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功能性构音障碍患者舌尖中音异常的语音特点及康复训练 被引量:12
1
作者 徐丽娜 李峰 +2 位作者 高楠 张艳云 吕自愿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21-326,共6页
目的探讨功能性构音障碍(functional articulation disorders,FAD)患者舌尖中音异常的语音特点和康复训练方法。方法从194例FAD患者中选择4~25岁的舌尖中音构音障碍患者150例(男119例,女31例)为研究对象,根据舌尖中音汉字评估表分... 目的探讨功能性构音障碍(functional articulation disorders,FAD)患者舌尖中音异常的语音特点和康复训练方法。方法从194例FAD患者中选择4~25岁的舌尖中音构音障碍患者150例(男119例,女31例)为研究对象,根据舌尖中音汉字评估表分析其舌尖中音异常的语音特点;另从中选取4~17岁的患儿30例,针对 舌尖中音(/d/、/t/、/n/、/l/)开展2~6周的构音训练、送气练习、功能训练,采用计算机语音工作站于训练前和最后一次训练后对患儿进行录音,评估训练效果。结果FAD患者舌尖中音异常的检出率为77.32%(150/194);/l/音错误频率最高(82.0%,123/150),其后依次为/t/音(72.67%,109/150)、/d/音(60.0%,90/150)、/n/音(16.67%,25/150);/d/音主要置换为/j/,/t/音主要置换为/q/、/d/,/l/、/n/音均主要表现为脱落。构音置换病例男性占82.35%(98/119),女性占80.65%(25/31),构音脱落病例男性占80.67%(96/119),女性占90.32%(28/31)。语音训练后,患者舌尖中音构音错误字数由训练前的50.60±9.04个减少到训练后的6.30±2.72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875,P〈0.05),构音错误字数与年龄呈负相关(r=-0.736,P〈0.01)。结论 FAD患者舌尖中音异常语音主要发生于/d/、/t/、/l/,主要的构音错误类型为置换和脱落;FAD患者舌尖中音异常语音训练的疗效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构音障碍 舌尖中音 语音特点 康复训练
下载PDF
咂舌法在维吾尔族异常舌尖前音、舌面音治疗中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张青 李军 +1 位作者 多里昆·吾普尔 米热古丽·吾马尔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28-431,共4页
目的:探讨咂舌法在维吾尔族异常舌尖前音、舌面音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将维吾尔族异常舌尖前音、舌面音患者46例(4~14岁,平均6.4岁)患者随机分为2组(n=23),对照组采用常规语音治疗方法,实验组在常规语音治疗... 目的:探讨咂舌法在维吾尔族异常舌尖前音、舌面音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将维吾尔族异常舌尖前音、舌面音患者46例(4~14岁,平均6.4岁)患者随机分为2组(n=23),对照组采用常规语音治疗方法,实验组在常规语音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咂舌法训练。语音治疗前后均在语音治疗师的带读下,进行语音清晰度和舌尖前音、舌面音清晰度检测,比较2组患儿语音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的清晰度结果。结果:对照组和试验组训练前语音清晰度分别为37.5%和39.8%(P>0.001),语音训练后分别为82.6%和94.2%(P=0.000),舌尖前音和舌面音清晰度治疗前分别为14.9%和11.8%(P>0.001),语音训练后分别为85.2%和95.3%(P=0.000),治疗后2组患者的语音清晰度及舌尖前音和舌面音清晰度均明显提高(P=0.000),且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0)。结论:在语音治疗中加入咂舌法,可以提高维吾尔族患者语音特别是舌尖前音的舌面音的清晰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咂舌法 维吾尔族 舌尖前音(BAV) 舌面音(APS) 语音治疗
下载PDF
印尼留学生普通话舌尖前/后辅音发音偏误实验 被引量:3
3
作者 王功平 《华文教学与研究》 CSSCI 2011年第2期46-55,86,共11页
通过语音实验、语音听辨和统计分析得出:1)印尼留学生发普通话6个舌尖前/后辅音时,出现的偏误主要有"母语误代"、"目的语相互混淆"、"母语-目的语杂糅"3大类型;2)发音部位的偏误率显著大于发音方法的偏误... 通过语音实验、语音听辨和统计分析得出:1)印尼留学生发普通话6个舌尖前/后辅音时,出现的偏误主要有"母语误代"、"目的语相互混淆"、"母语-目的语杂糅"3大类型;2)发音部位的偏误率显著大于发音方法的偏误率,其中,发音部位偏误以偏成母语发音部位(舌叶)为主,发音方法偏误以目的语送气-不送气相互混淆为主;3)元音对舌尖前/后辅音的发音部位偏误有显著性影响。在此基础上,文章还分析了偏误产生的深层机制,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尼留学生 舌尖前/后辅音 发音 偏误
下载PDF
游戏法在腭裂术后低龄儿童异常舌尖前音、舌面音治疗中的应用
4
作者 张青 李军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44-648,共5页
目的:初步探讨感官探索性游戏疗法在腭裂术后低龄儿童异常舌尖前音、舌面音治疗中的效果。方法:纳入34例腭裂术后,舌尖前音、舌面音异常,部分伴有发音时面部扭曲的儿童,根据年龄分为低龄组(3.5~4岁)和适龄组(4.1~6岁),运用游戏法控制发... 目的:初步探讨感官探索性游戏疗法在腭裂术后低龄儿童异常舌尖前音、舌面音治疗中的效果。方法:纳入34例腭裂术后,舌尖前音、舌面音异常,部分伴有发音时面部扭曲的儿童,根据年龄分为低龄组(3.5~4岁)和适龄组(4.1~6岁),运用游戏法控制发音时气流及舌位,对舌尖前音和舌面音进行训练,每周1次。对两组患儿语音治疗次数、效果进行对比。结果:经过6~15次治疗,低龄组和适龄组治疗次数分别为12.0±2.4和10.6±2.7(P>0.05)。全部患儿发音清晰度均明显改善,两组患儿舌尖前音、舌面音清晰度分别由18.4%、24.6%提高到98.2%、97.6%(治疗前后比较,P<0.05;组间比较,P>0.05)。结论:合适的游戏治疗方法可以锻炼腭咽闭合功能,控制鼻漏气,缩短音位诱导时间,有效提高腭裂术后低龄组儿童语音的清晰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戏法 腭裂术后 低龄儿童 舌尖前音 舌面音
下载PDF
舌上音“娘”母独立时间的考察报告
5
作者 任福禄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1年第4期154-159,共6页
通过对初唐至中唐时期几种有代表性的语音资料的系统考察 ,认为舌上音“娘”母从舌头音“泥”母分化而独立的时间当在公元 6 4 1年 。
关键词 舌上音 唐代 汉语 语音 音韵学 舌头音 "娘" "泥"
下载PDF
论易安词中的叠字(句、韵)艺术 被引量:2
6
作者 黄理红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7期54-55,共2页
叠韵始于《诗经》盛于六朝,唐平仄行而双叠始废。后宋文乐合一,双叠始复盛行。其于字拗体之变化,既协且叠,用之有当,复沓回环,馀意深厚。易安尤善用之。
关键词 双声 叠韵 叠字 叠句 齿音 舌音 仄韵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