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4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igh-fidelity simulation of blade vortex interaction of helicopter rotor based upon TENO scheme
1
作者 Wei BIAN Guoqing ZHAO +2 位作者 Xi CHEN Bo WANG Qijun ZHAO 《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10期275-292,共18页
Numerical simulation methods for unsteady vortex field of helicopter rotor with high resolution and low dissipation TENO8-AA primitive variables reconstruction schemes are established based on moving-embedded grid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methods for unsteady vortex field of helicopter rotor with high resolution and low dissipation TENO8-AA primitive variables reconstruction schemes are established based on moving-embedded grid and Navier-Stokes equations.Firstly,the Targeted Essentially Non-Oscillatory(TENO)scheme are developed by employing ENO-like candidate stencil selection strategy,and the candidate stencil is adopted with optimal weight in smooth region while it is discarded completely in discontinuous region,which reduces the dissipation and dispersion errors and approaches better spectral properties.Then,the aero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Helishape-7A model rotor in Blade Vortex Interaction(BVI)state and the flowfield of Lynx rotor in hover are simulated,which validates that the blade tip vortex trajectory with larger wake age and more details of vortex can be captured by TENO8-AA scheme with only a quarter of grid points and half time comparing to WENO-JS scheme.Moreover,the simulation accuracy of thrust coefficient is improved by up to 36%.Finally,the analyses for BVI and aeroacoustic characteristics of Operational Loads Survey(OLS)rotor are conducted,and the different forms of interaction mechanism are explored,such as oblique and parallel interactions.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ENO scheme not only ensures the resolution of simulation in discontinuous region,but also minimizes the numerical dissipation in smooth region dominated by blade tip vortex.Therefore,the acoustic pressure peak prediction error of rotor in BVI state is significantly reduced to 5.6%and 0.8%at two microphone locations,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eroacoustics blade tip vortex blade vortex interaction Helicopter rotor TENO scheme
原文传递
气动翼型涡流发生器与风力机翼型同步优化设计 被引量:2
2
作者 汪泉 杨书益 +1 位作者 胡梦杰 王环均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5-99,106,共6页
针对目前风力机叶片翼型与涡流发生器相互独立的串行设计方法,导致不能最大限度的设计出气动性能最佳的风力机新叶片加装新型涡流发生器。这里提出带气动翼型的涡流发生器与风力机叶片翼型同步设计方法,利用B样条函数分别表达叶片翼型... 针对目前风力机叶片翼型与涡流发生器相互独立的串行设计方法,导致不能最大限度的设计出气动性能最佳的风力机新叶片加装新型涡流发生器。这里提出带气动翼型的涡流发生器与风力机叶片翼型同步设计方法,利用B样条函数分别表达叶片翼型与涡流发生器气动形状,以最大升阻比及失速前最大升力系数为多目标函数建立优化数学模型,结合CFD技术与粒子群算法对原始叶片翼型DU97-W-300与CLARKY翼型涡流发生器进行同步优化,优化结果表明:相比原始叶片翼段加装CLARKY翼型涡流发生器,优化后的升力系数为2.378,提高了9.3%,升阻比为63.335,提高了7.5%;且对优化前后的流线图及涡量云图进行了对比分析,说明优化后叶片加装涡流发生器翼型可产生更大的诱导涡,能够有效抑制叶片表面流体分离。这里研究对于叶片与涡流发生器的设计及应用具有很好的参考与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机叶片 涡流发生器 一体化设计 B样条函数 CFD技术
下载PDF
空间导叶式多级离心泵级间能量损失机理
3
作者 张金凤 张文佳 +2 位作者 王国军 李贵东 俞鑫厚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989-996,共8页
为探究空间导叶式多级离心泵级间能量损失的原因,以1个单级和1个3级潜水泵为研究对象,通过试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其级间能量损失的机理.对单级和3级潜水泵分别进行全流场外特性试验.基于ANSYS软件对3级潜水泵不同流量点进行... 为探究空间导叶式多级离心泵级间能量损失的原因,以1个单级和1个3级潜水泵为研究对象,通过试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其级间能量损失的机理.对单级和3级潜水泵分别进行全流场外特性试验.基于ANSYS软件对3级潜水泵不同流量点进行数值模拟和内流场分析,着重对各级叶轮进口流态、内部旋涡结构和叶片载荷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小流量工况下,3级潜水泵各级扬程接近且与单级扬程相差不大;额定流量工况和大流量工况下,3级潜水泵第1级扬程与单级扬程仍相差不大,但后2级扬程相比于第1级降低了6%~10%.随着流量的增大,首级叶轮来流稳定性不受影响,其后各级叶轮进流流态变差.后2级叶轮进口液体介质冲角变化使其对叶片进口边的冲击增大.后2级叶轮进口处的涡在流量较大时发展为流向涡,从而引起叶片载荷突变,削弱了叶轮做功能力,导致后2级能量损失.研究结果可为多级离心泵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级潜水泵 级间能量损失 叶轮进口 涡结构 叶片载荷
下载PDF
压气机内部旋转不稳定的研究综述
4
作者 楚武利 陈向艺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5,共15页
旋转不稳定是压气机工作在高负荷近失速工况时的一种常见现象。研究旋转不稳定在降低压气机工作噪声、减小流致振动以及保障航空发动机稳定工作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对旋转不稳定现象进行了回顾,详细讨论了旋转不稳定的特征。其次,... 旋转不稳定是压气机工作在高负荷近失速工况时的一种常见现象。研究旋转不稳定在降低压气机工作噪声、减小流致振动以及保障航空发动机稳定工作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对旋转不稳定现象进行了回顾,详细讨论了旋转不稳定的特征。其次,重点调研了旋转不稳定的起源和机理,将旋转不稳定产生的原因归纳为叶尖泄漏流、涡脱落以及流动剪切等类别。此外,回顾了模拟旋转不稳定的数值方法,讨论了多种流动控制手段对旋转不稳定的作用效果。最后,对旋转不稳定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对未来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气机 旋转不稳定 叶尖泄漏流 涡脱落 非定常流 数值模拟 流动控制 综述
下载PDF
风电叶片涡流发生器的作用与参数设计
5
作者 张照煌 杨方超 李魏魏 《热力发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8-57,共10页
为抑制叶片表面流动分离,提升叶片气动性能,提出在叶片表面安装涡流发生器的设计方案。以DU97-W-300叶片段设置涡流发生器为研究对象,采用正交实验设计方法,探究该叶片段涡流发生器高度、长度、安装角、弦向安装位置、间距、节距对叶片... 为抑制叶片表面流动分离,提升叶片气动性能,提出在叶片表面安装涡流发生器的设计方案。以DU97-W-300叶片段设置涡流发生器为研究对象,采用正交实验设计方法,探究该叶片段涡流发生器高度、长度、安装角、弦向安装位置、间距、节距对叶片气动性能的影响,从而确定涡流发生器参数设计基本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影响叶片气动性能大小的涡流发生器参数依次为涡流发生器间距、节距、长度、高度、弦向安装位置、安装角;最优涡流发生器参数组合规律为高度0.75ξ(ξ为叶片边界层厚度)、长度1.60ξ、安装角20.0°、弦向安装位置10%叶片弦长、间距1.60ξ、节距0.80ξ,可以使该叶片最大升力系数增大40%,最大失速攻角增大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流发生器 正交实验 气动性能 风电叶片
下载PDF
气液两相条件下叶片开孔对电潜泵性能和内部流场的影响
6
作者 王通 王健 +2 位作者 施卫东 韩勇 周岭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48-555,共8页
为了研究电潜泵内部流动机理,从而改善高含气工况下电潜泵的气液混输性能,文中基于欧拉-欧拉非均相流模型,对不同入口含气率工况下叶片开孔前后的气液两相流动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探究了气液两相流条件下叶片开孔对电潜泵性能和内... 为了研究电潜泵内部流动机理,从而改善高含气工况下电潜泵的气液混输性能,文中基于欧拉-欧拉非均相流模型,对不同入口含气率工况下叶片开孔前后的气液两相流动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探究了气液两相流条件下叶片开孔对电潜泵性能和内部流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纯水工况以及低含气率、小流量工况下,叶片开孔会降低电潜泵性能;但是叶片开孔可以改善电潜泵在大流量下的气液混输性能.叶片开孔后会改变叶轮内部压力分布,使电潜泵叶轮内部平均压力升高,进而改善叶轮内部流态.叶片开孔后会冲散气相聚集,使气体分布更加均匀,叶轮流道内涡核分布明显减少,减少了能量耗散.该研究为改善电潜泵气液混输性能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潜泵 叶片开孔 气液两相流 数值模拟 涡核分布
下载PDF
半开式离心叶轮叶顶泄漏诱发流道流动堵塞特性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朱俊桦 金永鑫 +2 位作者 吕世杰 成涛 宋文武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9-85,93,共8页
为探究半开式离心叶轮叶顶泄漏量诱发的流道中流动堵塞作用,采用大涡模拟对流场进行精确计算,基于流动堵塞预估模型对叶顶间隙0.5、1.0和1.5 mm的3种半开式离心叶轮在不同流量工况下的流动堵塞特性进行研究,发现在叶轮流道内存在流动堵... 为探究半开式离心叶轮叶顶泄漏量诱发的流道中流动堵塞作用,采用大涡模拟对流场进行精确计算,基于流动堵塞预估模型对叶顶间隙0.5、1.0和1.5 mm的3种半开式离心叶轮在不同流量工况下的流动堵塞特性进行研究,发现在叶轮流道内存在流动堵塞峰值,且在3种叶顶间隙下均在截面2处,在经过截面2之后流动堵塞发生大幅度的减小,并在后面4个截面发生小幅度的波动;通过对不同叶顶间隙、不同流量工况下在叶轮尾缘处相对流动堵塞作用的分析,发现尾缘处的流动堵塞在不同叶顶间隙下,随流量的变化具有相同的趋势,相对流动堵塞均在1.0Q_(d)时达到最小值,在0.6Q_(d)时出现峰值;然而流动堵塞在相同流量下与叶顶间隙的关系不是单一的线性关系,且存在一个最优叶顶间隙在设计工况点达到最小的流动堵塞情况;同时通过对泄漏涡发展情况的观察,发现泄漏涡的破碎和位移会增大叶片尾缘处的流动堵塞;通过对叶片静压差的分析,发现运行流量对叶片载荷的影响不大,然而叶顶间隙的改变会大大影响叶片载荷,同时对叶片尾缘处的流动堵塞造成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开式离心叶轮 大涡模拟 流动堵塞预估模型 叶顶间隙 叶片载荷 泄漏涡
下载PDF
脉冲信号的奇异性分布熵特征分析
8
作者 王璐 陈志菲 +2 位作者 陈希 招启军 鲍明 《实验流体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1-102,共12页
为了对低信噪比复杂环境下脉冲信号的奇异性差异进行有效的分析和标定,提出了一种基于模极大值理论的奇异性分布熵特征分析模型。首先对脉冲信号进行归一化并进行小波变换,计算各尺度下模极大值及其特定分布,可以体现具有奇异性差异的... 为了对低信噪比复杂环境下脉冲信号的奇异性差异进行有效的分析和标定,提出了一种基于模极大值理论的奇异性分布熵特征分析模型。首先对脉冲信号进行归一化并进行小波变换,计算各尺度下模极大值及其特定分布,可以体现具有奇异性差异的模极大值曲线族。为定量描述这种差异性,用熵值表达构成模极大值曲线族的模极大值点分布,并构建能有效分析脉冲信号奇异性差异的奇异性分布熵特征模型。该模型能对低噪比下信号的奇异性差异进行刻画。实验结果表明,在信噪比为-6 dB的环境下对典型的直升机脉冲信号(桨/涡干扰信号和高速脉冲信号)进行分析,能够得到89.25%和87.63%的正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信号 桨/涡干扰信号 高速脉冲信号 奇异性 特征分析
下载PDF
涡流恢复导叶对螺旋桨气动和声学性能影响研究
9
作者 韦卿 张武 +3 位作者 陈正武 仝帆 朱文浩 王良军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3-75,共13页
为了对比安装涡流恢复导叶与单排螺旋桨气动性能和气动噪声的差异,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安装六种不同间距涡流恢复导叶和单排螺旋桨的气动力及气动噪声。研究结果表明:在起飞状态,级间距Δx=0.27的工况下,安装涡流恢复导叶使得推力... 为了对比安装涡流恢复导叶与单排螺旋桨气动性能和气动噪声的差异,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安装六种不同间距涡流恢复导叶和单排螺旋桨的气动力及气动噪声。研究结果表明:在起飞状态,级间距Δx=0.27的工况下,安装涡流恢复导叶使得推力系数增加6.4%,效率增加6.7%。随着间距的增大,前级叶片的桨尖涡、尾迹涡等涡系结构在通过后级叶片时破碎并向下游传播,且强度逐渐减小。噪声强度随着级间距的增加而逐渐减小,最大级间距涡流恢复导叶的噪声与最小级间距涡流恢复导叶噪声相比降低5.7 dB,噪声下降幅度随级间距的增加逐渐减缓,存在级间距最优位置使得推力增加最大,噪声强度适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转螺旋桨 涡流恢复导叶 桨尖涡 尾迹涡 干涉噪声
下载PDF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Inter-Blade Vortices in a Model Francis Turbine 被引量:7
10
作者 Demin LIU Xiaobing LIU Yongzhi ZHAO 《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4期854-865,共12页
The inter-blade vortex in a Francis turbine becomes one of the main hydraulic factors that are likely to cause blade erosion at deep part load operating con- ditions. However, the causes and the mechanism of inter- bl... The inter-blade vortex in a Francis turbine becomes one of the main hydraulic factors that are likely to cause blade erosion at deep part load operating con- ditions. However, the causes and the mechanism of inter- blade vortex are still under investigation according to present researches. Thus the causes of inter-blade vortex and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hydraulic parameters on the inter-blade vortex are investigated experimentally. The whole life cycle of the inter-blade vortex is observed by a high speed camera. The test results illustrate the whole life cycle of the inter-blade vortex from generation to separation and even to fading. It is observed that the inter- blade vortex becomes stronger with the decreasing of flow and head, which leads to pressure fluctuation. Meanwhile, the pressure fluctuations in the vane-less area and the draft tube section become stronger when inter-blade vortices exist in the blade channel. The turbine will be damaged if operating in the inter-blade vortex zone, so its operating range must be far away from that zone. This paper reveals the main cause of the inter-blade vortex which is the larger incidence angle between the inflow angle and theblade angle on the leading edge of the runner at deep part load operating condi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r-blade vortex Francis turbine Highspeed photography
下载PDF
直升机小速度前飞状态下的振动机理研究
11
作者 余瑾 李建伟 +1 位作者 金坤健 黄珺 《直升机技术》 2024年第2期5-13,21,共10页
针对直升机在小速度前飞状态下振动偏大问题展开机理研究。采用自由尾迹模型计算小速度前飞状态下的旋翼桨涡干扰气动特征;推导了桨叶4自由度桨叶挥舞动力学结构有限元模型,以进行模态分析和结构参数影响分析;采用预定气动载荷法,建立... 针对直升机在小速度前飞状态下振动偏大问题展开机理研究。采用自由尾迹模型计算小速度前飞状态下的旋翼桨涡干扰气动特征;推导了桨叶4自由度桨叶挥舞动力学结构有限元模型,以进行模态分析和结构参数影响分析;采用预定气动载荷法,建立桨叶挥舞动力学模型,分析桨叶结构动响应/载荷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小速度状态下,气动载荷中桨涡干扰所致的频率为五倍旋翼转速的谐波成分是其振动问题的“外部”气动力源头;旋翼展向上根部大分布质量引起的惯性载荷是其振动问题的“内部”根源;两者的综合作用使得通过频率的旋翼动载荷高于基准旋翼,引起机体的异常振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载荷 集中质量 桨涡干扰 旋翼 直升机
下载PDF
流动控制组合对潮流能水轮机翼型水动力学的特性影响研究
12
作者 裴振 刘永辉 +3 位作者 薛宇 谭俊哲 袁鹏 司先才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717-725,共9页
为全面提升潮流能水轮机叶片的水动力学性能,将格尼襟翼(GF)和涡流发生器(VGs)的附加件组合引入到潮流能水轮机领域,研究附加件组合对改善水轮机叶片水动力性能的作用机理。以NACA4418翼型为研究对象,分别建立加装格尼襟翼、涡流发生器... 为全面提升潮流能水轮机叶片的水动力学性能,将格尼襟翼(GF)和涡流发生器(VGs)的附加件组合引入到潮流能水轮机领域,研究附加件组合对改善水轮机叶片水动力性能的作用机理。以NACA4418翼型为研究对象,分别建立加装格尼襟翼、涡流发生器和二者流动控制组合的水轮机翼型三维模型,应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流动控制组合对水轮机叶片水动力性能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安装GF可有效提高翼型段的升力系数,但会降低翼型的失速角;安装VGs可抑制翼型段吸力面的流动分离、增大翼型段的失速角,但攻角越小水动力学性能改善效果越不明显;GF和VGs的流动控制组合则可将二者优势充分结合,在全面提高翼型段升力系数的同时,还可抑制翼型表面的流动分离、增大翼型的失速角,从而获得最佳的流动控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流能 叶片翼型 数值模拟 格尼襟翼 涡流发生器 流动控制组合
下载PDF
基于非线性谐波法的多级轴流压缩机叶顶间隙流动分析
13
作者 符永耀 赖喜德 +4 位作者 陈小明 刘升波 唐乾皓 谭兴 逮广平 《汽轮机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42-348,共7页
为了探究叶顶间隙对多级轴流压缩机的内部流动和气动性能的影响,对某12级多级轴流压缩机进行研究。首先,基于数值模拟预测出叶顶间隙为近零间隙(C_(n0))、设计间隙(C_(d))、1.5倍设计间隙(1.5C_(d))、2倍设计间隙(2C_(d))的压缩机性能曲... 为了探究叶顶间隙对多级轴流压缩机的内部流动和气动性能的影响,对某12级多级轴流压缩机进行研究。首先,基于数值模拟预测出叶顶间隙为近零间隙(C_(n0))、设计间隙(C_(d))、1.5倍设计间隙(1.5C_(d))、2倍设计间隙(2C_(d))的压缩机性能曲线;然后,在此基础上采用非线性谐波法(NLH)对不同间隙模型进行非定常数值模拟计算;最后,对模拟结果的内部流场状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叶顶间隙大小不仅影响压缩机的流量特性曲线,而且在某个间隙时压缩机的性能最佳,同时在稳定的工作范围内存在一个最佳间隙,即失速裕度最佳值。通过对压缩机叶顶区域流场的分析,从非定常流场的角度阐明了叶顶泄漏流形成的涡对压缩机性能影响的原因,在近零间隙模型中,叶顶间隙涡不明显,由间隙过小导致堵塞引起叶片吸力面出现较大范围的高速流动区域。当叶尖间隙在最优值左右时,叶尖泄漏流动抑制了流动分离。而随着叶顶间隙的不断增大,叶顶间隙引起涡的尺度和强度也相应增大,使压缩机性能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级轴流压缩机 非线性谐波法 叶顶间隙 叶顶间隙涡
下载PDF
混流式水轮机非定常旋涡流动研究
14
作者 杨锡平 张思青 《云南水力发电》 2024年第5期138-141,共4页
采用standard模型对某水电站水轮机进行全流道三维非定常数值仿真,研究转轮内部叶道涡对尾水涡带成形及演化的影响。通过对两种流量工况下的转轮及尾水管内部流场进行分析,探究并揭示叶道涡和尾水涡带的生长、溃灭及其相互干涉演化机制... 采用standard模型对某水电站水轮机进行全流道三维非定常数值仿真,研究转轮内部叶道涡对尾水涡带成形及演化的影响。通过对两种流量工况下的转轮及尾水管内部流场进行分析,探究并揭示叶道涡和尾水涡带的生长、溃灭及其相互干涉演化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对水轮机内部流场的全流道仿真,能直观动态地展示出内部三维涡结构的形成及演变特征,且通过观察转轮内的叶道涡和尾水管内的尾水涡带,能清晰地展现出两者之间的相互干涉过程。因此,该数值模拟对探讨水轮机组的安全运行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流式水轮机 非定常流 叶道涡 尾水涡
下载PDF
叶片结构参数对涡流分级机分级性能的影响
15
作者 毛文浩 颜翠平 +3 位作者 范俊哲 李世龙 敬杰 李天琪 《工业安全与环保》 2024年第9期90-94,共5页
为了探究叶片安装角度与叶片数量对涡流分级机分级性能的影响,对6种不同叶片结构的分级轮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制备了4种不同叶片结构的分级轮分别加工金属硅、碳酸钙和碳素,并得出各个物料的分割粒径、分级精度作为评价涡流分级机性能... 为了探究叶片安装角度与叶片数量对涡流分级机分级性能的影响,对6种不同叶片结构的分级轮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制备了4种不同叶片结构的分级轮分别加工金属硅、碳酸钙和碳素,并得出各个物料的分割粒径、分级精度作为评价涡流分级机性能的指标。结果表明:可通过增加叶片数量与偏移叶片安装角度,达到对环形分级区内外流场的优化效果以保证物料分级的顺利进行。叶片安装角度由15°提升至60°、叶片数量由72片降至48片后,金属硅、碳酸钙和碳素切割尺寸分别由2.45 m、1.679 m和2.822 m降低至2.147 m、1.427 m和1.816 m;金属硅、碳酸钙和碳素的分级精度分别由37.44%、40.48%和40.94%变化至38.58%、40.38%和45.00%。叶片安装角度变化对分级性能影响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片安装角度 叶片数量 分割粒径 分级精度 涡流分级机 分级性能
下载PDF
叶片尾缘凹痕对风力机声压特性影响研究
16
作者 霍忠堂 高建松 张丁丁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0-106,153,共8页
兆瓦级风力机叶片产生的噪声对周围环境产生重要影响,叶片全速运行时尾缘极易产生脱落旋涡,脱落旋涡的运移规律对声压特性产生重要影响。为研究尾缘凹痕对叶片声压特性影响的机理,以NACA4415翼型为研究对象,采用k-εSST湍流模型,计算3... 兆瓦级风力机叶片产生的噪声对周围环境产生重要影响,叶片全速运行时尾缘极易产生脱落旋涡,脱落旋涡的运移规律对声压特性产生重要影响。为研究尾缘凹痕对叶片声压特性影响的机理,以NACA4415翼型为研究对象,采用k-εSST湍流模型,计算3种表面结构翼型全速运行下耦合区域的声压参数。结果表明:凹痕翼型较光源翼型可以大幅度削减尾缘较高频率脱落旋涡分布范围与概率;对翼型上端面进行凹痕化处理可以大幅度降低尾缘脱落旋涡的螺旋度与尾缘涡核的分布范围,同时能保证翼型气动特性曲线分布在光滑翼型90%的置信区间内;对翼型上端面进行凹痕处理所致最大声压下降率为1.46%,最大声功率下降率为31.50%,相关结论可为后续环境友好型叶片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学 风力机叶片 脱落旋涡 k-εSST湍流模型 声压参数 气动特性
下载PDF
某氦气涡轮弯叶片设计方法研究
17
作者 季杰 苏凯 刘慎 《燃气轮机技术》 2024年第1期16-20,共5页
氦气涡轮高负荷、低展弦比的特点,导致端区损失占总损失的比例较高,尤其是动叶端区损失径向发展尺度较大,甚至会堵塞主流流动。为优化某氦气涡轮气动性能和主流流动,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动叶进行弯曲设计研究,分别对比了正弯、反弯、反J... 氦气涡轮高负荷、低展弦比的特点,导致端区损失占总损失的比例较高,尤其是动叶端区损失径向发展尺度较大,甚至会堵塞主流流动。为优化某氦气涡轮气动性能和主流流动,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动叶进行弯曲设计研究,分别对比了正弯、反弯、反J型设计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此氦气涡轮采用反J型设计效果最佳,反弯其次,正弯最差。50%弯高、20°弯角的反J型设计为最佳设计点,不仅提高了涡轮级效率,优化了主流流动,增强了做功能力,而且有着更好的变工况特性,尤其在流量为1.5 kg/s的低工况点,效率较原设计提高2.3个百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氦气涡轮 弯叶片 通道涡 叶顶泄漏涡
下载PDF
空调外机轴流风扇涡流噪声控制设计研究
18
作者 郑旭仓 刘兴龙 +1 位作者 毛瑜 陈运东 《家电科技》 2024年第2期18-22,50,共6页
随着广大用户对空调舒适性的更高要求,空调外机噪声问题也日益受到关注,同时噪声问题研究也是提高空调性能指标关键所在,再者轴流风机作为空调室外机的关键部件,对空调噪声指标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以降低空调外机轴流风扇运行噪声值... 随着广大用户对空调舒适性的更高要求,空调外机噪声问题也日益受到关注,同时噪声问题研究也是提高空调性能指标关键所在,再者轴流风机作为空调室外机的关键部件,对空调噪声指标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以降低空调外机轴流风扇运行噪声值为目标,从削弱风扇表面叶尖涡、叶顶泄漏涡流强度为切入点,在现有轴流风扇基础上,结合生物界羽翼形状,设计了一种叶顶锯齿仿生风扇结构,并利用STAR-CCM仿真工具,对原始和仿生风扇进行仿真试验。仿真结果表明,仿生风扇相比原始模型的宽带噪声降低约2~4 dB(A),同时多维度揭示了叶顶渐变仿生锯齿的降噪机理。分析表明所设计的仿生结构有效改变了叶尖涡和叶尖泄漏涡强度以及发展轨迹,对轴流风机噪声降低有着正向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调外机 轴流风扇噪声 叶顶涡流强度 锯齿仿生风扇
下载PDF
圆角凹坑气膜孔的气膜冷却流动特性研究
19
作者 张德恒 贺业光 +2 位作者 杨天华 张涛 杜涛 《热力发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1-108,共8页
为了挖掘凹坑气膜孔的气膜冷却潜力,数值模拟研究了等截面凹坑孔、同心椭圆凹坑孔以及在这2种孔型基础上提出的2种圆角凹坑气膜孔的气膜冷却特性,对4种凹坑气膜孔在吹风比为0.5、1.0和1.5时的冷却效率曲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凹坑气膜... 为了挖掘凹坑气膜孔的气膜冷却潜力,数值模拟研究了等截面凹坑孔、同心椭圆凹坑孔以及在这2种孔型基础上提出的2种圆角凹坑气膜孔的气膜冷却特性,对4种凹坑气膜孔在吹风比为0.5、1.0和1.5时的冷却效率曲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凹坑气膜孔与带圆角凹坑气膜孔的凹坑展向宽度增加,有利于冷却气膜的展向覆盖;在3个吹风比条件下,凹坑气膜孔进行圆角处理之后,附壁效应强化了冷却射流贴附壁面的能力,近孔区域的气膜冷却效率明显提高;随着吹风比增加,对于等截面凹坑孔,圆角处理之后的面平均气膜冷却效率分别提高了76%、139%、155%;圆角同心椭圆凹坑孔相比同心椭圆凹坑孔,面平均气膜冷却效率分别提升18%、27%、2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膜冷却 涡轮叶片 圆角凹坑 数值模拟 肾形涡对
下载PDF
Effect of Tip-Blade Cutting on the Performance of Large Scale Axial Fan
20
作者 尹超 胡骏 +1 位作者 严伟 张晨凯 《Transactions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EI CSCD 2015年第6期623-630,共8页
The effect of tip-blade cutting on the performance of a large scale axial fan was investigated using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methods.Experiments verified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s.The original fan was compare... The effect of tip-blade cutting on the performance of a large scale axial fan was investigated using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methods.Experiments verified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s.The original fan was compared with the one with tip-cutting in terms of dimensionless characteristic and aerodynamic performance in tip region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the maximum efficiency point and near-stall point.The results showed that double leakage flow occurred in tip clearance at maximum efficiency point and spillage of leakage flow from leading edge occurred in tip-blade region at near-stall point for the both two fans;and that tip-cutting with 6% of blade height could reduce the intensity of tip-leakage vortex and increase flow capacity in tip blade region,and hold the stall margin almost the same as the original fan.The maximum efficiency of the fan with tip-cutting was improved by1%,and the ability of total pressure rising was obviously greater than the original fa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rge axial fan tip-blade cutting numerical simulation tip-leakage vortex flow capacity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