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6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mparative Toxicity of Nanomaterials to Air-blood Barrier Permeability Using an In Vitro Model
1
作者 ZHAO Kang Feng SONG Yu Qing +6 位作者 ZHANG Rui Hua YANG Xiao Yan SUN Bo HOU Zhi Quan PU Xiao Ping DAI Hong Xing BAI Xue Tao 《Biomed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8期602-613,共12页
Objective To comparatively study the toxicity of four metal-containing nanoparticles(MNPs) and their chemical counterparts to the air-blood barrier(ABB) permeability using an in vitro model.Methods ABB model, which wa... Objective To comparatively study the toxicity of four metal-containing nanoparticles(MNPs) and their chemical counterparts to the air-blood barrier(ABB) permeability using an in vitro model.Methods ABB model, which was developed via the co-culturing of A549 and pulmonary capillary endothelium, was exposed to spherical CuO-NPs(divided into CuO-40, CuO-80, and CuO-100 based on particle size), nano-Al2O3(sheet and short-rod-shaped), nano-ZnO, nano-Pb S, CuSO4, Al2(SO4)3, Zn(CH3COO)2, and Pb(NO3)2 for 60 min.Every 10 min following exposure, the cumulative cleared volume(ΔTCL) of Lucifer yellow by the model was calculated.A clearance curve was established using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of ΔTCL versus time.Permeability coefficient(P) was calculated based on the slope of the curve to represent the degree of change in the ABB permeability.Results The results found the increased P values of CuO-40, CuO-80, sheet, and short-rod-shaped nano-Al2O3, Al2(SO4)3, and Pb(NO3)2.Among them, small CuO-40 and CuO-80 were stronger than CuO-100 and CuSO4;no difference was observed between Al2(SO4)3 and sheet and short-rod-shaped nano-Al2O3;and nano-Pb S was slightly weaker than Pb(NO3)2.So clearly the MNPs possess diverse toxicity.Conclusion ABB permeability abnormality means pulmonary toxicity potential.More studies are warranted to understand MNPs toxicity and ultimately control the health hazar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r-blood BARRIER In vitro model PERMEABILITY Metal-containing nanoparticles (MNPs) TOXICITY screening
下载PDF
Background Soil Mercury: An Unrecognized Source of Blood Mercury in Infants?
2
作者 Pamela F. Heckel Tim C. Keener Grace K. LeMasters 《Open Journal of Soil Science》 2013年第1期23-29,共7页
Introduction: During the past four decades, mercury (Hg) research focused on fish consumption has explained less than 22% of Hg in human blood. One overlooked exposure pathway for infants and young children is the con... Introduction: During the past four decades, mercury (Hg) research focused on fish consumption has explained less than 22% of Hg in human blood. One overlooked exposure pathway for infants and young children is the concentration of Hg in soils. Although 75% of the U.S. population lives in urban areas near industrial facilities, minimal data exist regarding the concentration and speciation of Hg in residential soils. Chronic exposure through ingestion of low concentrations of Hg in soils may explain a portion of the blood Hg levels noted in infants. Methods: Three relatively unexposed residential sites in a suburban community were selected. The primary route of contamination was atmospheric deposition. Soils were digested in a nitric acid-hydrofluoric acid solution and analyzed by cold vapor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photometry. Measured concentrations of total Hg in local suburban soil samples were compared to levels measured in a national study of 27 remote and rural sites. The Al-Shahristani pharmacokinetic model, developed after the 1971 Iraqi Methyl Hg poisoning incident, was used to calculate the blood Hg concentration in a hypothetical year-old infant. Results: Soil samples contained Hg concentrations ranging from 0.01 to 0.24 ppmw. The distribution of Hg in the soil samples was non-linear and non-normal. The mean soil Hg concentrations at the three locations were 0.08, 0.05 and 0.08 ppm. Calculated blood Hg concentrations for a 10 kg, year-old infant due to ingestion of soil (200 mg/day) containing 0.2, 0.4 and 0.8 ppm Hg were 0.08, 0.17 and 0.26 μg/L, respectively. Conclusions: The pilot study data appear to support the hypothesis that chronic, low-level soil ingestion may be a significant source of Hg for infants. Further study is warran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RCURY blood MERCURY PHARMACOKINETICS air Toxics
下载PDF
巨噬细胞在PM_(2.5)暴露肺泡气血屏障损伤过程中的作用研究
3
作者 姚梦菲 王国镇 +7 位作者 侯潇楠 唐铎 刘紫佳 盛超 郑雨晨 宗琪 李文可 周志祥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49-858,共10页
目的探究巨噬细胞在细颗粒物(fine particulate matter,PM_(2.5))暴露肺泡气血屏障损伤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将18只10周龄、体质量24~27 g的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n=6):对照组(气管滴注生理盐水)、PM_(2.5)低剂量组与PM_(2.5)高剂量组(... 目的探究巨噬细胞在细颗粒物(fine particulate matter,PM_(2.5))暴露肺泡气血屏障损伤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将18只10周龄、体质量24~27 g的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n=6):对照组(气管滴注生理盐水)、PM_(2.5)低剂量组与PM_(2.5)高剂量组(在实验第1、4、7天气管滴注PM_(2.5)样品悬液,染毒浓度分别为1.8和16.2 mg/kg体质量),末次染毒24 h后检测PM_(2.5)暴露后小鼠肺组织病理改变、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中总蛋白(total protein,TP)、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和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KP)释放水平以及肺组织中F4/80蛋白表达水平,观察小鼠肺泡气血屏障的损伤效应及肺组织中巨噬细胞的浸润情况。以肺泡上皮细胞A549和血管内皮细胞EA.hy926构建体外肺泡气血屏障模型,结合THP-1巨噬细胞模型,将PM_(2.5)上清、巨噬细胞培养上清和PM_(2.5)-巨噬细胞培养上清分别与屏障模型孵育24 h,通过检测屏障模型跨膜电阻值(transepithelial electrical resistance,TEER)、荧光素钠透过率和屏障细胞LDH释放情况,确认PM_(2.5)暴露诱导屏障受损过程中巨噬细胞的促进作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RT-qPCR)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PM_(2.5)暴露后巨噬细胞炎性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IL-6和IL-8的表达情况,探究巨噬细胞在PM_(2.5)暴露中炎性应激效应。结果PM_(2.5)暴露可引起小鼠肺组织损伤,且随染毒剂量增加,BALF中TP、LDH、AKP含量及肺组织中巨噬细胞数量随之增加,PM_(2.5)高剂量组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1)。体外肺泡气血屏障模型暴露结果显示:与150、300μg/mL PM_(2.5)上清或巨噬细胞培养上清单独作用于屏障模型相比,将150、300μg/mL PM_(2.5)-巨噬细胞培养上清暴露于屏障后,屏障TEER显著降低(P<0.01),透过率显著增加(P<0.01),且300μg/mL PM_(2.5)-巨噬细胞上清处理的组别可以明显提高上皮和内皮屏障细胞LDH的释放(P<0.01)。150、300μg/mL PM_(2.5)刺激后巨噬细胞中TNF-α、IL-1β、IL-6、IL-8表达显著增加(P<0.01)。结论巨噬细胞促进PM_(2.5)引起的肺泡气血屏障功能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 PM_(2.5) 气血屏障 肺泡
下载PDF
基于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的海水淹溺肺损伤大鼠肺通透性的实时活体评价
4
作者 任佳博 李春笋 +4 位作者 刘金霞 魏元辉 王梓瑞 杨震 陈良安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681-688,共8页
背景急性肺损伤是临床常见急危重症,其核心病理特征是气血屏障的破坏,目前对肺损伤中气血屏障结构及功能改变进行活体评估的研究甚少。目的使用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实现大鼠肺的在体可视化成像和海水淹溺肺损伤大鼠肺通透性的实时动态活... 背景急性肺损伤是临床常见急危重症,其核心病理特征是气血屏障的破坏,目前对肺损伤中气血屏障结构及功能改变进行活体评估的研究甚少。目的使用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实现大鼠肺的在体可视化成像和海水淹溺肺损伤大鼠肺通透性的实时动态活体评估。方法1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海水淹溺(seawater drowning,SW)组,每组5只;SW组通过气管滴注人工海水建立海水淹溺肺损伤模型,造模后3 h进行肺活体观察窗开窗手术,4 h时经股静脉推注0.2 mL异硫氰酸荧光素-葡聚糖(10 mg/mL);对照组不进行海水滴注,其余操作同SW组。使用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对右肺下叶进行30 min活体观察,对成像0 min、10 min、20 min、30 min时的共聚焦图像进行染料渗漏指数及荧光分布均匀程度的分析;成像结束后处死大鼠,取肺组织、外周血及肺泡灌洗液,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FITC-Dextran渗漏量检测、肺泡灌洗液蛋白含量检测及肺组织湿/干比测定。结果经静脉给予FITC-Dextran后,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下可观察到肺微循环和肺泡结构的实时图像;对照组血管及肺泡结构较清晰,未出现血管外空间荧光强度的明显增加,而SW组血管结构随时间推移逐渐模糊,各时间点SW组的渗漏指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10 min、20 min、30 min时荧光分布的变异系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SW组的染料渗漏量、肺泡灌洗液蛋白含量及肺组织湿/干比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海水淹溺造成大鼠肺组织结构破坏,肺通透性增加;利用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可实现大鼠肺组织结构的在体可视化成像,通过对共聚焦图像的定量分析,还可实现大鼠气血屏障通透性的实时活体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肺损伤 活体成像 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 气血屏障 肺通透性
下载PDF
肺气血屏障损伤与呼吸系统疾病中医药治疗进展
5
作者 徐可心 刘杨 田燕歌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09-213,I0008,共6页
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逐年增加,严重危害公众健康。肺气血屏障主要由肺泡上皮和毛细血管内皮组成,是肺内气体交换的重要场所,对于保持肺稳态具有重要作用。肺气血屏障的功能与肺“主气,司呼吸”的生理机能高度相通,参与调节肺的气血津液,... 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逐年增加,严重危害公众健康。肺气血屏障主要由肺泡上皮和毛细血管内皮组成,是肺内气体交换的重要场所,对于保持肺稳态具有重要作用。肺气血屏障的功能与肺“主气,司呼吸”的生理机能高度相通,参与调节肺的气血津液,其损伤与多种呼吸系统疾病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该文基于中西医对气血屏障及呼吸系统疾病的认识,对肺气血屏障与呼吸系统疾病(包括急性肺损伤、特发性肺纤维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的关系及中医药治疗进展做一概述,为气血屏障参与呼吸系统疾病机制及中医药治疗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气血屏障 呼吸系统疾病 治疗进展
下载PDF
心腔内声学造影技术在单纯经胸超声心动图引导下经皮行心房水平缺损封堵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及临床价值
6
作者 唐仕海 刘浪 +3 位作者 赵飞 郑波 何佳林 邵剑鹏 《四川医学》 CAS 2024年第5期517-522,共6页
目的探讨心腔内声学造影(ICCE)在单纯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引导下行心房水平缺损介入封堵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21年4月至2022年7月单纯TTE引导下经皮行心房水平缺损介入封堵术且术中予以含血激活生理盐水行I... 目的探讨心腔内声学造影(ICCE)在单纯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引导下行心房水平缺损介入封堵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21年4月至2022年7月单纯TTE引导下经皮行心房水平缺损介入封堵术且术中予以含血激活生理盐水行ICCE的病例资料,共148例,诊断房间隔缺损9例,诊断卵圆孔未闭139例,平均年龄(47.53±14.52)岁。统计患者术前基线资料,比较ICCE前后基础生命体征变化等。统计经ICCE校正后单纯TTE判断端孔导管通过卵圆孔进入左心系统正确率。结果直接予以含血激活生理盐水行ICCE前后基础生命体征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TTE判断端孔导管通过卵圆孔未闭的正确率,经ICCE校正为73.77%,单纯TTE判断与ICCE辅助下判断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CE以含血激活生理盐水作为造影剂是安全、可行的,辅助判断端孔导管的位置,可以极大降低单纯TTE引导下心脏介入封堵手术的难度,尤其是卵圆孔未闭封堵,并促进此术式的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血激活生理盐水 心腔内声学造影 经胸超声心动图 卵圆孔未闭 房间隔缺损
下载PDF
合肥市空气污染短期暴露与高血压患者血糖变化关联分析
7
作者 胡九英 吴娟 丁心然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341-350,共10页
目的探究空气污染暴露与高血压患者血糖水平的关系。方法从2021年1月—2021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体检数据记录中识别出8913例曾被诊断为高血压的患者,进一步使用广义加性模型(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s,GAM)和分布滞后非... 目的探究空气污染暴露与高血压患者血糖水平的关系。方法从2021年1月—2021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体检数据记录中识别出8913例曾被诊断为高血压的患者,进一步使用广义加性模型(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s,GAM)和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distributed lag non-linear model,DLNM)评估空气污染对高血压患者血糖水平的不利影响。结果短期暴露于O_(3)与高血压患者血糖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在Lag6 d~Lag15 d和(Lag0~8)d~(Lag0~15)d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O_(3)在Lag0~15 d时对高血压患者血糖的影响达到最大值,O_(3)浓度每增加10μg/m^(3),血糖异常风险增加16.8%(95%CI:1.056~1.291)。此外,对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分层分析显示,O_(3)对女性、年龄≥60岁、体质量正常者血糖影响更显著。结论合肥市O_(3)浓度升高会导致高血压人群血糖水平异常风险增加。在高血压患者中,女性、老年人和体质量正常者对O_(3)暴露更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污染 臭氧 高血压 血糖
下载PDF
空氧混合仪面罩吸氧对改善新生儿窒息患儿血气指标的效果观察
8
作者 李曼 王玲 +3 位作者 毛玉萍 毛丽娟 范蓉 李玲玲 《现代仪器与医疗》 CAS 2024年第5期77-81,共5页
目的探讨空氧混合仪面罩吸氧对改善新生儿窒息患儿血气指标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3年8月湖北省麻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新生儿窒息患儿80例,根据不同干预方式分为试验组和参照组。参照组采用鼻导管吸氧干预,试验组给予空氧混合仪... 目的探讨空氧混合仪面罩吸氧对改善新生儿窒息患儿血气指标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3年8月湖北省麻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新生儿窒息患儿80例,根据不同干预方式分为试验组和参照组。参照组采用鼻导管吸氧干预,试验组给予空氧混合仪面罩吸氧干预。比较两组患儿干预前后心率、呼吸频率、血气指标、心理运动发育指数(Psychomotor Developmental Index,PDI)和智力发育指数(Mental Developmental Index,MDI)水平,观察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试验组患儿心率和呼吸频率均高于参照组(P<0.05)。干预后,试验组动脉血氧分压(Arterial 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PaO_(2))和血氧饱和度(Oxygen Saturation of Blood,SaO_(2))水平均高于参照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PaCO_(2))水平低于参照组(P<0.05)。干预后,试验组PDI评分和MDI评分均高于参照组(P<0.05)。试验组患儿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参照组(χ^(2)=5.838,P=0.016)。结论空氧混合仪面罩吸氧可改善新生儿窒息患儿的血气指标、心率和呼吸频率,促进患儿发育,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氧混合仪 面罩吸氧 新生儿窒息 动脉血氧分压(PaO_(2)) 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血氧饱和度
下载PDF
胎儿肺泡上皮和气血屏障的电镜观察 被引量:6
9
作者 薄爱华 夏苓 +6 位作者 李海峰 安玉兰 张竟时 何丁 戴洁 祁晓莉 刘洪莲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102-105,共4页
为阐明不同胎龄肺泡表面上皮和气血屏障的发育状况,对24例受精龄为14~40周的人胎肺脏,进行透射电镜观察。胎龄19周时,即可辨认肺泡Ⅰ型上皮细胞和气血屏障。图像分析表明,气血屏障的厚度,随胎龄的增长而变薄。Ⅱ型肺泡上皮细胞,在胎龄2... 为阐明不同胎龄肺泡表面上皮和气血屏障的发育状况,对24例受精龄为14~40周的人胎肺脏,进行透射电镜观察。胎龄19周时,即可辨认肺泡Ⅰ型上皮细胞和气血屏障。图像分析表明,气血屏障的厚度,随胎龄的增长而变薄。Ⅱ型肺泡上皮细胞,在胎龄20周后逐渐分化,22周时胞质内出现板层小体,小体的截面积随胎龄而增大。本文着重对气血屏障及Ⅱ型上皮细胞的形态变化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泡 肺泡上皮 气血屏障 胎儿
下载PDF
全氟异丁烯单次暴露诱发小鼠急性肺损伤的长期效应(英文) 被引量:4
10
作者 孟革 王和枚 +3 位作者 赵建 丁日高 张宪成 黄春倩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25-531,共7页
目的探讨全氟异丁烯(PFIB)单次暴露诱发急性肺损伤的长期效应。方法 70只雄性小鼠暴露于全氟异丁烯130 mg.m-3 5 min。10只小鼠于暴露后24 h评价肺水肿程度。其余小鼠分别在PFIB暴露后2,4,6,8,12和16周,应用HE染色和天狼星红染色分别观... 目的探讨全氟异丁烯(PFIB)单次暴露诱发急性肺损伤的长期效应。方法 70只雄性小鼠暴露于全氟异丁烯130 mg.m-3 5 min。10只小鼠于暴露后24 h评价肺水肿程度。其余小鼠分别在PFIB暴露后2,4,6,8,12和16周,应用HE染色和天狼星红染色分别观察肺组织的病理变化和胶原沉积,测定肺及血浆中羟脯氨酸含量。结果 PFIB暴露后24 h诱发了严重肺水肿。染毒后2周肺组织仍然观察到肺泡腔内炎性细胞浸润、蛋白质渗出、肺泡隔增厚、肺间质和肺泡水肿。血管壁和支气管壁Ⅰ和Ⅲ型胶原损伤严重,但肺泡壁Ⅲ型胶原大量沉积。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肺组织羟脯氨酸含量明显下降(P<0.01),但血浆中羟脯氨酸含量比明显上升(P<0.01),这种变化趋势一直持续到第6周,从第8周逐渐恢复正常,到第16周染毒组与正常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从第4周开始,肺组织损伤和血管壁和支气管壁胶原损伤逐渐恢复,肺泡壁Ⅲ型胶原逐渐吸收。16周后,肺组织病理损伤及胶原变化几乎恢复正常。结论 PFIB单次暴露后,早期血管壁和支气管壁胶原严重破坏,但后期无肺纤维化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异丁烯 呼吸窘迫综合征 成人 胶原 血气屏障
下载PDF
振动对管道气栓的体外模拟实验 被引量:9
11
作者 任力锋 谢嘉平 +1 位作者 黄穗红 刘喜玲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1994年第1期3-8,共6页
为了从研究振动对生物体内物质的耗散作用出发,我们用振动进行了一系列体外模拟实验。实验证明,在一定范围内机械振动能起解除管道气栓的作用。在内径为1mm的塑料管道中,无论是充满水或是血液,如果被气体完全阻塞,只要加大管道... 为了从研究振动对生物体内物质的耗散作用出发,我们用振动进行了一系列体外模拟实验。实验证明,在一定范围内机械振动能起解除管道气栓的作用。在内径为1mm的塑料管道中,无论是充满水或是血液,如果被气体完全阻塞,只要加大管道两端的压差到适当程度就可能推动液体运行。但如果加上振动的作用,则推动液体运行所需要的压差可以降低5/6左右。当管道因气泡阻力而处于缓流状态时,振动起助流作用,而且有特定的频响曲线。实验结果说明,振动对表面张力和血液的屈服应力所造成的阻力,均有明显的衰减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 血液 气体栓塞 屈服应力
下载PDF
生地注射液对肺间质纤维化患者运动耐量影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闫国良 毕小利 史苗颜 《中国中医急症》 2010年第3期374-375,493,共3页
目的观察和评价生地注射液治疗肺间质纤维化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肺间质纤维化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加用生地注射液,对照组加用生脉注射液。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情况、血气分析、6min步行试验。结... 目的观察和评价生地注射液治疗肺间质纤维化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肺间质纤维化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加用生地注射液,对照组加用生脉注射液。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情况、血气分析、6min步行试验。结果治疗组咯痰、气短症状及症状总积分及PaO2、SaO2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治疗组6min步行距离大于对照组。结论生地注射液能改善肺间质纤维化患者的主要症状,提高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和6min步行距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地注射液 肺间质纤维化 血气分析 6min步行试验
下载PDF
大强度运动前后血PH值、血气指标、Hb、电解质变化特点及其相互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何伟 梁民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84-88,共5页
检测 14名体育系男生 2 0 0W踏车疲劳性运动前、运动后即刻、 5min、 10min、 2 0min时 ,动脉化耳血的PH值、tCO2 、PCO2 、BE、SB、AB、PO2 、O2 ct、Hb以及K+ 、Na+ 、Ca2 + 浓度。结果 :血PH值、PO2 、tCO2 、BE、AB和SB在运动后 2 0... 检测 14名体育系男生 2 0 0W踏车疲劳性运动前、运动后即刻、 5min、 10min、 2 0min时 ,动脉化耳血的PH值、tCO2 、PCO2 、BE、SB、AB、PO2 、O2 ct、Hb以及K+ 、Na+ 、Ca2 + 浓度。结果 :血PH值、PO2 、tCO2 、BE、AB和SB在运动后 2 0min钟内均明显低于运动前 (P <0 0 0 1) ,并且 ,PH值与这些血气指标均存在高度正相关。Hb、PO2 、O2 ct、K+ 、Na+ 在运动后即刻均明显增加 (P <0 0 0 1) ,但经 2 0min钟休息后都基本恢复。血K+ 分别与PO2 、O2 ct高度正相关。Hb分别与PH值、BE、AB高度负相关。Ca2 + 无明显变化。结果表明 :大强度运动至疲劳时 ,机体以代谢性酸中毒表现为主 ,并合并呼吸性碱中毒。tCO2 、碱储和Hb对酸碱平衡均有调节作用。血液中CO2 过低对碱储生成不利。Hb有补偿碱储减少的作用。血气指标的变化与血K+ 和H+ 浓度增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值 血气指标 大强度运动 电解质变化
下载PDF
一日龄高原牦牛肺泡组织结构特征 被引量:7
14
作者 魏青 俞红贤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21-825,共5页
目的探讨1日(d)龄高原牦牛肺泡组织结构特点及其与高原低氧适应性的关系。方法1d龄高原牦牛和1d龄平原黄牛各5头,HE染色、光镜、透射电镜观察和形态测量学分析。结果1d龄高原牦牛肺泡较同日龄平原黄牛扩张充分,肺组织中有大量类似肺泡... 目的探讨1日(d)龄高原牦牛肺泡组织结构特点及其与高原低氧适应性的关系。方法1d龄高原牦牛和1d龄平原黄牛各5头,HE染色、光镜、透射电镜观察和形态测量学分析。结果1d龄高原牦牛肺泡较同日龄平原黄牛扩张充分,肺组织中有大量类似肺泡囊的囊状结构,囊内可见大量"芽"状结构,同日龄平原黄牛肺组织中少见此种结构;高原牦牛肺泡中Ⅱ型肺泡细胞数量较多,肺泡腔内可见大量排出的板层小体。高原牦牛单位面积内的肺泡数(MAN)较1d龄平原黄牛少(P<0.05),但单个肺泡的面积(MSAA)、肺泡隔厚度(MAST)和单位面积内的肺泡面积(SA)均大于平原黄牛的相应值(P<0.05);高原牦牛气-血屏障的算术平均厚度较平原黄牛大(P<0.05),但气-血屏障调和平均厚度两者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1d龄高原牦牛的肺泡发育较平原黄牛完善。高原牦牛肺泡数将以"芽生"的形式快速增加。高原牦牛出生时肺泡相对完善的发育和肺泡数的快速增加以及肺泡隔相对较厚且厚薄不均等组织学特点是高原牦牛能很好适应高原低氧环境的组织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日龄 肺泡 气-血屏障 高原低氧适应性 透射电镜 形态测量 高原牦牛 平原黄牛
下载PDF
正常人的肺泡毛细血管膜弥散能力和肺毛细血管床容量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又宁 茌璐琪 +2 位作者 朴哲龙 郝峰英 张青勉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CAS 1998年第2期132-134,共3页
目的:测定正常成人的肺弥散能力(DL)、肺泡毛细血管膜弥散能力(Dm)及肺毛细血管床容量(Vc),计算与年龄、身高、体重相关的回归方程;研究年龄对于DL特别是对Dm、Vc的影响以及后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单次呼吸法测... 目的:测定正常成人的肺弥散能力(DL)、肺泡毛细血管膜弥散能力(Dm)及肺毛细血管床容量(Vc),计算与年龄、身高、体重相关的回归方程;研究年龄对于DL特别是对Dm、Vc的影响以及后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单次呼吸法测定DLCO,测定不同吸入气氧分压下的DLCO,采用Roughton和Foster方法计算Dm和Vc。结果:年龄与DL、Dm、Vc呈中度或高度负相关,DL与Dm和Vc、VA与DL、Dm和Vc中度或高度正相关;DL、Dm在40岁以后开始降低,Vc在50岁以后开始降低;在各年龄组DL、Dm和Vc的回归方程中,身高和/或年龄为进入公式的主要变量。结论:(1)年龄与Dm、Vc呈线性负相关;(2)Dm在40岁以后开始降低,Vc减少发生在50岁以后;(3)DL在40岁以后随年龄增加而减少主要是由于Dm、Vc的降低所引起;(4)Dm、Vc的减少与VA随年龄变化有关;(5)身高和/或年龄是D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气屏障 肺毛细血管床 容量 肺泡 DM VC
下载PDF
自拟凉血润燥汤治疗血热风燥型寻常性银屑病95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玉林 刘春 张娟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853-854,共2页
目的探讨自拟凉血润燥汤治疗血热风燥型寻常性银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采用自拟方凉血润燥汤治疗,每日1剂,水煎,分2次口服。对照组采用消银颗粒口服,每次3.5g,3次/d。两组均联合外用氟芬那酸丁酯软膏。4周为1个疗程,连续观察2个疗... 目的探讨自拟凉血润燥汤治疗血热风燥型寻常性银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采用自拟方凉血润燥汤治疗,每日1剂,水煎,分2次口服。对照组采用消银颗粒口服,每次3.5g,3次/d。两组均联合外用氟芬那酸丁酯软膏。4周为1个疗程,连续观察2个疗程。结果经治疗2个疗程后,治疗组治愈率为67.37%,对照组为51.0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效率为80.00%,对照组为67.3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比对照组有明显提高。结论应用自拟凉血润燥汤治疗血热风燥型寻常性银屑病是一种方便、安全、疗效确切、患者容易接受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寻常性银屑病 血热风燥型 自拟凉血润燥汤 中医治疗
下载PDF
大气污染对青少年生理机能的影响 被引量:11
17
作者 金永堂 周晓铁 《环境与健康杂志》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08-110,共3页
为了探讨大气污染对青少年血压和肺功能的影响,对某冶炼厂污染区与对照区进行环境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污染区青少年头发及尿液中的铅(Pb)、砷(As)、镉(Cd)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区(P<001),其中铅可能是主要的金... 为了探讨大气污染对青少年血压和肺功能的影响,对某冶炼厂污染区与对照区进行环境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污染区青少年头发及尿液中的铅(Pb)、砷(As)、镉(Cd)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区(P<001),其中铅可能是主要的金属危险因素。同时还显示,大气污染可能是青少年血压及肺功能变化的危险因素。污染区青少年的血压(包括收缩压与舒张压)比对照区高,且差别有显著性。污染区青少年的肺功能受到大气污染不同程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第1秒肺活量(FEV1)的显著降低(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污染 血压 肺功能 人体危害 生理机能
下载PDF
航空飞行中血压的动态变化及因素分析 被引量:8
18
作者 苏楠 苏迅 +5 位作者 王蕾 吕晓娇 石玮 孙荣丽 杨晶 李京京 《空军医学杂志》 2017年第3期172-173,175,共3页
目的测量航空飞行过程中的血压动态变化,并探讨影响血压波动的相关性因素。方法纳入参加联合演练的医疗队员38名,分别采集飞行前基础血压、上升阶段、飞行30、38、45 min等不同阶段的动脉血压,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平均动脉血压变... 目的测量航空飞行过程中的血压动态变化,并探讨影响血压波动的相关性因素。方法纳入参加联合演练的医疗队员38名,分别采集飞行前基础血压、上升阶段、飞行30、38、45 min等不同阶段的动脉血压,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平均动脉血压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受试者在飞行上升阶段血压明显升高,随着飞行高度的增加血压逐渐下降,当飞行45 min时,动脉血压显著低于飞行前基础水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提示血压变化与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及吸烟史无显著相关性,高血压病史是飞行上升阶段血压升高的相关性因素。结论航空飞行中血压的变化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后送伤病员时应加强循环的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压 飞行员 空运后送
下载PDF
汽车尾气对人精子运动能力影响的探讨 被引量:2
19
作者 裴秋玲 逯志兰 +2 位作者 高华男 王树党 李春华 《现代预防医学》 CAS 1995年第2期84-85,共2页
本文分析了交警和男性师生精液的精子运动能力参数和血铅水平。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精子活动能力降低、精子琥珀酸脱氢酶(SDH)活性明显抑制。而且SDH活性与血铅水平呈负相关。交警精子活动能力减弱可能和铅干扰精子线粒体... 本文分析了交警和男性师生精液的精子运动能力参数和血铅水平。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精子活动能力降低、精子琥珀酸脱氢酶(SDH)活性明显抑制。而且SDH活性与血铅水平呈负相关。交警精子活动能力减弱可能和铅干扰精子线粒体能量代谢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尾气 血铅水平 精子 卫生毒理
下载PDF
大通牦牛肺气-血屏障超微结构的发育学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勤文 俞红贤 +4 位作者 李莉 荆海霞 魏青 王志强 张晶晶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30-231,235,297,共4页
为了阐明大通牦牛肺气-血屏障超微结构的发育学特点,研究其是否存在高原低氧环境适应的独特性,试验选取1日龄、30日龄、180日龄及成年大通牦牛作为研究对象,并以平原黄牛作为对照,利用透射电镜方法观察肺气-血屏障的组织学特点,并测量肺... 为了阐明大通牦牛肺气-血屏障超微结构的发育学特点,研究其是否存在高原低氧环境适应的独特性,试验选取1日龄、30日龄、180日龄及成年大通牦牛作为研究对象,并以平原黄牛作为对照,利用透射电镜方法观察肺气-血屏障的组织学特点,并测量肺气-血屏障的算术平均厚度,并进行量分析。结果表明:大通牦牛肺气-血屏障的算术平均厚度在出生时最厚,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变薄,到成年时又略有增厚。而同年龄段大通牦牛和平原黄牛相比,则表现为出生时大通牦牛肺气-血屏障的算术平均厚度大于平原黄牛肺气-血屏障的算术平均厚度,且差异显著(P<0.05);从30日龄到成年,大通牦牛肺气-血屏障的算术平均厚度均比平原黄牛肺气-血屏障的算术平均厚度薄,且差异显著(P<0.05)。说明大通牦牛肺气-血屏障的这种特点是其对高原低氧环境适应的一种组织学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通牦牛 肺气-血屏障 超微结构 低氧适应 发育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