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6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New Algorithm for Black-start Zone Partitioning Based on Fuzzy Clustering Analysis
1
作者 Yujia Li Yu Zou +1 位作者 Yupei Jia Yunxia Zheng 《Energy and Power Engineering》 2013年第4期763-768,共6页
On the process of power system black start after an accident, it can help to optimize the resources allocation and accelerate the recovery process that decomposing the power system into several independent partitions ... On the process of power system black start after an accident, it can help to optimize the resources allocation and accelerate the recovery process that decomposing the power system into several independent partitions for parallel recovery. On the basis of adequate consideration of fuzziness of black-start zone partitioning, a new algorithm based on fuzzy clustering analysis is presented. Characteristic indexes are extracted fully and accurately. The raw data matrix is made up of the electrical distance between every nodes and blackstart resources. Closure transfer method is utilized to get the dynamic clustering. The availability and feasibility of the proposed algorithm are verified on the New-England 39 bus system at las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lack-start zone partitioning Fuzzy CLUSTERING Analysis Electrical DISTANCE CLOSURE TRANSFER Method
下载PDF
Sequence of Ductile Shear Zones in UHP Metamorphic Province with in Dabie Massif,China 被引量:2
2
作者 Suo Shutian Zhong Zengqiu Faculty of Earth Sciences,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Wuhan 430074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 SCIE CAS CSCD 1998年第3期3-9,共7页
Structural studies in the Dabie massif show that distribution of strain is extremely heterogeneous and illustrates the pattern of deformation partitioning in the ultra high pressure (UHP) metamorphic province on all ... Structural studies in the Dabie massif show that distribution of strain is extremely heterogeneous and illustrates the pattern of deformation partitioning in the ultra high pressure (UHP) metamorphic province on all scales. Based on the field structural analysis along with microstructural observation, at least five widespread episodes of ductile shear zone systems are identified by using geometric, kinematic and rheological indicators and they constitute a shear zone sequence in the UHP metamorphic province within the Dabie massif (DM), China. Each shear zone system, for example, the UHP eclogite facies shear zone system in the sequence, exhibits its own features including geometric styles, mineral assemblages, metamorphic pt conditions and deformation regimes during the formation of such shear zone system. Detailed macro and micro scopical features of different episodes of the shear zones are given with respect to mechanism of strain localization and deformation partitioning. The tectonic significance during the creation and exhumation of the UHP metamorphic rocks is evaluated briefly, as well. It is argued that the ductile shear zones in the UHP metamorphic province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abie mountain building geodynamic proc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uctile shear zone UHP metamorphic province exhumation deformation partitioning Dabie massif.
下载PDF
《“三下”开采规范》中安全煤(岩)柱留设问题探讨
3
作者 吕玉广 孙国 +1 位作者 吴宝峰 李硕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9-145,共7页
针对《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范》中安全煤(岩)柱设计以及水压对顶板突水控制作用等问题进行探讨。首先分析了规范的附表4-3表头文字,指出保护层厚度的有关规定仅适用于松散含水层(含地表水体),至于基岩含... 针对《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范》中安全煤(岩)柱设计以及水压对顶板突水控制作用等问题进行探讨。首先分析了规范的附表4-3表头文字,指出保护层厚度的有关规定仅适用于松散含水层(含地表水体),至于基岩含水层下采煤应如何确定保护层厚度则未明确;进而以泥岩与黏性土层均具有阻水功能为桥梁,推导出基岩含水层下采煤可参照“松散层下黏性土层累计厚度大于采厚”条件执行,遵照“就高不就低原则”,基岩含水层下保护层厚度统一取采厚的4倍为宜;既然规范适用条件为单层采厚不大于3.0 m,则附表4-3中“松散层厚度小于采厚”的规定难以理解,建议删除。其次,基于“保护”一词的科学内涵对“保护层”重新定义,即导水裂缝带顶界面到含水层底界面之间的隔水岩层均具有“保护”功能,应统称为保护层H_(b);进而提出了保护系数B_(s)概念,即保护层厚度与单层采厚的比值;松散含水层下保护系数分区阈值(B_(i)=2、3、4、5、6、7),基岩含层下保护系数分区阈值B_(i)=4,据此对顶板水害风险进行等级划分:突水区(B_(s)≤0)、危险区(0<B_(s)<B_(i))、安全区(B_(s)≥B_(i))。此外,借鉴底板突水系数概念,将单位厚度保护层承受的水头压力称为保护层承压系数(T=P/H_(b)),通过对3种煤水结构条件下承压系数的分析,得出第4系松散含水层、非煤系基岩含水层下采煤可以不考虑水压,煤系基岩含水层下采煤随着开采深度增加、水压随之增大而带来突(涌)水风险。最后,分析了底板含水层顶部存在被泥质物充填隔水带时,《“三下”开采规范》给出的底板防水安全煤(岩)柱表达式(h_(a)≥h_(1)+h_(2)+h_(4))与附图相矛盾,正确的表达式应为h_(a)≥h_(1)+h_(2)-h_(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层 保护系数 分区阈值 “三区”划分 承压系数 安全煤(岩)柱
下载PDF
穿越多断层破碎带隧道自适应结构走滑错动特性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张熙 申玉生 +4 位作者 易鹏豪 朱鹏霖 王耀达 粟威 陶伟明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7-146,共10页
在活动断裂构造带地区,断层运动往往是沿断层带发生,自活动盘到破碎带错动位移表现出逐级传递的特征,因此穿越活动断裂带的隧道结构应力、变形特征也受到断层错动形式的影响。依托西部高烈度区某穿越大型活动断裂带的公路隧道工程,通过... 在活动断裂构造带地区,断层运动往往是沿断层带发生,自活动盘到破碎带错动位移表现出逐级传递的特征,因此穿越活动断裂带的隧道结构应力、变形特征也受到断层错动形式的影响。依托西部高烈度区某穿越大型活动断裂带的公路隧道工程,通过数值模拟分析穿越多断层隧道结构在断层多级走滑错动下的位移、应力响应规律,得出隧道结构纵向基于多断层蠕滑错动的影响分区;建立基于柔性初支、刚性二衬和节段铰接的穿越蠕滑断层隧道自适应结构,探究在错动区和缓冲区内设置隧道自适应结构的抗错性能。研究表明:隧道围岩性质的差异是影响穿越断层破碎带隧道结构变形和应力的最重要因素,隧道自适应结构在蠕滑错动过程中,柔性初支能够吸收部分围岩传递至隧道结构的变形,柔性接头的剪切变形和衬砌节段的刚性转动能够承担较大的位错,随着隧道衬砌节段长度的减小、接头数量的增加,各个接头的剪切变形角和衬砌节段偏转角都将减小,大幅提升结构的抗错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隧道 多断层 活动断裂带 多级走滑错动 影响分区 自适应结构
下载PDF
煤层顶板水害风险保护系数法评价技术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吕玉广 乔伟 +2 位作者 胡发仑 刘梦楠 吕波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0-188,共9页
关于近水体下采煤防水安全煤(岩)柱保护层厚度取采高倍数问题,《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范》(以下简称《“三下”开采规范》)附表4-3“防水安全煤(岩)柱保护层厚度”仅适用于“松散含水层”下采煤,至于基岩... 关于近水体下采煤防水安全煤(岩)柱保护层厚度取采高倍数问题,《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范》(以下简称《“三下”开采规范》)附表4-3“防水安全煤(岩)柱保护层厚度”仅适用于“松散含水层”下采煤,至于基岩含水层下采煤以及老空水体下采煤如何确定保护层厚度并未涉及;常用的顶板水害风险评价技术方法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富水性评价、导通性评价、充水强度评价,在含水层富水性已知的情况下,评价方法可以进一步简化,仅评价“导通性”即可。基于以上2点,从《“三下”开采规范》出发,试图构建类似于底板突水系数那样简单的判据用于评价顶板水害风险。首先,基于“保护”一词的科学内涵,提出导水裂隙带顶界面至上覆含水层之间的隔水岩层均具有保护功能,应统称为保护层(Hb);基于《“三下”开采规范》中保护层厚度选取采高(A)一定倍数的做法,提出了保护系数(Bs)概念,即保护层厚度与采高的比值(Bs=Hb/A)。其次,基于《“三下”开采规范》附表4-3关于防隔水煤(岩)柱保护层厚度取值的规定,提出松散含水层下采煤的保护系数分区阈值Bi=(0,2、3、4、5、6、7);煤系地层一般为砂、泥岩互层型沉积建造,其中泥岩具有阻水功能(相当于松散层下的黏性土层),且泥岩总厚度一般大于累计采厚,故基岩含水层下保护层厚度可参照《“三下”开采规范》附表4-3“松散层底部黏性土层厚度大于累计采厚”的条件并按最大值选取,即4A,遂提出评价基岩含层的保护系数分区阈值Bi=(0,4)。根据保护系数和分区阈值,可将评价区划分为突水区(Bs≤0)、危险区(0<Bs<Bi)、安全区(Bs≥Bi)。当煤层上方有多层含水层时,应分别进行评价。最后,举例说明应用保护系数评价顶板水害风险的过程和方法,指出当含水层富水性为中等及以上时,“突水区”“危险区”的内涵侧重于安全性,通常作为防水安全煤柱留设;当含水层富水性弱或疏放经济时,“突水区”“危险区”主要用于指导疏干工程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板水害 风险评价 保护系数 分区阈值 “三区”划分
下载PDF
Strain and kinematic vorticity analysis:An indicator for sinistral transpressional strain-partitioning along the Lancangjiang shear zone,western Yunnan,China 被引量:17
6
作者 Bo Zhang JinJiang Zhang +1 位作者 DaLai Zhong Lei Guo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09年第5期602-618,共17页
This work deals with the preliminary relationship between strain path and strain partitioning pattern in a sinistral transpressional zone, Lancangjiang shear zone, located to the southeast of Tibet. Various ductile ro... This work deals with the preliminary relationship between strain path and strain partitioning pattern in a sinistral transpressional zone, Lancangjiang shear zone, located to the southeast of Tibet. Various ductile rocks provide an opportunity to investi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RAIN KINEMATIC VORTICITY TRANSPRESSION STRAIN partitioning Lancangjiang SHEAR zone
原文传递
“自然-人文”融合视角下的西南山区小流域划分与整合
7
作者 李政旸 王玉宽 +1 位作者 逯亚峰 邓婷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825-1836,共12页
【目的】采用“自然-人文”融合的视角,结合人文要素界定小流域划分阈值,强化小流域划分研究的人文特征,为以小流域为基本单元的山区开展国土空间开发和社会经济建设提供区划方案支持。【方法】根据小流域自然水文过程和人文属性因素,... 【目的】采用“自然-人文”融合的视角,结合人文要素界定小流域划分阈值,强化小流域划分研究的人文特征,为以小流域为基本单元的山区开展国土空间开发和社会经济建设提供区划方案支持。【方法】根据小流域自然水文过程和人文属性因素,利用流域面积法结合均值变点法及边界重叠度概念,以我国西南山区为例,对研究区内6个流域试验区进行小流域划分阈值测算,在得到最佳阈值的基础上,对西南山区以小流域为单元进行划分,并整合划分结果,分析、整合结果的数量与空间特征,提出一种山区小流域划分的融合方法。【结果】①西南山区小流域划分的最佳阈值为30.00 km^(2);②西南山区小流域数量为16075个,面积范围为25.07~431.82 km^(2);③从面积来看,小于50.00 km^(2)的小流域为8702个,占比54.13%,介于50.00~100.00 km^(2)的小流域为5358个,占比33.33%,大于100.00 km^(2)的小流域为2015个,占比12.53%,基本符合当前水利部要求。【结论】通过西南山区实测验证,本研究提出的山区小流域划分与整合方法在结果上能体现小流域的自然与人文属性特征,较好符合当前山区组织单元管理的需要,可为山区小流域区划提供方法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流域 划分阈值 西南山区 山区区划 人地关系
下载PDF
考虑特殊区域的离散区域划分方法
8
作者 蔡畅 陈建峰 +1 位作者 闫青丽 刘芬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56-1664,共9页
基于多机器人系统的区域覆盖中的区域划分问题,分析现有区域覆盖任务发现,在任务区域中存在危险区域或优先级更高的特殊区域。针对特殊区域需要分配给最少的机器人的情况,设计了一种基于Morse分解的离散区域划分方法。该方法用放射状Mo... 基于多机器人系统的区域覆盖中的区域划分问题,分析现有区域覆盖任务发现,在任务区域中存在危险区域或优先级更高的特殊区域。针对特殊区域需要分配给最少的机器人的情况,设计了一种基于Morse分解的离散区域划分方法。该方法用放射状Morse分解来定义离散任务区域的空间结构,并提出一种改进回溯法来确定最优分割线,以避免分割特殊区域并保持多机器人工作量均衡。仿真给出了在特殊区域分布不同、机器人数量不同的场景下的区域划分结果,并与两种现有算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生成稳定的解,有效减少特殊区域的分割,合理分配多机器人的工作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机器人 区域划分 特殊区域 Morse分解 回溯法
下载PDF
The partitioning behavior of trace elements in subduction zones:Advances and prospects 被引量:6
9
作者 Xiaolin Xiong Xingcheng Liu +7 位作者 Li Li Jintuan Wang Wei Chen Mengfei Ruan Ting Xu Zhongxing Sun Fangfang Huang Jianping Li&Lei Zhang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SCD 2020年第12期1938-1951,共14页
The partitioning behavior of trace elements is of key importance for understanding the geochemical process and material cycle mechanism in subduction zones.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advances and prospects on the studi... The partitioning behavior of trace elements is of key importance for understanding the geochemical process and material cycle mechanism in subduction zones.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advances and prospects on the studies of trace element partitioning in subduction zones from the following four aspects.(1)The properties of fluids derived from subducting slabs and their ability in element transport.How slab-derived solute-rich fluids and supercritical fluids are formed and what the roles and key control factors of these fluids are in transferring of elements(especially the high field strength elements)from slab to wedge are discussed.We point out that the detailed investigations of supercritical fluids may provide a new perspective for the element migration mechanism,material cycle process,arc magma genesis and so on.(2)The behavior of transition elements during mantle wedge melting.The behavior of the first row transition elements(Sc,Ti,V,Cr,Mn,Fe,Co,Ni,Cu,Zn)in the mantle partial melting process is compatible or incompatible,depending on residual mineral assemblage and physicochemical conditions.The partitioning behavior of the elements such as Sc,Ti,Co,Ni and Zn whose valence states do not change in the melting process mainly depends on the residual mineral assemblage and temperature,whereas the partitioning behavior of the multivalent elements such as V and Fe is also the function of oxygen fugacity(fO_(2))in addition to mineral assemblage and temperature.Therefore,the partitioning behavior of transition elements has important applications in tracing lithologic inhomogeneity and fO_(2)of the mantle wedges.(3)The specificity of element partitioning behavior during arc magma evolution.Garnet has Dy/Yb partitioning behavior different from amphibole,and rutile has Nb/Ta partitioning behavior different from amphibole.Dy/Yb and Nb/Ta partitioning differences for these minerals enable to distinguish the specific evolution process of arc magmas.The Dy/Yb and Nb/Ta generally decrease with the increase of SiO_(2)in arc magmas,indicating that amphibole fractionation should be the most important during arc magma differentiation.(4)The behavior of sulfur and chalcophile elements and porphyry metallogeny.In subduction zones,the behavior of chalcophile elements such as Cu and Au is controlled by sulfide and fluid.Therefore,the stability of sulfide,the time at which the fluid exsolves from the melt relative to sulfide saturation,the fluid/sulfide mass ratio and fluid/melt Cu and Au partition coefficients in intermediate-felsic magma-H_(2)O systems are especially important in understanding Cu and Au enrichment in magma-hydrothermal processes.Intermediate-felsic magmas mainly originate from the differentiation of arc magmas at lower crustal reservoirs,and thus the fluid exsolution from the lower crustal reservoirs and the fluid/melt and fluid/sulfide partition coefficients of Cu and Au should be the keys to understanding quantitatively how Cu and Au are migrated from the deep crust to the shallow site of mineraliz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bduction zone Supercritical fluid Transition elements Element partitioning Ore-forming elements
原文传递
国家速滑馆帘布式防火分隔施工技术应用
10
作者 刘作为 段岩 +2 位作者 张博伟 孙欣蕾 陈苏 《建筑技术》 2024年第10期1274-1276,共3页
在建筑消防工程中,防火分隔技术分为垂直分隔技术和水平防火分隔技术两类。防火分隔的材料一般为二次结构墙、轻钢龙骨防火墙。传统的防火分隔材料为刚性材料,在复杂空间、管道密集处等部位防火分隔施工难度大,施工效果差,很难满足建筑... 在建筑消防工程中,防火分隔技术分为垂直分隔技术和水平防火分隔技术两类。防火分隔的材料一般为二次结构墙、轻钢龙骨防火墙。传统的防火分隔材料为刚性材料,在复杂空间、管道密集处等部位防火分隔施工难度大,施工效果差,很难满足建筑消防要求。近年来,防火帘布作为防火分隔的材料已应用在大型场馆、商场,可以满足复杂部位的防火分隔施工。以异形结构体育馆比赛大厅与观众大厅的防火分隔为例,研究如何设计和施工才能满足该区域防火分隔的施工质量,同时对大型体育场馆、商场防火分隔设计和施工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和方法,具有先进性、创新性和极高的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帘布式防火分隔 防火分区 异形柔性防火分隔 防火帘布
下载PDF
综放面过空巷与充填巷塑性区对比分析研究
11
作者 李舰 《煤炭与化工》 CAS 2024年第10期22-26,共5页
针对常村煤矿2106工作面煤层底板斜巷的特点,以及工作面推进时超前支承压力影响空巷底板稳定性等问题,确定采用空巷分区域充填过空巷的方式。利用数值模拟研究,结合Rhino设计软件,对比分析工作面过空巷和充填巷塑性区差异,得知在充填条... 针对常村煤矿2106工作面煤层底板斜巷的特点,以及工作面推进时超前支承压力影响空巷底板稳定性等问题,确定采用空巷分区域充填过空巷的方式。利用数值模拟研究,结合Rhino设计软件,对比分析工作面过空巷和充填巷塑性区差异,得知在充填条件下,巷道围岩应力集中较小,来自扰动影响产生的超前支承压力经过充填材料可以向深部转移,并不会在巷道周围产生较为集中的应力束。因此,巷道周围塑性区较少,保持了巷道帮部围岩的整体性,保证工作面正常推进。通过分区域充填支护,实现了充填材料—巷道围岩组合结构共同承载覆岩应力,达到预期效果,保证2106工作面顺利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巷 充填巷 分区域充填 塑性区
下载PDF
基于有序二元决策图的黑启动分区搜索策略 被引量:25
12
作者 刘映尚 吴文传 +2 位作者 冯永青 张伯明 余南鹏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26-31,共6页
合理的黑启动分区可以实现多区域分区并举的启动,加快系统恢复进度。该文对黑启动分区进行了研究,建立了黑启动合理分区的定义和数学模型,并将该模型转化为布尔函数。设计和开发了一种基于两阶段的黑启动分区搜索算法。在第1阶段,采用... 合理的黑启动分区可以实现多区域分区并举的启动,加快系统恢复进度。该文对黑启动分区进行了研究,建立了黑启动合理分区的定义和数学模型,并将该模型转化为布尔函数。设计和开发了一种基于两阶段的黑启动分区搜索算法。在第1阶段,采用有序二元决策图(ordered binary decision diagram,OBDD)表示法来降低解空间;在第2阶段,利用安全分析等工具在收缩后的解空间内计算最优的分区方案。提出的算法可分阶段进行,因此具有很好的在线应用前景。针对IEEE标准系统和海南电网进行了深入的数值仿真研究,证明了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恢复控制 有序二元决策图 黑启动分区
下载PDF
大停电后电力系统黑启动分区的两步策略 被引量:22
13
作者 孙磊 张璨 +3 位作者 林振智 文福拴 张静 叶琳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4-21,共8页
电力系统发生大停电事故后,采用分区并行恢复策略可以有效加快系统恢复速度。针对分区并行恢复问题,提出了电力系统黑启动分区的两步策略。其中,第一步建立待恢复机组的分组模型,其以待恢复机组获得恢复功率所需时间最小为目标,从而保... 电力系统发生大停电事故后,采用分区并行恢复策略可以有效加快系统恢复速度。针对分区并行恢复问题,提出了电力系统黑启动分区的两步策略。其中,第一步建立待恢复机组的分组模型,其以待恢复机组获得恢复功率所需时间最小为目标,从而保证机组的快速启动;第二步建立电力系统图分区模型,目标是使得各黑启动分区在满足一定的约束条件下分区间的联络线数最少以及联络线的有功功率绝对值之和最小。然后,利用商用线性规划求解器ILOG CPLEX求解所提出的两步策略数学模型。同时,为了减少求解工作量,提出了可以尽可能减少线路信息丢失的拓扑图简化原则。最后,以新英格兰10机39节点系统为例说明了所发展的模型和方法的基本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 大停电 恢复 并行恢复 黑启动 分区 模型
下载PDF
基于馈线分区的中压配电系统可靠性评估 被引量:166
14
作者 谢莹华 王成山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5-39,共5页
该文采用一种区域网络模型进行中压配电系统可靠性评估。根据自动开关装置和手动开关装置的位置,提出了以馈线为单位,将网络划分为自动隔离区和手动隔离区的馈线分区思想。在分区基础上,将馈线定义为区域节点和开关弧构成的区域网络模... 该文采用一种区域网络模型进行中压配电系统可靠性评估。根据自动开关装置和手动开关装置的位置,提出了以馈线为单位,将网络划分为自动隔离区和手动隔离区的馈线分区思想。在分区基础上,将馈线定义为区域节点和开关弧构成的区域网络模型。采用区域故障模式影响分析法进行系统可靠性评估。该算法便于处理带子馈线的复杂配电系统可靠性评估问题,可以考虑开关故障、自动装置不可靠动作、备用电源、计划检修等多种情况。通过对RBTS算例的计算,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压配电系统 可靠性评估 馈线分区 供电质量 电力系统 电网
下载PDF
六盘山半干旱区华北落叶松林的生长季蒸散量和组分特征 被引量:15
15
作者 李振华 王彦辉 +3 位作者 于澎涛 童鸿强 王艳兵 刘千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22-228,共7页
在宁夏六盘山半干旱区叠叠沟小流域,采用热扩散探针、微型蒸渗仪等在2009—2011年生长季(5—10月份)连续测定了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人工林的林冠蒸腾、林冠截留及林地蒸散等林分蒸散组分的数量和比例及其月变化。... 在宁夏六盘山半干旱区叠叠沟小流域,采用热扩散探针、微型蒸渗仪等在2009—2011年生长季(5—10月份)连续测定了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人工林的林冠蒸腾、林冠截留及林地蒸散等林分蒸散组分的数量和比例及其月变化。结果表明,2009—2011年的生长季林分蒸散量分别为446、532、426 mm,其年际差别与水分条件、气温和林分叶面积指数有关。蒸散组分中,林冠蒸腾平均占总蒸散的35%、林冠截留占18%、林地蒸散占47%,即53%的蒸散由林冠层产生。林冠月蒸腾在水分充足时主要受饱和水汽压差和太阳辐射影响,在水分缺乏时与诸气象因子相关不显著;其占月蒸散的比例在生长季内持续下降,从5月份最高的51%降到10月份最低的22%。林冠截留的70%集中在雨季7—9月份,其数量与降水量相关紧密;占月蒸散的比例在5、6月份较低(平均11%),在7—10月份较高(21%)。林地蒸散量的季节变化呈单峰型,主要受降水量影响,在8月份最高;其各月占林分蒸散的比例呈持续上升趋势,从5月份最低的32%升到10月份的57%。文中半干旱区林分是典型的水分限制型生态系统,降水量是影响林分蒸散及其组分变化的首要因素。降水类型及其季节分配等其他因素的影响须在短时间尺度上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干旱地区 森林蒸散 组分 蒸腾 截留 蒸发
下载PDF
中国新疆天山博阿断裂晚第四纪右旋走滑运动特征 被引量:49
16
作者 沈军 汪一鹏 +2 位作者 李莹甄 姜慧 向志勇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83-194,T001,共13页
利用遥感资料 ,通过野外实地考察并结合气候地貌事件的分析 ,对斜切北天山、长逾70 0km的博阿断裂 (博罗科努 -阿齐克库都克断裂 )的右旋走滑运动进行了定量研究。该断裂分为西部NW向断裂和东部NWW向断裂。西部NW向断裂长近 2 5 0km ,... 利用遥感资料 ,通过野外实地考察并结合气候地貌事件的分析 ,对斜切北天山、长逾70 0km的博阿断裂 (博罗科努 -阿齐克库都克断裂 )的右旋走滑运动进行了定量研究。该断裂分为西部NW向断裂和东部NWW向断裂。西部NW向断裂长近 2 5 0km ,向西北延伸进入哈萨克斯坦 ,右旋走滑速率可达 5mm/a ;由 4~ 5个断裂段组成 ,其上发育 3~ 4条古地震或历史地震形变带 ,显示具有发生 7.5级地震的能力。东部NWW向断裂右旋走滑速率 1~ 1.4mm/a ;其上发现小规模古地震形变带 ,显示具备发生 7级左右地震的能力。该断裂与山前的逆冲推覆构造之间构成典型的挤压区应变分配形式 ,即在斜向挤压作用下 ,变形分配为山前的逆冲推覆构造和山内的走滑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新疆 遥感资料 逆冲推覆构造 走滑断裂 活动构造 地震形变带 天山 晚第四纪
下载PDF
一个韧性转换挤压带的变形分解作用——以阿尔金断裂带东段为例 被引量:37
17
作者 张建新 许志琴 崔军文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48-356,共9页
变形构造研究显示阿尔金断裂带东段可划分成具有近水平拉伸线理的韧性左行走滑变形域(SS)和具有陡角度倾伏拉伸线理的收缩变形域(PS)。在SS与PS之间的过渡区域还发现中等角度倾伏的拉伸线理。在SS区域内,大量的标志显示剪切作用为左旋走... 变形构造研究显示阿尔金断裂带东段可划分成具有近水平拉伸线理的韧性左行走滑变形域(SS)和具有陡角度倾伏拉伸线理的收缩变形域(PS)。在SS与PS之间的过渡区域还发现中等角度倾伏的拉伸线理。在SS区域内,大量的标志显示剪切作用为左旋走滑,在垂向剖面露头上可看到一些纯剪现象;而在PS变形域,则以垂向上的纯剪应变(垂向拉伸)为主,在水平露头上局部显示出左旋剪切特征。这些现象说明SS变形域以水平方向的简单剪切为主,具有少量垂向上的纯剪应变分量;而PS变形域则以纯剪应变为主,具有少量的水平简单剪切分量。因此,阿尔金东段可看作为一个转换挤压变形带,它可能为塔里木地块与柴达木地块斜向会聚作用的产物。在其韧性变形过程中,被分解成以左行走滑为主的变形域和以水平缩短、垂向拉伸为主的变形域,前者造成平行阿尔金走向的侧向运动,后者则引起阿尔金构造带的缩短、地壳加厚和山体隆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 转换挤压带 变形分解作用 阿尔金断裂带
下载PDF
盾构近接下穿群桩基础施工影响分区研究 被引量:37
18
作者 王闯 彭祖昭 +3 位作者 苟超 封坤 吴文彪 林辉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S2期174-181,共8页
结合国内外隧道近接施工理论与相关规范,定义了盾构下穿桩基的单桩应力扰动度和单桩变形扰动度,确定了单桩应力扰动度阈值和单桩变形扰动度阈值,从而建立了综合考虑桩基应力扰动和变形扰动的近接施工影响分区方法。在此基础上,依托广佛... 结合国内外隧道近接施工理论与相关规范,定义了盾构下穿桩基的单桩应力扰动度和单桩变形扰动度,确定了单桩应力扰动度阈值和单桩变形扰动度阈值,从而建立了综合考虑桩基应力扰动和变形扰动的近接施工影响分区方法。在此基础上,依托广佛环线沙堤双线盾构隧道近接下穿佛开高速公路桥梁群桩基础工程,采用数值模拟手段对盾构近接桥梁群桩基础施工产生的扰动进行了分区定量评价,并对扰动较大的桩基进行了受荷特性分析。结果表明:在硬岩段且埋深较大的盾构施工对桩基变形扰动较小,应力扰动较大;距隧道轴线越近,近接施工产生的扰动越大;深嵌于硬岩中的新桥桩基具有较强的抗扰动能力,而持力层较弱的旧桥桩基受到的扰动较大;在先左线后右线下穿施工的情况下,距离右线隧道较远而距左线隧道较近的桩基在右线隧道施工完成后,扰动度有不同幅度的降低;综合考虑桩基应力扰动和变形扰动的分区方法有较强的实用性,可为盾构近接施工对群桩基础的影响提供合理定量的评价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近接施工 影响分区方法 应力扰动 变形扰动
下载PDF
地铁隧道下穿既有铁路近接影响分区和施工控制研究 被引量:33
19
作者 郑余朝 蔡佳良 +1 位作者 袁竹 杨天春 《现代隧道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02-209,共8页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大规模建设,出现了大量区间隧道下穿既有铁路的情况,这可能会影响既有铁路的运营安全。文章依托长春轻轨四号线亚泰大街—伪皇宫区间下穿长春站多条铁路项目,运用经验公式预测和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路基沉降与轨道高...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大规模建设,出现了大量区间隧道下穿既有铁路的情况,这可能会影响既有铁路的运营安全。文章依托长春轻轨四号线亚泰大街—伪皇宫区间下穿长春站多条铁路项目,运用经验公式预测和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路基沉降与轨道高低偏差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提出了在单因素分析基础上的多元非线性逐步回归方法,得到了基于路基沉降和轨道高低偏差的近接影响分区判别准则,同时证明了以轨道高低偏差作为控制基准更为严格。针对不同的影响分区,合理地设置了施工分级参数,提出了一种现场安全下穿铁路的"变轨"控制方法,施工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穿铁路 轨道高低偏差 影响分区 施工控制
下载PDF
地铁区间隧道近接建筑施工工程影响分区研究 被引量:27
20
作者 张自光 仇文革 《现代隧道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5-82,共8页
地铁隧道近接建筑施工工程影响区域的合理划分对准确判断施工风险具有重要工程意义。文章结合青岛地铁M3号线区间隧道工程实践,采用数值计算方法,选取了建筑荷载、隧道跨度、位置关系、基底宽度4种因素,对穿越基岩的地铁隧道近接建筑施... 地铁隧道近接建筑施工工程影响区域的合理划分对准确判断施工风险具有重要工程意义。文章结合青岛地铁M3号线区间隧道工程实践,采用数值计算方法,选取了建筑荷载、隧道跨度、位置关系、基底宽度4种因素,对穿越基岩的地铁隧道近接建筑施工工程影响分区进行了综合探讨。结果表明:中风化花岗岩地层Ⅲ级围岩地铁隧道近接建筑施工,工程影响分区分界值随建筑荷载和隧道跨度的增大呈不断增大趋势,随建筑物与隧道水平距离增加不断减弱;地铁隧道下穿高层建筑时,强影响区与弱影响区分界值为覆岩厚度1D(D为隧道跨度),弱影响区与无影响区分界值为覆岩厚度3D。工程实践效果验证了岩质地层地铁隧道近接建筑工程影响分区的划分符合工程实际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隧道 近接施工 工程影响分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