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活性炭氧化改性对血小板和溶血性的影响
1
作者 钟悦 葛晓丽 +3 位作者 周巡 刘雨瑶 王峰 钟永科 《遵义医科大学学报》 2023年第10期950-954,共5页
目的考察活性炭氧化改性对血小板和溶血性的影响。方法通过液相氧化并逐步增加氧化时间的方法以获得表面性质逐步改变的系列活性炭;以新鲜兔血为效果考察对象,比较活性炭氧化前后对兔血血小板和溶血率的影响;使用Boehm滴定、静态氮吸附... 目的考察活性炭氧化改性对血小板和溶血性的影响。方法通过液相氧化并逐步增加氧化时间的方法以获得表面性质逐步改变的系列活性炭;以新鲜兔血为效果考察对象,比较活性炭氧化前后对兔血血小板和溶血率的影响;使用Boehm滴定、静态氮吸附和扫描电镜分别表征活性炭的表面含氧基团、织构和形貌的变化。结果活性炭氧化改性后其表面含氧基团中羧酸和内酯基随改性时间的增加而增加,活性炭比表面、微孔和介孔则先增加再降低;改性后的活性炭对兔血血小板的降低幅度明显减小,且随改性时间的增加呈现明显的减小趋势,溶血率也显著降低。结论活性炭氧化改性降低了对兔血血小板的影响,也降低了对兔血的溶血率,可能为提高活性炭血液相容性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炭 氧化改性 血小板 溶血性 血液相容性
下载PDF
改良法制备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初步应用研究
2
作者 陈婷婷 卓海龙 +2 位作者 刘慧 王道琳 骆群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23年第4期498-502,共5页
目的探究将用于制备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的氯化钠溶液体系替换成枸橼酸钠溶液体系和甘氨酸溶液体系,并对洗涤后的产品进行质量检测及分析评价。方法选择7 d内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10袋,甘油化后至-80℃±5℃制备成冰冻红细胞产品,保... 目的探究将用于制备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的氯化钠溶液体系替换成枸橼酸钠溶液体系和甘氨酸溶液体系,并对洗涤后的产品进行质量检测及分析评价。方法选择7 d内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10袋,甘油化后至-80℃±5℃制备成冰冻红细胞产品,保存6个月。将其等量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10袋。对照组为原有制备方法,实验组解冻第1次洗涤的9%NaCl替换成终浓度为18.75%甘氨酸溶液体系,第2次及后续洗涤液的0.9%NaCl替换终浓度为2.58%的枸橼酸钠体系。记录两组制备时间,比较两组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的质量指标,并进行分析评价。结果技术改良后缩短了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的制备时间。与对照组相比,终产品红细胞回收率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清游离血红蛋白含量、甘油残留量含量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ATP和2,3-DPG含量明显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改良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制备方法,使红细胞产品质量持续稳定,并更优化,能进一步提高临床患者血液输注的安全性、有效性和时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冻红细胞 枸橼酸钠 甘氨酸 溶血率 回收率
下载PDF
原料全血30℃保存24 h后制备的悬浮红细胞和血浆质量变化情况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杨剑豪 周燕 +4 位作者 章舜玮 傅剑敏 邱颖婕 徐蓓 徐忠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19年第2期150-153,共4页
目的将全血分别在冷藏(4±2)℃与室温(30±1)℃条件下保存24 h,比较2种温度条件下由全血分离所得的悬浮红细胞及血浆在保存期内的质量变化。方法本次研究纳入20名健康无偿献血者,每人献400 mL全血,将其分成2份,每份200 mL。对... 目的将全血分别在冷藏(4±2)℃与室温(30±1)℃条件下保存24 h,比较2种温度条件下由全血分离所得的悬浮红细胞及血浆在保存期内的质量变化。方法本次研究纳入20名健康无偿献血者,每人献400 mL全血,将其分成2份,每份200 mL。对照组在冷藏条件下保存;实验组在室温条件下保存,于24 h后将2组全血离心,分离血浆入转移袋,加入50 mL MAP红细胞保存液,制备得到悬浮红细胞。2组悬浮红细胞均放置在冷藏条件下保存,于保存d 1、7、14、21、35分别无菌取样检测Hb、Hct、MCV、溶血率、pH、K^+、葡萄糖、ATP、2,3-DPG、红细胞渗透脆性值等指标;2组血浆分别于全血采集1 h后及全血保存24 h后进行无菌取样,检测Ⅷ因子含量。结果分离所得血浆在全血采集1 h后与保存24 h后Ⅷ因子含量无明显变化。在35 d保存期内,悬浮红细胞的Hb、Hct和MCV值无显著性差异;d 35,研究发现实验组红细胞渗透脆性高于对照组(4.9±0.2 vs 4.7±0.2;P<0.05);2组溶血率、K+值随保存时间延长而增加,分别于d 7、14、21、35;d 1、7、14、21组间有显著性差异(0.29±0.14 vs 0.11±0.09、0.39±0.22 vs 0.18±0.08、0.80±0.22 vs 0.24±0.07、0.93±0.22 vs 0.38±0.11;10.5±1.2 vs 5.4±0.7、21.7±2.0 vs 18.6±2.6、24.8±1.6 vs 22.7±2.7、29.2±2.5 vs 27.1±2.8;P均<0. 05);2组ATP、2,3-DPG、葡萄糖、pH值随保存时间延长而下降,分别于d 14、21、35;d 1、7、14;d 1、7、14、21、35;d 1、7、21组间有显著性差异(4.2±0.2 vs 4.7±0.2、3.6±0.2 vs 4.5±0.2、3.1±0.3 vs 3.9±0.2;1.96±0.44 vs 10.67±0.87、1.33±0.34 vs 3.27±0.88、0.82±0.29 vs 1.49±0.45;23.2±1.1 vs 29.4±1.5、22.0±1.3 vs 27.4±1.1、21.5±0.8 vs 25.1±1.1、18.7±1.5 vs 22.8±1.2、16.1±1.8 vs 19.1±1.7;6.8±0.1 vs 7.0±0.1、6.7±0.1 vs 6.8±0.1、6.4±0.1 vs 6.5±0;P均<0.05)。结论与冷藏(4±2)℃保存条件下相比,全血在室温(30±1)℃保存24 h后进行离心制备,35 d保存期内的溶血率增加,2,3-DPG值下降;而分离所得血浆在全血采集1 h后与保存24 h后Ⅷ因子含量无明显变化。本研究为相关标准或规程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或以此来指导临床用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保存 全血 悬浮红细胞 Ⅷ因子 溶血率 ATP 2 3-DPG
下载PDF
新型MAO钛基生物材料的血液相容性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杨成 孟丽娥 +2 位作者 田元 常婷 周静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06年第3期9-10,13,共3页
目的初步评价新型钛基材料的血液相容性。方法采用新西兰大白兔新鲜全血,抗凝后分别与实验组和阳性对照、阴性对照组接触,用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比色,评价各组的溶血率。实验符合国际化标准组织规定要求。结果新型微弧氧化钛基材料直... 目的初步评价新型钛基材料的血液相容性。方法采用新西兰大白兔新鲜全血,抗凝后分别与实验组和阳性对照、阴性对照组接触,用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比色,评价各组的溶血率。实验符合国际化标准组织规定要求。结果新型微弧氧化钛基材料直接接触溶血率为0.79%,符合医用材料的溶血率不大于5%的要求。结论新型钛基材料具有良好的血液相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弧氧化 血液相容性 溶血率
下载PDF
血管黏合吻合用速溶支架血液相容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郝永玉 梁向党 +4 位作者 孙赓 刘自豪 刘诗滦 宋垚垚 蔡宏飞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12年第4期7-9,共3页
目的:检测一种新型的血管黏合吻合用速溶支架的血液相容性。方法:把该课题组研制的新型血管内速溶支架研磨成粉,作为供试样品。通过血栓形成实验、溶血实验、凝血实验等3个实验,对血管内速溶支架材料进行血液相容性检测。结果:血管内速... 目的:检测一种新型的血管黏合吻合用速溶支架的血液相容性。方法:把该课题组研制的新型血管内速溶支架研磨成粉,作为供试样品。通过血栓形成实验、溶血实验、凝血实验等3个实验,对血管内速溶支架材料进行血液相容性检测。结果:血管内速溶支架材料的溶血率约等于0。血栓形成和凝血实验的检测结果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该课题组黏合吻合血管用血管内速溶支架具有良好的血液相容性,满足ISO 10993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黏合吻合 速溶支架 血液相容性 溶血 凝血 血栓
下载PDF
葛根素注射液致免疫性溶血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许瑞 丁选胜 《安徽医药》 CAS 2010年第6期639-641,共3页
目的研究葛根素注射液溶血发生原因和相关机制。方法家兔耳缘静脉给予葛根素注射液(20mg·kg-1),每天1次,连续给药10天。分别于给药第1、4、8、10天颈总动脉采血,分离红细胞,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溶血发生率;加入小鼠抗兔IgM球蛋白试... 目的研究葛根素注射液溶血发生原因和相关机制。方法家兔耳缘静脉给予葛根素注射液(20mg·kg-1),每天1次,连续给药10天。分别于给药第1、4、8、10天颈总动脉采血,分离红细胞,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溶血发生率;加入小鼠抗兔IgM球蛋白试剂,观察红细胞凝集反应。结果给药第8天,家兔溶血率最高;给药第8、10天,红细胞出现凝集反应。结论葛根素注射液引起的溶血与给药时间有关,其机制可能与免疫性溶血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素注射液 溶血率 红细胞凝集反应 免疫性溶血
下载PDF
羧基离子注入石墨烯的血液相容性研究
7
作者 刘小绮 赵梦鲤 +2 位作者 李德军 曹叶 董磊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5年第1期20-25,共6页
为解决石墨烯不亲水、不亲脂、难于在溶剂中稳定分散的缺陷,运用了离子注入的方法,分别将剂量为1×1017、5×1017和1×1018 ions/cm2的羧基离子(COOH+)注入到石墨烯表面.利用X线光电子能谱(XP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水... 为解决石墨烯不亲水、不亲脂、难于在溶剂中稳定分散的缺陷,运用了离子注入的方法,分别将剂量为1×1017、5×1017和1×1018 ions/cm2的羧基离子(COOH+)注入到石墨烯表面.利用X线光电子能谱(XP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水接触角(CA)分析证明注入可引入含氧官能团,如C—O、O—C=O等;并显著提高了材料的含氧量,从而使石墨烯表现出优异的亲水性,这可能是生物相容性改善的主要原因.血小板黏附实验、溶血实验和与红细胞相互作用实验表明:羧基离子注入后,石墨烯的溶血率降低,注入几乎没有对红细胞产生破坏,且显著抑制了血小板的黏附、聚集和活化.研究结果表明羧基离子的注入可显著提高石墨烯的血液相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离子注入 功能化石墨烯 血液相容性 血小板黏附 溶血率 血红细胞
下载PDF
芪归药对对气虚血瘀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NO和NOS的影响 被引量:17
8
作者 阴永辉 李晓丽 +2 位作者 宋振华 孔畅 王子晨 《山东中医杂志》 2019年第11期1027-1030,共4页
目的:观察早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清一氧化氮(NO)和一氧化氮合酶(NOS)水平,探讨黄芪与当归不同配伍比例治疗早期DN的作用机制,确定最佳量效关系。方法:选取气虚血瘀型DN患者42例,随机分为7组,包括对照组、小剂量芪归5∶1组、大剂量芪... 目的:观察早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清一氧化氮(NO)和一氧化氮合酶(NOS)水平,探讨黄芪与当归不同配伍比例治疗早期DN的作用机制,确定最佳量效关系。方法:选取气虚血瘀型DN患者42例,随机分为7组,包括对照组、小剂量芪归5∶1组、大剂量芪归5∶1组、小剂量芪归3∶1组、大剂量芪归3∶1组、小剂量芪归3∶2组、大剂量芪归3∶2组,每组各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各芪归药对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不同剂量、不同配比的黄芪、当归,各组均治疗90 d。治疗后,比较各组血清NO、NOS水平,肝肾功能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各芪归药对组血清NO、NOS水平均下降,其中以大剂量芪归3∶2组下降最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相同配比情况下,大剂量组的血清NO、NOS水平明显低于小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治疗前后肝肾功能均未见明显异常,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黄芪当归3∶2配比能更好地改善早期DN患者血清NO和NOS水平,该配比具有良好的临床安全性,可用于治疗早期D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当归 配伍比例 糖尿病肾病 一氧化氮 一氧化氮合酶 气虚血瘀 肝肾功能
下载PDF
冠脉支架系统的血液相容性测试
9
作者 许建霞 王涵 +1 位作者 连环 王春仁 《中国药事》 CAS 2020年第8期940-948,共9页
目的:通过对一个冠脉支架系统血液相容性的全面检测,介绍所用的血液相容性测试方法。方法:以上市的金属药物洗脱支架为产品对照进行体外凝血试验、体内比格犬颈静脉短期血栓形成试验,不用产品对照进行冠脉支架原位植入血栓形成试验和直... 目的:通过对一个冠脉支架系统血液相容性的全面检测,介绍所用的血液相容性测试方法。方法:以上市的金属药物洗脱支架为产品对照进行体外凝血试验、体内比格犬颈静脉短期血栓形成试验,不用产品对照进行冠脉支架原位植入血栓形成试验和直接光学法溶血试验,对一个聚乳酸基全降解雷帕霉素洗脱冠脉支架系统的血液相容性进行全面检测。结果:供试输送系统和支架的凝血及输送系统的短期血栓形成与产品对照无明显差异,供试冠脉支架的血栓形成及溶血性能、输送系统的溶血性能均可被接受。结论:供试冠脉支架系统的血液相容性可被接受。目前的冠脉支架系统血液相容性试验方法基本可满足需要,但有待于进一步优化并形成标准化的试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脉支架系统 血液相容性 体外凝血 颈静脉短期血栓形成 支架原位植入 溶血
下载PDF
医用高氮无镍奥氏体不锈钢的制备与生物相容性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王宏刚 葛淑萍 +6 位作者 邹兴政 尹铁英 兰华林 王英 李梦华 罗来龙 王贵学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8期2483-2487,共5页
主要探讨不同含氮量的无镍奥氏体不锈钢材料对血管内皮细胞及血小板粘附的影响。通过溶血率和血小板粘附试验考察不同含氮量的无镍奥氏体不锈钢材料的血液相容性;通过MTT试验和细胞粘附试验考察不同含氮量的无镍奥氏体不锈钢材料的细胞... 主要探讨不同含氮量的无镍奥氏体不锈钢材料对血管内皮细胞及血小板粘附的影响。通过溶血率和血小板粘附试验考察不同含氮量的无镍奥氏体不锈钢材料的血液相容性;通过MTT试验和细胞粘附试验考察不同含氮量的无镍奥氏体不锈钢材料的细胞相容性。结果表明不同含氮量的无镍奥氏体不锈钢材料的溶血率都低于国家标准的5%,对血小板粘附的影响不显著;粘附在高氮无镍奥氏体不锈钢材料表面的血管内皮细胞数量均多于钛合金材料,且细胞生长状态良好;细胞毒性试验表明,不同含氮量的高氮无镍奥氏体不锈钢材料和对照组钛合金材料对血管内皮细胞没有产生明显的毒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氮无镍奥氏体不锈钢 细胞毒性 溶血率 细胞粘附 血小板粘附
下载PDF
储存前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在保存期内质量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陈菊芬 黄文光 +3 位作者 温程荣 沈磁石 叶有玩 黄圆圆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612-615,共4页
目的探讨储存前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在保存期内质量变化的研究。方法选择20名符合《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的献血者所献的400 mL全血,在24 h内将其分成2份200 mL全血,将其中1份制备成红细胞悬液为对照组(n=20);另1份使用白细胞滤器去除白... 目的探讨储存前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在保存期内质量变化的研究。方法选择20名符合《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的献血者所献的400 mL全血,在24 h内将其分成2份200 mL全血,将其中1份制备成红细胞悬液为对照组(n=20);另1份使用白细胞滤器去除白细胞后再制备成去白红细胞悬液为实验组(n=20),2组一起4±2℃保存。取采血后1 d、7 d、14 d、21 d、28 d、35 d对血标本作血常规(RBC、HGB、Hct、MCV)、生化(K+、Na+、Cl-)、血液流变学(全血粘度、全血还原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电泳指数)、红细胞渗透脆性、游离血红蛋白和储存期末溶血率检测。同时分别对2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去白红细胞悬液组和红细胞悬液组的K+、游离血红蛋白和储存期末溶血率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而有所升高,2组数据在相同储存时间差别不显著(P>0.05),均符合悬浮红细胞质量国家标准。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和红细胞电泳指数、全血粘度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而有所升高,在保存14 d后相同时间差别显著(P<0.05),红细胞悬液组高于去白红细胞悬液组。全血还原粘度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而有所升高,在保存28 d后相同时间差别显著(P<0.05),红细胞悬液组高于去白红细胞悬液组。其它指标变化不明显。结论储存前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不仅白细胞滤除,红细胞的血流变学指标比未滤除的红悬液好,所以建议储存前滤白红悬液更能保证血液质量与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保存 血液流变学 白细胞滤除 溶血率
下载PDF
振动影响悬浮红细胞质量模型的建立及血液质量可视监测系统的开发
12
作者 张艳春 周俊 +4 位作者 陈震 晋晶 安垣奇 史荣辉 张秋丽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19年第4期317-320,共4页
目的建立运输振动对悬浮红细胞质量影响的模型及开发血液质量可视监测系统。方法选取采集后储存7 d的悬浮红细胞(2 U/袋) 7袋,使用电磁振动实验系统组合轮式车振动环境,模拟运输过程中产生的振动,振动方向选择垂直方向,累积振动6 h。分... 目的建立运输振动对悬浮红细胞质量影响的模型及开发血液质量可视监测系统。方法选取采集后储存7 d的悬浮红细胞(2 U/袋) 7袋,使用电磁振动实验系统组合轮式车振动环境,模拟运输过程中产生的振动,振动方向选择垂直方向,累积振动6 h。分别在振动前、振动20—360 min共取样13次(180 min及以前每隔20 min取样1次、以后为每隔60 min取样1次),检测血常规、Hb,计算FHb、溶血率,分析比较振动前、振动不同时间各指标的变化。利用振动监测仪监测不同振动时间的振动情况,通过加速度均方根计算振动能量,最终通过不同振动时间的振动能量和FHb浓度,建立振动对悬浮红细胞质量影响的模型曲线。利用传感技术设计血液质量监测系统,包括无线温湿度、加速度传感器,实时采集、分析血液运输过程中的温湿度及振动情况。根据传感器收集的数据,建立血液振动能量关联模型,进一步实时处理并在无线终端上可视化实时显示血液质量。结果悬浮红细胞FHb(g/L)/溶血率(%):模拟运输振动前与振动20、80、240 min时,分别为0.11/0.02 vs 0.35/0.07 vs 1.39/0.28 vs 4.35/0.86(P<0.05)。无线温湿度、加速度传感器可实时采集运输过程中的血液温湿度及振动情况,无线终端可实时显示血液质量。结论建立了能够反映不同振动时间及其对应振动能量和悬浮红细胞质量(FHb)的关系曲线模型,开发出运输过程中血液质量可视监测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质量 运输振动 游离血红蛋白 溶血率 振动模型
下载PDF
医疗器械机械力介导溶血评价方法探析
13
作者 朱建秀 翟志臣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2024年第6期689-693,共5页
机械力介导溶血是医疗器械血液相容性重要评价指标,主要评估医疗器械模拟临床使用条件下的机械性溶血风险。现有溶血检测标准主要用于评估材料介导的溶血风险,而无法对机械性溶血风险进行评估。虽然有机构开展了医疗器械机械力介导溶血... 机械力介导溶血是医疗器械血液相容性重要评价指标,主要评估医疗器械模拟临床使用条件下的机械性溶血风险。现有溶血检测标准主要用于评估材料介导的溶血风险,而无法对机械性溶血风险进行评估。虽然有机构开展了医疗器械机械力介导溶血的相关研究,然而尚未建立起系统的评价标准。该研究主要对医疗器械机械力介导溶血评价流程、评价模型选择及具体评价步骤进行论述,为开展相关评价及标准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器械 机械力介导溶血 血液相容性
下载PDF
血液相容性聚氨酯弹性体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鞠明杰 徐彬彬 徐立功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4344-4349,共6页
聚氨酯材料被广泛用于植入导管及药物载体等生物医用领域,但在一些使用环境中,其血液相容性仍然不能达到要求.以聚四氢呋喃醚二元醇(PTMG)、聚碳酸酯二元醇(PC)为软段,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为硬段,1,4-丁二醇(BDO)、二甲硫基甲苯二... 聚氨酯材料被广泛用于植入导管及药物载体等生物医用领域,但在一些使用环境中,其血液相容性仍然不能达到要求.以聚四氢呋喃醚二元醇(PTMG)、聚碳酸酯二元醇(PC)为软段,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为硬段,1,4-丁二醇(BDO)、二甲硫基甲苯二胺(E300)为扩链剂,设计合成了具有良好血液相容性的聚氨酯弹性体.对合成的聚氨酯弹性体进行红外光谱(FT-IR)、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力学性能和水接触角的测试,并进行了溶血实验和细胞相容性实验.结果表明,所合成的聚氨酯弹性体具有良好的机械力学性能;溶血和细胞相容性实验显示该材料具有优良的血液相容性.特别是选用IPDI和E-300扩链剂作硬段、PC作软段的聚氨酯弹性体的综合性能最佳,在生物医疗等领域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 弹性体 溶血实验 血液相容性
原文传递
红细胞保存液混悬洗涤红细胞的质量观察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川桥 刘米佳 薛炼 《临床血液学杂志(输血与检验)》 CAS 2014年第6期1012-1014,共3页
目的:检测红细胞保存液(MAP)混悬洗涤红细胞在保存有效期内的质量指标。方法:随机将悬浮红细胞分为2组,1组不洗涤(对照组),1组用生理盐水洗涤最后用MAP混悬(实验组),4℃±2℃冰箱保存,分别在保存期7、14、21、28、35d同时取样,按洗... 目的:检测红细胞保存液(MAP)混悬洗涤红细胞在保存有效期内的质量指标。方法:随机将悬浮红细胞分为2组,1组不洗涤(对照组),1组用生理盐水洗涤最后用MAP混悬(实验组),4℃±2℃冰箱保存,分别在保存期7、14、21、28、35d同时取样,按洗涤红细胞质量标准进行检测。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在保存期末(35d)的血红蛋白含量、上清液蛋白含量、溶血率及无菌试验均符合国家标准;但实验组洗涤红细胞在保存21d后溶血率明显升高至保存末期35d,溶血率为(0.110±0.035),与7d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使用MAP混悬洗涤红细胞至保存期末质量符合标准,但溶血率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升高,建议最好在保存期21d内的洗涤红细胞应用临床为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洗涤红细胞 红细胞保存液 保存期 溶血率
原文传递
3种人血清白蛋白降解多肽片段的血液相容性研究
16
作者 袁志翔 沈漪萍 +2 位作者 樊梅 吴小娟 徐超群 《华西药学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1期56-58,共3页
目的研究3种人血清白蛋白降解多肽片段(PF1-123、PF124-298、PF299-585)的血液相容性。方法分别考察3种多肽片段对新鲜人血的溶血率、对血细胞形态的影响、全血凝固时间以及血浆复钙时间,测试其血液相容性。结果 PF1-123、PF124-298和PF... 目的研究3种人血清白蛋白降解多肽片段(PF1-123、PF124-298、PF299-585)的血液相容性。方法分别考察3种多肽片段对新鲜人血的溶血率、对血细胞形态的影响、全血凝固时间以及血浆复钙时间,测试其血液相容性。结果 PF1-123、PF124-298和PF299-585对新鲜人血的溶血率分别为0.52%±0.47%、0.39%±0.33%、0.32%±0.23%,对血细胞形态均无不良影响,说明3种多肽片段均符合医用材料的溶血率要求;3种多肽片段的全血凝固时间曲线以及血浆复钙时间曲线与人血清白蛋白相似,说明其与血液接触后不会激活相关因子而促成凝血。结论 PF1-123、PF124-298和PF299-585具有良好的血液相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血清白蛋白 多肽片段 血液相容性 溶血率 凝血 细胞形态
原文传递
微弧氧化处理钛合金表面涂层溶血实验研究(英文)
17
作者 李德超 张丽娜 +1 位作者 朱杨 李慕勤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2期87-90,共4页
微弧氧化是一种在有色金属表面原位生长陶瓷层的新技术。这种技术可在钛合金表面形成一定厚度的多孔氧化膜。通过溶血实验和细胞相容性实验对其生物相容性进行研究,探讨其表面改性的效果。采集兔的新鲜血液,加入抗凝剂分别和 4 组浸提... 微弧氧化是一种在有色金属表面原位生长陶瓷层的新技术。这种技术可在钛合金表面形成一定厚度的多孔氧化膜。通过溶血实验和细胞相容性实验对其生物相容性进行研究,探讨其表面改性的效果。采集兔的新鲜血液,加入抗凝剂分别和 4 组浸提液混合,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检测溶血率。溶血率分别为 0.50%和 0.30%。结果表明,这种新材料符合医用材料的溶血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弧氧化 生物相容性 溶血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