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论中国古典园林中的“风”文化 被引量:7
1
作者 李金宇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01-104,共4页
风在中国古典园林里与建筑、山水、花木等构成了丰富的景观层次,听松、听竹等表现出中国文人深刻的审美感悟。同时,风又具有强烈的人文象征意味,是儒道释思想在园林中的曲折表达。
关键词 园林 听风 儒道释
下载PDF
魏晋南北朝时期儒佛的孝道之争 被引量:3
2
作者 陈一风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03年第2期23-27,共5页
孝道问题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儒佛碰撞交流的起因和重要内容。儒家最初只是对佛教剃度、弃家、不婚娶的一套教规提出伦理上的质疑。东晋以下,佛教的发展壮大日益影响到世俗权力阶层的现实利益,儒佛对立也趋于尖锐。儒家在孝道问题上逐渐联... 孝道问题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儒佛碰撞交流的起因和重要内容。儒家最初只是对佛教剃度、弃家、不婚娶的一套教规提出伦理上的质疑。东晋以下,佛教的发展壮大日益影响到世俗权力阶层的现实利益,儒佛对立也趋于尖锐。儒家在孝道问题上逐渐联系政治、经济、社会现实问题来批判佛教,直到对其全面否定。在这整个过程中,佛教不与儒家作对抗,努力调合儒佛观念,其最初基本上采用“贵道忘迹”的方式来回应儒家的指责。到东晋慧远则已能通过专心论证佛儒相合来为佛教教规不违孝道提供内在的根据,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儒佛孝道观念的交融。此期儒佛孝道之争对中国传统孝道思想和孝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佛教 孝道伦理 论争 融合
下载PDF
佛道戒律及其伦理意义 被引量:2
3
作者 徐嘉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1期20-24,共5页
本文通过对佛教戒律和道教戒律的形成与发展的历史回顾 ,概括了佛、道戒律的主要内容 ,揭示了这些戒律的伦理意蕴及其价值。并在此基础上 ,分析了佛、道戒律与儒家礼教之间的关系。认为在中国封建社会中 ,这三者相辅相成 ,共同起着道德... 本文通过对佛教戒律和道教戒律的形成与发展的历史回顾 ,概括了佛、道戒律的主要内容 ,揭示了这些戒律的伦理意蕴及其价值。并在此基础上 ,分析了佛、道戒律与儒家礼教之间的关系。认为在中国封建社会中 ,这三者相辅相成 ,共同起着道德教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戒律 道教戒律 儒家礼教 社会伦理
下载PDF
严儒释之辨,破图貌之误——论戴震的佛学观 被引量:1
4
作者 陶武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52-158,311,共7页
戴震是清代卓然的考据学大师和独具个性的儒者。拙文在简要回顾清朝前期佛教现状基础上,就戴震对于佛学的基本观点进行探讨。戴震既主张"老释同质论",又反对儒释调和论,表现出与众不同的佛学观;戴震不加区别地将老释并作批判... 戴震是清代卓然的考据学大师和独具个性的儒者。拙文在简要回顾清朝前期佛教现状基础上,就戴震对于佛学的基本观点进行探讨。戴震既主张"老释同质论",又反对儒释调和论,表现出与众不同的佛学观;戴震不加区别地将老释并作批判鹄的,且严厉指责儒释融合,既有缺乏严谨之处,又有不够宽容之嫌。尽管如此,戴震为了"求观圣人之道"而不惧权威、大胆质疑的儒者情怀和批判精神值得后人学习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戴震 士林佛教 儒释融合 正人心
下载PDF
诗情澎湃的人生——论八指头陀的禅诗 被引量:1
5
作者 哈斯朝鲁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50-56,共7页
八指头陀在中国近代佛教界身居领袖地位,是个富有传奇人生的奇僧、深受各界敬重的高僧,"诗名赢得满江湖"的诗僧。他踏入人生旅途,就遭受种种磨难,后来因缘成熟,披剃为僧。佛寺使他找到了安身的地方,更可贵的是使他找到了人生... 八指头陀在中国近代佛教界身居领袖地位,是个富有传奇人生的奇僧、深受各界敬重的高僧,"诗名赢得满江湖"的诗僧。他踏入人生旅途,就遭受种种磨难,后来因缘成熟,披剃为僧。佛寺使他找到了安身的地方,更可贵的是使他找到了人生的信仰,同时使他踏上了诗歌创作的征途。他一生写了近两千首诗,出版了好几部诗集。他的诗歌以其独特的成就和深远的影响,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他与诗有缘,巧遇良师;以诗会友,诗名于世;善写梅花,诗表身世;学佛咏诗,通诗于禅;以诗言志,爱国护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指头陀 敬安禅师 白梅和尚 爱国诗僧:禅诗 通诗于禅 诗情 人生
下载PDF
长安文化和中国古代佛经翻译 被引量:1
6
作者 张金陵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119-124,共6页
古代中国长安文化铺就了佛教在中国发展的深厚的社会基础。因佛教之教义较符合长安文化的一些哲学思想,所以容易为中国人所接受,统治者利用佛教巩固自己的统治也促进了佛教的发展。阐述了我国古代佛经翻译的发展历程,并概述了一些翻译... 古代中国长安文化铺就了佛教在中国发展的深厚的社会基础。因佛教之教义较符合长安文化的一些哲学思想,所以容易为中国人所接受,统治者利用佛教巩固自己的统治也促进了佛教的发展。阐述了我国古代佛经翻译的发展历程,并概述了一些翻译大师如安世高、道安、鸠摩罗什、玄奘等取得的非凡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安文化 佛经翻译 民族交融 和谐
下载PDF
从憨山和王阳明的《大学》解看晚明儒佛交融的内在深度
7
作者 夏清瑕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10-14,共5页
王阳明借用佛教心性理论阐释《大学》,憨山也从佛教角度分疏《大学》,两人解读《大学》的思维理路大致相同 :畅明本体的内在精神超越。王阳明是儒家向禅的靠近 ,虽充满禅意却不失儒家情怀。憨山是佛家向儒家的靠近 ,虽隐含救世情怀但终... 王阳明借用佛教心性理论阐释《大学》,憨山也从佛教角度分疏《大学》,两人解读《大学》的思维理路大致相同 :畅明本体的内在精神超越。王阳明是儒家向禅的靠近 ,虽充满禅意却不失儒家情怀。憨山是佛家向儒家的靠近 ,虽隐含救世情怀但终归于佛家。儒佛两家相互交融却不失各自的主体性 ,这成为晚明儒佛合流的重要特征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解 王阳明 憨山 明朝晚期 儒家 佛家
下载PDF
《松陵集》的思想底蕴:儒、释、道并存与疏离
8
作者 孙桂平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1期93-99,共7页
在《松陵集》中 ,皮陆对儒、释、道三家没有什么偏激的态度 ,既不勉力持守 ,也不故意拒斥 ,是非常不经意的包容。皮陆未能浑融地化用儒、释、道思想 ,使诗作缺失深厚的思想文化内涵和广阔的人文情怀。《松陵集》中诗人主体意识淡薄 ,未... 在《松陵集》中 ,皮陆对儒、释、道三家没有什么偏激的态度 ,既不勉力持守 ,也不故意拒斥 ,是非常不经意的包容。皮陆未能浑融地化用儒、释、道思想 ,使诗作缺失深厚的思想文化内涵和广阔的人文情怀。《松陵集》中诗人主体意识淡薄 ,未能铸就完整的诗歌意象 ,与《皮子文薮》及《笠泽丛书》大相径庭。《松陵集》述及生活趣味、友朋交情 ,多有温婉动人处 ,在唐诗中自具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陵集》 皮陆
下载PDF
论儒家德性伦理对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启示 被引量:7
9
作者 郑佳琳 张艳清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20年第3期372-376,共5页
儒家德性伦理思想由来已久,它根植于中国传统的政治经济生活中,强调个体的道德行为以其内在的德性品质为基础,是源于个体自身道德意识的内在呼唤。基于此,儒家德性伦理建构了以“仁爱”为核心精神,以天理良心为价值尺度,以主体“幸福”... 儒家德性伦理思想由来已久,它根植于中国传统的政治经济生活中,强调个体的道德行为以其内在的德性品质为基础,是源于个体自身道德意识的内在呼唤。基于此,儒家德性伦理建构了以“仁爱”为核心精神,以天理良心为价值尺度,以主体“幸福”“修齐治平”为目标要求,以情理交融、“存养扩充”为方法机制的道德教育思想,从而开创了道德教育思想的新理路。与规范伦理学单纯考察人的外在行为是否合乎规范相比,德性伦理学更加强调通过内在的情感规约来引导人们践行道德行为规范,显示出情感与理性的统一,对人们形成稳定的价值体系支撑及其道德实践信念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深入挖掘其中的道德资源,发挥其中蕴含的教化功能,对加强医学生医德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德性伦理 情理交融 医学生职业道德 医德
下载PDF
走向圆融:“以禅喻诗”的演进历程 被引量:1
10
作者 田琼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100-103,共4页
作为古代重要诗学范畴之一的"以禅喻诗",它所走的是一条批评家的诗禅体验交融之路,历经了佛自佛,诗自诗,诗禅之间终有一层隔阂的初涉期;"尚在形似意想间,犹未显然分明"、"仅见其形质"的交融期及游刃有余... 作为古代重要诗学范畴之一的"以禅喻诗",它所走的是一条批评家的诗禅体验交融之路,历经了佛自佛,诗自诗,诗禅之间终有一层隔阂的初涉期;"尚在形似意想间,犹未显然分明"、"仅见其形质"的交融期及游刃有余地出入禅学和诗学维度的圆融期三个阶段,最终发展成为宋代的一种重要的批评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禅喻诗” 诗禅交涉 诗禅交融 诗禅圆融
下载PDF
茶人风范:杭嘉和与传统文化
11
作者 刘媛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5期96-99,共4页
杭嘉和是《茶人三部曲》中的灵魂人物,他继承了传统茶人的文化人格,将融儒、释、道家文化于一体的茶文化精神展现至极致,表现出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儒家文化方面,嘉和以仁义为本,形成隐忍、克制、凝重的性格,以注重实际、务实的人生态度... 杭嘉和是《茶人三部曲》中的灵魂人物,他继承了传统茶人的文化人格,将融儒、释、道家文化于一体的茶文化精神展现至极致,表现出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儒家文化方面,嘉和以仁义为本,形成隐忍、克制、凝重的性格,以注重实际、务实的人生态度,自强不息、坚强不屈的精神来面对生活,有着积极进取的入世精神和森严的等级观念,表现出浓厚的和谐观;在佛家文化方面,嘉和并不信佛,但受茶文化的影响,表现出人生即苦的思想与平和冲淡、朴素无华的精神;在道家文化方面,重人贵生的理念和无为不争的思想影响着嘉和。嘉和体现出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展现了一个纯粹茶人的风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杭嘉和 儒家文化 佛家文化 道家文化
下载PDF
《红楼梦》中的释道思想及其实质 被引量:1
12
作者 金玉田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5期46-53,共8页
在《红楼梦》中,释家的“色空”观念、道家的“淡漠”意识,都有明显的表现。对此,当前学术界已不再掩饰和回避,这是“红学”的深入与解放。本文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对小说上述思想的具体诠释与剖析,说明其基本精神完全在于借释、道... 在《红楼梦》中,释家的“色空”观念、道家的“淡漠”意识,都有明显的表现。对此,当前学术界已不再掩饰和回避,这是“红学”的深入与解放。本文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对小说上述思想的具体诠释与剖析,说明其基本精神完全在于借释、道之说以宣扬儒家的社会主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儒家思想 释家思想 道家思想
下载PDF
从认知视角看佛经《宝积经》中的比喻 被引量:12
13
作者 蓝纯 《中国外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5-33,共9页
本文从佛教经典《宝积经》着手,运用概念隐喻及概念合成理论分析其中的比喻用法,主要讨论赞菩萨功德和结劝中的大精进学和法船喻共计39喻,希望能从中(1)发现《宝积经》中所使用的比喻的特点,(2)分析这些比喻表达背后可能存在的概念隐喻... 本文从佛教经典《宝积经》着手,运用概念隐喻及概念合成理论分析其中的比喻用法,主要讨论赞菩萨功德和结劝中的大精进学和法船喻共计39喻,希望能从中(1)发现《宝积经》中所使用的比喻的特点,(2)分析这些比喻表达背后可能存在的概念隐喻系统,(3)讨论比喻的使用对佛教教义的阐释和弘扬佛法所起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念隐喻 概念合成 比喻 佛经 《宝积经》
原文传递
中国传统道德评价的多元格局和当代价值
14
作者 向玉乔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2-41,共10页
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评价体系,既应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动实践和现实需要,也应从中国社会的演进历史和中华文化的深厚传统中汲取思想资源和哲学智慧。传统社会的中华民族坚持多元主义道德文化理念,建构了由儒家、道家... 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评价体系,既应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动实践和现实需要,也应从中国社会的演进历史和中华文化的深厚传统中汲取思想资源和哲学智慧。传统社会的中华民族坚持多元主义道德文化理念,建构了由儒家、道家、佛家等要素复合而成的多元性道德评价体系。这是一个具有中国特征、中国特色、中国特质的道德评价体系,它将儒家、道家、佛家等的道德价值观都视为合理的道德价值标准,将它们应用于不同语境,对人们对待工作、业绩等方面的道德态度进行评价,从而形成了中国传统道德评价的多元格局。多元性道德评价体系在中国传统社会是中华民族道德生活的价值航标,在当今中国社会仍然能够对中华民族的道德生活发挥不容忽视的价值指引作用。中国传统道德评价体系依然是当代中华民族塑造道德人格的强大力量和弘扬道德正能量的重要手段,并且能够为当代中华民族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评价体系提供一定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道德价值观 道家道德价值观 佛家道德价值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评价体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