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研究子宫颈癌放疗中膀胱充盈变化及如何高效应用膀胱扫描仪以获取恒定膀胱体积,进一步提高子宫颈癌的放疗精度。方法:基于标准膀胱模体(标准体积133 m L)评估便捷式膀胱扫描仪测量精度。选择35例子宫颈癌患者,采用对照法(实验...目的:研究子宫颈癌放疗中膀胱充盈变化及如何高效应用膀胱扫描仪以获取恒定膀胱体积,进一步提高子宫颈癌的放疗精度。方法:基于标准膀胱模体(标准体积133 m L)评估便捷式膀胱扫描仪测量精度。选择35例子宫颈癌患者,采用对照法(实验组20例,对照组15例)分析子宫颈癌患者在放疗执行时膀胱体积的变化,分析便捷式膀胱扫描仪在子宫颈癌放疗中的重要性。结果:不采用膀胱扫描仪时,子宫颈癌患者分次放疗膀胱体积与定位时相比平均减小41%(范围-79%~29%,中位-50%);采用膀胱扫描仪,放疗执行中膀胱体积与定位时基本一致。膀胱体积变化时:靶区在头-脚方向上的位移为0.3~6.2 mm,CTV-PTV边界为11 mm;膀胱体积恒定时:靶区在头-脚方向上的位移为0.1~3.0 mm,CTVPTV边界为6 mm。结论:维持恒定的膀胱体积在子宫颈癌患者放疗中有着重要影响,使用膀胱扫描仪可在放疗执行中高效、便捷、快速地获取与定位时一致的膀胱体积,从而提高子宫颈癌患者的放疗精度。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规范便携式膀胱扫描仪在脊髓损伤患者残余尿液测定的可行性及临床实用价值。方法本研究为病例对照前瞻性研究,将50例残余尿液量(PVR)≥100 m L的部分自主排尿脊髓损伤患者分为2组各25例。其中,研究组规范膀胱扫描仪的使用,当膀...目的探讨规范便携式膀胱扫描仪在脊髓损伤患者残余尿液测定的可行性及临床实用价值。方法本研究为病例对照前瞻性研究,将50例残余尿液量(PVR)≥100 m L的部分自主排尿脊髓损伤患者分为2组各25例。其中,研究组规范膀胱扫描仪的使用,当膀胱内尿液量≥400 m L,行间歇性导尿,临床治愈指标定义PVR量低于100 m L。对照组不对膀胱扫描仪的使用进行规定,比较2组的临床结局。结果 2组比较,平均尿液导出量研究组(427.5±30.5)m L、对照组(352.9±66.9)m L、推迟终止扫描天数研究组(2.6±1.3)d、对照组(9.5±6.2)d、过早终止扫描患者数研究组1例、对照组5例,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夜间扫描总量和夜间IC总量,研究组低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膀胱过度膨胀、脓尿、有症状尿路感染发生率2组相似。结论规范便携式膀胱扫描仪在脊髓损伤患者残余尿液测定的时机及频率,对间歇导尿时机及对膀胱扫描仪的合理使用的有指导价值。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膀胱扫描仪结合间歇性导尿对神经源性膀胱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我科30例神经源性膀胱排尿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予以常规实施间歇性导尿,而对照组在患者每次间歇性导尿之前先予以膀胱扫描仪进行膀胱容量测定,...目的探讨膀胱扫描仪结合间歇性导尿对神经源性膀胱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我科30例神经源性膀胱排尿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予以常规实施间歇性导尿,而对照组在患者每次间歇性导尿之前先予以膀胱扫描仪进行膀胱容量测定,若尿量<300 m L暂不予以间歇性导尿,适当推迟导尿时机,若尿量>300 m L立即给予间歇性导尿,6周后观察两组患者膀胱残余尿量和尿路感染发生率。结果两组在膀胱残余尿量比较上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尿路感染发生率方面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膀胱扫描仪结合间歇性导尿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导尿,减轻因频繁导尿所致的尿路感染。展开更多
目的:观察膀胱扫描仪测定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残余尿的应用效果。方法:2019年1-12月收治由脊髓损伤引起的神经源性膀胱患者46例,在清洁间导尿前使用膀胱扫描仪测定残余尿量。结果:46例患者住院期间应用膀胱扫描仪测定残余尿368次。护理人...目的:观察膀胱扫描仪测定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残余尿的应用效果。方法:2019年1-12月收治由脊髓损伤引起的神经源性膀胱患者46例,在清洁间导尿前使用膀胱扫描仪测定残余尿量。结果:46例患者住院期间应用膀胱扫描仪测定残余尿368次。护理人员根据测定的残余尿量,制定了个性化的膀胱功能训练方案。每次测得残余尿≥100 mL 16例,采取规律的间歇性导尿治疗方案。每次测得残余尿73~226 mL 22例,采取早晚各清洁导尿1次,于早晚清空膀胱。每次测得残余尿<100 mL 8例,说明患者膀胱功能基本恢复,不采取导尿措施,只采取定期监测残余尿方案。结论:膀胱扫描仪能够准确地获取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残余尿量信息,并确定导尿时间,还能减少不必要的导尿次数,减轻患者痛苦,有助于降低膀胱感染率,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从而提高生存质量。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规范便携式膀胱扫描仪在脊髓损伤患者残余尿液测定的可行性及临床实用价值。方法本研究为病例对照前瞻性研究,将50例残余尿液量(PVR)≥100 m L的部分自主排尿脊髓损伤患者分为2组各25例。其中,研究组规范膀胱扫描仪的使用,当膀胱内尿液量≥400 m L,行间歇性导尿,临床治愈指标定义PVR量低于100 m L。对照组不对膀胱扫描仪的使用进行规定,比较2组的临床结局。结果 2组比较,平均尿液导出量研究组(427.5±30.5)m L、对照组(352.9±66.9)m L、推迟终止扫描天数研究组(2.6±1.3)d、对照组(9.5±6.2)d、过早终止扫描患者数研究组1例、对照组5例,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夜间扫描总量和夜间IC总量,研究组低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膀胱过度膨胀、脓尿、有症状尿路感染发生率2组相似。结论规范便携式膀胱扫描仪在脊髓损伤患者残余尿液测定的时机及频率,对间歇导尿时机及对膀胱扫描仪的合理使用的有指导价值。
文摘目的探讨膀胱扫描仪结合间歇性导尿对神经源性膀胱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我科30例神经源性膀胱排尿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予以常规实施间歇性导尿,而对照组在患者每次间歇性导尿之前先予以膀胱扫描仪进行膀胱容量测定,若尿量<300 m L暂不予以间歇性导尿,适当推迟导尿时机,若尿量>300 m L立即给予间歇性导尿,6周后观察两组患者膀胱残余尿量和尿路感染发生率。结果两组在膀胱残余尿量比较上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尿路感染发生率方面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膀胱扫描仪结合间歇性导尿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导尿,减轻因频繁导尿所致的尿路感染。
文摘目的:观察膀胱扫描仪测定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残余尿的应用效果。方法:2019年1-12月收治由脊髓损伤引起的神经源性膀胱患者46例,在清洁间导尿前使用膀胱扫描仪测定残余尿量。结果:46例患者住院期间应用膀胱扫描仪测定残余尿368次。护理人员根据测定的残余尿量,制定了个性化的膀胱功能训练方案。每次测得残余尿≥100 mL 16例,采取规律的间歇性导尿治疗方案。每次测得残余尿73~226 mL 22例,采取早晚各清洁导尿1次,于早晚清空膀胱。每次测得残余尿<100 mL 8例,说明患者膀胱功能基本恢复,不采取导尿措施,只采取定期监测残余尿方案。结论:膀胱扫描仪能够准确地获取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残余尿量信息,并确定导尿时间,还能减少不必要的导尿次数,减轻患者痛苦,有助于降低膀胱感染率,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从而提高生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