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dvancements in hemostatic strategies for managing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A comprehensive review
1
作者 Ah Young Lee Joo Young Cho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24年第15期2087-2090,共4页
Upper gastrointestinal(GI)hemorrhage presents a substantial clinical challenge.Initial management typically involves resuscitation and endoscopy within 24 h,although the benefit of very early endoscopy(<12 h)for hi... Upper gastrointestinal(GI)hemorrhage presents a substantial clinical challenge.Initial management typically involves resuscitation and endoscopy within 24 h,although the benefit of very early endoscopy(<12 h)for high-risk patients is debated.Treatment goals include stopping acute bleeding,preventing rebleeding,and using a multimodal approach encompassing endoscopic,pharmacological,angiographic,and surgical methods.Pharmacological agents such as vasopressin,prostaglandins,and proton pump inhibitors are effective,but the increase in antithrombotic use has increased GI bleeding morbidity.Endoscopic hemostasis,particularly for nonvariceal bleeding,employs techniques such as electrocoagu-lation and heater probes,with concerns over tissue injury from monopolar electrocoagulation.Novel methods such as Hemospray and Endoclot show promise in creating mechanical tamponades but have limitations.Currently,the first-line therapy includes thermal probes and hemoclips,with over-the-scope clips emerging for larger ulcer bleeding.The gold probe,combining bipolar electrocoagulation and injection,offers targeted coagulation but has faced device-related issues.Future advancements involve combining techniques and improving endoscopic imaging,with studies exploring combined approaches showing promise.Ongoing research is crucial for developing standardized and effective hemorrhage management strateg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HEMOSTASIS ENDOSCOPY Probe SPRAY CLIP
下载PDF
Advancements in endoscopic hemostasis for non-variceal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2
作者 Xue Jing Li Brian M Fung 《World Journal of Gastrointestinal Endoscopy》 2024年第7期376-384,共9页
Non-variceal upper gastrointestinal(GI)bleeding is a significant cause of morbidity and mortality.Traditionally,through-the-scope(TTS)clips,thermal therapy,and injection therapies are used to treat GI bleeding.In this... Non-variceal upper gastrointestinal(GI)bleeding is a significant cause of morbidity and mortality.Traditionally,through-the-scope(TTS)clips,thermal therapy,and injection therapies are used to treat GI bleeding.In this review,we provide an overview of novel endoscopic treatments that can be used to achieve hemostasis.Specifically,we discuss the efficacy and applicability of over-thescope clips,hemostatic agents,TTS doppler ultrasound,and endoscopic ultrasound,each of which offer an effective method of reducing rates of GI rebleed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oppler probe Endoscopic ultrasound Endoscopy techniques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Hemospray HEMOSTASIS Hemostatic agents Over-the-scope clips Ovesco
下载PDF
Epinephrine plus argon plasma or heater probe coagulation in ulcer bleeding 被引量:5
3
作者 Ahmet Karaman Mevlut Baskol +6 位作者 Sebnem Gursoy Edip Torun Alper Yurci Banu Demet Ozel Kadri Guven Omer Ozbakir Mehmet Yucesoy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36期4109-4112,共4页
AIM:To compare the effectiveness of argon plasma coagulation (APC) and heater probe coagulation (HPC) in non-variceal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METHODS:Eighty-five (18 female,67 male) patients admitted for acute... AIM:To compare the effectiveness of argon plasma coagulation (APC) and heater probe coagulation (HPC) in non-variceal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METHODS:Eighty-five (18 female,67 male) patients admitted for acute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due to gastric or duodenal ulcer were included in the study.Upper endoscopy was performed and HPC or APC were chosen randomly to stop the bleeding.Initial hemostasis and rebleeding rates were primary and secondary end-points of the study.RESULTS:Initial hemostasis was achieved in 97.7% (42/43) and 81% (36/42) of the APC and HPC groups,respectively (P < 0.05).Rebleeding rates were 2.4% (1/42) and 8.3% (3/36) in the APC and HPC groups,respectively,at 4 wk (P > 0.05).CONCLUSION:APC is an effective hemostatic method in bleeding peptic ulcers.Larger multicenter trials are necessary to confirm these resul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Argon plasma coagulation Heater probe coagulation Duodenal ulcer Gastric ulcer
下载PDF
Endoscopic Hemostasis of Nonvariceal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4
作者 Yoshihiro Inoue Yasuhisa Fujino +5 位作者 Makoto Onodera Satoshi Kikuchi Masayuki Sato Hisaho Sato Masahiro Kojika Shigeatsu Endo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 2014年第19期1147-1154,共8页
We investigated 2668 patients with non-variceal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and 660 patients with low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treated between 1987 and 2011 in our hospital.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was ... We investigated 2668 patients with non-variceal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and 660 patients with low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treated between 1987 and 2011 in our hospital.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was associated with gastric ulcer, duodenal ulcer, Mallory-Weiss syndrome, esophageal disease, and others. Endoscopic hemostasis was performed in approximately 67% of all cases with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and approximately 90% of cases with ulcer. The hemostasis success rate was over 90% for ulcer bleeding, and was also generally high for other diseases. The total number of patients with low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was lower, with it being approximately 20% of those with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Endoscopic hemostasis was performed in approximately 30% of the patients with low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The hemostasis success rate was generally high, but treatment switch to surgery or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IVR) was observed in some cases with colorectal diverticular bleed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ENDOSCOPIC HEMOSTASIS HEATER Probe COAGULATION
下载PDF
抗菌光动力疗法辅助龈下刮治治疗慢性牙周炎临床效果观察
5
作者 王新林 唐文珺 +3 位作者 姜亦洋 石燕 晏子琪 王冬青 《口腔疾病防治》 2024年第6期451-456,共6页
目的探讨抗菌光动力疗法(antibacterial photodynamic therapy,aPDT)辅助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scaling and root planing,SRP)治疗慢性牙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已通过单位伦理委员会审查通过,并获得患者知情同意。研究采用随机、对... 目的探讨抗菌光动力疗法(antibacterial photodynamic therapy,aPDT)辅助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scaling and root planing,SRP)治疗慢性牙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已通过单位伦理委员会审查通过,并获得患者知情同意。研究采用随机、对照分口设计,符合纳入标准的16例慢性牙周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侧与对照侧。对照侧接受常规SRP,试验侧SRP基础上联合aPDT治疗(SRP+aPDT)。记录治疗前(基线)、治疗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时牙周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菌斑指数(plaque index,PLI)、出血指数(bleed⁃ing index,BI)和探诊出血(bleeding on probing,BOP)阳性位点占比(BOP%)。结果13例患者完成了全部随访。对照侧356颗受试牙,2136个位点;试验侧360颗受试牙,2160个位点。治疗前,两侧基线水平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治疗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时,试验侧和对照侧的牙周临床指标PD、PLI、BI、BOP%相较于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在各时间点,与常规SRP相比,SRP+aPDT联合治疗侧PD、PLI和BI均有改善。SRP+aPDT联合治疗侧在治疗后3个月时BOP%和PLI的改善明显优于常规SRP侧(P<0.05)。结论aPDT辅助治疗慢性牙周炎可以在早期更好地改善牙龈出血,控制牙周炎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牙周炎 抗菌光动力疗法 牙周基础治疗 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 探诊深度 菌斑指数 出血指数 探诊出血
下载PDF
乳磨牙牙髓切断术后预成冠修复的疗效评价
6
作者 邓舒曼 牛姗姗 +3 位作者 高奇 张莉 陈志晓 刘梦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52-659,共8页
目的 探讨金属预成冠(PMC)与全瓷预成冠(ZC)在儿童乳磨牙龋损中的修复疗效以及对牙周健康的影响,分析其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 本研究采用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21年10月—2021年12月于深圳市儿童医院口腔科就诊的3~8岁患儿,下颌第一乳磨... 目的 探讨金属预成冠(PMC)与全瓷预成冠(ZC)在儿童乳磨牙龋损中的修复疗效以及对牙周健康的影响,分析其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 本研究采用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21年10月—2021年12月于深圳市儿童医院口腔科就诊的3~8岁患儿,下颌第一乳磨牙因龋损行牙髓切断术后进行PMC、ZC修复,共192例,包括PMC组96例(96颗龋齿),ZC组96例(96颗龋齿),分别于治疗后3个月、1年和2年进行临床检查,观察PMC组和ZC组的临床修复效果以及牙周状况,记录修复体是否完整、牙龈指数(GI)、探诊出血指数(BI)、菌斑指数(PLI)和世界牙科联盟(FDI)修复体各项性能评价指标。结果 PMC组与ZC组在修复后3个月、1年、2年的牙周健康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修复3个月、1年、2年后,PMC组GI、BI、PLI高于Z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FDI修复体各项性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患儿在2组修复后,GI、BI、PL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患儿在PMC修复后的FDI修复体各项性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ZC修复后的FDI修复体各项性能评分中,女童评分高于男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PMC组年龄与GI、BI、PLI、FDI修复体各项性能评分均呈负相关,存在显著相关性(P<0.01),ZC组年龄与GI、BI、PLI、FDI修复体各项性能评分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PMC与ZC可为乳磨牙龋损患儿提供较理想的修复手段。两种预成冠修复后的牙周健康状况趋于稳定,乳牙ZC组牙周健康状况优于PMC。患儿的年龄越大,PMC组牙周状况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预成冠 全瓷预成冠 牙龈指数 探诊出血指数 菌斑指数
下载PDF
牙周基础治疗联合牙周维护在慢性牙周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7
作者 邱丽慧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10期143-145,共3页
目的:分析牙周基础治疗联合牙周维护在慢性牙周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3年9月北京市海淀区西三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200例慢性牙周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实... 目的:分析牙周基础治疗联合牙周维护在慢性牙周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3年9月北京市海淀区西三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200例慢性牙周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实施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牙周维护。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干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干预后,两组牙龈出血指数、菌斑指数、牙周袋深度、牙周附着丧失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左右侧咬合力平衡度、咀嚼效率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4)。结论:牙周维护联合基础疗法在慢性牙周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较好,能够改善患者牙周状况、咬合功能,减少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牙周炎 牙周维护 出血指数 菌斑指数 牙周探诊深度 附着丧失
下载PDF
局部带蒂黏膜附着龈重建术与游离龈移植术在口腔种植修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8
作者 栗姗姗 董利 栗俊亭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21期134-137,共4页
目的:比较局部带蒂黏膜附着龈重建术与游离龈移植术在口腔种植修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10月于该院行口腔种植修复的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牙龈移植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均行口... 目的:比较局部带蒂黏膜附着龈重建术与游离龈移植术在口腔种植修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10月于该院行口腔种植修复的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牙龈移植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均行口腔种植修复治疗,对照组采用游离龈移植术进行牙龈移植,观察组采用局部带蒂黏膜附着龈重建术进行牙龈移植。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后1、6个月龈沟出血指数、菌斑指数和探诊深度水平,治疗前后附着龈宽度,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观察组龈沟出血指数、菌斑指数和探诊深度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两组龈沟出血指数、菌斑指数和探诊深度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1年,两组附着龈宽度均大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年,两组附着龈宽度均小于治疗后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明显并发症。结论:局部带蒂黏膜附着龈重建术应用于口腔种植修复患者可短期内改善龈沟出血指数、菌斑指数和探诊深度水平,增大附着龈宽度,效果优于游离龈移植术治疗,但临床疗效与游离龈移植术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带蒂黏膜附着龈重建术 游离龈移植术 口腔种植修复 附着龈宽度 龈沟出血指数 菌斑指数 探诊深度
下载PDF
互联网O2O随访模式在口腔牙周科的应用 被引量:4
9
作者 毛秋婷 郭三兰 +2 位作者 朱光勋 胡靖宇 魏婷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03-106,共4页
目的探讨互联网O2O随访模式在口腔牙周科的应用效果。方法便利抽取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在口腔科门诊采用线下就诊的牙周炎患者200例为对照组,在门诊完成牙周治疗后1年内返院复查4次;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就诊的200例患者为干预组,在对... 目的探讨互联网O2O随访模式在口腔牙周科的应用效果。方法便利抽取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在口腔科门诊采用线下就诊的牙周炎患者200例为对照组,在门诊完成牙周治疗后1年内返院复查4次;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就诊的200例患者为干预组,在对照组治疗和随访基础上采用互联网线上联合线下随访模式。结果干预组不同随访时间的探诊出血百分率和菌斑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随访结束口腔保健自我效能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干预组患者对该模式的满意度为(2.74±0.47)分。结论互联网O2O随访模式能有效控制牙周炎患者菌斑水平,改善探诊出血,提高口腔保健效能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治疗 口腔门诊 随访 互联网 O2O模式 探诊出血 菌斑指数 自我效能 口腔护理
下载PDF
后牙邻面壁提升术对牙周探诊出血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荆瑶 吴菲 +6 位作者 肖墨 乔峰 苑媛 郭宏磊 裴海燕 苗晖 吴丽更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68-173,共6页
目的:应用不同龈壁处理方式及成形系统对龈下深龋行邻面边缘提升术,观察充填后对牙周探诊出血的影响,为龈下深龋充填提供参考。方法:将36例龈下深龋病例分别采用排龈术、电刀切龈术、翻瓣术,将龈下缺损提升至龈上,完成复合树脂直接充填... 目的:应用不同龈壁处理方式及成形系统对龈下深龋行邻面边缘提升术,观察充填后对牙周探诊出血的影响,为龈下深龋充填提供参考。方法:将36例龈下深龋病例分别采用排龈术、电刀切龈术、翻瓣术,将龈下缺损提升至龈上,完成复合树脂直接充填。术后3个月复查牙周探诊出血(bleeding on probing,BOP)。通过单因素分析及最优标度初步判断性别、年龄、牙齿类型、成形片种类、牙髓活力、处理方式对BOP的影响,建立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影响BOP的因素。结果:成形片种类影响BOP(P=0.009),个性化修剪的Ivory型成形片比分段式成形片的探诊出血率高。年龄、性别、牙齿类型、牙髓活力及处理方式对BOP均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成形片种类影响BOP,排龈术、电刀切龈术、翻瓣术3种龈壁暴露技术未对BOP造成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面边缘提升术 深龋 探诊出血 牙周健康
下载PDF
无托槽隐形矫治治疗牙周炎伴错畸形的效果
11
作者 林泉宏 方月 《中外医学研究》 2023年第10期15-18,共4页
目的:探讨无托槽隐形矫治治疗牙周炎伴错畸形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厦门弘爱医院收治的105例牙周炎伴错畸形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试验组(n=53)和对照组(n=52)。对照组给予直丝弓矫治器治疗,试验组... 目的:探讨无托槽隐形矫治治疗牙周炎伴错畸形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厦门弘爱医院收治的105例牙周炎伴错畸形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试验组(n=53)和对照组(n=52)。对照组给予直丝弓矫治器治疗,试验组给予无托槽隐形矫治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牙龈出血指数、牙周袋探诊深度、牙周炎症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牙龈出血指数、牙周袋探诊深度均较治疗前升高,但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牙周炎症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5(IL-5)、白细胞介素-8(IL-8)及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但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咀嚼、语言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发音功能、舒适度及整齐美观感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固位能力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牙周炎伴错畸形治疗期间采取无托槽隐形矫治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出血指数,牙周袋探诊深度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托槽隐形矫治 牙周炎 错畸形 牙龈出血指数 牙周袋探诊深度
下载PDF
正畸治疗前患者牙周状况的评估及正畸时机选择 被引量:29
12
作者 徐屹 杨靖梅 +1 位作者 孟姝 赵蕾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55-359,共5页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美学的要求越来越高。正畸治疗作为口腔美学治疗的一种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正畸治疗主要通过对牙齿施加正畸力,引导牙周组织改建,从而改变牙齿在牙槽骨内的位置。正畸治疗可以改善由于牙列拥挤、牙齿异常...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美学的要求越来越高。正畸治疗作为口腔美学治疗的一种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正畸治疗主要通过对牙齿施加正畸力,引导牙周组织改建,从而改变牙齿在牙槽骨内的位置。正畸治疗可以改善由于牙列拥挤、牙齿异常排列等导致的咬合关系不良,从而达到牙周组织的长期稳定。我国牙周病患者数量庞大,有正畸需求的牙周病患者也在逐年增多。正畸治疗需要关注牙周健康,而牙周治疗与正畸治疗的关系也密不可分。本文对正畸治疗前牙周状况的评估标准、牙周病患者正畸治疗的时机选择以及治疗后牙周状况的维护进行叙述,从而帮助医生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以期获得平衡、稳定以及美观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治疗 牙周组织 菌斑控制 探诊出血 附着龈 牙周支持治疗
下载PDF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慢性牙周炎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32
13
作者 杜玲 郝春光 高玉琴 《护士进修杂志》 2017年第17期1609-1611,共3页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干预对慢性牙周炎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6-12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牙周科就诊的慢性牙周炎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牙周基础治疗;观察组根据患者的具体...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干预对慢性牙周炎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6-12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牙周科就诊的慢性牙周炎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牙周基础治疗;观察组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给予个性化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门诊患者满意度;评估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牙周基础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附着丧失(Atttachment loss,AL)、全口出血百分比(FNBS)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PD、AL、FNBS的减少量显著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临床常规护理相比,实施临床个性化护理干预有利于慢性牙周炎患者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性化护理 慢性牙周炎 探诊深度 附着丧失 全口出血百分比
下载PDF
3D打印数字化外科导板在上前牙种植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被引量:18
14
作者 张宾 李军 +3 位作者 张俊花 孙丽华 刘玉三 崔彩云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2期3521-3526,共6页
背景:上前牙美学区常规种植难以获得理想三维位置,对种植精度要求较高。目的:评价3D打印数字化导板在上前牙种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86例需行牙种植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43例(52枚种植体)采用常规种植方法,试验组43例(52枚种植体)在3... 背景:上前牙美学区常规种植难以获得理想三维位置,对种植精度要求较高。目的:评价3D打印数字化导板在上前牙种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86例需行牙种植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43例(52枚种植体)采用常规种植方法,试验组43例(52枚种植体)在3D打印数字化导板下种植。种植体植入后测量三维位置精度,修复后6个月时检查改良菌斑指数、龈沟出血指数、探诊深度,以及记录患者对种植义齿的主观满意度。结果与结论:①试验组种植后顶端垂直向、水平向误差,根端垂直向、水平向误差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②试验组的改良菌斑指数、龈沟出血指数、探诊深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③试验组的患者满意度达到98%(42/43),高于对照组86%(37/43);④结果表明,3D打印数字化导板用于口腔种植义齿中,可以提高种植后的三维位置精度,改善术后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外科导板 牙种植 精度分析 探针深度 改良菌斑指数 改良出血指数
下载PDF
牙龈探诊出血与探诊压力相关性的评价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庆 李耀华 +1 位作者 陈敏莲 李扬斌 《口腔医学》 CAS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23-25,共3页
目的:评价牙龈探诊出血(BOP)与探诊压力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自行研制的压力探针对10名牙龈健康的测试对象共280颗牙齿进行探测.结果:随着探诊压力的增大,BOP%均值有明显增高趋势,BOP%与探诊压力之间呈高度正... 目的:评价牙龈探诊出血(BOP)与探诊压力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自行研制的压力探针对10名牙龈健康的测试对象共280颗牙齿进行探测.结果:随着探诊压力的增大,BOP%均值有明显增高趋势,BOP%与探诊压力之间呈高度正相关.结论:临床上探诊压力最好控制在0.2N,探诊压力过大会使BOP假阳性数增多.同时表明该压力探针为临床研究提供了一种简便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探诊出血 探诊压力 牙龈出血
下载PDF
胃镜热极止血的动物实验和临床应用 被引量:7
16
作者 储榆德 吴树瑚 宋诚荣 《中国临床医学》 1999年第3期243-244,共2页
目的:观察评价经内镜热极治疗胃出血的可能性、疗效和操作方法。方法:对狗胃实验性出血灶和胃出血患者采用热极热凝治疗,并观察其效果。结果:拘胃所有实验性出血灶经热极止血全部成功;在临床应用中,内镜下热极止血的成功率为95.5... 目的:观察评价经内镜热极治疗胃出血的可能性、疗效和操作方法。方法:对狗胃实验性出血灶和胃出血患者采用热极热凝治疗,并观察其效果。结果:拘胃所有实验性出血灶经热极止血全部成功;在临床应用中,内镜下热极止血的成功率为95.5%(64/67),且均未出现明显并发症。结论:内镜下热极治疗胃出血是一种有效而又简便、安全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出血 热极 止血 内窥镜 动物实验
下载PDF
血清雌激素对绝经后妇女牙周状况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杨泓 陈娜 李行懿 《中国医刊》 CAS 2011年第5期40-42,共3页
目的观察血清雌激素水平对患有牙周病的绝经后妇女的牙槽骨密度、牙周附着丧失量以及探诊出血情况的影响。方法挑选30例绝经7年内患有牙周病的女性,并按其初始血清雌激素水平分为两组,一组为E_2(>40 pg/ml)充足组,16,例;另一组为E_2(... 目的观察血清雌激素水平对患有牙周病的绝经后妇女的牙槽骨密度、牙周附着丧失量以及探诊出血情况的影响。方法挑选30例绝经7年内患有牙周病的女性,并按其初始血清雌激素水平分为两组,一组为E_2(>40 pg/ml)充足组,16,例;另一组为E_2(<30 pg/ml)缺乏组,14例。基线时,测定所有患者的附着水平,探诊出血情况以及计算机辅助骨密度影像分析值(CADIA),并于1年后再次测定上述指标,观察指标变化。结果两组患者1年后和基线时比较,雌激素充足组,CADIA平均增加0.32±0.06,缺乏组平均减少0.40±0.07(P<0.001);附着丧失增加2mm以上的发生率,充足组为11%,缺乏组为39%(P<0.04);1年后探诊出血率充足组为20%,缺乏组为40%(P<0.1)。结论患牙周病的绝经后妇女,雌激素充足者,有较少的牙槽骨骨量吸收、附着丧失以及较低的探诊出血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激素 计算机辅助骨密度影像分析值 牙周附着 探诊出血
下载PDF
口腔种植体周围炎与炎症细胞因子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9
18
作者 赵国强 林海升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2期106-109,共4页
目的探讨口腔种植体周围炎与周围龈沟液中炎症因子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6年4月在该院口腔科行种植体修复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种植体数目128颗,根据种植体周围是否有炎症分为健康种植体组(81颗)和炎症种植体组(47颗)... 目的探讨口腔种植体周围炎与周围龈沟液中炎症因子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6年4月在该院口腔科行种植体修复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种植体数目128颗,根据种植体周围是否有炎症分为健康种植体组(81颗)和炎症种植体组(47颗),把对侧同名天然健康牙作为对照组(62颗)。收集并称量龈沟液重量,进行牙周学检测,包括菌斑指数(PLI)、出血指数(SBI)和探诊深度(PD);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龈沟液中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基质金属蛋白酶-8(MMP-8)的浓度,分析PLI、SBI、PD值与龈沟液中IL-6、IL-1β、TNF-α、MMP-8水平的相关性。结果炎症种植体组PLI、SBI、PD及龈沟液中炎症因子水平高于健康种植体组和对照组(P<0.05);健康种植体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SBI、PLI、PD与炎症因子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种植体周围炎与周围龈沟液中炎症因子密切相关,炎症因子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种植体周围组织的健康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体周围炎 菌斑指数 牙龈出血指数 探诊深度 炎症因子
下载PDF
对长期未复诊的固定正畸患者进行线上牙周健康指导的有效性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任燕 李燕 +4 位作者 范晓川 黄睿 王熙 王焱炜 黄晓峰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69-473,共5页
目的探讨线上健康指导对使用固定矫治器但长期未复诊的口腔正畸患者牙周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以2020年1月至2020年5月疫情期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口腔科使用固定矫治器正畸治疗的13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99例为长期未复诊... 目的探讨线上健康指导对使用固定矫治器但长期未复诊的口腔正畸患者牙周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以2020年1月至2020年5月疫情期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口腔科使用固定矫治器正畸治疗的13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99例为长期未复诊患者,34例为定期复诊患者,均选取6颗Ramfjord指数牙,通过检测菌斑指数(plaque index,PLI)、牙周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和龈沟出血指数(sulcus bleeding index,SBI)来评估牙周健康状况。对长期未复诊患者利用微信平台进行线上健康教育及督导。结果复诊组31牙位的PLI小于未复诊组(1.41±0.70 vs 1.79±0.90,P=0.029),44牙位的近中PD大于未复诊组[(2.51±0.67)mm vs(2.25±0.48)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两组患者其余各牙位的长期SBI、PLI、近中PD、远中PD及平均P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未复诊组和定期复诊组患者各牙位近中、远中及平均PD均<3 mm,提示正确的线上健康指导能够避免增加未复诊患者罹患牙周病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齿矫正 菌斑指数 牙周探诊深度 龈沟出血指数
下载PDF
口腔健康教育对社区特定人群口腔卫生状况改善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10
20
作者 金迎春 张丽 曹正国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90-792,共3页
目的:评价口腔健康教育对社区特定人群口腔卫生状况改善的效果评价。方法:选取湖北省武汉市某小区的老年人、妊娠期妇女、学龄前儿童、中小学生共501人,随机分为口腔健康教育组和对照组。对教育组人群通过椅旁方式进行口腔健康知识宣传... 目的:评价口腔健康教育对社区特定人群口腔卫生状况改善的效果评价。方法:选取湖北省武汉市某小区的老年人、妊娠期妇女、学龄前儿童、中小学生共501人,随机分为口腔健康教育组和对照组。对教育组人群通过椅旁方式进行口腔健康知识宣传教育或发放口腔卫生宣教的小册子自学;对照组暂不做任何干预措施。结果:3个月后,与对照组相比,教育组人群的简化口腔卫生指数有明显改善(P<0.05),同时菌斑控制百分率和探诊出血百分率都显著的降低(P<0.01)。结论:口腔健康教育对于社区特定人群口腔卫生状况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健康教育 简化口腔卫生指数 菌斑控制百分率 探诊出血百分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