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6篇文章
< 1 2 4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harmacokinetic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syndrome and recipe:a hypothesis and its verification(Ⅰ) 被引量:16
1
作者 Xi Huang Ping Ren Ai Dong Wen Li Li Wang Li Zhang Feng Gao Laboratory of Clinical Pharmacology of Chinese Medicine,Xijing Hospital,The Fourth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Xi’an 710032,Shaanxi Province,China Department of Pharmacy,Xijing Hospital,The Fourth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Xi’an 710032,Shaanxi Province,China Department of Physiology,The Fourth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Xi’an 710032,Shaanxi Province,China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0年第3期384-391,共8页
AIM To propose a hypothesis defining theabsorption,distribution,metabolism andelimin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recipe(TCR)-component in blood of healthy subjects andpatients,and estimate its correctness.METHODS Th... AIM To propose a hypothesis defining theabsorption,distribution,metabolism andelimin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recipe(TCR)-component in blood of healthy subjects andpatients,and estimate its correctness.METHODS The pharmacokinetics(PK)of samedose of drug was studied in the animal model oftraditional Chinese syndrome(S)and healthyanimals.The classification,terminology,concept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hypothesis wereset forth with evidence provided in the presentstudy.The hypotheses consisted of traditionalChinese syndrome PK(S-PK)and traditionalChinese recipe PK(R-PK).Firstly,the observedtetramethylpyrazine(TMP)PK in healthy,chronically reserpinized rats(rat model ofspleen deficiency syndrome,RMSDS)andRMSDS treated with Sijunzi decoction(SJZD)forconfirmation were used to verify S-PK; secondly,the ferulic acid(FA)PK in healthy andhigh molecular weight dextran(HMWD)-inducedrabbit model with blood stasis syndrome(RDBSS)was also used to verify S-PK;andlastly,TMP PK parameters in serum of healthyrats after orally taken Ligusticum wallichii(LW),LW and Salvia miltiorrhiza(LW&SM)decoctions were compared to verify R-PK.RESULTS The apparent first-order absorption[Ka,(13.61±2.56)h<sup>-1</sup>,area under the blooddrug concentration-time curve[AUC,(24.88±9.76)μg.h<sup>-1</sup>mL<sup>-1</sup>],maximum drug concentration[C<sub>max</sub>,(4.82±1.23)μg·mL<sup>-1</sup>]of serum TMP inRMSDS were increased markedly(P【0.05)compared with those[Ka=(5.41±1.91)h<sup>-1</sup>,AUC=(5.20±2.57)μg·h<sup>-1</sup>·mL<sup>-1</sup>,C<sub>max</sub>=(2.33±1.77)μg·mL<sup>-1</sup>]of healthy rats(HR).Theapparent first-order rate constant for α and βdistribution phase[α=(0.38±0.09)h<sup>-1</sup>,β=(0.06±0.03)h<sup>-1</sup>,the apparent first-orderintercompartmental transfer rate constants[K<sub>10</sub>=(0.24±0.07)h<sup>-1</sup>,K<sub>12</sub>=(0.11±0.02)h<sup>-1</sup>,K<sub>21</sub>=(0.11±0.02)h<sup>-1</sup>]of serum TMP in RMSDS weredecreased significantly(P【0.01)comparedwith those[K<sub>10</sub>=(0.88±0.20)h<sup>-1</sup>,K<sub>12</sub>=(1.45±0.47)h<sup>-1</sup>,K<sub>21</sub>=(0.72±0.22)h<sup>-1</sup>]of HR.However,no apparent differences occurredbetween HR and RMSDS treated with SJZD.Theserum FA concentration and its AUC[(5.6690±2.3541)μg·h<sup>-1</sup>·mL<sup>-1</sup>] in RMBSS were also higherthan those[AUC=(2.7566±0.8232)μg·h<sup>-1</sup>·mL<sup>-1</sup>]of healthy rabbits(P【0.05).The Ka(11.51±2.82)h<sup>-1</sup>,AUC(0.84±0.17)μg·h<sup>-1</sup>·mL<sup>-1</sup>of LW & SM-derived TMP in serum weremuch lower(P【0.05)than those[Ka=(19.58±4.14)h<sup>-1</sup>,AUC=(1.27±0.26)μg·h<sup>-1</sup>·mL<sup>-1</sup>]ofLW-derived TMP in serum after oral decoctions.CONCLUSION The SDS and blood stasissyndrome state could affect significantly thepharmacokinetic parameters of drugs and theabnormal SDS pharmacokinetic parameters couldbe normalized by SJZD.The combination ofChinese medicine in TCR could reciprocallyaffect the pharmacokinetic parameters of othercomponents absorbed into the systemiccirculation.These results support the S-and R-PK hypothe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DITIONAL CHinESE syndrome/recipe CHinESE medicine PHARMACOKinETICS blood stasis spleen deficiency HYPOtheSIS
下载PDF
李延从脾胃论治冠心病的临床经验 被引量:1
2
作者 赵志成 刘桉君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213-218,共6页
冠心病为临床中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可归属中医学的“胸痹”“心痛”等疾病范畴。李延教授认为本病之病性总属本虚标实之证,以脾虚、脾胃健运失常为本,标实在于痰浊、血瘀、气滞、寒凝等有形实邪痹阻心脉。治疗时重视调理脾胃,重用黄芪、... 冠心病为临床中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可归属中医学的“胸痹”“心痛”等疾病范畴。李延教授认为本病之病性总属本虚标实之证,以脾虚、脾胃健运失常为本,标实在于痰浊、血瘀、气滞、寒凝等有形实邪痹阻心脉。治疗时重视调理脾胃,重用黄芪、白术、党参、五味子等健脾养心以治本,结合通阳化浊、活血化瘀、疏肝理气、温阳散寒等治法,标本兼治,通补兼顾,使脾气健旺,心气充沛,瘀去痰消,胸阳得以舒展,则心之血脉恢复畅通,胸痹心痛诸症得到缓解。李延教授从脾胃论治冠心病的经验可为中医临床诊治冠心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胸痹 本虚标实 脾虚 痰浊 血瘀 调理脾胃 健脾养心 李延
下载PDF
“肝脾同调-血水同治”对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PV围手术期的影响
3
作者 陈丽 周莅斌 +1 位作者 冉起 吴成富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5期542-546,共5页
目的探究“肝脾同调-血水同治”对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玻璃体切除术(pars plana vitrectomy,PPV)患者围手术期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3年6月本院收治的63例PDR患者,按照简单随机... 目的探究“肝脾同调-血水同治”对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玻璃体切除术(pars plana vitrectomy,PPV)患者围手术期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3年6月本院收治的63例PDR患者,按照简单随机法分为常规组(n=31)和同调组(n=32),常规组给予常规围术期治疗(术前3~5 d至术后7 d),同调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实施“肝脾同调-血水同治”治法,比较2组临床指标、并发症(高眼压、玻璃体积血、视力下降)、眼压、炎症反应分级(前房闪辉、前房炎症细胞、纤维蛋白渗出),干预前后炎症因子水平[前房液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结果同调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低于常规组(P<0.05);2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3 d,2组眼压均随时间延长而下降(P<0.05),且术后1 d同调组低于常规组(P<0.05);术后1 d、1周,2组前房闪辉、前房炎症细胞和纤维蛋白渗出评级随时间延长明显减轻(P<0.05),且术后1 d同调组前房闪辉评级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术后1 d、1周,2组前房液IL-6、血清CRP均随时间延长而降低(P<0.05),且同调组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肝脾同调-血水同治”应用于PPV治疗的PDR患者,可减少患者围术期并发症,有效控制炎症反应,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长,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玻璃体切除术 肝脾同调 血水同治
下载PDF
活血除痹汤联合膝痹止痛针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
4
作者 周晓玲 许国慧 +2 位作者 王璞源 赵文海 赵长伟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7期761-764,共4页
目的观察活血除痹汤联合膝痹止痛针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为KOA患者7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膝痹止痛针法治疗,治疗组膝采用痹止痛针法联合活血除痹汤治疗,治疗4周后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 目的观察活血除痹汤联合膝痹止痛针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为KOA患者7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膝痹止痛针法治疗,治疗组膝采用痹止痛针法联合活血除痹汤治疗,治疗4周后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症候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 Osteoarthritis Index)、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 Scores)变化,并进行组间对比。结果治疗后,2组中医症候评分、VAS评分、WOMAC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4周后的治疗组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JOA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增高,且治疗4周后的治疗组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为72.22%,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膝痹止痛针法可缓解疼痛,联合活血除痹汤可增强其止痛疗效,并能有效改善关节肿胀及活动度,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性关节炎 活血除痹汤 膝痹止痛针法 肝肾不足 气滞血瘀
下载PDF
健脾固肾化瘀方治疗脾肾两虚夹瘀型糖尿病肾脏病的疗效及对相关生物标志物的影响
5
作者 苏秀海 孙文娟 +1 位作者 姚彬 于文霞 《天津中医药》 CAS 2024年第5期565-570,共6页
[目的]探讨健脾固肾化瘀方联合氯沙坦钾片治疗脾肾两虚夹瘀型糖尿病肾脏病(DKD)的临床疗效以及其对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2019... [目的]探讨健脾固肾化瘀方联合氯沙坦钾片治疗脾肾两虚夹瘀型糖尿病肾脏病(DKD)的临床疗效以及其对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2019年1月—2021年5月纳入80例脾肾两虚夹瘀型DK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给予健脾固肾化瘀方联合氯沙坦钾片治疗,对照组单用氯沙坦钾片治疗,连续治疗12周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检测受试者血糖[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肾功能指标[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比值(UACR)、肌酐(SCr)和尿素氮(BUN)]。选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MMP-9、MCP-1和VEGF水平。并统计两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0%(37/40),较对照组72.50%(29/40)有所提高(P<0.05)。两组治疗后FPG、2 h PG和HbA1c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均以观察组的改善更显著(P<0.01)。两组治疗后血清TC、TG和LDL-C浓度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均以观察组的改善更显著(P<0.01)。两组治疗后UAER和血清SCr、BUN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均以观察组的改善更显著(P<0.01)。两组治疗后血清MMP-9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血清MCP-1、VEGF浓度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对血清MMP-9水平的升高作用及对血清MCP-1、VEGF水平的降低作用较对照组更显著(P<0.01)。所有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应用健脾固肾化瘀方联合氯沙坦钾片治疗脾肾两虚夹瘀型DKD能安全有效地上调患者MMP-9表达水平,下调MCP-1、VEGF表达水平,改善肾功能,整体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脾固肾化瘀方 糖尿病肾脏病 脾肾两虚夹瘀型 基质金属蛋白酶-9 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从“虚瘀劫肝”论原发性肝癌中医药防治思路
6
作者 王明刚 蓝艳梅 +2 位作者 蒋祖玲 蒙健林 刘潇 《现代中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31-36,共6页
理论创新是中医药发展的源泉,在新理论指导下形成的新方药或新诊治方案是中医药临床防治重大疑难疾病的新突破口。正邪交争,正不胜邪是慢性疾病持续进展的内在驱力和一般特性,慢性肝病持续恶性进展囊括了:肝纤维、肝硬化、肝癌等逐步恶... 理论创新是中医药发展的源泉,在新理论指导下形成的新方药或新诊治方案是中医药临床防治重大疑难疾病的新突破口。正邪交争,正不胜邪是慢性疾病持续进展的内在驱力和一般特性,慢性肝病持续恶性进展囊括了:肝纤维、肝硬化、肝癌等逐步恶化的病理进程。其在遵循中医“正不胜邪”基本病机的基础也必须有其特殊性和指向性,也可理解为在慢性肝病持续进展的病理状态下将一般性的病机进行指向性和特征性的阐发。肝正虚主要是指维持正常肝再生修复的相关机制和途径异常或紊乱,肝邪胜则是指肝损伤因素持续存在及其下游触发的恶性肝再生状态进行性亢进;而“瘀”作为正邪交争过程中产生的最主要病理产物也在不断推动疾病的恶性发展。在此基础上,从“虚瘀劫肝”论肝癌的病理新认识及补虚(补肾生髓、健脾)祛瘀(疏肝、柔肝、化肝)阻断慢性肝病持续恶性进展以防治肝癌的基本思路,期望有益于疑难肝脏病症的临床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正邪交争 补肾调肝治脾 虚瘀劫肝 肝再生 理论创新
下载PDF
基于“痰瘀互结”理论论治糖尿病肾病 被引量:1
7
作者 赵碧莲 霍晶晶 于世家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4年第1期19-22,共4页
糖尿病肾病的病性为本虚标实,其以脾肾亏虚为本,痰浊、瘀血相互搏结,损伤肾络为患,“痰瘀互结”是病机关键。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脾胃运化失职,肾脏封藏失司,脾肾亏虚影响水谷精微的运化摄纳,使水液潴留,化液成痰,痰阻气血,血... 糖尿病肾病的病性为本虚标实,其以脾肾亏虚为本,痰浊、瘀血相互搏结,损伤肾络为患,“痰瘀互结”是病机关键。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脾胃运化失职,肾脏封藏失司,脾肾亏虚影响水谷精微的运化摄纳,使水液潴留,化液成痰,痰阻气血,血气郁结,痰瘀互结。而痰瘀内生,壅滞经络,会加重脾络肾络受损,可见痰瘀互结与脾肾亏虚又互为因果。故以“培补脾肾,通络化痰,活血化瘀”之中医治法论治糖尿病肾病,同时强调“标本兼治,补虚泄实”来使正气恢复,邪气散出,以期在临床上对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药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痰瘀互结 脾肾两虚 中医治法
下载PDF
柴郁清肝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肝郁脾虚证患者的疗效观察及对Th17/Treg和相关炎症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张雅丽 雷智勇 +3 位作者 高婷婷 高佳炜 杨柳欣 袁星星 《中国中医药科技》 CAS 2024年第2期196-199,共4页
目的:观察柴郁清肝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肝郁脾虚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外周血Th17/Treg和相关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60例NAFL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其中观察组给予柴郁清肝汤治疗,对照组给予维生素E软... 目的:观察柴郁清肝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肝郁脾虚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外周血Th17/Treg和相关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60例NAFL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其中观察组给予柴郁清肝汤治疗,对照组给予维生素E软胶囊治疗,治疗8周评价疗效;分别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血脂、外周血T淋巴细胞Th17、Treg的百分比及其相关炎症因子(IL-17、IL-22、IL-10)的变化。结果:治疗8周,观察组显效16例,有效12例,对照组显效8例,有效13例,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ALT、AST、GGT、ALP、TC、TG、LDL-C、Th17、IL-17和IL-22明显降低,Treg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比较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柴郁清肝汤能够有效治疗NAFLD患者,改善肝功能和血脂,调节Th17/Treg平衡及其相关炎性因子分泌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肝郁脾虚 维生素E 柴郁清肝汤 肝功能 血脂 IL-17 IL-22 IL-10 辅助性T细胞17 调节性T细胞
下载PDF
基于“脾在味为甘”理论扭转特发性肺纤维化“肺虚络瘀”病机观初探
9
作者 司琦 邹吉宇 +3 位作者 庞立健 王天娇 臧凝子 吕晓东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7期73-76,共4页
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由于预后极差、治疗手段有限等成为全球范围内较为重要的健康问题之一,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负担,因此如何有效治疗IPF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大难题。IPF发病在肺,“脾”“肺”... 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由于预后极差、治疗手段有限等成为全球范围内较为重要的健康问题之一,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负担,因此如何有效治疗IPF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大难题。IPF发病在肺,“脾”“肺”互为母子关系,肺脏盛衰受脾脏影响,文章通过脾藏象理论阐释特发性肺纤维化“肺虚络瘀”病机观,明晰“脾在味为甘”科学内涵,“脾喜甘味-甘易伤脾-甘能补脾”为“脾在味为甘”生理、病理、治疗基础的关键轴,“甜味觉受体-肠道菌群-IPF”为“脾在味为甘”干预疾病进程的病理链条。通过经脉、五行、气血、痰瘀角度论述从脾治疗IPF的理论基础,依据甘味“甘补”“甘和”“甘缓”的特性补虚荣络、寓通于补、缓攻延效从而改善IPF患者预后,将中医理论和西医机制结合为临床特发性肺纤维化辨证施治与遣方用药开辟新思路与新方向,对延缓疾病进程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肺纤维化 脾在味为甘 肺虚络瘀
下载PDF
干眼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其与性别、年龄的关系研究
10
作者 黎宇璇 田妮 +1 位作者 于蓝 钟瑞英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550-554,共5页
【目的】研究干眼患者性别、年龄及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并分析其相关性,以探讨干眼的病因病机。【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干眼患者244例,对患者的性别、年龄、中医证型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并探讨干眼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与性别、年... 【目的】研究干眼患者性别、年龄及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并分析其相关性,以探讨干眼的病因病机。【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干眼患者244例,对患者的性别、年龄、中医证型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并探讨干眼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与性别、年龄的关系。【结果】(1)性别分布方面,244例干眼患者中,男性96例(占39.34%),女性148例(占60.66%),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年龄分布方面,<45岁患者124例(占50.82%),45~60岁患者81例(占33.20%),>60岁患者39例(占15.98%),其中<45岁的患者占比高于其他年龄组。(2)证型分布方面,244例干眼患者中,肝肾亏虚证89例(占36.47%),气滞血瘀证75例(占30.74%),脾肾亏虚证69例(占28.28%),阴虚湿热证11例(占4.51%),其分布频次由高到低依次为肝肾亏虚证>气滞血瘀证>脾肾亏虚证>阴虚湿热证。(3)不同年龄段的中医证型分布方面,<45岁的干眼患者以气滞血瘀证为主,占41.94%(52/124),45~60岁和>60岁的干眼患者均以肝肾亏虚证为主,分别占46.91%(38/81)和53.85%(21/39)。不同年龄段的中医证型分布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128,P<0.01)。(4)不同性别的中医证型分布方面,在男性干眼患者中,以气滞血瘀证为主,占39.58%(38/96);在女性干眼患者中,以肝肾亏虚证、脾肾亏虚证多见,分别占41.89%(62/148)、31.08%(46/148)。不同性别的中医证型分布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610,P<0.01)。【结论】干眼患者的中医证型以肝肾亏虚证最多,其次为气滞血瘀证;干眼的好发人群与性别、年龄有关,且性别、年龄对中医证型具有一定倾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眼 中医证型 肝肾亏虚证 气滞血瘀证 性别 年龄
下载PDF
基于中医“虚、痰瘀、毒”理论探讨铜稳态失调诱导调节性细胞死亡在肝豆状核变性中的作用
11
作者 王谢 谢道俊 +4 位作者 张笑颜 张娟 陈宏 常泽 黄晓峰 《中医药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13-17,共5页
肝豆状核变性(WD)是一种铜代谢障碍的染色体隐性遗传代谢性疾病,其中医核心病机为“虚、痰瘀、毒”。铜稳态失调诱导调节性细胞死亡包括多种生物学途径,在WD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了核心作用,也是WD“虚、痰瘀、毒”中医病机的微观体现。... 肝豆状核变性(WD)是一种铜代谢障碍的染色体隐性遗传代谢性疾病,其中医核心病机为“虚、痰瘀、毒”。铜稳态失调诱导调节性细胞死亡包括多种生物学途径,在WD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了核心作用,也是WD“虚、痰瘀、毒”中医病机的微观体现。本课题组在前期研究基础上,以“补脾益肾治其本,化痰祛瘀,解毒通络治其标”为治则,从铜稳态失调诱导调节性细胞死亡机制出发,进一步探究中医药治疗WD的机制,为中西医结合治疗WD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豆状核变性 “虚、痰瘀、毒” 铜稳态失调 调节性细胞死亡 补脾益肾 化痰祛瘀
下载PDF
膝骨关节炎不同证候患者关节液BMP-2和CTGF浓度特点及其与证候程度间的相关性研究
12
作者 王乾顺 刘向春 +6 位作者 刘叶 亓建 吴红飞 刘勤哲 刘宸 刘雨煊 叶超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8期39-43,共5页
目的研究膝骨关节炎肝肾亏虚证和痰瘀互结证患者关节液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的浓度特点及其与证候程度间的相关性。方法留取并测定89例膝骨关节炎不同证候患者关节液BMP-2和CTGF的浓度,应用中医证候评分量... 目的研究膝骨关节炎肝肾亏虚证和痰瘀互结证患者关节液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的浓度特点及其与证候程度间的相关性。方法留取并测定89例膝骨关节炎不同证候患者关节液BMP-2和CTGF的浓度,应用中医证候评分量表量化证候程度,分析关节液BMP-2和CTGF的浓度特点及其与证候程度间的相关性。结果膝骨关节炎痰瘀互结证和肝肾亏虚证患者年龄、身高、体质量、生命体征、病程比较上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膝骨关节炎肝肾亏虚证患者关节液BMP-2的浓度水平显著高于痰瘀互结证患者(z=-2.212,P<0.05);膝骨关节炎肝肾亏虚证患者关节液CTGF的浓度水平显著低于痰瘀互结证患者(z=-2.072,P<0.05);膝骨关节炎肝肾亏虚证患者关节液CTGF浓度水平与中医证候评分呈负相关(r^(2)=0.240,P<0.05)。结论膝骨关节炎痰瘀互结证和肝肾亏虚证患者关节液BMP-2和CTGF浓度特点不同,肝肾亏虚证患者关节液CTGF浓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其证候的严重程度,上述发现与中医病因病机的分析相一致,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Smad信号通路的激活程度不同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关节炎 证候 骨形态发生蛋白-2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关节液 肝肾亏虚证 痰瘀互结证
下载PDF
从中医病机探析肺癌肿瘤微环境
13
作者 梁帅 尹怡 +5 位作者 王俊涛 蒋立峰 龙云凯 任振杰 骆文龙 王祥麒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10-417,共8页
肺癌是当今世界发病率和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的恶性肿瘤,严重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健康。现代医学对肺癌的治疗基本经历了3场变革——传统的放化疗、精准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其中免疫治疗主要通过适应性免疫系统来监视并杀伤肿瘤细胞,当下... 肺癌是当今世界发病率和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的恶性肿瘤,严重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健康。现代医学对肺癌的治疗基本经历了3场变革——传统的放化疗、精准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其中免疫治疗主要通过适应性免疫系统来监视并杀伤肿瘤细胞,当下热门的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正是通过增强T细胞靶向杀伤肿瘤细胞的能力,达到抗癌的目的。而免疫细胞是肿瘤微环境(TME)的一部分,可见,干预TME已然成为攻克癌症的着眼点。根据中医取类比象思维推测肺癌TME,并将其病机归纳为:免疫逃逸类似营卫失和、肺卫不固;缺氧微环境类似肺脾肾气虚;酸性微环境类似痰湿阻肺;炎性微环境类似痰瘀癌毒积聚。提示以肺癌TME与中医病机契合点为指导,为中医药治疗肺癌提供遣方用药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免疫逃逸 酸性微环境 炎性微环境 中医病机 营卫失和 肺脾肾气虚 痰瘀癌毒积聚
下载PDF
活血化瘀合滋补肝肾法对肾虚血瘀证早中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的临床疗效
14
作者 杨阳 吴健 +2 位作者 娄塞鹤 丁艺婷 王世轩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30-833,共4页
目的 探讨活血化瘀合滋补肝肾法对肾虚血瘀证早中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8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活血化瘀合滋补肝肾法,疗程3个月。检测临床疗效、Har... 目的 探讨活血化瘀合滋补肝肾法对肾虚血瘀证早中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8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活血化瘀合滋补肝肾法,疗程3个月。检测临床疗效、Harris评分、VAS评分、骨密度、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骨代谢指标(OPN、OPG、OST、CTX-Ⅰ)变化。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Harris评分、VAS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OPN、OST、CTX-Ⅰ降低(P<0.05),骨密度增加(P<0.05),OPG升高(P<0.05),以观察组更明显(P<0.05)。结论 活血化瘀合滋补肝肾法可提高肾虚血瘀证早中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髋关节功能,增加骨密度,减轻疼痛,改善血液流变学、骨代谢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血化瘀合滋补肝肾法 常规治疗 早中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肾虚血瘀
下载PDF
潘月丽运用“肝肾大肠同调”法治疗儿童紫癜性肾炎经验
15
作者 崔正九 周旭 +4 位作者 袭雷鸣 王欣欣 张昊晨 刁娟娟 潘月丽(指导) 《山东中医杂志》 2024年第6期618-622,共5页
潘月丽教授认为儿童紫癜性肾炎的病机总归气虚、血瘀、湿热,其产生与肝、肾、大肠密切相关,故提出“肝肾大肠同调”的治疗理念,认为“补气更需补肾,活血不离疏肝,清利湿热宜通肠腑”。补肾常选金匮肾气丸加减,或在他方基础上加用菟丝子... 潘月丽教授认为儿童紫癜性肾炎的病机总归气虚、血瘀、湿热,其产生与肝、肾、大肠密切相关,故提出“肝肾大肠同调”的治疗理念,认为“补气更需补肾,活血不离疏肝,清利湿热宜通肠腑”。补肾常选金匮肾气丸加减,或在他方基础上加用菟丝子、淫羊藿、肉苁蓉等补肾之品;活血常选血府逐瘀汤或桃核承气汤加减,善用青皮、香附、佛手等疏肝行气之品;清热利湿常用润下药物,以通利肠腑,给邪气以出路。附验案1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癜性肾炎 肝肾大肠同调 气虚 血瘀 湿热 潘月丽
下载PDF
胡兰贵运用芪脉地黄汤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经验撷菁
16
作者 马倩 张维亮 +5 位作者 申娜 陈小慧 邓树文 刘洋 胡娜 胡兰贵(指导) 《山东中医杂志》 2024年第6期635-638,共4页
胡兰贵教授认为慢性肾小球肾炎发病以外邪侵袭为引,病机以脾肾两虚为本,湿热、瘀血为标,三焦气滞为要。临床治疗本病,胡教授遵循“以脉为根”“以平为期”“守变相参”的辨证思维,应用健脾益肾、清热除湿、活血化瘀之芪脉地黄汤治之,并... 胡兰贵教授认为慢性肾小球肾炎发病以外邪侵袭为引,病机以脾肾两虚为本,湿热、瘀血为标,三焦气滞为要。临床治疗本病,胡教授遵循“以脉为根”“以平为期”“守变相参”的辨证思维,应用健脾益肾、清热除湿、活血化瘀之芪脉地黄汤治之,并强调在疾病后期以膏方巩固收功。附验案1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小球肾炎 芪脉地黄汤 脾肾两虚 湿热 瘀血 三焦气滞 胡兰贵
下载PDF
根据“乙癸同源, 肝肾同调”论治糖尿病肾病
17
作者 张鑫 郭玲 何学红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4年第8期130-132,共3页
糖尿病肾病(DKD)病位在肺脾肾,医家大多从脾肾角度入手,以补肾固摄,健脾益气为治疗原则,从肝肾角度治疗本病较少,本文通过从肝肾论治糖尿病肾病。何学红教授认为糖尿病肾病属本虚标实之证,其本在于肝肾的亏虚,其标在于气郁、瘀血及水饮... 糖尿病肾病(DKD)病位在肺脾肾,医家大多从脾肾角度入手,以补肾固摄,健脾益气为治疗原则,从肝肾角度治疗本病较少,本文通过从肝肾论治糖尿病肾病。何学红教授认为糖尿病肾病属本虚标实之证,其本在于肝肾的亏虚,其标在于气郁、瘀血及水饮,对肝肾二者关系的把握是临床治疗的关键,二者相互配合互相影响。临床上糖尿病肾病可分为肝肾亏虚证、气郁水停证、瘀血阻络证等不同证型,而针对不同证型需要究其本源,何学红教授以补益肝肾,活血化瘀为治疗原则贯穿始终。本文通过分析何学红教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诊疗思路,从理论依据、治则治法、临证用药等方面进行总结,以期为临床治疗糖尿病肾病提供新的诊疗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乙癸同源 肝肾亏虚 补肝肾 疏肝 化瘀
下载PDF
通络消癥汤联合恩替卡韦胶囊治疗肝郁脾虚夹瘀证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效果 被引量:1
18
作者 唐聪 刘成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4期124-128,共5页
目的探讨通络消癥汤联合恩替卡韦胶囊治疗肝郁脾虚夹瘀证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毕节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00例肝郁脾虚夹瘀证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 目的探讨通络消癥汤联合恩替卡韦胶囊治疗肝郁脾虚夹瘀证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毕节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00例肝郁脾虚夹瘀证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用恩替卡韦胶囊治疗,观察组采用通络消癥汤联合恩替卡韦胶囊。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预后效果、肝功能、中医证候积分、临床指标。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转阴率、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转阴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透明质酸酶(HA)低于对照组,白蛋白(ALB)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腹大坚满、肋腹疼痛、脉络怒张、大便色黑等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门静脉内径、脾厚度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治疗中,选择通络消癥汤联合恩替卡韦胶囊的方案既可改善其肋腹疼痛等症状,亦可促进其肝功能恢复,通过提高HBV-DNA转阴率,达到控制患者病情的目的,值得借鉴与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络消癥汤 恩替卡韦胶囊 乙型肝炎 肝硬化 失代偿期 肝郁脾虚夹瘀证
下载PDF
基于“脾肾湿瘀”理论探讨痛风性肾病辨治
19
作者 孙原婷 刘洪 +2 位作者 龙梅 李慧慧 余明寰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 2024年第1期215-218,共4页
国医大师郑新辨治痛风性肾病(GN)以脾肾气虚兼湿热血瘀为主要证型,以加味参芪地黄汤为核心组方。采用“审证求因、以方测证”法推测“脾肾湿瘀”是GN关键病因病机,认为脾肾亏虚、湿瘀内生、久结成石、伏于肾络是GN反复难愈的根源,“扶脾... 国医大师郑新辨治痛风性肾病(GN)以脾肾气虚兼湿热血瘀为主要证型,以加味参芪地黄汤为核心组方。采用“审证求因、以方测证”法推测“脾肾湿瘀”是GN关键病因病机,认为脾肾亏虚、湿瘀内生、久结成石、伏于肾络是GN反复难愈的根源,“扶脾肾,化湿瘀”是基本法则,临证时将健脾益肾、清热通淋、化湿除瘀三者有机结合进行分期辨证论治,疗效显著。现将郑新辨治GN经验总结如下,并附医案一则,以飨同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风性肾病 脾肾亏虚 湿瘀内阻 扶脾肾 化湿瘀
下载PDF
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中医证候特征研究
20
作者 王嫱 郭洁 +1 位作者 宋殿荣 鲁娣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7期1669-1675,共7页
【目的】探究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者中医证候特征,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20年9月至2022年10月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妇科就诊行HPV检测确诊为宫颈HR-HPV感染者进行中医证候调查,总结其病位、病... 【目的】探究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者中医证候特征,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20年9月至2022年10月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妇科就诊行HPV检测确诊为宫颈HR-HPV感染者进行中医证候调查,总结其病位、病性特点及证型分布。【结果】宫颈HR-HPV感染者的临床特征主要以阴道分泌物异常为主,占63.40%。病位证素为胞宫、脾、肝、肾、经络、胃、心神、心,其中以胞宫、脾、肝最多见,分别占67.00%、58.80%和55.80%。病性证素为湿、热、气滞、血瘀、气虚、阳虚、阴虚、痰、寒,其中以湿、热、气滞、血瘀最多见,分别占66.40%、56.60%、36.00%和31.80%。各年龄段病位证素均以胞宫为主,病性证素均以湿、热为主。双病位证素以胞宫-脾最常见,三病位证素以胞宫-脾-肝最常见。双病性证素以湿-热最常见,三病性证素以湿-热-血瘀最常见。根据聚类分析结果,结合临床实际,发现宫颈HR-HPV感染者的主要证型分布为湿热瘀阻、肝郁气滞、心肾不交、脾胃阳虚。【结论】宫颈HR-HPV感染者的中医病位证素主要在胞宫,兼脾、肝、肾多脏腑合病;病性证素以湿、热为主,呈现虚实错杂的特点;中医证型主要是湿热瘀阻、肝郁气滞、心肾不交、脾胃阳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 中医证候特征 证素 胞宫 湿热瘀阻 肝郁气滞 心肾不交 脾胃阳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