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2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moval of Agricultural Non-Point Source Pollutants by Artificial Aquatic Food Web System: A Study Case of the Control of Cynobacterial Bloom in Jiyu River
1
作者 Nichun Guo John A. Dowing +3 位作者 Christopher T. Filstrup Deqin Yu Wenhao Ji Youhua Ma 《Open Journal of Ecology》 2016年第12期699-713,共15页
An artificial aquatic food web (AAFW) system was designed to remove the non-point source pollutants in eutrophic Jiyu river. A certain amount of Scenedesmus obliquus and Daphnia pulex was cultured in the system for th... An artificial aquatic food web (AAFW) system was designed to remove the non-point source pollutants in eutrophic Jiyu river. A certain amount of Scenedesmus obliquus and Daphnia pulex was cultured in the system for the control of serious cyanobacterial bloom. The AAFW system was a continuous-flow system including one storage basin of 3 m<sup>3</sup> capacity with polluted river water (the total nitrogen-TN: 4.49 mg&sdot;l<sup>-1</sup><sup></sup>;the total phosphorus-TP: 0.192 mg&sdot;l-1</sup></sup><sup></sup>), one phytoplankton tank of 3 m<sup>3</sup> capacity with an initial concentrations of S. obliquus about 5.8 × 10<sup>3</sup> ind&sdot;l-1</sup><sup></sup>, and one zooplankton growth chamber of 1.5 m<sup>3</sup> capacity with an initial abundance of D. pulex about 22.5 ind&sdot;l-1</sup></sup>. The system was optimized by setting hydraulic retention time of phytoplankton tank as 5 days and the experiments were operated for 45 days. Compared with the polluted river, TN and TP were removed about 28% and 47% by the AAFW system, respectively. The biomass of phytoplankton decrease from 6.33 mg&sdot;l-1<sup></sup> to 1.48 mg&sdot;l-1</sup><sup></sup> and the percentage of cyanobacteria decrease from 43.93% to 2.36%, the biomass of Crustacean zooplankton increase from 0.34 mg&sdot;l-1</sup></sup><sup></sup> to 1.53 mg&sdot;l-1</sup></sup><sup></sup> and the percentage of D. pulex increase from 19.19% to 57.62%. Our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AAFW system not only is an efficient, flexible system for reducing nutrient levels in tributary rivers, but also has an ability to control the cyanobacteria bloom and rebuilding the aquatic ecosystem from the polluted river wat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n-Point Source Pollutants Artificial Aquatic Food Web System Reducing Nutrient Levels Cyanobacterial bloom control
下载PDF
Present Situation and Control of Outbreaks of Algal Blooms in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被引量:3
2
作者 Ma Jianhua Hu Mingming Zhu Xi 《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CAS 2016年第6期33-37,44,共6页
After water storage in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Region,there are no outbreaks of algal blooms in the main stream of the reservoir region,but the density of algae increases obviously. Outbreaks of algal blooms mainly... After water storage in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Region,there are no outbreaks of algal blooms in the main stream of the reservoir region,but the density of algae increases obviously. Outbreaks of algal blooms mainly appeared in the tributaries of the reservoir region such as the Xiangxi River,Daning River,Shennong River and Xiaojiang River,but they did not occur every year. The reasons for outbreaks of algal blooms in the tributaries are shown as follows: the existence of sources of algae(blue-green algae) in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is the root cause,and the sources include sources existing and being produced in the reservoir and sources from upstream main stream and its tributaries and other related lakes and reservoirs,of which the sources are mainly from the Dianchi Lake; slight or moderate eutrophication of water is the basic condition;hydrologic and hydrodynamic conditions and suitable temperature are conducive to proliferation and aggregation of algae(blue-green algae) after the operation of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until outbreaks of algal blooms appear. Outbreaks of algal blooms in the tributaries of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Region mainly appear in backwater reaches; they mainly occur in the tributaries in the north of the reservoir region and near to the dam;they mainly appear from March to July; the dominant species of algae( blue-green algae) in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 Pyrrophyta,Bacillariophyta and Chlorophyta,but they tend to change into blue-green algae and other algae. To control outbreaks of algal blooms in the tributaries of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Region,it is needed to prevent water containing blue-green algae collected from the Dianchi Lake and other lakes and reservoirs from being input into the lower reaches,reduce pollution load flowing into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use enclosures to change hydrodynamic conditions of backwater reaches of the tributaries appropriately,and adopt biological measures such as culturing fish and planting plants to improve ecosystem of the tributaries and other measures to inhibit and eliminate algae and decrease eutrophication lev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utbreaks of ALGAL bloomS control measures TRIBUTARIES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REGION China
下载PDF
Prevention of Harmful Algal Blooms by Control of Growth Parameters 被引量:1
3
作者 Tai-Jin Kim 《Advances in Bio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2018年第11期613-648,共36页
Harmful Algal Blooms (HAB) were investigated to prevent the outbreak of HAB in both freshwater and seawater. Parameters inducing HAB were volcanic eruption, sunlight, aeolian dust, environmental factors (current, pH, ... Harmful Algal Blooms (HAB) were investigated to prevent the outbreak of HAB in both freshwater and seawater. Parameters inducing HAB were volcanic eruption, sunlight, aeolian dust, environmental factors (current, pH, dissolved oxygen, food web, turbulence, growth phase), enzyme, iron, nutrients (carbon, nitrogen, phosphorus, sulfur, silicon, minerals) while the critical growth parameter for the outbreak of HAB was iron (Fe). HAB development was halted in freshwater and seawater due to the sulfur compounds (H2S, sulfates) inducing the deficiency of the dissolved Fe in the water. The atomic ratio of N/P is commonly known to be 16/1 in freshwater and 176/1 in seawater for HAB. Therefore, nitrogen can be a relatively limiting factor in seawater while phosphorus in freshwater. HAB could be prevented by control of growth parameters such as pH, temperature, sunlight, turbulence, nitrogen, phosphorus, iron, and sulfur compounds prior to reaching the early exponential phase of algal growt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EVENTION Harmful ALGAL bloomS control GROWTH PARAMETERS
下载PDF
湖库蓝藻水华控制技术发展、应用及展望
4
作者 曹晶 袁静 +5 位作者 赵丽 潘正国 闫国凯 高思佳 储昭升 郑丙辉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87-500,共14页
蓝藻水华暴发会引起供水系统堵塞、水体异味、水生生物死亡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严重时还将威胁饮用水安全,因此采取切实有效的蓝藻水华控制技术对蓝藻水华防控至关重要。通过文献调研系统梳理了国内外蓝藻水华控制技术发展历程,综述... 蓝藻水华暴发会引起供水系统堵塞、水体异味、水生生物死亡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严重时还将威胁饮用水安全,因此采取切实有效的蓝藻水华控制技术对蓝藻水华防控至关重要。通过文献调研系统梳理了国内外蓝藻水华控制技术发展历程,综述了典型蓝藻水华控制技术及其适用范围、应用情况及优缺点等。结果表明:蓝藻水华控制技术总体分为物理控藻技术、化学控藻技术和生物控藻技术。从技术文献关键词时间发展脉络看,2010年之前国外蓝藻水华控制技术关键词多集中在絮凝、混凝等化学控藻技术,2010年后向水生植物抑藻等生物控藻技术发展;我国蓝藻水华控制技术关键词2010年前主要集中在鲢鳙鱼控藻、水生植物抑藻等生物控藻技术,2010年后超声波、机械除藻等物理控藻技术和絮凝等化学控藻技术快速发展,2015年后物理控藻技术进一步发展。国外蓝藻水华控制技术于20世纪50年代起步于化学控藻技术,2000年后研发了超声波、光波等物理控藻技术,2010年后主要以生物控藻和化学控藻技术为主;国内蓝藻水华控制技术于20世纪80年代起步于针对小型水体的生物控藻技术,2000年后逐渐发展为针对大型湖库的机械除藻技术(物理控藻技术)。物理控藻、化学控藻技术的应急效果显著,但物理控藻技术存在成本高、长效性不足等缺点,化学控藻技术存在二次污染风险;而生物控藻技术存在见效慢、有外来物种入侵风险、生态系统被扰乱风险等生态安全问题,目前实际应用案例较少。未来应加快推进蓝藻水华控制技术优化筛选和示范应用,同时开展蓝藻水华控制技术与内外源污染控制、水生态修复等技术的集成应用,提高蓝藻水华控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库 蓝藻水华 控制技术 物理控藻 化学控藻
下载PDF
Quality control for bloom casting of YQ450NQR1 steel
5
作者 Yong Chen Guo-rong Wu Miao-yong Zhu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erals,Metallurgy and Materials》 SCIE EI CAS CSCD 2009年第1期32-36,共5页
To reduce surface depression of a bloom, the primary cooling intensity was decreased, and the water distribution of mold wide and narrow faces was optimized. The length of secondary cooling zones and the specific wate... To reduce surface depression of a bloom, the primary cooling intensity was decreased, and the water distribution of mold wide and narrow faces was optimized. The length of secondary cooling zones and the specific water flow were increased, and the water flow distribution among the secondary cooling zones was adjusted to eliminate central defects, such as center looseness, central segregation, and center line cracks. The operation showed that the proportion of surface depression decreased from 37.22% to 2.87%, whereas the proportion of center looseness for 〈1.0 increased from 79.71% to 90.70%, the proportion of central segregation for 〈0.5 increased from 1.45% to 44.19%, and the proportion of center line cracks that are free increased from 39.13% to 62.79%. The qualified blooms are delivered to produce 310 Z-beam, whose yield strength is greater than 450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rrosion resistant steel atmospheric corrosion bloom casting primary cooling secondary cooling quality control
下载PDF
淡水硅藻水华成因与控制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文刚 白愿楠 +2 位作者 王茹 曹瑞华 黄廷林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6-325,共10页
在全球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的共同影响下,硅藻水华爆发趋势加剧,并对水生态及供水安全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明确其形成原因并探索高效的防控技术至关重要.目前关于淡水硅藻水华已有较多研究成果,但缺少系统性整理.淡水硅藻水华爆发的关键因... 在全球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的共同影响下,硅藻水华爆发趋势加剧,并对水生态及供水安全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明确其形成原因并探索高效的防控技术至关重要.目前关于淡水硅藻水华已有较多研究成果,但缺少系统性整理.淡水硅藻水华爆发的关键因素为温度、光照、营养盐和流速.在原位防控方面,生态调度和扬水曝气等物理技术较为成熟,低剂量的化学药剂处理效果不佳,而生物方法的实施会受到环境条件的限制.联合使用混凝剂和助凝剂或氧化剂可以有效去除硅藻,但硅藻水华范围的扩大致使部分水厂未能及时调整工艺,影响制水效率.本文对硅藻水华的成因及防治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总结,与蓝藻水华进行比较,并展望后续研究热点,对确保饮用水安全和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藻水华 湖泊水库 水华成因 防控技术 蓝藻
下载PDF
蓝藻水华防控治理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许正泓 徐民俊 付京花 《水产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113-118,共6页
近年来,多地蓝藻水华暴发频繁,破坏水体环境,危害人体健康,已成为当今亟待解决的问题,防控蓝藻水华技术研究也进展迅速。本文系统总结了近年来,尤其近5年,国内外对蓝藻水华的研究进展,概括了水华的危害及暴发机制,分析了营养盐控制、湖... 近年来,多地蓝藻水华暴发频繁,破坏水体环境,危害人体健康,已成为当今亟待解决的问题,防控蓝藻水华技术研究也进展迅速。本文系统总结了近年来,尤其近5年,国内外对蓝藻水华的研究进展,概括了水华的危害及暴发机制,分析了营养盐控制、湖泊稳态转化、生物调控等防控理论以及物理、化学、生物应急治理方法等,提出了未来的研究发展方向,旨在为蓝藻水华的防控与治理提供思路,推动理论研究成果尽快投入到实际应用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藻水华 富营养化 防控 治理方法
下载PDF
溶藻菌治理藻华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杨燕 孙锟焜 +2 位作者 谢艳萍 马燕天 张赫 《渔业研究》 2024年第4期413-424,共12页
【背景】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和水体富营养化的加剧,藻类大量繁殖,引发的藻华已经变成了一个全球性问题,其不仅对生态系统有严重影响,也会危害公共卫生安全。【进展】溶藻菌作为控制有害藻类的有效生物制剂,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 【背景】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和水体富营养化的加剧,藻类大量繁殖,引发的藻华已经变成了一个全球性问题,其不仅对生态系统有严重影响,也会危害公共卫生安全。【进展】溶藻菌作为控制有害藻类的有效生物制剂,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目前对其溶藻机理的研究及实践运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文主要概述了当前治理藻华的方法、溶藻菌种类及其产生的具有生物学活性的杀藻物质、溶藻机理以及溶藻菌的应用等研究现状,并对溶藻菌在分子层面的研究及溶藻物质的进一步分离研究方向和前景作了展望。【意义】为深化对溶藻菌作用机制的理解提供全面且前瞻性的视角,也为藻华治理和水体生态健康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藻菌 有害藻华 生物控制 杀藻物质 应用
下载PDF
陆生植物对淡水中藻类化感抑制和机理评述
9
作者 黄凯文 汪小雄 +1 位作者 高静思 谢炜平 《环境保护科学》 CAS 2024年第2期73-79,共7页
藻类的水华所带来污染问题,严重影响到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如何控制藻类的过度生长引起的污染问题,是广大水处理工作者的一大挑战。采用植物的化感作用控藻,有望为控制有害水华或赤潮爆发提供新的途径,但同时也存在一系列的问题需要迫切... 藻类的水华所带来污染问题,严重影响到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如何控制藻类的过度生长引起的污染问题,是广大水处理工作者的一大挑战。采用植物的化感作用控藻,有望为控制有害水华或赤潮爆发提供新的途径,但同时也存在一系列的问题需要迫切解决。目前,陆生植物在抑藻方面的应用相对较少,仍能挖掘其他高效化感控藻物种。化感控藻的机理一直是研究的热点,目前在宏观、物理、化学、生物、直至微观方面机理的探索做了很多努力,并取得了很大成功。文章对陆生植物在藻污染控制方面的应用、化感物质的提取鉴定和抑藻机理方面进行了概况,并对其实际应用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生植物 化感作用 藻类 水华控制
下载PDF
束丝藻的竞争优势及其驱动机制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薛同站 张樊 +7 位作者 余丽 张民 李卫华 杨厚云 申慧彦 柯乔君 温晶晶 方正东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2期269-276,共8页
束丝藻(Aphanizomenon)是一种丝状固氮蓝藻,具有入侵性且易暴发有害水华。近年来,在全球气候变化推动下束丝藻的扩张已然成为一种世界范围的现象,其广泛分布在温带、热带水体中,因其能合成藻毒素和异味物质而严重影响水生态系统功能,威... 束丝藻(Aphanizomenon)是一种丝状固氮蓝藻,具有入侵性且易暴发有害水华。近年来,在全球气候变化推动下束丝藻的扩张已然成为一种世界范围的现象,其广泛分布在温带、热带水体中,因其能合成藻毒素和异味物质而严重影响水生态系统功能,威胁饮用水安全和人类健康。束丝藻耐低温、喜低光,在偏碱性、低氮高磷水体中增殖较快,并凭其固氮、储磷以及释放藻毒素、形成群体胶鞘等独特生态策略使其在种间竞争以及群落结构演替中获得较大竞争优势,成为优势种群。鉴于束丝藻的危害性和扩张性,本文从束丝藻的生理生态特性、分布特征、竞争优势及其关键驱动因子等研究前沿进行了综述,并对相关研究领域进行展望,为进一步研究束丝藻种群竞争优势形成机制,有效防控束丝藻水华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束丝藻 蓝藻水华 生态策略 竞争优势 防控
下载PDF
2012—2023年哈素海富营养程度变化分析和水华防治探讨
11
作者 李国庆 云冠群 《环境与发展》 2024年第1期14-19,共6页
本文通过对2012—2023年哈素海的水质特征指标(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总氮、氨氮、总磷、叶绿素a)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总磷、叶绿素a总体呈现增长趋势,哈素海的其余各项水质指标整体比较稳定,呈现波动状态。针对每... 本文通过对2012—2023年哈素海的水质特征指标(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总氮、氨氮、总磷、叶绿素a)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总磷、叶绿素a总体呈现增长趋势,哈素海的其余各项水质指标整体比较稳定,呈现波动状态。针对每年7—8月(丰水期)水华高发期间,对历年水华特征评价指标(高锰酸盐指数、总氮、氨氮、总磷、叶绿素a)进行富营养程度探讨。结果表明:哈素海各项水质指标整体比较稳定,水体富营养化指标为轻度富营养化,但是个别年份为中度富营养化。通过对主要影响因子的分析,为进一步提高哈素海污染防治水平以及水华防治的针对性提供数据支撑,从而实现良好的生态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素海 水质分析 富营养化 水华防治
下载PDF
MBR膜工艺在湖水净化中的应用研究
12
作者 张来泉 何兴斌 刘潘 《节能与环保》 2024年第2期59-66,共8页
MBR膜技术是一种活性污泥法与膜分离相结合的水处理技术,具有优越的耐冲击负荷能力,产水水质清澈而稳定,对污染物的降解能力明显优于传统活性污泥法。本文以江苏某大学校园景观湖水治理为例,简要阐述MBR膜工艺处理污水的应用,即通过采... MBR膜技术是一种活性污泥法与膜分离相结合的水处理技术,具有优越的耐冲击负荷能力,产水水质清澈而稳定,对污染物的降解能力明显优于传统活性污泥法。本文以江苏某大学校园景观湖水治理为例,简要阐述MBR膜工艺处理污水的应用,即通过采用好氧生化+MBR工艺对湖水进行循环净化,设计进水量为5000m³/d,产水水质指标稳定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Ⅳ类水标准。夏季藻类爆发期间,通过调整MBR运行模式、增加水反洗,采用低剂量多频次的维护性清洗模式,辅以絮凝剂的投加改善絮体性状,并强化排泥,使膜系统跨膜压差增长速率得到控制,系统得以平稳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BR工艺 湖水净化 藻类爆发 膜污染控制
下载PDF
华南中小型闸控入海河流DOM特征及藻源影响
13
作者 李丹 范中亚 +5 位作者 罗千里 贾政博 陈钢 赵长进 曾凡棠 黄露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11-922,共12页
本研究以华南地区中小型闸控入海河流黄江河、东溪河和练江(三河)为研究对象,于2022年逐月持续监测三河DOM特征,探讨DOM浓度时空分布、来源和藻类大量增殖对其影响.结果表明:黄江河、东溪河和练江溶解有机碳(DOC)占总有机碳(TOC)比例分... 本研究以华南地区中小型闸控入海河流黄江河、东溪河和练江(三河)为研究对象,于2022年逐月持续监测三河DOM特征,探讨DOM浓度时空分布、来源和藻类大量增殖对其影响.结果表明:黄江河、东溪河和练江溶解有机碳(DOC)占总有机碳(TOC)比例分别为78.6%、81.3%和67.2%,DOC为三河有机碳主要存在形式;三河DOC年均浓度分别为2.6,4.3和5.1mg/L,低于世界河流平均浓度但高于华南地区大型河流.荧光参数结果表明三河DOM具有陆源内源双重特征,内源贡献更明显.利用吸光特征量化藻源DOC贡献,三河藻源DOC浓度分别为1.2,1.8和2.2mg/L,藻源DOC占比分别为49.6%、42.6%和48.0%,进一步表明藻类内源是三河DOM主要来源.平行因子解析出3种类蛋白组分和2种类腐殖质组分,其中,受藻类异常增殖影响,表征内源类蛋白组分C1和C3总荧光强度枯水期显著高于丰水期,表征来自陆源类腐殖质组分C2和C4总荧光强度呈练江>东溪河>黄江河.因此,藻类大量增殖是三河DOC浓度高于华南地区大型河流、枯水期类蛋白组分C1和C3显著高于丰水期的主要原因之一,外源输入及河流理化参数,包括降雨、温度、盐度和营养盐浓度以及人为干扰(闸控调度)共同影响三河DOM浓度和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有机质(DOM) 闸控入海河流 藻类增殖 吸光特性 三维荧光
下载PDF
蓝藻水华的短期监测预警与防控策略
14
作者 杨宏业 陈迪 +4 位作者 袁云娟 杨凯伦 刘婉蓉 黄舒欣 屈铭志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89-197,共9页
蓝藻水华问题持续影响着中国内陆湖泊,华中地区O湖近年6-10月均会受到蓝藻水华的侵扰,造成水体生物死亡,堆积与异味影响到了湖泊的休憩功能。该研究于2022年7-10月在O湖展开,通过对该湖蓝藻水华的持续低空监测与研究,分析其湖面分布情况... 蓝藻水华问题持续影响着中国内陆湖泊,华中地区O湖近年6-10月均会受到蓝藻水华的侵扰,造成水体生物死亡,堆积与异味影响到了湖泊的休憩功能。该研究于2022年7-10月在O湖展开,通过对该湖蓝藻水华的持续低空监测与研究,分析其湖面分布情况,结合气象数据探究其漂移方向与规律,对其发展情况展开预测,并尝试通过物理阻隔等措施,减少其扩散范围。结果表明,2022年7月初O湖蓝藻主要分布在湖区东部区域,西部与南部区域蓝绿藻数量较低,未形成水华。通过气象数据分析结合自动站水质监测数据,提前预测蓝藻水华会由东部区域突破已设置的挡藻围隔进入西部湖区。因此,研究立即在O湖大桥布设档藻围隔,将水华控制在O湖东部区域,避免了其向其他区域漂移和扩散,使得O湖西部与南部区域未出现蓝藻水华。研究表明,水质自动站数据及无人机监测能够较准确地判断蓝藻的空间分布,结合气象数据能够预测蓝藻水华期的漂移,根据预测结果建设挡藻物理阻隔,能有效限制蓝藻水华的漂移,验证了蓝藻水华监控与防治方法的可行性,为蓝藻早期控制与治理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藻水华 无人机监测 气象条件 预测 防控
下载PDF
一种基于Bloom filter的加强队列公平性改进算法
15
作者 何建新 王建新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3100-3103,共4页
随着Internet基于非TCP的应用不断涌现,基于异质流网络拥塞控制公平性研究越来越重要。针对流与流之间传输的公平性问题,基于BLUE算法,结合Bloomfilter,提出了一种改进的AQM算法EFBLUE。通过仿真实验对新算法从分组丢失率、吞吐量、延... 随着Internet基于非TCP的应用不断涌现,基于异质流网络拥塞控制公平性研究越来越重要。针对流与流之间传输的公平性问题,基于BLUE算法,结合Bloomfilter,提出了一种改进的AQM算法EFBLUE。通过仿真实验对新算法从分组丢失率、吞吐量、延时等方面的性能进行了测试并与RED算法进行了性能对比。NS2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只需使用极少量的状态位和很小的缓存空间就能较好地鉴别出非响应流,并限制其速率,保护TCP流免受非响应流影响,实现了流量传输的公平性。最后对EFBLUE的性能优化问题作了进一步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拥塞控制 公平性 异质流网络 主动队列管理 布鲁姆过滤器
下载PDF
大方坯中间包控流装置及冶金效果的研究
16
作者 孙忠权 敖永明 曾令宇 《南方金属》 CAS 2024年第2期26-29,共4页
以某炼钢厂五流大方坯连铸中间包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不同控流装置及操作参数下的中间包内钢液流动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设计结构合理的湍流器、挡墙和挡坝组合的中间包结构,对钢液流动状态具有重要影响,可延长中间包内钢... 以某炼钢厂五流大方坯连铸中间包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不同控流装置及操作参数下的中间包内钢液流动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设计结构合理的湍流器、挡墙和挡坝组合的中间包结构,对钢液流动状态具有重要影响,可延长中间包内钢液停留时间,达到去除夹杂物和均匀各流钢水温度的冶金效果。优化后的中间包结构能够更好地满足高品质特钢质量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方坯连铸 五流中间包 湍流器 数值模拟 结构优化
下载PDF
淡水甲藻水华形成原因及原位控制研究进展
17
作者 文刚 王茹 +5 位作者 温成成 白愿楠 曹瑞华 司凡 李凯 黄廷林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239-2253,共15页
甲藻是一类浮游植物,多数在海洋生长,但部分甲藻可以在淡水中生长并引发水华,导致水生生物大量死亡,产生藻毒素和嗅味物质,引发供水安全问题,因此明确其形成原因并探索高效的原位控制方法至关重要.目前关于淡水甲藻水华已有较多研究成果... 甲藻是一类浮游植物,多数在海洋生长,但部分甲藻可以在淡水中生长并引发水华,导致水生生物大量死亡,产生藻毒素和嗅味物质,引发供水安全问题,因此明确其形成原因并探索高效的原位控制方法至关重要.目前关于淡水甲藻水华已有较多研究成果,但缺少综述性整理,尤其涉及饮用水水源.水华形成机制的研究主要包括外界环境因素(水动力条件、光照、温度、营养盐等)和甲藻独特的生理特性(孢囊、垂直迁移等),而控制方法主要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等.本文从甲藻生理生态、淡水水华形成原因及原位控制方法等方面进行论述,并与常见蓝藻水华进行对比,展望后续研究热点,旨在推进淡水甲藻水华的相关研究,保障水体生态系统健康及饮用水水质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藻水华 生理生态 水华机制 原位控制
下载PDF
Bloom动态轻压下控制模型的应用
18
作者 聂红梅 《山东冶金》 CAS 2021年第3期61-63,共3页
以山钢360 mm×450 mm铸坯连铸机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动态轻压下控制模型的研究方法。在凝固传热模型的基础上,根据坯体温度分布和坯体中心固含量计算,确定了轻压下的位置和坯体的坯型分布。实践表明,铸坯低倍质量明显提升,中心气孔率... 以山钢360 mm×450 mm铸坯连铸机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动态轻压下控制模型的研究方法。在凝固传热模型的基础上,根据坯体温度分布和坯体中心固含量计算,确定了轻压下的位置和坯体的坯型分布。实践表明,铸坯低倍质量明显提升,中心气孔率≤1.0,增加到97%,中心偏析率≤0.5,由原来的27%提高到80.91%,中心碳偏析指数≥1.10的比例降低到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loom动态轻压下工艺 控制模型 铸坯质量 连铸机
下载PDF
基于化感原理的复合抑藻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焦岗伟 赵倩名 +2 位作者 何培民 何文辉 邵留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287-1293,共7页
探寻有效且安全的抑藻技术是当前环境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基于化感原理的抑藻剂因具有选择性、安全、高效等特点,被认为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为进一步提升化感物质的抑藻效应,近年来,不少学者开始探究复合化感抑藻技术的研发。从复合... 探寻有效且安全的抑藻技术是当前环境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基于化感原理的抑藻剂因具有选择性、安全、高效等特点,被认为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为进一步提升化感物质的抑藻效应,近年来,不少学者开始探究复合化感抑藻技术的研发。从复合抑藻剂活性物质的来源、复合抑藻剂的组成类型及效应等角度,对当前的复合抑藻剂研究进展进行了梳理总结,并对其今后的发展方向及应用前景进行展望,以期为复合抑藻剂的推广和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藻水华 化感物质 藻类控制 复合联用
下载PDF
藻类水华聚散迁移机制及其数值模拟研究进展
20
作者 杨正健 章睿 +2 位作者 刘德富 马骏 颜碧娥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5期71-76,共6页
氮磷污染导致的水体富营养化及藻类水华已成为世界共同面临的水生态环境问题.大量研究已阐明了营养盐、水温、光照、水流等与藻类水华生消的关系,但水华生消过程特别是表层水体藻类浓度“骤增”或“突减”的关键机制不明确,是导致难以... 氮磷污染导致的水体富营养化及藻类水华已成为世界共同面临的水生态环境问题.大量研究已阐明了营养盐、水温、光照、水流等与藻类水华生消的关系,但水华生消过程特别是表层水体藻类浓度“骤增”或“突减”的关键机制不明确,是导致难以“准确预测预报和精准防控水华”的关键所在.本文统计了国内外有关水华的研究论文,分析了藻类聚散迁移的关键机制,阐述了藻类水华预测预报模型精度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水华生消过程中仍有许多参数与各状态变量间的关系不够明确,甚至还有目前尚未关注到的环境因素,使得水华的模拟与预报精度难以提高.建议通过开展“藻类聚散迁移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微流场与藻类生理行为关系研究”、“微流场与宏观水动力指标关系研究”和“藻类聚散迁移数值模型构建方法研究”等方面研究来明确水华生消过程中的“骤增”或“突减”机制,以期进一步提高藻类水华的预测预报精度并改进防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华生消 藻类聚散迁移 水华预测预报 水华防控 水动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