黑土资源 农田基本建设 水土流失 环境污染 土地流转 退化问题 发展规划 农耕技术 黑土区
下载PDF
黑龙江省境内黑土带地区化肥施用量的时空异质性 被引量:3
20
作者 赵大伟 曲凯欣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88-92,104,共6页
从空间和时间双重维度对黑龙江省境内黑土带地区化肥施用量的成因、趋势进行分析,利用非平稳时间序列加法模型对黑龙江省境内黑土带地区的化肥施用量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在空间上,施肥量是由要素投入、经济发展水平、农作物播种面积、... 从空间和时间双重维度对黑龙江省境内黑土带地区化肥施用量的成因、趋势进行分析,利用非平稳时间序列加法模型对黑龙江省境内黑土带地区的化肥施用量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在空间上,施肥量是由要素投入、经济发展水平、农作物播种面积、农作物产量、教育发展水平等多重因素综合导致的;在时间上,施肥量仍将逐年增加,到2020年黑龙江省境内黑土带涵盖的21市、县的化肥平均施用量为50 645.05 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土区 化肥施用量 时空异质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